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一. 教材分析《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天气,并教会他们记录和整理天气信息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和整理天气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整理天气信息,并能够发现天气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观察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气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天气信息。
2.准备天气变化图片或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变化。
然后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如何记录天气信息。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并记录天气信息。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天气信息,并进行讨论:天气信息应该如何整理?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天气的变化?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上网搜索,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天气现象。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表格式)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表格式)教科版科学三上教科版科学三上3.7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单元四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情分析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
重点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说出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前在教室布置一些学生的天气日历,课上观摩学习。
你认为张贴的天气日历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自己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我们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家乡一段时间的天气信息,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观摩别的同学的天气日历。
自由回答云量.风力.风向.降水量.气温等通过班级展览会的形式展示每一名学生的“天气日历”,同学相互学习。
组织讨论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引出课揭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板书)题。
讲授新课一.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提出问题(1)在我们的记录中,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2)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3)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反思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通过学习能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学会运用表格、柱状图等方式整理天气信息。
3.对天气现象的观察产生浓厚兴趣。
4.懂得气候规律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记录来描述这段时间天气的具体情况。
【教学准备】天气日历,各种统计表格,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提问:同学们记录天气日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这些信息能告诉我们什么呢?2.学生汇报。
3.教师拿出一份记录好的天气日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记录的信息,来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板书课时: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统计云量。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4)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我们能知道哪些天是晴天,哪些天是阴天,哪些天是多云,而且可以统计出这段时间内最常见的天气是哪种。
2.统计风向和风速。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风的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4)总结:我们能通过对风教科版新三上科学的统计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哪些天刮风,哪些天不刮风,而且知道这些天哪个方向刮来的风最多……3.分析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1)教师展示天气日历中的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演示分析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这个月的降水情况。
(2)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分析自己记录的两个柱状图,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制作的柱状图。
4.描述天气变化。
(1)教师提问: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气候的概念。
小学科学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培养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 天气日历制作所需的材料:一张大纸、颜色纸、胶水、剪刀、彩笔等。
2. 天气日历表格打印好,每个学生一份。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的变化和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探究: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月份,让他们观察和记录相应月份的天气情况。
3. 学生利用课内外资源,如互联网、图书馆等获取当月的天气情况,了解当地的天气特点,以及当月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
4.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根据自己的记录和了解,制作天气日历表格。
表格中包括日期、天气情况和温度等栏目。
实践:5.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所制作的天气日历表格,展示他们对当月天气变化的了解和记录能力。
6. 学生进行互评和讨论,检查每个小组的表格内容是否准确和完整。
总结:7.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天气日历的重要性和制作过程中的工作分配和合作方式。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天气日历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如何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
拓展:9. 学生利用天气日历及相关资料,探究其他季节的天气变化规律,并制作相应的天气日历表格。
10. 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天气日历展示给家长和其他年级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天气的变化规律,还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天气日历,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互评和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通过总结和拓展,学生形成了对天气变化规律的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展示和分享,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优质教案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材简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具有一定规律的。
“天气”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
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
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
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20天晴天,4天少云,6天阴天。
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学生经过将近一个月对“天气”的观测,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并分别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这节课将根据收集到的所有数据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的关于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对一段时间的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和分析,通高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的能力。
三年级孩子对于长期进行观测有一定的实际难度,也会遇到各种困难。
收集到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测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科学探究目标: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科学化的信息记录和分析方法,提升学生的信息记录、整理、分析能力。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1.各组分析数据材料,统计地区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包括气温、风向、降水量、云的变化等。
2.小组交流,相互合作,整理数据并总结天气变化规律。
学生活动33.学生分析天气的各个因素变化特点风的变化特点:云的变化特点:气温变化特点:降雨量变化特点:4.学生讨论这些因素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活动21.教师提供杭州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各因素变化趋势。
2.教师请同学分享讨论杭州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变化,总结各个影响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天气变化的趋势。
教师活动31.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以后,引导学生分析风、云、雨、气温的变化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并且说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意图说明:提供杭州一个月的图片和数据资料,让学生自己寻找有用信息,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分工协作统计天气变化的各个信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索方法,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学生总结自己一个月以来记录的天气变化情况。
2.小组讨论,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对农民伯伯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教师活动41.教师通过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一个月以来的天气变化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特别是对农民伯伯的生活造成了哪些3.学生观看视频,四季如春的云南风景、长年炎热的撒哈拉沙漠、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四季分明的杭州,总结这些地方的天气特点。
4.通过视频了解古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影响?3.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地方的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4.教师播放并且讲解古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科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天气日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掌握天气现象的分类,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学会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日历பைடு நூலகம்了解天气变化规律;
(3)培养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环境影响的能力;
(4)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举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强调天气现象的分类,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记录;
-指导学生通过整理天气日历,关注天气变化规律,如季节、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天气的影响;
举例:
-在整理与分析天气日历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观察、分析,发现天气变化规律;
-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需关注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扮演,指导他们学会沟通、协作,提高团队效率;
-通过讲解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天气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引导他们关注环保问题,培养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变化对生活、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
(1)天气日历的整理与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天气现象中找出规律,并进行有效分析;
(2)团队合作: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协作,提高团队效率;
(3)环保意识的培养:如何让学生理解天气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形成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整理和记录天气日历,培养整理、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关注天气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2.难点:正确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天气日历、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自带记录天气情况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引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2.回顾天气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学习使用天气日历: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天气日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整理天气日历:学生分组整理自己的天气日历,教师指导。
5.记录天气情况:学生记录自己的天气情况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天气情况数据。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天气变化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继续记录天气情况,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整理、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七课。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和技能。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天气现象,学会了使用气温计、雨量器、风向标等气象仪器进行天气观测,并记录了天气日历。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自己记录的天气日历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回顾天气日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记录的天气日历,包括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速等信息。
2.整理天气信息:指导学生对天气日历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如将天气现象分为晴天、阴天、雨天等,将气温分为高温、中温、低温等。
3.分析天气信息:通过对整理后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天气变化的规律,如晴天和雨天的交替出现、气温的变化趋势等。
4.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展示自己整理和分析天气信息的结果,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天气日历的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关注天气变化、爱护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观念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学生能够理解天气日历是记录天气变化的重要工具,通过整理天气日历可以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二)科学思维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对天气日历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学生能够根据整理和分析的结果,提出关于天气变化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推测和解释。
(三)探究实践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气象仪器进行天气观测,并准确记录天气日历。
2.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对天气日历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制作天气统计图。
(四)态度责任目标1.学生能够养成关注天气变化、爱护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一. 教材分析《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对于天气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天气的变化和特点,学生可能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并通过分析天气数据,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天气数据,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数据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天气数据,了解天气的变化和特点。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天气日历的整理。
六. 教学准备1.天气日历:准备一份 weather calendar for students2.天气数据:准备一些天气数据,用于学生分析。
3.投影仪:用于展示天气数据和天气日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吗?b.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a.教师呈现准备好的天气数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b.学生根据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的整理。
3.操练(10分钟)a.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天气日历的整理。
b.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4.巩固(10分钟)a.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天气有哪些变化和特点呢?b.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低气温,说说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归纳:
①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
②气温变化:低-高-低
5、降雨量柱状图,找出一个月以来降雨的有几天,不降雨的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降雨的情况统计
降雨天数不降雨的天
数雨量最大的一天
6、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范例】
天气变化的特点: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呈由低到高再到低发展趋势;雨水较多;晴天少;刮风天多。
二、了解气候
1、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不同地区有着怎样不同的气候?
2、气候与天气有着怎样的区别?引导学生回答。
天气气候
概念
时间
稳定性
教师点拨: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内的天气平均状分析归纳
分析统计
描述
回答:有的地
方四季分明、
有的地方四季
如春,有的地
方常年干旱
回答交流
气候和天气的概
念不同,气候是
一个地区多年的
天气平均状况。
小学科学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学年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学年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整理、总结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天气日历模板。
2. 天气相关图片、图表或手绘图。
3. 临时天气记录表格。
4. 导学资源:天气资料、天气图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天气的视频或呈现一些有趣的天气图片,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和思考。
然后,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对天气的了解和观察。
2. 天气日历的介绍(10分钟)向学生解释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告诉他们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并根据记录的数据观察和分析天气的变化。
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季节变化、气候变化和天气规律。
3. 天气观察和记录(15分钟)与学生一起制作天气日历模板,并向他们展示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
教师可以使用一周的时间,每天让学生观察天气,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鼓励学生使用简单的图表、文字或符号来记录天气情况。
4. 天气日历分析(15分钟)教师将收集学生的天气记录,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数据分析。
老师可以使用天气图表或手绘图来展示各种天气情况的统计数据。
鼓励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例如最常见的天气类型、每个季节的变化趋势等。
5. 天气日历的展示和分享(10分钟)鼓励学生将他们的天气日历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请他们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有趣或有意义的天气变化。
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问和讨论,加深对天气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6. 撰写天气总结报告(15分钟)要求学生将他们观察到的天气总结成一份简短的报告。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模板或指导学生如何组织报告的内容。
鼓励学生使用清晰的语言和图示,总结每个季节的天气特点、主要变化和影响。
7. 天气日历的应用(10分钟)与学生探讨利用天气日历做出的一些决策。
例如,基于天气预测决定是否需要携带雨伞、穿长袖或选择户外活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1、教学前期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经过将近一个月对《天气》单元的学习,学生养成了关注天气的习惯,并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但对于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将数据转化为证据,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他们还不太熟练。本课将引导学生经历解释数据的过程,让记录变得更有价值。从描述客观事实到揭示科学规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难点: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铅笔(1支)、学生活动手册(每人1本)、近一个月的天气日历、白纸(1张)。
2、教学设计
一、聚焦
在我们的记录中,有多少天是晴天、阴天、多云的天气?哪一天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
科学态度:1.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2.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
重点:1.知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小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对这段时间里云和风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概括。
二、探索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依据天气日历绘制温度和降雨量条形统计图。
小组合作完成分类并汇报
对这段时间的降水情况进行总的概括。
观察气温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填写在记录单上。
学生分析并记录
学会观察、分析条形统计图。
观察降雨量条形统计图,这一个月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
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教学设计: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整理天气数据的方法。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记录和整理,学生能够独立制作天气日历,培养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科学思维:学生能够根据天气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4.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持续观察和记录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整理天气数据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根据天气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制作完整、准确的天气日历。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天气数据记录表(每位学生一份)。
•天气日历模板或示例。
•彩色笔、贴纸等装饰材料。
五、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天气数据的整理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实践操作法: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制作天气日历,培养动手能力和数据整理能力。
•观察分析法:学生观察天气日历,分析天气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天气变化的视频或图片,提问:“你们能描述一下这些天气现象吗?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天气信息的?”引出天气观测和记录的话题。
•实物导入:展示一个已经制作好的天气日历,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它有什么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新课教学•讲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天气日历的概念,即记录一段时间内天气现象的日历。
•强调天气日历的作用,如帮助我们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日常生活提供参考。
•展示天气数据记录表:•展示天气数据记录表,介绍记录表的各个部分(如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等)。
•强调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制作天气日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并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用途。
2. 学习并掌握天气日历的整理方法,包括收集、分类、记录等步骤。
3. 提高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天气日历的构成和用途,以及掌握其整理方法。
2. 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升生活技能。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天气日历样本,以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2. 准备一些空白天气日历,供学生实践使用。
3. 准备一些教学视频或图片,以辅助教学。
4. 安排一次户外观察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实际体验天气日历的用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天气日历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 讲解知识点(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天气日历的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天气现象的描述、时间的标注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和归纳天气日历,以便更好地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3.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记录和整理天气日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各小组展示本组的天气日历记录和整理成果,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天气日历记录和整理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经验。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6. 布置作业(视情况而定)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观察天气变化,整理并记录自己的天气日历,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天气日历来应对气象灾害。
五、教学反思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思总结,教师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共同促进科学课程的进步和发展。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谭铭欣【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天气》单元前6课的基础上对天气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从而概括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
分析云量和风速风向信息时,需要统计各种天气发生的天数,判断最常见的天气。
在分析气温变化时,需要作出气温柱状图或折线图,从而判断这段时间的气温变化趋势。
分析降雨量时,可以分别统计降雨天数、不降雨天数、最大降雨量,分析降雨特点。
根据一段时间的观测和记录,汇总信息,从气温、云量、风和降雨量等天气现象变化情况进行综合描述,了解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并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学情分析】本课的开展最好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经过一段时间天气信息观测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用科学的统计图表表现天气信息,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是本课的重难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不断变化的,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测和记录,将天气信息汇总在天气日历上,分析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体会长时间观测记录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知道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描述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特点。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用图表、语言描述天气变化规律。
【材料准备】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气温的统计表、降雨量的统计表、天气日历。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打一物品)教师提问:猜猜这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谜底:日历)教师板书标题:日历教师提问: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我们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1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教科版的一节整理天气日历的实践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教材以天气日历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天气变化的认知还不够深入。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学生可能对一些天气现象的名称和特点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2.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天气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
3.讲解法:教师对天气变化的原因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天气日历模板和记录表格。
2.学生准备观察天气的工具,如日记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天气有什么变化?你们有没有记录过天气变化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天气日历模板和记录表格,讲解如何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天气这一章节的第7课,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整理天气日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如何观察天气,并学会记录天气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天气的概念,了解不同天气的特征。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天气情况,并用简单的方式记录天气的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天气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难点:天气特征的观察和记录。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天气现象和特征,对于观察天气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也具备一定的记录能力,但可能还不够熟练。
他们对于天气的变化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天气特征,你们还记得吗?请举手回答一下,晴天有什么特征?学生:(举手回答)天空很蓝,太阳很亮。
老师:非常好!那阴天呢?有什么特征?学生:(举手回答)天空有云,不太亮。
老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通过记录天气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你们对天气日历有什么了解吗?第二环节:介绍天气日历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份天气日历的样本)这是一份天气日历,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请大家看一下,这里有日期和天气的记录栏。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一周中有几天是晴天、阴天或者雨天。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所在的地方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第三环节:观察和记录天气老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份天气观察表格。
请仔细观察今天的天气,并记录在表格上。
你们可以用简单的图标或符号表示天气的特征,例如太阳、云朵、雨滴等。
(学生分组观察天气并记录在表格上)第四环节:分享观察结果老师:现在,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来分享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天气情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天气的知识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天气的科普书籍或网站,如《 天气是什么》、《天气预报的秘密》等。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如台风、暴雨、雾霾等。
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天气情况的能力,提 高科学素养。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对 天气的关注和适应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01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 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整
理天气日历的过程。
02
引导学生在整理天气日历的 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
在课后,我收集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 馈意见。学生们普遍认为本节课很有 趣、很实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了天 气变化和如何观察记录天气日历。同 时,学生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和建议,如希望老师能够多提供一些 实物展示和实验机会等。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向
教学内容和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天气日历的整理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同时,我还需 要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难度递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究能力。
03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整 理天气日历的经验和成果,
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负责的态度和 精神,树立良好的科学观念和价值观 。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增强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
角色扮演,增强体验
设定不同的天气场景,如“天气预报员”、“气象科学家”等角色,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进 行模拟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教材简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天气”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
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
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
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20 天晴天,4 天少云,6 天阴天。
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四种天气信息的汇总表、学生用统计表、杭州地区8
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农事活动资料、二十四节气图。
小组:天气日历、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自己记录的天气日历]
1.提前在教室布置一些学生的天气日历,课上观摩学习。
提问:你认为张贴的天气日历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自己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预设:有的同学记录信息有缺少,其他同学补充。
有的同学还关注到空气质量等其他因素,可以作为补充。
)
2. 出示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小组对比学习,讨论。
3. 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预设:云量、风力、风向、降水量、气温等)
4. 揭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板书)
二、探索:天气情况的统计(预设10分钟)
1.[材料准备:杭州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学生活动手册]每个小组分发数据材料(杭州地区8月份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
2.组内学生分配任务,相互合作,统计整理杭州地区8月的各项天气数据,观察体会其中的变化。
3. 出示活动手册第12页,明确统计要求,记录数据。
三、研讨:整理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 学生反馈交流:各项天气因素的数据分析。
2. 提问:在我们的记录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一种天气最多?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这一个月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气温有什么特点?
3. 提问: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你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什么?
4. 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
4. 播放图片:四季如春的云南风景、长年炎热的撒哈拉沙漠、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四季分明的杭州
5. 提问:观察这四个地方一年的天气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6. 小结: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四、拓展:二十四节气的由来(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二十四节气图]
1. 播放视频:二十四节气歌
2. 分发二十四节气图(每小组一份),教师简单讲解二十四节气来源: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
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后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
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二十四节气于上古时代便确立,是干支历中用以表示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是上古时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板书设计】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观察信息:云量、降水量、温度、风(风速、风向)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作业设计】
1. 把天气日历中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将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2. 在一个月的“日期—气温”柱状图中,我们可以找出这个月的最高、最低气温,但无法计算出这个月的平均气温。
()
3. 我们可以像统计云量的变化那样,对天气日历中所有的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信息进行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