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教材)8第八章层次分析法

合集下载

[课件]数学建模 第八章PPT

[课件]数学建模 第八章PPT
0
美 化 C11
桥梁 D1
隧道 D2
渡船 D3
(1)过河效益层次结构
例3 横渡江 河、海峡方 案的抉择
投 入 资 金 C1
过河的代价 A 经济代价 B1 社会代价 B2 环境代价 B3
操 作 维 护 C2
冲 击 渡 船 业 C3
冲 击 生 活 方 式 C4
交 通 拥 挤 C5
居 民 搬 迁 C6
汽 车 排 放 物 C7

n 2

w1 wn w2 wn wn wn
一致阵 性质
• A的秩为1,A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 • A的任一列向量是对应于n 的特征向量 • A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可作为权向量
对于不一致(但在允许范围内)的成对 比较阵A,建议用对应于最大特征根 的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w ,即
n 2

w1 w 1 w2 成对比较完全一致的情况 w A 1 a a ,i , j , k 1 , 2 , , n 满足 a ij jk ik wn 的正互反阵A称一致阵,如 w1
成对比较阵和权向量
w1 w2 w w w w
2 2
4)计算组合权向量(作组合一致性检验*)
组合权向量可作为决策的定量依据。
二. 层次分析法的广泛应用
• 应用领域: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 人才选拔和评价,生产决策,交通运输,科研选题, 产业结构,教育,医疗,环境,军事等。
• 处理问题类型:决策、评价、分析、预测等。
•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是关键一步,要有主要决 策层参与。 • 构造成对比较阵是数量依据,应由经验丰富、判 断力强的专家给出。
n
n 1

层次分析法-数学建模

层次分析法-数学建模

层次分析法一、分析模型和一般步骤二、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三、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四、作一致性检验五、层次总排序及决策一. 层次分析模型和一般步骤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决策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于数量化,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更为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层次分析的四个基本步骤:(1)在确定决策的目标后,对影响目标决策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一个多层次结构;(2)比较同一层次中各因素关于上一层次的同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成对比较矩阵;(3)通过计算,检验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必要时对成对比较矩阵进行修改,以达到可以接受的一致性;(4)在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计算与成对比较矩阵最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每个因素对上一层次该因素的权重;计算各因素对于系统目标的总排序权重并决策。

二.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问题包含的因素分层:最高层(解决问题的目的);中间层(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必须考虑的准则等。

也可称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方案等)。

把各种所要考虑的因素放在适当的层次内。

用层次结构图清晰地表达这些因素的关系。

〔例1〕购物模型某一个顾客选购电视机时,对市场正在出售的四种电视机考虑了八项准则作为评估依据,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下:例2〕选拔干部模型对三个干部候选人、、,按选拔干部的五个标准:品德、才能、资历、年龄和群众关系,构成如下层次分析模型:假设有三个干部候选人、、,按选拔干部的五个标准:品德,才能,资历,年龄和群众关系,构成如下层次分析模型例3〕评选优秀学校某地区有三个学校,现在要全面考察评出一个优秀学校。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教师队伍(包括平均学历和年龄结构)(2)教学设施(3)教学工作(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统考成绩和教学管理)(4)文体活动三、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比较第 i 个元素与第 j 个元素相对上一层某个因素的重要性时,使用数量化的相对权重来描述。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用于复杂决策和评估问题的定量方法,旨在帮助决策者在多个准则和选项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

该方法由美国学者Thomas L. Saaty于1970年代初提出,已经广泛应用于管理、工程、经济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方法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因素和准则,形成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选择层。

2.创建比较矩阵:对每个层次内的准则和选择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使用尺度来表示两者之间的相对优先级,通常是1到9之间的数值。

3.计算权重:通过计算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得出每个准则和选择的权重。

特征向量反映了每个准则和选择对目标的贡献程度。

4.一致性检验:检查比较矩阵的一致性,确保所做的两两比较是合理的。

如果比较矩阵不够一致,需要进行调整。

5.计算综合得分:将每个选择的权重与其所属准则的权重相乘,得出每个选择的综合得分。

综合得分反映了每个选择在整体目标中的重要性。

6.做出决策:根据综合得分,确定最佳选择。

较高的综合得分通常意味着更优选。

示例:选择旅游目的地假设你想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考虑了三个因素:景色美丽度、文化体验和交通便利性。

你将这三个因素作为准则,然后列出了三个潜在的旅游目的地:A、B 和C。

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2.目标层:选择最佳旅游目的地3.准则层:景色美丽度、文化体验、交通便利性4.选择层:A、B、C5.创建比较矩阵:比较准则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如景色美丽度相对于文化体验的比较,以及文化体验相对于交通便利性的比较。

使用1到9的尺度,表明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重要多少。

6.计算权重:计算每个准则和每个选择的权重,使用特征向量法。

7.一致性检验:检查比较矩阵的一致性。

如果一致性不够,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比较。

8.计算综合得分:将每个选择的权重与其所属准则的权重相乘,得出每个选择的综合得分。

层次分析法数学建模

层次分析法数学建模
权重分配不合理
在某些情况下,层次分析法可能无法合理地分配权重,导致决策结果 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无法处理动态变化
层次分析法主要用于静态决策问题,对于动态变化的决策问题处理能 力较弱。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能够将复杂问题 分解为多个层次和因素,通过比较和判断各因素之间的相 对重要性,为决策提供依据。
实例三:风险评估问题
总结词
层次分析法在风险评估问题中,能够综合考虑风险的多种来源和影响因素,确定各因素之间的权重关 系,为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详细描述
风险评估问题涉及到如何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潜在的风险。层次分析法可以将风险的多种来源和影 响因素进行比较和判断,确定各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为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层 次分析法还可以用于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提高组织的抗风险能力。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
根据判断矩阵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计 算出各组成元素的权重值,并按照权 重值的大小进行排序。
一致性检验
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以确 保各组成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关系 符合逻辑和实际情况。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
根据各层次的权重值和组成元素的权重值,计算出整个层次结构模型的权重值, 并进行总排序。
确定层次
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和组 成元素的性质,将层次结 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以 便于分析和计算。
判断矩阵的建立
确定判断标准
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判 断各组成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 标准和方法。
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判断标准,构造出一个判断 矩阵,用于表示各组成元素之间 的相对重要性关系。

第八章 AHP 层次分析法(上课用)

第八章 AHP 层次分析法(上课用)

基本的思路
先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想, 整理和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 先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想, 整理和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 的系统思想 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实现定量化决策。 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实现定量化决策。 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 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 层次化 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 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 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类组合, 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类组合,形成 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 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 多层分析结构模型, 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 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 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 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 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
3、构造判断矩阵
这一个步骤是AHP决策分析中一个关键的步骤。 决策分析中一个关键的步骤。 这一个步骤是 决策分析中一个关键的步骤 ①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元素而 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元素而 上一层次中 言,评定该层次中各有关元素相对重要性程 度的判断。假定 层中因素 层中因素A 度的判断。假定A层中因素 k与下一层次中因 素B1,B2,…,Bn有联系,则我们构造的判 , 有联系, 断矩阵如下表。 断矩阵如下表。
而言, ②其中,bij 表示对于Ak 而言,元素Bi 对Bj 的相对重要性程度的 其中, 判断值。 判断值。 一般取1, , , , 等 个等级标度 其意义为:1表示 i 个等级标度, 表示B 一般取 ,3,5,7,9等5个等级标度,其意义为:为什么采用1-9 思考: 表示 思考 :为什么采用1 级的指标比例呢? 级的指标比例呢? 同等重要; 表示 表示B 重要一点; 表示 表示B 重要得多; 与B j同等重要;3表示 i较B j重要一点;5表示 i较B j重要得多; 7表示 i较B j更重要;9表示 i较B j极端重要。 表示B 更重要; 表示 表示B 极端重要。 表示 表示相邻判断的中值, 个等级不够用时, 而2,4,6,8表示相邻判断的中值,当5个等级不够用时, , , , 表示相邻判断的中值 个等级不够用时 以上各数的倒数,表示两目标反过来比较。 可以使用这几个数。以上各数的倒数,表示两目标反过来比较。

数学建模第八讲层次分析法

数学建模第八讲层次分析法
(3)
(3)
第3层通过组合一致性检验 第3层对第1层的组合一致性比率为
CR CR CR 0.0160.0030.0190.1,
*
(2)
(3)
我们认为整体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有关因素自上而 下分层(目标—准则或指标—方案或对象), 上层受下层影响,而层内各因素基本上相对 独立。
要由A确定C1,… , C5对O的相对重要性的权数。
如果正互反阵A满足
特值近似算法
aij a jk aik , i, j, k 1,2,, n
则称A为一致阵。
一致阵性质
• A的秩为1,A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 • A的任一列向量是对应于n 的特征向量。 • A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可作为权向量。 对于不一致(但在允许范围内)的成对比较 阵A,建议用对应于最大特征根的特征向量作 为权向量w ,即 Aw w
4 7 1 2 3
3 5 5 1 / 2 1 / 3 1 1 1 1 3
同样方法构造第3层(方案层)对第2层的每 个准则的成对比较阵,例如 1 1 3 1 1/3 1/8 1 2 5 B1 1/ 2 1 2 , B2 3 1 1/3 , B3 1 1 3 , 1/3 1/3 1 8 3 1 1/5 1/ 2 1
1 A (aij ) nn , aij 0, a ji a ij 比较尺度
当比较Ci和Cj对上层因素O的影响时如何 选取aij? AHP(层次分析法)的创始人Saaty建 议取aij的范围为1—9,1—1/9。
Ci : C j aij
1—9尺度aij的含义
尺度aij 1 3 5 7 9 2,4,6,8 1,1/2,…,1/9 含 义

层次分析法AHP课件

层次分析法AHP课件

同样求第3层 方案 对第2层每一元素 准则)的权向量 方案)对第 层每一元素(准则 同样求第 层(方案 对第 层每一元素 准则 的权向量 方案层对C 景色 景色) 方案层对 1(景色 的成对比较阵
1 B1 = 1 / 2 1 / 5 2 1 1/ 2 5 2 1
…Cn
…Bn … λn … wn(3)
-------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决策 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 能源系统分析
二、基本思路
先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想: 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想: 的系统思想 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 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 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 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 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 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于 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 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
w 1 w 1 w 2 A = w 1 L L w n w 1
w w w w w w
1 2 2 2
L L
w w w w w w
1 n 2 n
n 2
L
n n

• A的秩为 ,A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 的秩为1, 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 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 的秩为 • A的任一列向量是对应于 的特征向量 的任一列向量是对应于n 的任一列向量是对应于 • A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可作为权向量 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可作为权向量

(完整版)数学建模之层次分析法

(完整版)数学建模之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缺点:(1)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太强,模型的搭建,判断矩阵的输入都是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往往会因为决策者的考虑不周、顾此失彼而造成失误。

(2)层次分析法模型的内部结构太过理想化,完全分离、彼此独立的层次结构在实践中很难做到。

(5)层次分析法只能从给定的决策方案中去选择,而不能给出新的、更优的策略。

1.模型的应用用于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

(1)公司选拔人员,(2)旅游地点的选取,(3)产品的购买等,(4)船舶投资决策问题(下载文档),(5)煤矿安全研究,(6)城市灾害应急能力,(7)油库安全性评价,(8)交通安全评价等。

2.步骤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首先明确决策目标,再将各个因素按不同的属性从上至下搭建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模型如下图所示。

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目标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层次分析要达到的总目标。

通常只有一个总目标。

准则层:表示采取某种措施、政策、方案等实现预定总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

方案层:表示将选用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政策、方案等。

通常有几个方案可选。

注意:(1)任一元素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层次;任一元素仅受相邻的上层元素的支配,并不是任一元素与下层元素都有联系;(2)虽然对准则层中每层元素数目没有明确限制,但通常情况下每层元素数最好不要超过 9 个。

这是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一组事物在 9 个以内,普通人对其属性进行判别时才较为清楚。

当同一层次元素数多于 9 个时,决策者对两两重要性判断可能会出现逻辑错误的概率加大,此时可以通过增加层数,来减少同一层的元素数。

②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以任意一个上一层的元素为准则,对其支配的下层各因素之间进行两两比a重要程度的衡量用Santy的1—9较。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定义1:设 如果满足下列二个条件:
则称 A 为互反矩阵。
定义2:设
A ( aij )m m,A 0,
1 (2) a ij , a ji
(1) a ii 1,
则称 A 为一致性矩阵。
N
TU
a ik ; i , j , k 1, 2, , m (3) a ij a jk
N
根据线性代数知识,3是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G是矩阵A属于特征值3的特征向量。 因此,物体测重问题就转化为求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3个物体的
TU
AG 3G
-M
3 g1 g1 g1 / g1 g1 / g2 g1 / g3 g1 A G g2 / g1 g2 / g2 g2 / g3 g2 3 g2 3 g2 3G g / g g / g g / g g 3g g 3 1 3 2 3 3 3 3 3
人才培养 B2
可行性 B3
发展前景 B4
研 究 周 期 C5
财 政 支 持 C6
-M
课题1
课题N
6
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
二、判断矩阵及其特征向量
AHP方法采用优先权重作为区分方案优劣程度的指标。 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度量数,表示方案相对优劣的程度,其数值介于0和 方案关于目标准则体系整体的优先权重,是通过递阶层次从上到下逐层计算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定理3:设 A 是一致性矩阵,则:
① 一致性正矩阵是互反正矩阵; ② A 的转置矩阵AT也是一致性矩阵;

8.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

8.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

各科目的权重不一 :
数学 :0.25 语文: 0.1
物理:0.2 英 语:0.3
化学:0.15
如何选拔优秀生? 如何选拔优秀生?
的问题, 这是个可进行 量化决策 的问题,一般的做法是计算出他们各自 的加权平均成绩, 再进行比较挑选: 的加权平均成绩 再进行比较挑选 学生甲的平均成绩 = 85 × 0.25 + 80 × 0.2 + 75 × 0.15 + + 70 × 0.1 + 90 ×0.3 = 82.5 学生乙的平均成绩 = 72 × 0.25 + 80 ×0.2 + 85 × 0.15 + + 80 × 0.1 + 85 ×0.3 = 79.25 学生丙的平均成绩 = 90 × 0.25 + 70 × 0.2 + 60 × 0.15 + + 80 × 0.1 +95 × 03 = 82.4
…………………………………………………. wn/w1 wn/w2 wn/w3 ………………….. 1 这种矩阵的 最大特征值一定是 n ,从属于 n 的 特征向量 最大特征值一定是 一定是: 一定是: { w1 ,w2 ,…….. wn } 。
矩阵。 ( 这种矩阵称之为 “正互反 ” 的 “一致 ” 矩阵。“正互反 ” 指 素均为正数,且与主对角线对称的元素互为倒数; 矩阵各元 素均为正数,且与主对角线对称的元素互为倒数; 矩阵( 之间成立下列关系: “ 一致 ” 指:矩阵(aij)各元 素 aij 之间成立下列关系: aij ·ajk = aik , i , j , k = 1, 2 , 3, …., n )
实例 合理分配利润问题
某工厂有一笔留存利润,共计一百万。 可供选择的分配方案为: 某工厂有一笔留存利润,共计一百万。 可供选择的分配方案为: 以奖金形式发给工人, 以奖金形式发给工人, 扩建职工福利设施, 扩建职工福利设施, 引进新设备。 引进新设备。 假定需从以下三个准则来考虑问题: 假定需从以下三个准则来考虑问题 (1) 调动职工积极性; (2 ) 提高技术水平; (3 ) 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调动职工积极性; 提高技术水平; 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如何作出合理科学的分配决策方案? 如何作出合理科学的分配决策方案?

数学建模常用方法——层次分析法

数学建模常用方法——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1、问题的提出例1 购物买钢笔,一般要依据质量、颜色、实用性、价格、外形等方面的因素选择某一支钢笔。

下馆子,则要依据馆子的饭菜质量、区位条件、档次、饭菜价格、服务质量等方面因素来选择。

例2 旅游假期旅游,是去风光秀丽的苏州,还是去迷人的北戴河,或者是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一般会依据景色、费用、食宿条件、旅途等因素选择去哪个地方。

例3 择业面临毕业,可能有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单位可以去选择,一般依据个人兴趣、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发展前途、住房条件等因素择业。

例4 科研课题的选择由于经费等因素,有时不能同时开展几个课题,一般依据课题的可行性、应用价值、理论价值、被培养人才等因素进行选题。

解决上述决策问题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并且各个因素对最终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影响。

对于这类问题一般会采用层次分析法。

2、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以下属题目为例,介绍层次分析法的一般解题步骤:题目介绍:资金分配决策某个工厂可以使用一笔企业留成利润,由厂领导和职工代表大会决定如何使用,可以选择的方案有:发奖金、扩建福利设施和引进新的设备,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如何合理的使用这笔利润?(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一个因素;中间层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因素,而当准则或指标较多时,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最下层为方案或对象或措施层。

对于该题目,同理可以分为三层:通过上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三层之间的关系:准则层即是解决“怎样合理使用企业利润”,而措施层是解决准则层中“如何调动职工积极性”“如何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改善职工生活”的问题。

若上层的每个因素都支配着下一层的所有因素,或被下一层所有因素影响,称为完全层次结构,否则称为不完全层次结构。

还可以建立子层次。

上图中,准则层和措施层就是不完全层次结构,例如,改进新设备对改善职工生活并没有影响。

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数学建模

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数学建模
01
层次单排序
根据判断矩阵求解各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的相 对重要性权重,得到层次单排序结果。
02
一致性检验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查各因素之间的 相对重要性是否合理。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
根据各层次的权重和下一层因素相对于上一层因素的权重,计算出最底层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 权重。
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的构造
确定比较标度
比较同一层次中各因素对于上一 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通常采 用1-9的标度法进行比较。
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比较标度,构造出判断矩阵, 矩阵中的元素表示对应因素的比 较结果。
求解判断矩阵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得到各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分析法可以根据问题 的实际情况调整层次结构 和判断矩阵,具有较高的 灵活性。
局限性
主观性
层次分析法在构造判断矩阵时依赖于专 家的主观判断,因此结果可能受到专家
主观因素的影响。
计算复杂度较高
对于大规模问题,层次分析法的计算 复杂度较高,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辅
助计算。
一致性检验困难
对于构造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是 一个难题,需要找到合适的检验方法。
层次分析法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01 在数学建模中,层次分析法常用于解决多目标决 策问题,例如在资源分配、方案选择、风险评估 等方面。
02 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可以将复杂的决策问题 分解为多个层次,使得决策过程更加清晰和有条 理。
02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时,需要构建判断矩阵,并进 行一致性检验,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0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01 明确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目标,并确定相关的因素, 将因素按照属性不同分为不同的层次,形成层次 结构。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建模
数学建模
模型背景 基本步骤 应用实例
一、模型背景
❖ 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Saaty在20世纪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对总目标Z的排序为
A1
A2
Am
a1, a2 ,, am
B层n个因素对上层 A中因素为 Aj
其层次单排序为
B1
B2
Bn b1 j ,b2 j ,,bnj ( j 1,2,, m)
层次 A A1
层次 B a1
B1
b11
B2
b21
.
.
.
.
.
.
Bn
bn1
A2 … Am B 层次总
a2
… am 排序权值
RI 0i RIi 0.58 i 1
CR CI / RI 0.087 / 0.58 0.015 0.1
C5
0.118 0.166 0.166 0.668
层次P的 总排序
0.3 0.246 0.456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系统性——将对象视作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 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成为继机理分析、统 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
w(2) (0.263, 0.475, 0.055, 0.090, 0.110)T
同样求第3层(方案)对第2层每一元素(准则)的权向量
方案层对C1(景色)的 成对比较阵
方案层对C2(费用)的 成对比较阵
…Cn

实验八 层次分析法建模

实验八 层次分析法建模

层次分析法建模 [实验目的]1. 掌握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2. 熟练掌握使用MATLAB 求解相对权重和组合权重,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实验内容]O 1C 2C 3C 4C 5C1C 1 1/2 4 3 3 2C 2 1 7 5 5 3C 1/4 1/7 1 1/2 1/34C 1/3 1/5 2 1 15C 1/3 1/5 3 1 1(方案层)1C 1P 2P 3P 2C 1P 2P 3P 3C 1P 2P 3P 1P 1 2 5 1P 1 1/3 1/8 1P 1 1 32P 1/2 1 2 2P 3 1 1/3 2P 1 1 13P 1/5 1/2 1 3P 8 3 1 3P 1/3 1/3 14C 1P 2P 3P 5C 1P 2P 3P1P 1 3 4 1P 1 1 1/42P 1/3 1 1 2P 1 1 1/43P 1/4 1 1 3P 4 4 12 (挑选工作方案) 经双方恳谈,已有三个单位表示愿意录用某毕业生。

该生根据已有信息建立了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A1B 2B 3B 4B 5B 6B1B 1 1 1 4 1 1/2 2B 1 1 2 4 1 1/23B 1 1/2 1 5 3 1/2 4B 1/4 1/4 1/5 1 1/3 1/35B 1 1 1/3 3 1 1 6B 2 2 2 3 3 1(方案层)1B 1C 2C 3C 2B 1C 2C 3C 3B 1C 2C 3C 1C 1 1/4 1/2 1C 1 1/4 1/5 1C 1 3 1/3 2C 4 1 3 2C 4 1 1/2 2C 1/3 1 73C 2 1/3 1 3C 5 2 1 3C 3 1/7 14B 1C 2C 3C 5B 1C 2C 3C 6B 1C 2C 3C1C 1 1/3 5 1C 1 1 7 1C 1 7 9 2C 3 1 7 2C 1 1 7 2C 1/7 1 13C 1/5 1/7 1 3C 1/7 1/7 1 3C 1/9 1 1[实验过程] 1.输入:cleara=[1,1/2,4,3,3;2,1,7,5,5;1/4,1/7,1,1/2,1/3;1/3,1/5,2,1,1;1/3,1/5,3,1,1] %输入对比矩阵 [x,y]=eig(a); %求矩阵a 的特征值 eigenvalue=diag(y);lamda=max(eigenvalue); %求最大特征值ci1=(lamda-5)/4;cr1=ci1/1.12 %进行一致性检验w1=x(:,1)/sum(x(:,1))b1=[1,2,5;1/2,1,2;1/5,1/2,1];[x,y]=eig(b1);eigenvalue=diag(y);lamda=max(eigenvalue); ci21=(lamda-3)/2;cr21=ci21/0.58w21=x(:,1)/sum(x(:,1))b2=[1,1/3,1/8;3,1,1/3;8,3,1];[x,y]=eig(b2);eigenvalue=diag(y);lamda=max(eigenvalue); ci22=(lamda-3)/2;cr22=ci22/0.58w22=x(:,1)/sum(x(:,1))b3=[1,1,3;1,1,3;1/3,1/3,1][x,y]=eig(b3) ;eigenvalue=diag(y);lamda=max(eigenvalue); ci23=(lamda-3)/2;cr23=ci23/0.58w23=x(:,2)/sum(x(:,2))b4=[1,3,4;1/3,1,1;1/4,1,1];[x,y]=eig(b4);eigenvalue=diag(y); lamda=max(eigenvalue); ci24=(lamda-3)/2;cr24=ci24/0.58w24=x(:,1)/sum(x(:,1))b5=[1,1,1/4;1,1,1/4;4,4,1];[x,y]=eig(b5);eigenvalue=diag(y);lamda=max(eigenvalue); ci25=(lamda-3)/2;cr25=ci25/0.58w25=x(:,2)/sum(x(:,2))w_sum=[w21,w22,w23,w24,w25]*w1ci=[ci21,ci22,ci23,ci24,ci25];cr=ci*w1/sum(0.58*w1)2.输入:clca=[1,1,1,4,1,1/21,1,2,4,1,1/21,1/2,1,5,3,1/21/4,1/4,1/5,1,1/3,1/31,1,1/3,3,1,12,2,2,3,3,1];[x,y]=eig(a);eigenvalue=diag(y);lamda=max(eigenvalue); ci1=(lamda-6)/5;cr1=ci1/1.24w1=x(:,1)/sum(x(:,1))b1=[1,1/4,1/2;4,1,3;2,1/3,1];[x,y]=eig(b1);eigenvalue=diag(y);lamda=max(eigenvalue); ci21=(lamda-3)/2;cr21=ci21/0.58w21=x(:,1)/sum(x(:,1))b2=[1 1/4 1/5;4 1 1/2;5 2 1];[x,y]=eig(b2);eigenvalue=diag(y);lamda=max(eigenvalue); ci22=(lamda-3)/2;cr22=ci22/0.58w22=x(:,1)/sum(x(:,1))b3=[1 3 1/3;1/3 1 1/7;3 7 1];[x,y]=eig(b3);eigenvalue=diag(y);lamda=max(eigenvalue); ci23=(lamda-3)/2;cr23=ci23/0.58w23=x(:,1)/sum(x(:,1))b4=[1 1/3 5;3 1 7;1/5 1/7 1];[x,y]=eig(b4);eigenvalue=diag(y);lamda=max(eigenvalue); ci24=(lamda-3)/2;cr24=ci24/0.58w24=x(:,1)/sum(x(:,1))b5=[1 1 7;1 1 7;1/7 1/7 1];[x,y]=eig(b5);eigenvalue=diag(y);lamda=max(eigenvalue); ci25=(lamda-3)/2;cr25=ci25/0.58w25=x(:,2)/sum(x(:,2))b6=[1 7 9;1/7 1 1 ;1/9 1 1];[x,y]=eig(b6);eigenvalue=diag(y);lamda=max(eigenvalue); ci26=(lamda-3)/2;cr26=ci26/0.58w26=x(:,1)/sum(x(:,1))w_sum=[w21,w22,w23,w24,w25,w26]*w1ci=[ci21,ci22,ci23,ci24,ci25,ci26];cr=ci*w1/sum(0.58*w1)(层次总排序)如下表所示。

数学建模的层次分析法

数学建模的层次分析法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学 建模中的方法。它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实际问题。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相关因素,并根 据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
3、层次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4)权重计算: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得到每个因素的权重值。 (5)一致性检验: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保得到的权重值是合理的。
3、层次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6)结果分析:根据权重值的大小,对每个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决方案。层次分析法在多目标决策、资源分配、风险评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多目标决策中,层次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各目标的权重,从而得到 最优解。
三、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 数学模型建立
三、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建立
1、确定评价指标: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确定评价指标 体系。选取与毕业设计质量相关的指标,建立多级递阶结构,其中一级指标为选 题质量、设计过程、成果质量等,二级指标为选题难度、选题新颖性、设计规范 性等。
2、数学建模在各领域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领域,数学建模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例 如,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都是通过数学建模得到的。在工程技术领域, 数学建模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桥梁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都需要用到数 学建模来分析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数学建模在金融、经济、社会等领域 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 领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对其质量进行 科学、客观的评价至关重要。本次演示将介绍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的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数学建模方 法,旨在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评价效率提供有效手段。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AHP法))PPT课件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AHP法))PPT课件

28
定义一致性比率 : CR CI
RI
一般,当一致性比率 CR CI 0.1 时,认为A
RI
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之内,有满意的一致性,通 过一致性检验。否则要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A,对 aij 加以调整。
一致性检验:利用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0.1 及随机一致性指标的数值表,对A进行检验的过程。
例如 一块石头重量记为1,打碎分成n小块,各块的重
量分别记为:w1,w2,…wn
则可得成对比较矩阵
1
w1 w2
w1
w
n
由右面矩阵可以看出,
w2
A
w1
1
w2
w
n
wi wi wk
wj
wk w j
w
n
wn
1
w 2021
1
w2
25
即 aikakjaij i,j1,2, ,n
A
但在例2的成对比较矩阵中, a23 7,a21 2,a13 4 a23 a21a13
2021
27
由于λ(A的特征根) 连续的依赖于aij ,则λ比n 大的越 多,A 的不一致性越严重。引起的判断误差越大。
因而可以用 λ-n 数值的大小来衡量 A 的不一致程度。
定义一致性指标: CI n
n 1
CI=0,有完全的一致性 CI接近于0,有满意的一致性
CI 越大,不一致越严重
2021
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权重
这一步是要解决在准则 Ck 下,n 个元素A1, …, An 排 序权重的计算问题。
对于 n 个元素 A1, …, An,通过两两比较得到判 断矩阵 A,解特征根问题
Aw = max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

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上世纪70 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

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i)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ii)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iii)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iv)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应用AHP 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

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

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i)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ii)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iii)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

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 个。

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来说明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例1 假期旅游有P1 、P2 、P3 3 个旅游胜地供你选择,试确定一个最佳地点。

在此问题中,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居住、饮食和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3 个侯选地点。

可以建立如图1 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1 层次结构模型-167-1.2 构造判断矩阵层次结构反映了因素之间的关系,但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比重 并不一定相同,在决策者的心目中,它们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在确定影响某因素的诸因子在该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这些比 重常常不易定量化。

此外,当影响某因素的因子较多时,直接考虑各因子对该因素有 多大程度的影响时,常常会因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而使决策者提出与他实际认为的 重要性程度不相一致的数据,甚至有可能提出一组隐含矛盾的数据。

为看清这一点, 可作如下假设:将一块重为 1 千克的石块砸成 n 小块,你可以精确称出它们的重量, 设为 w 1 ,L , w n ,现在,请人估计这 n 小块的重量占总重量的比例(不能让他知道各 小石块的重量),此人不仅很难给出精确的比值,而且完全可能因顾此失彼而提供彼 此矛盾的数据。

设现在要比较 n 个因子 X = {x 1 ,L , x n } 对某因素 Z 的影响大小,怎样比较才能提 供可信的数据呢?Saaty 等人建议可以采取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成对比较矩阵的 办法。

即每次取两个因子 x i 和 x j ,以 a ij 表示 x i 和 x j 对 Z 的影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 结果用矩阵 A = (a ij )n ⨯n 表示,称 A 为 Z - X 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 阵)。

容易看出,若 x i 与 x j 对 Z 的影响之比为 a ij ,则 x j 与 x i 对 Z 的影响之比应为1 a ji = 。

a ij定义 1 若矩阵 A = (a ij )n ⨯n 满足 1(i ) a ij > 0 ,(ii ) a ji =( i , j = 1,2,L , n )a ij则称之为正互反矩阵(易见 a ii = 1, i = 1,L , n )。

关于如何确定 a ij 的值,Saaty 等建议引用数字 1~9 及其倒数作为标度。

表 1 列出 了 1~9 标度的含义:表 1 标度的含义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分级太多会超越人们的判断能力,既增加了作判断的难度,又容易因此而提供虚假数据。

Saaty 等人还用实验方法比较了在各种不同标度下人们判 断结果的正确性,实验结果也表明,采用 1~9 标度最为合适。

-168-标度含 义1 3 5 7 92,4,6,8 倒数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若因素 i 与因素 j 的重要性之比为 a ij ,那么因素 j 与因素 i 重要性 之比为 a ji = 1/ a ij 。

n (n -1)最后,应该指出,一般地作 次两两判断是必要的。

有人认为把所有元素 2都和某个元素比较,即只作 n -1 次比较就可以了。

这种作法的弊病在于,任何一个判断的失误均可导致不合理的排序,而个别判断的失误对于难以定量的系统往往是难以 n (n -1)避免的。

进行 次比较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通过各种不同角度的反复比较, 2从而导出一个合理的排序。

1.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 A 对应于最大特征值 λmax 的特征向量W ,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 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

上述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的办法虽能减少其它因素的干扰,较客观地反映出一 对因子影响力的差别。

但综合全部比较结果时,其中难免包含一定程度的非一致性。

如果比较结果是前后完全一致的,则矩阵 A 的元素还应当满足:a ij a jk = a ik , ∀i , j , k = 1,2,L n(1)定义 2 满足关系式(1)的正互反矩阵称为一致矩阵。

需要检验构造出来的(正互反)判断矩阵 A 是否严重地非一致,以便确定是否接 受 A 。

定理 1 正互反矩阵 A 的最大特征根 λmax 必为正实数,其对应特征向量的所有分 量均为正实数。

A 的其余特征值的模均严格小于 λmax 。

定理 2 若 A 为一致矩阵,则 (i ) A 必为正互反矩阵。

(ii ) A 的转置矩阵 A T 也是一致矩阵。

(iii ) A 的任意两行成比例,比例因子大于零,从而 rank( A ) = 1 (同样, A 的 任意两列也成比例)。

(iv )A 的最大特征值 λmax = n ,其中 n 为矩阵 A 的阶。

A 的其余特征根均为零。

w i(v )若 A 的最大特征值 λmax 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 = (w 1 ,L , w n ) ,则 a ij =, Tw j∀i , j = 1,2,L , n ,即ϒ w 1 w 1 w w 1 / L' w ∞ w 1 2 n ∞ ' ' w 2 w 2 w w 2 ∞ L L L A = ' w w ∞ 12 n ' L L ∞L ' w ∞ w w ' n n w 2n ∞≤ w 1w n ƒ定理 3 n 阶正互反矩阵 A 为一致矩阵当且仅当其最大特征根 λmax = n ,且当正 互反矩阵 A 非一致时,必有 λmax > n 。

根据定理 3,我们可以由 λmax 是否等于 n 来检验判断矩阵 A 是否为一致矩阵。

由-169-于特征根连续地依赖于 a ij ,故 λmax 比 n 大得越多, A 的非一致性程度也就越严重,λmax 对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也就越不能真实地反映出 X = {x 1 ,L , x n } 在对因素 Z 的影响中所占的比重。

因此,对决策者提供的判断矩阵有必要作一次一致性检验,以 决定是否能接受它。

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i )计算一致性指标 CI= λmax - n CI n -1(ii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 。

对 n = 1,L ,9 ,Saaty 给出了 RI 的值,如表 2 所示。

表 2RI 的值RI 的值是这样得到的,用随机方法构造 500 个样本矩阵:随机地从 1~9 及其倒 数中抽取数字构造正互反矩阵,求得最大特征根的平均值 λ'max ,并定义 = λ'max -n 。

RIn -1 (ⅲ)计算一致性比例 CRCR = CIRI当 CR < 0.10 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1.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上面我们得到的是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向量。

我们最终要得到各元素,特别是最低层中各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从而进行方案选择。

总排序权重 要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

表 3 层次总排序合成表设上一层次( A 层)包含 A 1 ,L , A m 共 m 个因素,它们的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a 1 ,L , a m 。

又设其后的下一层次( B 层)包含 n 个因素 B 1 ,L , B n ,它们关于 A j 的层-170-n 1 2 3 4 5 6 7 8 9 RI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次单排序权重分别为b1 j ,L, b nj (当B i 与A j 无关联时,b ij = 0 )。

现求B 层中各因素关于总目标的权重,即求B 层各因素的层次总排序权重b1 ,L, b n ,计算按表3 所示方m式进行,即b i =∑b ij a j ,i = 1,L, n 。

j =1对层次总排序也需作一致性检验,检验仍象层次总排序那样由高层到低层逐层进行。

这是因为虽然各层次均已经过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都已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

但当综合考察时,各层次的非一致性仍有可能积累起来,引起最终分析结果较严重的非一致性。

设B 层中与A j 相关的因素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在单排序中经一致性检验,求得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 ( j) ,(j = 1,L, m ),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 ( j) (CI ( j)、RI ( j) 已在层次单排序时求得),则B 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为m∑CI ( j)a jCR = j =1 m∑R I ( j)a jj =1当CR<0.10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并接受该分析结果。

§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问题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有两个:(i)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抽象出较为贴切的层次结构;(ii)如何将某些定性的量作比较接近实际定量化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