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来历
和氏璧名称的由来及相关历史典故
和氏璧名称的由来及相关历史典故和氏璧名称的由来及相关历史典故和氏璧,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块玉璧,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因此称为和氏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和氏璧名称的由来及相关历史典故,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和氏璧的由来:和氏璧,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块玉璧,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因此称为和氏璧。
历史上的和氏璧更是有着许多经典的故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据传和氏璧本身是纯白色的玉璧,但楚国地区以及可能是和氏璧产地的中国陕西蓝田县均不出产白玉,所以它的颜色和花纹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和氏璧加工后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秦、汉、魏、晋、隋、唐的传国玺,最后在中国南宋末年的动乱中下落不明。
由于玉器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玉璧本身的价值被民间广泛传颂,成为诸多中国文化中典故、成语的来源。
历史、传说与典故和氏献璧和氏璧最早见载中国东周末年著作《韩非子和氏第十三》:楚国人和氏在楚地的山中发现一块外裹岩石的美玉,将这块玉献给当时的君主楚厉王,而楚国王室御用的玉匠声称和氏贡献的只是一块石头,欺骗了君王。
于是楚厉王下令将和氏左脚砍去。
厉王死后楚武王即位,和氏再次将该玉献给他,武王命令玉工鉴定这块玉石,鉴定的结果是和氏所贡献的仍是一块石头,结果和氏右脚被砍掉。
最后和氏带着玉石回到楚山,在那里他恸哭了三日三夜,新即位的楚国国君楚文王派人询问事情的缘由,和氏说“我并非因被砍去双脚而伤心,而是宝玉被认定为顽石、忠臣却被认为是骗子,这才是我所伤心啊”楚文王派工匠除去裹在玉石上的岩石,才看到了这块玉,于是楚文王将该玉璧命名为“和氏璧”。
《战国策》记载和氏璧一直是楚国国宝,楚威王时代和氏璧被赐予攻打魏国有功的昭阳令尹,一次昭阳在设宴招待门客时将和氏璧取出供宾客参观,此时宾客中有人突发起哄,并趁乱偷走了摆在桌上的和氏璧。
昭阳的门客指认张仪是盗走和氏璧的人。
昭阳在经过拷打讯问后放走张仪,张仪在成为秦国相国后曾为此向楚国展开报复,但和氏璧自此就下落不明。
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是中国古代传世珍宝之一,其故事令人叹为触动。
这枚由和氏家族传承的玉璧,凝聚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
下面将为您讲述和氏璧的故事。
一、和氏璧的起源相传,和氏璧是中国远古时代的一个部落族人所铸,其制作工艺高超,兼具雕刻、琢磨、打磨等多种技艺。
和氏璧犹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向人们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艺术。
二、和氏璧的流传公元前283年,中国秦国宰相赵高为了夺取和氏璧,采取了毒杀和氏夫人的卑劣手段。
然而,在垂死之际,和氏夫人将和氏璧藏于腹中,不愿将此珍宝交给背叛自己的人。
据说,她的遗体在后来被发现时,手中仍然紧握着和氏璧。
和氏璧的命运也随之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经历了长时间的流亡与转手,先后落入了刘邦、汉文帝、汉景帝等历代帝王之手。
最终,和氏璧回到了中国的心脏地带——陕西。
三、和氏璧的文化价值1.历史见证:和氏璧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者,承载了无数历史的记忆。
它见证了秦汉时期的辉煌与衰落,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2.艺术瑰宝:和氏璧以其玉质细腻、雕刻精湛而被誉为艺术瑰宝。
它以独特的纹饰和精巧的雕刻技艺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才华和智慧。
3.民族归属感:和氏璧作为中国古代宝物的代表,使得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它成为了国人自豪的象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血脉相连的情感。
四、和氏璧的重要性和氏璧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实际价值。
它代表了古代中国的辉煌与文明,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氏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相关部门应加强保护和研究,确保其完整性与完好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人们对和氏璧的认识与尊重。
综上所述,和氏璧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人民的珍宝,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共同努力,将和氏璧行传下去,并通过其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文明的辉煌。
和氏之璧的成语故事
和氏之璧的成语故事和氏之璧的成语故事导语:和氏之璧指珍贵的东西。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
【汉字书写】:和氏之璧【汉语注音】:hé shì zhī bì【成语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成语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指珍贵的东西。
【和氏之璧的意思】: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和氏之璧的近义词】:夜光之珠、和璧隋珠、和氏璧;【和氏之璧的反义词】:;【和氏之璧的故事】卞和是楚国人,他在楚山里得到一块玉璞之后便拿去献给了楚国国君厉王。
楚厉王不知这玉璞是真是假,于是找来一名玉匠验证。
玉匠看了玉璞之后说:“大王,这只是块石头。
”楚厉王因为卞和欺骗他感到非常的生气,命人把卞和的左脚给砍断了。
后来武王即位掌权的时侯,卞和又把这块玉璞献给武王,结果武王叫玉匠验证时仍然说是一块石头。
武王跟厉王一样也是很生气,令人把卞和的.右脚也给砍掉了。
后来文王继位的时侯,卞和捧着这块玉璞在楚山脚哭了三天三夜,直到哭出来的是血。
文王听说以后差人去问卞和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卞和说:“我这么伤心不是因为双脚被砍断,而是因为我发现的这块宝玉却被人当做石头,一个忠诚的人被当做是骗子。
”文王听了以后想弄清楚事情便马上叫来玉匠,把这块玉璞雕琢完以后果然是一块难得的宝玉,卞和因此也申了冤。
后来这块玉就被叫做“和氏壁”。
【和氏之璧例句】晋.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未玩于随掌?”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解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之美,物不足以饰之。
”【和氏之璧造句】当年如果卞和饮恨含冤而死的话,这块“和氏之璧”就被永久的埋没了。
和氏之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对待事物的时侯,不同的态度将产生不同的结果。
传国玉玺和氏璧的来历是什么
传国玉玺和氏璧的来历是什么我们都知道皇帝是传国玉玺的,这个传国玉玺很重要,历史上的传国玉玺最出名的还是和氏璧。
那么传国玉玺和氏璧的来历是什么呢?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璧”。
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
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历史上的玉玺是秦朝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
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
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
传国玉玺不仅成为野心家觊觎和割据君王争夺的目标,也是中央王朝后宫的珍宝,国之重器。
得到玉玺的人将玉玺解释成自己“受命于天”的表现;而一旦失去玉玺则被视作王朝“气数已尽”的表现。
如果有哪个皇帝登基的时候没有传国玉玺捧在手里,就被讥为“白版皇帝”。
意思是说你这个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没有办法证明。
他们发出去的没有玉玺印章的诏书自然也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介绍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和氏璧的故事的讲解
和氏璧的故事的讲解传说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上砍柴,偶然发现一只美丽的凤凰栖在一块青石上。
按民间传说“凤凰不落光宝地”,卞和认定这块青石是宝贝,于是将它献给楚厉王。
当时王宫的玉石匠不识此宝,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命令武士砍掉了卞和的左足。
厉王的儿子武王继位后,卞和又把这块宝石献给了武王,仍被说是普通的石头,武王以同样的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右足。
若干年后,武王的儿子文王即位,卞和还想去献宝,可是因为失去双脚而无法行走,便抱着这块宝石坐在荆山下哭了整整三天三夜,一直把眼泪哭干,眼中滴出鲜血来。
有人把这件事禀告了文王,文王派人问卞和:“天下受刑被砍掉双足的人很多,为什么数你悲伤得最厉害呢?”卞和回答说:“我痛心的并不是自己双足被砍断,而是这块宝石,被人认为是普通石头!”于是,文王派人把卞和接进王宫,并命令玉石匠精心琢磨,剖开石头,果然从中得到一块润无瑕、晶莹光洁的奇宝,文王再命令工匠将它雕成一块玉壁。
世人为纪念卞和的发现,便给它取名为“和氏壁”。
“和氏壁”作为权贵的象征,被后人争来抢去:秦昭襄王愿以15座城池来交换,未果;秦灭赵后,夺“和氏壁”,并由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形同龙凤鸟之状,从此,“和氏壁”作为传国玉玺保留;王莽篡权时被太后摔坏一角;三国时孙坚,又为它命丧黄泉;到五代十国时,已下落不明,给后人留一悬案。
纵观“和氏壁”的来去,在感概卞和的执着同时,也叹息楚王的偏听偏信,如果楚王不全信那几个玉石专家,当面将它敲开,一切不是都明了吗?何必搭上卞和的双足呢?!两代玉石专家同说它是石头,想来不会是假话,因为他们没有说假语的必要,只是他们的认知能力未免低了点,识不了金玉慧珠的。
可见,专家不是万能的,偏听偏信就更不该!专家也会害人哪。
和氏璧的故事
江山万代传,只是黄梁梦——和氏璧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做卞和的人在荆山中捡到一块璞玉。
他欣喜若狂地捧着这块璞石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工来查看,玉工认为这只是块普通的石头。
卞和被处以欺君之罪砍去左脚。
楚厉王去世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玉,厉王的玉工仍然认为这只是块普通的石头,卞和被砍去了右脚。
到了楚文王的时候,卞和抱着这块玉,在荆山下哭了三天三夜,哭干眼泪后,哭出了血。
文王得知后,便命工匠将玉石上面的岩石去掉,果然得到了一块玲珑剔透的玉,雕琢成璧后,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据《战国策》,和氏璧在最开始,一直是楚国的国宝。
到了楚威王时期,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威王将和氏璧赏赐昭阳。
一日,昭阳再宴席中拿出和氏璧供众人观赏,众人争先观赏这块美玉。
突然,宾客中有人突发起哄,和氏璧被人趁乱盗走。
有人指认张仪为盗玉之人,张仪被严刑拷打后却找不到任何线索。
就这样,和氏璧在宴席上不翼而飞。
张仪成为秦国相国后,也因此事对楚国展开报复。
接着,盗玉之人将和氏璧多次转手后,被赵国太监缪贤以500金购得。
《史记》上记载,公元前3世纪,和氏璧的主人为赵惠文王所有。
秦昭襄王得知珍贵的和氏璧在赵国手中,想用15坐城池来换取和氏璧。
当时的秦国国力远胜于赵国,赵王恐献璧后,不得其城。
赵王派遣蔺相如携壁使秦,秦王得和氏璧后,果然食言。
蔺相如当廷力争,以掷璧相挟,最后秦王妥协。
他令副手乔装后,抄小道,将和氏璧带回赵国。
他也凭借出色的胆识,平安回到赵国。
这便是大家所熟悉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五十多年后,赵国为秦所灭,和氏璧秦始皇嬴政手中。
秦始皇灭六国后,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
他命人将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命玉工刻上李斯所写的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在此后,一个王朝是否正统,拥有传国玉玺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历代帝王无不将其作为权力的象征。
得到传国玉玺的人通常会被人当成“受命于天”,而一个王朝失去了传国玉玺,则会被视为气数已尽。
和氏璧从出世的那一天开始就多次易主,颠沛流离。
和氏璧是什么玉
和氏璧是什么玉
和氏璧是什么玉
阅读精选(1):
和氏璧到底是什么玉
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和氏篇》:
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于荆山,奉献楚厉王。
厉王以为石,刖其
左足。
武王即位,和复献之,王以为诳,刖其右足。
后文王即位,和抱璞泣于荆山,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见状,使人问其故。
和答曰:“臣非悲刖,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为诳,所以悲也!”王命匠剖之,果得宝玉,名为“和氏之璧”。
因感其忠,悯其刑,
封和为零阳侯,和辞而不就……
“和氏璧”产生的时间和地点:
1。
时间:春秋时期楚厉王至楚文王,即公元前757至
公元前677年约80年之间。
2。
地点:楚国的荆山,即今湖北襄阳市南漳县境内。
有关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璧”的来历作文
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的来历作文
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的来历作文
xx年12月21日星期一天气:晴
今天,我读了《吴姐姐讲历史》之“和氏璧”的故事。
了解到了“和氏璧”的由来。
和氏璧的来历:说起和氏璧,他还有一段悲惨的故事:据说有一个姓和的楚国人,偶然在山中发现一块品质极好的大玉块,内心十分兴奋,便带了这块玉去见楚厉王,表示要献给厉王。
厉王命一个玉匠来鉴定这块玉的价值。
不料,玉匠在签定后说:“这不是玉,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听到玉匠签定后大为生气,认为何氏在戏弄他,把石头当美玉献给他,于是,下令把何氏的左脚砍掉,以示惩罚。
过了几年,楚厉王死,武王继位,何氏又捧着那块玉去献给武王。
武王也把交给一个玉匠去鉴定,这玉匠鉴定的结果也认为那是石头而不是玉。
武王非常生气,认为何氏在欺骗他,命人把何氏的`右脚砍掉。
又过了几年,武王去世,文王即位,何氏抱着那块玉跑到楚王山下,嚎啕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哭干了,眼眶里流出了血。
有关和氏璧的故事
这个消息出道楚文王的耳朵里,文王派人去问何氏为什么痛哭,何氏答复说:“我不是为自己的双足被砍而痛哭,我是因为宝玉被人指为石头而哭,我是诚心诚意把宝玉献给大王,却被大王指为骗子,我是为这而痛哭啊。
”
于是,文王召集了全国一流的玉匠们共同来鉴定,经过慎重而仔细的鉴定,结论是:这确实是一块美玉,只因未被雕刻琢磨,被误以
为是一普通块石头。
文王知道了结论以后,便向何氏抱歉,收下了这块美玉,同时把它命名为“何氏壁”。
这便是“和氏璧”的由来!。
和氏璧的来龙去脉
龙源期刊网 和氏璧的来龙去脉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2011年第21期《将相和》一文写的是战国时期,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
和氏璧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无价之宝。
它是从哪里来的?后来又到哪里去了呢?据《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代,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采到一块璞玉,先后向楚厉王、楚武王献宝,因为当时的玉石工匠不识宝,卞和被诬为“欺君”,被先后砍去左右脚。
后来,楚文王当政,听说卞和为无人识宝而啼哭的情况,便命玉工将此璞玉加工琢磨,发现果然是块宝玉。
文王大喜,因为是卞和所献,故称此玉为“和氏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和氏璧落入秦始皇之手。
他命玉工孙寿将丞相李斯手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鸟虫形篆字镌刻璧上,始成国玺。
秦始皇死后,赵高篡权,秦王子婴杀赵高于公元前206年,将璧献给汉高祖刘邦,此后便成了传国之宝。
刘邦之后,国玺传经九代皇帝,共计214年,公元8年王莽篡位,太后王政君在长乐宫将国玺摔掉一角,王莽用金包嵌。
此后,和氏璧在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代皇室和农民起义军中辗转相传。
到公元936年,后唐废帝李从琦时,北京留守石敬塘勾结契丹人耶律德光攻打洛阳,李从琦带着传世国宝和氏璧同刘皇后登玄武楼,被叛军焚烧。
从此以后,和氏璧便不见踪影。
以后各代君主都曾想方设法寻找这块无价之宝,也找到了一些所谓“传国玉玺”,但都因难辨真伪而弃之。
清初,故宫交泰殿藏有玉玺39枚,其中就有一方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之印。
乾隆帝一生痴玉,留下有关玉的诗文多达800多篇(首),足可以称为玉器的鉴赏家。
但公元1746年,在他从中钦定25方为国玺时,却将此印剔除在外。
和氏璧从卞和献宝到始皇制作玉玺,以至后来神秘失踪,至今已有2600余年。
和氏璧随着历史的波涛而沉浮,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相信有一天,和氏璧会重现于世,以解千古谜团!【配合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如》】【本报编辑部】。
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的来历_作文
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的来历
2015年12月21日星期一天气:晴
今天,我读了《吴姐姐讲历史》之“和氏璧”的故事。
了解到了“和氏璧”的由来。
和氏璧的来历:说起和氏璧,他还有一段悲惨的故事:据说有一个姓和的楚国人,偶然在山中发现一块品质极好的大玉块,内心十分兴奋,便带了这块玉去见楚厉王,表示要献给厉王。
厉王命一个玉匠来鉴定这块玉的价值。
不料,玉匠在签定后说:“这不是玉,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听到玉匠签定后大为生气,认为何氏在戏弄他,把石头当美玉献给他,于是,下令把何氏的左脚砍掉,以示惩罚。
过了几年,楚厉王死,武王继位,何氏又捧着那块玉去献给武王。
武王也把交给一个玉匠去鉴定,这玉匠鉴定的结果也认为那是石头而不是玉。
武王非常生气,认为何氏在欺骗他,命人把何氏的右脚砍掉。
又过了几年,武王去世,文王即位,何氏抱着那块玉跑到楚王山下,嚎啕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哭干了,眼眶里流出了血。
有关和氏璧的故事
这个消息出道楚文王的耳朵里,文王派人去问何氏为什么痛哭,何氏回答说:“我不是为自己的双足被砍而痛哭,我是因为宝玉被人指为石头而哭,我是诚心诚意把宝玉献给大王,却被大王指为骗子,我是为这而痛哭啊。
”
于是,文王召集了全国一流的玉匠们共同来鉴定,经过慎重而仔细的鉴定,结论是:这确实是一块美玉,只因未被雕刻琢磨,被误以为是一普通块石头。
文王知道了结论以后,便向何氏道歉,收下了这块美玉,同时把它命名为“何氏壁”。
这便是“和氏璧”的由来!。
和氏璧的由来 和氏璧名称的由来及相关历史典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和氏璧的由来和氏璧名称的由来及相关历史典故
导语:和氏璧的由来:和氏璧,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块玉璧,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因此称为和氏璧。
历史上的和氏璧更是有着许多经典的故事
和氏璧的由来:
和氏璧,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块玉璧,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因此称为和氏璧。
历史上的和氏璧更是有着许多经典的故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据传和氏璧本身是纯白色的玉璧,但楚国地区以及可能是和氏璧产地的中国陕西蓝田县均不出产白玉,所以它的颜色和花纹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和氏璧加工后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秦、汉、魏、晋、隋、唐的传国玺,最后在中国南宋末年的动乱中下落不明。
由于玉器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玉璧本身的价值被民间广泛传颂,成为诸多中国文化中典故、成语的来源。
历史、传说与典故
和氏献璧
和氏璧最早见载中国东周末年著作《韩非子和氏第十三》:楚国人和氏在楚地的山中发现一块外裹岩石的美玉,将这块玉献给当时的君主楚厉王,而楚国王室御用的玉匠声称和氏贡献的只是一块石头,欺骗了君王。
于是楚厉王下令将和氏左脚砍去。
厉王死后楚武王即位,和氏再次将该玉献给他,武王命令玉工鉴定这块玉石,鉴定的结果是和氏所贡献的仍是一块石头,结果和氏右脚被砍掉。
最后和氏带着玉石回到楚山,在那里他恸哭了三日三夜,新即位的楚国国君楚文王派人询问事情的缘由,和氏说“我并非因被砍去双脚而伤心,而是宝玉被认定为顽石、忠臣却被认为是骗子,这才是我所伤心啊”楚文王派工匠
生活常识分享。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链接2:和氏璧-课件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You made my day。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 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 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 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 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 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 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 玉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 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 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 就叫辩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 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 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 武王。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 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锦囊)和氏璧
五年级语文
和氏璧:
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和氏璧的来历
和氏璧的来历一、什么是和氏璧和氏璧是中国古代传世之宝,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玉石之一。
它是一种兼具美感和历史价值的玉石器物。
和氏璧以其珍稀、高贵和神秘而享有盛誉,被誉为玉石之冠。
二、发现历史和氏璧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中国战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
它的名字来自于战国时期一个叫做和氏的人,是当时的一位权贵人物。
三、制作工艺和氏璧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需要精选一块上等的原材料,通常是白玉或绿色玉石。
然后,通过切割、雕刻和打磨等工艺,将玉石雕刻成一个个平滑而有光泽的块状。
最后,将这些块状的玉石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和氏璧。
四、象征意义和氏璧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它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象征,代表着和谐、财富和长寿。
因此,在古代,和氏璧往往会成为皇帝的宝物,用于庆祝重要的活动或赠送给外国贵族。
五、传世之难尽管和氏璧在古代就已经非常有价值,但是由于制作的复杂性和稀有性,真正完整保存下来的和氏璧非常罕见。
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只有一块完整的和氏璧。
而至今,这块和氏璧已经失踪多年,令人遗憾。
六、珍贵性和氏璧的珍贵性不仅在于其稀有性,还在于其珍贵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
和氏璧所使用的玉石大多来自中国的新疆和缅甸等地,这些地区的玉石从古代起就被视为上等材料。
而和氏璧的制作工艺则需要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训练,只有经验丰富的工匠才能制作出合格的和氏璧。
七、和氏璧的价值由于和氏璧的稀有性和珍贵性,它在古代就已经非常珍贵有价值。
如今,和氏璧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被视为玉石收藏的极品。
在拍卖市场上,一块正宗的和氏璧往往能够拍出天价。
八、保护与展示鉴于和氏璧的重要性,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和氏璧。
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等机构都展示着一些珍贵的和氏璧。
此外,一些私人玉石收藏家也愿意将他们的和氏璧借给博物馆展览,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个珍稀的艺术品。
九、结语作为中国古代传世之宝,和氏璧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象征意义,在玉石世界中独树一帜。
2021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知识锦囊)和氏璧
和氏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
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
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
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和氏璧背后的历史故事_和氏璧的来历故事
和氏璧背后的历史故事_和氏璧的来历故事和氏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宝石,由一位名叫卞和的人发现。
他把和氏璧供奉给楚武王和楚文王,但因为他们不知道货物而砍掉了他的腿。
直到楚成王继位后,这种玉才被其他人欣赏。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和氏璧的历史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目录▼▼和氏璧背后的故事(和氏璧的来历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在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他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璞玉,决定献给楚武王。
他对武王说:“我这里有块宝石,把它敬献给你。
”楚武王一听是宝石,眼睛为之一亮,但又不能轻易相信,他就让玉工对这块璞玉进行鉴定。
玉工鉴定后说:“这哪是宝玉,只不过是一块石头而已。
”楚武王认为卞和是在欺骗自己,便治罪砍掉了卞和的一只脚。
楚武王死,文王继承了王位。
这时卞和又想起了家里的这块宝石,他以为文王与武王不一样,就再一次来到王官,要把宝石献给文王。
在宫内,重复了上一次的言辞与过程,结果也相同,玉匠仍然说是石头!这次文王也没有便宜他,把他的另一只脚砍了。
楚成王即位后,卞和就抱着他的璞玉在荆山下伤心地痛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血来。
楚成王听说此事,派人去荆山问卞和为什么这样,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你何必哭得这样伤心呢?”卞和说:“我不是因为自己被砍了双脚而伤心,我伤心的是这块宝玉总被人说成是石头,忠心耿耿的人但却被当成了骗子,这些才是使我真正感到伤心的。
”楚成王便命玉工琢磨加工这块璞玉,真的是一块宝玉,便给它取名叫“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
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
关于和氏璧最有名的故事应该是成语——完璧归赵,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后人以此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后来秦王统一天下,把这块号称天下最珍贵的和氏璧雕琢成玉玺并永传后世,象征着皇权与地位。
卞和与他的和氏璧影响了中国历史,甚至影响了中华玉文化。
和氏璧的故事寓意真理就是真理。
古代战国和氏璧的故事
古代战国和氏璧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卞和献玉"、"完璧归赵"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件玉璧也被战国各诸侯国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和氏璧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和氏璧古代战国和氏璧的故事“将相和”的故事我们在小学期间就已经学过了吧!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现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这件和氏璧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各诸侯国视为镇国的宝贝;为了把和氏璧占为己有,各诸侯想尽办法互相争夺!因此,上演了战国时期一幕精彩的历史剧。
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件和氏璧便不知落到何处,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疑案!现在就让我给你讲讲这一段曲折的故事吧!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座山下发现了一件貌似普通的玉璞;为了表示自己对君主的忠心。
便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历王,(玉璞是一种天然五料,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起来和普通的石块没什么区别。
)楚历王找来相玉家进行签定,玉工认为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没有什么价值!楚历王很生气,认为卞和有意欺骗他;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脚。
并把他驱逐出楚国!多年后,楚厉王驾崩,楚武王继位。
卞和赶回了楚国,于是,又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武王。
玉工签定后仍定为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
又过了几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继位。
这时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献给楚文王,但无奈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又被砍掉了双脚;行动很不便,眼看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他便怀抱玉璞来到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不止,眼泪都流尽了、直往外滴血。
这件事传到了楚文王那里,文王派人问卞和:“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掉双脚而痛苦,而是因为明明是宝玉却被误认为是石头,我忠贞之士却被当成欺君之臣;我是为大王哭泣啊!他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文王听后,命人把卞和带到宫殿,并叫玉工当面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无暇的美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知识锦囊)和氏璧
和氏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如海学校陈泽学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
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
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
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素材积累】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旧会有错误,有错误旧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氏璧的来历
和氏璧是史上有名的美玉,在它传世的数千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细心寻觅,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
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
但是经玉工识别,这块玉璞被断定为石头,厉王认为卞和犯下欺君之罪,于是命令士兵砍断卞和左脚,逐出都城。
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依然以为是石头,不幸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脚。
等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流光了,流到满脸都是血。
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世上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慨道:“我并不是由于被削足而伤心,而是由于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看成欺君之臣,长短倒置而痛心啊!”此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果然获得了一块无瑕的美玉。
为奖励卞和的忠实,美玉被定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爱不释手,都舍不得雕刻成器,就奉为宝藏收藏起来。
又过了400余年,楚威王为表扬有功忠臣,特将和氏璧赐赉相国昭阳。
昭阳率宾客游赤山时,出玉璧供人欣赏,不料宾客散去后,和氏璧竟然不知去向。
50余年后,一个赵国人在集市上用五百黄金购得一块玉。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经玉工鉴别,此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
于是和氏璧就被珍藏在赵国。
秦昭王得知此事后,送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以秦国十五座城池换取玉璧。
赵王慑于秦国威力,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
机智过人的蔺相如不辱使命,设计取回玉璧,送回赵国。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照样落入秦国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从此从前史记录中消消失了。
有人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
也有人传说,秦始皇很喜欢这块和氏璧,和氏璧被陪葬在了秦皇陵。
总之,世人再也没看过这块和氏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