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玫瑰与白玫瑰》小说电影比较谈

合集下载

《红玫瑰与白玫瑰》影评

《红玫瑰与白玫瑰》影评

《红玫瑰与白玫瑰》影评营厂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丁微子一个热情似火,一个洁白如瑕。

引用张爱玲小说中的一句话加以飨食:“每个男人在他的生命中都会有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

当他娶了红玫瑰,日子久了,红玫瑰就会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玫瑰就是窗前的明月光。

当他娶了白玫瑰,日子久了,白玫瑰就会变成衬衫领上的一粒饭,而红玫瑰就是胸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古老的家族,神秘的大宅,浓重的吴音,弥漫着永远抹不去的怀旧心绪;洋场的灯火,变幻的风云,各国的来客,无时无刻不在躁动的人心。

这两种环境共同影响下的上海,男女的爱情也时刻充斥着无奈。

这也造就了故事的主人公永远生活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构筑了一片永恒的苍凉风景,折射出病态的人性和变态心理的社会根源。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这个人物可以让我们看到白描出的人性,还有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挣扎与悲哀,其中又锁屑且易逝的欢喜,最终是无奈,淹没在时代里。

振保这个人物其实是非常饱满的,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富家公子,回来继承父业,遇到了娇蕊,本以为可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最后因为他的懦弱结束了这段感情,而后与一个不爱的女人共结连理,当再一次遇见昔日情人的时候,娇蕊对爱情的态度彻底改变,也牵动了振保,他开始一点一点找回自己的归宿,这一切正是那个年代一些年轻人的社会思想禁锢下的心路转变。

公交车上的相遇是最痛心的一幕。

若干年后的红玫瑰早已没有当日的风采,少了些许娇艳,但是她还是相信爱的。

娇蕊说:“是从你起,我才学会了,怎样爱,认真的......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以后还是要爱的......”而自认为为了母亲,为了他人的期望,为了自己高尚的情操而作出牺牲的振保只剩下两行滔滔而下的泪水。

在影片的开头,振保就要创造一个属于他的对的世界,可是到头来却发现那个他亲手创造的世界是那样的不堪入目。

娇蕊生性烂漫,敢爱敢恨......烟骊文静贤惠,冷静淡然......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人生烦恼的故事,关于得到与未得到的辨证关系的故事。

浅析话剧与小说之别——以《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

浅析话剧与小说之别——以《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

浅析话剧与小说之别——以《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曹秀丽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要:张爱玲和田沁鑫这两位处于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对于《红玫瑰与白玫瑰》进行了不同的演绎,由此产生了小说版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以及话剧版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本文就会以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以及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子,对话剧和小说的区别进行浅析。

小说与话剧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字,小说通过文字来向读者展示情节、人物和环境,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话剧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它必须对情节进行选择,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示情节、人物,通过布景来展现环境。

关键词:时间限制;空间限制;人物性格;话剧;小说小说和话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各有优势和劣势。

小说通过文字来展示,文字比较的细腻,所以需要读者认真的阅读和体会,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对人物和情景进行构建和创造。

话剧是通过演员的形象、动作和台词来展示的,另外还包括了舞台配乐、和灯光。

此外,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也存在差异。

话剧的视觉效果好,更加的形象和生动。

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舞台上共有六个主要的演员,包括了两个佟振保、两个白玫瑰和两个红玫瑰,这是与小说最大的不同。

小说中的角色都只有一个。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话剧和小说是存在差异的,那么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文就会以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以及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从容量、节奏、展现方式这三个角度出发,来对话剧和小说的区别进行浅析。

一、话剧与小说的容量不同话剧和小说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别,所以他们的容量大小也是不同的。

简单来说,小说是作者在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悟,再加上自己的想象,通过不断的重新组合和安排来产生的,可以说,作家在进行写作的过程当中,除了受到社会背景、经济状况以及自身的思想制约以外,是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怎么说呢,小说内描述的人物和空间既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也可以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小说内故事情节的发展时间既可以很快又可以很慢。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意境解读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意境解读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意境解读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在她的小说中,时而风情万种、婉约柔美,时而深情厚重、含蓄优雅。

其中《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一篇情感深刻、反映社会矛盾的小说,这篇作品不仅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对当时时局的一种印象和表达。

本文将从意境角度分析《红玫瑰与白玫瑰》。

一、红玫瑰还是白玫瑰小说开篇即出现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对比,红玫瑰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奔放,而白玫瑰则代表着静谧与死亡。

这种对比的深度和意境,是张爱玲长篇作品中常见的写法。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也象征着女性的两种不同的性格和追求。

小说主人公,顾里,既爱着红玫瑰的张先生的妻子珠珠,也喜爱着白玫瑰的赵又廷姐姐。

顾里始终无法做出选择,最终导致了他不堪的结局。

这种红白玫瑰的象征意义,对比鲜明的画面,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突。

二、生活的压迫与想象的自由小说的描写充满着压迫感,人物形象和情感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表面上看,这篇小说似乎是在描述女性追求爱情权利的命运和困境。

但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作为五四以前的女作家,张爱玲早已有了对于生活境遇的清醒认知。

她描写了当时上海的独有的文化生态,女性缺乏平等权利,男人的私生活又常常与伦理道德产生冲突。

在这样的沉闷氛围下,人们看似尊崇繁荣浪漫的情感,却实则是对于自由、光明和心灵径路的渴求。

小说描写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现实,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压迫联系起来,深刻剖析了生命中的困厄时刻。

三、爱情的多样性在小说中,张爱玲不是在描写纯净的爱情,她也没有解释谁是好人某某人是坏人的道德标准。

相反,她是在向读者展示一种多元性,教人明白所谓的爱情其实不止一种形式,无论是阴之美、成就之美还是伤痛之美,它们都是个体心灵选择的集体题材。

从此,审美标准和爱情观念便得到了极大的拓宽与提升。

小说中的情感细节,更使得一些情感需要进行剖析,不断厘清自己的情感认识,进而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审美价值体系。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范文5篇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范文5篇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范文5篇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龄对作品之一,主要讲述了男女之间的情爱故事。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1她姓张,名爱玲,上帝没给她倾国倾城的绝世容颜,让她做不成大上海纸醉金迷世界里的粉黛花瓶,但却赋予了她一颗聪慧、通透的心思,让她把最美的文字留给人间。

记得,第一次读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就让我非常感动,彼时,虽然我并不知道她想要通过那些忧伤凄婉的字句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但仍然陶醉在她淡雅、凄婉的故事之中,更陶醉在她那让人言语尽失的字里行间。

她的文字最美之处,便在于斯,你未必要懂,但一定能够感知到那是美,然后深深沦陷,无法自拔。

我记得那里面最最精彩的一句话,她这般念叨着: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那个时候,我认定她是个不快乐的女子,一是因为她的样貌,二是因为这世界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攀不得她的高枝,领略不到她那些通透达观的智慧。

她就是那个时代的李清照,写不尽的风花雪月,却总慢亘着推诿相互的离愁别绪。

不知为何,我去不爱李清照,独独爱她。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张爱玲不美,甚至面貌有些丑陋。

有几次,掩卷沉思,思绪中那飘舞的秀发早就将面上的迂回沟壑取而代之,女子的美,在岁月之后,就注定消亡殆尽。

但独独,她留下的那些文字不会,那是永恒的伤怀,永恒的美好。

我不知道,她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只是觉得她的那些一字一句都敲进了我的心里。

绚烂、浮华也好,平实、安稳也罢,都不过是一种外壳,是裹在药片外面的糖衣,只是让你可以轻易咽下,但真正能够拯救那些荒芜心灵的却是内里深处苦涩的药剂。

我们都有着只能暗夜里独自舔舐的伤痕,只是我却深深的希望,我的伤,也能如她一样。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2匆匆忙忙地看完了《红玫瑰与白玫瑰》,一开始却是没多大感觉的,但慢慢回忆着文章的内容,莫名地却想笑。

其实在这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张爱玲的书,但她笔下的男主角振保却让我感到熟悉,他在各类爱情小说中出现了太多次。

漫谈关锦鹏《红玫瑰与白玫瑰》能电影改编技巧

漫谈关锦鹏《红玫瑰与白玫瑰》能电影改编技巧

漫谈关锦鹏《红玫瑰与白玫瑰》能电影改编技巧
李若真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惯于用摄影、美术等手段,制造一种暧昧的电影色调.渲染旖旎阴柔的画面风格。

本文着眼于其对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改编,探讨其在尊重小说原著精神的基础上所展现出的出色电影技巧。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李若真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红玫瑰白玫瑰》:关锦鹏玫瑰花的视听盛宴 [J], 方筱霞
2.《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改编研究 [J], 尹媛媛
3.语言的辗转《红玫瑰与白玫瑰》:从张爱玲到关锦鹏 [J], 甘小二
4.导演在场——从叙事学角度解读田沁鑫改编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 [J], 苏杭
5.从小说土壤到电影土壤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J], 李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说赏析红玫瑰与白玫瑰

小说赏析红玫瑰与白玫瑰

小说赏析红玫瑰与白玫瑰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一部小说,主要以描写两个家庭和两个女主人公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个人与情感的影响。

小说通过对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对比,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引发人们对生活和情感的思考。

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大陆时期的上海,与平民家庭的红梅相比,富贵家庭的白玫瑰显得更加傲慢和自负。

红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从小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下,但她却有着坚强的个性和渴望改变命运的勇气。

她努力学习,通过考试进入上海高级等级学校,最终成为一名职业女教师。

红梅的坚韧和顽强精神,以及她在逆境中的努力和奋斗,给予了读者积极向上的启示。

相比之下,白玫瑰是一个富家千金,她从小就被父母宠爱,无忧无虑地长大。

白玫瑰和红梅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展现了社会阶级的差异和人性的弱点。

白玫瑰在感情方面历经了许多曲折和痛苦,她的婚姻经历是小说的一个重要情节。

她渴望得到真爱,但却一次次被现实击垮,最终导致她内心的恐惧和沉默。

白玫瑰的遭遇引发了对社会道德观念和女性独立意识的思考。

小说中描写了红梅和白玫瑰的家庭,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纠葛,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变迁。

红梅的父母在小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为了红梅的前途,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而白玫瑰的家庭虽然富有,但缺乏真正的温暖和关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冷漠而疏离。

通过对两个家庭的对比,小说表达了对家庭价值观念的思考和反思。

小说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

张爱玲以她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刻画了各种人物形象,表达了她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她的描写细腻而真实,情感流露自然而饱满。

通过精心的安排和细腻的描写,她将读者带入一个情感丰富和思考深刻的世界。

综上所述,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独到的观点,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个人命运和情感的影响。

通过对红梅和白玫瑰这两个女主人公的描写,小说深刻地剖析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红玫瑰与白玫瑰》小说电影比较谈

《红玫瑰与白玫瑰》小说电影比较谈

内容摘要:电影《红玫瑰白玫瑰》是对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虽然人物、情节、字幕、旁白都很贴近原著,但在神韵上却大为逊色,原作的讽刺意味和批判精神也都失去了。

这体现了电影改编小说名著的尬尴处境。

关键词: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张爱玲在40年代写作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其中一段妙语流传甚广:“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1]511994年,香港上映了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红玫瑰白玫瑰》,这部关锦鹏导演的很文艺的剧情片当年获得了第14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的三项题名,以及第31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等多个奖项,堪称载誉而归。

在电影中,陈冲扮演的女主角王娇蕊非常出色,她把原作中一个既放恣又可爱的艳丽女人形象鲜活的展现出来,她是曾经在英国读书的华侨,一朵娇艳的红玫瑰,大方,洋气,她的洗头的娇媚样子和后来和佟振保分手时哭泣戛然而止的决绝都非常有感染力,她的身体语言极为丰富。

其他演员也能中规中矩的将原来人物的形象演了出来,只是叶玉卿太美了,演这个本来应该眉目不清的很笨很笨的烟鹏――白玫瑰有点委屈,不过她努力演出做小伏低的样子,也是很尊重原作的。

电影在情节基本上没有改动,时不时插进来的画外音和字幕就是小说原文,给故事背景做一下必要的交代。

整个电影就好像是原作的一面忠实的镜子,但电影虽然看起来不错,也获奖不少,细细比较还是有很大遗憾,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面缩小了的镜子。

一.高高在上与室内剧张爱玲的文字有种高高在上的俯视尘寰的样子,这篇小说也是如此,一开头就说“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

[1]51“向来”、“每一个”、“全都”都是很大很绝对的词汇。

《红玫瑰和白玫瑰》读后感

《红玫瑰和白玫瑰》读后感

《红玫瑰和白玫瑰》读后感《红玫瑰和白玫瑰》是一部由中国作家艾青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旧中国社会的爱情故事。

通过对两种不同性格的女主角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描写,小说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引人深思。

红玫瑰和白玫瑰这两个角色在小说中被塑造得十分鲜明。

红玫瑰是一个勇敢、坚强、直率的女子,她追求自由、独立,不愿受传统束缚。

而白玫瑰则是一个温柔、善良、顺从的女子,她对爱情执着,甘愿为之牺牲一切。

两个女子的性格截然不同,却在爱情面前展现出了相似的坚强和执着。

小说中的情节虽然发生在旧中国社会,但其中所揭示的人性却是永恒不变的。

红玫瑰和白玫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她们的命运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束缚,却依然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

红玫瑰选择了自由和独立,她不愿受传统的桎梏,勇敢地为自己的爱情和理想而战斗;而白玫瑰则选择了顺从和牺牲,她为了爱情不惜一切代价,最终成为了悲剧的牺牲品。

通过对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对比,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在一个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被严重剥夺,她们的命运往往受到男性和家庭的控制,缺乏自主权和选择权。

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困境和挣扎,她们在传统与现代、爱情与责任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在阅读《红玫瑰和白玫瑰》这部小说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社会的批判。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通过对红玫瑰和白玫瑰的生动描写,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引发了我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红玫瑰和白玫瑰》这部小说,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我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勇敢,也看到了社会中的不公和残酷。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让我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愿我们都能像红玫瑰和白玫瑰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理想,不畏艰难,坚守信念。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人性的纠结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人性的纠结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人性的纠结人性,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迷宫,我们如同追逐永恒的旅者,在这迷宫中追寻着梦想,却也深陷于欲望和痛苦之中。

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纠结。

小说中的主人公——傅雷,深爱着他的妻子翠琴,但却常常被自己的欲望和外界诱惑所困扰。

他既想要追求肉体的欢愉,又矛盾的感到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妻子的忠诚。

而他的纠结,正是人性的反映。

傅雷经常陷入外遇的诱惑中。

他被那些红唇白齿的女子所吸引,一次又一次地背叛了自己心爱的翠琴。

他沉迷于外遇所带来的刺激和新鲜感,但同时也良心上的谴责,这就是他人性的矛盾。

他想要享受一切,却又背负着对家庭的责任感。

这种矛盾让傅雷如同红玫瑰和白玫瑰之间的选择,迟疑不决。

与此同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展示出了人性中纠结的一面。

翠琴是一个纯洁而善良的妻子,她全心全意地爱着傅雷,愿意为他付出一切。

然而,她也被傅雷的外遇所伤害,她的内心也充满了痛苦和矛盾。

她爱着傅雷,却又无法接受他的背叛。

她想要离开傅雷,却又舍不得放下他。

翠琴的心中有爱,却也有恨,这是人性的复杂性。

在小说中,人性的纠结还体现在傅雷和翠琴之间的互动中。

他们深爱着彼此,却无法摆脱外界的诱惑和纠葛。

他们的关系时而甜蜜,时而痛苦,如同红玫瑰和白玫瑰之间的对比。

红玫瑰充满了激情和暧昧,而白玫瑰代表了纯洁和宁静。

傅雷和翠琴的人性纠结正是这两种力量的交织。

小说通过展示人性的纠结,揭示了人类内心的深层次矛盾。

我们渴望自由和刺激,但又渴望稳定和安全;我们热爱他人,但也无法抵挡诱惑和背叛。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纠结,这是人性的本质。

张爱玲以她独特的笔墨描绘了这些纠结,她的文字中充满了对人性深处细微情感的触摸。

她以精湛的描写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同身受,思考人性的多面性。

《红玫瑰与白玫瑰》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探索。

通过傅雷和翠琴的故事,张爱玲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纠结。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是一部由张爱玲创作的著名小说,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西文化碰撞下的爱情与人性。

作为这部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语言魅力在整个故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深入剖析其中的内涵与价值所在。

1. 对比式的语言描绘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通过对比式的语言描绘,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我们在小说中可以看到,中式的语言笔触多以抒情、委婉的方式去表达情感,而西式的语言描写则更加直接、豪迈。

这种对比式的语言描绘,使得整个情节更加生动有力,并且深刻展示了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的力量与魅力。

2. 语言的隐喻与象征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语言被运用为一种隐喻与象征,不仅仅是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更是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在小说中,红玫瑰与白玫瑰分别象征着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特征,而这种象征又通过书中的语言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转化,同时也让人们对于语言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

3. 对话中的语言冲突与沟通作为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对话无疑承载了极为重要的情感和情节。

通过对话中的语言冲突与沟通,张爱玲展现了中西文化交融下的语言冲突与碰撞,其中蕴含的语言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中式的委婉、含蓄与西式的直率、坦诚在对话中如同交织的色彩,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绚丽多彩。

4. 语言的韵律美与表现力我们不得不提及《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韵律美与表现力。

张爱玲的文字如同音乐般动人,她运用诗意的语言、优美的修辞,将故事中的爱情与人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些令人陶醉的文字,无疑是语言在作品中展现的最迷人之处。

总结回顾:通过对《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进行全面的探讨,我们发现在这部小说中,语言不仅是表达情感的媒介,更是文化碰撞与传承的载体。

通过对比式的语言描绘、语言的隐喻与象征、对话中的语言冲突与沟通,以及语言的韵律美与表现力等方面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巨大魅力。

《红玫瑰与白玫瑰》:小说、电影、话剧

《红玫瑰与白玫瑰》:小说、电影、话剧

《红玫瑰与白玫瑰》:小说、电影、话剧
许波
【期刊名称】《福建艺术》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 24岁青春年少的张爱玲,以犀利而略显幽默的流畅笔调,将男人与女人间的情感纠葛、内心焦虑与家庭责任、人生无奈,浓缩在短短几万字的中篇小说<红攻瑰与白玫瑰>里,发人深省,引人深思.香港导演关锦鹏于1994年将其搬上银幕,由赵文瑄、陈冲等当红明星主演,并获得第31届金马奖五项奖项.影片在画面构图和色彩上不拘泥于自然和真实的要求,极具风格化影像,"给观众一种视觉的冲击,一种流动的色彩和一种不安分的感觉."①2007年底,中国国家话剧院将其改编为话剧,改编罗大军,导演田沁鑫.该剧以全新的形式对小说进行了重新演绎.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许波
【作者单位】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重寻张爱玲——电影版与话剧版《红玫瑰与白玫瑰》之比较 [J], 李艳葳
2.扼杀欲望才是人应有的社会形象——浅析田沁鑫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 [J], 王艺静
3.田沁鑫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隐喻性表达 [J], 曹文静
4.从小说到戏剧——论田沁鑫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艺术魅力 [J], 宋文植;许

5.从小说土壤到电影土壤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J], 李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论文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论文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论文浅谈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全文如下:[摘要]文学价值越高的小说往往越不容易被改编成电影。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因其文字辨识度高、注重人物心理描写、故事情节富有传奇色彩,向来被视为“中国最不可改编的作品之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张爱玲在中国文化圈尤其是影视界华丽“复活”。

她的名字成了一块金字招牌,许多电影人纷纷把目光投向对张爱玲小说的改编热潮中。

一、引言张爱玲本人就是一位电影爱好者。

17岁写出生平的第一篇影评后,她对电影的痴迷程度进一步加深。

电影的表现手法也逐步融入她的小说中。

品读张爱玲的小说时,经常会有一种强烈的电影感扑面而来。

张爱玲把小说和电影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浑然天成地融合到了一起,因而张爱玲的小说又被称作“纸上电影”。

表面上看,张爱玲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无论怎么演都会精彩,实际上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包含了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和电影学等多种学科领域的内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跨学科实践过程,其中有许多的视觉影像因素都是很难转换和互译的。

二、张爱玲小说改编的概述当代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且大部分集中在港台地区。

1984年,许鞍华导演执导的电影《倾城之恋》上映后在当时的文学界和影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它是张爱玲所著的小说中第一个被改编成电影的。

1994年,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被导演关锦鹏改编成同名电影。

1997年许鞍华导演又把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十八春》改变成电影《半生缘》。

2007年由李安导演执导的《色?戒》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荣获金狮奖。

它是由张爱玲所著的一万多字的短篇小说《色?戒》浓缩而成的。

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历经20余载,电影人为何钟情于改编张爱玲的小说?从张爱玲的小说出发,把她的小说进行电影改编很有卖点。

因为小说里描写的故事内容具有通俗化、女性化、商业化等符合大众口味的特点。

而且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上海没落淑女,故事情节充斥着传奇色彩,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小资情调也迎合了大众的通俗口味,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

从文本到荧屏——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

从文本到荧屏——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

从文本到荧屏——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从文本到荧屏——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摘要:电影改编是文学和电影两个艺术形式相互交融的一种方式,许多文学名著都被改编成了电影作品,其中包括张爱玲的小说作品。

本文主要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探讨其改编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通过对影视作品和原著的对比分析,发现电影改编对原著的剧情、人物、风格等方面都有所改变和发展,对于张爱玲小说的传播和影响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电影改编,张爱玲,小说,原著,影视作品,传播,影响提纲:1. 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出现的背景和原因2. 改编过程中的难点和考虑因素3. 原著与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4. 影视作品的改编风格及其与原著的差异5. 电影改编如何影响了张爱玲小说的传播和读者们对她的认识6. 改编作品的成功与失败,对原著的影响如何7. 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与其他文学名著的改编比较研究8. 深度解读一部张爱玲小说被改编的影视作品9. 电影改编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 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出现的背景和原因在介绍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出现的背景和原因时,可以从文化交流、市场需求、原著的知名度等方面进行阐述。

可以介绍20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以及电影市场对文学作品改编的需求,张爱玲小说在文学界和普通读者中的高知名度也是电影改编出现的原因之一。

2. 改编过程中的难点和考虑因素在谈及电影改编过程中的难点和考虑因素时,可以从原著的特点、受众的需求、导演和编剧的理解等方面展开论述。

电影改编要兼顾原著的风格和故事情节,同时考虑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和语言习惯,导演和编剧的理解也是电影改编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3. 原著与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该部分可以列举几部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对原著和电影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电影改编中涉及到的剧情修改、场景布置、人物刻画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4. 影视作品的改编风格及其与原著的差异在分析电影改编风格及其与原著的差异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影视作品,介绍不同导演和编剧的改编风格和影响,并通过对原著和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探讨影响因素。

[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

[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

[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篇一: 《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剧情介绍,《红玫本片是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关锦鹏以一种冷峻旁观的态度描述了一种无奈情感。

在起落的电梯里红玫瑰那张娇艳明媚的脸映见她心底婉转曲折的心思,洁净明亮的洗手间里白玫瑰苍白无色的生命。

《红玫瑰与白玫瑰》导演:关锦鹏编剧:张爱玲....novel林奕华刘恒主演:赵文瑄WinstonChao....TungZhen-Bao陈冲JoanChen....WangJiao-Rui叶玉卿V eronicaYip....MengYenLi 影片类型:剧情片长:UK:110min国家/地区:香港/台湾对白语言:粤语获奖:本片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本最佳美术设计,最佳造型设计、最佳电影音乐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_《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 -剧情介绍《红玫瑰与白玫瑰》振保的生命里就有2个女人,他说1个是他的白玫瑰,1个是他的红玫瑰。

1个是圣洁的妻,1个是热烈的情妇……留洋回来的振保在一家外商公司谋了个高职。

为了交通方便,他租了老同学王士洪的屋子。

振保留学期间,有1个叫玫瑰的初恋情人。

他曾因拒绝过玫瑰的求欢而获取了“柳下惠”的好名声。

王士洪有一位风情万种的太太,她总令振保想入非非。

有一次,士洪去新加坡做生意了,经过几番灵与肉的斗争,在1个乍暖还寒的雨日,振保被这位叫娇蕊的太太“囚住”了。

令振保所料不及的是娇蕊这次是付出了真爱的。

当她提出把真相告诉了王士洪时,振保病倒了。

在病房,振保把真实的一面告诉了娇蕊——他不想为此情而承受太多责难。

娇蕊收拾她纷乱的泪珠,出奇的冷静起来,从此走出了他的生命。

在妈妈撮合下,振保带着点悲凉的牺牲感,娶了身材单薄、静如止水的孟烟鹂。

新娘给人的感觉只是笼统的白净,她无法唤起振保的性欲。

振保开始在外边嫖妓。

可是有一天,他竟发现了他的阴影里没有任何光泽的白玫瑰烟鹂,居然和1个形象猬狎的裁缝关系暧昧。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书有感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书有感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书有感张爱玲的作品,严格来说,我未曾仔细翻阅过。

然而,那些经典的句子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是这样,那些名著中的片段,即使随意摘取,我也能兴致勃勃地欣赏,但若要捧起那厚重的书籍,我大多难以坚持。

《红楼梦》的前两回,我倒是看了不下五遍,可再往后,我总是缺乏耐心。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这无疑是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最经典的一句话。

早在很久以前,我便读到过它,那时的我对男女关系尚不明晰,可以说是懵懂无知,但依然对这句话赞赏有加。

我承认,我观看电影《红玫瑰,白玫瑰》是因为陈奕迅。

2007 年,他的专辑《认了吧》收录了一首国语歌曲《红玫瑰》,与上一张专辑《What's Going On》中的粤语歌曲《白玫瑰》有着相同的旋律,不同的填词和演绎。

这是一种巧合,还是特意的安排呢?《红玫瑰》中的歌词由林夕填写:“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白玫瑰》中的歌词则由李焯雄创作:“怎么冷酷却仍然美丽,得不到的从来矜贵。

”不得不说,这两段歌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里,我不想深入探讨太多,比如佟振保是否病态,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或者电影的镜头切换有何微妙之处,拍摄角度如何运用技巧。

我只想谈谈我对人物关系以及由此引出的男女关系的理解。

《红玫瑰,白玫瑰》这部电影中,不得不提的演员是陈冲。

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位非常开放的演员,别人露大腿或香肩就算是大尺度了,而她竟敢全裸。

这与保守的中国人的审美观不符。

1986 年,她出演《大班》,可想而知,当时人们的思想还很封闭,在电视上看到拉手、亲嘴等场景,都会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

但她却敢于全裸,这导致她遭到了全民批判。

她似乎天生就具有媚态。

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仿佛饱含情意。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她饰演的医生;在《红玫瑰》里,她饰演的娇蕊,媚眼中的媚态,举止似轻浮又似孩子气,笑起来天真无邪,却总是充满情意。

重寻张爱玲——电影版与话剧版《红玫瑰与白玫瑰》之比较

重寻张爱玲——电影版与话剧版《红玫瑰与白玫瑰》之比较

作者: 李艳葳[1,2]
作者机构: [1]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2]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52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85-8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艺术性;思想性;文本改编
摘要:文学作品的影剧改编一直是艰难的过程,并因改编效果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接受水平。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与话剧改编的比较,重新发现张爱玲小说独特的精神世界和艺术空间;通过对影剧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比较,找出制约影剧改编接受水平的不同原因,并探索文本改编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素娟
内容摘要:电影《红玫瑰白玫瑰》是对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虽然人物、情节、字幕、旁白都很贴近原著,但在神韵上却大为逊色,原作的讽刺意味和批判精神也都失去了。

这体现了电影改编小说名著的尬尴处境。

关键词: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
张爱玲在40年代写作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其中一段妙语流传甚广:“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1]511994年,香港上映了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红玫瑰白玫瑰》,这部关锦鹏导演的很文艺的剧情片当年获得了第14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的三项题名,以及第31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等多个奖项,堪称载誉而归。

在电影中,陈冲扮演的女主角王娇蕊非常出色,她把原作中一个既放恣又可爱的艳丽女人形象鲜活的展现出来,她是曾经在英国读书的华侨,一朵娇艳的红玫瑰,大方,洋气,她的洗头的娇媚样子和后来和佟振保分手时哭泣戛然而止的决绝都非常有感染力,她的身体语言极为丰富。

其他演员也能中规中矩的将原来人物的形象演了出来,只是叶玉卿太美了,演这个本来应该眉目不清的很笨很笨的烟鹏——白玫瑰有点委屈,不过她努力演出做小伏低的样子,也是很尊重原作的。

电影在情节基本上没有改动,时不时插进来的画外音和字幕就是小说原文,给故事背景做一下必要的交代。

整个电影就好像是原作的一面忠实的镜子,但电影虽然看起来不错,也获奖不少,细细比较还是有很大遗憾,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面缩小了的镜子。

一.高高在上与室内剧
张爱玲的文字有种高高在上的俯视尘寰的样子,这篇小说也是如此,一开头就说“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

[1]51“向来”、“每一个”、“全都”都是很大很绝对的词汇。

可以想见她当年下笔写文的时候那个狂傲的样子。

这是大气的小说,可惜这部电影不仅没有把这种大气表现出来,而且拍的很沉闷,没什么外景,没什么俯拍镜头,像一个室内剧,尤其是电影的前半部分,就是电梯来去,朦胧的光影制造了一种暧昧的气氛。

其实如果能够再加入一些外滩以及石库门的布景乃至实景,其实是非常烘托故事的,上海石库门那里还是保存了不少旧房子的,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半殖民地都市,才会出男主角佟振保这样中西合璧的暧昧人物。

从气氛上讲,电影配的音乐是欧洲的和声,听起来很雄壮,适合大场面,在故事一开头的时候,以及佟振保听说王娇蕊对丈夫摊牌后出门晕倒在地上时候响起,都有不合时宜的感觉,尽管这篇小说是一个小悲剧,但张爱玲喜欢的是苍凉,参差的对照,这篇小说也不例外,只是市井的小小悲欢娓娓道来,哪里是命运的轰鸣。

佟振保自从抛开为自己离婚的王娇蕊并挑了一个清白温和的烟鹏结婚后,就认为自己一生牺牲实在巨大,为母亲,为弟弟,为妹妹,为同事,为公司,可惜他并不是一个悲剧英雄,相反他只是一个旧道德的牺牲品,甚至可以说是可怜虫,他的可悲处是市井的日常生活的,是庸俗的,他的命运是自己上套套住了自己,与雄壮没有任何关系。

二.讽刺与同情
这篇小说的讽刺性非常强,讥刺的程度连张爱玲自己后来都有些后悔,觉得佟振保和烟鹂都是以自己现实中看到的人为原型的,而下笔的时候有点过度了。

[2]103可无论是电影画面还是画外音都不见讥刺的意思,连小幽默都没有,电影少了这份讥刺幽默感,就通俗了许多,不是女人的视角看男人,对男人评头论足,而是普通的剧情片了。

其实张爱玲的这篇小说重心不是爱情,小说写到王娇蕊和佟振保分手后,作者就停笔不写他们的事,专写白玫瑰与佟振保,相思这种爱情片必有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只有王娇蕊头也不回的决然离去和佟振保从洋洋自得到后来的惨淡经营。

所以与其说张爱玲要写一个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还不如说是打算写一个人生的讽刺故事。

作者的目的也达到了,看完小说,更感觉开头说他“他做人做得十分兴头;他是不相信有来生的,不然他化了名也要重新来一趟”[1]51-52
是故意说反话揶揄主人公的。

可惜看完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却是王娇蕊的在病倒的佟振保床前的慌张痛苦和烟鹂的厕所那段不肯为佟振保开门的怨恨,小说里真正让人觉得可悲的人物——佟振保却很模糊。

电影的中间写王娇蕊和佟振保分手,插了一段老电影,一个时髦女人卖弄风情的说话,然后电影出现“完”字,别出心裁,很有意思,隐喻了王娇蕊在佟振保心中的“完”。

可惜这个故事仍然是没有完的,因为佟振保并没有忘记王娇蕊的好处,他心里还是爱她的,尽管那时非常精明的算计之后的残余的爱,后来佟振保和弟弟笃保坐公共汽车路遇王娇蕊一段,小说是佟振保看见故人,连自己都莫名其妙的无声的哭起来,尽管自己都觉得应该哭的不是自己而是王娇蕊,因为是王娇蕊被他抛弃了。

而电影改成笃保单独见到王娇蕊,回来向佟振保复述就平淡得多,少了这个精彩桥段就大大减弱了故事和人物的可悲感。

佟振保的心理动作的确是表现的不足够,作为一个主角而言。

还有画外音虽然引用了原文,没有做改动,可惜原文往往是携枪带棒的揶揄,画外音却是很郑重的当成了正话来说了,比如那段“如果不是他自己争取自由,怕就要去学生意,做店伙,一辈子死在一个愚昧无知的小圈子里。

照现在,他从外国回来做事的时候,是站在世界之窗的窗口,实在很难得的一个自由的人。

”[1]52实际上是反说的,“站在世界之窗的窗口”的揶揄语气尤其重,佟振保根本没有自由过一天,他始终没有逃脱出庸俗的旧规矩,这样的画外音使小说的那种轻松俏皮的语气彻底不存在了。

三.批判与哀怨
小说里有一种明显的对旧式道德的批判,“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1]51所以作者就把红玫瑰与白玫瑰分成两个人来了写,而结局当然是批评了传统男权社会,批判了传统道德对爱情视为邪恶的态度。

其实传统社会毕竟大多数家庭并没有像佟振保的家庭这样的糟糕,比如如果佟振保遇到了一个看上去温和,实际上异常泼辣的妻子,或者那妻子简直就是另一个玫瑰,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局,作者的安排是有倾向性的,回顾曾经在传统社会,《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被迫选择了淡雅的薛宝钗而放弃了热烈的林黛玉,这是家族的强迫,而佟振保在完全自己当家作主并和王娇蕊已经热恋的时候,还是这样一种选择就非常奇异了。

这种倾向性使这部小说成为一部别有见地的小说,即使谈不上有什么思想。

张爱玲作为新潮女性,看不惯不谈爱情甚至也没有多少尊重的传统旧式家庭,所以她把佟振保和烟鹂的生活写的如同死水,毫无热情,让人窒息,却还要挣扎着活着,不仅活着,而且还挣扎着要做成好人,这是典型的虚伪旧式道德杀别人也杀自己。

特别是安排的烟鹂生的是女孩,王娇蕊后来改嫁生的是男孩,用意非常明显,无非是有意凸显命运对佟振保的选择的嘲弄,因为传统里生女孩叫弄瓦,生男孩叫弄璋,读到这段,很容易让人猜想如果佟振保和王娇蕊在一起结婚了,也许王娇蕊还能给他生个男孩。

此外烟鹂是一切的无用,其实现实生活中找到这样无用的人,也是罕见的,因为她毕竟也是一个殷实的商家出身,只是后来败落了,又读了十年的学校。

这些褒贬都体现了作者的态度。

电影里则没有明显的批判态度,佟振保的可悲可怜被削减了,电影突出的是两个女人的不幸,这样故事就从批判的转成了哀怨的了,电影后半部分把烟鹂的幽怨描画的非常细微,烟鹂到底也只能和裁缝有一些暧昧,她的可怜给人以深刻印象,同时佟振保则保持着一个养家的男人强势样子,一切都过于平常了。

《红玫瑰白玫瑰》这部电影不温不火的存在,有可看性却不够经典,电影拍成了小说的MTV还没有能抓住张氏的精髓,其实是改编电影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那个故事,但不是那个味道。

其实张爱玲不仅爱看电影,会写电影剧本,还常常把电影技巧融入小说写作中,李欧梵曾经这样介绍张爱玲的一种很现代的叙事手法,“……而更惯用的手法却是把人身的部分——如嘴唇、眼睛、手臂——‘物质化’,使我们阅读时感受到一种观看电影特写的形象的乐趣。

有时候,我们不仅在观看人体,也同时在窥视人身内部的心理。

”[3]此外还有许多评论者都注意到了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

但是张爱玲的小说翻拍成电影还是差强人意,这足以说明两种艺术的差距。

在故事的开头,电影语言和小说语言的差异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无法逃脱的悖论,等电影拍好上映了,像原著有拘束感会受到批评,不像原著更会引来熟悉原著读者的批评。

当然张爱玲的这篇小说比较复杂,两条线索,又交集不多就各自分开,这种比较散文化的小说也是较难改编
的,对气氛的掌控要求更高,这部电影的改编上基本能做到掌控住气氛已经很不容易。

但进入读图时代之后,小说边缘化了许多,改编成电影已经成了普及小说经典的主要方式,拥有大量读者的畅销小说的改拍电影更是商业电影票房的一大保证,因此小说语言如何转化为电影语言就成了一个一直值得讨论的话题。

注释
[1]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2]水晶.蝉——夜访张爱玲[C]//陈子善.私语张爱玲.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103.
[3]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165.
(作者介绍:雷素娟,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生,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