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大陆小剧场戏剧发展史论
我国小剧场话剧发展探究
我国小剧场话剧发展探究张磊【摘要】话剧源于西方,是西方文化当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话剧自引入我国后,历经长时期的开拓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极具我国传统特色的话剧表演及创作风格,且在舞台表现方面更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尤其是小剧场话剧的形成更是适应了我国文化发展的特殊环境,收获了大量的话剧演出爱好者,极大地促进了话剧在我国的发展。
但就目前我国小剧场话剧发展情况来看,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导致小剧场话剧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剧场话剧在新时代的良好发展,本文以我国小剧场话剧为研究主体,通过对目前我国小剧场话剧发展现状的全面解析,对我国小剧场话剧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详细介绍。
以此在理论研究层面为我国小剧场话剧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剧场;小剧场话剧;中国话剧;话剧艺术一、我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现状(一)我国小剧场话剧取得的成绩话剧起源于西方,20世纪初期传入我国之后与本土文化进行了有效结合,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立了专业的团队。
首先,演出队伍非常专业。
小剧场话剧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演员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除了招聘一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应届毕业生之外,还会与其他小剧场话剧进行人才交流,能够为团队带来持续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创作队伍也非常专业。
话剧传入我国之后,与本地文化进行了结合,产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作品。
创作队伍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以及创作的优秀作品,都深深感染着观众,也对我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第二,商业推广不断完善。
首先,新媒体的推广模式发展起来。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新媒体的推广模式成为商业推广的重要形式。
小剧场话剧的新媒体推广模式在不断发展,例如,可以通過网络团购等方式进行购票、可以进行在线选座,等等。
其次,与本地企业进行深入合作。
论小剧场话剧的发展
戏剧节。 九十年代以后 , 话剧 ^逐渐在实践探索中为小剧场话剧开 掘 出了一条生存之路 , 实现了小 剧场话剧的重生 , 京、 沪成为主要 活跃 的城 市。并达到了两次演出热潮 , 话剧人的观点认为 , 小剧场
作文》 《 伊尔库茨克的故事》 《 犀牛》 《பைடு நூலகம்士兵的故事》 《 大神布朗》 《 彼岸・ 关于彼岸的汉语语法讨论》 《 0 档案》 《 与艾滋有关》 《 黄花》 《 红鲱鱼》
《 关于一个夜晚的记 的调查报告》 《 医院》 《 关于亚洲的想 象、 或者 颂歌或者练习曲》 《 倾述》 等。
话剧是青年话剧工作者的起步和启蒙,它成为了人们在社会 中的
交往载体 , 能够满足人们的表达需求。
弥补大剧场存在的缺陷和 不足 ,实现了话剧 自身的创新与生
存空间 . 吸 引观众重新回到居l j j 历。
标。
小剧场除了空间小, 演员与观众关系亲近的特 性外, 还有一个
特h 生 就是有先锋性。 小剧场较小的空间量度 , 有助于戏居 c 寸 人的心
灵世界的揭示 。1 9 8 2 年, 《 绝对信号》 作为小剧场运动的首站剧 目, 打开了新时期小剧场的门 , 它由一系列著名话剧人合作而成 , 包括 编剧高行膳 阳刘会远 。 由林兆华导演 。 以它精彩纷呈的表演得到了 业界 的赞誉和关注 , 并在 1 9 8 9年四月开展了国内第一届小剧场戏 剧节 , 成功演出了 1 5部剧 目, 在业界开展了关于小剧场戏剧的探 讨和研究 , 推动了小剧场戏剧的发展 , 促进了对中国小剧场戏剧特
色的探讨。 八九十年代 , 因为改革开放的到来 , 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 导致话剧也走向低迷状态 , 凡事预则立 , 不预则废, 为了寻求生 存发展之路 , 话剧人开始了探索和实践 . 对话剧表现形式 . 表达方
戏剧小品发展历程
戏剧小品发展历程
一开始,戏剧小品是在民间表演中出现的一种形式,主要以滑稽搞笑的方式为观众带来娱乐和欢乐。
这时的戏剧小品多为口头传承,没有具体的剧本或演出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戏剧小品逐渐进入了市场,成为专业的演出形式。
此时,小品的内容和演出形式开始变得多样化,有的小品强调情节,有的小品注重语言表达,有的小品通过唱词传达信息。
戏剧小品加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例如音乐、舞蹈、道具等。
20世纪初期,戏剧小品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一些剧团开
始专门创作和演出小品,小品的形式也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同时,戏剧小品的题材也开始丰富化,除了滑稽搞笑的内容,还涉及到社会生活、家庭关系、爱情等更为现实的主题。
在20世纪后半期,戏剧小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
各地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小品演员和创作团队,他们通过小品的形式创作和表达了大量的社会现象和人生智慧。
戏剧小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娱乐形式,更成为了一种社会观察和批判的方式。
到了21世纪,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发展,戏剧小品得到
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观众群体。
一些小品演员和创作团队通过这些媒体平台,使戏剧小品的表演范围更加扩大,影响力也更大。
同时,一些新的元素和形式也开始融入到戏剧小品中,例如实时互动、社交网络等。
总的来说,戏剧小品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历程是逐步完善和丰富的。
它从最初的民间表演,发展到专业化的演出形式,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持续创新。
戏剧小品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快乐,也传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对于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而言,戏剧小品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1. 本文概述《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一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演变、特点、影响及其在中国戏剧界的重要地位。
小剧场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兴起以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影响力和受众群体不断扩大。
本文首先对小剧场戏剧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演变过程进行概述,揭示其在中国当代戏剧界的独特地位。
文章接着分析小剧场戏剧的艺术特点,包括其独特的舞台设计、表演形式、观众互动等方面,并探讨这些特点如何使小剧场戏剧在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
同时,文章还将关注小剧场戏剧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分析其在推动中国戏剧艺术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还将对小剧场戏剧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其在中国戏剧界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小剧场戏剧的窗口,同时为中国戏剧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2. 小剧场戏剧的历史发展小剧场戏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兴起并繁荣的。
其历史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19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戏剧界开始尝试突破传统大剧场的限制,探索更为灵活、贴近观众的表演形式。
小剧场戏剧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空间感和观众互动性,迅速吸引了戏剧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这一时期,一些前卫的戏剧团体和艺术家开始尝试在小剧场进行实验性的戏剧创作和表演。
发展阶段(1990年代):进入90年代,小剧场戏剧在中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
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多元化和戏剧创作理念的更新,小剧场戏剧开始尝试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从实验戏剧到先锋戏剧,再到商业戏剧,形式多种多样。
同时,一些知名的戏剧导演和演员也加入到小剧场戏剧的创作和表演中,进一步提升了其艺术水平和影响力。
成熟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小剧场戏剧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戏剧形式。
论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本土特质的生成
小剧场戏剧是新时期戏剧的一个重要现象,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当代戏剧的一种常态演出形式[1]。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剧场戏剧更显示出了蓬勃生机。
“小剧场戏剧”并非中国本土概念,而是源于欧美。
随着当代中国小剧场戏剧实践的不断丰富,戏剧理论界多次围绕小剧场戏剧展开理论研讨,中国本土“小剧场戏剧”概念也在不断辨析、正名中得以构建生成。
同时,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历经几代艺术家的探索实践,也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自从1982年高行健、刘会远编剧,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练厅上演至今,当代中国小剧场戏剧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
如今,我们回顾梳理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概念的生成,探讨其本土化的具体方式与路[1] 以2015年为例,据北京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统计,2015年全国小剧场话剧演出场次8656场,大剧场话剧演出场次3548场,数据表明,小剧场话剧占全年话剧演出场次的七成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常态演出形式。
严格来讲,当前,在我国演出的小剧场戏剧应该包括小剧场话剧和小剧场戏曲。
本文主要指小剧场话剧。
径,对于把握当前红火的小剧场戏剧演出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小剧场戏剧”概念溯源在西方戏剧史中,“小剧场戏剧”或“小剧场运动”的英文译为“Little Theatre”或“Little Theatre Movement”。
纵观世界戏剧史,小剧场戏剧是个模糊多义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年代有着不同的称呼与定义。
在欧洲称为自由剧院或独立剧场,源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安托万建立的“自由剧场”,并于1911—1930年间对美国戏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有学者[2]认为或许出于独立意识的考虑,美国对此戏剧运动采取了与欧洲自由剧院不同的叫法,即“小剧场戏剧”,由此,“小剧场戏剧”得以流传开来。
这是世界小剧场运动的第一次热潮,它源起于欧洲,繁荣在美国。
其主要特点是反对商业化、营业性,注重艺术探索,从中涌[2] 参见吴保和:《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第47页。
浅谈地方小剧场戏剧的发展
小剧场话剧到底是戏居 呓 术的另一种形态的自然发展还 是获取短
期利润的一种手段呢? 毋庸置疑, 当然是前者 。 但是大多数的院团并 观众群而忽略 了小剧场戏剧乃至戏剧的本质。 与此同时, 另一个现象不容忽视。 儿 童剧的优势凸显 , 儿童剧主要观赏群 体为孩子, 其制作成 氐剧本 主题通俗易懂, 一般多为通过一个故事或寓言说明一个简单道理 。 儿童剧对剧本的创作要求不严格 , 主要追求舞台的美轮美奂, 吸 引 孩子的注意力。 小剧场戏剧的正确定位刻不容缓。 首先, 发展小剧场
N A N F E N GI 文艺传播
浅谈地 方小剧场戏剧 的发展
文l 李园 园
摘要 : 如果严格按照小剧场戏剧的定义来说, 或许 百分之八十 以上的剧 目都不能称之为小剧场戏剧, 这不仅是受市场化和商业化
的左右 , 更 重要 的受戏 剧发 展 所 陷入 的 困境 所制 约 。如 果专 注 于 小
大发展大繁荣。片面推崇某一个艺术形态, 都会导致戏剧艺术发展 的困境 。 ( 二) 原创剧 目的深入挖掘细数近年来大受欢迎的小剧场剧 目。
在市场 经济冲击下, 文艺的发展渐渐地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资金
成了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的、 甚至决定 眭因素。资金匮乏则带来包
括话居 性 内的舞台艺术 的文化产业劣势。话剧作为资金 的弱势行 业必然会丧失大批艺术人才, 现在 的编剧普遍存在舞台经验不足 、 结构戏剧的功力欠缺等问题而 当今审美 的大众化也导致了话剧创
作的浮躁。 孟京辉曾说, 小剧场发展到今天最 关 的不是资金而 是
原创。李六乙也说, 由于戏剧文本的不足' 导演在二度创作时很难在 深度上有更多的开掘, 只能在形式和手段上多一些尝试, 所以, 很多 戏给人导演先行的感觉, 其实, 这 也是搞二度创作的导演不愿意看 到的。由于片面追求演出票房' / J 、 剧场戏居 向 临着戏剧艺术深层意 味 的缺失, 原创剧本缺少, 而大部 分原创剧本都缺乏对 现实的深入 思考和理 I 封巴 握, 即使是一些对 国内外经典名剧 的演绎, 也大 多借 大师之名造势, 实际上早已挂羊头卖狗肉, 淡化 甚至解构作品中蕴 藏的深层愈l 耒 以呋浅、 花哨、 充满噱头的表演形式替代原本深沉的 艺术思考, 这样 的戏剧剧目早已丧失了戏剧之为戏剧的根本 目的。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的历程。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特点分析、现状反思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发展与挑战。
背景介绍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文化艺术领域开始出现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
一些戏剧艺术家开始尝试脱离传统的戏剧表演模式,寻求更加自由、实验性的表演空间和方式。
小剧场戏剧作为一种灵活、自由的表演形式,逐渐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和普及。
特点分析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具有以下特点:表现手法自由:小剧场戏剧不受传统舞台的限制,可以采用各种表现手法,如近距离表演、即兴演出、身体剧场等,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戏剧的魅力。
反映现实社会: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注重反映现实社会,通过戏剧作品来呈现社会现象和问题,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审美特征独特:小剧场戏剧的审美特征独特,既具有实验性又具有观赏性。
它既打破了传统的戏剧表演模式,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现状反思虽然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推广不足。
小剧场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尚未得到充分的宣传和推广,观众群体也相对有限。
其次,资金缺乏。
小剧场戏剧的创作和演出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政府和企业对小剧场戏剧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一些优秀的作品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推广。
最后,人才储备不足。
虽然目前有很多戏剧学院和艺术院校培养了大量的戏剧人才,但真正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小剧场戏剧人才仍然不足。
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有以下发展方向:首先,拓展观众群体。
通过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拓展小剧场戏剧的观众群体,增强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其次,多元化发展。
小剧场戏剧可以借鉴各种艺术形式的优点,融合多种表现手法,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
再次,社会议题。
通过现实社会议题和问题,创作出更多具有深刻思考和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反思。
中国话剧发展历程5篇范文
中国话剧发展历程5篇范文第一篇:中国话剧发展历程中国话剧发展历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样式。
为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被称为话剧。
中国话剧大体经历了以下5个发展阶段。
新剧时期:1906年,受日本“新派”剧启示,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春柳社。
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
同年,王钟声等在上海组织“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这就是“话剧在中国的开场”。
这种以对话为主要手段的舞台剧被称为新剧,后又称文明戏。
以后10年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先后出现文艺新剧场、进化团、南开新剧团、新剧同志会等一批新剧团体,演出《热血》、《共和万岁》、《社会钟》等剧目,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辛亥革命失败后,新剧逐渐衰落。
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欧阳予倩。
爱美剧时期: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陈独秀、傅斯年等人对新剧启发民众觉悟的力量给予特别的关注,推崇介绍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1919年胡适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他们主张的代表。
同时,陈大悲、欧阳予倩等人响亮地提出“爱美剧”——非职业戏剧的口号,先后成立民众剧社、辛酉剧社、南国社等戏剧团体;《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田汉),《三个叛逆的女性》(郭沫若)、《一片爱国心》(熊佛西)、《泼妇》(欧阳予倩)、《一只马蜂》(丁西林)等一批优秀剧目诞生,为中国话剧建立了重要的文学基础。
1922年留美专攻戏剧的洪深回国参加戏剧协社,针对文明戏的不良习气,从剧本、舞台纪律、导演制建立等方面大胆改革,推行男女合演,从而形成完整的话剧艺术体制。
1925年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成立,为话剧人材的培养提供了一块阵地。
田汉主持领导的南国艺术运动,最能体现20世纪20年代新兴话剧的精神。
1924~1930年先后上演了不少反帝反封建剧目,培养了陈凝秋、陈白尘、赵铭彝、郑君里、张曙、吴作人等一批艺术骨干。
1929~1931年欧阳予倩主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戏剧》刊物,组织演出《怒吼吧,中国》等几十个剧目。
论我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及市场化进程
论我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及市场化进程作者:潘晓曦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10期摘要:历经30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的小剧场话剧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演出模式和新型文化产业,其艺术效应和社会效应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本文以中国小剧场话剧从发源到繁荣的30年历程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希望能够对我国小剧场话剧产业的发展提升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剧场话剧;话剧产业;小剧场话剧市场化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9-0018-06小剧场戏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结果。
在我国,小剧场戏剧是戏剧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市场化则是小剧场戏剧近二十年来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
1982年,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执导的《绝对信号》亮相首都的戏剧舞台,这是中国小剧场话剧运动的开端。
在随后的几年中,小剧场戏剧的影响悄然渗透于全国各地,引导人们在话剧出现危机,大剧场的演出不甚景气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观、演距离,进行小规模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实现话剧自身的突破与提高,引导观众重新回到剧场。
从最初的每年一到几出,到后来一年能有十几出到几十出不同风格的小剧场话剧在不同的舞台轮番上演,从少数戏剧先锋的实验田发展到今天话剧艺术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尤其是在市场化产业化迅速发展的三十二年间,小剧场话剧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都市流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一、小剧场话剧在流变中走向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戏剧整体的生态由盛转衰,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看大剧场戏剧的观众越来越少。
1982年由高行健、刘会远编剧、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以小剧场的演出方式,制作结构和舞台语汇及别具匠心的样式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视听冲击。
它的成功,不仅为戏剧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而且也使戏剧艺术家们从中看到了戏剧发展的希望。
小剧场话剧发展趋势探析
小剧场话剧发展趋势探析
李 红 霞
[ 摘
要1 1 9 8 2 年1 1 月,以北京人 民艺术剧 院林兆华导演的 《 绝对信号 》为开端 ,小剧
场话 剧在 中 国的发展 至今 已有 三十 余年 的 历 史。 所谓 “ 三 十 而立 ” ,小剧 场话 剧 经历 了从 内容 由艺 术的 “ 先 锋 ”和 “ 实验 ”开 始转 为迎 合 当今 大众的俗 文 化 ,经 营 由 国家 支持 向各 行 各 业渗 透 ,或 向 “ 工厂 化 ”发展 。 由于它是 国 内特 殊 文化 环境 下 的特殊 产
娟 妓 ”_ 4 J 。
剧 的创作模式开始流行 ,并逐步从小众 的孤芳 白
赏 发展 到被 大众认 可 和接受 。 经 过 十 余 年 的 发 展 , 《雷 雨 》 、 《纪 念
碑 》、 《 雾都孤 儿 》等 ,创 作者对这类剧 目进行
了 具 有 现 代 意 识 的 新 读 解 。 同 时 ,近 几 年 还 涌
一
、
内容 制作 多样 化 ,争 议颇 多
中的 “ 热 点 ” 问题 ,从 而 吸 引 和培 养 了一 批 “ 戏
在 三 十多 年 的 发展 中 ,小 剧场 戏 剧 在 内容 上
剧观众”。以孟京辉为代表 , 《 思凡 》 、 《 恋爱
的 犀 牛 》开 始 了他 对 人性 和社 会 的关 注 与 表 达 。 而 孟 京 辉本 人 也 从 “ 先 锋 派戏 剧 大 师 ”完 成 了 向
一
传统 的反叛和挑战中 ,与 西方 的实验戏剧颇 为类 似 ,包括表演空间小 、演 员与观众接近形成交流
和互 动 、先锋性 较 强等 特点 。…
目前 ,经 过 三 十 多 年 的 发 展 ,小 剧 场 越 来 越 成 熟 ,甚 至 有 市 场人 气 团 队 “ 开 心麻 花 ”2 0 1 2
我国80年代小剧场戏剧的兴起和蔓延
观 众 的心声 , 真正 了解 观众 才 会 产生 好 的 戏 剧 。这 次 交流 ” 这一 点 , 因为 是 四面都有 观众 的环形 舞 台 , 以 所 搞 小 剧 场 实验 , 是要 看 看 观 众 喜 欢 什 么样 的表 演 ? 对演 员 的表演 提 出了相 当高 的要 求 , 就 “由于 是 四 面环 演 员和 观众 能 不 能 直 接 对 话 ?观 众 是 旁 观 者 还 是 参 看 , 员是 真 正 立 体 、 满 雕 塑 感 的 。在 观 众 最 远 视 演 充 与 者 ?这 都 是 要 研 究 的 课 题 。 _ 导 演 胡 伟 民 说 : 距 不 足十米 的情 况下 , ” 1 任何 虚 假做 作 的表 演 都 是不 能
第2 8卷 第 4期
Vo . 128
No 4 .
兰 州教 育 学 院学报
J OURN F L AL O ANZ HOU I T T T NS I U E OF EDU T ON CA I
21 0 2年 7月
J1 02 u .2 1
我国 8 O年 代 小 剧 场 戏 剧 的 兴 起 和 蔓 延
现 在我 国戏剧 的舞 台上 , 为 和大 剧 场 的探 索 同 步 的 几部 :车站》 绝对信号》 野人》 彼岸》 成 《 《 《 《 。其中, 车 《
一
种 新 的戏 剧 样 式 。一 般 都 以 18 92年 高行 健 编 剧 、 站》 绝对信号》 和《 是以小剧场的形式演 出的。
林兆华导演的《 绝对信号》 在北京 人艺的演出作 为开
场 的形式 进行 了演 出。
一
《 绝对信号》 被人们誉为 8 年代我国小剧场戏剧 0 端, 同年 在上 海 , 伟 民导 演 的 《 亲 的歌 》 以小 剧 的“ 山之作 ”, 要 写一 个 困顿 、 意 的 待业 青 年 黑 胡 母 也 开 主 失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
: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路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戏剧也在不断地演进和
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小剧场戏剧逐渐兴起,成
为了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分支之一。
这种戏剧形式具有创新性、
实验性和探索性等特征,成为了中国当代戏剧的一股重要力量。
小剧场戏剧,最早起源于欧洲,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中国。
在大剧场与歌舞剧等传统戏剧无法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的背景下,小剧场戏剧以其小规模、高自由度的特点得到了观众的青睐。
通
过在特定空间内和局限的舞台场地上,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
缩短到最小,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与身临其境的感受,也促进了
艺术与观众的互动。
小剧场戏剧不仅带来了观剧体验上的改变,也带来了戏剧形式
上的创新。
小剧场戏剧强调创新性、实验性和个性化,倡导自由
的表演、简约的舞台设计、异化的呈现方式等,成为了当代戏剧
中度及思想、艺术与哲学的三位一体。
同时,小剧场戏剧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经费不足、设备陈旧、观众缺乏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艺术家和观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剧场戏剧的资金支持,提高对小剧场戏剧
的认识和了解;艺术家应该不断创新,提高自身实力和表现能力,推动小剧场戏剧的发展;观众应该理解与关注小剧场戏剧,为其
发展壮大提供动力。
小剧场戏剧是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分支,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
产物,也是实现观众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政府、艺
术家与观众的共同努力,发掘小剧场戏剧的潜力并加以发展,才
能为中国戏剧的未来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意。
以小剧场戏剧为镜,谈小剧场戏曲的发展之路
以小剧场戏剧为镜,谈小剧场戏曲的发展之路作者:忻颖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21年第01期上海的小剧场戏曲展演已经走过了6年,2020年举办的第六届展演正式升格为“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挂上了“国字号”,具有了更明确的行业标杆意义。
从2015年到2020年,这个年度性的戏曲活动越来越受到全国戏剧界的重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参与,生机勃勃,未来可期。
在笔者看来,业界之所以对“小戏节”投注格外的热情与关注,最重要的珍惜这个平台所具有的开放自由的姿态,和有现实意义的艺术追求和办节目标—它鼓励更多戏曲人,尤其是青年戏剧人的探索创新,使小剧场戏曲成为大劇场戏曲演出之外的有效补充和练兵之地。
说到小剧场,就不能不老生常谈地提一下小剧场戏剧(或称小剧场话剧)。
毫无疑问,小剧场戏曲的命名是对小剧场戏剧概念的借鉴,但对于“什么是小剧场戏曲”,“小剧场戏曲的定义是什么”,在这6年中每每被提及却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笔者试从小剧场戏剧的概念出发,照应小剧场戏剧在中国的发展,来谈谈对小剧场戏曲应有的艺术形态的一些理解。
西方的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随后在欧洲传播发扬,20世纪初美国受到欧洲小剧场运动的影响,也掀起了美国的小剧场运动。
西方小剧场运动揭开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帷幕,对戏剧观念、戏剧文学、导演、表演、舞美等方面的革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剧场的诞生,基本立场是反主流、反传统的,同时西方的主流戏剧是一种商业性的文化活动,这就决定了西方小剧场运动具有非商业性、挑战观演关系的特征。
由此可见,如以西方小剧场来一一对应地定义或要求小剧场戏曲是不切实际、也不符合小剧场戏曲发展规律的。
首先,中国戏曲有自己的悠久历史和艺术积淀,如果断然地切割传统就是在断开戏曲的命脉。
其次,戏曲与西方戏剧是不同的艺术,一味地以西方戏剧来改革传统戏曲、指导小剧场戏曲的创作是错误的,更不能称之为“反传统”。
我们也应看到,当下传统戏曲的整体生态逐渐向好,但是后继青黄不接、市场萎缩、受众老龄化等问题还很严峻,要求小剧场戏曲急切地求新求非商业性,既分流了观众群体,也不利于戏曲的生存现状。
浅析中国小剧场文化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若干
浅析中国小剧场文化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形式越来越丰富,话剧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新时代的小剧场话剧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在中国戏剧舞台上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它是一种戏剧精神:一种坚持探索和不断创新的戏剧精神,也是一种较强的先锋性的艺术风格。
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发展现状浅析中国小剧场文化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
现代意义上的小剧场发源于欧洲,正如话剧是由西方传到中国一样,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剧场艺术也是从西方滥觞的。
严格意义上我国小剧场话剧只有30年左右的历史。
小剧场的戏剧观念从创作、导演、舞美到表演方式都与传统的舞台表演艺术不同。
它更强调题材的现实性、真实性,在演出场所上尽量打破传统戏剧的假定性;演员与观众直面交流的戏剧表现形式,有着强烈的魅力;对于创演者来说,直面并获得观众的反映是他们最想或永远追求的效果;而观众直接参与事件的发展过程,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使得观众有着强烈而真实的感受,使其参与剧情的进行,因此创作上的美学价值规律和观念都与传统剧目有着很大的差异。
发展特点从现状来说,中国小剧场话剧发展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中国小剧场过往的历史发展比较坎坷,传统的有中国特色的剧场艺术正处在总结和形成的初期,人们对剧场艺术还尚未有成熟的经验,剧人们也尚未探寻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舞台演出规律。
小剧场这种新型的舞台表演方式的出现或盛行,人们还一时不能习惯。
2、20世纪末期,中国的小剧场艺术呈现了两种趋势:(1)国有体制内大剧院剧目分流。
经典的外国剧目在传统市场收益不大,于是转向小剧场的环境中上演,比如国家大剧院的战争系列《死无葬身之地》、《纪念碑》等。
(2)民营剧团的戏剧实践探索。
迫近现实和时尚元素表演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城市白领。
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制作和演出的品质并不高,但是他们的现实性、迫切性和时尚元素却超越了传统舞台艺术小型化的演出。
当代小剧场三十年(1982 2012)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基础
先锋
发展
戏剧
小剧场
年代
格局
剧场
中国
戏剧 剧场
市场
小剧场
商业
范式
体制
地带
民间
北京人艺
内容摘要
本书将“小剧场”戏剧置于中国当代社会三十年变迁的大视角,从一个最具体的领域出发,以小剧场在这三 十年的变化为个案,折射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历程。本专著打破了以往小剧场研究局限在戏剧史的封闭视角,将 小剧场的发生发展与中国社会变迁有着更为妥帖、紧密的结合。作为一部史论性的著作,这部作品又是建立在扎 实的调研基础上——而这扎实的调研又是以“参与性研究”为主体,因而在描述这三十年戏剧发展变化时带有生 动的特点。本专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调研为基础,将社会学的方法融入小剧场研究中。二是以文化研究为方法, 丰富小剧场研究的理论性。
四民间戏剧的理想与 现实
一 “戏逍堂”—— 奠定小剧场市场新范
式
二 “小话剧”的规 模与特点
三剧场的激增
四在商业氛围中的坚 守与创造
一青年戏剧的新生力 量
二商业戏剧结构的多 元化
三外来力量震荡下的 民众剧场
四戏剧的文化自主
一国家院团
二实验戏剧
三商业戏剧
四变动中的格 局
作者介绍
这是《当代小剧场三十年(1982~2012)》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当代小剧场三十年(1982~2012)》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从探索实验到主流常规 回顾上海当代小剧场戏剧40 年发展
从探索实验到主流常规回顾上海当代小剧场戏剧40 年发展艾莎莎
【期刊名称】《上海戏剧》
【年(卷),期】2022()4
【摘要】“小剧场戏剧”在中国是被国人改造了的概念,时至今日,它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区别于大剧场演出形态的“在‘小型的’剧场内进行的戏剧演出”①尽管如此,中国小剧场戏剧的发生发展,一直不乏艺术的探索精神。
1982年起,为挽救新时
期话剧危机而兴起的小剧场戏剧运动,是中国当代戏剧革新浪潮的先锋,确立了以观
众为基础的演剧观念,促使中国戏剧形态由单一走向多元,由文本戏剧转向剧场艺术。
作为中国话剧无可争议的中心之一,上海小剧场戏剧演出与北京小剧场戏剧共同构
筑了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40年的历史缩影。
【总页数】6页(P8-13)
【作者】艾莎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
【相关文献】
1.大众文化与高科技时代的实验戏剧——第三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综述
2.小
剧场大魅力——08上海国际当代戏剧季观剧集3.从探索、实验走向市场——关
于上海小剧场戏剧运动的思考4.漫谈小剧场戏剧——从'98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谈起5.点击上海小剧场戏剧40年关键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大陆小剧场戏剧发展史论
一、引言
小剧场戏剧是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当代大陆小剧场戏剧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起源
小剧场戏剧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初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追求个体的自由和表达,小剧场戏剧因其低成本、灵活性和实验性而受到关注和推崇。
一些独立剧团和戏剧工作者开始聚集在小型剧场演出,他们通过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性弱点等形式,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发展阶段
1. 初探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 - 80年代中)
在小剧场戏剧的初探阶段,剧团和戏剧工作者主要依托于大学和文化机构,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进行创作和演出。
这一阶段以实验性和探索性为主,剧作内容多涉及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
代表性的剧作家有贾平凹、高行健、李昂等。
2. 兴盛阶段(80年代中 - 90年代末)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小剧场戏剧进入了兴盛期。
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的
推进,文化市场逐渐开放,小剧场戏剧得到更多的演出机会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剧团和戏剧工作者开始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兼收并蓄各种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3. 衰退与复兴阶段(21世纪初 - 至今)
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商业化因素的影响,小剧场戏剧进入了一个
衰退期。
剧团和戏剧工作者面临着来自商业剧种的竞争和市场观众的变化。
然而,
随着社会对精神需求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多元化,小剧场戏剧再度复兴起来。
一些有实力的剧团通过与国外合作、引进优秀作品等方式,提高了戏剧的质量和影响力。
四、现状
目前,中国当代大陆小剧场戏剧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一些知名剧团和戏剧工作者通过精良的制作和深入的思考,创作出了一批具有独特风格和社会关怀的优秀作品。
另一方面,小剧场戏剧也面临着资源不足、票价较高等问题,市场发展相对困难。
与此同时,小剧场戏剧也在不断寻求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五、未来发展趋势
小剧场戏剧在未来的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为了保持创新和活力,剧团和戏剧工作者需要不断钻研剧场技术、剧本创作等方面;同时,政府和文化机构也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加强对小剧场戏剧的管理和扶持。
此外,小剧场戏剧也需要积极开拓市场,与观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努力实现艺术创造和市场需求的平衡。
六、结论
中国当代大陆小剧场戏剧发展经历了起初的探索阶段、兴盛阶段、衰退与复兴阶段,目前正处于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未来,小剧场戏剧的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需要剧团、戏剧工作者、政府和观众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