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侵染过程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园林植物病害是指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因素引发的病害。
这些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等。
病害是园林植物产生的重要问题,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断裂、枯黄、凋落等症状。
了解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对于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1.接触与吸引:病原微生物首先需要接触到植物体,这可以通过空气中的传播、土壤中的感染、昆虫或其他动物的传播等多种途径实现。
一些病原微生物还具有特殊的吸引机制,例如病毒可以通过它们的宿主(例如介体昆虫)释放的化学物质吸引植物。
2.侵入:一旦病原微生物接触到植物体表面后,它们需要侵入植物内部。
病原微生物通常通过利用植物体表面的裂口、损伤或天然开口等途径侵入植物体内。
例如,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通过植物表面的气孔侵入内部。
3.定居与繁殖:一旦病原微生物成功侵入植物内部,它们将寻找适合的环境定居并开始繁殖。
病原微生物可以在植物器官的不同部位定居,例如根部、茎干、叶片等。
它们会利用植物的养分为食物并通过繁殖产生后代。
4.侵染:病原微生物在定居与繁殖阶段释放的毒素和酶会破坏植物细胞和组织,导致植物产生病害症状。
病原微生物会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使植物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5.扩散与传播:一旦病原微生物侵染了植物,它们会试图扩散到其他植物体上。
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例如风、水、昆虫等。
一些病原微生物还可以形成孢子或子实体等传播结构,并利用它们传播到其他植物上。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可以因不同的病原微生物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一个侵入宿主植物并在其中定居、繁殖和传播的过程。
了解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护园林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植物病害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的生理和形态异常,导致植物发育受阻、产量减少甚至死亡的一类疾病。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病原体入侵、定殖和繁殖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病原体入侵是植物病害侵染的第一步。
病原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植物体内,包括直接侵入、伤口侵入和寄生侵入等。
直接侵入是指病原体通过植物的气孔、毛细孔等直接进入植物体内。
伤口侵入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机械伤害或其他外界因素导致组织破裂,病原体利用这些破裂的组织进入植物体内。
寄生侵入是指病原体通过寄生植物、昆虫等中间宿主进入植物体内。
病原体入侵后,会在植物体内定殖并开始繁殖。
病原体定殖是植物病害侵染的第二步。
定殖是指病原体在植物体内选择合适的组织或细胞,并与之结合形成病斑或病疫。
定殖的位置取决于病原体的特性和植物的抗病性。
有些病原体选择在植物的叶片、茎秆等外部组织定殖,形成病斑;而有些病原体则选择在植物的内部组织、根系等部位定殖,形成病疫。
定殖后,病原体开始繁殖并释放出毒素,导致植物组织的损伤和病状的出现。
病原体的繁殖是植物病害侵染的最关键步骤。
病原体在植物体内通过分裂、孢子形成等方式进行繁殖。
分裂是指病原体细胞在植物组织内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增加数量。
孢子形成是指病原体通过分生孢子、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等方式产生孢子,用于传播和感染其他植物。
病原体的繁殖过程中,会不断释放出大量的病原体细胞或孢子,进一步感染植物或传播给其他植物,形成侵染循环。
总结起来,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可以概括为病原体入侵、定殖和繁殖三个阶段。
病原体通过入侵植物体内,定殖并开始繁殖,最终导致植物发生病害。
了解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对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也需要加强病原体的监测和研究,提高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水平,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2、环境条件影响:
以温度影响最大,和病原物发育的适温有关, 因为在植物体内,受外界湿度的干扰小。
(四)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此期是病原物大量增殖、扩大危害的时期。 真菌性病害往往在受害部位产生孢子等子实体,称为产孢期 新产生的病原物的繁殖体可成为再次侵染的来源。
5、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二)初侵染和再侵染
1、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 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 2、再侵染: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
病的过程叫再侵染。
根据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再侵染把病害划分为:
2、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
种子: 种子之间:如线虫的虫瘿、菟丝子的种子;
种子表面:烟草花叶病毒污染番茄、辣椒种子。 种子内:豆科植物的病毒病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3、病株残体
③ 光照
(三)潜育期
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期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也
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时期。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方式 :
1)局部侵染: 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
或点发性的感染(潜育期较短),如真
菌性叶斑病。
2)系统侵染: 病原物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与侵染循环
10/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三)潜育期
— 潜育期是指从病原物和寄生关系开始到表现明显症状 为止的时期。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引水分和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引水分和 养分,不断扩展、蔓延的时期 蔓延的时期,也是植物体对病原物 的扩展产生一系列抵抗反应的时期。 的扩展产生一系列抵抗反应的时期 — 1.病原物的扩展 — 2.寄主植物抗扩展 — 3.潜育期的长短
19/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 (二)单病程(单循环 单循环)病害:指一个生 长季节只有一次侵染过程的病害。这种病 长季节只有一次侵染过程的病害 害的侵染期短而潜育期长,一般在生长季 害的侵染期短而潜育期长 节不会扩大蔓延,发病平稳 发病平稳,不易造成大 流行。
— 这类病害中也包括一些作物的重要病害 这类病害中也包括一些作物的重要病害,如小麦
7/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只侵入角质层不侵入细胞壁
8/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2. 自然孔口侵入
— 气孔:引起叶斑病的多种真菌 引起叶斑病的多种真菌、细菌 — 水孔:叶尖、叶缘 — 皮孔:枝干、果实、块根、 、块茎 — 蜜腺:梨火疫病
9/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2.环境条件对侵入的影响 环境条件对侵入的影响
上三种黑穗(粉)病,小麦粒线虫病 小麦粒线虫病、大麦条纹病、 水稻恶苗病、稻曲病、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棉花枯黄 萎病、马铃薯卷叶病、多种果树病毒病等 多种果树病毒病等。
20/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 对于单病程病害,只要消灭初侵染来源 只要消灭初侵染来源, 集中消灭其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就能 集中消灭其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 有效地防治。对于多病程病害 对于多病程病害,除需要 防治初侵染外,还要解决再侵染问题 还要解决再侵染问题。 再侵染次数越多,需要防治的次数也越 需要防治的次数也越 多。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间;有的附着在种子表面;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以分
生孢子器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有的病菌能侵入块根、块 茎和鳞茎。
3 病植物残体
病株残体包括寄主植物的秸秆、残枝、败叶、落花、
落果和死根等残余组织。绝大部分的弱寄生物,如多数病 原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或以腐生的方式在残体 上生活一段时期。病毒也可随病株残体休眠。病株残对病 原物既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强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 也可提供营养件,作为形成繁殖体的能源。当残体分解和 腐烂的时候,其中的病原物往往也渐死亡和消失,因此残 体中病原物存活时间长短,一般与残体分解快慢有关 。
1 只是以伤口作为侵入的部位; 2 除以伤口作为侵入部位外,还利用伤口的营养物质;
3 病原物先在伤口附近的死亡组织中生活,然后再进一
步侵入健全的组织,这后两类病原物也称为伤口寄生 物,大都属于寄生性较弱的寄生物,第三种情况的事例 很多。 伤口的新鲜程度直接影响病原物侵染的成功率。
侵入期
3、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病原物侵入寄主,除接种数量生理活性外,还受寄主的感病
期、感病器官、病原物侵入时环境条件的影响。
①湿度 在一定范围内,湿度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孢子
能否萌发和侵入,是影响病原物侵入的主要因素。多数病原物 要求高湿的条件才能保证侵入成功。高湿条件持续的长短又影 响病原菌的侵入率,有的甚至要求有水膜存在。
②温度
主要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大多数病原物接种体
侵入期
1.2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的这段时间。
植物的病原大多是内寄生的,只有极少数是真正的外寄生。 1、侵入方式: 主动侵入 被动侵入 真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病原细菌、病毒
2、侵入途径: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八章 植物病害侵染循环
植物202上0/7以/22及植株之间的进一步的传播。
2020/7/22
2020/7/22
2020/7/22
第三节 单循环病害与多循环病害
•单循环病害: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 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 1)多为种传、土传的系统性病害。 2)传播距离小,传播效能低。 3)病害受环境影响小,病原抗逆性强。 4)当年流行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大小,当年菌量增 幅不大。也称积年流行病害(指适合发病条件下,病 害只能随菌量的积累而逐年加重,以致数年后达到流 行程度。) 5)防治策略:减少初始菌量(田间卫生、土壤消毒 等)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八章 植物病害 侵染循环
第一节 病害循环概念
真菌的生活史 指真菌孢子经过萌发、 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 一种孢子的整个过程。
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 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孢)两阶段。
无性孢子
无性器官 多次产孢
萌 发
菌丝体
有性孢子 减数分裂
一 雌雄分化 次 产 孢 质配
核配
2020/7/22
2020/7/22
第二第节一节初次病侵害染循与环再概次念侵染 –作用:初侵染引起植物在生长季节中的初次感染;再侵染引 起病害在当个生长季节中的蔓延。 •主要形式:孢子囊、卵孢子、卵囊、冬孢子等为常见的初侵染来 源,也常把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当做初侵染来源,如病株残体、 病土等;而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夏孢子等为常见的再侵染来源 。 –病理意义:针对初侵染和再侵染,有不同防治方法
第一节 病害循环概念
侵染过程
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寄入寄主植
物,在植物体内繁殖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
植物病理学 第8章 侵染过程 图文
土壤含水%
发病率%
80
10.7
40
55.3
20
22.3
土壤含水地40-50%利于孢子萌发。
土壤过湿可造成①通气不好,不利孢子萌发和生长; ②对寄主植物萌发生长较 快;③微生物较活跃,对病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
(四)环境条件的影响
2.温度
温度影响病原物能否萌发、生长以及病原物生长发育的速率。真菌萌发 生长都有最高、最适和最低温度。大多数真菌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25℃,
• 病原真菌一旦侵入寄主体内,菌丝体就会以胞间生长和/ 或胞内生长两种方式在寄主体内扩展,兼性寄生的的真菌 (小麦全蚀病菌和禾谷镰孢菌可以在胞间生长和/或胞内 扩展;专性寄生的真菌的禾柄锈菌和卵菌中的霜霉菌等以 胞间生长的方式在寄主体内扩展;
点)。
(三)接触后的活动
病原菌接触寄主后,萌发和生长。在寄主附近形成一个附 着胞,体眠孢子---芽管侵染丝 --- 附着孢----侵入。 病原物生长阶段,它包括真菌的休眠体萌发后所产生的 芽管或菌丝的生长、释放的游动孢子的游动、细菌的分 裂繁殖、线虫幼虫的蜕皮和生长等。这时分泌物对病原 物影响最大。伤口病原物和细菌从伤口流出的营养物质 中吸收营养,不断繁殖自已。
小麦条锈夏孢子在水中才能萌发,湿度为100%,萌发率为10%,湿度为 99%,萌发率不到1%。稻瘟病分生孢子,在水中萌发率为86%,相对温度为 100%时, 萌发率小于1%。 但各种孢子并不完全一样, 苹果黑心病的子囊 孢子萌发最低相对湿度为98.7%,大麦坚黑粉病菌萌发相对湿度为95%。
(四)环境条件的影响
但具体到各种真菌不同。鞭毛菌的游动孢子要求温度低一些,子囊菌和半 知菌对温度要求高一些。在合适温度下,萌发率很高,经历时间也很短,如: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与循环 病害的侵染过程
病害的侵染过程—病原物侵入寄主体内,在寄 主体内扩展蔓延,引起寄主发生病害的过程。
一、接触期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起到产生侵入机构止
主动接触 被动接触
病原物自己的活动 风、雨、昆虫传带
二、侵入期 开始侵入——建立寄生关系止 1、侵入途径
(1)直接侵入 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部分真菌
不一定对生产造成大的损失
各种因素都 利于病害的
发生
病害严重发生
对生产造成大的损失
第四节 病害的流行
病害流行——病害大面积普遍而且严重发生,
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怎样预防病害流行?
导致病害发生的三个基本因素
• 有病原物存在 • 有感病寄主存在 • 环境条件适合病害的发生
导致病害流行的三个基本因素
非侵染性病害
症状特点 无病征,主要表现为抑制性病状和
坏死性病状 变色、矮缩、坏死、落花、落果、
落叶、萎焉枯死
田间发生特点 1. 发病普遍,发病率高 2. 受害程度较一致 3. 病害在田间分布均匀或具方向
性,如日晒灼伤 4. 当致病因子消除后,病害停止
发展,并可能恢复正常
侵染性病害
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 病毒病害 线虫病害 寄生性种子 植物病害
病害诊断的方法与步骤
(3)确诊病原物
A.根据症状
症状独特的病害
B.根据症状与镜检 病部病原物
症状相似的病害
C.根据柯赫氏原则
新的病害
炭疽病
霜疫病
炭疽病
霜疫病
考赫氏原则
考赫氏(Robert Koch) 根据前人的看法和 自己的经验提出来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病 害的病原物的一项原则。
是植物病害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可帮 助研究者在进行病原鉴定时对于所得的结果作 出正确的结论。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二、 侵染循环
定义: 定义:指病害从一个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 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为病害循环。 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为病害循环。 主要涉及三个环节: 主要涉及三个环节: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 2、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 3、病原物的传播 、
(一)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定义: 定义 : 指病原物如何度过寄主植物的休眠期或收获
2)多循环病害: 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 )多循环病害: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 原物的增殖率高; 原物的增殖率高;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越冬率 低而不稳定。 低而不稳定。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根际分泌物对病原物的影响
1)诱发病原物积聚: )诱发病原物积聚: 积聚 2)刺激休眠体和孢子的萌发: )刺激休眠体和孢子的萌发: 萌发 3)营养:伤口侵入的病原物,先在伤口吸收死亡细胞 )营养:伤口侵入的病原物, 的营养物质,生长后侵入。 的营养物质,生长后侵入。
(二)侵入期: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期 1、侵入途径: 、侵入途径:
5、介体 、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接触阶段:病原体与寄主植物发生接触,通常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植物部分(如叶片、茎等)或接触受感染的工具、人员等。
此阶段病原体会附着在寄主表面。
2. 附着阶段:病原体附着在寄主植物表面后,通过分泌胞外多糖等物质形成粘附结构,以便更好地固定在寄主表面。
3. 入侵阶段:在附着阶段完成后,病原体会通过一些特殊结构(如菌丝、根须等)侵入寄主植物的组织。
入侵途径可以是通过伤口、气孔、根尖等。
4. 扩散阶段:在寄主植物内部,病原体会迅速扩散并感染更多的寄主组织。
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病原体分泌一些抗寄主物质,抑制寄主免疫反应。
5. 繁殖阶段:一旦病原体侵入寄主并适应环境,它会开始繁殖并产生更多的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体内或体外的方式传播给其他植物。
6. 寿命阶段:病原体在寄主植物内部生活的时间通常是有限的,一旦它们消耗了寄主提供的养分,它们会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一次侵染机会。
侵染循环指的是病原体从一个寄主植物到另一个寄主植物的传
播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空气传播、昆虫传播、土壤传播等。
不同病原体的侵染循环时间和传播途径也各不相同。
了解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对于病害的防治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八章侵染过程
真菌直接侵入的典型过程示意图
图1 植物病原真菌直接侵入
第八章侵染过程
图2 寄生线虫的侵入方式
第八章侵染过程
(2)侵入机制
附着胞和侵染丝的机械压力。例如麦类白粉 病菌分生孢子形成的侵染丝的压力可达7个 大气压,能穿透寄主的角质层。
酶降解学说。 机械压力和酶降解学说。
第八章侵染过程
第八章侵染过程
三、接触期分为接触前和接触后
接触前:
大多数病原物都是被动地被携带或传播,随 机地落在寄主植物表面,病原物的休眠体大 多是随着气流或雨水的飞溅落到植物上,还 可随昆虫等媒介或田间操作工具等传到植物 上。
第八章侵染过程
侵入前是植物病害防治的有利和关键时期
病原物必须克服各种对其不利因素才能进一步 侵染。病原物的种类繁多,侵入前的病原物的 形态不同,有休眠状态的,有随时可以萌发侵 入的。
利用: ➢ 在病土中播种某些非寄主的诱捕植物,其
分泌物能促进线虫的胞囊或卵孵化,形成 的线虫得不到适当的寄主而死亡。 ➢ 土壤中施用适量的石灰可以干扰根的分泌 物的刺激作用,从而减少线虫的侵染。
第八章侵染过程
(3)有助于孢子的萌发
从植物表皮扩散出来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孢子的 萌发,营养物质越多,孢子萌发率越高,萌发越快。 而且有些孢子只有在有植物分泌物的前提下才能萌发。
➢ 苹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的分生孢子 和子囊孢子为98.7%。
➢ 黑曲酶70%.
第八章侵染过程
(2)温度
温度主要影响病原物的萌发和侵入速度。 葡萄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的孢子囊萌发 在20-24℃:1小时; 4℃: 12小时; 28℃: 6小时以上。
病害的发生过程与侵染循环
• (三)潜育期
• 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主表现症状 为止这一段时期,称潜育期。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 主植物体内生长、蔓延、扩展和获得营养物质、水 分的时期。潜育期的长短与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 寄主的生长情况,抗病性以及环境条件都有关系。 如病毒、类病毒、植原体所引起病害的潜育期一般 在3~27个月,常见的叶斑病潜育期一般为7~15d,幼 苗立枯病潜育期只有几个小时。
• (二)侵入期
•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这一段时期,称 侵入期。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一般有三种:
• 伤口侵入 伤口的种类很多,如修枝伤、叶痕、虫 伤、灼伤、冻伤及机械损伤等。病毒和植原体从伤 口侵入,寄生性较弱的细菌如棒杆菌、野杆菌、欧 氏杆菌多从伤口侵入,许多兼生真菌也从伤口侵入, 内寄生植物线虫多从植物的伤口和裂口侵入。
• 环境条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温度升高,潜育期缩短。如毛白杨锈病,在13℃以 下,潜育期为18d;15~17℃为13d;20℃为7d。了解 潜育期是植物病害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
• (四)发病期
• 从寄主开始表现症状而发病到症状停止发展为止这 一段时期,称发病期。这一阶段由于寄主受到病原 物的干扰和破坏,在生理上、组织上发生一系列的 病理变化,继而表现在形态上,病部呈现典型的症 状。植物病害症状出现后,病原物仍有一段或长或 短的扩展时期。叶斑和枝干溃疡病斑都有不同程度 扩大,病毒在寄主体内增殖和运转,病原细菌在病 部出现菌脓,病原真菌或迟或早都会在病部产生繁 殖体和孢子。在外界环境条件中,温度、湿度、光 照等对真菌孢子的产生都有一定影响。植物病害症 状停止发展后,寄主病部组织呈衰退状态或死亡, 侵染过程停止。病原物繁殖体进行再侵染,病害继 续蔓延扩展。
锈
第七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
(三)接触后的活动
1.
病原物生长阶段,它包括真菌的休眠体萌发后所产生的芽 管或菌丝的生长、释放的游动孢子的游动、细菌的分裂繁 殖、线虫幼虫的蜕皮和生长等。 真菌孢子虽然一般都带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但必须供给一 定的营养刺激物质才能萌发和侵入。
叶表面的营养物质对病原物的侵染有一定的影响,植物的 分泌物也影响病原物的生长;而且,有些孢子本身分泌的 物质,特别是在侵染液滴中浓度很高时,也能抑制孢子的 萌发。
2.
3.
(四)环境条件的影响
1.
湿度:各种真菌孢子萌发所需要的湿度不同,对于绝大部 分气流传播的真菌,湿度越高对侵染越有利。而白粉菌的 分生孢子一般可以在湿度比较低的条件下萌发,有的白粉
菌在水滴中萌发反而不好。土传真菌(除鞭毛菌亚门的真
菌以外)土壤湿度过高对于孢子的萌发和侵入是不利的。
2.
温度:主要影响病原物萌发和侵入速度。真菌孢子萌发的 最适温度一般在20-25℃左右,但各真菌是不同的。
1、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活,
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
2、病原物在病株残体中存活时期较长,主要原因就是受到植物
组织的保护,对环境因子的抵抗能力较强,尤其是受到土壤中腐
生菌的拮抗作用较小。当植物的残体分解和腐烂的时候,其中的 病原物往往也逐渐死亡和消失,残体中病原物存活时间的长短,
可以长期存活,可以由粪肥传播病害。
五、人为因素传播
1、各种病原物都能以多种方式由人为的因素传播。人为的传播 因素中,以带病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调运最重要。农 产品和包装材料的流动与病原生物传播的关系也很大。
2、人为传播往往都是远距离传播,不受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_图文
❖ 有性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比无性孢子更窄,且要求较低的温度。 白粉菌:晚秋才产生闭囊壳,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子囊菌:有性孢子越冬后的落叶中产生,其发育过程需要一个低温 阶段。
2、湿度
➢ 在实验室中,对未产生子实体的病组织,常用保湿 的方法促其产生子实体。
2)多循环病害: 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 原物的增殖率高;
❖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越冬率 低而不稳定。
❖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
3、病株残体
❖ 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残体中 存活,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
❖ 病残体上的病原物往往是土壤病原物的主要来源。
1)直接侵入: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壁侵入。 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性较强的真菌(如白粉病
, 2)自然孔口:锈气菌孔,、炭水疽孔、菌皮属等孔、真蜜菌)腺等; ,以气孔最为重要。
多数真菌和细菌,真菌以芽管、菌丝或侵染丝侵入; 3)伤口侵入:机械损伤、自然伤口。
弱寄生的真菌、许多细菌、病毒
根据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再侵染把病害划分为:
1)单循环病害: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 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危害作用很小的病害。
2)❖多多为循种环传病或害土:传的系统性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间的侵染关系。
1.接触期(contactperiod)指病原物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活跃的侵染状态,或者从休眠场所向寄主生长的场所移动以准备侵染寄主。
对寄主植物来说,就是进入敏感状态,如种子萌芽长出幼苗等。
当环境条件满足寄主的生长,又适合病原物的侵染时,只要病原物接触到寄主就能侵入。
2.侵入期(penetrationperiod)指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人到建立寄生关系的阶段。
病原物有各种不同的侵入途径,但主要是从角质层或表皮的直接穿透侵入,从气孔等自然孔口的侵人,从自然和人为造成的伤口侵入。
病原物侵入以后,必须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引起病害。
外界环境条件、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以及病原物侵入量的多少和致病力的强弱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病原物的侵人和寄生关系的建立。
3.潜育期(incubationperiod)指病原物与寄主建立了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阶段。
在潜育期内,病原真菌和线虫要从寄主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供其生长发育,病原细菌和病毒则必须繁殖或复制更多的群体,病原物在寄生繁殖的同时也逐渐发挥其致病作用,使寄主的生理代谢功能发生改变。
对寄主来说,要尽量限制病原物的寄生与掠夺,尽量抵抗或破坏病原物的毒害作用。
实际上潜育期内充满了病原物的侵略与掠夺和破坏作用,以及寄主植物的种种抑制与反抗作用,充满了病原物与寄主的斗争过程。
潜育期的长短取决于病原物与寄主相互斗争的结果。
寄主抗性强,病原物致病力弱的,潜育期长;寄主抗性弱,病原物致病力强的潜育期短。
一种病害的潜育期大致有一固定的幅度,它受寄主抗性强弱、环境条件的适合度与否以及病菌致病力强弱的影响。
影响潜育期长短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4.发病期(symptomappearance)寄主出现症状就表示潜育期的结束。
症状出现以后,病害还在不断的发展,如病斑不断扩大,侵染点数不断增加,病部产生更多的子实体等。
发病期是指出现症状直到生长期结束甚至植株死亡为止的整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期
发病期(symptom appearance phase)从出现症状 直到寄主生长期结束,甚至植物死亡为止的一段时 期。
症状出现以后然后进入繁殖阶段产生子实体,症 状也随着有所发展。显症期是病原物大量增殖、扩 大危害的时期。
真菌性的病害往往在受害部位产生孢子等子实体, 称为产孢期。
影响产孢的因素: 1、温度
接触期
接触期(contact phase)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接触, 或到达能够受到寄主植物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或 叶围后,开始向侵入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某 种侵入结构的时间,称接触期。
接触期是病原物处于寄主体外的复杂环境中,其中包括物理 的、生化和生物因素的影响。病原物必须克服各种对其不利 的因素才能进一步侵染。
其幅度比生长所要求的温度范围要窄,而有性孢
子产生的温度范围比无性孢子更窄,且要求较低的温 度。
子囊菌:有性孢子越冬后的落叶中产生,其发育
过程需要一个低温阶段。白粉菌,晚秋才产生闭囊壳, 可能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通常无性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同该菌生长最适温 度基本一致。
有些需高温和低温交替。如,苹果炭疽病菌恒温
3、伤口侵入
包括外因造成的机械损伤、冻伤、灼伤、虫伤; 植物自身在生长过程中造成一些自然伤口,如叶 片脱落后的叶痕和侧根穿过皮层时所形成的伤口 等,都可能是病原物侵入的途径。 所有的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大部分的病原真菌、 病毒、类病毒可通过不同形式造成的伤口侵入寄 主。
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受寄主的感病期、感病器官、病原物侵入 时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中以湿度和 温度的影响最大。
3、光照 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关闭,因而影响侵入。
潜育期
潜育期(incubation phase):病原物从与寄 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 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 期。
潜育期是植物病害侵染过程中的重 要环节,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 和生物化学等先进技术研究侵染早 期植物的反应,揭示病原物和寄主 植物间相互作用的本质,是现代植 物病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2) 有些病原物接种体萌发的最适温度与侵入寄主的 温度不一致。
马铃薯晚疫病菌: 产生孢子囊:18~22℃ 形成游动孢子:12~13℃ 游动孢子萌发:12~15℃ 芽管生长:21~24℃。
因此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的有利条件是夜间,此 时温度较低而湿度高,有利于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的形成和萌发,但是芽管的侵入和侵入以后菌丝 的发育则需要比较高的温度。
条件下不容易产生孢子,在变动的室温下,几天之后 就能产生大量孢子。
2、湿度
高湿度有利于子囊壳的形成,能促进 子囊孢子的产生。因此在实验室中,对未 产生子实体的病组织,常用保湿的方法促 其产生子实体。大多数真菌需要较长的潮 湿时间。
3、光照 光是许多真菌产生繁殖器官所必需的。 有的只有某一个阶段需要光照,有的全部发育阶段
1、湿度
湿度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孢子能 否萌发和侵入,是影响病原物侵入的主要 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温度 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1)大多数病原物接种体萌发的最适温度与侵入寄 主的温度是一致的。
小麦条锈病菌:最适温度范围是9~13℃ 最高为22℃ 最低为1.4℃
小麦秆锈病菌: 最适侵染温度是18~22℃ 最高为31℃ 最低3℃
都需要光照。 在实验室中,有些真菌完全在黑暗中培养也能产生
孢子,而且同光照下培养没有什么差别。另一些真菌则 需要光的刺激。
一般在白天散射日光下接受光照,12h光照与12h黑 暗交替,就能促进孢子产生。
有些真菌需要在全光条件下培养才能产生孢子。 紫外光和近紫外光对某些真菌的繁殖有良好的促进 作用。
4、寄主 病原物与寄主的组合决定病原物与寄主的亲和
性程度,进而决定病害症状的表现和类型,症状的 发展速度及病部繁殖体的数量。
潜育期的长短及影响因素
植物病害潜育期的长短随病害类型、温度、寄主 植物特性、病原物的致病性不同而不同,一般为 10 d左右。 水稻白叶枯病:3 d
大、小麦散黑穗病:半年 潜育期的长短与病害流行有密切的关系。潜育 期短,发病快,循环次数多,病害容易大发生。
一种病害的潜育期大致有一固定的幅 度,它受寄主抗性强弱、环境条件的 适合与否以及病菌致病力强弱的影响。 影响潜育期长短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 度。
病原物必须克服各种对其不利因素 才能进一步侵染,所以这一过程是病 原物侵染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也是防 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阶段。
侵入期
将病原菌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的这段 时间,称为病原物的侵入期(penetration phase)。
1、直接侵入
直接侵入是指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保 护组织(角质层、蜡质层、表皮及表皮细 胞)和细胞壁从而侵入寄主植物。
有的病原物如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和 部分真菌直接侵入寄主。
真菌的侵染丝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
2、自然孔口侵入
许多真菌和细菌都是从自然孔口侵入的。 植物的自然孔口很多,包括气孔、水孔、皮孔、柱头、 蜜腺等。 在自然孔口中,尤其以气孔最为重要。气孔在叶表皮分 布很多,下表皮的分布则更多。 真菌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再形成附着胞和侵染丝,而后 以侵染丝从气孔侵入。 存在于气孔上水膜内的细菌通过气孔游入气孔下室,再 繁殖侵染。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病原生物的侵染过程
病原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是 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 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 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 程。简称:病程。
病原物侵染过程包括: 接触期 侵入期 潜育期 发病期
病原物的传播体(如真菌孢子、菌丝、细菌细胞、 病毒粒体、线虫等)可以通过气流、雨水、昆虫等 各种途径传播。
影响因素
植物根部分泌物可促使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 等或其他休眠体的萌发或引诱病原的聚集。
根围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的影响,产生抗菌物质, 抑制或杀死病原物。
温度和湿度,绝大多数气流传播的真菌,湿度越 高侵入越有利,土壤湿度越高对孢子的萌发和侵 入是不利的。最适温度在20~25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