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减持论国资的进退
国资退股方案最新
国资退股方案最新一、背景介绍国资退股是指国有资产投资者或国家控股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其他股东或公众股东,从而减少国有资本的投资规模和比例。
近年来,国资退股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国资退股的相关政策和机制。
二、国资退股方案的目的和意义国资退股方案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意义主要包括:1. 减轻国有资本压力国有资本作为国家的重要财富,应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通过实施国资退股方案,可以减轻国有资本的经营压力,提高效益和回报。
2. 提高企业竞争力国有企业一直面临管理和效率方面的问题,导致其在市场上竞争能力较弱。
通过引入其他股东和公众股东,可以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和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3. 加快市场化进程国有资本的存在往往会阻碍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国资退股方案可以促使国有资本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加速国有资本市场化改革步伐。
三、国资退股方案的最新进展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国资退股方案的改革和实施,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 改革机制创新在国资退股方案的改革中,我国着力创新机制,强调市场化和法制化原则。
通过建立健全的国资退股管理机制和制度,进一步规范国资退股行为,确保公平公正和透明。
2. 优化资本结构国资退股方案的实施旨在优化资本结构,更好地配置国有资本资源。
通过国资退股,可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 鼓励多元化投资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国资退股,我国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多元化投资。
例如,通过推出优惠政策、减少投资门槛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国有资产的收购和管理。
四、国资退股方案的挑战和展望尽管国资退股方案在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列举几个主要方面:1. 风险管控问题国资退股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动和股权转让,存在一定的风险。
国有股减持的困境与出路
【 关t词 ]国有腱减持 ;国 有腱 ;流通腱 【 中圈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59 (O20—o9—0 07 07 20 )2 06 2
T1edie m aa ou e m e s r ft t t h r sr du to l lm nd c ntr a u eo hesa es a 分行营业部 ,鲁徽 合肥 20 5 ) 30 1
【 摘要】 国有股减持 既是国有 经济 实行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又是 中国腱 市走 向规 范化 的客 砚要 求 奉文分析 了国有 股减持 陷入 困境的深层次原 因,并提 出 了解袅国有腱减持 问题 的基本思路 。
sae e u t h i mmai h a e hx rd ci i i t edl s n o sn e tep p ̄ n K w硼 凼 :saesa ̄ rd cin;saesIr ;cruai h r tt h r e u t o tt } a i lt n sa e c o s
此陷入困境 。
一
的流通问题 。果用存 量发行 市场定价方式减持 国有股 ,一方 面已上市公司的 国有股得到减持 ,另一方面 每年又有 10多 0
只新股发行 ,在一段 时间内可能出现 新上市公 司的国有股 的 增速超过已上市公司国有股的减持速度 ,国有股减 的没有增 的快 ,非流通股问题 非但 不能解决 ,反而会更加严重 。 第三 ,国有股减持的定价 不合理 。在实 际操作 中,国有 股的减持是按新股的发行 价或股票 的增发 价进行 的,远远超 出了市场的预期和承受 能力 ,这是国有股减持 陷入困境的关
s t sae d c o sbt h e n httesa en n mp ̄ e t s ei o e hr r ut ni ohtedmadta h t eeo  ̄ yi l nns t g . a se i t  ̄t c ̄
论上市公司国有股估值、减持区间及治理策略
① 盈 利 能 力 类 估 值 指 标 的 归 类 、 择 及 函 数 选
关 系 分 析
同 的 定 价 机 制 , 取 园 资 大 股 东 利 益 。新 的 重 组 规 牟 则 规 定 对 非 公 开 发 行 股 票 中 的 重 大 资 产 重 组 与
募 集 资 金 两 个 部 分 采 取 不 同 的定 价 机 制 。在 新 的
虑其他 任何 因素的股 票价值 基本 函数 :
V( ) R =KR xE( ) R
价 在市场 上融资 。 利 益 倾 向 之 三 :监 管 政 策 偏 离 完 善 市 场 制 度
、
国 有 股 的 估 值
制 的 缺 陷 , 为 制 造 大 蓝 筹 股 。 一 方 面 , 国 资 利 人 在
益 的 功 利 性 政 策 导 向 下 ,新 股 发 行 时 公 众 股 比 例 很 低 ,市 场 交 易 股 票 与 投 资 品 种 的 稀 缺 导 致 股 票 过 高溢 价估值 。 一 方 面, 价制 的缺 陷进一 步导 另 询 致 新 股 的 高 价 发 行 。根 据 询 价 制 的 规 定 , 价 对 象 询
江苏社会科学
2 0  ̄ 期 09
论 上 市 公 司 国 有 股 估 值
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持 区 间 及 治 理 策 略
宋 文 阁
内 容 提 要 国 有 股 减 持 中 的 国 有 股 估 值 , 持 区 间 , 利 润 分 配 等 问 题 值 得 研 究 , 对 A 减 及 在
股 估 值 多 变 量 模 型 分 析 中 , 文 从 分 类 建 模 分 析 、 合 建 模 分 析 角 度 出发 讨 论 A 股 估 值 问题 . 本 综
1 .股 市 政 策 功 利 化 诱 发 A 股 高 估 值
目前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负面影响分析
当前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负面影响分析国有股减持,这个话题最近可是热议的焦点。
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事儿,分析一下国有股减持方案可能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准备好了吗?那咱们就开始吧!一、市场波动风险加大国有股减持意味着大量股份流入市场,这可能导致股价波动加剧。
减持过程中,如果市场预期过于悲观,投资者可能会担心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
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市场的稳定性,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二、投资者信心受损国有股减持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国有企业信心下降。
减持过程中,如果市场对国有企业的信心受到影响,投资者可能会认为企业前景不佳,纷纷撤离,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
这样一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国有股减持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减持过程中,如果定价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被低估,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减持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剧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四、企业竞争力下降国有股减持可能会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
减持后,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管理层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
这样一来,企业可能无法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
同时,减持还可能导致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发展。
五、员工安置问题国有股减持还可能带来员工安置问题。
减持后,企业可能会进行重组,从而导致部分员工下岗。
如果安置不当,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六、产业链稳定性受损国有股减持可能导致产业链稳定性受损。
减持后,国有企业可能无法有效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龙头作用,从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
减持还可能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加剧,进一步影响产业链的稳定性。
七、政策预期风险国有股减持还可能带来政策预期风险。
减持过程中,如果政策调整不到位,可能导致市场预期混乱,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市场走势,进而影响市场稳定性。
说了这么多,其实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负面影响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列举了一部分。
要想避免这些负面影响,政府和企业还需要在减持过程中加强监管,确保减持方案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解决国有股减持:以股转债的思考
解决国有股减持:以股转债的思考【摘要】国有股减持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从股转债这一工具入手,探讨了在解决国有股减持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有股减持的现状,随后解释了股转债的概念和特点,并给出了相关案例分析。
接着分析了股转债的优势和局限性,最后提出了关于股转债制度的完善建议。
结论部分指出股转债是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呼吁进一步完善股转债制度,以推动国有股减持的稳步进行。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国有股减持问题,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股减持,股转债,解决,思考,优势,局限性,应用案例,完善建议,有效途径,平稳进行1. 引言1.1 问题的背景国有股减持是指国家持有的股份在一定条件下减少或转让的过程。
由于国有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占比较大,国有股减持对市场有一定影响。
目前,中国股市中存在着国有股减持的难题。
一方面,随着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股减持的压力逐渐增大;国有股减持时间集中、量大、节奏快,容易对市场造成冲击。
国有股减持背后的问题主要包括:国有股减持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容易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国有股减持节奏难以掌控,有可能导致股价暴跌;国有股减持可能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增加公司业绩波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股转债作为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分析国有股减持的现状、股转债的概念及特点、股转债在解决国有股减持中的应用案例、股转债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股转债制度的完善建议,旨在深入探讨股转债对国有股减持的作用和影响,为进一步推动国有股减持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本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国有股减持的平稳进行,加强资本市场规范化和稳定性,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2. 正文2.1 国有股减持的现状国有股减持的现状:国有股减持是指国有企业、国有股东或国有股东控股企业减持所持有的股票。
近年来,我国国有股减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股比重偏高,造成市场资金被困,影响市场活力。
国有股减持、国有企业改革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
济布局 的战略性调整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最终将会在证券市场上进行和完成 这确实是 个历 史 重任 。这 样 一个历 史 重 任, 既 会给证 券 市场带 来 一 定 的压 力和 影 响, 同时 也将 为
一
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 奠定坚实的基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为,股市是国民经济的“ 晴雨表” ,只有顺利实现
国有 经济 的 战略性 调 整 和 国有 企 业 的改 革 目标 ,我 国的国 民经济 才 能保 持 持续 、健 康、 稳 定的 发展 ,我 国证 券 市场 的长 期 发 展和 繁荣 才有 可 靠的 保证 。
其次,国有股减持,对于逐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非常重 要的积 极 作 用。 我 国 的绝 大 多数 上 市公 司是 由传 统计 划经 济 体制 下的 国有 大 中型企 业 经 公
后。 改革开改 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可 以
说 ,国 有企 业 改 革是 我 国经 济 体制 改 革 的 出发 点 和归 宿 。 经历 了 17 9 9年~ l8 9 2年 的放 权 让 利、 l8 9 3年 ~ 18 96年 的利 改 税 、 l8 9 6年 ~ 19 9 1年 的承 包 经 营 责任 制 、 l9 9 2年 ~ l9 93 年试 行股 份 制 和 19 建 立现 代 企 业 制度 等 阶 段 的长 期探 索 和 努力 , 我国 的 国有企 业 改 9 4年
一
三 不分 ,将 上市 公 司 当作 提款 机 通过 不正 当的 关联 交 易 等手 段对 中小 投 资者 进行 大 ,
权 结 构、 相 互制衡 、运 作规 范 的 国有控 股 和 参股 公 司, 既 提 高 了微 观 经 济效 率 ,又 放 大 了 国有 资 本 的 功 能 。 第 二 ,在 结构 上“ 进 有 退 , 有所 为 有所 不 为 。 在进 行 国有 股 减 持 配 有 售 、 回购 和协 议转 让 试 点 的基 础 上,在 二级 市场 上积极 稳 妥 地进 行 国有 股 减持 。对 于 一般
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之探讨
2 -市场条件 已基奉成熟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发 展 . 我
国股市 已 为 国有 股 的减 持 与 流 通 做 好 了准 备 . 场 条 件 已 基 市 本 成 熟 。 市 场 运 行 形 成 一套 行 之 有 效 的 { 度 . 场技 术 也 趋 } I 市
z .产权 问题。 国有股属于“ 国家所有 , 实施 “ 分级管理 ”
享有 国有股收益的默许 . 国有 经济理论上的“ 使 分级管理” 变 成现实中的“ 分级所有” 选种 产权关系的混乱将使国有股藏 。
持 工 作 的 难度 加 大 。 外 . 着 国有 股减 持工 作 的进 行 , 司 另 箍 公 的 治 理 结 构趋 于 完 善 , 业 经 营 者 对 某 些 政 府 官 员 的 寻租 行 企
国有 股 。 关t 词 : 上 市 套 司 } 固有 胜 } 持 减 中 田分 类 号 : 8 0 9 F 3.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纳 号 ,0 4 7 X(0 2 0 —0 4 —0 1 0 —9 2 2 0 ) 1 00 2
一
、
国 有股 蕞 持 所面 ‘ 的 问置
家控股 的前提下 , 当减持 部分国有股 。这些都 为国有股减 适
持 和 流通 提 供 了政 策 支 持 。 三 、 有 股 藏持 的 方 案 叠 目前 . 国家 已 提 出来 采 取 配 售 国有 股 的方 案 . 国 嘉 萤 中
市. 市场将面桩巨大的扩窖压力 。如以 1 9 年 1 月 2 99 0 5日的 情 况 为例 : 在发行 的 2 1 亿 股总 股奉 中. 8 6 国有股 约 1 0 亿 92 股 , 6 - 6 。如果这些国有股按净资产值发行( 占 7j 以每股净 资产平均 3元) 那么股 市将 面驻 5 0 亿元 的扩 窖压力 ; . 76 如 果 以市值发行 , 股市的扩窖压力将 更大。因此 , 进行 国有股 的 减 持与流通 , 充分考 虑市场 的承受能 力 . 要 否则稍有不 慎将
国资规避入场交易方式】关于国有出资股东通过减资退出公司的法律分析【国资系列1】
国资规避入场交易方式】关于国有出资股东通过减资退出公司的法律分析【国资系列1】国有出资股东通过减资退出公司方案背景如下:目标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由两名股东构成,其中A公司为民营性质,持有15%股权,B公司为国资性质,持有XXX拟将所持股权通过减少注册资金的方式“减持”至1%,以实现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转换,达到实质上“退出”公司的目的。
关于国有出资股东减资退出公司的法律分析及建议: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国有出资股东通过减资方式退出。
经检索相关法律法规,未发现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国有出资股东通过减资方式实现退出公司。
实践中多起国有出资股东通过减资方式实现退出公司的案例也在增加。
国有出资减资退出涉及的国资监管程序。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减资需要经国资监管机构审核批准;国有控股、国有参股公司减资需要国资监管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按国资监管机构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向国资监管机构报告。
建议:在进行国有出资股东通过减资方式退出公司前,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国资监管程序,以避免违法风险。
根据相关规定,B公司是某国有实际控制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属于国有参股公司。
因此,B公司在进行减资决策时,需要遵循《监管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取得国资监管机构(或授权集团公司)的指示(或批复),并在目标公司董事会、股东会形成有效决议后执行。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企业在进行整体或部分改建、对外投资、合并分立、破产解散、国有股东股权比例变动、产权转让、资产转让置换、资产或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偿还债务、资产涉讼、收购非国有单位的资产、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出资、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抵债等情况下,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程序。
因此,B公司在拟定减资退出方案时,应按照规定履行目标公司资产评估程序。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
8大观点论国有股减持
8大观点论国有股减持
易秋霖
【期刊名称】《经济时刊》
【年(卷),期】2002(000)003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易秋霖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51
【相关文献】
1.看十六大之前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可能走向:稳定占据主流监管退居次席国有股减持搁置 [J], 丁军强;曾凤;余翔
2.国有股减持:历史机遇还是现实风险——近年来国有股减持问题讨论综述 [J],
3.国有股减持的路径:一种基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观点 [J], 余颖
4.国有股减持的理论观点与政策措施 [J], 吴俊
5.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有益探索——评《国有股减持:困境与出路》 [J], 丁忠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有股减持”若干问题的思考
№. . 0 2 2 20
B[ n h y mo t ] Sr e ml№ . 3 11
“ 有股减持” 国 若干问题的思考
朱 军 先
( 通银 行 武 汉 分 行 东湖 新技 术 开 发 区支行 . 北 武 汉 4 0 7 ) 变 湖 3 0 0
摘 要 : 国 有 股 减 持 为 国 有 经 济调 整 及 完 善 我 国 证 券 市 场 的重 要 举 措 , 当深 受 欢 迎 并 付 诸 实 “ 作 理 施 . 而 , 于 该项 政策 的 目标 、 施 方 式 以及 价 格 机 制 存 在 偏 差 , 然 由 实 导致 尝 试 失 败 . 引起 市 场 震 荡 。 国 并 对 有 股 减 持 的 目标 、 式 及 价 格机 制 等 问题 需 要 进 行 新 的 思 考 。 方
一
、
“ 国有股 减持 ” 的政 策内涵殛 目标
1 国 有 股 减 持 的 政 策 内 涵 十 五 届 四 中 全 会 上 , 国 有 股 减 持 ” 一 提 法 作 为 促 进 国企 改 . 在 “ 这 革 和 发 展 的 一 项 重要 政 策 被 写 人 中 央 文 件 , 是 指 作 为 上 市 公 司 大 股 东 的 国 家 , 不 放 弃 其 控 它 以 股 地 位 为 前 提 , 当 减 少 自身 持 有 的 股 份 。 国 有 股 减 持 政 策 提 出 的 背 景 是 , 定 的 实 现 国 企 三 适 原
营干预较 为严 重 , 等等 。这些 问题 的发生 源于各 种各样 的原 因 , 但大 都与上 市公 司国有股 比重 过高且 不能流 动有关 。可见 , 不考 虑中 国股市现 状 , 纯蓐 资的政策 定位 存 在一定 的偏 差 。 单
2 国 有 股 减 持 的 目标 定 位 。 确 进 行 国 有 股 减 持 的 目标 定 位 , 我 们 设 计 有 关 国 有 股 减 持 、 准 是
中国股市的历史性转折——国有股减持讨论的一个通俗说明
有 差别 ,非流通股能不能按照流通股 市价出售的问题 。相应的也有 一个非
维普资讯
^
T
是改革的重大挫折。这 些雾里看花 的议论 ,实
认识到 . 国有 股或者更准确 的说 , 在 在 非流通股恢 复流通权 时,必须对原有 的流通股股 东给予相应 的补偿 。可 以 认为 , 达成这些共识 , 国有股减持在好 事没有做好之后 . 痛定思痛 . 面股市 直 的股权分 裂这个最 大弊端 .又 可能 把 坏 事变 成既实现股权结 构规范化 又顺 利 减持 国有股这样 的太好事。我们不 能不说 .这结 中国人提 供了一 个充满
上市公司股权变现的货币化程度 比较
证券市场 的三公原则 , 把好事办坏 了。 因此 ,围绕减持方案 的第一场争 论主要 是关于非流通 股与流通股有段
分 裂为 流通股和 暂不 流通 的国家股 和
法人股 。这 暂不 流通 的三分之二股权
高 ,因此 当社会保障制度从现收现付
8
按照 远远低 于流通股 价的协议价 转让
类方案如配售 缩股 、 权证 、 基金等等,
各种设 计和方案 , 实 确
是五花八门,但是 正如
有 关方 面 负 责 人 总结 的 ,绝大多数建议在基 本思 路上是有共 识的 。 我们这 里也可以把它归 结为这样几点 : 1 .国有股减持应
兼顾各方 的利益 . 特别 是 应坚持三公原则保证
流通股与流通股的差异 ,
握这 种 转折所 孕 育的 挑战和机遇 , 显然是非
常必要的 。
一
在非 流通股 中又独独 把
国有 股挑 出来 ,按照 目
本来 ,上市公 司的股东出售 ( 减 持) 或购买 ( 增持 )自已的股份 ,是一
国有股减持定价问题的经济分析——论国有股减持中的市场化定价与流通股东补偿
学 者 手 记
东北财经大学
定 价 问 题 是 国 有 般 减 持 的 核 心 之 一 ,也 是 导 致 前 几次 国有股 减持 试点不 成功 的 主要 原 因。 目前 , 各 界 对 这 一 问 题 的 看 法 仍 然 存 在 重 大 分 歧 ,不 少 人 在 认识 上还 存有偏 差 , 必 要作进 一 步 的澄清 与说 明 。 有
市. 唏与发 展
维普资讯
学 者 手 记
价 格每 天都 在 波动 ,往 往 十几 天或一 两个 月 内便 价 源的优化 配置 , 过放开企 业 受让 国有 股 , 利于增 通 有 进 存量资 濂 的优化 配置 。我 国股 票市场 传统 产业 的 上 市公 司 比重高达 7 %一 0 , 0 8 % 由新 兴产 业兼并 传统 产业 实现 存量 资源调 整将 是我 国股 票市 场的一个 重 要 主题 。 开 企业和 法人 受让 国有 股 , 放 既能扩大对 国 有 股 的需 求 ,又有 利于经 济结构 调 整 和资源优化 配 置, 何乐而 不 为? 二、 国有股 减 持中的流 通股 东补偿 问题 1国有 股减持 对流 通股 东补偿 的原 因分析
也 应 尽可 能 地按 市场 经 济 的思 维 来实 现 这 一 战 略 。 国 有 股 减 持 是 这 一 战 略 中 的最 重 要 一 环 , 特 别 是 这
化 的减持 思路进行 ,只 有通过 市场才 能 比较准 确地 确 定国有 股的市 场价 值 。
3如 何 看 待 净 资 产 值 .
2( . 010 24 — 23 —
种 减 持是针对 于上市 公司 , 应是 一种 交易行 为 , 理 一
种 买 卖 关 系 。 此 , 持 国有 股 应 采 用 市 场 化 的 价 格 因 减
浅析国有股“减持”
[ 摘 要 】国务院颁发 了 《 减持 国有股筹集社会保 障资金管理 暂行 办法》 “ 。 减持 ” 国有股 正有计 划有 步骤地 加 以实施 ,应充分认识 “ 减持 ” 国有股 的必要 性 、对 国民经 济和社 会发展 的积极 作 用 ,同时也 必须 正视 国有股 “ 减 持”对证券 市场的 负面影 响 ,按 照 《 暂行 办法》提 出的原则积极稳妥进行 国有股 “ 减持” 。 [ 关键词 ] 国有股减持 ;股权 多元 化 ;企业制度创新
【 中图分类 号】 3 ,1 o9
一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 — 1X ( 0)0 一 04 0 05 93 2 2 7 O2 — 2 0
“ 持 ” 国 有 股 ,是 和 企 业 制 度 创 新 相 联 系 的 减 项 有 效 措 施 。 国有 企 业 改 革 的最 终 目标 是 建 立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而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的 一 种 有 效 组 织 形 式 就 是 公 司 制 。 从 目前 的 情 况 看 ,对 国 有 大 中 型 企 业 实 行 规 范 的公 司 制 改 革 的 主 要 内 容 是 股 权 多 元 化 、 所有 者 到位 和实 行健 全 的公 司法人 治理 结构 。股权 多 元 化 不 仅 包 括 股 权 所 有 制 性 质 的 多 元 化 ,也 包 括 国 有 资 本 分 属 不 同 市 场 主 体 的 多 元 化 。 但 是 , 目前 不 少国有 控股 公 司 中 ,国有股 权仍 高度 集 中于原 有 体 制 脱 胎 而 来 的单 一 股 东 手 中 ,仍 具 有 浓 厚 的行 政 管 理 色 彩 ,政 企 很 难 分 开 。在 原 有 行 政 管 理 的 控 制 下 ,公 司 内 的 股 东 会 、董 事 会 和 经 理 层 之 间 就 很 难 形成 有效 的制 衡关 系 , “ 部 人 控 制 ” 的 问题 也 很 内 难 克 服 ,董 事 会 不 能 维 持 股 东 出 资 人 的 利 益 。经 理 阶 层 的 行 为 也 很 容 易 脱 离 董 事 会 、监 事 会 的 有 效 监 督 。通 过 国 有 股 的 “ 持 ” 减 ,让 多 元 投 资 主 体 和 社 会 资 本 参 与 到 董 事 会 、股 东 会 中 分 持 原 国 有 股 权 , 其 中 当然 也 包 括 民 营 资 本 参 股 ,使 国 有 资 本 在 这 些 企 业 中将 不 再 居 于 控 股 或 绝 对 控 股 地 位 ,使 企 业 的 产 权 趋 向多 元 化 ,这 有 助 于 明 确 公 司 内 部 股 东 会 、 董 事 会 、 监 事 会 和 经 理 层 的 l 责 ,建 立 完 善 的 公 司 I , q 法 人 治 理 结 构 ,解 决 国 有 企 业 所 有 者 虚 位 的 问 题 , 从 而 加 快 国有 企 业 的 制 度 创 新 。 二 、 “ 持 ” 国 有 股 对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减
国有股减持:在抉择中前进
关 键 词 国有 股减 持 } 端 ; 径 } 弊 路 问题 中 国分 类 号 1 12 文 献 标 识码 : F 2. 6 A 文章 螭 )2 03 3
一
、
国有 股不 能藏 遣 的 弊 端 所 在
局面 同时, 种干预叉为企业经 营管理不 善提供 了托辞 ; 这
有资本 出资人不到位 问题 , 同时, 国有股 比蜘过 高 , 又妨 碍
了中小股东决策权 监督权 的发挥 .这两方 面原因 , 使得 公
司经 营管理处 于无人监督 的情况下 , 极易 出现 内部经 理人 控制 , 即经理人利用手中的职 权侵 吞国有 资产 , 利用信息优 势对中小股东进行欺诈 。幕些上市公司利用 从股票市场筹 集的资金弥补企业亏损 , 盖财务 同题 , 掩 而并 柬真正转换 经 营机 制 , 这些都 极大增加了企业 的代理成本
目前 国有股减 持所采取 的方式大体 包括 以下几种 , 其
收 请 日期 :o 2 O 一 l 2o~ 3 0 作 者筒介 : 张涵(9 6 ) 士 , 17 一 , 辽宁托顺凡 , 吉林天学 中国固有经济研 免中凡 。在读研究生, 主要从事经济擘的研宄 。
一
43
维普资讯
家 企 业 , 持 国有 股 后 , 减 国有 股 占到 3 . 其 他 股 份 分 散 0 在
过高的 国有股 比倒 , 成 国有企业 严重 的内部人 控制 造 同题 。 由于国有股在企业股份 中占有绝对优势 , 使得政府这
一
分布 的情况下 , 国有股通 过相对控 股仍发挥 主导作用 。况 且, 并不是所有 的行 韭都需要控 股。 由此国家盘话的国有资 产可用于其他投资 , 不但没有 削弱国有 经济的控制力 , 反而 增强了 . 利于国家 根据 国民经 济发展 舶长远考虑 , 有 进行 国 有资产存量结构诃整 ,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 过 高的邑有股 比例 - 使得 政企真正分开赡 以做 到。 政府 作为国有企业 的最大股东 , 虽然不再像 计划经济时期那 样 ,
【国资规避入场交易方式】关于国有出资股东通过减资退出公司的法律分析【国资系列1】
关于国有出资股东通过减资退出公司的法律分析一、国有出资股东通过减资退出公司方案背景如下目标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由两名股东构成(A公司持有15%股权,B公司持有85%股权)。
其中,A公司为民营性质,B公司为国资性质(国有实际控制)。
现B公司拟将所持股权通过减少注册资金的方式“减持”至1%,以实现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转换,达到实质上“退出”公司的目的。
二、关于国有出资股东减资退出公司的法律分析及建议(一)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国有出资股东通过减资方式退出1、经检索相关法律法规,我们未发现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国有出资股东通过减资方式实现退出公司。
2、经检索相关案例,我们发现实践中多起国有出资股东通过减资方式实现退出公司的案例,如南京公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减资退出参股公司(2019年9月)、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减资退出参股公司宝钢特钢长材有限公司(2018年4月)、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减资退出控股公司深圳三叶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2月)等。
(二)国有出资减资退出涉及的国资监管程序1、关于审批程序《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2019年修订,简称《监管暂行条例》)第二十一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等重大事项。
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分立、合并、破产、解散的,应当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公司法的规定,派出股东代表、董事,参加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参股的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
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参股的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决定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任免企业负责人等重大事项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当将其履行职责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国有股减持问题讨论综述(一)
国有股减持问题讨论综述(一)一、国有股减持的意义《经济管理》特约评论员认为,减持国有股意义重大。
(1)它是政府利用国有股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
(2)增强了国有资产存量的流动性。
同时也是国有资本退出相关产业或调整所有权结构的重要方式。
(3)为公众流通股、法人股、国有股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减持国有股是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4)真正实现了国有控股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功能,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陈淮认为,减持国有股这一举措力图要解决的是国民经济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四个重大难题。
第一,通过国有资产变现补充社会保障基金。
第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一方面,减持国有股可以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改造和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将企业的内在运行机制转换到市场经济方面来;另一方面,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可将所得资金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从总体上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一方面,减持国有股可以推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吸收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第四,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
实现国有股、企业法人股与公众流通股的“并轨”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良性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
曹远征认为,国有股减持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资本市场的操作性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股票上市或资金需求的问题。
国有股减持本质上与三个方面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结构的改善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从微观而言,形成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从宏观而言,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体制作为支持,从而形成企业的淘汰机制。
这些问题集中在一起,国有股减持的真正意义和目标就凸显出来。
二、国有股减持的基本原则《经济管理》特约评论员认为,减持国有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有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与全面发展;(2)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稳妥地实现退出目标;(3)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资源配置效率;(4)有利于国有企业调整财务结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5)有利于吸引社会投资者进入国家垄断产业,建立企业战略联盟;(6)有利于建立起一种长期的经济政策调控手段,不断积累调控经验;(7)适应于法律规范的建设和资本市场的,发育状况,减持办法上不拘一格。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专项方案探析
中国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方案探析一、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难点和关键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难点是1.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各方利益分配国有股减持问题关系到方方面面利益但最关键是国有股股东(即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流通股股东(即股民群体)利益关系国有股减持方案既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要保障流通股股东正当利益既要照料到她们短期利益又要兼顾到她们长久利益这是国有股减持难点之一2.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数量现在国有股股东套现动力比较大假如根据国有股股东意愿国有股减持数量肯定比较大这么大减持数量将对市场产生很大冲击所以在方案中要使国有股股东减持动力缓慢释放用市场措施控制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数量是国有股减持难点之二3.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对股市震动国有股减持任何方案全部不能以牺牲股票市场稳定繁荣为代价这是一条必需严格遵照标准不过国有股减持任何方案全部不能避免对股市产生波动怎样使方案出台时对股市震动最小是国有股减持难点之三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关键是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关键是减持价格比如1999年“云天化”回购国有股注销减持案例以每股净资产为回购价格市场普遍认为是利好信号造成其股价在二级市场上强劲上升再如烽火通讯等四只新股按发行价捆绑减持国有股市场普遍认为是利空股市应声大跌造成管理层以后不得不暂停了国有股减持所以国有股减持价格不能是静态而应该是动态应该是先低后高让市场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同时使得减持数量从小到大达成一个峰值后又能逐步从大到小地过渡到全流通使国有股全流通在平稳中实现所以国有股减持方案应该以减持价格为关键来设计二、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方案设计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方案设计指导思想是既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要保障流通股股东正当利益;既要避免股市产生猛烈震荡又要便于最终平稳实现国有股全流通根本处理中国股市历史遗留问题为了实现这一设计指导思想本方案设计以国有股减持价格为关键减持价格是先低后高动态改变减持价格可由下列公式计算P=P0(1+k)i式中P——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价格(元);P0——上市企业国有股每股净资产(元);k——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价格每十二个月加价比率;i——上市企业国有股开始减持后第i年i=012……对于新股P0是指股票发行后每股净资产对于老股P0是指经过会计师审核确定每股净资产在上市企业国有股开始减持后假如上市企业实施分红、送股、配股、增发减持价格也要除权具体除权价计算是1.分红减持除权价=减持价格-每股现金股息额2.送股减持除权价=减持价格/(1+送股百分比)3.配股(1)国有股参与配股减持除权价=减持价格(2)国有股不参与配股减持除权价=减持价格-由其它股东配股而增加每股净资产4.增发减持除权价=减持价格-由增发而增加每股净资产经过分红、送股、配股、增发除权后国有股减持价格公式也要进行对应改变即变为P=P*(1+k)j式中P——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价格(元);P*——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除权价(元);k——k市企业国有股减持价格每十二个月加价比率;j——上市企业国有股除权后第j年j=012……上市企业所减持国有股必需由流通股股东优先认购国有股减持时二级市场不做除权处理这么首先保护了持有该上市企业股票流通股股东利益其次又能避免该股票猛烈波动进而保持股市健康发展本方案不限制国有股股东根据减持价格出售国有股数量只是限制其出售价格这是遵照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市场力量使得减持数量从小到大达成一个峰值后又能逐步从大到小所以国有股开始减持时是有条件全流通一旦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价格大于或等于股票市场价格公式立即不适用即就在这只股票上在那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全流通三、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方案分析1.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数量不受限制只限制其减持价格本方案只限制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价格而不限制其减持数量这是有条件国有股全流通首先国有股开始减持当年是按每股净资产减持减持价格相对比较低以后每十二个月减持价格全部在提升国有股股东会意识到这一点其在当年减持国有股意愿不会很强烈减持动力不会很大所以不会对股票市场造成大冲击;其次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关键有两个目标1.是为了补充社会保障基金不足;2.是从国家不需要控股通常性竞争领域撤出这两个目标即使对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造成一定压力不过首先补充社会保障基金不足有多条渠道这方面压力能够分流其次从国家不需要控股通常性竞争领域撤出不是紧迫任务在减持价格比较低情况下更是如此所以也不会对股票市场造成大冲击2.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价格应该是在每股净资产以上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价格是在每股净资产以上尤其是新股还要是溢价发行以后每股净资产以上这似乎是国有股股东侵占了流通股股东利益实际上不是这么本方案之所以要求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价格在每股净资产以上不仅是遵照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公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措施》办事(该措施于2月1日起实施)而且也符合经济学原理即使国有股是1元1股而流通股是溢价发行不过我们应该知道能上市国有企业全部是赢利比很好有发展前景优异企业这些企业在创建过程中国家负担了创业风险流通股股东之所以要溢价购置实际上是支付机会成本即使是部分效益不好甚至亏损老股因为过去长久同股不一样权国有股丧失了流通权利负担了不能流通风险作为赔偿国有股减持价格也应该在每股净资产以上3.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价格是在每股净资产基础上每十二个月增加增加比率为k.国有股减持问题关系到方方面面利益但最关键是国有股股东(即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流通股股东(即股民群体)博弈关系博弈双方全部有两种行为选择国有股股东行为是“减持”或“不减持”流通股股东行为是“支持”或“反对”博弈各方支付函数由她们对其收益或损失预期决定假如全部全部是按每股净资产减持国有股流通股股东行为肯定是支持国有股股东行为可能是不减持或是少减持这么达不到国有股减持目标;假如是按市场价减持国有股国有股股东行为肯定是减持流通股股东行为肯定是反对股票市场就会下跌国有股减持就会夭折一样达不到国有股减持目标不过本方案引进了国有股减持价格增加比率k也就是改变博弈双方支付函数也就使静态博弈变为动态博弈使静态纳什均衡变为动态纳什均衡国有股减持开始时减持价格是每股净资产流通股东行为肯定是支持即使国有股股东减持热情不高不过受到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压力和各地方政府减持动力影响国有股还是有一定数量减持伴随减持价格逐年提升减持数量逐年增大抵达一定减持价位后减持数量达成最大然后又逐年降低这是因为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压力已经下降同时国有股股东预期还有更高减持价格而且有些股票国家还需要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能够减持股票数量也大为降低实际上到真正意义全流通时市场压力已经不大了有了国有股减持价格增加比率k对股票市场稳定有很大好处即使国有股减持开始时候是以每股净资产减持流通股股东热情欢迎不过伴随国有股减持逐年展开减持价格也逐年提升流通股股东热情也会逐年下降这就使得流通股股东也有一个理性预期对二级市场股票炒作就是一个限制象亿安科技那样炒作现象就会大大降低国有股减持就像一个稳定器使得中国股市平稳发展国有股减持价格增加比率k 大小对国有股全流通进程长短和股票市场稳定有很大影响k 太大了国有股全流通时间可能会缩短不过市场稳定难以保障我们认为k为10%比较适宜假如k为10%十五年后减持价格是每股净资产4.17倍二十年后减持价格是每股净资产6.73倍也就是说十五年到二十年后国有股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全流通4.能使上市企业国有股从减持到全流通平稳过渡避免股市猛烈波动本方案应用了期货投资理论中利用基差套利原理在期货投资中假准期货价格大于或小于现货价格它们之间差额就是基差期货投资者就能够期货做空买入现货或期货做多卖出现货进行套利因为伴随期货交割期临近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将趋向统一本方案国有股开始减持当年i=0即减持价格就是每股净资产以后每十二个月增加这种改变是比较缓慢有利于流通股股东适应伴随时间推移市场会利用本身调整能力使得上市企业国有股从开始减持平稳过渡到全流通避免股市猛烈波动过去处理内部职员股问题就是一个很好例子本方案并不要求减持年限而是要求一旦上市企业国有股减持价格大于或等于股票市场价格公式立即不适用即就在这只股票上在那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全流通这本身就是对不一样股票进行不一样处理比如有些戴ST或PT亏损股票国有股减持就可能在该股票上提前实现全流通这不仅在股票市场上提倡理性投资而且也为亏损股资产重组提供了市场运作平台有些学者提出对不一样企业采取不一样方案我们认为这种做法理论上可能行得通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性因为那样就会引发多种“寻租”反而不能实现股票市场“公平、公正、公开”总而言之本方案以减持价格为关键国有股以每股净资产开始减持以后每十二个月增加减持价格依靠市场本身力量调整国有股减持数量使其逐步从小到大达成一定减持价位时减持数量达成一个峰值然后使其逐步从大到小最终平稳实现国有股全流通。
国有股减持:历史机遇还是现实风险——近年来国有股减持问题讨论综述
场市 场 化 的法 规 和政 策 , 中影 响最 大 、 义 最 其 意 为深 远 的莫过 于 国 有 股 减持 方 案 的 推 出与 暂 停
以及证 监会 向社 会公 开征集 减 持方 案 。 决 国有 解 股 流 通 问题 ,不 仅是 改变 目前 占股票 市 场 总 额 23 / 的国有 股沉 淀状 态 的措施 ,更 是 推动 资本 市 场 改革 向纵 深发 展 、 使 上 市公 司法 人治理 结 构 促 规 范化 的转 折性 变革 。在 国有股 的减 持过 程 中 , 既能有 效 地 解 决我 国证 券 市 场 多 年遗 留下来 的
接受 。 同时 目前 的减持 主要 是针 对证 券市 场的 国
有 股 增量 , 这部 分 增 量高 达 十 万 亿 之 多 , 而 每年 还 在 以 l%左 右 的速 度增 长 , 将 使人 们 难 以想 0 这 像 和把 握政府 的后续 政策 , 而 影响 人们 的市 场 从
由于 国有 股 减持 只在 新 上 市公 司 和将 增 发公 1
不 规范 问题 , 在完 善资 本市 场 资源 配置 功能 的同
起。 许小 年提 出, 市下跌主要 是 由于监管层查处 股 违规 人市资 金 、 银广 厦造假被曝光 、 券商 出现委托 理财危 机等 原 因所造 成的 ;而暂停 执行减 持方案 后 的股指一扬 并不是 市场信心 的恢 复 ,指数 回到 E 历史 高位 的可能性极 小。 陈淮指 出 , 此次 国有 股减 持暂行 办法有 个显著特 点 ,即几乎 不涉及政 府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股减持论国资的进退
国有股减持论国资的进退
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可以这样认识其主要目标不是由政府调用社会财力来实现“更合理”的经济结构而是要通过改革、转轨、制度建设建立起适宜于经济结构自行调整、持续调整的机制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基本态度应该从传统的“国家推动发展”转变为“增进市场”政府一身而二任焉一方面象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一样它是国民经济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另一方面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同它拥有一个总量庞大、比重甚高、门类庞杂的经营性的政府资产而且至今没有建立起出资人制度和所有者代表机构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政府有政府的职责国资有国资的动作两者的作用都极为重要但是首先应该划清界线不可混为一谈否则难免强化以政代资的习惯势力
一、政资不分是政企不分的根源近些年为了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效果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要求企业完全“自主运营”是不现实的任何类型的企业都不可
能摆脱所有者的督导对于国有企业在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政府即使以某种形式退出干预也必然要以另一种形式加强干预无论干预的形式如何变化其过程都是行政选择而不是市场选择其绩效考核都是凭长官意志而不是凭经济效益
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必须建立起国有资本的出资人制度在所有者归位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处理一系列问题 1.国资有进退产业无朝夕以中国幅员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之不平衡只要是有市场需求的产业方向都应该去竞争拼搏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无所谓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任何产业都不能轻言放弃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如果有些高技术产业我们不能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有些传统产业逐渐走向衰落其原因只能是由于政府未能提供制度保障以及在较弱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分工的内在规律
一些官员在论述产业结构时谈及孰进孰退这是把“国资进退”与“结构调整”混为一谈了由此也可见在所有者缺位时政府常常把握不住自己的定位 2.不宜由财政部门代享股东权益这里所说的股东权益一是指企业的应付利润二是指售股变现所得这两部分收益在任何类型的企业中毫无疑问归股
东所有但是对于国有资本来说由于所有者缺位最终在某一环节上以某种形式归入财政财政部门代享股东权益这是政资不分的财务基础其弊端之一在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时国有资本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属于所有者的财务手段仍然象过去一样必须仰仗政府各部门的恩典1998年以来炽焰大盛的“跑部钱进”就说明了这一点
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在某些方面(一般是权利)代行所有者职权而在其他方面(一般是义务)则囿于权限而不自居为所有者在这样一个格局之下要想做到政企分开要想实现战略改组实在是难矣哉 3.行政性扭亏增盈的负面效应太大行政性的扭亏增盈以行政性的惩罚措施为后盾企业和各级官员只能奉命行事在大量体制性问题未获根本解决的情况下最简单的应对措施就是少提折旧折旧制度改革后的1994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综合折旧率曾达到7.2%的历史最高水平但在两三年内就骤降了3个百分点(1996年3.8%1997年4.1%)致使国企的折旧率低于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4.3%)1999年在经营环境和经营效益大为改善的情况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综合折旧率仍只有4.7%若以1994年的水平来衡量少提折旧1329亿元作为对比1999年国债用于
技改贷款的贴息数额是90亿元行政命令必然按条块执行无论是条还是块在没有能力使绩差企业产生盈利的情况下必然要求绩优企业少提折旧多报盈利以展示全条或全块的政绩所以行政性扭亏为盈象过去的许多行政手段一样最终效果都是抽肥补瘦、鞭打快牛对企业结构作逆向调整如果所有者在位的话首先关注的当然是折旧率绝不会不提折旧而去交所得税因为提足折旧才意味着资本保值在以政代资的情况下少提折旧可以看作是寅吃卯粮的一种形式也可以看作是抽逃资本的一种形式所以说不怕婆婆多只怕没有娘没娘的孩子最可怜
二、政府的首要职责是提供制度保障毫无疑问在市场经济国家结构调整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但是在中国这样的转轨国家首当其冲的问题却是使企业成为企业使市场成为市场;而推进企业化和市场化进程责无旁贷只能是政府的专利因此政府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首要职责是通过政策集成促进企业转制和市场发育
1.彻底清理现有经济法规政府各部门每年大量出台的经
济法规类文件对于尽快强化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以内部红头文件来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传统方式存在着四大弊病其一政出多门彼此矛盾的事情经常发生新法规与既有法规矛盾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其二透明度太低虽然对于经济人行为有很强的约束作用但是当事者事先并不知道触犯了哪一个部门的哪一个内部文件这实际上是一种“不教而诛”的管理方法其三缺少制约机制法规对于政府自身几乎没有任何约束作用很容易把行政长官的主观意志变为行政部门的政令其四由于缺少监督反馈机制因而随意性较大杜撰的用语、错误的概念、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在法律中较少发生在法规中则大量存在处于因特网时代而仍然采用内部文件来协调一个大国的经济在信息传递速度、信息公开性、信息获取成本等各方面呈现出何等巨大的反差
为了有力有序推动结构调整需要彻底清理现有的经济类法规清理的办法不是象过去那样废止一批又重新炮制出一批形成新的堆积应该仿效当年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实行一揽子改革和模式性转换第一对各部门现行法规中有约束性的条款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系统集成形成《经济规典》第二《经济规典》公开颁布既显示出有教无类同时可接受社会检验第三
此后各部门新出台的约束性措施统统按照集成顺序纳入规典从此不再堆积文件;规典中成熟的部分可以陆续升格为法律
这样一个模式当可在一定程度上破除部门法规的四大弊病而仍然保留其快速拾遗补缺的优越性 2.以分级所有为产权框架建立出资人制度按目前规定全部“国有企业”都属国务院所有各级政府只是在“分级管理”这样一种产权安排是不现实的一方面说“谁投资谁负责谁拥有”另一方面说“地方政府投资中央政府拥有”这在逻辑上怎么能够解释得通呢在法权上怎么能够协调起来呢我们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分级管理”的悖误和“分级所有”的确然但是最直观的检验还是看一看国外情况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只要政府是分级的那么政府所办的企业象政府的其他资产(财政收入、非经营性资产等)一样必然是分级所有没有哪个地方政府是以自己的财政收入替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开办公司对于政府所办的企业(俗称“国有企业”或“全民所有制企业”)必须象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建立起分级所有的产权框架才能实现企业改革改制的最基本的要求产权清晰“分级所有”并不实质性解决“国企”的任何问题它只是确立应该由哪一级政府来解决哪些企业的问题确立政府与企业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
的责权利关系但是另一方面以产权为界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恰恰是贯彻落实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大政方针的关键性措施--建立组织保证
要实现政资分开就必须建立起出资人制度在分级所有的产权框架中政府和所有者代表机构应该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某一级政府只有唯一的所有者代表机构某一个代表机构只唯一行使本级政府的所有者职权至于下设多少个总公司或控股公司实施经营管理(包括资本经营)那是属于资本纽带如何延伸的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它与政资分开是不同层面的两个范畴股东权益在总公司(或控股公司)内沿子母公司的资本纽带逐级上交首先用于解决公司内部的遗留问题肥公司的盈余权益沿资本纽带上交所有者代表机构用于解决瘦公司的遗留问题在资本范围内仍然难于解脱的历史包袱同级政府应出面协助对于中西部地区政府在企业脱困中的为难之处中央政府应加以援手这是在分级所有、政资分开的前提下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的责任顺序 3.为解决两大负债打下制度基础国企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间应付不付应收难收形成庞大的三角债国有银行的坏账居高不下现有投融资体制还在继续加剧这种状况这些都是显性负债问题老职工
(包括离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缺口很大这是隐性负债问题政府资本的这两大负债具有积累性今天的严重局面是过去几十年的积累如果不能标本兼治必将形成今后更严重的积累蓄之既久其发必速这实在是不仅危及经济稳定、而且危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是政府在结构调整中必须解决的大事从分级所有的角度来审视政府资本在两大负债中具有“负盈不负亏”的特性并由此而造成互相侵犯权益的事实
中央资本负盈不负亏集中表现在隐性负债问题上在资产重组时只组织尚属优良的资产而把困难企业置于不顾实则是推给了地方政府;在企业改制时坐收“减员增效”之红利而把“下岗分流”的包袱留给地方政府这一类挑肥弃瘦的结构调整措施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它是迟迟不能摆脱“东北现象”的根本原因地方资本负盈不负亏主要表现在显性负债问题上地方企业改制中以各种方式逃废债务从而侵犯中央资本(国有银行)的权益;地方政府争办各类金融机构继而大量出现亏空不得不由中央资本出面施救(广信事件后责任有所明确);等等投融资体制对这些全无信用的做法缺少遏制强化了“投资在地方、风险在中央”的危险格局要缓解并进而解决两大负债关键在于制度基础对于隐性负债必须明确哪一
级资本的欠账哪一级资本去还绝不能统统推给地方政府对于显性负债需要解决的是全社会普遍缺乏信用这一根本性问题要建立起信用机制必须以各级所有者作为资信评价的对象并由此而确定它们各自的融资资格和融资条件仅仅评价企业的资信是不行的三、国资进退的辩证关系是不退不进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政府资本的动作至关重要动作的轨迹应该是退而后进需要从资本全局的角度而不是单个企业、单个行业的角度来理解国资的进退常有官员说“这么好的企业这么肥的行业政府资本为什么要退”但是从全局来看差企业、瘦行业想退也无从退起;硬退只不过是把包袱甩给“社会”实则是甩给基层政府只有从好企业、肥行业退出才有希望解决政府资本的两大负债消除有可能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基因;也才有希望加强那些关系重大、非政府莫属的瘦行业科技、教育、军工等等扩股融资是进售股变现才是退;上市是进减持才是退为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改组的目的必须更多地、更有意识地采取售股变现、减持的手段更进一步看在明显的竞争性产业中债转股、扭亏增盈、减人增效、增资减债、保价限产等一系列措施如果不是为国资退出作准备就都不具备战略意义仅具有战术价值以纺织工业为例在压锭近1000万、分流116万人、核销呆坏账300多亿元、财政补贴近30亿元、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下跌近20%(1995年=1001999年=81.7)等一系列努力之下国有纺织工业开始盈利现在正
是政府资本全面退出纺织工业的大好时机国内民间资本是完全有条件入主这一行业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