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故乡》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1—5段,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第1段中的“冒了严寒”说明什么?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 起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 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1、第一段中的“冒着严寒”说明什么?
“冒着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写出 我回故乡急切心情 。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回到阔别20余年的故乡, 在故乡呆了大约多长时间?是如何推算 出来的?
明确:半个月左右
依据: “第二日”(第6自然段P55), “这样的过了三、四天”(第53自然段 P62),“又过了九日” (第77自然 段P65)等。
整体感知课文:
2、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对每天都 作了介绍吗?着重写了哪些天的事情? 着重写了这些日子的事情: “第二日”;
7、归纳、总结:“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 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 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 悲哀。但“我”不失望,对故乡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 憬。“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我”对闰土 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 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 小说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不要等同于 作者。 “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追求新 生活、心怀希望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三、讨论小说的艺术特色并分析其作用
1、在对比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2、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 情; 3、运用典型的语言表现典型的形象,传神的 肖像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对比及作用
(一)故乡的变化
眼前的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
神异的图画
萧索的荒村
对比及作用
(二)闰土的变化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杨二嫂
年轻时: “豆腐西施”、终日坐着 (安分守己)
肖像:“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
二 十 多 年 语言: 后
(尖刻、能说会道、令人可鄙) 仃的圆规”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 怪声怪调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以长辈自居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讽刺 “……让我拿去吧……” 爱占便宜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 肆意造谣 “……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 动作: 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明索暗偷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 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
杨二嫂前后对比: 反映黑暗社会病入膏肓 “我”与闰土前后关系: 等级观念的鸿沟难 以逾越 闰土和杨二嫂: 对闰土的崇敬与同情 每况愈下的中国农村经济 故乡情景前后对比: “我”、闰土和水生、宏儿: 对未来生活 的向往
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感情。 开头景物:反映农村的衰败和“我”的悲
整体感知课文:
4、题为“故乡”,请你根据时间顺序, 在“故乡”前再添一个词,概括全文 结构层次。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 5) 回故乡 第二部分(6 -77)在故乡 第三部分(78—88)离故乡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5)回故乡:
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 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 “我”回故乡的目的。
隔膜 mó 廿年
nià n
深黛
恣睢
惘然 wǎng
n 潺 潺 chá
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回到阔别20余年的故乡,在故乡呆 了大约多长时间?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2、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对每天都作了介绍 吗?着重写了哪些天的事情? 3、作者又着重写了这些天的哪些人、哪些 事?用了哪些方法刻划人物? 4、题为“故乡”,请你根据时间顺序,在 “故乡”前再添一个词,概括全文结构层次。
1、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 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 贪婪、势利的性格。
2、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这么大的变 化? 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和小市民 势利贪婪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 化。
3、小结:小说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 表现闰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 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 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封建 社会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精神毒害,造成 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 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 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 生活的炽热感情。
第三部分(78——88)离故乡:
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 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 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 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结合以下问题,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1、“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 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对故乡的现实(即人与事) 感到失望,故乡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
读准加横线字的读音:
阴晦 huì
ng 五行 xí
猹
装弶
chá jià ng
獾猪 huān
ng 篷隙 pé
竹匾
biǎn
胯下
愕然 伶俐
kuà è lí ng lì
髀骨 bì 嗤笑 chī
读准加横线字的读音: 吓
hè
瑟索 sè
潮汛 xùn
打拱 gǒng 寒噤
jì n dà i zì suī
秕 谷 bǐ
4、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 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 乡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 凉,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 之情。
第二部分(6-77)在故乡: 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分层: 一层(6-8)老屋的寂寥及“我”感 到的悲凉;还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 二层(9-33)“我”回忆与少年闰土 的友情。 三层(34-52)“我”见到了圆规杨 二嫂。 四层(53-77)写“我”见到了中年 闰土。
5、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 “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 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 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 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 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 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 活。——结尾充满了哲理。
故
乡
——鲁 迅
小说: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 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 刻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写作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 母亲到北京。在故乡,他目睹了故乡的 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希望”的 破灭,心中感到无比的悲哀。1921年, 作者依据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 这篇小说。 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是作者 所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 己。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 不过气来。而他把幸福的希 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为什么闰土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的 贫困,封建礼教、等级传统观念的 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
人物分析(二):
杨二嫂:
20年前:年轻美丽,因此她的豆腐店 的买卖非常好,人称“豆腐西施” 20年后: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 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她变得自私,说 话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 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
因为“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 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实现是 未知数,“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 实现,自然便害怕起来。
(2)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 望茫远罢了。”
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上幸福生活, 所以说“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 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 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以茫远。
理解探究一
阅读课文,指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语句,说一说 “我”对故乡有一份怎样的感情? 见杨二嫂— 惊吓、困窘: “我愕然了”;“我知道无 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 的站着”
见闰土— 兴奋、惊异、 “我这里很兴奋,但不知道 怎么说才好”;“我似乎打 悲哀: 了一个寒噤” 离故乡— 失望、气闷、悲 “现在却突然模糊了, 哀、憧憬未来: 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我在蒙胧中,”
凉心情。
神异图画:创造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
“我”对少年闰土的热爱。 的深远意境。
离乡景物:创造静谧气氛,形成情景交融
理解探究一
阅读课文,指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语句,说一说 “我”对故乡有一份怎样的感情? 回故乡— 急切: “冒着严寒”
见故乡— 悲凉: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忆故乡— 沉重、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 忧愤: 记得的故乡?” “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 高兴、佩服、 忆闰土— 依依不舍: 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 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 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 么? 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
人之间的冷淡隔膜。
3、“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 过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4、(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为什么“害怕”?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
“又过了九日”
整体感知课文:
3、作者又着重写了这些天的哪些人、哪些 事?用了哪些方法刻划人物? 明确:“第二日”:母子见面;回忆少年 闰土(回忆瓜地刺猹、初见印象、讲雪地 捕鸟和瓜地刺猹、离别赠物);见到杨二 嫂(声音、视觉、语言、动作)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会见闰 土(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 “又过了九日”:动身启程
外貌
动作 语态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 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麻木。 对“我”恭恭敬敬,称呼 “我”为老爷,和“我”之 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 对“我” 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 对“我”友好,热情,和 的态度 “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生活 的态度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人物分析问题:
人物形象分析: 1、闰土形象分析
2、杨二嫂形象分析
少年闰土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 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 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 圆实的手。
中年闰土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 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 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 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 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 皮了。
对比及作用
少年闰土
(二)
中年闰土
纯真活泼 知道很多趣味故事 简直是个小英雄
麻木迟钝 善良忠厚 勤劳朴实
对比及作用
(三)杨二嫂的变化
年轻漂亮 端庄文静 豆腐西施
泼辣刻薄 自私势利 贪婪 圆规
对比及作用
(四)
闰土:淳朴善良麻 木迟钝的贫苦农民
杨二嫂:尖酸刻薄自 私势利贪婪的小市民
二人发生变化的原因: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 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对人们精神的毒害,造成 人们纯真人性的扭曲。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 萧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 衬托“我”悲凉的心情。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 中起什么作用? 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 定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 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 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 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 文作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
归纳:“我”对故乡的感情比较复杂:
回忆中的故乡,充满神奇色彩的美,让“我”感 到无比欢愉; 现实中的故乡,充满冷漠,人情隔膜,使“我” 感到无比悲哀。
对未来的故乡,“我”充满希望,但是又觉得很 渺茫。
课文主题(理解· 探究四)
1、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 2、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
3、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4、渴望理想的人与人关系。 5、辛亥革命前后农民的贫困生活,表达了追求 新生活的愿望。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为线索,通 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 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 示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 会、创造新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