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探索规律1

合集下载

初一数学探索规律(与“问题”相关文档)共20张PPT

初一数学探索规律(与“问题”相关文档)共20张PPT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
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
应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数学活动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探 究方法.
第4页,共20页。
建立模型
如图,摆n个这样 的图形需
根火柴棒。
第5页,共20页。
数学活动1
第2页,共20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第二章 数学活动
-----探索规律
新城二中 师小艳
第3页,共20页。
学习目标:
(1)应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 同角度探究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应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数学活动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 应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数学活动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 (3)不改变带阴影的方框的大小,将方框移动几个位置
1.基本步骤: 图1
8 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 → → 提出问题 动手实践 寻求规律 归纳总结 (1)应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图1 每增加一个三角形,火柴棍根数增加2. 如果图形中含有1个三角形, 需3根火柴棍. 如果图形中含有2个三角形, 需 (3+2)根火柴棍. 如果图形中含有3个三角形, 需 (3+2+2)根火柴棍. 如果图形中含有n个三角形, 需3+2(n-1)根火柴棍. 应 用 整 式 的 加 减 化 简 可 得 : 3 + 2 ( n - 1 ) 2 1
下图是2002年1月的月历.
a-8 a-7 a-6 a-1 a a+1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探索与表达规律(1)》名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探索与表达规律(1)》名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 3.5探索规律(1) 教学设计课题 3.5 探索规律(1) 单元第三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七学习目标1.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4.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的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观点,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难点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教师以儿歌:1 只青蛙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1 声扑通跳下水;2 只青蛙2 张嘴,4只眼睛8 条腿,2 声扑通跳下水;探究规律,创设情景:思考:3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声扑通跳下水;n 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声扑通跳下水。

通过解决问题,引入本课:探索规律(1)。

学生齐声唱儿歌,探索随着青蛙数量的增加,探究有关数量变化规律,从而引入探索规律(1)教师以儿歌为载体,让学生探索随着青蛙数量的增加,嘴、眼睛的变化规律,通过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从而自然引入新课.,讲授新课2、出示课件做一做: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日历中数字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计算,探索、分析、交流、辩证、归纳,总结出通过探索日历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学生实际上已经经历了整式加减运算的两个步骤,新的问题的提出,目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总结日历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1)如图“十”字形框,你能发现哪些规律?解:这五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五倍(2)如果将方框改为十字形框,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如果改为“H”形框呢?解:这七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七倍(3)你还能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吗?解:这五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五倍师生共同总结出:日历中的数字规律:日历每行的规律 n n+1 n+2日历每列的规律 n n +7 n+143.出示课件试一试:重阳节快要到了,为了弘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某市文化局决定在重阳节这天在该市文化广场举办一个千人书法大赛活动。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探索规律)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探索规律)课件

星期四 3 10 17 24
星期五 4 11 18 25
星期六 5 12 19 26
规律: 十字形中,五数之和=5×中间数
“H”形中的数字有何规律?
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日
6 13 20 27
星期一
7 14 21 28
星期二 1 8 15 22 29
星期三 2 9 16 23 30
星期四 3 10 17 24
星期五 4 11 18 25
图案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为( C )
①② ③ ④
随堂训练
3. 下图被称为“杨辉三角”或“贾宪三角”,
其规律是:从第三行起,每行两端的数都是
“1”,其余各数都等于该数“两肩”上的数
之和.图中两平行线之间的一列数:1,3,6,
10,15,…,我们把第一个数记为a1,第二个
数记为a2,第三个数记为a3,…,第n个数记为
你们能很快地说出数字200落在哪个手指上吗?2 000呢?
知识讲解
1.数式的变化规律
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日历中的“十”字形、“M” 形、“H”形中的数字有何规律?并进行验证
“十”字形中的数字有何规律?
星期日
6 13 20 27
星期一
7 14 21 28
星期二 1 8 15 22 29
星期三 2 9 16 23 30
2.图形的变化规律 用棋子摆成以下图案,并填写表格:

(1) (2)
(3)
① 填写下表:
图案编号
(1) (2) (3) (4)
棋子个数
5
11
17
23
② 摆第n个图案需要 6n-1颗棋子.
(5) … 29 …
例2 将棱长为1的正方体层层叠放如图所示,问第(5)个、 第(6)个图形各需多少个正方体?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与表达规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数学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探索数字变化的规律、图形的规律和字母表示的规律等,通过这些探索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规律探索和归纳总结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

但学生在探索复杂规律时,可能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规律的探究兴趣不够浓厚,教师需要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达复杂的数学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发现数学规律。

2.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共同探索数学规律。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规律的正确性,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数字变化规律的图片、图形变化规律的例子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规律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数字变化规律的图片和图形变化规律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尝试归纳出规律。

七年级上册探索规律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探索规律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探索规律知识点在七年级上册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探索规律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更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步步地来回顾这些知识点。

一、图形规律1.图形的对称性在数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图形,而对称性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平面几何中,图形的对称性可以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类型。

轴对称是指图形具有对称轴,对称轴能够将图形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关于对称轴完全相同。

而中心对称是指图形具有中心点,对于任意一点,都存在且仅存在唯一一点,使得这两个点相互关于中心对称。

2.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在等腰三角形中,如果将等腰边作为对称轴,那么三角形就是对称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解决一些等腰三角形的问题。

二、数列规律1.等差数列在数列中,如果每个元素与它前一个元素之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n/2)(首项+末项)。

2.等比数列如果数列中每个元素与它前一个元素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首项(1-公比^n))/(1-公比)。

三、函数规律在函数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规律性问题。

掌握函数规律的关键是要对函数中的各个变量和常数进行逐一分析。

1.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函数,形式为y=kx+b,其中k和b是常数,x和y分别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为k,截距为b。

2.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二次多项式函数,形式为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x和y分别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开口方向由二次系数a的正负决定。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中一些常见的探索规律知识点。

我们希望大家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七年级探索规律知识点

七年级探索规律知识点

七年级探索规律知识点在七年级数学课程中,探索规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研究数据和图形,学生们可以发现和总结规律性的关系,并将其应用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本篇文章将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探索规律知识点。

1. 数列和通项公式数列是由一串数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而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描述这个数列的模式和规律的公式。

在七年级课程中,学生们将会学习如何找到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斐波那契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

同时,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来计算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2. 图形规律图形规律涉及到由点、线和面组成的各种形状和图案。

在七年级课程中,学生们需要探究不同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例如,他们需要研究如何通过旋转、翻转和平移等操作来构建不同的图形,还需要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和相似性等概念。

3. 平均数和中位数平均数和中位数是统计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所有数值之和除以数据个数,而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列后的中间数。

通过研究这些统计概念,学生们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和分析数字数据。

4.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是七年级数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课程中,学生们将会涉及到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同时,学生也会学习如何将这些计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概率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七年级数学中,学生们将会学习如何计算简单的概率,例如掷硬币和抽卡片等。

除此之外,学生们也会学习到如何利用概率来评估不同效益的选择和决策。

总之,探索规律是七年级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通过研究这些常见的规律和模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这些探索规律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有效地思考和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探索规律类-问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探索规律类-问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探索规律类 问题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一、数字规律类:1、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41,93,167,2513,3621,…… 请你推断第9个数是 .2、(2005年山东日照)已知下列等式: ① 13=12; ② 13+23=32; ③ 13+23+33=62;④ 13+23+33+43=102 ;…………由此规律知,第⑤个等式是 .3、(2005年内蒙古乌兰察布)观察下列各式;①、12+1=1×2 ;②、22+2=2×3; ③、32+3=3×4 ;………请把你猜想到的规律用自然数n 表示出来 。

4、(2005年辽宁锦州)观察下面的几个算式:①、1+2+1=4; ②、1+2+3+2+1=9; ③、1+2+3+4+3+2+1=16;④、1+2+3+4+5+4+3+2+1=25,……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请你直接写出第n 个式子 5、(2005年江苏宿迁)观察下列一组数的排列:1、2、3、4、3、2、1、2、3、4、3、2、1、…,那么第2005个数是( ) A .1 B . 2 C .3 D .4 6、(2005年山东济南市)把数字按如图所示排列起来,从上开始,依次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中间用虚线围的一列,从上至下依次为1、5、13、25、……,则第10个数为________。

第1行 1第2行 -2 3第3行 -4 5 -6第4行 7 -8 9 -10(第6题图) 第5行 11 -12 13 -14 15 ……………… (第7题图) 7、(05年江苏省金湖实验区)已知一列数:1,―2,3,―4,5,―6,7,… 将这列数排成如上所示的形式:按照上述规律排下去,那么第10行从左边数第5个数等于 . 二、图形规律类: 8、(2005年云南玉溪)一质点P 从距原点1个单位的A 点处向原点方向跳动,第一次跳动到OA 的中点1A 处,第二次从1A 点跳动到O 1A 的中点2A 处,第三次从2A 点跳动到1条 2条 3条 图1 图2 图 3 O 2A 的中点3A 处,如此不断跳动下去,则第n 次跳动后,该质点到原点O 的距离为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课件第三章 3.3 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课件第三章 3.3 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
a-8 a-7 a-6 a-1 a a+1 a+6 a+7 a+8
(a-8)+(a-7)+(a-6)+(a-1)+a+(a+1)+(a+6)+(a+7)+(a+8) = _9_a__ 规律:方框中九个数之和=9×正中间的数.
探究新知
思考 (1)在右图的日历图中,能否使框 中9个数的和为 144?180 呢?为什么? (2)在某个月的日历中,恰好有五个星 期日位于同一列且日期数的和为80, 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是几号?
基础巩固题
3. 如图是在正方形网格中按规律填成的阴影,根据此规律, 第n个图中的阴影部分小正方形的个数是__n_(__n_+_1_)__+_2__.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4.如图,图①有2个相同的小长方形,图②有6个相同的小长方
形,图③有12个相同的小长方形,图有20个相同的小长方形 ……按此规律,那么图n有__n__(_n_+_1_)__个相同的小长方形.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5.假设有足够多的黑白围棋子,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一行,
如图:
○○●●○●○○●●○●○○●●○●○○●●○●……
那么请问第2 017个棋子是黑的还是白的? 白的.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观察下列一组图形,其中图形①中共有2颗星,图形②中共 有6颗星,图形③中共有11颗星,图形④中共有17颗星,…… 按此规律,图形⑧中星星的颗数是( C )
所以圈出的三个数字的和不可能是64.
课堂小结 观察

探索规律的
猜想
索 一般方法 数
归纳

北师大七年级七年级数学----探索规律(1)

北师大七年级七年级数学----探索规律(1)

七年级数学----探索规律课题:第三章字母表示数探索规律(一)课型新授课重点、难点1、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2、难点: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第6节——“探索规律”的第1课时。

从学习内容上说,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体会数学建模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学生学情来讲,由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现代教学手段不论是在城市中学还是在农村中学都进入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学生应用电脑水平有所提高,课堂上活跃大胆,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教学方法: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想一想:下图是某月的月历,小组交流,有何发现?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日历中的数字,找出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如一行中的前后两个数,一列中的上下两个数,左下右上和左上右下两个数各有什么关系?(2)假若把日历中的某一天设定为a,你能用a表示相邻的日期吗?(3)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九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4)这个关系对其它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5)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6)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它关系吗?请用代数式表示。

教学目的:教学中用屏幕显示日历图中的套色方框,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串,然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师生共同经历探索数量关系二、做一做 餐桌摆法一(1)1张餐桌可坐6人,2张餐桌可坐 多少人?3张餐桌呢?餐桌摆法二变式问题:在桌数相同时,哪一种摆法容纳的人数更多?小组交流教学目的:让学生自由探究、相互交流,既是为了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和思路,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探索与表达规律(一)——图形变化类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3.3探索与表达规律(一)——图形变化类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探索与表达规律(一) ——图形变化类
·数学
1.(2022新课标)了解代数推理. 2.能用代数式表示并借助代数式运算验证所探索规律的一 般性,并对具体现象做出解释.
抽象能力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应用意识
·数学
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 (1)从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出发,观察各个数量的特点及相 互之间的变化规律; (2)由此及彼,合理联想,大胆猜想; (3)善于类比,从不同事物中发现其相似或相同点; (4)总结规律,作出结论,并验证结论正确与否; (5)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要善于变换思维方式,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以采用横着看、竖着看、斜对角看等方法,有时题目的问题
也是找规律的方向.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数学
2.(北师7上P96)观察如左图所示的日历图. (1)日历图中的数有什么规律? 横着看:每横行中相邻两数相差 1 ; 竖着看:每竖行中相邻两数相差 7 ; (2)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 什么关系?
·数学
(1)框中的四个数的关系是 对角两数的和相等 ; (2)在图中任意画一个类似(1)中的框,设左上角的一个数为x, 那么其他三个数怎样表示?你能求出这四个数的和吗?
解:(2)其他三个数分别为x+2,x+8,x+10,四个数的和 为x+(x+2)+(x+8)+(x+10)=4x+20.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北京101中学 第三章《探索规律(一)》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北京101中学 第三章《探索规律(一)》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

第三章《探索规律(一)》教案一、学生起点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第6节——“探索规律”的第1课时。

从学习内容上说,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体会数学建模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本章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符号表示能力。

从学生学情来讲,由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现代教学手段不论是在城市中学还是在农村中学都进入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学生应用电脑水平有所提高,课堂上活跃大胆,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与以往相比也均有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规律问题,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方法上都具备了良好的契机。

二、教学任务分析根据以上学习内容和学情分析,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转化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及创造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教学难点: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安排如下的教学过程:首先特意为学生提供一个游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提供一个有趣的背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对生活中日历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用本章学习过的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等知识去探索日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并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去验证规律;最后在巩固练习和评价小结的基础上结束本课的学习。

数学七年级北师大版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课题:探索规律(教案)

数学七年级北师大版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课题:探索规律(教案)
-数列规律的表达: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如代数式,准确表达数列的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列规律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如计算数列的第n项、数列的和等。
举例说明:
-通过观察数列2, 5, 8, 11, 14...,学生需要能发现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3。
-学生应学会用代数式表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an = a1 + (n - 1)d,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n是项数。
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我感觉还可以进一步优化问题设计,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计划这样做:
1.使用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和图表,来直观展示数列的规律。
2.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列的变化,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由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构成的。它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数列在计算物体下落距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数学七年级北师大版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课题:探索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七年级北师大版上册第三章第五节“探索与表达规律”,课题为“探索规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梳理数的规律:通过观察数列,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列中的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七年级探索规律1知识讲解

七年级探索规律1知识讲解

七年级探索规律1规律题训练专题第一讲 数字规律找出变化规律,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 方法和步骤是(1)通过对观察几个特例的分析;(2)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寻找规律并且归纳; (3)验证或证明结论是否正确,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些问题. 等差规律1、有一串数字3 7 11 15 …… 第30个数是 第n 个数是 。

2、有一串数字3 6 9 12 ……第30个数是差递增规律3、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8个数为 .4、古希腊数学家把数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则第24个三角形数与第22个三角形数的差为 。

等比规律5、观察下面三行数,2, -4, 8, -16, 32, -64,… ①-2, -8, 4, -20, 28, -68,… ② -1, 2, -4, 8, -16, 32,… ③(1) 第①行第10个数是多少?(2) 第②,③行与第①行分别有什么对应关系? (3) 取每行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与平方数有关6、有一列数…,那么第7个数是 .第20个数是7、 观察下面一列有规律的数ΛΛ,486,355,244,153,82,31, 根据这个规律可知第n 个数是 (n 是正整数)数字循环问题8、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55=32、26=64、27=128、28=256……。

观察后,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写出223的末位数字是 。

排列规律9、下面是一个三角形数阵: 1 2 4 23 6 9 6 34 8 12 16 12 8 4……根据该数阵的规律,猜想第10行所有数的和是 .符号综合规律10、在一列数:2,23-,34,45-,56…中,第n 个数(n 为正整数)是 . 11、观察下面的一列数:21,-61,121,-201…… 请你找出其中排列的规律,并按此规律填空. (1)第9个数是________,第14个数是________. (2)若n 是大于1的整数,按上面的排列规律,写出第n 个数.观察推理规律12、填在下面三个田字格内的数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C= .1234251017--,,,,13、观察右图并寻找规律,xA.-136B.-150C.-158D.-162过关检测1、某校的一间阶梯教室,第1排的座位数为12,从第2排开始,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增加a个座位。

七年级数学上册《规律的探索》

七年级数学上册《规律的探索》

培养逻辑思维
探索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使他们能 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发现新知识
通过探索规律,学生可以发现 新的数学概念和定理,进一步
丰富数学知识体系。
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规律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如预测未来趋势、优化
资源配置等。
提高创新能力
探索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创造力,为未来的科 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生物学实验
01
在生物学实验中,科学家经常使用周期性实验来研究生物的生
长和繁殖规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繁殖周期等。
物理学实验
02
在物理学中,很多物理量都有一定的规律变化,如温度、压力、
电流等,科学家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些规律。
环境监测
03
环境监测中需要定期采集数据,如空气质量、水质等,通过这
02
数的规律探索
数的排列规律
总结词
数的排列规律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数字,形成特定的模 式或序列。
详细描述
在数的排列规律中,我们通常关注数字的顺序,以及它们如 何按照特定的模式或序列进行排列。例如,1、2、3、4、5 是一个递增的排列规律,而3、2、1则是一个递减的排列规 律。
数的增减规律
总结词
函数关系式
用函数关系式来表示规律,如 $f(x) = x^2$ 表示二次函数的规律。
方程式
方程式也可以用来表示规律,如 $x^2 - y^2 = (x + y)(x - y)$ 表 示差平方的规律。
用表格表示规律
01
表格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和规律 ,通过表格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数 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七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优秀课件

七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优秀课件

1 6 13 20 27 7 14 21 28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3 10 17 24 31
4 11 18 25
5 12 19 26
变式探 究(1)
在 + 字形区域内,五个数之和与正中心何关 系? 能用字母表示并验证这个关系吗?
答:五数之和=5×中间数
(a-1)+(a+1)+a+(a7)+(a+7)=___ 5a
52
53
54
操作探究(3):
------教材第111页随堂练习
要动手折叠哦?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 折,如右图所示可得到一 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 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 保持平行,连续对折6次 后,可以得到几条折痕? 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 呢?
先将折叠后的结果填入下表, 细胞分裂示意图 再与细胞分裂数作比较:
a-8
a a+8
右下者比左上者多8
能用字母表示吗?
星期 日
星期 一
星期 二
星期 三
星期 四
星期 五
星期 六
(4)左下右上对角 线上三个相邻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二 三 1. 3x2-4x+5是_____次____项式。 2. (k-2)x2-5x+9是关于x的一次多项式,则 k=______。 2
3. 4xn+6xn+1+ xn+2- xn+3(n是自然数) 四 n+3 是_____次_____项式,其中最高次 项的系数 -1 是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探索数量关系,应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证明规律.
2.数的变化规律.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步骤.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活动,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自主地发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并能正确验证.
教学难点
探索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记作§3.6 A)
第二张:做一做(记作§3.6 B)
第三张:练习(记作§3.6 C)
教学过程
Ⅰ.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由日历中的一些数量关系,探讨、归纳出能反映这些数量关系的规律,知道探究规律的思路:先对几个简单、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寻找变化规律并加以归纳,其次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最后验证猜想结论的正确性.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一些规律.
Ⅱ.讲授新课
[师]我们来看屏幕(出示投影片§3.6 A)
(5)一家餐厅有这样的长方形桌子30张,按照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共可坐多少人?若按上图方式每6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则可坐多少人?若现在有131个客人去吃饭,那该如何摆拼桌子?
[师]同学们看清题目,弄清题意后,分组讨论、归纳.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生1](1)1张餐桌坐6人,2张餐桌可坐10人.
(2)填写如下:
(3)从表中可知:每增加一张桌子,可多坐4人.
[生2]因为每增加一张桌子,就可多坐4个人,所以摆n张桌子可坐:[6+4(n
-1)]个人.即:6+4(n-1)=4n+2.
也可以这样理解:每张桌子的两侧各坐2人共4人,n张桌子可坐4n人,再加上两头可坐的两人,共(4n+2)人.
[生3]还可以这样理解:每张桌子的一侧可坐2人,n张桌子的一侧可坐2n 人,另一侧也可坐2n人,再加上两头各1人,共2n+2n+2=4n+2(人).
[师]很好,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思考方法,总结出如图所示摆桌椅的规律,它正确吗?来验证一下.
(同学们验证)
[生1]把5代入4n+2中,得:22.把6也代入4n+2中,得:26.……因此可知:得到的规律是正确的.
[师]很好,那第5小题呢?
[生2]5张餐桌可坐22人;30张长方形的桌子,按照如图方式每5张拼成一张大桌子,能拼成6张大桌子,因此这样拼摆的30张长方形桌子共坐:22×6=132人.
[生3]30张长方形的桌子,按照图的方式每6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则可拼成5张大桌子,一张大桌子上(即6张如图所示的桌子)可坐26人,5张大桌子可坐26×5=130人.即:30张桌子拼成5张大桌子后共坐130人.
[生4]现在有131人要吃饭,则把30张桌子按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排成6张大桌子就可以供131人吃饭.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们来做一练习:
Ⅲ.课堂练习
课本P113习题3.8
1.1张长方形桌子可坐6人,按照下图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1)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桌子呢?n 张桌子呢?
(2)一家餐厅有40张这样的长方形桌子,按照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多少人?
(3)在(2)中,若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多少人?
解:(1)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8个人,3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10人.n 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2n +4个人.
(2)40张桌子可坐112人.
(3)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共坐100人. Ⅳ.讲授新课
[师]大家做得挺好,下面我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3.6 B)
[师]数字较大时,可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生1]填表如下:
[师]很好,大家通过表中数据来探讨一下这一列数的变化规律. [生2]x 取的值一个比一个大时,代数式
x
x 41
221--的值越来越小. [师]对,随着x 的值变大,代数式的值变得越来越小. 那(3)小题计算出来吗?
[生]计算结果如下表:
的值接近于0.5.
从表中可以知道,当x非常大时,代数式
x4
[师]很好,找一列数的规律时,需要细心观察、分析;找一个代数式随着字母的取值变化的规律时,首先要取一些符合条件的特殊值,然后计算,从中寻找其规律,最后验证其规律.
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一下规律题:
Ⅴ.课堂练习
(出示投影片§3.6 C)
(学生讨论,找规律)
答案:用n表示自然数,则算式中所表示的规律为:n(n+4)+4=(n+2)2.
Ⅵ.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又探索了一些数量关系的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了这些规律.要探索规律,必须要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猜想,然后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能反映数量关系的规律.
Ⅶ.课后作业
(一)课本P117复习题B组:1、2 C组:3
(二)1.预习内容:
2.预习提纲
(1)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试寻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Ⅷ.活动与探究
1.将一张等腰三角形的纸片对折,使折出的两部分正好重合,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对折下去:
(1)连续对折两次;你能得到多少个三角形?3次呢?4次呢?
(2)连续对折n次,你能得到多少个正方形?请说明理由.
过程:让学生动手折叠,折一次为2个,对折两次为4个,即22个,对折三次为8个,即23.……
猜想:对折n次能得到2n个正方形.
经验证:规律正确.
结果:(1)连续对折两次,能得到4个三角形,连续对折三次,能得到8个三角形,连续对折四次,得到16个三角形.
(2)连续对折n次,得到2n个三角形,因为:
所以由表中数据即可得出规律:连续对折n次,得到2n个三角形.
板书设计
三、做一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