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细化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教学目标细化的认识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预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它既是教学设计的起源,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
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是教师的重点工作,而教学目标的落实可谓是重中之重。
对于一节课,确立好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因为它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规定了教学的重难点,学习的层次水平及教学的深广度。
煞费苦心的制定一些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却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落实,这常常是年轻教师所发愁的。
正因为教学目标的地位如此重要,因此,如何优化教学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一位刚接触数学教学工作者的我,在一年多的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1.教学目标应多元化,熟知目标,明确方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主体。
教学目标由“二维结构”发展为“三维目标”,足已体现了教学目标在不断发展与逐步细化。
如果用一个直角三角形来概括三维目标的话,两条直角边分别表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那么连接两条直角边的斜边则表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也就是说,“三维目标”更加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这一目标某种程度上也是由前两种目标衍生而来的。
建立三维目标的知识体系是优化教学目标的前提。
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确目标的层次性,分清基础性目标与提高性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认识公顷一课中,根据本班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我所制定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公顷”是测量土地面积的专用单位,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解决关于土地面积的简单问题。
过
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周围的环境中与土地面积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知道1公顷究竟有多大,获得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如此制定是因为,每一个目标的建立都是为下一个目标建立与达成,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让学生在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后知道“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身边的一些较大面积的计算。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中,目标还细化到,根据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会到1公顷的大小,这么大的地方能够容纳哪些建筑物,这样就更形象的印摄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以便理解。
2.教学目标要分层次,强化基础性目标
记得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句话:“一切功课都应该仔细分成阶段,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开辟道路,指示途径。
”确立教学目标时,应循序渐进,连贯一致。
基础性目标往往归属于“四基”内容,即基本经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我们很多年轻教师都曾有过的经历:中下等生普遍的认知能力难以达到这一目标的;而部分知识学生低年级时已经学过,已经掌握,而在高年级时教师还在反复讲解。
还有更多的教学目标应达到较高的认识水平,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降低了要求。
这些现象往往在教学中普遍呈现出来的。
自认为,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体现在目标结构简单易行,评定的标准简单明了。
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教学的基本程序;既能从中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能体现思维升级的进程和学生能力增长的阶梯进程。
如果教学目标不便于落实和操作,就会达不到学习效果。
例如在计算教学和应用题教学中提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
中采用“充分理解”、“进一步领会”等目标。
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一门学科,一个单元是可以的,但作为一堂课的课时目标用于指导教学则难以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3、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把握学生思维空间。
教师应依据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对其重难点进行课堂讲授是非常必要的,但在过程设计上考虑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把握问题的尺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践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突出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中,教学目标的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挑战性,感受公式的确定性,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师在演示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同时,适时设计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有什么关系?(3)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能量。
4、“教学目标”应转化为“学习目标”,注重目标实施的整体观
学习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学习主体、学习内容、行为表征、学习环境、表现程度,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目标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是相
辅相成的。
教学目标是“教”和“学”的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讲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教”的目标最终要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因此,教学目标必须指向学生,指向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十分确切地表达出学生应达成的学习结果。
如何从整体上体现目标的整体性:1、突出层次性。
2、提问的逻辑性。
3、练习设计的层次与多样性。
4、过渡语的衔接作用。
以上是我对数学教学目标细化的一些认识和浅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两张皮,我们往往知道这节课要教些什么,而学生并不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的情况还普遍存在。
尤其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把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揭示给学生,经常使教学目标真正转化为学习目标,学生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更不知道这堂课应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了学习任务,也就难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