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详解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A 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    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40201X11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A/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A课程类别:公共基础学时/学分:64/2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理科和实验技能要求较高的工科专业、临床医学(八年)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徐富新主编.《大学物理实验》.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周克省主编.《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及其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程,它与普通物理理论课程既有紧密的联系,又互相独立,在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目的是通过实验知识、实验方法的教学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全过程,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

同时把理论与实际、方法与技能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自行完成实验预习,独立进行实验,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掌握常用实验装置的调整与基本操作技术;熟悉物理实验中基本的实验方法;能够进行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独立自主地进行基本的设计型及研究创新型实验。

能力:通过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操作,培养敏锐观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开发与创新能力以及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仪器的能力等。

通过实验报告撰写,培养应用数学知识定量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利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分析实验误差来源和减少误差方法的能力。

素质:通过对大量经典实验的接触,经过实验中预习、操作及实验报告撰写三个环节的严格训练,能提高学生求实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优秀的劳动技能、良好的实验习惯等素质。

《大学物理实验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类)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实验学分:面向专业:非物理学本科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一)课程性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独立的、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基本训练的开端,是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既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又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

(二)课程的任务与目的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强对相关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①能自行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作好实验前的准备;②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能正确使用仪器;③能够运用物理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④能正确记录数据,掌握列表法、作图法和遂差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初步具备处理数据、分析结果、用不确定度表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能撰写完整规范的实验报告;了解并学会使用本课程的网上教学系统。

⑤能够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质。

4、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后继的实验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必修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本实验课是基于大学物理理论的重于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实验课程。

(一)误差基本理论(在绪论课中介绍,并在各实验的学习中逐步掌握):1、测量与误差的基本知识2、测量的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评定3、有效数字4、数据处理方法(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二)各实验原理所依据的物理理论知识1、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近代物理的基本知识2、各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基本原理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行分层次教学:基础(必做)实验教学→开放(选做)实验教学1、基础实验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基础(必做)实验的教学要求:(1)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目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2111004 0702111005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AⅠ、AⅡ学分:2 总学时:48开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四年制本科工科各专业先修课程:大学物理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2、通过物理实验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完成预习,进行实验和撰写报告等主要实验过程,能够调整常用实验装置,并基本掌握常用的操作技术,能够进行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如测长仪器、计时仪器、测温仪器、变阻器、电表、电桥、电位差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分光计及常用电源和常用光源等。

在进行以上基本训练过程中,要学生重视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

二、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采用不确定度方法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误差进行评估。

(2) 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等。

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应具有用计算机通用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根据给定的电路图正确接线,以及在近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仪器的正确调节方法。

三、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1、掌握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如比较法、换测法、放大法、补偿法、平衡法、干涉和衍射法等,以及在近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其他方法。

2、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如长度测量仪、计时仪器、变阻器、电表、交、直流电桥、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分光仪、激光器、常用电源和光源等常用传统仪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要逐步创造条件引进在近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现代物理技术,如激光技术、传感器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光电子技术、结构分析波谱技术等。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太原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太原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120学时)(一二本)一、课程的任务、性质和作用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的基本内容说明四、振动和波动九、天体物理与宇宙学(自学)四、能力培养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一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一一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一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五、对有关问题的说明:1、此教学大纲按照国家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6年制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类内容是本科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大学物理A(下)》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下)》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下)》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II)课程编码:070220001, 070220002总学时:48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土木、机械、电子类等专业及大土木实验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本课程为理工科非物理类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2.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学会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自然现象和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物理基础,并初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磁学基础,机械力学,波动力学,波动光学部分,适合工科全部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5章:恒定电流的磁场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5-1 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毕萨定律5-2 掌握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5-3 掌握磁场对电流和电子运动的影响5-4 掌握磁介质中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重点: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难点:算法的流程图表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习题课:2第6章:电磁感应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6-1 掌握电磁感应定律6-2 理解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6-3 理解自感和互感以及磁场能量6-4 理解位移电流和麦克斯韦方程组重点:电磁感应定律,自感和互感现象难点:位移电流习题课:2第9章:机械振动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9-1 了解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和表达形式。

9-2 理解同一直线上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重点:谐振动的数学表示形式难点:谐振动的合成习题课:2第10章:机械波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10-1 了解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平面简谐波的表示形式。

10-2 了解波的能量和强度的概念。

10-3 理解惠更斯原理,波的干涉、衍射和波的叠加重点:平面谐波的表达形式,波的干涉和衍射难点:机械波的叠加干涉习题课:2第11章:波动光学授课学时:10基本要求:10-1 了解双缝干涉实验,理解波的叠加规律。

大物A教学大纲

大物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类课程教学大纲适用:本科四年制非物理类理科专业 (128学时)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以物理学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程。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

在高等院校中开设大学物理课的目的,一方面为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学习专业课及今后工作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物理课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大学物理课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正确理解,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算能力的应用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1、本课程的特点:(1) 由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学的一切领域,用于工程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因此,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2) 大学物理课是在一、二年级开设的课程.因此,该课程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学好大学物理课.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工作与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都将起着深远的影响。

2、本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物理素质。

必须特别注重:(1) 能力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素质培养(求实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美感)。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为了在大学物理课教学中充分运用矢量、微积分等高等数学工具,本课程应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学过高等数学微积分后开设为宜。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A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总学时:具体学时授课对象:适用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物理 A 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3、了解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力学1、质点运动学(1)理解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基本概念。

(2)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

(3)熟练掌握质点运动学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2、质点动力学(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理解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概念,掌握惯性力的计算。

(3)掌握功、功率、动能、势能等概念及计算,熟练掌握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刚体的定轴转动(1)理解刚体的概念,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

(2)掌握转动惯量的概念及计算,熟练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热学1、气体动理论(1)理解理想气体的模型,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掌握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了解能量均分定理。

(3)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2、热力学基础(1)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应用,理解热功转换的关系。

(2)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了解熵的概念及熵增加原理。

(三)电磁学1、静电场(1)掌握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定义及计算。

(2)熟练掌握高斯定理的应用,理解电场线和电通量的概念。

(3)掌握电势的定义及计算,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21110017/8课程名称:大学物理AⅠ/Ⅱ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Ⅰ/Ⅱ学分:3/3 总学时:96讲课学时:48/48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外学时:适用对象:适用于四年制工科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学生自主学习时数建议:150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大学物理是高等工科院校和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全面完成大学学业以及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造和不断更新知识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

(1)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

(2)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来分析、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自学能力、运算技巧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均能受到一个初步而又严格的训练。

(3)培养科学的思考方法和研究问题、判断正误的一般思路。

2.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内容第1章质点运动学与牛顿定律1、教学内容(1)掌握参考系、质点、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2)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能计算质点做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3)理解相对位移,相对速度的概念。

(4)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了解惯性参考系、力学相对性原理。

2、重点和难点(1)重点: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2)难点: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计算质点做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第2章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1、教学内容(1)理解冲量、动量的概念;理解变力作功的概念;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2)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3)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2、重点和难点(1)重点:冲量、动量、功的概念;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2)难点:变力作功、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第3章连续物体的运动1、教学内容(1)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

(2)通过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情况理解角动量(动量矩)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3)刚体在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和刚体在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动能定理;并能用它解决杆、圆盘、圆柱的定轴转动问题。

2、重点和难点(1)重点:角动量、转动惯量的概念;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定律。

(2)难点: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转动定律。

第4章机械振动1、教学内容(1)掌握描述简谐振动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及各量间的关系;理解旋转矢量法。

(2)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能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

(3) 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等可列出微分方程,给出方程能着重物理概念和物理含意的讨论。

2、重点和难点(1)重点:简谐振动;旋转矢量法;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2)难点:旋转矢量法;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第5章机械波1、教学内容(1)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及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图线。

(2)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3) 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4)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在波源或观察者单独相对介质运动,且运动方向沿二者连线的情况下,能用多普勒频移公式进行计算。

2、重点和难点(1)重点: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波的相干条件;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驻波及其形成;多普勒效应。

(2)难点: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驻波及其形成。

第6章波动光学1、教学内容(1)了解光波、光矢量、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能分析、确定、杨氏双缝干涉、牛顿环、劈尖、薄膜干涉中明、暗条纹的位置及其应用。

(2)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理解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暗纹分布规律的方法;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理解光栅衍射公式;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会分析光栅常量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

(3) 理解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了解线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了解双折射现象。

2、重点和难点(1)重点:光的干涉;光程差;光的衍射;光的偏振。

(2)难点:干涉中明、暗条纹的位置及其应用;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暗纹分布规律的方法;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

第7章气体动理论1、教学内容(1)从宏观和统计意义上理解压强、温度、内能的概念理解系统宏观性质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现、平衡态的概念。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掌握运用分布函数曲线分析问题,了解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曲线的物理意义、三种速率的统计意义。

2、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压强、温度、内能的概念;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2)难点:理解系统宏观性质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现。

第8章热力学基础1、教学内容(1)掌握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理解可逆和不可逆过程,掌握功和热量的概念;理解准静态过程;掌握热力学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量及卡诺循环等简单循环的效率。

(2)了解卡诺定理;理解熵的概念;了解熵增加原理;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2、重点和难点(1)重点: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热力学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量及卡诺循环等简单循环的效率;熵的概念。

(2)难点: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熵的概念。

第9章静电场1、教学内容(1)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电势叠加原理。

掌握电势与电场强度的积分关系。

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掌握高斯定理和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理解高斯定理的普遍性,掌握运用它来求解几种特殊带电体的电场。

(2)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了解电容,掌握电容量的计算。

(3)了解介质的极化及电偶极矩;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E和D的联系和区别;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了解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

2、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高斯定理和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容;介质的极化;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E和D的联系和区别。

(2)难点:高斯定理和静电场的环路定理;介质中E和D的联系和区别。

第10章稳恒磁场1、教学内容(1)理解电流和电流密度的概念,理解电源电动势的概念。

掌握磁感应强度概念和毕奥—萨伐尔定律,理解运动电荷的磁场、理解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掌握安培环路定理,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应强度。

(2)掌握洛伦兹力和安培力。

(3)了解磁矩的概念和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了解铁磁质的特性;理解均匀磁介质中B和H的联系与区别。

2、重点和难点(1)重点:毕奥—萨伐尔定律,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洛伦兹力和安培力。

(2)难点:毕奥—萨伐尔定律,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

第11章电磁感应1、教学内容(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理解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

(2)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了解磁场能量密度的概念。

(3)了解有旋电场和位移电流的概念,理解变化磁场引起电场和变化电场引起磁场这两个基本规律是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的相应的推广;了解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物理意义;了解电磁场的物质性。

2、重点和难点(1)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

(2)难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

四、实践环节设计采用课堂演示实验并结合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开展实践环节。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自测题)不应少于100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八、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应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对所学内容深化理解进行小结;独立自主完成作业。

九、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

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

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课堂测验、学习主动性等构成。

十、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物理学及其工程应用》,刘扬正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书:《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详解》,刘扬正编著,科学出版社,2011《物理学》(第五版),马文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物理学第五版学习指导》,马文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第二版》,马文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十一、说明本课程宜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数学基础。

大纲制定人:唐曙光大纲审定人:制订日期:2015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