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居民低碳出行调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居民低碳出行调研
本文通过对西安市五个社区居民的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市民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误区,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建设美好的步行、非机动车空间;加大片区建设力度,完善片区功能;加大由政府拨款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改善公交运行政策、整合公交运行体系。
标签:低碳经济;低碳出行;出行方式;对策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就我国而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城市居民出行结构发生了变化,目前居民出行过多的采用了高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忽略了社会环境的低碳环保,这必然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为了实现“低碳出行”,还原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对大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方式的选择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如今,交通运输是主要碳排放源之一,虽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已逐步达成共识,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惟独交通领域碳排放一直居高不下,还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在我国,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西安市汽车排放温室气体含量达排放总量的40%一75%。这主要是源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用地布局的不合理,致使居民出行距离不断增长,导致人们通勤时间相应的增加,进而提高了机动车的出行比例,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进一步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本文以城市居民这一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城市居民低碳出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现有指标数据对西安市居民低碳出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发展低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由此得出更加切实有效的对策,为西安市“低碳出行”的真正实现奠定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西安市居民对低碳经济的理解误区
低碳经济是区别于传统经济模式的一种经济模式,本文通过对西安市五个社区居民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大家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误区。
1、低碳经济是高投入经济。但是低碳经济包含了低碳生活这一重要内容,这意味着低碳经济同样体现在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属于居民思维方式的改变问题,并不一定需要很高的经济投入。
2、低碳经济会限制经济发展,关闭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减少就业。而在建设低碳型社会的过程中,大量的新型产业会相继崛起,为公民提供更多的新型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往往更具技术性,有利于就业者未来的职业发展。
3、低碳经济是政府的事。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更需要企业和每一位公民的配合。企业是低碳经济的主体,公民的日常行为也和低碳经济休戚相关,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也是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
由于受到个人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将低碳意识转化为低碳出行实际行动的过程并不顺利。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低碳出行具体行为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性。
二、居民出行状况与影响因素
1、出行状况
据2014年西安市居民出行结构调查资料可知,目前西安市三环内居民出行总量大约700万人次/天。其中一环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一环以内居民的出行量为120万人次/天,占总量的21%。二环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33%,人口占总人口数的55%,居民出行量占总量的60%。西安市居民出行目的多为工作、上学、购物及回程。在出行方式上,居民多采用公交车、地铁出行,所占出行比例为40.67%,步行其次,出行比例为28.20%,自行车出行方式占14.33%,私家车出行比例为10.80%,出租车方式占 6.00%。由于公共交通方式较少,公交网路布局不完善,通勤高峰期供不应求导致等车时间延长,车上拥挤情况严重导致舒适度降低,出租车也较为紧缺,使得部分居民更愿意选择私家车出行。
2、影响因素
综合出行特征条件及居民意愿调查,总结影响西安市居民低碳出行的因素主要有:(1)出行条件:良好行车条件与公共交通设施的不足使居民倾向于私家车出行;(2)出行距离:出行距离与居民出行方式有较大相关性:近距离出行以步行为主,中距离以公交和私家车为主,远距离以私家车和单位车为主;(3)居民经济条件:高收入、汽车高拥有率使私家车使用率高;研究数据表明,社区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新事物接纳越快且社会责任感较强,进行适当引导和现实条件配合能提高低碳出行次数;(4)低碳意识:现场采访数据表明,条件合适时绝大部分居民愿意采用低碳生活方式。
三、措施与建议
步行与非机动车出行是居民最原始、最基本的出行方式,也是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需要政府加大力度,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大城市居民选择步行与非机动车的出行方式。
1、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建设美好的步行、非机动车空间
近几年来,我市的小汽车保有量以指数形式递增,随之带来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道路拥堵等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为此,西安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小汽车通路,而忽略了步行与非机动车的设施建设。最终带来
的后果是交通问题依旧如故,步行与非机动车道上停满了找不到车位的小汽车,步行与非机动车空间受到威胁,安全性、舒适性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得有经济能力的群体转而寻求其他的出行途径,这使得步行、非机动车的分担率逐年下降。因此,要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建设美好的步行、非机动车空间。
2、加大片区建设力度,完善片区功能
步行与非机动车出行花费时间长,比较适合短距离出行。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考虑现如今正在兴起的城市组团模式或者卫星城的建设模式,提倡大城市划区发展。
3、加大由政府拨款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
自行车租赁服务近两年在西安市已经率先采用,但是利用率很低。据调查显示,80%以上人群不愿选择公共自行车的原因是价格过高,租车一年的费用足够买一辆新自行车,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租车、停车点不够多。由此分析,公共自行车租赁应该由政府拨款,作为公益事业来开展,可以收取押金,但收费要低,如此才能真正推广开来。
4、改善公交运行政策、整合公交运行体系
主要是提供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良好接驳,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使居民少走路,走少路,如此才能减少居民因不能直达而产生的对公共交通的不满情绪。同时公交车系统的规划需要着重研究车站、车辆、线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相关联系,使其能充分发挥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方便、廉价、安全、舒适等吸引公众乘行的优势。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个性化的交通出行需求以及对高品质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得居民对拥有小汽车的消费心态难以遏制。因此,不仅要完善公共交通体系,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小汽车使用政策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政府真正完善了绿色出行空间、公共交通体系,再适度限制小汽车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大城市居民的低碳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