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基于居民出行特征的日常生活单元尺度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并且划定了初级生活圈、基本生活圈和日常生活圈(孙德芳,沈山,
武廷海,2012)。朱查松等人以仙桃市域为例,依据居民出行距离、出行方式、需求频率和
服务半径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不同层次及类型划分(朱查松,王德,马力,2010)。耿虹等
人运用生活圈理论对山西省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分析,划定适用于公共服务设施配
基于居民出行特征的日常生活单元尺度研究
郭亮 阳文琦 毕瑜菲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退二进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小汽车拥有量和使用量剧增,职住分离、公 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不合理带来的机动出行等现象也随之出现且日益严重。本文以居民实际需求和居民日 常出行行为为依据,从街道办事处层面提出日常生活单元,研究其基本的尺度,并选取武汉市 6 个街道办 事处进行研究,来验证日常生活单元的合理性,旨在解决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按“市级-居住区-居住小区” 等级划分和配置与“街道-居委会”基层行政管理体系不衔接;指导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布局,维护社会公 平,引导城市居民低碳出行。
4.1.2 日常生活单元内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根据《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修订版的规定,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主要 分为 9 类: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商业服务设施、金融邮电设施、 社区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行政管理设施。本文参照住建部《城市居住区设计规划》 (GB50180-93)和日常生活单元公共服务设施具体研究内容,同时考虑到非传统教育设施的 增加、医疗卫生设施的专业化、商业金融的网络虚拟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引导的老年人服务 设施的增加,将日常生活单元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以下原则分类: (1)行政办公类: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警务室等; (2)商业金融类:区及商业(商务)中心、社区商业中心、零售商店、农贸市场、银行等;
4.1.3 日常生活单元公共服务设施分类
按照日常生活单元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需要,根据居民对于不同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 率不同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四个层次: (1)高频使用:由于生理或心理需求,居民使用频率非常高,带有明显的出行轨迹和使用 规律,同时这类服务设施服务半径较小且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因此这类公共服务设施必须 紧密结合居住地布置,主要包括托儿所、幼儿园、超市、便利店、小型餐饮等。 (2)中频使用:这类公共服务设施使用频率也较高,服务半径稍大,使用呈现较为明显的 周期性和规律性,主要包括中小学、菜市场、健身设施等。 (3)较低频使用:这类服务设施使用频率较低且服务半径较大,主要包括银行、邮局、居 民活动广场、体育设施等。 (4)低频使用:这类服务设施相比前三类需求频率较低且服务半径半径最大,没有明显的 使用周期或规律,只有在有明确的目的时居民才会使用,主要包括社区活动中心、街道办、 居委会、社区医院等。
1
表 1 国内外关于日常生活圈的分类研究
地 研究区域或实施计划
区
日常生活圈划分
目标
实现整治居住环境与实现定
广域市町村圈
“地方生活圈”与“定住圈”
日
居的构想
本 岩手县大船渡、陆前 三级生活圈域(1 次圈、2 次圈、
和高田市等地
3 次圈)
空间构造
《全国国土综合开发 大都市生活圈、地方都市圈、 缓和乡村与都市生活环境的
4 基于居民出行特征的日常生活单元尺度
4.1 居民出行目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4.1.1 配置现状
目前居住区根据居住人口规模进行分级配套是居住区公共设施配置的基本原则。分级的 主要目的是配置满足不同层次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相关设施,将居住区划分为 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人口规模分别为 3-5 万人,1-1.5 万人和 1000-3000 人,反映了 设施对应的服务人口规模等级以及服务半径,与目前我国城市普遍采用的“街道-居委会” 两级基层行政管理体系对应的人口级别也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主要是为突出公共服务设施 按服务人口规模合理均衡设置的原则。
以内,合理时间为 15-20 分钟内,容忍时间为 20-30 分钟,如果超过 30 分钟步行,人们一
般会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对于步行来说,5 分钟路程是普遍认为较舒适的步行距离,一般人
的步速为 6-8 公里/小时,则 5 分钟步行的距离在 500 米左右,在理论上,邻里单元、TOD
单元等都证明了 5 分钟步行圈是步行环境建设的标准。
生活圈侧重于对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关于生活圈视角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等中关 于生活圈的分类各有千秋,研究区域也不尽相同。传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重点是城市,配 置方法则是依据规模和等级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已有研究公共服务设施类型的确定以 等级为依据,而不是以居民实际需求和居民日常出行行为为依据。日常生活单元类似于生活 圈,但不同于生活圈,更有针对性。行政等级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单元各有类型划分,如何 将两者有效对应起来并确定何种尺度的日常生活单元中采用何种模式布局会有利于低碳出 行成为研究重点。
2 日常生活单元
2.1 日常生活圈概念
日常生活圈的概念首先来源于日本在地理学中的研究,国内学者将其定义为:在某一特 定地域社会系统内,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发展和交往的需要,从居住地到工作、教育、卫生 医疗等生产、生活服务地以及其他居住地之间移动的行为轨迹,在物质空间上反映为圈层的 形态,具有方向性、重叠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总之两者在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都存在不同。
2.3 日常生活单元特点
(1)日常生活单元是可以独立、稳定存在的,具有良好的融合性和可复制性;
2
(2)日常生活单元并不是单一的树形结构,而是细胞型、多核心结构(如图 1); (3)日常生活单元的尺度通过居民非通勤出行距离的容忍度确定; (4)日常生活单元内部是层级分布的,层级划分原则由居民通过不同交通工具所达到的距 离决定; (5)日常生活单元属于城市街道办事处级别,与目前城市的基层行政体系相衔接。
层行政管理体系;满足居民日常生活行为需求,实现低碳出行。研究“日常生活单元”是希
望通过对出行特征的研究探讨“日常生活单元”的合理尺度内部用地组织模式,减少公共服
务设施规划的随意性和服务半径设置的不合理,引导居民通过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去完成非
通勤出行,缓解交通压力。
日常生活圈和日常生活单元研究内容都包含生活空间组织,对于日常生活圈地理学者偏
置的生活圈层,并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出了优化路径(耿虹,张金华,张艺,2013)。吴
娇蓉等提出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模式和规划指标建议,对居民非通勤活动慢行出行行为和公共
服务设施布置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吴娇蓉,华陈睿,王达琳,2014)。
3.3 基于日常生活单元视角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
郭迁一提出了基本生活单元的内涵,选取了深圳市内的四个典型区域,划分深圳市基本
12-20Km/h,适宜出行时间为 45min 以
内。公交专用道的运送速度可达
20Km/h 左右,每小时客流量为 2 万人
次/车道。
4.3 居民出行时间—日常生活单
图 3 安顺市居民出行时耗分布图 资料来源:安顺市现状报告
元时间圈层
安顺市在 2011 年城市交通现状调研中通过对居民出行行为调查指出居民出行量呈现出
韩
计划》
乡村城市生活圈
差距
国
小生活圈、中生活圈、大生活
城市街道
圈
住区规划
综合开发计划(台湾 地区)
地方生活圈
通过生活圈建设达成提升生 活品质的政策目标
基本生活圈、基础生活圈、机
城市地域系统
会生活圈
重构城市统计区
(张娜,袁家冬等)
中
初级生活圈、基础生活圈、基
国
确定最佳时距。构建县域公
县域
本生活圈、日常生活圈
4.2 居民出行方式—不同低碳交通方式出行特征
目前居民出行方式多样,包括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地铁、 出租车、私家车等,其中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为慢性交通,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地 铁为公共交通,出租车和小汽车为个体交通,为了引导居民低碳出行,因此在日常生活单元 中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安排应在居民通过慢性交通和公共交通可达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私 家车出行,考虑到日常生活单元的尺度范围,因此本文的低碳交通方式为步行、自行车、公 共汽车(如图 2)。
(2) 自行车
自行车交通在我国城市中具有相当大的出行优势和时间优势,一般来说,自行车出行的
优势在 7Km 以内,出行时间在 20-30min,特别是 3-4Km 的出行距离对于自行车来说,不管
在体力消耗和时间消耗上都是可以承受的。
4.2.2 公共交通
(1)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和其他交通方式使用在
同一道路系统,运营速度一般在
【关键词】日常生活圈;日常生活单元;日常生活单元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出行特征;低碳出行;街道 办事处
1 前言
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需求种类、需求层次、居民出行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传统的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因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下的设施等级配套模式,与市场经济机制下以需 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脱节,同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人口年龄构成、家庭构成、社会发 展新趋势(老龄化等)等问题缺乏有效应对;其次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按“市级-居住区-居 住小区”等级划分和配置,与目前我国城市普遍采用的“街道-居委会”两级基层行政管理 体系对应的人口级别也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目前从一些城市的出行目的-方式调查中反映 出针对日常生活需求的非通勤出行中个体机动化方式仍占了较大比重,原因在于日常公共服 务设施布局不合理所导致的出行距离过长,因此有必要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及布局范围进 行研究。
4
(3)文化娱乐类:文化活动站、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社区图书馆等; (4)体育运动类:健身设施、游泳设施、社区体育设施等; (5)医疗卫生类: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护理院、门诊所、保健 院、社区康复中心等; (6)基础教育类: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早教中心、成人教育培训等; (7)社会福利类: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等; (8)游憩休闲类:公园、小游园等。
不同年龄段的行为方式和 活动特征,在此基础上总 结出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
图 1a 传统的树形结构
图 1b 细胞性结构
资料来源:郭迁一,宋聚生
布置原则(宋岭,张少伟,李志民,2011)。
3.2 基于日常生活圈视角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
孙德芳等(2012)人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通过意愿调查方式确定最佳时距,构建县域
重于生活空间的变化、地域空间的识别、活动移动系统的发现及建成环境的评价等,规划学
者偏重于公共设施的配置、道路结构系统的调整及防灾体系的构建等;对于日常生活单元主
要是针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置标准缺乏面对社会新因素的灵活性和现状“市级-居住区-居
住小区”等级划分与“街道-居委会”基层行政管理体系脱节而提出具有问题指向性的措施,
3 相关研究综述
3.1 关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标准研究
王亚钧等在分析现有有关公共服务设施国家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别的
公共服务设施节地标准(王亚钧 ,程海青,2008)。武田艳等探讨了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标准的设置准则:适
用性、动态性和弹性(武
田艳 ,何芳,2011)。宋岭
等人通过有针对性地探讨
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
(孙德芳,沈山,武廷海)
基本生活圈、一次生活圈、二
仙桃市域
次生活圈、三次生活圈
城市尺度的基础设施配置
ຫໍສະໝຸດ Baidu
(朱查松等)
2.2 日常生活单元概念
日常生活单元(Daily Life Unit)指以行为为导向而建构的街道办事处层级的生活单
元,根据居民非通勤出行特征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基本范围,切合“街道-居委会”基
生活单元层级并提出公共服务设施的层级布局(郭迁一,宋聚生,2012)。张军民提出在居
3
住区改造中采用“城市—基本生活单元”的公共建筑分级结构理论(张军民,1998)。董晶 晶在博士论文中提出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城市健康生活单元构建,以 5 分钟步行圈作为基本 单元规模(董晶晶,2010)。
3.4 小结
4.2.1 慢行交通
5
(1)步行
步行作为一种最基
本的出行方式不可或缺,
步行活动最大的特点就
是连续性,但由于步行速
度较慢消耗体力等因素,
步行的适宜出行距离为
4-7Km 以内。经调查在我
国大城市普遍的交通和 步行环境状况下,居民步 行的舒适时间为 10 分钟
图 2 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时间对比 资料来源:萨拉特.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南:高环境质量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