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诗歌

合集下载

北宋关于岳阳楼的古诗

北宋关于岳阳楼的古诗

北宋关于岳阳楼的古诗《登岳阳楼》北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衍生注释:- “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这里指岳阳楼酒旗之类的东西。

- “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 “三年多难”:指诗人避乱在湖湘三年。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通过描写登临岳阳楼所见之景,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深切悲叹。

情感中满是悲怆,既有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慨,又有对国家山河破碎的悲痛。

在表现手法上,首联描绘了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东岸、长江之西,傍晚夕阳缓缓下沉而酒旗一动不动的静态景象,构筑出一种凝重的氛围。

颔联中“吴蜀横分地”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特殊,在吴蜀两国交界之处,诗人在此徘徊,眼看黄昏的湖山景色,不禁生发思古幽情,也是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从自己的流离失所,路途万里讲到三年的艰难避难,如今还得登高凭危,诗意层层递进。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则情景交融,诗人在风霜中凭吊古人,眼前只见老木沧波,这种凄凉的景象更烘托出内心无尽的悲伤。

作者介绍: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他生于北宋,在北宋灭亡之后,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过程中,他的诗作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早期多写悠闲的生活,后期因为亲身经历了亡国之痛,目睹山河破碎,作品更多的表达出一种忧伤沉痛之情。

像这首《登岳阳楼》就充分体现了他后期的创作风格。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个湖边的小型读书会上,大家正谈论着北宋的文化。

小明想展示自己对北宋诗歌了解得比较深入,便站起来说:“北宋陈与义的《登岳阳楼》那可是相当有韵味啊。

当你想要表达一种漂泊多年后的哀愁与对往昔的感喟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简直绝了。

就像在场的各位,咱们虽然没有经历北宋乱世,但在这个动荡变化的社会里,有时候也会有类似的迷茫与感伤,所以读到此句时,就好像诗人跨越了千年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咏怀之作,赞颂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河山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深深忧虑之情。

全诗以描写岳阳楼为主线,将诗人置身于山水之间,观察自然景物,感受历史沉浮,并深刻思考社会与个人的命运。

诗歌开篇即以豪迈气势描写岳阳楼的威容:“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语气庄重,展现了作者对岳阳楼历史与现实的思索。

随后,诗人通过对楼阁,湖水,云雾的描写,营造出一个壮丽而宏伟的景象,将诗人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

在这自然景象的映衬下,杜甫着重描绘了楼上俯瞰长江的情景,以此表达对国家时局的深深忧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痛苦。

他将自己的身份置于时代的背景之下,以自省和社会批判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国家和自身命运的疑惑和无奈。

整首诗以飞跃的诗句、博大的情怀、深沉的感慨,直戳人心,展现出杜甫独特的情感。

通过《杜甫登岳阳楼》这首诗,杜甫以具有宏大胸怀的情感,对于中国历史和国家的现状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借由岳阳楼的瞭望,以视觉与语言的形象直露,表达出内心对国家河山的关怀和惋惜,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失望和无奈。

这首诗具有思想深邃、意境美丽的特点,展示了杜甫擅长的山水田园诗的风采,以及他作为一代儒家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悲悯与批判。

总的来说,《杜甫登岳阳楼》以杜甫独特的情感和视角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河山和时局的思考与关怀,是杜甫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李商隐《岳阳楼》赏析

李商隐《岳阳楼》赏析

李商隐《岳阳楼》赏析岳阳楼唐代:李商隐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注释①岳阳楼:岳阳(唐岳州州治)城西门楼,西对洞庭,左顾君山。

诗作于大中元年闰三月下旬赴挂林途中。

②可怜:可喜。

③枉是:徒然是。

古人认为蛟龙能兴风作浪,倾覆舟船。

赏析唐代诗人李商隐以写情诗著称。

如所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脍炙人口的佳句,均出自他的笔下。

但他叙事抒怀的诗篇,亦同样优秀。

如他写的《岳阳楼》两首绝句,便是例证。

其特色是以古喻今,用典深沉。

《新唐书》评价他“初为文,瑰迈奇古”,是有道理的。

他在三十出头时,依桂管观察使郑亚为判官,不料郑亚因事被谪贬循州(今广东惠州),商隐随贬前往。

三年后回归长安。

当在此时,坎坷中的诗人,途经洞庭,写了两首七言绝句《岳阳楼》,他把自己的感悟,总结出一句名言,托高了岳阳楼的地位,让人感动。

其一:《岳阳楼》: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诗的一、二句,突出一个“愁”字。

说人要散愁,就应到岳阳楼来。

事论经他一渲染,似乎格言化了。

诗人这么说,与他的经历有关。

他对前代的贤者是深知的,如张说、韩愈、刘禹锡等,均因被贬来到岳州,留下了千古名篇。

这些贤者及其作品,虽有愁怨情绪,但总以怀念屈原为先导,因屈大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永远激励着后代的人。

人们有愁能散,有积怨能化解,这是岳阳楼的伟大神气。

李商隐能悟出这一点,是一项可贵的发现。

诗的三、四句,联系实际。

“可怜”一词,能形容诗人“愁”的内容。

在广东惠州时,可想象贬地偏僻、气温不适,官职低下、生活窘迫等,都会使人心情不好,但商隐不远万里乘兴登上岳阳楼,希望化解心头的愁烦。

在楼上激起思想波澜的是“覆舟”,诗人有两意:明写湖中现实的船翻了,暗喻心中、官场的船翻了。

“解”是明白的意思。

百姓说是蛟龙作怪,其实覆舟的原因很多:气象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人为有舵技低劣、失策驾航,还有船只破旧等都可酿成灾难。

杜甫登岳阳楼诗全文

杜甫登岳阳楼诗全文

杜甫登岳阳楼诗全文
【全文】: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简析】: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

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

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

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

《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

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自然美景与人生哲思的交融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自然美景与人生哲思的交融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自然美景与人生哲思的交融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诗歌,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当时杜甫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叹、对人生的思考,以及身处困境中的心情和感受。

一、作品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北方边境的战争仍未止息,靠着窗户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2、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乾坤:天地,或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眼泪。

泗:鼻涕。

三、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

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登岳阳楼(诗歌鉴赏形象篇)

登岳阳楼(诗歌鉴赏形象篇)
登岳阳楼
诗歌鉴赏形象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 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水面上一般。描绘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 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水面上一般。描绘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 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相得 益彰,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益彰,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 人物形象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的形象。 心忧天下、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三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 诗人自己
客体人物 诗人塑造的形象
三 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什么形象; (1)什么形象; 形象的基本特征; (2)形象的基本特征; 形象的意义。 (3)形象的意义。
三 人物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陆鸿渐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诗中陆鸿渐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岳阳楼诗歌鉴赏

岳阳楼诗歌鉴赏

岳阳楼诗歌鉴赏《登岳阳楼》唐朝·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题岳阳楼》唐朝·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朝·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宋朝·黄庭坚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卖花声·题岳阳楼》宋朝·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柳梢青·岳阳楼》宋朝·戴复古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唐朝·杜甫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岳阳楼》唐朝·元稹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己酉中秋之夕与任才仲醉於岳阳楼上明年十一》宋朝·陈与义去年中秋洞庭野,寒瑶万顷兼天泻。

岳阳楼上两幅巾,月入栏干影潇洒。

世间此影谁能孤,狂如我友人所无。

一梦经年无续处,道州还见倚楼图。

《登岳阳楼题-三秋图》近现代·老舍天上一轮月,亭前双桂花。

香风随我去,一路到长沙。

《登岳阳楼·不作苍茫去》宋朝·萧德藻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李白,白居易关于岳阳楼的诗歌

李白,白居易关于岳阳楼的诗歌

李白,白居易关于岳阳楼的诗歌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整首诗,诗人将自己隐在楼、川、雁、山等景观后,让楼去观览,川去迂回,让雁牵愁心飞去,山衔好月走来。

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

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山衔好月来”一句,想像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尾联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

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

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

《题岳阳楼》——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作品的前四句中有三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宏伟阔大。

首句“岳阳城下水漫漫”中“漫漫”一词富于形象性。

诗人《新乐府·海漫漫》:“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所以“漫漫”.一词给人造成一种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印象。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

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

岳阳楼记全文翻译+注释+原文

岳阳楼记全文翻译+注释+原文

岳阳楼记全文翻译+注释+原文岳阳楼记注释及翻译+原文一、相传与序言岳阳楼记(又称登岳阳楼),中国古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部超越自然风动意容象的精绝古典诗,属宋初文学史上的一大名篇,唐代成为千古文章中最有名的文章之一。

它被写于清朝内廷的书籍中,是宋庆历九年白居易途径湖南岳阳进行游历时所作。

白居易是宋朝五代文学家、诗人,也是“宋诗四大家”之一,以其精湛的文笔被誉为“宋诗之灵”,其诗歌艺术成就可谓典型。

岳阳楼记是他最为著名的一首诗,其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观念,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

“相传”部分的诗句采用简练传神的诗句,把白居易十八岁时到岳阳楼参观游览的心情反映出来,歌颂岳阳楼的壮观和辉煌的历史,表达出白居易对古老文明的钦敬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惊叹。

“序言”部分,白居易以自己的眼睛把岳阳楼看得明明白白,以丰富的色彩形象描写了楼层的高低、风景的秀美、趣味的迥异,表达出他对风景的惊叹,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与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古老宋初的社会文化的广泛认知。

相传将登岳阳楼,心向秦淮瀛。

凤凰台上凤凰游,岳阳楼阙见素女愁。

序言青天有月来几时,花光灿烂宿楼台。

玉宇澄清毫未染,金风玉露荡漾芳菲。

翻译:传说:登上岳阳楼,内心朝向秦淮江畔。

凤凰台上双凤在飞,岳阳楼旁绿水白堤上出现一抹淡淡的凄凉。

序文:蓝天上闪烁着月光,花儿灿烂,宿舍的楼台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玉宇晶莹清澈,不沾上半点尘埃,金风玉露,香气阵阵,晴空清新,芳香弥漫之中。

二、正文序曰碧山青天外,玄都春尽晓。

金殿玉宇闭,万国晚照稀。

翻译:序曰:碧蓝的山峦与湛蓝的天空拱手相送,紫禁。

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岳阳楼,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是中国古代文化名楼之一。

岳阳楼始建于东晋时期,历经多次修复,如今成为了一座旅游胜地。

下面是登岳阳楼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月明松柏挂疏疏,影落金疮丝似雨。

江城五月萧条好,船在绿波中。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恰似湖南转自在,云湘十里,都被他收入囊中。

赏析:这首登岳阳楼的诗来自宋代时期陆游的笔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岳阳楼及其所在地的独特情感和观察角度。

首先,诗中描绘了月明松柏和江水倒影的景象,这种场景在夜晚尤为美丽。

作者用“疏疏”、“丝似雨”一类的词语,将松柏影子的形态和细腻的视觉效果生动地展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清晰而美好的印象。

其次,诗中描述了岳阳楼所在的江城在五月的萧条景象。

五月作为隆冬过后的第一月,江城虽然还未迎来浓郁的春意,但作者却认为这样的环境也十分宜人。

他通过“船在绿波中”这一表达,传达了对绿水青山如画景色的喜爱和享受。

接着,作者借“东风面”一词,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熟悉和认识。

他将万紫千红的春季景色与岳阳楼所在的湖南地域联系在一起,不仅展现了他对湖南的自豪感,也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入观察和理解。

最后,诗中以“湖南转自在”这一诗句作为结尾,展示了作者对湖南地域的独特理解。

他认为湖南在景观方面拥有独特的魅力,不仅有赏心悦目的美景,还有独特的文化氛围。

通过将湖南的美景和文化融为一体,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总的来说,陆游通过写作登岳阳楼的诗歌,展示了对自然景观和家乡湖南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了他所体验到的美与魅力。

同时,他将个人情感与地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诗歌的形式传递出独特的思考和观察。

这首诗可谓是一首以景代情的佳作,不仅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也展现了作者对家乡湖南的无限热爱。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歌鉴赏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歌鉴赏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歌鉴赏
夏十二登岳阳楼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著名诗作,全诗共十三句,流传甚广。

该诗主要描写了作者登上岳阳楼,俯瞰美景,感叹万物之美的情景。

全诗如下:
登岳阳楼
夏日登岳阳楼臨湖下,看雲海日長烟霞徐來送客楚山孤峰
迥自落日余辉山色空蒙雨露草木深情霜雪欲待乘長江去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诗中的“雲海“、“烟霞“、“湖“、“山“、“草木“、“霜雪“等自然景观的描写,都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同时,诗中的“送客楚山孤峰“、“欲待乘長江去“等句子,更是展现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旅途的热爱。

关于岳阳楼记的古诗

关于岳阳楼记的古诗

关于岳阳楼记的古诗关于岳阳楼记的古诗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城区君山岛上,是我国九十四座名楼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岳阳楼的历史悠久,被誉为“江南第一楼”。

其中的岳阳楼记更是蜚声中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经典,也吸引了很多诗人在鬼斧神工的建筑中寻找灵感,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

一、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全文四千余字,分为上下两篇。

文章描绘了范仲淹在游岳阳楼时,见到的饱含爱国主义情操的景色,融汇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是一篇极为精彩的散文。

二、杜甫《登岳阳楼》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经在登岳阳楼时,写下了一首《登岳阳楼》的诗篇,其中蕴含了浓厚的情感和对这座楼的赞美。

全诗从登楼开始,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壮丽场面和历史传说,表现出了诗人豪迈的情怀。

三、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苏轼曾经到过岳阳楼,并且在岳阳楼上写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惠崇春江晚景》。

全诗写景壮丽,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民族、国家的深深感情。

这也是苏轼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四、辛弃疾《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也曾经到过岳阳楼,写下了不少美丽的诗篇。

其中《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即以岳阳楼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故国深深的思念和想念之情,更传达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李白《将进酒》李白在《将进酒》中也提到了岳阳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诗在诗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李白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句子中,传递出了激励自己不断奋斗的热血情怀。

最后,岳阳楼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其宏伟的建筑和凝聚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的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这些文学巨匠们用诗歌记录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体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将中华民族的精神艺术传承发扬到了极致。

古诗杜甫登岳阳楼

古诗杜甫登岳阳楼

古诗杜甫登岳阳楼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古诗杜甫登岳阳楼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古诗杜甫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①。

吴楚②东南坼,乾坤日月浮③。

亲朋无一字,老病④有孤舟。

戎马⑤关山北,凭轩⑦涕泗流。

一.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临洞庭湖。

二.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裂开。

这句是说: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三.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移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四.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多种疾病。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落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五.戎马:战斗。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六.凭轩:倚着楼栏杆。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背景介绍1、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家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诗歌头联虚实交叉,今昔对比,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理想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际,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救济;“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家,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比中寓无限情意。

关于岳阳楼的诗歌

关于岳阳楼的诗歌

关于岳阳楼的诗歌1.独登岳阳楼,眼前无边的湖畔,江水远远的融入云霄,歌声飘荡天际。

2.岳阳楼高耸入云,脚下伸展千里江山。

登临俯瞰湘江水,波涛汹涌潮音悠。

3.岳阳楼矗立天际,霞光照耀半山腰。

梦回古时听钟鼓,凝神望日两旁船。

4.岳阳楼魅力无限,古韵犹存历史悠久。

古人留下多少故事,今人心中翻涌万般情状。

5.云山楼阁连极目,水天相接融远中。

人间奇观屹开怀,楼上望江心里慵。

6.峰隐云开见青山,极目登楼无限妍。

望江叹叹红楼梦,眸中诉诉一世闲。

7.登楼俯瞰浩瀚江山,万象纵横尽收眼底。

风云变幻历史变流,人事转轮如何于我?8.岳阳楼飞檐翘角,昆仑石雕种种奇妙。

湘江之滨矗立千年,诗意浓郁尽在笔端。

9.梦里归来再登楼,童心未泯嬉戏留。

江山万象气势倾,笔下墨踪行天故。

10.登岳阳楼有所思,眼神交击飞舞蝶。

烟波浩渺情自蕴,翻飞锦翼在云雾。

11.岳阳楼上飞烟雨,湘江流水不知愁。

古人与今人共赏,岁月留下人间美好。

12.在万丈云霄之上,凝望亿万大地之深,山高水长梦长缘,琴心剖开音泉淙。

13.岳阳楼上有风韵,凉爽怡人似沁人心。

钟声响彻若有鬼,泪蹙浅笑不知音。

14.登高眺望千里江山,回首相思泪如霖。

梦里不曾离此去,才知造化令人心断。

15.登岳阳楼仰望天穹,脚下湖波涟漪飞鸟。

古迹传承历史情,列位神仙芳草生。

关于岳阳楼的著名诗歌

关于岳阳楼的著名诗歌

关于岳阳楼的著名诗歌柳梢青·岳阳楼【作者】戴复古【朝代】宋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岳阳楼·春色醉巴陵【作者】杨基【朝代】明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岳阳楼【作者】李商隐【朝代】唐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岳阳楼【作者】李商隐【朝代】唐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岳阳楼【作者】江为【朝代】唐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前途。

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

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

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

岳阳楼【作者】元稹【朝代】唐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岳阳楼【作者】刘长卿【朝代】唐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岳阳楼【作者】赵汝鐩【朝代】宋洞庭雄压岳阳楼,万里风烟万里秋。

左右江湖同浩荡,东西日月递沉浮。

青蛇鸣袖神仙过,古瑟弹湘帝子游。

朝暮飞鸥千百点,送迎城下去来舟。

岳阳楼【作者】高濲【朝代】明巴陵城上岳阳楼,楼外长江日夜流。

残雨数峰衡岳晓,暮云孤树洞庭秋。

仙人夜奏沙边笛,估客春移树杪舟。

十二危阑闲极目,满汀杨柳不胜愁。

岳阳楼【作者】陶梦桂【朝代】宋朱栏独倚晚天晴,唤起江湖万里情。

风撼君山波浩荡,云归衡岳月分明。

飘飘杜老乘槎兴,杳杳轩皇奏乐声。

好把天瓢盛此水,涤除旱魃作秋成。

岳阳楼【作者】陆游【朝代】宋身如病鹤短翅翎,雨雪飘洒号沙汀。

天风忽吹不得住,东下巴峡泛洞庭。

轩皇张乐虽已矣,此地至今朝百灵。

雄楼岌嶪镇吴楚,我来举手扪天星。

帆樯才放已隐隐,云气乱入何冥冥。

鼋鼍出没蛟鳄横,浪花遮尽君山青。

黄衫仙翁喜无恙,袖剑近到城南亭。

今登岳阳楼诗文

今登岳阳楼诗文

今登岳阳楼诗文1. 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 解析-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虚实交错,过去对洞庭湖的听闻是虚写,如今登上岳阳楼是实写。

简单的十个字,蕴含着诗人多年的向往终于成真的感慨。

-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诗人从广阔的视野去描绘洞庭湖,它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似乎日月星辰都在湖水中漂浮。

“坼”字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将原本广袤的吴楚大地分裂开来;“浮”字则生动地表现出天地在湖水之上的那种浩渺无垠的感觉。

-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笔锋一转,由写景转为写自身的处境。

诗人远离亲友,没有收到他们的书信,自己年老多病,只能在孤舟中漂泊。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孤寂和凄凉,与前面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人在登楼远望之际,想到北方仍然战乱不止,国家不安定,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靠着栏杆流下伤心的泪水。

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不仅仅关注自己的身世遭遇,更心系国家的命运。

二、相关的学习要点1. 诗歌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

当时杜甫已五十七岁,他从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登上岳阳楼。

当时的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家动荡不安,北方战事不断,而杜甫自己也处于贫病交加、漂泊无依的状态。

2. 艺术特色- 意境雄浑壮阔:诗中的洞庭湖景象,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展现出一种宏大、壮阔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洞庭湖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天地苍茫的感觉。

- 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颔联的壮阔景色与颈联诗人的孤苦境遇形成强烈对比。

洞庭湖的浩瀚无垠更加衬托出诗人个体的渺小与孤独,同时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 情感的丰富性:诗歌既有对洞庭湖景色的惊叹与赞美,又有对自身身世的悲叹,更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岳阳楼的诗歌

岳阳楼的诗歌

岳阳楼的诗歌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向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2、《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九日岳阳待黄遂张涣》——刘长卿别君颇已久,离念与时积。

楚水空浮烟,江楼望归客。

徘徊正伫想,髣髴如暂觌。

心目徒自亲,风波尚相隔。

青林泊舟处,猿鸟愁孤驿。

遥见郭外山,苍然雨中夕。

季鹰久疏旷,叔度早畴昔。

反棹来何迟,黄花候君摘。

4、《洞庭秋月行》——刘禹锡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镕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

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

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5、《题岳阳楼》——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6、《夏夜登南楼》——贾岛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

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7、《岳阳楼》——元稹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8、《雨中花》——吕岩三百年间,功标青史,几多俱委埃尘。

悟黄粱弃事,厌世藏身。

将我一枝丹桂,换他千载青春。

岳阳楼上,纶巾羽扇,谁识天人。

蓬莱愿应仙举,谁知会合仙宾。

遥想望,吹笙玉殿,奏舞鸾裀。

风驭云軿不散,碧桃紫奈长新。

愿逢一粒,九霞光里,相继朝真。

9、《岳阳楼》——李商隐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10、《送韩渎殿院出守岳阳》——范仲淹仕宦自飘然,君恩岂欲偏。

才归剑门道,忽上洞庭船。

坠絮伤春目,舂涛废夜眠。

岳阳楼上月,清赏浩无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唐元稹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题岳阳楼唐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临洞庭上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登岳阳楼唐麻温其湖边景物属秋天,楼上风光似去年。

仙侣缑生留福地,湘娥帝子寄哀弦。

云门自统轩台外,木叶偏飞楚客前。

极目江山何处是,一帆万里信归船。

岳阳楼唐江为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前途。

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

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

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

岳阳楼晚望唐崔珏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岳阳楼唐李商隐(一)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二)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岳阳楼重宴别王八员外贬长沙贾至江路东连千里潮,青云北望紫微遥。

莫道巴陵湖水阔,长沙南畔更萧条。

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一题作南州有赠)唐贾至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

楚山晴霭碧,湘水暮流深。

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

停杯试北望,还欲泪沾襟。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唐杜甫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唐刘长卿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岳阳楼清陈玉桓湖山与我最多情,每到登临眼独明。

骇浪飞花衡岳雨,孤云落日鼎州晴。

高吟适有潜鱼跃,静坐如闻奏乐声。

堪惜忠魂无处奠,却教羽客踞华楹。

明黎淳独立烟波万顷间,心知胜景隔尘寰。

天当尽头疑无地,水到中心却有山。

孤棹风云来远域,层楼鼓角壮雄关。

诸侯事业如今古,不见仙人跨鹤还。

岳阳楼元虞集落絮飞花点鬓丝,清江春晚独归时。

我来不为湖山好,只欠岳阳楼上诗。

卖花声·题岳阳楼宋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满庭芳南宋徐君宝妻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都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南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临江仙·巴陵北宋滕子京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

君山自是小蓬瀛。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

微闻兰芷动芳馨。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甯子与追和予岳阳楼诗复次韵二首北宋黄庭坚去年新霁独凭栏,山似樊姬拥髻鬟。

个里宛然多事在,世间摇望但云山。

轩皇乐罢拱朝班,天地为家不闭关。

惟有金炉紫烟起,至今留作御前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北宋黄庭坚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澦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岳阳楼上再赋一绝南宋陆游江风吹雨濯征尘,百尺阑干爽气新。

不向岳阳楼上醉,定知未可作诗人。

岳阳楼南宋陆游身如病鹤短翅翎,雨雪飘洒号沙汀。

天风忽吹不得住,东下巴峡泛洞庭。

轩皇张乐虽已矣,此地至今朝百灵。

雄楼岌嶪镇吴楚,我来举手扪天星。

帆樯才放已隐隐,云气乱入何冥冥。

鼋鼍出没蛟鳄横,浪花遮尽君山青。

黄衫仙翁喜无恙,袖剑近到城南亭。

眼前俗子败人意,安得与翁同醉醒。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宋陈与义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杆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登岳阳楼二首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边可以看到白首,往南边可以看到丹枫。

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注释⑴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⑵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⑸吊古:哀吊,凭吊。

⑹晴不风:晴空万里,波澜不惊。

⑺杪(miǎo)秋:晚秋。

⑻君山:全称君山岛,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洞庭湖中。

⑼白首:白发。

这里指为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色草。

⑽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鉴赏其一《登岳阳楼》二首都是七言律诗。

其中第一首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

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

“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

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仿佛是音乐的变奏,这两句诗似乎是在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是一种过渡,是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在这里,诗人的主体形象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怀。

经过前面的蓄势,诗人终于在颈联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无可奈何。

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

诗意至此,已经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诗的最后一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此时,诗人已届四十,到了不惑之年,所以言“白头”;不说伤今,而言“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而“老木沧波”更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

这一联似乎是诗人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

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就像是作者自己。

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其二第一首写登楼,而第二首转写景和归途。

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是“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这就描绘了多种景物:天空、湖水、倒影、夕日、大雁,构成了洞庭湖独有的美景。

表面上“晴不风”三字略显俗套,但这正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同韵味,不加修饰,只是写的是湖水之壮美,这更显手法独特。

第二联写人亦写景,而且再次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

第三联起,开始写诗人的归途了,而且又再一次将诗句引向了景物,向北看,见白草稀稀,向南望则见枫叶红红,这一联的描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对仗工整,别有韵味。

最后两句就是写诗人只顾观景,写着的诗到了江陵还未完,这就从侧面衬托了长江洞庭之间风光之好。

整首诗的感情同第一首一样,是“忧”的,因为两首诗记述的为同一系列的事,其感情也是相同的,只是被隐藏了,这首诗实际上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创作背景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消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其中就有这两首《登岳阳楼》。

陈与义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