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水世界 省优质课一等奖 说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程序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设想与突破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地 位 作 用
本单元内容以水为载体,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水 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水的通电分解,帮 助学生从分子水平上构建宏观变化现象,初步建 立微粒观,从而系统认识原子、原子中的电子及 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学生 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为以后学习溶液 等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等知 识,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组成的元素观,为以后学 习化学式等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微粒观和元素观的建构,学生更深入的认 识身边的物质,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 因此,本 单元在全书中的位置举足轻重。
符号表达式: H O 通电 2 H2↑ + O2↑

H2O
通电
氢气
H2
+ 氧气 O
2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 它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特点:一变多
2、氢气的燃烧
现象:
1.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2.(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文字表达式: 点燃 氢气 +氧气 → 水
③氧离子 O ④n个氧离子 nO22.说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微粒名称 ① Mg2+ 镁离子 ②2Mg2+ 2个镁离子 2个硫离子 ③3Al3+ 3个铝离子 ④2S23.说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每个氧离子带 2 个 22 个氧原子 ①2O ②O 单位负电荷 ③2O2- 2个氧离子 ④2Na 2个钠原子 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设 计 理 念
认识 水
设 计 理 念
水的组 成
为更好突破本节课 的复习重点,帮助 学生构建微粒观和 元素观。
探 秘 水 世 界
多识一点:
植物对水的净化作用.
人工净 化
分解与合成
认识 水
探 秘 水 世 界
水的组 成
天然循 环
三态变 化
放热
放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山东青岛中考)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 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 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 ① 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教学设想与突破
设 计 理 念
从小树苗联想到学生,把学生 比喻成小树,让学生充分体会 到小数的成长离不开水。从而, 为下面以“知识树”的形式 “探秘水世界”埋下伏笔。
分子特征 原子 分子 水的合成 水的分解 分解与合成 天然循 环 三态变 化 人工净 化 分子的构 成 离子 表示方法
微观解释
元素
物质种类的多少
混合物
物质
纯净物
1、①矿泉水 ②水银 ③冰水混合物④硫
粉 ⑤纯净空气 ⑥五氧化二磷 ⑦铁丝 ⑧二氧化碳 ⑨生锈的铁 ⑩氮气
混合物 物质。 ①⑤⑨ ,
纯净物
②③④⑥⑦⑧⑩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学流程
1观看动画
2解读现象 3归纳结论
Your text in here
4问题链接
5讨论实质
通过此流程的设计,学生从宏 设 观上掌握了水的分解与合成, 计 并开始实现由宏观现象到微观 理 实质的过渡。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
1.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生产 生活中的现象;2.掌握水的 净化方法;3.掌握元素及原 子的相关知识。 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梳理, 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及知 识网络化水平;2.通过典题精 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通过微粒观、元素观及变化观的建构,激发 学生深入研究物质世界探究欲望。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
重点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水的净化方法、水的分解与合成以及原子的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等。
教学 难点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回顾旧知与练习相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列表或框图对比法
本单元复习先引领学生回顾旧知,以“知 识树”的形式从宏观层面上整体把握教材。然 后,围绕“知识树”分三大板块进行复习。即 从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宏观组成三个层面展 开复习。其中每一板块设置了专题解读和典题 精析,帮助学生做到理解基本观念,理清知识 脉络,掌握重点题型,形成基本观念。
2-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一个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关系 不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 (1)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
(是个比值)
(2) 原子实际质量越大,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 (3)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是: “1”(没有单位)

1、水的电解实验
<1>通
直流电
<2>氢氧化钠的作用: 增强导电性
<3>正极为 氧气 ,负极为 氢气
该实验得到的结论 是:水是由氢元素 和氧元素组成。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 用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 <4>正极气体的检验: 说明是氧气 <5>负极气体的检验: 用燃着的木条,若气体被点燃 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6>文字表达式: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原子结构 示意图
电子层
S
核内质子数
+16
2
8
6
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11 2 8 1
+17 2 8 7
钠原子Na
氯原子Cl
+11 2 8
+17 2 8 8 +
NaCl
钠离子Na
氯离子Cl-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多为金属元素)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多为非金属元素)
Cl O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11 2 8 1 +12 2 8 2 +13 2 8 3 +14 2 8 4 +15 2 8 5 +16 2 8 6 +17 2 8 7 +18 2 8 8
2-
Na Ca
+
2+
Mg Al
2+
3+
H NH
+
+
F OH SO4
-
-
2-
NO3 CO3
-
2-
根据右边的结构图回答: 10 ,该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X值为___ 原子的符号是____ Ne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 12 ,符号是____ Mg2+ 阳离子,X值为___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 阴离子,X值为___ 8 ,符号是____ O2-。
混合物的分离
固体(不溶)与液体的分离例子:
液体和液体分离
溶解在液体里的固体分离
2、过滤
一贴: 滤纸应紧贴漏 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滤纸三层处 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




某同学模拟以上净水过程,采用右图所示装置 进行过滤,请问: ①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 是 。 ②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 了 。 ③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 因有 。 (写两条即可)
分子原子小结
分子
概念 本质 区别 联系 可构 成的 物质
原子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常温下大部分的气体和水 金属:钙 Ca 稀有气体:氦气 He 固体非金属:碳 C
H2O、O2、H2、CO2、N2
专题解读
微观解释
认识 水
探 秘 水 世 界
水的组 成
电解水反应的实质: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 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 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 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 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 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正电荷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___ 的原 负电荷 子核和核外带______ 的电子构成,原子 质子 和______ 中子 构成。由于它们 核是由_______ 所带的电荷总数_______ 相等 ,电性_____ 相反 , 所以整个原子______ (填显或不显)电 不显 性。
.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越大
千克
1.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千克,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12克(B)14 (C)12 (D)16 2.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的( )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电子层数 3.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 A.质子数和电子数 B.质子数和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 4、在同一原子里,其数目相同的是( ) A、中子数和质子数 B、电子数和质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质子数和原子质量
+1 1
此表的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 记忆常见元素名称和符号;二是引导学生发 现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为 后面元素周期表的复习做好准备。
+2 2
氢H
+3 2 1 +4 2 2 +5 2 3 +6 2 4 +7 2 5 +8 2 6 +9 2 7
氦He
+10 2 8
锂Li
铍Be 硼B
(H 2
O2
H2O )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 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特点:多变一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 硬度、密度、水溶性、导电性
分子特征 原子 分子 分子的构 成 离子
间隔和排列方式
运用分子的特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湿衣服在户外会变干,温度越高,干得越快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不断的运动,所以湿衣服 在户外会变干。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所以, 干得越快。 2、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 于200mL? 小于200毫升,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3、如何解释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体积增大),遇冷 时缩小(体积缩小)
加热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 , 分子间隔 ,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最终变成 气态。 温度降低时,水分子失去能量时,运动速 率 ,分子间隔 ,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最终变成固态。
化学变化:
宏观: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微观: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
宏观: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微观:分子的大小和数目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
认识 水
探 秘 水 世 界
wenku.baidu.com水的组 成
定义 元素周期表
“知识树”把原本各知识点的“信息孤岛”构建 成了知识网络,是对知识的归纳、梳理、总结,有 利于知识的整体把握。提升了学生的知识网络化水 平,学生学会从宏观层面上思考问题,并且提升了 “以理解为核心”,以“运用为目标”的学科能力, 同时,“知识树”形式新颖而独特,可以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原子和离子的联系和区别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
二、分子、原子、离子的符号
+1
H
2H
H
+ H
+ 2H
H2
2H2
1. 写出下列微粒符号
①钠离子 Na
+
②二个钠离子 2Na+
2、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条件 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⑪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质子 ; ⑫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电子 ; ⑬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中子、分子、原子 ; ⑭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 质子、电子 是 ; 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原子 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分子
; 。
二、分子和原子
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被破坏成 , 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成 。由此可 见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例如:金属:钠(Na)、钙(Ca)
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固体非金属:碳(C)、硅(Si)
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 D (4 )哪些操作可除去水中的泥沙等不溶性的固体杂 2 )最常用的絮凝剂是 _______ C 、活性炭吸附 D、投药消毒 明矾 。
质? 用木炭或活性炭吸附。
(3)哪一步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加絮凝剂、沉淀和过滤。
物质的分类
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1、分子很小 2、分子间存在间隔 3、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练习:: 1、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C )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说明分子运动 速率与温度有关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 在不断的运动 C、水沸腾时,掀开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 高而增大 D、液化汽油气须加压后储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 之间有间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