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企业标杆管理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综述海尔的名牌战略是中国商界乃至世界商界的经典案例。
从1984年两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合并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到发展为年营业额超800亿,世界最具影响力品牌100名内,海尔用了20年完成了一次次飞跃。
上世纪80年代,许多行业的生产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
质量不重要,只要生产出产品就能出厂。
上任伊始的厂长的张瑞敏发现,中国市场上除了洋品牌,基本没有中国自己的名牌。
这激发了张瑞敏的品牌情节。
他果断提出高质量,创名牌的战略。
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中改变质量是件艰难的工作。
张瑞敏导演了着名的砸冰箱事件,以此立下自己的质量宣言。
不破不立,张瑞敏的班子从此动了真格。
不久,海尔引进德国技术生产的高质量电冰箱问世,在当时的市场上鹤立鸡群,迅速获得消费者青睐。
甚至在原材料涨价失控的局面下,海尔对产品提价,销售情况却不降反升。
依靠质量在行业洗牌中大获全胜的海尔,下一步走向了规模扩张。
扩张之初一度混乱。
张瑞敏迅速调整策略,成立了海尔集团公司,使各个分厂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以海尔模式统一管理,而在整个集团层面进行统筹。
下属企业各自为战,但是不能各自为政。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海尔大踏步开始了多元化扩张之路。
经过十余年发展,海尔成为了中国家电业的领头羊。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不轻松,外有国外品牌的强势侵入,内有组织结构臃肿的压力。
张瑞敏意识到公司进入了一个临界点,必须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为此海尔进行了多方考察。
结论是,市场份额决定企业命运,而服务水平决定市场份额。
据此,海尔提出了“服务重于利润”的战略思想,并以此制定了二次创业的核心目标。
通过一系列架构改革,采取星级服务措施和计算机化等先进手段,使海尔产品在行业中始终处于制高点。
张瑞敏还善于于细微处捕捉需求。
海尔陆续推出了针对小空间的瘦长冰箱,针对农村用电环境的宽幅冰箱,针对夏天洗衣任务的小型洗衣机等特色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缺。
时至今日,海尔已经以907.62亿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连续十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海尔管理理念、案例
1、我们的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层次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创新2、我们的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
追求卓越的核心思想是创新。
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
能体现海尔精神的两句话:● 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 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案例A、三小时抢订单——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了“订单就是命令单”,海尔人就是用这种意识,使海尔产品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1999年1-9月份,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117%。
德国经销商史密斯先生与海尔人做了一笔生意,改变了他十几年来的一种信念。
“嘟……”海外推进本部的电话又急促地响起来。
这是德国经销商史密斯先生打来的订货电话,电话要求“必须两天之内发货,否则订单自动失败。
”两天内发货实际意味着当天下午所要货物就必须装船,而此刻正是星期五下午2:00,如果按海关等有关部门5:00下班计算的话,时间只有3个小时了,而按照一般程序,做到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
“订单就是命令单,海尔人决不能对市场说不。
”几分钟后,一个大胆的决定产生了:船运、备货、报关几项工作要齐头并进,一定要确保货物在当天下午发出。
时间在渐渐逝去,一分、两分、十分……空气仿佛变得凝固起来,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调货的、报关的、联系船期的……订单面前,海尔人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发挥到了极至。
当天下午5:30,当史密斯先生得到了来自海尔“货物发出”的消息后,发来一封感谢信:“我做家电十几年了,还从没有给厂家写过感谢信,可对海尔,我不得不这样做!”1、我们的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迅速反应,马上行动”体现了海尔人的市场观念,以迅速快捷的态度对待市场,绝不对市场说“不”。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青岛的一家大型的家电制造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水平,海尔品牌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具世界竞争力的家电集团,连续多年列中国企业500强前30位。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明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现在海尔在欧美、中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子公司或销售网点,已进入全球化品牌阶段。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一、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的前身是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线后,改组成立海尔集团公司。
在不到16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的业绩。
在中国,海尔每年有1000万台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人们的家庭;在海外,海尔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了400多万台海尔家电。
海尔16年的发展之路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营业额: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而1984年只有348万元,2000年是1984年的11600多倍;----利税:1984年资不抵债,2000年实现利税30亿元,自1995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52亿元;----职工人数:2000年职工人数达到3万人,而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是1984年的37.5倍;----品牌价值:2000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时的7.8倍,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产品门类: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出口创汇: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
【推荐下载】海尔企业标杆管理案例分析
海尔企业标杆管理案例分析下面是一篇海尔企业标杆管理案例,企业新闻网讯,海尔的“OEC”管理不但以自身的先进管理为我国企业树立了学习标杆,而目提供了防止标杆管理中战略趋同的创新理念。
海尔企业标杆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新闻网讯,海尔的“OEC”管理不但以自身的先进管理为我国企业树立了学习标杆,而目提供了防止标杆管理中战略趋同的创新理念。
这套管理系统方法学习先进企业基本管理理念,以海尔文化和日清日高为基础,以订单信息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运行,它激励员工创造并完成有价值的订单,使员工人人对用户负责,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新飞跃。
并且在学习标杆战略的基础上,突出其企业自身优势,利用海尔的文化创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
在学习标杆技术的基础上,海尔进行自身技术创新。
海尔以技术创新为本企业实力的坚强后盾,在策略上,着眼于利用全球科技资源,除在国内建立有独立经营能力的高科技开发公司外,还在国外建立了海外开发设计分部,并与一些世界著名公司建立了技术联盟。
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寻找最佳管理标杆,向行业典范学习是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谭老师推出标杆管理培训课程,旨在帮助经理人掌握标杆管理的技能、并系统讲授了组织实施标杆管理的过程与方法,详细介绍了标杆管理准备,标杆项目选择、标杆团队组建、标杆伙伴选择、标杆数据收集,标杆数据分析、标杆项目实施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经理人将从中了解到实施标杆管理的具体知识,切实提高标杆管理和项目实施能力,最终为企业建立起持久的竞争优势。
企业标杆管理,70年代末由施乐公司首创,后经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系统化和规范化。
企业标杆管理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
标杆管理的基本环节是以最强的竞争企业或那些行业中领先和最有名望的企业在产品、服务或流程方面的绩效及实践措施为基准,树立学习和追赶的目标,通过资料收集、比较分析、跟踪学习、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等一系列规范化的程序。
管理学展示-海尔的成功
案例分析——海尔的腾飞
(二)蓄势腾飞 当许多厂家把眼光全放在扩产上, 质量不再成为 热点, 更谈不上售后服务。海尔则不然, 它既不放松质量, 又重点抓了服务。张瑞敏突然决定将本厂所有产品提价 10% 出, 海尔却冷静地坚守名牌战略, 制定了“ 先进入 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 创出名牌后, 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市场。海尔这一举措成功了。1991 年海尔集团公司 正式成立, 随着产量的稳步增加, 海尔更注重正确处理规 模扩张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 产生 了“ 日日清” 及海尔特色的OEC 管理模式, “ 竞争上 岗、三工轮换” 的科学用工制度, “计效联酬” 的分配 制度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手段及体系。
从领导重要性进行分析
管理者领导: ——参与型领导方式: 鼓励下属参与任务目标决策并解决具体问题。
管理者决策
• 服务与质量两手抓 • 所有产品提价10%出厂
OEC管理方法分析
• OEC”管理法,即英文“Overall、Every、 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 • 其内容: O—Overall(全方位)、E—Everyone (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 (每天)、C—Control(控制)、Clear(清理)。 “OEC”管理法也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 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 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海尔的OEC 管理模式, 由全方位目标系统、日 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系统三方面构成, 它立 足于海尔的三项制度改革, 使海尔的各项制度 相互衔接, 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囊括了企 业管理的诸项要素: 目标、责任、考核、奖惩、 监督、分配、晋升等。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 理, 旨在调动职工积极性, 开发其智慧, 发挥 其创造力。这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良 性循环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达到了企业管理的 一种高境界, 是海尔文化的核心内容。
【推荐下载】企业标杆管理案例分析--海尔
[键入文字]
企业标杆管理案例分析--海尔
标杆管理做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运用,今天商学频道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企业标杆管理案例分析--海尔。
企业标杆管理案例分析--海尔
海尔的“OEC”管理不但以自身的先进管理为我国企业树立了学习标杆,而目提供了防止标杆管理中战略趋同的创新理念。
这套管理系统方法学习先进企业基本管理理念,以海尔文化和日清日高为基础,以订单信息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运行,它激励员工创造并完成有价值的订单,使员工人人对用户负责,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新飞跃。
并且在学习标杆战略的基础上,突出其企业自身优势,利用海尔的文化创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
在学习标杆技术的基础上,海尔进行自身技术创新。
海尔以技术创新为本企业实力的坚强后盾,在策略上,着眼于利用全球科技资源,除在国内建立有独立经营能力的高科技开发公司外,还在国外建立了海外开发设计分部,并与一些世界著名公司建立了技术联盟。
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寻找最佳管理标杆,向行业典范学习是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谭老师推出标杆管理培训课程,旨在帮助经理人掌握标杆管理的技能、并系统讲授了组织实施标杆管理的过程与方法,详细介绍了标杆管理准备,标杆项目选择、标杆团队组建、标杆伙伴选择、标杆数据收集,标杆数据分析、标杆项目实施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经理人将从中了解到实施标杆管理的具体知识,切实提高标杆管理和项目实施能力,最终为企业建立起持久的竞争优势。
企业标杆管理,70年代末由施乐公司首创,后经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系统化和规范化。
企业标杆管理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
1。
海尔的企业管理案例
海尔的企业管理案例第一篇:海尔的企业管理案例海尔的奥秘一、东方神话“没有海尔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是海尔的一段广告词,这使人联想到“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的广告词,一片蔚蓝色的工业园区和一群身着巨著色工装的人们,使人想到在蓝色大海里畅游的鱼儿。
“以永远的忧患意识追求永远的活力”,通过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海尔已是一个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品牌价值77.36亿元,仅次于红塔山和长虹的巨人。
但是海尔并不满足,其扩张之路仍然在继续。
二、扩张的基础“资本”是船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资本是船。
”没有船,只能涉水过河,有了船,则可以载着“父老乡亲”一起过河。
船小一点,载“街坊四邻”,船大一些,载“千家万户”,大、再大,就可以载“五湖四海”了。
“海尔号”有多大?海尔起初并无“船”——1984年时它只不过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可谓“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海尔今天已有“船”——岂止是“船”,而是一支阵容壮观的“联合舰队”。
它今天已是一个拥有67家企业(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个),直属员工1.8万人,总资产达56.8亿元的多主体、多成分、多元化的开放式大企业集团,在我国家电行业中门类最齐、水平最高、规模最大。
它在南斯拉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开设了分厂,在北美、欧共体、中东等重点市场发展了31家海尔专营商,800余个经销点。
资本是逐步积累起来的。
从小到大,从小到多,中间有一个过程,数量在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具备了扩张的条件,亦即发生了质的变化。
质变以量变为基础,量变以质变为界限。
而这界限又是以扩张规模的大小来确定的。
小规模扩张适当,有些资本即可承受,扩张规模大一些,则需要更多的“金刚钻”,才能揽起“瓷器活”。
名牌是帆资本运营的高级阶段是品牌运营。
“名牌是帆”,这是张瑞敏的又一思考。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已超越了资本竞争的阶段,进入了品牌的较量。
波音、麦道,最终是以品牌的力量决出了雌雄,强者被更强者所吸纳。
海尔案例分析完整资料
•
LOGO
• • • • • • • •
海尔的发展历史简介: 1984-1991,青岛电冰箱总厂 ,琴岛-利勃海尔牌电冰 箱 1991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 厂组建琴岛-海尔集团 1992年导入CIS 1993年9月更名为海尔集团 1995年,兼并青岛红星电器,海尔牌洗衣机 1996年,西湖电子,进入黑色家电,海尔牌电视机 1997年以后,快速发展进入多个领域,108亿 2000年以后,实现国际化,2001年实现602亿
LOGO
海尔案例分析
主讲:郑红星
组员:马洋、蔡江南、王现纪、黄铭、王帅
一、海尔集团相关介绍
LOGO
海尔企业介绍
• • •
海尔集团总部在中国青岛。是中国第一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 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年度名列二十八。 海尔将U-Home(智能家居)集成作为重点,掌控专利标准的话 语权,进一步发展全球营销网络创造更多的用户资源。同时,以 “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整合全球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创 造全球化品牌。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7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 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8 万多名员工、2011年营业额1509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海尔 已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 (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LOGO
海尔集团的组织流程改造
原有结构问题 • 企业内部官僚 主义作风 • 对外部市场反 应日益迟缓
改革目标 • 创造激励创新 的氛围 • 强化顾客导向 和市场反馈
设计思路 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 起点,逆向组织企业的营销、生 产和科研开发活动,以市场价值 链创造的方式贯穿整个企业的经 营活动,并以此确定相应的报酬 激励制度。以流程为导向的方法 创造出集团自身的竞争优势,提 高企业的活力
海尔管理模式案例分析
• 创新的目标:就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 • 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破坏,破坏所有阻碍创造有价值定单的枷 锁 • 创新的途径:就是创造性的模仿和借鉴——即借力。 • 创造有效供给就是创造市场
——创造新市场 创造新生活 ——市场的难题就是我们创新的课题 • 管理理念: ——斜坡球体论 • 技术创新理念: ——OEC管理法: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 ——市场链 ——SST:索酬、索赔、跳闸 • 吃“休克鱼”:兼并法则 7 • 资源论:不在于企业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了多少资源 • 竞合论:竞合的基础是优势互补;竞合的方式是资源互换;竞合的结果是双赢发展 • 10/10原则:在一个团队中,总会有10%的人工作成绩最优,10%的人工作成绩最差,要 用最优者的经验去帮促成绩最差者,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市场效果。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 形象用语:真诚到永远 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 赛马不相马;你能 够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建多大舞台 • 质量理念: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5
• • • •
• 品牌理念:国门之内无名牌 • 营销理念:先卖信誉 后卖产品 • 服务理念:海尔人就是要创造感动 • 市场理念: ——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市场 ——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 ——紧盯市场创美誉 ——绝不对市场说不 ——用户的抱怨是最好的礼物 ——以变制变,变中求胜 • 竞争理念: ——浮船法: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保持高于竞争对手的水平,就能掌 握市场主动权。 ——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专注于用户需求而不是专注于竞争对手 • 出口理念:先难后易 6 • 资本运营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 技术改造理念:先有市场 再建工厂 ——创造新市场 创造新生活
管理学案例分析——海尔
海尔管理案例分析海尔集团15年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高速稳定增长,从一个濒临倒闭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其经验被美国哈佛大学列为成功管理范例。
张瑞敏介绍:在海尔创业初期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式管理,它是根据企业当时的情况确定的。
当时工厂有600名员工,由于企业连年效益很差,所以工厂情况十分混乱,采取直线职能式管理,易于控制强化管理和解决混乱局面;在海尔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采取的是矩阵结构管理,以项目组为主。
使职能与项目有机地结合,促进企业发展;在新经济时代,海尔采取了“市场链”。
一边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一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面对市场,变职能为流程,变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顾客满意度最大化。
新的业务流程从市场获得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信息,然后把这个信息转化为订单:物流根据订单采购;制造系统按订单生产;商流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
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动态的,因此企业永远保持着非平衡的有序的动态发展状态。
我们来看看海尔几种成功的管理模式——一、OEC管理法。
“OEC”管理法,即英文“Overall、Every、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
其内容:O—Overall(全方位)、E—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Control(控制)、Clear(清理)。
“OEC”管理法也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OEC”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
首先确立目标;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这个管理法的执行过程是非常枯燥的。
它的实施需借助于一个叫做3E卡的记录卡,要求每个工人每天都要填写一张3E卡,3E卡将每个员工每天工作的七个要素(产量、质量、物耗、工艺操作、安全、文明生产、劳动纪律)量化为价值,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薪(员工收入就跟这张卡片直接挂钩)并填写记账、检查确认后给班长,不管多晚班长都要把签完字的卡拿回来,再签完字交给上面的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审核完后再返回来,就这样单调的工作天天填月月填,不管几点钟下班都得完成。
海尔—企业战略管理成功案例
小结
海尔集团一直以来的清晰的发展战略, 可见海尔的国际化发展是预先就制定好了 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了国际 化条件之后,才实施国际化战略,而国内 目前的很多企业的国际化,在很多程度上 十以抓机遇为核心的自发国际化,对国际 化的选择不是很周全。海尔的发展战略指 导了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了巨大的市场 机遇和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实施了由”海 尔的国际化“到”国家化的海尔“的飞跃。
【二】海尔---中国企业多元化战略 成功典型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阶段大致分为5个: 1 单一产品------电冰箱 2 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3 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 4 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 5 进军知识产业 众所周知,海尔集团最早的产品只是单一的电冰箱系列,在稳固了自 己在冰箱产业的地位后,海尔集团根据自身优势,将自己的产品范围 延伸到了指控冷家电,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可是视为横向的扩张。在将 自己的产品范围延伸到制冷家电之后,海尔极端并没用止步不前,而 是将自己的产品范围进一步的延伸到了白色家电和全部家电,这实际 上是一种纵向的扩张。最后,海尔集团在稳固了自己在家电行业的地 位之后,进行了一种脱离产业集群式的扩张----进军只是产业。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 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 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 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 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管理学视角下海尔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案例分析报告.doc
管理学视角下海尔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案例分析报告1管理学视角下海尔企业文化案例分析报告管理学视角下重新审视海尔的吃休克鱼理论以及海尔的企业独特的文化引例1海尔公司是一个从1984年亏空147万元,年销售收入348万元、员工不到800人的集体小厂起步发展起来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2003年实现全球营业额806亿元,目前有96大门类,151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出口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品牌价值530亿元,蝉联中国第一品牌。
据欧洲透视公布,在白色家电领域,海尔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销量排位全球第四。
引例2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近10年间,海尔先后兼并了18个企业,并且都扭亏为盈。
从国际上看,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先是“大鱼吃小鱼”。
这时技术含量尚未成为竞争的决定因素,企业的资本存量、经营规模决定着竞争的成败,兼并重组的主要形式是大企业兼并小企业。
再是“快鱼吃慢鱼”。
这时技术含量的作用已经超过资本的作用而成为决定性因素,谁占领了技术制高点,谁就在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
兼并重组的趋势是资本向技术靠拢,新技术企业兼并传统产业。
然后是“鲨鱼吃鲨鱼”。
这时的“吃”,已经没有一方击败另一方的意义,而是所谓的“强强联合”。
这是资本高度集中、技术飞速发展、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兼并重组的最高形式。
波音和麦道的合作就是“鲨鱼吃鲨鱼”的典型案例。
海尔吃的是什么“鱼”?海尔人认为,他们吃的不是“小鱼”,也不是“慢鱼”,更不是“鲨鱼”,而是“休克鱼”。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我们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企业搞兼并重组不可能照搬国外的模式。
由于体制的原因,小鱼不觉其小,慢鱼不觉其慢,各有所倚,自得其乐,缺乏兼并重组的积极性、主动性。
所以大鱼不可能吃小鱼,也不可能吃慢鱼,更不能吃掉鲨鱼。
活鱼不会让你吃,吃死鱼你会闹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鱼’。
思考海尔怎样做到扭亏为盈成为全球极富竞争力的企业?什么是“休克鱼”,海尔又是靠什么吃(激活)“休克鱼”的呢?为什么海尔的文化建设为什么会如此成功?而海尔文化的活力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慢慢走近海尔企业文化,了解海尔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以及海尔独特的吃“休克鱼”理论。
青岛海尔价值管理案例分析 (1)
青岛海尔价值管理案例分析一、有关报道:1.广发证券对青岛海尔2010中报整体经营情况的分析报告期,在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6.84 亿元,同比增长39.48%;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0 亿元,同比增长51.83%;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91 亿元,同比增长3.02%,实现销售净利率同比提升0.3 个百分点至3.64%。
从业务板块看,各主要业务均保持良好增长。
冰洗业务,凭借多年在品牌、渠道、产品上积累起的整体优势,持续保持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空调业务,综合实施产品、市场和服务创新,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实现收入同比增长32.57%;热水器业务,积极推动由热水器制造商向热水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通过发展社区店等新兴渠道、强化安装和设计等,实现收入同比增长44.46% 。
报告期,公司凭借在主营业务收入、市值、成长性和股东回报、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良好表现,得到资本市场认可:获中国证券报主办的“2009 年度上市公司金牛百强”、证券时报主办的“2009 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评选的“最富社会责任感公司”和“市值管理绩效百佳”等荣誉。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公司继续抓住国内家电行业发展机会,坚持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经营计划的结果。
(1)始终关注需求,创造需求,满足需求。
创造与满足用户需求是公司的经营核心。
针对互联网时代消费“个性化、变化快、超值”的新特点,公司实施“零缺陷、差异化、强黏度、双赢”策略,通过持续推进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依托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完整的产品线,提供高差异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以满足个性化、变化快、超值的消费需求,实现用户“从买一台到买一套、从一次买到多次买、从一家买到多家买”,提升用户黏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建立人单合一双赢文化、自主经营体机制与倒三角组织,始终保证满足用户需求。
公司推行人单合一双赢文化与自主经营体机制,促进员工以多赢观念关注与满足用户需求,通过建立“倒三角”组织架构,支持与鼓励一线员工倒逼公司组织体系满足用户需求,使“关注需求、创造需求、满足需求”得到体系保证。
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造就海尔”案例分析报告
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造就海尔”案例分析报告第一篇: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造就海尔”案例分析报告“海尔企业文化造就海尔”案例分析报告1、案由:“海尔企业文化造就海尔”案例分别从海尔的市场观、质量关、服务关、人才观等不同角度诠释了海尔的企业文化,从上述案例可以得出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
2、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企业的管理和形象提升有直接的影响。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的精神,是企业核心力量的诠释。
核心价值观也称为“关键信念”,它是一个组织所拥护和信奉的东西,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和永恒的信条,是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一些原则。
“以人为本”基本含义在于: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而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则以一种企业价值观而存在,在其作用和引导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更快更好实现经营目标。
在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站在企业员工和用户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有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同时也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文化是通过长期的总结归纳出来的有利于发展的精神指导,具有强大的历史根源和理论依据。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并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生产营销以及技术研发进行指导和规范,形成具有企业特征的经营运作模式。
就当前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规范性,是企业建立健康的内部管理体制的基本前提,是将企业职工与管理层实现统一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