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园林植物病害是指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因素引发的病害。

这些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等。

病害是园林植物产生的重要问题,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断裂、枯黄、凋落等症状。

了解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对于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1.接触与吸引:病原微生物首先需要接触到植物体,这可以通过空气中的传播、土壤中的感染、昆虫或其他动物的传播等多种途径实现。

一些病原微生物还具有特殊的吸引机制,例如病毒可以通过它们的宿主(例如介体昆虫)释放的化学物质吸引植物。

2.侵入:一旦病原微生物接触到植物体表面后,它们需要侵入植物内部。

病原微生物通常通过利用植物体表面的裂口、损伤或天然开口等途径侵入植物体内。

例如,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通过植物表面的气孔侵入内部。

3.定居与繁殖:一旦病原微生物成功侵入植物内部,它们将寻找适合的环境定居并开始繁殖。

病原微生物可以在植物器官的不同部位定居,例如根部、茎干、叶片等。

它们会利用植物的养分为食物并通过繁殖产生后代。

4.侵染:病原微生物在定居与繁殖阶段释放的毒素和酶会破坏植物细胞和组织,导致植物产生病害症状。

病原微生物会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使植物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5.扩散与传播:一旦病原微生物侵染了植物,它们会试图扩散到其他植物体上。

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例如风、水、昆虫等。

一些病原微生物还可以形成孢子或子实体等传播结构,并利用它们传播到其他植物上。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可以因不同的病原微生物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一个侵入宿主植物并在其中定居、繁殖和传播的过程。

了解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护园林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植物病害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的生理和形态异常,导致植物发育受阻、产量减少甚至死亡的一类疾病。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病原体入侵、定殖和繁殖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病原体入侵是植物病害侵染的第一步。

病原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植物体内,包括直接侵入、伤口侵入和寄生侵入等。

直接侵入是指病原体通过植物的气孔、毛细孔等直接进入植物体内。

伤口侵入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机械伤害或其他外界因素导致组织破裂,病原体利用这些破裂的组织进入植物体内。

寄生侵入是指病原体通过寄生植物、昆虫等中间宿主进入植物体内。

病原体入侵后,会在植物体内定殖并开始繁殖。

病原体定殖是植物病害侵染的第二步。

定殖是指病原体在植物体内选择合适的组织或细胞,并与之结合形成病斑或病疫。

定殖的位置取决于病原体的特性和植物的抗病性。

有些病原体选择在植物的叶片、茎秆等外部组织定殖,形成病斑;而有些病原体则选择在植物的内部组织、根系等部位定殖,形成病疫。

定殖后,病原体开始繁殖并释放出毒素,导致植物组织的损伤和病状的出现。

病原体的繁殖是植物病害侵染的最关键步骤。

病原体在植物体内通过分裂、孢子形成等方式进行繁殖。

分裂是指病原体细胞在植物组织内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增加数量。

孢子形成是指病原体通过分生孢子、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等方式产生孢子,用于传播和感染其他植物。

病原体的繁殖过程中,会不断释放出大量的病原体细胞或孢子,进一步感染植物或传播给其他植物,形成侵染循环。

总结起来,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可以概括为病原体入侵、定殖和繁殖三个阶段。

病原体通过入侵植物体内,定殖并开始繁殖,最终导致植物发生病害。

了解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对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也需要加强病原体的监测和研究,提高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水平,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

发病期
发病期(symptom appearance phase)从出现症状 直到寄主生长期结束,甚至植物死亡为止的一段时 期。
症状出现以后然后进入繁殖阶段产生子实体,症 状也随着有所发展。显症期是病原物大量增殖、扩 大危害的时期。
真菌性的病害往往在受害部位产生孢子等子实体, 称为产孢期。
影响产孢的因素: 1、温度
接触期
接触期(contact phase)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接触, 或到达能够受到寄主植物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或 叶围后,开始向侵入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某 种侵入结构的时间,称接触期。
接触期是病原物处于寄主体外的复杂环境中,其中包括物理 的、生化和生物因素的影响。病原物必须克服各种对其不利 的因素才能进一步侵染。
其幅度比生长所要求的温度范围要窄,而有性孢
子产生的温度范围比无性孢子更窄,且要求较低的温 度。
子囊菌:有性孢子越冬后的落叶中产生,其发育
过程需要一个低温阶段。白粉菌,晚秋才产生闭囊壳, 可能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通常无性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同该菌生长最适温 度基本一致。
有些需高温和低温交替。如,苹果炭疽病菌恒温
3、伤口侵入
包括外因造成的机械损伤、冻伤、灼伤、虫伤; 植物自身在生长过程中造成一些自然伤口,如叶 片脱落后的叶痕和侧根穿过皮层时所形成的伤口 等,都可能是病原物侵入的途径。 所有的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大部分的病原真菌、 病毒、类病毒可通过不同形式造成的伤口侵入寄 主。
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受寄主的感病期、感病器官、病原物侵入 时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中以湿度和 温度的影响最大。
3、光照 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关闭,因而影响侵入。
潜育期
潜育期(incubation phase):病原物从与寄 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 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 期。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引起全株性的感染(潜育期较长) ;如枯 黄萎病、枣疯病等,这些病原物可通过 输导组织扩展,形成系统性病害。
2、环境条件影响:
以温度影响最大,和病原物发育的适温有关, 因为在植物体内,受外界湿度的干扰小。
(四)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此期是病原物大量增殖、扩大危害的时期。 真菌性病害往往在受害部位产生孢子等子实体,称为产孢期 新产生的病原物的繁殖体可成为再次侵染的来源。
5、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二)初侵染和再侵染
1、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 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 2、再侵染: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
病的过程叫再侵染。
根据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再侵染把病害划分为:
2、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
种子: 种子之间:如线虫的虫瘿、菟丝子的种子;
种子表面:烟草花叶病毒污染番茄、辣椒种子。 种子内:豆科植物的病毒病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3、病株残体
③ 光照
(三)潜育期
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期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也
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时期。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方式 :
1)局部侵染: 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
或点发性的感染(潜育期较短),如真
菌性叶斑病。
2)系统侵染: 病原物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与侵染循环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与侵染循环

10/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三)潜育期
— 潜育期是指从病原物和寄生关系开始到表现明显症状 为止的时期。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引水分和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引水分和 养分,不断扩展、蔓延的时期 蔓延的时期,也是植物体对病原物 的扩展产生一系列抵抗反应的时期。 的扩展产生一系列抵抗反应的时期 — 1.病原物的扩展 — 2.寄主植物抗扩展 — 3.潜育期的长短
19/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 (二)单病程(单循环 单循环)病害:指一个生 长季节只有一次侵染过程的病害。这种病 长季节只有一次侵染过程的病害 害的侵染期短而潜育期长,一般在生长季 害的侵染期短而潜育期长 节不会扩大蔓延,发病平稳 发病平稳,不易造成大 流行。
— 这类病害中也包括一些作物的重要病害 这类病害中也包括一些作物的重要病害,如小麦
7/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只侵入角质层不侵入细胞壁
8/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2. 自然孔口侵入
— 气孔:引起叶斑病的多种真菌 引起叶斑病的多种真菌、细菌 — 水孔:叶尖、叶缘 — 皮孔:枝干、果实、块根、 、块茎 — 蜜腺:梨火疫病
9/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2.环境条件对侵入的影响 环境条件对侵入的影响
上三种黑穗(粉)病,小麦粒线虫病 小麦粒线虫病、大麦条纹病、 水稻恶苗病、稻曲病、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棉花枯黄 萎病、马铃薯卷叶病、多种果树病毒病等 多种果树病毒病等。
20/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 对于单病程病害,只要消灭初侵染来源 只要消灭初侵染来源, 集中消灭其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就能 集中消灭其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 有效地防治。对于多病程病害 对于多病程病害,除需要 防治初侵染外,还要解决再侵染问题 还要解决再侵染问题。 再侵染次数越多,需要防治的次数也越 需要防治的次数也越 多。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与循环 病害的侵染过程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与循环 病害的侵染过程
第九章 第二节 病害的侵染过程
病害的侵染过程—病原物侵入寄主体内,在寄 主体内扩展蔓延,引起寄主发生病害的过程。
一、接触期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起到产生侵入机构止
主动接触 被动接触
病原物自己的活动 风、雨、昆虫传带
二、侵入期 开始侵入——建立寄生关系止 1、侵入途径
(1)直接侵入 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部分真菌
不一定对生产造成大的损失
各种因素都 利于病害的
发生
病害严重发生
对生产造成大的损失
第四节 病害的流行
病害流行——病害大面积普遍而且严重发生,
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怎样预防病害流行?
导致病害发生的三个基本因素
• 有病原物存在 • 有感病寄主存在 • 环境条件适合病害的发生
导致病害流行的三个基本因素
非侵染性病害
症状特点 无病征,主要表现为抑制性病状和
坏死性病状 变色、矮缩、坏死、落花、落果、
落叶、萎焉枯死
田间发生特点 1. 发病普遍,发病率高 2. 受害程度较一致 3. 病害在田间分布均匀或具方向
性,如日晒灼伤 4. 当致病因子消除后,病害停止
发展,并可能恢复正常
侵染性病害
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 病毒病害 线虫病害 寄生性种子 植物病害
病害诊断的方法与步骤
(3)确诊病原物
A.根据症状
症状独特的病害
B.根据症状与镜检 病部病原物
症状相似的病害
C.根据柯赫氏原则
新的病害
炭疽病
霜疫病
炭疽病
霜疫病
考赫氏原则
考赫氏(Robert Koch) 根据前人的看法和 自己的经验提出来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病 害的病原物的一项原则。
是植物病害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可帮 助研究者在进行病原鉴定时对于所得的结果作 出正确的结论。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侵染循环、防治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侵染循环、防治
农事操作和农业机械传播
各种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真菌:以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 细菌:多数由雨水和昆虫传播; 病毒:主要由生物介体、人为因素传播; 寄生性种子植物:种子可由鸟类、气流传播。
病害的类型
病害
非浸染性病害
浸染性病害
病毒病
细菌病害
真菌病害
高等真菌
低等真菌
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也
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时期。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方式 :
1)局部侵染: 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
或点发性的感染(潜育期较短),如真
菌性叶斑病。
2)系统侵染: 病原物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
引起全株性的感染(潜育期较长) ;如枯 黄萎病、枣疯病等,这些病原物可通过 输导组织扩展,形成系统性病害。
2、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
种子: 种子之间:如线虫的虫瘿、菟丝子的种子;
种子表面:烟草花叶病毒污染番茄、辣椒种子。 种子内:豆科植物的病毒病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3、病株残体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的防治策略
流行特点不同,防治策略不同 防治单循环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 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消毒、拔除病株 等措施都有良好防效。
防治多循环病害主要应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
和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长率。
(三)病原物的传播
1、气流传播:自然传播的最远方式。如小麦条锈病菌的夏孢子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二、 侵染循环
定义: 定义:指病害从一个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 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为病害循环。 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为病害循环。 主要涉及三个环节: 主要涉及三个环节: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 2、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 3、病原物的传播 、
(一)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定义: 定义 : 指病原物如何度过寄主植物的休眠期或收获
2)多循环病害: 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 )多循环病害: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 原物的增殖率高; 原物的增殖率高;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越冬率 低而不稳定。 低而不稳定。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根际分泌物对病原物的影响
1)诱发病原物积聚: )诱发病原物积聚: 积聚 2)刺激休眠体和孢子的萌发: )刺激休眠体和孢子的萌发: 萌发 3)营养:伤口侵入的病原物,先在伤口吸收死亡细胞 )营养:伤口侵入的病原物, 的营养物质,生长后侵入。 的营养物质,生长后侵入。
(二)侵入期: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期 1、侵入途径: 、侵入途径:
5、介体 、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植物侵染性病害侵染全过程

植物侵染性病害侵染全过程

植物侵染性病害侵染全过程
侵染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侵入、潜育和发病三个时期。

侵入期:从病原物萌发开始到建立稳定的寄生关系止。

潜育期:是病原物从寄主夺得生存条件、扩展、发育的时期。

绝大多数真菌和细菌扩展的范围只限于侵染点附近,称为局部侵染,如叶斑病。

与此相反,病原物入侵后便扩展整个植株或植株的绝大部分,称系统侵染,病毒、类菌质体以及少数真菌和细菌的扩展属于这一类,如枣疯病、青枯病、榆荷兰病。

一般来说,局部侵染引起局部性病害,系统侵染引起系统性病害,但也有少数例外。

潜育期长短相差甚远,多数在10天左右。

叶斑病短至数天,枝干病害长约十几天至数十天,活立木腐朽病长达数年至数十年。

发病期:随着病原物侵染的深化,引起寄主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表现出各种症状。

症状的出现标志着一个侵染程序的结束。

看完以上内容,对于植物侵染性病害侵染过程相信大家也有了答案,其实出现这类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养护不当造成的。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接触阶段:病原体与寄主植物发生接触,通常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植物部分(如叶片、茎等)或接触受感染的工具、人员等。

此阶段病原体会附着在寄主表面。

2. 附着阶段:病原体附着在寄主植物表面后,通过分泌胞外多糖等物质形成粘附结构,以便更好地固定在寄主表面。

3. 入侵阶段:在附着阶段完成后,病原体会通过一些特殊结构(如菌丝、根须等)侵入寄主植物的组织。

入侵途径可以是通过伤口、气孔、根尖等。

4. 扩散阶段:在寄主植物内部,病原体会迅速扩散并感染更多的寄主组织。

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病原体分泌一些抗寄主物质,抑制寄主免疫反应。

5. 繁殖阶段:一旦病原体侵入寄主并适应环境,它会开始繁殖并产生更多的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体内或体外的方式传播给其他植物。

6. 寿命阶段:病原体在寄主植物内部生活的时间通常是有限的,一旦它们消耗了寄主提供的养分,它们会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一次侵染机会。

侵染循环指的是病原体从一个寄主植物到另一个寄主植物的传
播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空气传播、昆虫传播、土壤传播等。

不同病原体的侵染循环时间和传播途径也各不相同。

了解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对于病害的防治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解析

第七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解析
❖ 种苗和其它繁殖材料的带菌,常常是下年初次侵染最有效的 来源。
三、土壤
❖ 1、土壤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外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 ❖ 2、病原物的休眠体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病原物还可以腐生的方式在
土壤中存活。 ❖ 3、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为土壤寄居菌(soil invaders)和土壤习居
菌(soil inhabitants)两类。 ❖ (1)土壤寄居菌在土壤中病株残体上的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
第一节 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一、初次侵染
1.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的新一代植株开始生长以后 引起最初的侵染称为初次侵染。
2. 初次侵染的作用是引起植物生长季最初的侵染。 3. 全株性感染的病害,除少数例外,只有初次侵染而没有再
次侵染。 4. 只有初次侵染的病害,只要防止初次侵染,这些病害几乎
就能得到完全控制。如黑穗病类可以采用种子处理的方法 防治。
四、病株残体
❖ 1、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活, 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
❖ 2、病原物在病株残体中存活时期较长,主要原因就是受到植物 组织的保护,对环境因子的抵抗能力较强,尤其是受到土壤中腐 生菌的拮抗作用较小。当植物的残体分解和腐烂的时候,其中的 病原物往往也逐渐死亡和消失,残体中病原物存活时间的长短, 一般决定于残体分解的快慢。
第三节 病原物的传播
❖ 1、病原物的传播主要是依赖外界因素,其中有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
❖ 自然因素中以风、雨、水、昆虫和其它动物传播的作 用最大;
❖ 人为因素中以种苗或种子的调运、农事操作和农业机 械的传播最为重要。
❖ 2、各种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和方法是不同的,真菌主要 以气流和雨水传播;细菌多半是雨水和昆虫传播;病 毒主要靠生物介体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可以由鸟类 和气流传播;线虫主要由土壤,灌溉水以及水流传播 。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从病原物与寄主感病部位接触侵入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从病原物与寄主感病部位接触侵入

► 真菌接触期的长短不一,一般真菌的分生孢子寿命
较短,同寄主接触后如不能在短期内萌发,即失去 生命力;而当条件适宜时,孢子在几小时内即可萌 发侵染。也有些真菌接触期可长达数月。例如,桃 缩叶病菌的孢子在芽鳞内越冬,次年新叶初放时才 进行侵染。 ► 在接触期,病原物在寄主体表的活动受外界环境 条件,寄主的外渗物质,根周围和茎、叶表面微生 物活动的影响。这些微生物与病原物之间产生明显 的颉抗作用或刺激作用。因此,病原物同寄主植物 接触并不一定都能导致侵染的发生。但是病原物同 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是导致侵染的先决条件。阻 止病原物同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可以防止或减少 病害发生。
► 3.环境条件方面
环境条件同时作用于寄主植物和 病原物,其不但影响病原物的生长、繁殖、侵染、 传播和越冬,而且也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力。 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的生长 时,可导致病害的流行。
► 病害有无再侵染与防治有密切的关系,对只有初侵
染的病害,只要清除越冬病原物,消灭初侵染源就 可使病害得到防治。对于有再侵染的病害,除清除 越冬病原物外,及时铲除发病中心,消灭再侵染源, 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 (二)病原物的越冬
► 病原物越冬期间处于休眠状态,是其侵染循环中最
薄弱的环节,加之潜育场所比较固定集中,较易控 制和消灭。因此,掌握病原物的越冬方式、场所和 条件,对防治植物病害具有重要意义。病原物越冬 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 ► 1.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 ► 带病的种子、苗木、球茎、鳞茎、块根、接穗和其 他繁殖材料,是病菌、病毒和植物菌原体等远距离 传播和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如百日菊黑斑病、百日 菊细菌性叶斑病、瓜叶菊病毒病、天竺葵碎锦病毒 病等。由此而长成的植株,不但本身发病,而且成 为苗圃、田间、绿地的发病中心,通过连续再侵染 不断蔓延扩展,甚至造成病害流行。

任务五、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和侵染过程.

任务五、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和侵染过程.

• 1.病原物方面 在一个生长季
节中,病原物的连续再侵染,使 病原物迅速积累。
• 2.寄主植物方面 感病品种大
面积连年种植可造成病害流行。 • 3.环境条件方面 环境条件同
时作用于寄主植物和病原物,其
不但影响病原物的生长、繁殖、 侵染、传播和越冬,而且也影响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思考题:
• 1、侵染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了解病害的侵染循环与搞好防治有
• (四)发病期:从寄主开始表现症状而发病到症状停止发展为止这一
段时期,称发病期。
三、病害的侵染循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
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侵 染 循 环 模 式 图
四、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内,发生普遍而
且严重,使某种植物受到巨大损失,这种现象称为病害的流行。
《园林植物保护》
——任务五、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和侵染过程性
任务五、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和侵染过程

(一)接触期: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到开始萌发入侵称接触期。
• (二)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这一段时期,称侵 入期。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一般有三种:伤口侵入 、 自然孔口侵入 、
直接侵入
• (三)潜育期: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主表现症状为 止这一段时期,称潜育期。
什么关系?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_图文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_图文
,在变动的室温下,几天之后就能产生大量孢子。
❖ 有性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比无性孢子更窄,且要求较低的温度。 白粉菌:晚秋才产生闭囊壳,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子囊菌:有性孢子越冬后的落叶中产生,其发育过程需要一个低温 阶段。
2、湿度
➢ 在实验室中,对未产生子实体的病组织,常用保湿 的方法促其产生子实体。
2)多循环病害: 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 原物的增殖率高;
❖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越冬率 低而不稳定。
❖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
3、病株残体
❖ 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残体中 存活,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
❖ 病残体上的病原物往往是土壤病原物的主要来源。
1)直接侵入: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壁侵入。 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性较强的真菌(如白粉病
, 2)自然孔口:锈气菌孔,、炭水疽孔、菌皮属等孔、真蜜菌)腺等; ,以气孔最为重要。
多数真菌和细菌,真菌以芽管、菌丝或侵染丝侵入; 3)伤口侵入:机械损伤、自然伤口。
弱寄生的真菌、许多细菌、病毒
根据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再侵染把病害划分为:
1)单循环病害: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 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危害作用很小的病害。
2)❖多多为循种环传病或害土:传的系统性病害;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和发生流行(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和发生流行(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侵染性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1.预测的依据
在病原物方面:病原致病力的变化和数量,包括初侵染 来源的数量和传播方式等情况。
借昆虫传播的病害:介体昆虫的发生规律。 寄主方面:当地主要品种的感病性、品种布局、种植方 式以及植株生育状况。 环境方面:全面分析当地气象资料和作物栽培条件。
2.长期预测
长期预测是预测一个生长季节或一年,以致 几年的病情变化。
植物病原线虫
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
大多数植物病原线虫体形细长,两端稍尖, 形如线状,多为乳白色或无色透明,需要用显微 镜观察。线虫体长约0.3~lmm,个别种类可达 4mm,宽约30~50μm。雌雄同型的线虫雌成虫 和雄成虫皆为线形,雌雄异型的线虫雌成虫为柠 檬形或梨形,雄成虫为线状。线虫虫体分唇区、 胴部和尾部。虫体最前端为唇区。胴部是从吻针 基部到肛门的一段体躯。尾部是从肛门以下到尾 尖的一部分。
3.中短期预测
中短期预测是对一个生长季节内,十几天或 几十天的病情变化进行预测。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寄主 发病的过程。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
侵入前期 侵入前期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
感病部位接触,并产生侵入机构为止 的阶段。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
侵入期
半寄生植物:植物本身具有叶绿素,能够进 行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但由于缺乏根系而 需要从寄主植物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其导管与 寄主植物的导管相连
(2)寄生性植物的致病性 (3)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寄生性植物靠种子繁殖。 被动传播:种子主要依靠风力、鸟类和种子 调运传播。 主动传播:成熟时果实吸水膨胀开裂,将种 子弹射出去。
侵入期是指病原物从侵入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 的阶段。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
最低3℃
2) 有些病原物接种体萌发的最适温度与侵入寄主的 温度不一致。 马铃薯晚疫病菌: 产生孢子囊:18~22℃ 形成游动孢子:12~13℃ 游动孢子萌发:12~15℃ 芽管生长:21~24℃。 因此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的有利条件是夜间,此 时温度较低而湿度高,有利于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的形成和萌发,但是芽管的侵入和侵入以后菌丝 的发育则需要比较高的温度。 3、光照 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关闭,因而影响侵入。
潜育期
潜育期(incubation phase):病原物从与寄 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 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 期。
潜育期是植物病害侵染过程中的重 要环节,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 和生物化学等先进技术研究侵染早 期植物的反应,揭示病原物和寄主 植物间相互作用的本质,是现代植 物病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病原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process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病原生物的侵染过程

病原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是 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 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 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 程。简称:病程。
4、寄主 病原物与寄主的组合决定病原物与寄主的亲和 性程度,进而决定病害症状的表现和类型,症状的 发展速度及病部繁殖体的数量。 田间观察可以发现专性寄生物的孢子常在寄主 活组织上形成,兼性寄生物则常在坏死组织上产生 孢子。有些真菌的子实体仅在病斑的边缘形成,可 能是一种中间类型。 一般认为“饥饿”可以促进孢子产生,即营养 条件不利于菌丝体生长时,可以促进产生孢子。在 实验室中,常用降低培养基碳源的方法来促进孢子 产生,有时甚至用水琼脂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真菌:①由芽管直接侵入。如,松针褐斑病
菌(Scirrhia acicola) 等。
7.2.2 病原物的入侵机制 ——病原物的自然孔口侵入
7.2.2 病原物的入侵机制 ——病原物的自然孔口侵入
②类似直接侵
入方式,在气孔 外产生附着胞。
如,植物锈菌。
A
SP
7.2 侵入期
7.2.2 病原物的入侵机制
2.病原物的自然孔口侵入
⑵细菌:由细菌菌体在水膜中游动(或被 动)侵入。另外,鞭毛菌游动孢子入侵亦类似。 ⑶病毒:由病毒粒子随带毒花粉管的生长、 延伸侵入子房。
3.病原菌的伤口侵入
⑴伤口来源—— ①机械伤口。如,冻伤、灼
伤、风雨损伤和昆虫及动物咬伤、人工修剪伤等。
②生理伤口。如,根冠侧根伤、叶柄痕等。
7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
植物病程——从病原物同寄主植物相 接触开始,连续地经过入侵、潜育和发 病等几个阶段,直到再度产生病原物繁 殖体为止的过程。 病程(pathogenesis)是侵染性植物病 害发生的最基本环节,受到寄主、病原物 和环境条件三方面的影响。研究病程机理, 是控制植物病害的关键。
6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
侵入期是植物病程最关键的时期。
7.2.1 病原物的入侵途径
各种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有所不同。 概括起来,主要有直接入侵、自然孔口入侵和 伤口(包括微伤口)入侵三条途径。
7.2 侵入期
7.2.1 病原物的入侵途径
各种病原物入侵途径比较 ——————————————————————— 直接入侵 自然孔口入侵 伤口入侵 ——————————————————————— 真菌 √ √ √ 细菌 线虫 ? √ √ √
如,真菌孢子的种类、颜色、 壁厚度及表面纹饰等。
2.寄主植物
7.1 接触期(侵入前期)
7.1.2 病原物在接触期的活动及其影响因素 2.寄主植物
⑴植物根分泌物(多糖、氨基酸)对土壤病原物 的萌发、向性生长或运动具有刺激和诱导作用。
如,苗木猝倒病菌(Fusarium solani f.sp phaseoli)厚垣 孢子;植物线虫等。
A
C
W
IH
7.2.2 病原物的入侵机制 ——炭疽菌的直接侵入机制
Colletotrichum gleosporioides
A W C
7.2 侵入期
7.2.2 病原物的入侵机制 2.病原物的自然孔口侵入
病原菌的入侵自然孔口包括:气孔、皮孔、 水孔及柱头、蜜腺等。 以气孔为主的植物自然孔口分泌物、分泌水 的向性诱导作用构成此类病原菌入侵的动力。
⑵植物体表(叶面为主)分泌物对接触后的 病原菌萌发、向性生长运动具有明显的刺激、 诱导作用——趋水性、趋化性(Chemotaxis) 。 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孢子直接/气孔;花椒鞘
锈菌(Coleosporium zanthoxyli)夏孢子萌发条件。
7.1 接ra manguniana)潜育期:
13℃时,18d; 15~17℃时,13d;
20℃时,7d.
7.3 潜育期
7.3.3 影响病害潜育期的因素
潜伏侵染—— 某些病原物侵入植物 组织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处 于休眠、静止状态,寄主也不表现症状。一旦 有利于病菌活动的条件出现时,病菌就打破休 眠,恢复生长、扩展并引起植物发病。 如,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杨树溃疡 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等弱寄生性病菌。
7.4 发病期
7.4.1 病害(病原物)性质
1.重复侵染者发病期短(几天~十几天、
一个月,如锈病、白粉病、霜霉病和多数叶斑病)
2.一次侵染者发病期长(几个月~一年、
7.1 接触期(侵入前期?inoculum )
接触期——从病原物接种体与寄主植物 接触(或到达植物根围)开始,经过向侵染 点生长、运动,到形成某种侵入机构为止。 7.1.1 病原物接种体(inoculum)类型
接种体——能够侵染植物体的病原物的任何形 式(或部分)。如真菌孢子、菌丝和菌核;细菌 菌体;植原体;病毒粒子;线虫成、幼虫及卵;
7.1 接触期(侵入前期)
7.1.2 病原物在接触期的活动及其影响因素
4.环境条件
⑵温度:影响真菌孢子萌发的速度!多数植 物病原真菌能在20~25℃条件下萌发。 但各类真菌、各种孢子类型又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鞭毛菌、锈菌孢子的萌发温度较低一些; 子囊菌及半知菌孢子萌发温度较高些。进而,同一种真 菌的有性孢子较其无性孢子的萌发温度要底一些。 几种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对环境温度适应范围 ———————————————————————— 病原真菌 孢子类型 萌发温度范围 ———————————————————————— Venturia inaequalis 子囊孢子 18~24℃
7.2 侵入期
7.2.2 病原物的入侵机制 3.病原物的伤口侵入
⑵入侵机制——①仅作为入侵通道。如,病毒。 ②作为入侵通道,并利用植物伤口 补充营养。如,Valsa spp. Erwinia sp. ③植物伤口寄生物,利用伤口组织腐生。
如,立木腐朽菌。
一般说来,伤口入侵病原菌的寄生性较弱, 为兼性寄生菌或兼性腐生菌。
真菌孢子侵入机构——附着胞(appressorium)
真菌孢子侵入机构——附着胞(appressorium) 附着胞的形 成发展涉及由 cAMP介导的 植物表面到病 原菌孢子芽管 之间的信号传 递和碳水化合 物、脂类的积 累过程。

7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
7.2 侵入期
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开 始建立起寄生关系为止。
这种现象说明:病原物的侵入并不表示寄生关系 的建立!
7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
7.4 发病期
发病期——从病害初显症状开始,病 原物继续生长、扩展(病斑扩大)直到产 生大量新的病原物繁殖体。 这里所指发病期仅为植物病程中的一个 阶段(并非广义的植物发病期)。同样, 发病期的特征、长短受到寄主、病原和环 境三方面影响。
7.3 潜育期
7.3.2 潜育期病原物的扩展方式
3.组织水平扩展 某些真菌在潜育期菌丝 扩展过程中,表现出对寄主植物组织或器官的 选择性。如,禾谷类黑粉病;松疱锈病;萎蔫病等。
7.3.3 影响病害潜育期的因素
1.病原物及其所致病害的性质。
如,松针锈病(Coleosporium sp.) 潜育期 7~12d 松疱锈病(Cronatium ribicola) 潜育期 1~2y
的寄主细胞吸收营养、完成生活史,但并不马 上引起寄主细胞死亡。如锈菌、白粉菌、霜霉菌
(这些菌物通常产生吸器haustoria)、病毒和植原体等。
柳树白粉病
杨树锈病
7.3 潜育期
2.半活物寄生(semibiotroph)——病程初 期,病原物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吸收营养; 随后引起细胞、组织死亡;病程后期此类病原 物仍能在死亡组织中吸收营养、生长并产生繁 殖体。如,多数子囊菌、半知菌引起的叶斑病。 3.死体寄生(necrotroph)——病原物侵入寄 主后,先杀死寄主细胞、组织,然后从死亡死 亡组织中吸收营养,生长、繁殖并继续扩展、 杀死病组织周围的活细胞。如,马铃薯晚疫病菌。
7.1.1 病原物接种体(inoculum)类型
寄生植物种子 等。
Pratylenchus zoospores ecysted zoospores
Pseudomonas
7.1 接触期(侵入前期)
7.1.1 病原物接种体(inoculum)类型
大多数接种体通过风、雨和介体到达寄主表面。
7.1.2 病原物在接触期的活动及其影响 因素(寄主-病原物-环境) 1.病原物接种体的抗逆性
7.2 侵入期
7.2.3 影响入侵期的环境因素
植物病害侵入期环境条件的影响实质上就 是影响接触期的那些环境因素的继续!主要是 温、湿度条件。 其特点是,这些条件同时影响病原物和寄 主植物。另外,光照因子在此期间影响较为明 显。
7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
7.3 潜育期
潜育期——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建立寄 生关系到病害症状初次显现为止。 7.3.1 病原物获取营养方式 1.活体寄生(biotroph)——病原物仅从活
空气湿度适应范围较广。
7.1 接触期(侵入前期)
7.1.2 病原物在接触期的活动及其 影响因素 4.环境条件
几种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对空气湿度适应范围 ———————————————————————— 病原真菌 孢子类型 萌发湿度范围 ———————————————————————— Gibberella zeae 子囊孢子 81~100% Gibberella zeae 分生孢子 ﹥96% Venturia pyrina 分生孢子 ﹥95% Dothiorella gregaria 分生孢子 ﹥80% Blumeria graminis 分生孢子 5~100% Melampsora spp. 夏孢子 ≧100% ————————————————————————
7.1.2 病原物在接触期的活动及其影响因素 3.根围(叶围)微生物 营养间接促进!?
⑴有些根围微生物能产生抗菌物质,可抑制 或杀死病原物(称fungistasis)。如,徐进等(2003)
证明根围芽孢杆菌对植物细菌性青枯病菌具有抑制作 用。张成省等(2005)分离到烟草叶围细菌136株,通 过对峙培养实验筛选出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有较强拮抗活性的9个菌株。
2.同一种植物病害因寄主品种而不同。
7.3 潜育期
7.3.3 影响病害潜育期的因素
如,落叶松-杨栅锈病(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近免疫杨树品种 抗病杨树品种 感病杨树品种 潜育期 潜育期 潜育期 13~15d 8~9d 4~5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