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艺术与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的差异.
试谈文学作品和改编影视剧的差异性
![试谈文学作品和改编影视剧的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331735f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8.png)
92决策探索2020.4下近年来,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成为一种主流现象。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下,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精神财富,其中部分名著被改编成影视剧,成为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赋予了文学作品二次生命。
但是由于影视制作企业市场化运作,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了众多低质量或者偏离原著主旨的影视剧。
这些现象反映出影视剧制作及编剧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泛娱乐化时代文学创作和影视制作的随意性。
一、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特点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主要类型是故事性较强的中长篇小说,其次是杂剧和话剧剧本。
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古代小说的语言风格在今人阅读和改编中有一定的障碍。
除此之外,古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与当下相差较大,在影视剧的改编中一些常识性的却出现纰漏,另外在影视剧的拍摄中对于服装、场景和道具上较为考究,增加了影视剧拍摄的成本。
但是古代文学作品距今时间较长,已经失去了版权,因此在改编影视剧时无需提供高昂的版权费用,而且在改编过程中不需要与原作者及其后人进行沟通,可以充分展开想象力,增加剧本改编内容的多样性。
而当代文学作品在故事背景上没有时间和年代的隔阂,改编成电视剧容易被观众接受。
但是当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名家著作拥有众多的读者群体,需要在改编剧本上综合考虑,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尽可能发掘原作品中符合现代观众认知理念的市场需求。
不管是古代文学作品还是当代文学作品,都对影视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影视剧的播出,也反过来使文学作品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文学作品和改编影视剧的差异性(一)艺术表现的差异性文学作品是纯粹的语言艺术,通过文字进行表达,而影视剧是视听艺术,通过全方位的镜头语言来进行艺术表现。
理论上认为影视艺术所展现的效果更加强烈,而文学作品则显得比较单薄。
但是文学作品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呈现的。
文学与影视的异同与互补
![文学与影视的异同与互补](https://img.taocdn.com/s3/m/607ee9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3.png)
文学与影视的异同与互补文学和影视都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和文化的方式。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但也存在许多相似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文学和影视的异同与互补。
一、表达手法与效果文学和影视的表达手法是最明显的不同点。
文学表现方式较为简约、抽象,通常是通过文字来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
影视的呈现则通过画面、音乐和声音来刻画人物、感情和环境。
文学和影视的表达手法也使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呈现效果。
文学擅长描述人物内在情感的变化,以及情感之间的交织,通常更能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世界。
影视则通过画面的生动和立体感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外在形象、情感冲突和背景环境。
二、形式与传播文学和影视的创作形式和传播方式也有着显著不同。
文学通常是通过发表书籍、杂志或报纸来进行传播。
而影视则需要经过电影院、电视或互联网进行传播。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影视作品逐渐从传统的电视和电影院扩展到网络,如Netflix、Hulu等等,这使得影视作品更加方便地获得观众欣赏。
但文学作品则未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已有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仍是主要的阅读渠道,这种传播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作品的普及和传播。
三、创作和生产的不同文学和影视在创作和生产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文学作品通常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这样可以更加深入思考、细腻地刻画细节,以及为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
但也容易出现单一的思路和观点。
相比之下,影视作品是由一组人合作完成的。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促进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互相碰撞,并出现以往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过,文学和影视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借鉴和互补的关系。
影视作品融入了大量的小说和文学作品,如《指环王》、《哈利·波特》等,这些作品成为电影、电视剧的经典原材料。
而文学作品中也经常描写影视和电影,尤其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这种描写越来越普遍。
四、文学和影视的互补文学和影视之间存在相互借鉴和互补的关系。
在影视传媒生产中,文学作品往往被优先挑选成为电影、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主要素材。
论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语言的异同
![论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语言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f51ed45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d.png)
论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语言的异同在人类的文化长河中,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珠,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故事、表达情感、传递思想,而其中语言的运用更是有着显著的异同。
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更加细腻、含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家们通过文字的排列组合,精心雕琢每一个词句,力求用最精准、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形象、刻画心理活动、构建故事情节。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样的语句来描写林黛玉的容貌,短短十几个字,却让读者在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楚楚动人、略带哀愁的女子形象。
这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让读者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去填补文字背后的空白,从而形成对作品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相比之下,影视作品的语言则更加直观、生动。
演员们通过台词的演绎,将角色的性格、情绪和意图直接传递给观众。
影视语言不仅包括人物的对话,还包括旁白、音效等多种元素,共同营造出一个丰富的视听环境。
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阿甘那句经典的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简单直白却又充满哲理,让观众一下子就能领会到影片所要传达的关于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充满希望的主题。
同时,影视作品中的语言还常常借助于画面、音乐等辅助手段来增强其表现力。
比如,在紧张的情节中,快速的节奏和激昂的音乐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角色的紧张情绪,而此时的语言也会相应地更加简洁有力,以突出重点。
从表现形式上看,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依赖于文字,通过文字的叙述和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构建场景和人物形象,这就要求文学语言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作者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来增强文字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沉浸其中。
而影视作品的语言则是多种媒介的综合运用,包括声音、图像、色彩等。
画面的切换、镜头的运用以及演员的表演都能够对语言起到补充和强化的作用。
以《活着》为例分析影视剧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三个差异
![以《活着》为例分析影视剧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三个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574e48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c.png)
以《活着》为例分析影视剧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三个差
异
影视剧本与文学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表现方式、叙事结构和视听效果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以《活着》为例,可以分析影视剧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三个差异如下:
最后,影视剧本与文学作品在视听效果上存在差异。
影视剧本通过画面、音乐、音效等技术手段来创造视听效果,能够直接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
而文学作品则主要依靠文字来描述情节和人物,读者需要凭借自身想象力来体验故事的视听效果。
例如,《活着》这部小说中有许多关于农田、家乡的描写,而在影视剧本中,导演可以通过精美的摄影和专业的音效来还原小说中描述的原生活境,使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丰富。
总之,影视剧本与文学作品在表现方式、叙事结构和视听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分析《活着》这部作品,可以看出影视剧本更注重视觉和听觉效果,强调画面的表达和人物的形象化,而文学作品则更注重文字的表现力和读者自主想象的空间。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在欣赏和创作上都值得我们去发掘和探索。
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
![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f2d3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8.png)
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随着现代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小说和影视作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说和影视作品作为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方式,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对小说和影视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点,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故事表达方式小说和影视作品在故事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小说可以通过文字描写的方式将读者引入故事情节中,帮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小说的优势在于能够借助文字的力量深入细致地描述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环境的细节,使读者更加沉浸于故事之中。
影视作品则通过视觉和声音的手段将故事情节呈现给观众。
影视作品通过演员的表演、场景的布置以及音效的营造,可以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二、视觉效果的表现影视作品在表现视觉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电影特效、摄影手法和布景等技术手段,影视作品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故事所发生的场景和环境。
观众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更加真实的体验,更容易被故事所吸引。
相比之下,小说在视觉表现方面受限于文字的表达能力,读者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力来构建场景和形象。
三、角色形象的刻画小说在刻画角色方面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通过作者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个性、情感和思想。
小说可以通过长篇描写和多维度的叙述手法展现角色的复杂性和丰满性,使读者与角色建立更为密切的情感联系。
相比之下,影视作品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角色的刻画相对较为简洁,常常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引导来表达角色的个性和情感。
四、叙事结构的处理小说和影视作品在叙事结构的处理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小说可以采用线性叙事或非线性叙事的方式,自由地展现故事的起承转合。
小说作者可以通过章回体结构、倒叙、插叙等手法塑造复杂的故事结构,使读者产生更多的思考和联想。
而影视作品受限于时间和节奏的要求,常常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以迅猛的节奏将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
综上所述,小说和影视作品在表达方式、视觉效果、角色刻画和叙事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浅析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差异性
![浅析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e25d2c6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5.png)
浅析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差异性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叙事结构、角色塑造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角色塑造和视听效果三个方面对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浅析。
小说和电影在角色塑造上也有差异。
小说通常通过文字来刻画人物的内外在特征,读者可以通过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来想象人物的样貌、性格和思想。
小说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更加细致入微,可以深入到内心世界去探索人物的思想和感受。
而电影通过演员的表演,以及服装、化妆和造型等手法来展示人物形象。
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形象来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电影对人物的塑造更加直观,观众可以通过观看到的人物形象来理解和感受人物。
小说和电影在视听效果上有差异。
小说是靠文字来创造视觉效果,读者通过阅读文字来想象场景和人物。
小说可以运用丰富的描写手法,通过细腻的文字来表达画面感和情感。
而电影则是通过图像和音效来创造视听效果,观众通过观看电影来感受画面和声音的冲击。
电影可以通过特殊视觉效果、音效设计等来增强观影体验,观众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电影的感染力。
小说和电影在叙事结构、角色塑造和视听效果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小说更注重对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的描写,通过文字来叙述故事;电影更注重对外在场景和动作的展示,通过镜头语言来叙事。
小说通过文字刻画人物的内外在特征,而电影通过演员形象和表演来展示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文字创造视觉效果,而电影通过图像和音效来创造视听效果。
两种艺术形式各有特点,各有魅力,可以给观众和读者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文字与影视作品中的表达方式
![文字与影视作品中的表达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2b26fb7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c.png)
文字与影视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在文字和影视作品中,表达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决定作品的品质和观众的观感。
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电影、电视剧,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不同的手法来传达情感、展示人物形象、呈现故事情节。
本文将探讨文字和影视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一、描写与镜头文字作品通过描写来呈现情境、环境和角色形象。
它使用详细的文字描述来勾勒出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内心活动。
描写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透露内心世界。
文字作品中的描写可以陈述人物的心理、环境的变化,以及时间的流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与之相比,影视作品则使用镜头来表达。
镜头是导演和摄影师通过摄像机来选择视角、画面大小和运动方式,将故事和情感呈现给观众。
镜头可以切换到不同的视角,通过特定的拍摄技术来增强节奏感和观众的情感体验。
电影和电视剧还可以通过音乐、配景、服装等多种元素来加深观众对场景和人物的理解。
二、对话与对白在文字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
通过对话,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得以展示,情节也可以得到推进。
对话可以反映出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言辞的选择和口吻的描写来传递人物的内心活动。
对话还可以用来引出观点、探讨问题,并增加作品的情感冲突和张力。
影视作品中的对白则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的。
演员通过语音和肢体的表达来传递角色的情感和内心活动。
他们可以利用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肌肉运动等多种方式来传达角色的心理状态。
在影视作品中,配音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声音的质感和语调可以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
三、叙述与导演手法文字作品通过叙述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事件发展。
它可以通过直接叙述、独白或者第一人称的方式来介绍背景、推动情节,并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和人物。
细致的叙述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成长。
在影视作品中,导演通过不同的手法来表达故事和情感。
他们可以运用剪辑、变焦、快慢镜头等技术手段来增强情节的节奏感和观众的体验。
浅析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差异性
![浅析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88f3dc7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5.png)
浅析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差异性小说和电影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具有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风格。
从叙事角度来看,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叙事方式的不同小说和电影的叙事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小说通过文字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读者可以通过文字中的描写和细节感受到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
小说的叙事方式比较自由,可以采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多人称等视角进行叙述,让读者获得不同的观感。
电影则以影像作为主要叙事方式,通过画面、音乐和声音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影像的语言直观、生动,能够直接触达观众的感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无法像小说那样自由切换视角和描写内心世界。
小说和电影的表现方式也存在差异。
小说可以通过描写文学技巧和组织结构等方式来表现人物性格、情感和思想,让读者体验到文学的美感和思想深度。
小说存在多种文学手法,如隐喻、象征和暗示等,能够让读者产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电影则以影像为主要表现方式,其特点是逼真、真实,能够直观地呈现出屏幕上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电影有更多的表现手法,如画面语言、音乐、特效等,能够通过多种手段营造出氛围和情感,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时间和空间的处理方式不同小说和电影在处理时间和空间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说可以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处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可以随意调整故事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多变。
电影则必须通过影像来表现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的镜头、画面和音乐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信息。
电影需要考虑影像跳跃和切换时对观众的影响,需要更加精细的制作和处理。
综上所述,小说和电影都是优秀的艺术创作形式,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虽然两者在叙事方式、表现方式和时间空间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却都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和欲望,为人们带来多彩的艺术体验。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对比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2a84b84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0.png)
听觉元素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背景音乐
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 元素,营造出与情感相契合的氛 围,引导观众进入特定的情感状 态。
音效
环境音效、动作音效等可以增强 画面的真实感和观众的沉浸感, 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和立体。
情感氛围的营造
作家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等手法 ,创造出与人物情感相契合的氛围,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沉浸于情感的海 洋。
人物心理描写与情感共鸣
深入的心理剖析
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剖析,展现人物的复杂情感和内心矛盾,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和理 解。
情感共鸣的传递
优秀文学作品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共同经历人物的喜怒哀乐,增强阅读的 感染力和吸引力。
XX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 的情感表达对比
汇报人:XX
2024-01-24
REPORTING
目录
• 引言 • 影视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情感表达的异同 • 案例分析:具体作品情感表达对比 • 结论与展望
XX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背景与目的
01
影视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REPORTING
视觉元素在情感表达中的运用
1 2 3
场景设计
通过布景、灯光、色彩等视觉元素,营造出与情 感相契合的环境氛围,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 受角色的情感世界。
角色造型
服装、化妆、道具等视觉元素可以凸显角色的身 份、性格和情感状态,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 内心世界。
画面构图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8856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3.png)
03
影视作品改编自文学作品的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改编案例,如 《红楼梦》、《百年孤独》等。
介绍原著作品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等。
分析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原因和目的,以及改编过程 中的主要挑战。
改编过程中的得与失
01
对比分析原著与改编影视作品的情节、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 方面的异同。
文学作品定义及特点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塑造形象、叙述故事、描写环境等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 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文学作品具有语言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性,能够通过文字的描述和表达,让读者在想象中形成具体的 形象和场景。
文学作品还具有历史传承性,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了 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脉络。
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都能够通过塑造形象 、叙述故事等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同时,影视 作品和文学作品也可以相互转化和借鉴,例如将文学作品改编成 电影或电视剧,或者将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场景和人物形象再现在 文学作品中。
区别
影视作品是视听艺术形式,通过影像、声音等感官刺激来表现故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文学作品则是语言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 描述和表达来塑造形象和叙述故事。此外,影视作品的制作和传 播需要借助电影、电视等媒介和技术手段的支持;而文学作品的 创作和传播则主要依赖于作者的才华和读者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影视作品通过配乐、音效等手段营造 氛围,观众可以直接听到故事中的声 音,这种听觉体验更加具体和生动。
综合审美体验分析
文学作品通过文字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使读者在心灵 深处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这种审美体验具有深度和持久 性。
浅谈文学和影视艺术表现手法的异同
![浅谈文学和影视艺术表现手法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93481672f46527d3240ce0a9.png)
浅谈文学和影视艺术表现手法的异同随着影视技术的逐渐成熟,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
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且不说观众对改编后的影视作品的看法,光是阅读文学原著时,由于自身的资质以及各方面的综合原因,对原著的诠释也是各有秋千。
毕竟文学与影视的艺术手法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因此,能够准确理解文学和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的异同,影视作品在继承文学原本含义的基础上能够捉住观众的眼球,是一门学问。
一、相同点。
(1)文学与影视都注重细节的描写。
细节是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展示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
在整个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细节描写属于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虽然属于“细胞”或称“一枝一叶”,但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细节,可以充分地体现作品的主题和风格,可以鲜明地表现人物形象。
人们常以品尝龙井茶来形容文学精品给予读者的审美享受,这样的评价完全可用散文式影片《城南旧事》,《城南旧事》风格清新淡雅,略带苦涩而回味无穷,能引起我们一再欣赏的愿望。
散文是印在纸上的一行行铅字,容许读者细细品尝,反复吟诵,从而领会悠远的意境;散文式影片是电影胶片上由蒙太奇连接的一组组画面,观众只能一次过,能否捉住影片中感人的细节,让观众从流转的意象中品出含蓄深沉的意象来,是个关键。
电影《城南旧事》继承了原著的精神意境。
《城南旧事》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剧情不存在中心事件,而是由三个独立成章的小故事构成,即秀贞与妞儿的故事、小偷的故事、宋妈的故事。
电影在外部形态上,镜头逼真模拟英子的视点,非常吻合原著中儿童第一人称叙述的韵味。
英子与周围的人一个个相识了,又一次次地离别了,最后连亲爱的父亲也离她而去了。
散文中那些哀愁的意象:藤箱里的小油鸡、屋檐下的夜雨、宋妈的皱纹等,都在电影变成了可闻可见的具体形象,这些意象虽然细小而容易忽视,但这些细小意象的完美结合,不管是在原著的字里行间还是电影里画面的重现,都使淡淡的哀愁笼罩在其中,读者、观众都会不知不觉地被这些细节描写所吸引、所感动。
浅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差异
![浅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b75970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b.png)
浅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差异浅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差异一、引言电影诞生于1895年,虽然己经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与文学相比还是略显年轻。
不过,因为电影综合了视觉、听觉等多处感官,所以更容易对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电影和文学都是用来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他们在情感的诉求与表达上仍然具有某种一致性。
下面,笔者将借助《呼啸山庄》来透析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
二、电影和文学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沟通工具,它是支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
所以,有学者提出“语言”是人们被动地接受社会的行为,是一种变相的心理活动。
而“言语”则是个人用以表达自我思想与情感的个体行为。
由此,便能够得出“语言”与“言语”之间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电影语言是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时所用到的各种手段、方式和特殊媒介的一种统称。
换言之,电影语言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不但能够反映与认识客观世界,还可以传递某种思想感情。
由于电影语言的发展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依托,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电影并非一种语言,但却非常像是一种语言。
在电影中,不需要遵守固定的语法,并且不需要俗套的语汇。
例如,儿童在学会语言表达之前的几个月内就己经先学会了理解电影中变换的场景与画面。
也就是说,并不需要特意去学习相应的电影智力就能够欣赏电影,读懂电影语言,当然这只是从最低水平上来说的。
与电影语言相比,文学语言更为正式。
将现代汉民族语言进行高度加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化的语言,即为标准语,也就是所谓的文学语言。
这类语言的形成基础是书面语,但其也具有口头形式,主要服务于民族文化和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所以,对于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而言,文学语言则起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四、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之间的差异性(一)语言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均不同与电影语言相比,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就显得过于单一了。
简单地讲,文学的语言单位通常都是由抽象的符号组成的,例如音素和词素等;而电影语言则不同,其可以将音乐、字幕、声音、图像集结在一起,利用各要素之间的交叉组合使用,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
浅析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差异性
![浅析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ec0606b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c.png)
浅析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差异性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叙事手法、情节展开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浅析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差异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艺术形式。
小说和电影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小说是通过文字来表达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而电影则是通过影像、画面来展现。
小说可以通过文字描绘出详细的细节和情感,读者需要通过想象来理解和体验其中的故事。
而电影则可以通过视觉效果和音乐、声音来创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直接呈现给观众各种场景和情感。
小说和电影在叙事手法上存在差异。
小说更注重文字的运用和叙事技巧,可以通过描写内心独白、回忆、心理描写等手法来展现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变化。
小说可以更深入地刻画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读者可以通过文字与人物产生共鸣。
而电影则需要通过镜头语言、视觉效果、演员的表演等方式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观众更多地通过观看演员的表演来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小说和电影在情节展开上存在差异。
由于电影是有限时间的呈现,所以情节展开往往需要更加紧凑和迅速。
电影会经常通过剪辑、镜头切换等方式来加快故事的发展,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而小说则可以更加详细地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创造出更加完整和丰满的世界。
小说可以通过描写详细的细节和情感,使情节更加复杂和丰富,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小说和电影在观赏方式上存在差异。
小说需要读者耐心阅读,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喜好来阅读,更好地理解故事和人物。
而电影则是通过放映器进行观看,观众需要专注地观看电影才能完全理解故事情节。
电影通过音乐、声音、画面等方式来创造氛围和情感,观众则需要通过观看电影来感受和理解故事。
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
![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18183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d.png)
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小说和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叙事手法和视听效果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角度、叙事方式和艺术表达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角度的呈现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感受与思考,以及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展示更为细腻的情感和思想。
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思绪,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行为与决策。
而在影视作品中,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镜头语言传递剧情。
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来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在影视作品中,对角色的心理描写相对简略,观众需要通过演员的演技和导演的引导来获取相关信息。
二、叙事方式的不同小说以文字为媒介,可以采用抒情式、描写性和叙事性等不同的叙事方式。
作者可以通过文字的精巧运用,塑造细腻的情节。
小说可以灵活地采用倒叙、正叙、插叙和多条叙事线等手法,使叙事更具有层次感和张力。
相比之下,影视作品则通过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来叙事。
导演通过画面的构图、剪辑的选择和配乐的运用等手法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
影视作品具有更直观的表现力,可以通过画面和声音的联合来传达情感和悬疑。
三、艺术表达的差异小说以文字为媒介,借助想象力来创造人物形象和场景。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小说中的描写,根据个人想象力来构建一个独特的世界。
小说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作者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艺术表达能力。
与之相对,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主要通过视听效果来实现。
导演通过色彩运用、场景布置和音乐等元素来营造氛围,观众可以通过眼睛和耳朵来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更注重视觉和声音的冲击力,可以给观众带来更直接的感受。
综上所述,小说和影视作品在角度的呈现、叙事方式和艺术表达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小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通过文字来构建情节;而影视作品则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镜头语言来传达情感。
电影与文学作品分析
![电影与文学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84977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b.png)
电影与文学作品分析在现代社会中,电影和文学作品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遣娱乐方式,也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电影和文学作品,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故事叙述方式电影和文学作品在故事叙述方式上有所不同。
电影通过影像、音效和演员的表演来呈现故事,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直观地展现人物形象和场景。
而文学作品则依靠文字的表达,读者需要通过想象力去构建故事的图景和人物形象。
二、情感表达效果电影通过音乐、配乐和镜头语言等多种元素来表达情感,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感官和情感。
而文学作品则更加依赖文字的表达,通过描写、比喻等手法来表达情感,读者需要通过阅读来感受其中的情绪。
三、时间和空间表达电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更加直接,可以通过镜头的切换和视角的改变来展现不同的场景和时间段。
然而,文学作品则更加侧重于对时间和空间的描写,通过文字的组织和叙述来呈现。
四、主题和意义的传达电影和文学作品都能够传达深层次的主题和意义。
电影通过情节、表演和场景来传达主题,而文学作品则更多地通过文字的抒发和情感的渲染来展现主题。
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使得它们各自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五、影响力和传播方式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传播能力。
电影院、电视和互联网等渠道使得电影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而文学作品则更多地通过书籍的出版和阅读来传播,受众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电影和文学作品在表达方式、情感表达、时间和空间表达、主题和意义传达以及影响力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电影以其直观的画面和音效深入人心,而文学作品则以文字的表达呈现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功能,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电影和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它们在讲述故事、表达情感、传达意义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
我们应该珍视并继续推崇这两种艺术形式,通过欣赏和思考,共同体味其中的美妙与智慧。
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异同分析
![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异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3d210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d.png)
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异同分析在当代社会中,文学和影视艺术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方式,起到了传递各种信息和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
虽然它们都属于艺术领域,但在表现形式、受众感受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异同。
本文将从叙事方式、感官体验以及创作方式这三个方面对文学和影视艺术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文学和影视艺术在叙事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
在文学中,叙事主要通过文字来表达,依靠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来形成图像和情境。
读者需要通过想象来构建人物形象、场景描述以及情节发展等。
相比之下,影视艺术则是通过声音、画面和演员的表演等多种媒介来叙事,观众凭借视听感受直接感受到故事情节的展开。
这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给受众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文学作品更加注重阅读者的思考和想象,给人以更强烈的个性化感受;而影视作品则更加直观,能够通过画面和声音的交互给观众带来更直接的冲击力。
其次,文学和影视艺术在感官体验上也存在一定的异同。
文学以文字为媒介,依靠读者的想象力来创造虚拟的场景和形象,借助读者的思维感官来感受作品。
而影视艺术则是通过色彩、画面、音乐以及演员的表演来给观众以感官冲击。
影视艺术更加注重视听体验,通过画面的构图、配乐的运用以及演员的表演来将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观众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维度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最后,文学和影视艺术在创作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文学中,作家通过文字的选择、描写手法以及文学语言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作家可以通过拟人手法、象征手法等手段来深化作品的内涵。
与之相比,影视艺术是一种多媒体的艺术形式,涉及到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师等多个创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导演在影视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镜头的运用、场景的选择和演员的演绎来呈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法。
相比之下,文学作品更多地展现了作家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综上所述,虽然文学和影视艺术都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它们在叙事方式、感官体验以及创作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异同。
小说与影视作品比较与分析
![小说与影视作品比较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6e10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7.png)
小说与影视作品比较与分析小说和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受众群体。
但是,很多经典的小说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这引起了人们对于小说和影视作品之间的比较与分析。
本文将就小说与影视作品从故事呈现、角色塑造以及受众体验等角度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故事呈现小说以文字为媒介,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呈现故事情节。
它可以详细描绘人物心理、场景细节以及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细微之处。
而影视作品则通过画面、音乐和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段来呈现故事。
它可以利用视觉和听觉效果,为观众展示生动的场景和动人的画面,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二、角色塑造小说在角色塑造上有更多的自由度,作者可以深入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示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读者通过阅读小说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性格和动机,体验到更多的情感共鸣。
而影视作品则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塑造角色形象,演员的外貌、气质和演技都会影响观众对角色的认知。
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往往更加鲜活生动,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直接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
三、受众体验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受众体验也有所不同。
阅读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感受,读者可以慢慢品味文字的韵味,自己脑补情节和场景,从而产生一种与作者的亲密感。
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来阅读,可以停下来思考,回顾之前的情节,进行推理和解读。
而观看影视作品则是一种更加直观和沉浸式的体验,观众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效果,全方位地感受故事的张力和情感。
观众一般需要按照影片的节奏观看,不能在某一个场景或情节停留太久。
综上所述,小说和影视作品各有其独特之处。
小说通过文字的描写和叙述来呈现故事,能够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而影视作品则通过画面、音乐和表演等多种手段来呈现故事,能够直观地展示场景和情感,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对于经典的小说作品来说,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和影响,共同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
电影与文学作品比较分析
![电影与文学作品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2dbfb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5.png)
电影与文学作品比较分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影和文学作品是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们通过不同的媒介传播着各种故事和情感。
电影以其生动形象和音频效果吸引着观众,而文学作品则通过文字来打动读者的内心。
本文将对电影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它们在表达方式、叙事结构和观众/读者参与度等方面的异同。
一、表达方式电影和文学作品是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内容的。
电影通过图像、声音和动作等元素来创造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使观众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相比之下,文学作品则主要依靠文字的描述和读者的想象力来传递信息和意义。
文字的表达方式更抽象,需要读者进行自我想象和联想,以完整地理解故事。
二、叙事结构电影和文学作品在叙事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电影以镜头和场景的切换来展示故事的发展,通过视觉动态的变化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而文学作品则通过章节和段落的划分来组织叙事,通过文字的串联来呈现故事的脉络。
文学作品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思想感情的抒发,而电影则借助视觉元素来呈现故事的情节和冲突。
三、观众/读者参与度观众/读者在电影和文学作品的体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参与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观众观看电影时,是通过观察、欣赏和思考来获得故事的信息和情感体验的。
而读者则需要通过阅读和解读文字,全神贯注地进入作品世界中,与作品的角色进行心理共鸣和对话。
因此,文学作品更容易让人产生内心的共鸣和深入思考,而电影则更能带给观众刺激和感官上的享受。
结论综上所述,电影和文学作品在表达方式、叙事结构和观众/读者参与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电影以其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吸引着观众,能够更直接地展示故事的情感和氛围;而文学作品则依靠文字的描写和读者的想象力来打动人心,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
观众/读者参与度方面,电影能够带给观众更直观的感受,而文学作品则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从不同角度欣赏电影和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享受艺术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影视艺术与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的差异
——以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与小说《红楼梦》为例论文撰写:谭霜
PPT制作:王利
发言人:李小芳
答问人:文秀丽
组长:周智琳
摘要:针对近年来诸多导演对文学文本,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的现象,本文试着以小说《红楼梦》与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为例来解析两者之间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的差异。
面对当下这个影视艺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带来一个问题——文学与影视影视艺术的关系到底应该怎么何去何从?本文就文学与影视艺术联姻之后,各自的的表现手法所产生艺术效果作以下分析。
这样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的魅力是深厚而无穷的,以及享受影视艺术所带来的视觉、听觉冲击。
关键词:影视艺术直观形象文学隐喻修辞
在当今文学与影视频繁联姻的时代里,许多文学经典被搬上大银幕,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静下心去读文学文本,而是选择影视这条快捷的方式来领悟其中的内涵。
面对这种情形,我们不得不问一句:“难道影视艺术真的能够完全替代文学文本,而独霸天下吗”?这个是现在文学与影视艺术所面临的最尴尬的处境。
经典名著《红楼梦》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面对这样一个影视艺术高度发达时代,文学与影视影视艺术的关系到底应该怎么何去何从?本文就文学与影视艺术联姻之后,各自的的表现手法所产生艺术效果作以下分析。
(一)影视艺术的直观性的表现手法让文学的魅力更无穷
纵观中外,许多文学作品就是因为借助了影视媒介的强大影响力而迎来了它们生平的“第二春”。
《红楼梦》在清朝年间一问世引来强大的关注,其影响力自然不可小视,多少人以得到它的手稿而引以自豪,这个时代可以视为它的“第一春”。
可是,自从它被奉为文学经典之后,有多少人真正去拜读过这部经典名著呢?恐怕很少,曾经听人说过,所谓经典名著,就是那些被认为应该的读的书却迟迟没有去读过。
这个阐释很形象。
因为,既然是名著,那么它就应该是属于高雅文化,与民间是有一段距离的。
所以,文学经典在大众接受层面上出面了隔阂。
可是,一旦中央电视台于1987年将小说《红楼梦》翻拍成电视剧后,国内顿时掀起一股“红楼梦热”,家家户户都在收看《红楼梦》。
就这样,《红楼梦》借助影视媒介这个平台成功地进入千家万户,迎来了它生命中的“第二春”。
有人说过,1987年版的《红楼梦》给人印象最深的在于电视剧《红楼梦》里面的电视配乐,尤其是《枉凝眉》那首歌,现在已过了20多年,我们仍记得那段优美的韵律。
是什么让《枉凝眉》这首曲子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当然是影视艺术的魅力了。
《枉凝眉》这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原文共有十二
支曲子,即:《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
而87版电视剧《红楼梦》总共十四首曲子,可以说是著名音乐人王立平费尽心血的巅峰之作,为该部电视剧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了序曲,王立平遴选了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十三首诗词,《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这些歌曲伴随《红楼梦》,也都成了经典。
情真意切,凄美婉转,满腔惆怅,无限感慨,每当《红楼梦》的音乐响起的时候,观众便很自然地被带入剧中所营造的意境当中。
无疑,用音乐将文学作品中的曲子演奏出来,是非常具有听觉冲击效果的。
音乐响起的一刹那,我们仿佛成了《红楼梦》中人,亲眼见证了这段撕心裂肺,寸断肝肠的爱情悲剧,真谓是满腔惆怅,无限感慨。
试问,就文学作品本身而言,看小说的人在看到这十二支曲子的时候,除了能够欣赏曲子的语词优美以外,还能做什么?什么也做不了,至少我读《红楼梦》时,是将这些曲子一眼掠过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红楼梦》里的《枉凝眉》这个曲子是通过电视剧将它真切地传递给大众的,使得大众对于宝黛之间纯洁无暇、凄苦缠绵的爱情有了深临其境的感觉,这比小说中的语言文字来得更快捷、更形象、更动人心弦一些。
再如,《红楼梦》里面描述那些赏赐的穿衣打扮、翡翠玉环、绫罗绸缎、美味糕点、可口菜肴时,曹老用了许多的美丽的形容词修饰。
可是,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凭我们的想像力是无法真切地在脑海中构思出来其样子的,像“富贵长春”宫缎、“福寿绵长”宫绸、碧纱橱、翠幄青柚车、松花撒花绫裤、锦边弹墨袜、茄鲞(用十来只鸡来配的菜)这一类生僻词语,在我们的脑海至少要停顿二秒以上才能有一个大致的印象,虽说电视剧里面所直接表达出来的东西也可能不是曹老心中所想,但是至少给了我们一个范例来欣赏,给了我们感官上的视觉冲击效果。
我想在这个层面上,影视艺术的表达方式比小说更能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使大众理解起来也更直观些,观众看得也真切些。
所以,这个影视艺术的直观性的表现方式让文学的魅力更无穷些。
(二)文学语言所具有的隐喻、修辞乃至评论等手法是影视媒介难以企及的
借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套话,《红楼梦》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而电视剧《红楼梦》中“一千个读者就只有一个林黛玉”了。
影视艺术具有快捷的、直观的特点,可是人人心中有一“红楼”,对《红楼梦》有自己的见解。
无论怎么,影视艺术都是无法达到令所有人的满意,因为它离原著都有一定的距离,这是谁都无法超越的。
据说87版电视剧《红楼梦》是一个用生命去演绎的红楼梦,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历经多年磨难才铸就了这样一部经典作品。
虽然,剧组定下“忠于原著,重视续作”八字原则,将《红楼梦》定性为“现实主义作品”,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全面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
但是,它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是再高级的摄像机也很难再现语言艺术所深藏的奥秘,这些也正是文学艺术的生命力之所在。
虽说大众都比较认可87版《红楼梦》里面的演员塑造,比如欧阳奋强饰演的贾宝玉、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邓婕塑造的王熙凤。
可是,她们真的是形神具备吗?恐怕不是吧,对于他们的表演,大众褒贬不一。
很多人觉得央视87版《红楼梦》画面昏暗,剧情节奏慢、表演做作,服饰化妆和背景比较土,在人物方面,觉得陈晓旭“诡异”,宝姐姐不够美,宝
玉和湘云太圆圆胖胖,不符合他们的审美观。
我一直在纳闷一个问题,小说中描写林黛玉的容貌有这样一句“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另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这样一位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绝代佳人,难道真的是陈晓旭所能演绎的吗?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林黛玉,我想世上怕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企及,只有天上仙女才能演绎(她本身就是绛珠仙子)。
特别是小说中有多处写隐喻、修辞、评论,这类文学艺术所特有的是影视艺术望尘莫及的。
《红楼梦》中一个显著的特色是运用隐喻来暗示人物命运,使用“诗谶”的方式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这样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是文学艺术的的深厚底蕴。
最具有代表性的《葬花吟》中这个苦命的女子对自己不幸命运作出了呐喊和咏叹。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抹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些诗句,正是林黛玉对自己日后遭遇的一个预示,当然也是曹老对她的命运所做的判词。
这样的隐喻电视剧除了“黛玉葬花”这段拍得唯美一点,是不能够将这其中的深意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尽管配以悲伤凄美的《葬花词》,也很难表达。
尤其是在全书的第七十六回,中秋之夜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的即景联句,那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所表达的文学底蕴哪怕再用上千字的文字来加以解释都觉得不够,这句在文学艺术所用的艺术手法包括隐喻、修辞中的对偶,岂是电视剧里面短短的一句台词就能够解决的。
所以,文学语言所具有的隐喻、修辞乃至评论等手法是影视媒介难以企及的。
于是,当今困扰很久的一个问题——影视艺术是绝对不可能替代文学艺术而独立存在于世的。
(三)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应该共同扶持、共求发展
面对高端的影视艺术技巧对文学文本的解读所表现出优势和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各种优势特点,应该怎么扬长避短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而不是争论谁能够完全取代对方而代之。
一方面,影视艺术的好处就是能够直观、形象、快速地反映文学所表达的对象,给大众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尽管不一定完全符合文意的,至少是一个例子。
另一方面,文学艺术所蕴含的深厚艺术底蕴是高端看影视艺术技巧无法表达的。
所以,我们应该取其长,避其短。
对于《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作品而言,最好先看原著,毕竟有很多的文学方面的东西镜头是没法表述的。
然后,再看电视剧来加以补充,对于比较抽象的地方电视剧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补充,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抽象的诸如穿衣打扮等可以借助电视剧来勾勒形象。
这样一来,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就可以共同发展、彼此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