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第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2
自动控制原理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例:开环传递函数
Gs
k1
ss
a
开环系统两个极点为:P1 0, P2 a R(s)
闭环传递函数为:
GB s
s2
k1 as
k1
-
k1
C(s)
ss a
闭环特征方程: s2 as k1 0
闭环特征根:s1,2
a 2
a 2
2
k1
(闭环极点)
3
自动控制原理
在p5附近取一实验点sd, 则∠sd-p5可以认为是p5点的出射角 Sd Z Sd P1 Sd P2 Sd P3 Sd P4 Sd P5 1800
近似为 P5 Z P5 P1 P5 P2 P5 P3 P5 P4 p 1800
p Sd P5 1800
法则4 实轴上存在根轨迹的条件——
这些段右边开环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
数。
m
n
证明:根据相角条件 S Z j S Pi 18002q 1
j 1
i 1
p4
j s平面
例:sd为实验点
p3
z2 sd
p2 z1 p1
p5
① 实验点sd右侧实 轴上零极点提供 1800相角
③ 共轭复零点,复极点提供的相角和为 3600。
2
s1=-1.172,s2=-6.828
33
自动控制原理
法则6 开环复数极点处根轨迹出射角为
p 1800
开环复数零点处根轨迹入射角为:
Z 1800
其中 z p(不包括本点)
34
自动控制原理
j p5
p5
p3 p3
p2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j 1 m
n
j
s
lim s
s i
nm

nm
sz
i 1
开环传递函数中,若令 s 当 m<n 时, G(s)H(s) =0
称 s ( m<n),是 G(s)H(s) 的无限零点 (n-m个)。
• 法则2. 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 根轨迹的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 m、开环有 限极点数 n 中的大者相等,连续对称于实轴。
d 2.3
4)确定起始角。量测各向量相角,算得起始 角=-71. 6°
5)确定根轨迹与虚袖交点。闭环特征方程式 为:
s 5s 8s 6 s K 0
4 3 2

将s j代入,得实部方程为: 8 K 0
4 2

虚部方程为: 5 6 0
3
解得: 1.1 K 8.16 ,
2
试绘制闭环系统的概略根轨迹。 解 按下述步骤绘制概略根轨迹: 1)确定实轴上的根轨迹。实轴上[0,-3]区域必 为根轨迹。 2)确定根轨迹的渐近线。由于n-m=4,故有四条 根轨迹渐近线,其: a 1.25
a 45 ,135


3)确定分离点。
1 d 1 d 3 1 d 1 j 1 d 1 j 0
三、n-m条渐近线;
四、根轨迹的出射角、入射角; 五、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六、根轨迹的分离点、会合点; 结合根轨迹的连续性、对称性、根轨迹的 支数、起始点和终点,闭环极点与闭环极点之 和及之积等性质画出根轨迹。
例4—4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设系统开 环传递函数为: K
G( s) s( s 3)( s 2s 2)
d 3.414 ,d 0.586(舍去)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s=-2 分离角=±90。 o 与虚轴的交点
68
4.5 广义根轨迹
根轨迹部分是个半圆,半径是 k *
证明:根轨迹上一点S满足相角条件
s (s j2) (s j2)
代入s j
( j) ( j( 2)) ( j( 2))
arctan arctan 2 arctan 2
K* G(s)
s(s 2)(s 1)
26
法则五:根轨迹的分离点与分离角
分离点:几条根轨迹在[s]某一点相遇后又分开 的点。
说明有重根
27
实轴上的分离点(常见)
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相邻的两个开环极点之间, 其中一个可以是无限极点,则在这两个极点之间至 少存在一个分离点;
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相邻的两个开环零点之间, 其中一个可以是无限零点,则在这两个零点之间至 少存在一个分离点;
开环极点:
p1 0 p2 0 p3 2 p4 5
(2)实轴上的根轨迹 (3)根轨迹分支数
4
59
G0 ( s)
s2(s
k* 2)(s
5)
(4)渐近线
4条
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
a
4
3
4
3
4
4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σa , 0)
4
pi
a
i 1
4
1.75
60
G0 ( s)
s2(s
k* 2)(s
法则二: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 连续性
• 根轨迹的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和有限 极点数n中的大者相等,它们是连续的并且 对称于实轴。
22
法则三:根轨迹的渐近线(n>m)
• 当开环有限零点数m小于有限极点数n时, 有n-m条根轨迹分支沿着与实轴交点 ,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如果用试凑的方法由相角条件来绘制根轨迹, 如果用试凑的方法由相角条件来绘制根轨迹 将会非常不方 人们利用前面介绍的几个式子, 便. 人们利用前面介绍的几个式子 导出一些绘制根轨迹的法则 利用导出的法则, 可方便地绘制出根轨迹的大至形状, 利用导出的法则 可方便地绘制出根轨迹的大至形状 叫概略根 轨迹, 轨迹 这在利用根轨迹对系统进行初步分析和设计时已基本可用 了.
(2) 当0<K<=0.25时, 一个根的绝对值随 的增大而增大 另 的增大而增大, 时 一个根的绝对值随K的增大而增大 一个根的绝对值随K的增大而减小 两根的变化轨迹如下图所示: 的增大而减小, 一个根的绝对值随 的增大而减小 两根的变化轨迹如下图所示 jω ω σ -2 -1.5 -1 0
当K=0.25时, 两根相等 均为 时 两根相等, 均为-1.5 (3) 0.25<K<+∞ 时, 两根为共軛复根 且其实部均为 两根为共軛复根, 且其实部均为-1.5 , 而 +∞ 虚部的绝对值随K的增大而增大 两根的变化轨迹如下图所示: 的增大而增大, 虚部的绝对值随 的增大而增大 两根的变化轨迹如下图所示 jω ω σ
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本节通过一个例子, 介绍绘制根轨迹的七条法则, 本节通过一个例子 介绍绘制根轨迹的七条法则 但对法则 不予推导和证明. 不予推导和证明 需指出的是, 需指出的是 绘制根轨迹的前提是必须已知闭环系统的开环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的具体数值, 一般以K’为参变量 为参变量.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的具体数值 一般以 为参变量 某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例: 某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阶数. 阶数 K叫开环系统的增益 K’叫开环系统的根轨迹增益 叫开环系统的增益, 叫开环系统的根轨迹增益, 叫开环系统的增益 叫开环系统的根轨迹增益 K与K’的本质相同 仅它们间的值有一系数关系, 即: 与 的本质相同, 仅它们间的值有一系数关系 的本质相同

004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004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2
(2)精确参数的获得: >> Kg=30.7;R= rlocus(G, Kg) % Kg时所对应的闭环极点 R= -1.3562 + 2.1562i -1.3562 - 2.1562i -0.1438 + 2.1705i -0.1438 - 2.1705i 2)使用[Kg, P]= rlocfind (G)进行参数的人工获取: >> clear;G=tf([1,1],[conv([1,-1],[1,4,16]),0]); %建立零极 点模型G(s) rlocus(G); %生成根轨迹图 [Kg, P]= rlocfind (G) %鼠标左键定轨迹上的闭极点参数
4
闭环系统稳定程度的判断:
当闭环特征根位于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时,闭环系 统不稳定;当闭环特征根位于在s平面的虚轴上时,闭 环系统临界稳定(等幅振荡);当闭环特征根位于在s 平面的左半平面时,闭环系统稳定。
闭环系统动态性能的判断:
在闭环系统稳定的情况下,当特征根位于s平面的 左半实轴上时,闭环系统的输出表现为惯性特性(单 调性);当特征根位于s左半平面的非实轴区域时,闭 环系统的输出表现为衰减振荡特性;当特征根位于s平 面的虚轴上时,闭环系统的输出表现为等幅振荡特性 ;在s右半平面时为单调或振荡发散特性。 5
2
4.1 根轨迹分析的基本思想
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模型为:
其中,zj和pi为开环传递函数模型的零点和极点,Kg 为开环传递函数模型的根轨迹增益。系统的闭环 传递函数为:
3
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与Gb(s)的极点,即闭环系统 的特征方程1+H(s)G(s)=0的根在s平面上的位置及其 分布有关。 闭环系统的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位置会随Kg值的 变化而变化。 根轨迹分析法就是通过改变开环传递函数Gk(s) 的根轨迹增益Kg值(0~∞)来观察闭环特征根的轨 迹变化情况,从而能够对闭环系统的稳定程度、动 态性能及结构简化(降阶)等问题进行判断、分析 与设计。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法则7.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交点和临界根轨迹增益的求法:
解: 方法一
例8.
,试求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K*=0 w =0 舍去(根轨迹的起点)
与虚轴的交点: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s=jw
劳斯表:
01
s2的辅助方程:
02
K* =30
03
当s1行等于0时,特征方程可能出现纯虚根。
04
等效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参数根轨迹簇
二、附加开环零、极点的作用
试验点s1点
例1.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求实轴上的根轨迹。
解:
零极点分布如下:
p1=0,p2=-3,p3=-4,z1=-1,z2=-2
实轴上根轨迹为:[-1,0]、[-3,-2]和 (- ∞ ,-4]
jw
-2
-1
1
2
-1
-2
s
.
.
.
.
.
.
.
.
三、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反馈通路传函:
前向通路传函:
典型闭环系统结构图
KG*--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 KH*--反馈通路根轨迹增益
K*--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
1
闭环传递函数:
2
开环传递函数:
01
04
02
03
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开环系统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开环系统根轨迹益。
(5)用(s-s1)去除Q(s),得到余数R2 ;
(6)计算s2 =s1-R1/R2 ;
(7)将s2 作为新的试探点重复步骤(4)~(6)。
例4.试用牛顿余数定理法确定例3的分离点。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管理PPT)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管理PPT)

根轨迹法的优化建议
结合其他方法
将根轨迹法与其他分析方 法(如频率响应法)相结 合,以获得更全面的系统 性能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发软件工具
开发专门用于根轨迹分析 的软件工具,以提高分析 的效率和准确性。
加强实践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加强根轨迹 法的应用,通过实践不断 优化和完善该方法。
05
CATALOGUE
根轨迹法与其他控制方法的比较
根轨迹分析的实例
假设一个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s) = (s+1)(s+2)/(s^2+2s+5),对其进行 根轨迹分析。
分析根轨迹图,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动态性能和系统参数的影响。
根据开环传递函数,绘制出根轨迹图 ,并标注出系统的极点和零点。
根据根轨迹图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 例如调整开环传递函数的增益参数, 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对于非线性系统,根轨迹法可能无法给出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04
CATALOGUE
根轨迹法的改进与优化
根轨迹法的局限性与挑战
参数敏感性
根轨迹法对系统参数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可能导致根轨迹的剧 烈变化,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无法处理非线性系统
根轨迹法主要适用于线性系统,对于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存在局限性 。
计算复杂度较高
和设计。
对于具有特定性能指标要求的系统,如 快速响应、低超调量等,可以根据系统 特性和性能要求选择适合的控制方法,
如状态反馈控制器等。
06
CATALOGUE
根轨迹法的实际应用案例
根轨迹法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根轨迹法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通过绘制根轨迹图,可以直观地 了解系统性能的变化,如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2. 零度根轨迹: 1 实轴上根轨迹区间右侧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偶数 2 实轴与渐近线正方向夹角2kπ/n-m 3 求出射角和入射角时2kπ
4 分离角不变
1-G(S)H(S)=0 G(K)=1 例题:开环传递函数: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解:①n=3.所以根轨迹有三条。 ②极点: ③渐近线: 5 分离点:
令 1. 闭环零极点由前向通道的零点和反馈通道的极点构成,对于单 位负反馈系统的闭环零点就是开环零点。 2. 闭环极点与开环极点,开环零极点及根轨迹都有关系。
4).根轨迹方程:
幅值条件: 相角条件: ①满足相角条件的点肯定是根轨迹上的点,相角条件是确定根轨迹 的充要条件。 ②幅值条件是用来确定根轨迹上的点所对应的根轨迹增益。 5).绘制更轨迹的法则: ①根轨迹的连续性:根轨迹是连续变化的直线或曲线。 ②根轨迹的对称性:根轨迹位于幅平面的实轴上或对称的实轴上。 ③根轨迹的条数;等于系统的阶次。即:闭环特征根最高次幂。 ④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起源于n个开环极点,终止于m个开环零点。 以及n-m个无穷远零点。
闭环极点。
解 (1)系统的开环极点为,,是根轨迹各分支的起点。由于 系统没有有限开环零点,三条根轨迹分支均趋向于无穷远处。 (2)系统的根轨迹有条渐进线
渐进线的倾斜角为 取式中的K=0,1,2,得=π/3,π,5π/3。
渐进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三条渐近线如图的虚线所示。 (3)实轴上的根轨迹位于原点与-1点之间以及-2点的左边,如图中 的粗实线所示。 (4)确定分离点: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 即
所以 即: ②分离点: 证明:
②除以①式
无零点 分离点重根 ③分离角:指根轨迹进入分离点的切线方向与离开分离点的切线方向之 间的夹角。当l条根轨迹进入并立即离开分离点时 8)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 出射角:起始于开环极点的根轨迹在起点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的夹 角。 入射角:终止于开环零点的根轨迹在终点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的夹角。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详解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详解

系统的信号流图见图4-28,从信号流图中看出,系统中含有一个积分环节, 因此为1型系统,因此系统对阶跃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为0。
K m 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 2)为了绘制电动机传递系数(含放大器附加增益) 可将有关参数代入传递函数中,并将系统的特征方程进行整理,等价根轨迹增 益方程为:
1 K* P( s ) ( s 6.93 j 6.93)( s 6.93 j 6.93) 1 K * Q( s ) s 2 ( s 13.86)
当所有根轨迹分支都在左半平面时,系统稳定。 2) 稳态性能:
回忆:稳态性能主要取决于系统的开环增益和积分环节个数。
由根轨迹图不仅可以方便的确定开环增益和积分环节个数,而且可以根据给定系统 的稳态误差要求, 确定闭环极点位置的容许范围。
3)动态性能: 回忆:动态性能形态主要取决于系统的——闭环极点。 从根轨迹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特征根随着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方便地 确定动态性能随着参数的变化情况。
K * lim
s

j 1 i 1 m
n
s pi s zj
lim s
s
nm
, 0 ,
nm nm
(无穷零点)
(无穷极点)
(n m 1)
(续)
且均为实数开环零、极点。
(续)
(续)
小结论: 由两个极点(实数极点或者复数极点)和一个有限零点组成的开环系 统,只要有限零点没有位于两个实数极点之间,当 K * 从零变化到无穷时, 闭环根轨迹的复数部分,是以有限零点为圆心,以有限零点到重根点的距 离为半径的一个圆,或圆的一部分。这在数学上是可以严格证明的。
例如,在上列程序之后增加语句: [k,p]=rlocfind(num,den)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3.暂态性能 (1) 当0<K< 0.25时, 闭环特征根为实根,系统是过 阻尼状态,阶跃响应为非周期 过程。
∞ K K=0 × -1 K

K=0.25 K=0 ×
σ
(2) 当K=0.25时,两 特征根重合,均为-0.5,系 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

(3) 当K>0.25时,两特征根变为共轭 复根,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阶跃响应为衰 减振荡过程。
§4-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续例4-2,将 s j 代入特征方程。
j ( j 1)( j 2) K 1 0 j ( 2 j 3 2) K 1 0 j 3 3 2 j 2 K 1 0

j 2
K1=6
实部 虚部
K 13 2 0 2 3 0
i 1
n
q 0,1,2,

(**)
三.根据相角条件确定根轨迹上的点
设某一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如图, 在S平面中的任意一点 s 0 ,用 相角条件可以判断 s 0 是不是根 轨迹的点。 1.从 s 0 到各零极点连直线 2.用量角器量(s0 p1 ) ,…等 各个角. 3.将量好的值代入(**) 式,若等式成立,则 s 0 就是根 轨迹上的点.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G H
绘制根轨迹是求解特征方程的根,特征方程可改 写为 G ( S ) H ( S ) 1
G( S ) H ( S ) 是复变量S的函数,根据上式两边的
幅值和相角分别相等的条件,可以得到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G( S ) H ( S ) 1
G( S ) H ( S ) 180(2q 1),
z1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章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章

过阻尼系统;
当K=0. 5时:
临界阻尼系统;
当K>0. 5时:
欠阻尼系统。
(s)
s2
2K 2s
2K
11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2. 根轨迹与系统性能
上述分析表明: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有 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对于高阶系统而言,用解析的方法绘制系 统的根轨迹图,显然是不适用的。希望能有简 便的图解方法,可根据已知的开环传递函数迅 速绘出闭环系统的根轨迹。为此,需要研究闭 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2)稳态性能:由开环系统 在坐标原点处的极点数可判断 出系统的型别,而此时的K值 就是相应的静态误差系数。如 果给定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求, 则由根轨迹图可以确定闭环极 点位置的容许范围。
G(s) K s(0.5s 1)
10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2. 根轨迹与系统性能
(3)动态性能:
当0<K<0. 5时:
12
3. 闭环零、极点与 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前向通路传递函数G(s)可表示为:
f
G(s)
KG
(1s
1)(
2 2
s2
2
1
2
s
1)L
sv (T1s 1)(T22s2 2 2T2s 1)L
KG*
(s zi )
i 1 q
(s pi )
i 1
KG
为前向通路增益;K
* G
为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
m
(s zj)
等价为:
K * j1 n
1
(s pi )
2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法PPT课件

根轨迹法PPT课件
定闭环极点位置。另一方面分析设计系统时经常要研究一个 或者多个参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对闭环极点位置及系统性 能的影响.
W.R.EVAOVS(依万斯)于1948年首先提出了求解特征方程 式根的图解法─根轨迹法。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零变到无穷
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 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解: n 3,m 0
① p1 0,p2 1,p3 2 为根轨迹的起点;
开环无零点,故三个分支终点均趋向无穷远。

a
(2q 1)
nm
(2q 1)
3
60、180、300
(q 0,1,2)
n
m
a
i 1
pi z j
j 1
nm
3 0 1 3
③ 实轴上根轨迹:
( ,2],[1,0]
j
p3 2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则 §4-3 参数根轨迹 §4-4 正反馈回路和零度根轨迹 §4-5 利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响应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一、根轨迹的概念
从上一章讨论知道,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与闭环极点在
s 平面上的位置是密切相关的,分析系统性能时往往要求确
对于实轴上0至1线段的实数根而言,其对应的K*值在
b 点为极大值。
可以证明,当l 条根轨迹分支进入并立即离开分离点时,
分离角为 (2k 1) l .
k 0,1, ,l -1
例4-3:求上例中 b 点的坐标。
[规则3] 根轨迹的渐进线
当开环有限极点数 n大于有限零点数时,有 (n m)
条根轨迹分支沿着与实轴交角为 a 、交点为 a的一组

自动控制原理_第4章_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_第4章_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2 绘制根轨迹的依据--根轨迹方程
R(s)
G ( s) H ( s)
C(s)
一、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 KG
* KH d
G( s)
Π ( s z j )
j 1
a
( s pi ) Π i 1
* a
b

* KG A( s)
B( s)
c
H ( s)
Π ( s zl )
K* G( s) s( s 1)(s 2)
试绘制系统的概略根轨迹。 解:开环极点 p1=0, p2=-1, p3=-2,无开环零点。
实轴上的根轨迹 (-∞,-2], [-1,0]。 渐进线 n=3,m=0,有三条渐进线。
0 1 2 1 交点 a nm 3
i 1
pi
1/4<K<∞时,s1,s2为一对共轭复根; K=1/2时,s1,2=-1/2±j0.5。
注意:一组根对应同一个K;K 一变,一组根变;K一停, 一组根停;
K=0.5 K=0 -1

j0.5 0
σ
-j0.5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指系统中某一 K=0.1875 K=0.25
参数在可能的取值范围内连续变化时, 闭环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变化轨迹。
a
pi z j
i 1 j 1
n
m
nm
a
(2k 1) nm
k 0,1,2,, 直到获得(n m)个夹角为止 .
开环传递函数
G ( s) H (s) K * Π ( s z j )
j 1 m
( s pi ) Π i 1
n
K*

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绘制的基本法则

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绘制的基本法则

-1.5
相角条件:92.49o- 66.27o- 78.8o- 127.53o= –180o 模值条件 K*= 2.26×2.11×2.61 = 6 2.072
k* 6 k 4 1.5 1.5
k * (s 1) G (s )H (s ) (s 0.5)( s 1.5)( s 2)
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相角条件 没有零点的相角条件和模值条件你会推吗? 相角条件: (P140) n m
∑ ∠ (s-z ) - ∑ ∠ (s-p ) = (2k+1) π j i j=1 i=1
m 绘制根轨迹的充要条件
k=0, ±1, ±2, …
模值条件:
1+K Kn =
i=1
) ∏︱ ( s - zn ︱ j p s ︱ ︱ ∏ j=1 i * *
规则6:根轨迹的起始角(出射角)和终止角 (入射角)
起始角(出射角):根轨迹离开复平面上开环极点处的
切线与实轴的夹角
pi

m n o pi 1 8 0 zj p p p i j i 1 j 1 j j i
终止角(入射角):根轨迹进入复平面上开环零点处的
j
-2
-1
0
综上所述: (1)k*从0 ~ ∞ 时,系统的根轨迹是连续变化。可见:
系统的参量变化对系统闭环极点分布的影响。
(2)由根轨迹图,可得系统动、静态性能的信息: 1)稳定性 无论k*值如何变化( k*>0),闭环极点不出现
在s的右半平面,所以系统是稳定的。
2)稳态误差
I型系统,K为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2019/2/17
特征方程:
S2+2s+2k=0

131017第4章线性系统根轨迹法

131017第4章线性系统根轨迹法
一、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 负反馈系统特征方程为 1+G(s)H(S)=0 即 G(S)H(S)=-1 ------根轨迹方程
根据复数等式两边的幅值和相角应分别相等的原则,可得 幅值条件 相角条件
G (s)H (s) 1
G(s) H (s) (2k 1) (k 0, 1, 2 )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1948年,伊万斯(W.R.Evans)根据反馈系统开、闭环传递 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直接由开环传递函数寻求闭环特 征根移动轨迹的方法,即根轨迹法。
当闭环系统没有零点与极点相消时,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根 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根轨迹定义
当系统中某一参数由零变到正无穷大时,闭环系统 特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上形成的轨迹称系统的根轨迹。 绘制系统根轨迹时,选择的可变参量可以是系统的 任意参量。
规则1:根轨迹的分支数和连续性与对称性
根轨迹的分支数等于特征方程的阶数n(闭环极 点的数目);
根轨迹是连续的且对称于实轴。
证明:(1)
| k || s z1 | | s z2 | | s zm | 1 | s p1 | | s p2 | | s pn |
画根轨迹之前,需根据闭环特征方程将开环传递函数变换成 如下标准形式:
K ( s z1 )( s z2 ) ( s zm ) G( s) H ( s) ( s p1 )(s p2 ) (s pn )
其中,K是绘制根轨迹的可变参数,称开环根轨迹增益
开环增益?
开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必须具有下列特征: 1)参变量K必须是G(S)H(S)分子连乘因子中的一个 2)G(S)H(S)的分子和分母通过其极点与零点来表示 3)构成G(S)H(S)分子分母的每个因子中s项的系数必须是+1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1.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法则1 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始于开环 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对于实际的物理系统,开环零点数m一般小于 或等于开环极点数n。 法则2 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根轨 迹的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和有限极点数中的 大者相等,它们是连续的并且对称于实轴。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2.附加开环零点的作用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常用附加位置适当 的开环零点来改善系统性能。 研究附加开环零点的作用的方法,就是 将开环零点取不同的值绘制K变化时的根轨 迹。由此可分析和设计附加零点对改善系统 性能的影响。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3.零度根轨迹 非最小相位系统——指在s右半平面具有 开环零极点的控制系统。此其根轨迹相角遵 循00+2kπ,称之为零度根轨迹。 零度根轨迹的绘制方法,与常规根轨迹 的绘制方法不同。其中正反馈的根轨迹绘制 如前所述。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 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是系统所有闭环极点的集合。 设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C ( s) G(s) Φ( s) = R( s) 1+G ( s) H ( s)
令闭环传递函数表达式的分母为零,得:
1 + G( s ) H ( s ) 0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G(s) H (s) 1
LOGO
自动控制原理 教学课件 2009年淮南师范学院 校级精品课程
电气信息工程系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组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主要内容: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原则 •4-3 广义根轨迹 •4-4 系统性能的分析 •4-5 用MATLAB绘制根轨迹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4章 线性系统 的根轨迹法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 对高阶系统而言,采用因式分解求取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根 (即闭环极点)一般是极为困难的。
▪ 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经常需要考察系统某一参数(如开环根 增益)改变时,闭环极点的位置改变情况,以便于根据控制系 统的性能要求,确定这些参数。
是恒包络,而且当码组的变化为0→1,或者 1→0时, 会产生π的最大相位跳变。这种相 位跳变会引起带限滤波后的数字调相信号 包络起伏,甚至出现“0”包络现象,如图9 -1所示。为了消除 π的相位跳变,在 QPSK 的基础上提出 OQPSK。
▪ 图9-1 QPSK 信号限带滤波前、后的波形
每个码元的前一比特为同相分量I(t),后一 比特 为正交分量Q(t),然后利用同相分量和 正交分量分别对两个正交的载波进行2PSK 调制, 最后将两路调制结果叠加,得到 QPSK 信号。在当前任意相位,下一时刻的 相位均有四种 可能取值,因而相位跳变量 可能为0,±π/2或π,如图9- 2(a)所示,当两 个比特同时发生 极性翻转时,将产生π的相 移,经过带通滤波器之后所形成的包络起伏 必然达到最大。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图像信息速率接 近1GB/s,要在实际信道中传输,除应采用高 效 的信源压缩编码技术、先进的信道编码 技术之外,采用高效的数字调制技术来提高 单位频 带的数据传送速率也是极为重要的。
地提 高数字电视覆盖率,根据数字电视信 道的特点,要进行地面信道、卫星信道、有 线信道的编 码调制后,才能进行传输。由 于数字电视系统中传送的是数字电视信号, 因此必须采用高 速数字调制技术来提高频 谱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以 满足数字高清晰度电 视系统的传输要求。

第4章 根轨迹法

第4章  根轨迹法
j 1 i 1 n
(2k 1)180 (2k 1)
k 0, 1, 2,
zj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1.根轨迹的对称性
根轨迹关于实轴对称。因为系统的闭环极 点为实根或复根,复根共轭成对出现且关于 实轴对称,因此系统的根轨迹关于实轴对称。
2.根轨迹的条数(分支数)
zj
[例4-3]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r G(s) H (s) s ( s 2)( s 4)
试概略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
[解] 根据开环传递函数可知,无系统的开环
零点,则m=0;开环极点有3个,即n=3,分别 为 p1 0 、p2 2 和 p3 4 。将开环极点 用“×”在复平面上标出,如图4-4所示。根据 根轨迹绘制规则确定其根轨迹。
p 180 ( p1 z1 ) ( p1 p2 ) 180 90 90 180
1
zp j
l
[例4-4] [解]
p p 180
2 1

×j 2
-2
-1
0 0
σ
j2 ×
图4-5 例4-4系统的根轨迹
4.4 本章小结
第4 章
根轨迹法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参量根轨迹的绘制 本章小结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1948年,伊凡斯(W.R.Evans)提出 了一种简便的求解闭环极点的图解方 法—根轨迹法。
4.1.1 根轨迹
根轨迹定义
根轨迹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根轨迹定义
根轨迹:当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某个 参数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极点在s平面上 的变化轨迹称之为根轨迹。 根轨迹法:利用根轨迹进行线性控制系统分 析和设计的方法称为根轨迹法。 [例4-1]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如图4-1所示, 试分析参数K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g
i
3)若n>m,另(n-m)条根轨迹的终点??

kg
(s p )
j 1 m j
n
同理,若m>n, (s p ) s 则有 (m-n) 条根轨迹起于无穷远处。 lim lim lim s 当 s 时,
i 1 i
(s z )
s
可知, k
n j 1 m j
Kg= 0 2
Kg=1 1
Kg
Kg= 0 0

当 k g 1 时,闭环两个实极点重合,系统为 临界阻尼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为非周期过程。
当 k g 1 时,闭环极点为一对共轭复数极点, 系统为欠阻尼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为阻尼振荡 过程。
3. 根轨迹的条件方程
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
开环传函:
1.根轨迹的定义
当某一参数从0变化时,系统闭环特征 方程的根在s 平面上的变化轨迹,称为根轨 迹。 当闭环系统没有零、极点相消时,闭环特 征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即闭环极点。
引例:
已知系统的结构图所示,分 析 0 K 时,闭环特征根在 s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pj zi
s-zi
矢量的模:
s zi
s pj
矢量的相角:
(矢量与正实轴的夹角)
( s zi )
( s p j )
Kg
( s z
i 1 n j 1
m
i
) 1 )
——根轨迹的条件方程
( s p
j
• 根轨迹方程可看成一个矢量方程,因此可分 解出以下的模值条件和相角条件方程:
g
时,左边=∞
n
n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角
Root Locus 6
4
2
Imaginary Axis
0
-2
-4
-6 -10
-8
-6
-4 Real Axis
-2
0
2
法则四 实轴上的根轨迹: 实轴上的某一区域 , 若其右 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 , 则该区域 必是根轨迹。
实轴上的根轨迹
测试点右侧相角中的每一个相角都等于π,而 π与 -π代表相同角度,因此减去π角就相当于加 上π角。于是s0位于根轨迹上的等效条件是
研究根轨迹的目的:分析系统性能(稳定性、 稳态性能、动态性能)
二、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R( s )
G (s)
H (s)
C (s)
-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G( s) ( s) 1 G( s) H ( s)
将前向通道传递函数G(s)表示为:
2 2 K G ( 1s 1)( 2 s 2 1 2 s 1)… G( s) s (T1s 1)(T22 s 2 2 2T2 s 1)…

证明: 渐近线就是s值很大时的根轨迹,因此渐近线
也一定对称于实轴。将开环传递函数写成多项式形 式,得
用多项式除法, 当s值非常大时,开环传递函数 可以近似为:
s s b1s
m m 1
nm
(a1 b1 ) s
n 1
n m 1


bm 1s bm s a1s
n
因为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根只有实根和复根两 种,实根位于实轴上,复根必共轭,而根轨迹是 根的集合,故根轨迹对称于实轴。根据对称性, 只需做出上半 s 平面的根轨迹部分,然后利用 对称关系就可画出下半 s 平面的根轨迹部分。
例: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确定 系统的根轨迹图。
Kr(s2+2s+2) G(s)H(s)= s(s+1)(s+2) 解: 开环零、极点分布: 两条根轨迹终止于开环传 递函数的两个零点,另一条 p1= 0 p2= -1 p3= -2 趋于无穷远。 z1= -1+j z2 = -1-j
j
)
K*
( s z ) ( s z
i 1 q i j 1 h j 1 i 1 i
f
l
)
j
( s p ) ( s p
)
根轨迹法的任务是在已知开环零、极点分 布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图解法求出闭环极点。
* G ( s ) KG
(s z ) ( s pi )

an 1s an
s b1s
n
n 1
(a1 b1 ) s (a1 b1 ) s
n 1 n 1
...........................
由特征方程1+G(s)H(s)=0得渐进线方程为:
s
nm
自动控制原理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河南理工电气学院
第 四 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2
本章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开环零、极点和闭环零、极点 以及主导极点、偶极子等概念。 2.正确理解和熟记根轨迹方程(模方程及相 角方程)。熟练运用模方程计算根轨迹上任 一点的根轨迹增益和开环增益。 3.正确理解根轨迹法则,法则的证明只需 一般了解,熟练运用根轨迹法则按步骤绘 制反馈系统开环增益K从零变化到正无穷时
R(s)
K设系统的结构如图 r变化时,闭环特征根 在sC(s) 平面上的轨迹 Kr :
2+2s+K R(s) =s∞ ω r j ↑ 闭环特征方程式 Kr 1 2 s 0 s2 +2s+K Kr=0 1r= s1 0 σ -1 -2 特征方程的根 -1 Kr s1.2 =-1± 1-Kr

-
Kr C(s) s(s+2)
系统的三条根轨迹起始 于三个开环传递函数的极 点。

z1 1 p
p3
-2
p2
-1
z2
1 0
-1
法则三
根轨迹的渐近线:当开环极点数n大于开环零点数 m时,系统有n-m条根轨迹终止于S平面的无穷远处 ,这n-m条根轨迹变化趋向的直线叫做根轨迹的渐 近线,因此,渐近线也有n-m条,且它们交于实轴 上的一点。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位置和与实轴正 方向的交角分别为:
Kr
0 1 2 ∞
s1
0 -1 -1+j -1+j∞
s2
-2 -1 -1-j
得相应的闭环特征根值:


-1-j∞
根轨迹定义:是指开环系统某个参数由 0 变化 到∞,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当系统的某个参数变化时,特征方程 的根随之在S平面上移动,系统的性能也 跟着变化。研究S 平面上根的位置随参数 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系统性能的关系是根轨 迹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2
当s值非常大时,近似有
a1 b1 1 s
1 nm
1 a1 b1 1 nm s
j 2 k 1 nm
则渐近线方程变为:
a1 b1 s 1 s
1 nm
1 a1 b1 n m * s 1 K e nm s
a1 b1 * (1 ) K s
1 nm
a1 b1 s 1 s
1 nm
K
1 * nm

nm K * e
j 2 k 1 nm
由二项式定理:
1 a1 b1 1 1 1 a1 b1 a1 b1 1 1 1 n m s 2! n m n m s s
i 1
n
|
( s z
j 1
m
j
) ( s pi ) ( 2k 1)
i 1
n
相角方程是决定系统闭环根轨迹的充分必要 条件。
在实际应用中,用相角方程绘制根轨迹,而模值 方程主要用来确定已知根轨迹上某一点的 K * 值。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根据根轨迹方程,无需对闭环特征方 程式求解,只需寻找所有满足相角方程的 s ,便可得到闭环特征方程式根的轨迹。 同时,可由幅值方程来确定根轨迹所对应 的Kr值。 根据根轨迹的基本特征和关键点,就 能比较方便地近似绘制出根轨迹曲线。 根轨迹基本特征为以下九条:
K*
三、根轨迹方程
1、根轨迹方程
G(s)H(s)= –1 [复数方程]
|G(s)H (s )| 1 G(s)H (s ) (2k 1) k 0, 1, 2, L
2、零极点形式 将根轨迹方程写成零 、极点表示的矢量方 程为:
m
K * (s z j )
j 1
m
(s p )
j 2 k* s K e nm s a as
nm
K e
*
得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和同正实轴的夹角分别 为:
当k取不同值时, 可得 n-m个 a 角, 而σa 不变, 因此根轨
迹渐近线是n-m条与实轴交点为σa 交角为
d ds [G(S)H(S)] = 0 或 1 d ds G(S)H(S) =0
说明: 由上述两种方法求出的根是否为分离点,要 分情形进行确定:若求出的根是实数,要根据 “法则4: 实轴上的根轨迹” 进行确定;若求出 的根是复数,则要根据 “模值条件” 进行确定 。
i 1 i
n
1
表示为其模值方程和相角方程分别为:
K
*
| s z
j 1
j
| 1,
| s
i 1
n
pi |
( s z
j 1
m
j
) ( s pi ) ( 2k 1)
i 1
n
K
*
| s z
j 1 i
m
j
| 1,
| s p
p
j
i
(2k 1)
a b (2k 1) (a b) (2k 1) a b 2k 1
法则五
根轨迹的分离点与分离角:两条或两条以上根轨 迹分支在 s平面上相遇又立即分开的点 , 称为根 轨迹的分离点。分离点的坐标d是下列方程(分离 点方程)的解:
i 1
f i 1 q
f
i 1 q
i
* H( s) K H
(s z (s
j 1
j
l
j 1 h
j
)
pj)
* * G( s) H ( s) KG KH
( s z ) ( s z
i
l
)
(s
i 1 j
pi ) ( s p j )
i 1
j 1 l
基本要求
的闭环根轨迹。 4.正确理解闭环零极点分布和阶跃响应的 定性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根轨迹分析参数 对响应的影响。能熟练运用主导极点、偶 极子等概念,将系统近似为一、二阶系统 给出定量估算。 5.了解绘制广义根轨迹的思路、要点和方 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一、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1、根轨迹
式中Κ*可从零变到无穷,当Κ*=0时,有
说明Κ*=0时, 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根就是开环传递函 数G(s)H(s)的极点,所以根轨迹必起于开环极点。 n阶系统共有n个开环极点,每个开环极点都对应根 轨迹的一个起点,所以共有n个起点。
所以根轨迹必终止于开环零点。 综上所述:系统共有n个开环零点,其中m个为有 限零点,(n-m)个为无限零点。每个开环零点都 对应根轨迹的一个终点,所以共有n个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