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小麦等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玉米螟主要以幼虫期为害,其幼虫在玉米植株上产卵孵化,幼虫在玉米植株上取食,导致玉米生长受阻,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对玉米螟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玉米螟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一、玉米螟的危害特点(一)玉米螟的危害特点玉米螟是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害虫,其主要危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寄主广泛: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但同时也对高粱、小麦等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

其幼虫主要在玉米叶片、叶鞘和花序中进行为害,导致玉米植株受损。

2. 危害严重:玉米螟的危害严重,一旦发生大面积的危害,容易导致玉米产量的严重下降,甚至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

3. 危害不易察觉:由于玉米螟主要为害于玉米植株的内部,因此其危害不易被发现,往往造成了隐藏的危害。

4. 抗药性较强:玉米螟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农药防治效果不佳,容易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二)玉米螟的危害表现玉米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玉米植株的叶片、叶鞘和花序等部位,其危害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骗被卷曲:玉米螟的幼虫取食玉米叶片,导致叶片被卷曲,并在叶片内筑巢。

这样不仅影响了玉米叶片的正常功能,而且对虫害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叶片被蛀食:玉米螟的幼虫在玉米叶片上产卵并孵化,幼虫取食玉米叶片,造成叶片被蛀食,从而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3. 叶鞘损坏:玉米螟的幼虫也会在玉米叶鞘内进行为害,造成叶鞘的损坏,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4. 花序被蛀:玉米螟的幼虫也会在玉米的花序上产卵并孵化,造成花序的被蛀,严重影响玉米的结果。

5. 受损部位干枯:玉米螟的幼虫在玉米植株上取食,严重受损的部位会逐渐干枯,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6. 引发病害:玉米螟为害后,容易导致病原菌侵入受损部位,引发玉米的病害,加重了玉米的危害程度。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危害玉米生长的昆虫,是玉米田间常见的病虫害之一。

在玉米生长期间,玉米螟的发生会给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对于玉米螟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就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螟发生特点1. 发生期玉米螟主要发生于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在幼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幼穗期和籽粒填充期都有可能发生。

在不同的生长期,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方式也有所不同。

2. 危害方式玉米螟主要以幼虫为害,通过咬食玉米植株内部来获取养分,造成玉米受损、生长缓慢,甚至导致叶片干枯、穗部被蛀等现象,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 适宜环境玉米螟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适宜活动温度在20℃至30℃之间,相对湿度在50%至70%之间,这样的环境条件对玉米螟的繁殖和危害最为有利。

玉米螟往往呈现一年多世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对玉米田的危害程度会逐渐加重,因此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二、玉米螟的防治方法1. 改良玉米品种通过选育具有抗病虫性能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自身抵抗力,减少玉米螟的发生。

2. 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氮肥,尤其要避免过量施用,过量的氮肥会增加玉米螟的寄主选择感性,对玉米螟的发生和危害更加有利。

3. 轮作栽培避免单一作物连作,通过轮作栽培减少害虫对玉米的危害,特别是针对玉米螟这类特定害虫。

4. 生物防治引入对玉米螟有天敌作用的天敌昆虫,如蜂类、天敌蝇等,通过天敌昆虫的捕食和寄生作用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5. 化学防治在发现玉米螟危害的初期,可以选用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及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玉米的损害。

6. 蓄虫板监测在播种后,及时设置蓄虫板,进行玉米螟的监测和预警,通过及时发现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发生期、危害方式、适宜环境和发生规律,而对于玉米螟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改良玉米品种、合理施肥、轮作栽培、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蓄虫板监测等多种途径。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农业害虫,它主要寄生于玉米植株茎、花穗和果实,损失严重。

下面介绍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发生特点:1.玉米螟成虫:玉米螟成虫是灰色或棕色的蛾,翅膀展开时约3-4厘米长。

成虫寿命一般为1-2周,雌蛾产卵期一般8-10天,寿命长短取决于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

2.玉米螟幼虫:玉米螟的幼虫为小毛虫,身体呈长条形,头部扁平,头胸部分为棕褐色。

种类较多,从出壳后开始以至完全成熟,需经历5-6个龄期,一般每个龄期耗时约5-7天。

3.玉米螟蛹:玉米螟蛹是呈土黄色的棒状小虫,体长约1.2-1.5厘米,稍微拱形。

在干燥的条件下,玉米螟蛹可以存活数周甚至数月。

防治方法:1.合理布局玉米地:要合理进行玉米的旋作,尽量避免单一玉米地连作多年,以免产生土壤病虫害。

2.清理田间杂草:玉米地不能有杂草,应及时清理田间的杂草,以减少玉米螟的滋生和繁殖。

3.机械控制和防治:玉米螟成虫有一定的嗜光性,可以通过夜间灯光诱捕、地面爆发、鸡尾酒诱杀、声音诱杀等方法减少成虫数量。

可以利用气流控制的效果,配合监测器与杀虫灯共同使用。

4.化学控制和防治:可以采用喷施杀虫剂、烟雾熏蒸、沟壑洒药等化学手段对玉米螟能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5.生物控制和防治:可以利用玉米螟的天敌,如蜘蛛、蜈蚣、寄生蜂和天敌昆虫等,进行生物控制和防治。

同时,可以利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增强农业生产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针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和危害,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其数目和损失,保障玉米生产的安全和健康。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田间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以玉米叶片为食,会给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危害。

研究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螟的发生规律1.季节规律玉米螟的发生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

通常来说,它们在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大量出现,这是因为此时气温升高,酷热的天气有利于玉米螟的孳生和繁殖。

而在秋季,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玉米螟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在季节变化的这一规律下,农户需特别警惕玉米螟的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生物规律玉米螟的发生和繁殖也受到生物规律的影响。

它们的卵期一般为5-7天,幼虫期为15-20天,成虫期为5-7天。

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玉米螟的发生也起着重要作用。

其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潮湿的环境,而干燥和寒冷的天气会抑制玉米螟的繁殖和生长。

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时候,农户可以适当通过增加灌溉和喷灌等方式来调节环境,减少玉米螟的生长繁殖。

二、玉米螟的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式,适合于有机玉米生产。

可以利用天敌昆虫如天敌蛾类、蚁类等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还可以引入一些捕食型昆虫如寄生蜂等来控制玉米螟。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的调节,促进天敌昆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可以利用灯光诱捕来吸引玉米螟成虫,然后进行人工捕捉。

还可以利用红外线和紫外线等技术来驱除玉米螟。

这些方法不仅无毒无害,而且对于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因此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式。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治方式,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对于玉米螟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对于幼虫期的玉米螟可以选择使用杀虫剂,但要注意控制用药量,以免对玉米产生不良影响。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害虫。

它的发生规律与气候、环境、玉米生长期等因素有关。

下面我们来介绍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玉米螟的发生和繁殖速度较快。

当气温达到25-30℃时,玉米螟的卵会迅速孵化,幼虫出现在玉米叶片上。

玉米螟的发生可分为初孵期、迁飞期、高峰期和尾期。

初孵期一般出现在6月份,此时天气较热,玉米叶片上出现大量的幼虫。

玉米螟的幼虫主要以各个年龄段的玉米叶片为食,初孵期的幼虫对玉米影响较小,但也需要及时控制。

迁飞期通常出现在7月份,这时玉米螟的幼虫开始从低龄叶片迁移到高龄叶片。

此时应重点关注高龄叶片上的幼虫,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高峰期一般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初。

这时幼虫数量较多,对玉米的危害也最为严重。

幼虫会大量产生并侵蚀玉米叶片,导致玉米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在高峰期要加强防治工作,及时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尾期出现在8月末至9月初,此时玉米螟幼虫的数量开始减少。

尾期的幼虫主要在玉米叶片上进行吞食繁殖,此时可以采取适时的防治措施,有效地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针对玉米螟的防治措施可以采取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化学防治主要是使用农药喷洒到叶片上,通过杀死幼虫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化学防治的时间选择在玉米螟发生的高峰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说明进行使用,注意保护环境和自身安全。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和病毒等,利用它们对玉米螟的控制作用来减少幼虫的数量。

生物防治要注意天敌的引入和适应性,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

还可以采取一些物理措施来防治玉米螟,如安装黏虫板、设置灯光陷阱等,吸引并捕捉玉米螟成虫,减少害虫的数量。

总结一下,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与气候、环境以及作物生长期有关。

在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控制和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虫龄

玉米螟虫龄

玉米螟虫龄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玉米螟是其常见的一种害虫。

玉米螟又称玉米螟虫,拉丁学名为Ostrinia furnacalis。

本文将介绍玉米螟的虫龄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一、玉米螟简介
玉米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地区。

玉米螟幼虫主要以玉米、高粱等作物为食,而成虫则以少量植物汁液为食。

玉米螟繁殖力强,每年可繁殖2-3代。

二、玉米螟虫龄特点
1.卵:玉米螟卵呈椭圆形,初产时呈乳白色,后逐渐变为黄褐色。

2.幼虫:玉米螟幼虫共有5个龄期,分别为1龄、2龄、3龄、4龄和5龄。

幼虫体色呈淡黄色至淡绿色,背部有明显的黑色斑纹。

龄期越长,幼虫体型越大,对作物的危害也越严重。

3.蛹:玉米螟蛹呈梭形,初期呈黄褐色,后期变为黑色。

蛹期约为10-15天。

4.成虫:玉米螟成虫体型较小,翅展约为16-20毫米。

成虫白天潜伏在植株间,夜晚活动,具有很强的趋光性。

三、玉米螟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减少害虫繁殖场所;合理施肥,提高作物抗虫能力;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减少螟虫侵害。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拟寄生蜂等进行生物防治。

3.化学防治:在玉米螟卵孵化期和幼虫危害初期,采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如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等。

4.物理防治:利用玉米螟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四、总结
玉米螟虫龄特点及防治方法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玉米螟的生长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螟虫对玉米等作物的危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Scientific name: Ostrinia furnacalis)是一种常见的玉米害虫,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大洋洲地区。

其幼虫以玉米为食,给玉米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损失。

了解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玉米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下面将重点介绍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1. 季节性发生:玉米螟主要在玉米生长季节发生,尤其是在玉米抽雄期和雌雄花期之间的这个时间段。

这是因为玉米螟的幼虫主要以玉米雄穗为食,而玉米雄穗在这个时间段发育最为迅速。

2. 区域性发生:玉米螟的分布受气候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较为集中地出现在玉米种植较多的地区。

3. 适应性发生:玉米螟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尤其是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玉米螟容易大规模发生。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对玉米螟进行控制。

可以引入天敌蜂类、蜘蛛、寄生性蜂等进行防治。

2. 农艺防治:采取合理的种植措施,如适时轮作、深翻土壤等,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的滋生数量。

3.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由于玉米螟对某些农药产生抗性,因此应选择具有高效低毒、不易产生抗性的农药进行喷洒。

4. 诱虫防治:利用性信息素或食物诱捕剂诱导玉米螟集聚,并在一定区域内设置陷阱进行捕捉,达到控制玉米螟发生的目的。

5. 机械防治: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采取人工摘除玉米受害部位(如受虫害的玉米穗)的方法进行控制。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是季节性、区域性和适应性的,对其采取的防治措施可以包括生物防治、农艺防治、化学防治、诱虫防治和机械防治等。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发生,保护玉米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玉米螟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玉米螟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5 . 提高植株抗病力。 多 施厩 肥、 堆肥或种植绿肥 , 增 加 土 壤
1 . 压低越冬基数 、 减 少 虫 源 。秋 收 之后 至翌 年 化 蛹 前 , 对 玉米 螟 寄 主秸 秆 、 根茬 、 穗轴 、 苞 的腐殖质 。 保 证 土壤 疏 松 , 促 进 谷 等 采 取 烧 、 铡、 沤、 封等办法 , 最 大 限 度 地 加 以处 理 , 对减 轻 来 年第 一 代 发 生 程 度 有 明 显 的 植株 生 长 。 延 长 老 叶 寿命 。增施 作 用 。对 于 秸 秆还 田 , 要从减少越冬虫源考虑 , 最好是粉碎 , 或 采 取 喷 施 白僵 菌 、 B t 杀 虫 剂 等

干 热 处 理 。 即 将 充 分 干燥 的 种 子在 7 0  ̄ C 恒 温箱 中处理 7 2小
时; ( 2 ) 温 水 浸 种 。即 用 5 0 ~ 5 2 ℃
的温水处理 2 0 — 3 O分 钟 .能 杀 死 大 部 分 真 菌 和 细 菌 。处 理 过
玉米螟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子 在 甜 菜 病 残 体 、块 根 根 头 和 种子上越冬 , 甜菜采 收后 , 及 时 清除 田间的病残体 , 将茎叶 、 青 头 收 集 青 贮 ,促 使 病 残 体 分 解
通 过 几 年植 保 部 门 的调 查 , 2 0世 纪 9 o年 代后 期 玉 米螟 为 害 有 4个 明 显 的 特 点 : 一 是 为 害穗部重于为害茎秆 , 由于 幼 虫 具 有 趋 糖 性 , 而近年来种植品种雌穗含糖量较高 , 致 使 大 部 分 二 代 玉 米螟 蛀 人 雌 花 花丝 及 穗 部 。 二是 越冬 幼虫 的 主要 场 所 从 玉 米秆 转 移 到 玉 米 轴 上 。 三
是 二 代 玉 米螟 发 生 明显 重 于一 代 。 近 年 来一 代幼虫被害株率一 般为 1 5 %~ 3 5 %。 而 二 代 幼 虫被 而 使 病 菌 失 去 活 力 .也 可 实 行 害株 率却 在 6 0 %一 9 0 %之 间 , 比一 代 严 重 3 ~ 4倍 。四是 甜 玉 米 、 糯玉 米 。 一 代 被 害 率 明显 重 于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的幼苗和穗部,给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将就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螟的发生特点1. 发生季节玉米螟主要在夏季发生,一般在5月至9月间为主要发生期。

而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适宜,玉米螟的发生时间会更早,发生期更长。

2. 发生区域玉米螟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发生,但以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为主要发生区域。

以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生最为严重。

3. 卵期玉米螟的卵期一般为5-7天,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卵期可缩短至3-4天。

在这段时间里,卵在玉米叶片的背面或穗部附近产卵,卵量较大。

4. 幼虫期玉米螟的幼虫期长约20-30天。

幼虫孵化后,会穿入玉米叶片或穗部进行食害,导致叶片黄化、干枯,甚至导致玉米穗不育。

5. 蛹期玉米螟的蛹期大约为10-15天,蛹在土壤中或玉米叶片中蛹室中完成发育。

二、玉米螟的防治方法针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采取定期喷雾杀虫剂的方法进行防治。

常用的杀虫剂有敌敌畏、百菌清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喷施农药的时间要选择在玉米螟发生的早期,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天敌、捕食者、寄生者等生物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对有机农业较为适用。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

3. 化学预防化学预防主要是在玉米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玉米螟卵的数量。

一般采用有机磷类杀虫剂或氯化砜等进行土壤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螟的发生。

4. 生态法防制生态法防制是利用玉米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优势,通过植物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玉米螟的数量。

例如在玉米田中栽种一些芳香植物,可以释放出一些芳香物质,使玉米螟的触角和嗅觉受到刺激而避开。

玉米螟发生特点是什么,玉米螟的防治方法.doc

玉米螟发生特点是什么,玉米螟的防治方法.doc

玉米螟发生特点是什么,玉米螟的防治方法从字面意思来看,玉米螟就是玉米虫害的一种,玉米螟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严重的话,甚至绝产,那玉米种植户应该怎样防治玉米螟呢?接下来本文详细介绍玉米螟发生特点,以及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地理位置不同,地势和气温不同,都会影响玉米螟发生代数不同。

一般而言,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代。

第1代幼虫在6月中旬盛发,为害春玉米的心叶;第2代幼虫在7月中旬盛发,为害夏玉米心叶、春玉米穗;第3代在8月中旬~9月上旬,为害夏玉米穗。

最后玉米螟均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次年生长季节开始化蛹、羽化。

玉米螟的天敌较多,有相当的控制作用。

国内已发现的玉米螟天敌有70余种,其中主要有寄生卵的赤眼蜂、黑卵蜂,取食卵块的瓢虫,寄生幼虫及蛹的黄金小蜂、茧蜂、寄生蝇和白僵菌等。

我国许多地区在玉米后期尤其是进入雨季后,对卵块的寄生率往往可高达90~100%。

在山东、河北等地赤眼蜂发生早、寄生率高的年份,第三代玉米螟往往可以不治。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穗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是治虫保产的关键,结合田间调查,当虫穗率达到10%、每百株有幼虫50只时,在抽丝盛期防1次,若虫穗率达到30%时,过6—8天再防治1次。

由于害虫多在雌穗上及雄穗上下的茎节上危害,故以局部施药为宜。

玉米螟常用防治方法:1.插药棍。

将麦秆剪成3—4厘米长,放在50%敌敌畏50—100倍液中充分浸泡,然后在每个雌穗顶端插1个药棍即可。

2.药液滴穗。

可用50%敌敌畏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久效磷1500倍液滴注雌穗顶端,每穗滴2ml。

3.一顶四腋撒颗粒剂。

一顶为雌穗顶端,四腋为穗上2个叶腋,穗下1个叶腋和雌穗着生叶腋。

农业防治技术:推广秸秆还田,或用作沤肥、饲料、燃料等,以减少压低玉米螟越冬基数。

生物防治技术:大力推广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技术。

白僵菌生物防治,可采用白僵菌封垛技术(注意,此项技术需统防统治),或制成白僵菌颗粒剂在大喇叭口期投放,这两种方法均需要掌握好投放的时间,以达到最佳效果。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

下面将介绍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一、玉米螟的生物学特性玉米螟为鳞翅目尺蛾科昆虫,成虫为灰褐色,前翅长约18-22mm,前翅中央有白色横带。

幼虫为白色体色,头部棕黑色,全长约30mm。

玉米螟卵为淡黄色,密集排列于玉米叶片上,孵化后的幼虫会钻入叶鞘并分别沿茎内倒挂或穿出叶鞘,从而进入玉米花序器官,并进行食害。

玉米螟一般有3-5代,孵化期为5-9天。

1.孵化期玉米螟的孵化期受温度、湿度、日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通常在气温20℃左右孵化,一般为5-9天。

2.危害期玉米螟主要在玉米生长初期对玉米花序器官进行食害,造成花器官白粉样的腐烂并脱落,降低花粉活力及结实率,严重时会导致不结实或稀缺穗。

3.数量增长期幼虫在玉米花器官内繁殖生长,数量急剧增加。

4.疫情高峰期在玉米生长期间,特别是在玉米开花到吐丝期之间,玉米螟的发生高峰期也随之到来。

1.预防措施及早消灭草坪及野生杂草,降低玉米螟繁殖和适应环境的机率。

2.翻耕玉米收获后及时进行深翻耕,将玉米螟卵、幼虫及其寄生天敌全部埋入土中,减轻玉米螟对下一茬玉米的危害。

3.喷洒农药玉米螟防治中,可以采用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的方法,其中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措施。

化学防治时,适宜采用对成虫和幼虫都有较好杀效的农药,如吡虫啉、氯氟灵等,制定科学防治方案和技术措施,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流程进行喷洒。

4.培育天敌生物防治则需要培育玉米螟的天敌,如菜蛉蜂、豆蛉、捕蝇蝇、大黑蜂、天敌细蜂等。

增加天敌数量,使天敌对玉米螟进行防治,从而达到控制玉米螟的目的。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和玉米穗,给玉米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的威胁。

在玉米生长期间,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成为玉米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

一、玉米螟的发生特点玉米螟是一种以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期完全变态的鳞翅目昆虫。

幼虫期是该害虫为害玉米的主要阶段,玉米螟主要以玉米叶为食,在叶片内做网状的蛹室,成虫期内主要以野外糊涂、搜索食物、交配产卵等活动。

玉米螟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比较苛刻,一般在20-30℃的温度下,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发育速度最快。

玉米螟以雌蛾产卵为主,雌蛾寿命约7-10天,产卵量比较大,一只雌蛾一生可以产卵200-300枚。

玉米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速度非常快,对玉米的危害也非常严重。

二、玉米螟的防治方法1. 清理田间杂草田间的杂草是玉米螟比较喜欢滋生和繁衍的地方,田间如果有大量的杂草不仅会给玉米的生长带来影响,还会为玉米螟提供滋生的场所。

玉米生长期间要经常清理田间的杂草,不仅可以保持玉米的生长,还可以减少玉米螟的滋生数量。

2. 合理施肥玉米螟的发生和繁殖与玉米植株的健康和生长状况有关,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养分含量及抗逆性,降低玉米受害的概率。

合理施肥还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 多样化种植多样化种植是指在同一地块内种植多种农作物,防治玉米螟,可以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减少单一种植降低害虫危害的几率。

多样化种植还可以有效的控制害虫的滋生。

4. 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不断被育成。

种植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受害的概率,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动植物来控制害虫的滋生。

可以通过种植一些对玉米螟有天敌作用的植物,或者引入一些对玉米螟有天敌作用的昆虫,来控制玉米螟的滋生。

6. 合理使用农药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对玉米螟有防治作用的农药,如杀虫剂等。

玉米螟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推动我国玉米螟防治工作的进一步 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农业防治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玉米螟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同时,通过轮作、间作等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抑 制玉米螟的发生。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1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的主要虫害之一,对玉米产 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2
玉米螟的发生与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肥力 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气候条件是影响其发生的 重要因素之一。
化学防治
药剂拌种
使用化学药剂拌种,使玉米种子具有 防治玉米螟的效果。
喷雾防治
在玉米螟发生严重时,使用化学药剂 进行喷雾防治。
04
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监测与预警
建立监测网络
构建全面的玉米螟监测网络,确保对发生动态的实时监测。
预警系统
通过监测数据,及时发布玉米螟发生动态及趋势预警,为农民提 供防治建议。
玉米螟会对玉米的顶部花序进行啃食 ,导致玉米的顶部没有籽粒,形成秃 尖,降低了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玉米螟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降低玉米的品质
由于玉米螟的啃食,会导致玉米果穗 出现缺粒、秃尖、倒伏等问题,使玉 米的品质下降,影响了其市场价值。
增加玉米的毒素含量
玉米螟的啃食会导致玉米果穗中的霉 菌滋生,进而增加玉米中的毒素含量 ,对人体健康不利。
3
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对于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具有 重要意义,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等措施的结合使用。
研究展望
进一步加强玉米螟发生规律的研究,深入探讨其生态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更 加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继续开展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防治效果和 效率,降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玉米害虫,而且发生率较高,对玉米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以下将介绍玉米螟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方法。

1. 季节特点
玉米螟主要在夏秋季发生,这是因为玉米螟的生长需要温度适宜,夏季高温时温度较
适宜,也是幼虫繁殖生长的好时机。

2. 食性特点
玉米螟主要为玉米和其他禾本科作物为食,成虫和幼虫都可以成为害虫,它们嗜食玉
米的叶片和花穗,会通过吃芯液、花粉、嫩叶、茎节等途径来获取营养,甚至会导致玉米
实生产量减少。

3. 虫态特点
玉米螟的虫态有蛹、成虫、卵和幼虫四种,蛹和卵都在土中或玉米蒂标之内,成虫夜
间活动。

1.生物防治
使用玉米螟的天敌进行防治,天敌有很多,例如,捕食性昆虫和微生物都可以作为天
敌防治。

其中比较常用的天敌有赤眼蜂和寄生蜂。

2.化学防治
在化学防治中常用的药剂有杀虫剂,如乙氧氯仿、敌敌畏等。

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
危害性也很高。

玉米螟不能耐受高温和低温,可以使用高温和低温处理的方法进行防治。

例如,使用
微波炉对玉米进行加热,或者使玉米在低温下存储。

4.综合防治
在使用防治方法时, 最好采用综合防治,综合使用多种不同方法,例如,通过调节秸秆
的周期、间作、轮作、淋溶汞和除草奇草等方法,来预防和控制玉米螟的发生。

总之,玉米螟是危害率较高的一种害虫,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是玉米螟防治的常用方法。

正确使用上述
方法,对于防治玉米螟是非常有帮助的。

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玉米害虫,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备受农民关注。

玉米螟是一种昆虫,分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个种类。

它们是以幼虫形态为害的,主要侵害玉米植株的幼苗、叶片、茎和果穗。

玉米螟在发育过程中经历蛋、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其幼虫主要以叶片为食,造成叶片的腐烂和破裂,严重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另外,玉米螟的幼虫还可以钻入茎和果穗内部,从而导致植株倒伏和减产。

玉米螟的发生主要受气候、病害、生态环境和玉米品种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温、高湿和多雨的气候对其发生有利,而干旱和寒冷的气候则不利于其繁殖。

针对玉米螟的防治,农民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选择抗虫性较强的玉米品种种植,提高植株的抵抗力。

其次,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玉米螟的滋生源。

同时,及时采取田间翻耕、灌溉和肥料施用等农事措施,为玉米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农民还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其他天敌和寄生虫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如瓢虫、蜘蛛和寄生蜂等。

化学防治则是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杀死玉米螟,但要注意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施药,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总之,了解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并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是保护玉米作物的关键。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农民可以降低玉米螟的危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发生规律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帮助农民朋友有效管理玉米虫害。

一、玉米螟的发生规律1. 发生季节:玉米螟是一种以玉米为主要寄主的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的玉米种植区。

玉米螟的发生季节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期间,其中6月至7月是其发生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温度和湿度较适宜,有利于玉米螟的生长繁殖。

2. 发生地点:玉米螟主要分布在玉米田里,特别是在玉米茎部或穗部附近活动频繁。

由于其卵在植株上产卵,幼虫在植株内取食,因此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

3. 发生规模:玉米螟的发生规模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条件、玉米种植品种、周围环境等。

一般来说,发生规模较大的年份往往会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损害。

二、玉米螟的防治措施1. 农业措施: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播种期、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是预防玉米螟发生的重要措施。

适当的施肥、灌溉和植株间距的管理,也可以降低玉米螟的发生规模。

2. 农药防治:在玉米螟发生期,农民可以选择使用一些有效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常见的化学药剂包括氟氨酰胺、噻虫胺等。

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利影响。

3. 生物防治:除了化学药剂外,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可以利用天敌昆虫和寄生性线虫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适时采用昆虫性病毒和微生物杀灭剂进行喷洒,也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发生。

4. 防控技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民可以采取一些防控技术来减少玉米螟的发生规模。

比如在播种前适当进行耕作,清除旧茬和秸秆等残留物,以减少玉米螟的滋生地点。

在玉米螟成虫出现时,可以设置光源和黄色板等诱杀装置,以减少其数量。

5. 预警监测:定期进行玉米螟的预警监测工作,可以帮助农民及时掌握玉米螟的发生情况。

一旦发现玉米螟数量超过阈值,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一种重要的玉米害虫,其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介绍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玉米螟的发生规律玉米螟是一年发生多代的害虫,其幼虫以玉米的茎、叶和果穗为食,从而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

1. 每年春季随着气温升高,玉米螟开始孵化。

它们在玉米田中越冬并隐藏在秸秆或土壤中,等待温度适宜时开始繁殖。

2. 成虫繁殖期一般为4月到5月,当温度达到20摄氏度左右时,成虫开始产卵。

3. 卵期一般为5到10天,卵孵化后产生幼虫。

4. 幼虫期一般为20到30天,幼虫通过啃食玉米的叶片和茎部进行生长。

5. 幼虫经历5到6龄后,开始进入蛹化期。

6. 蛹化期一般为7到10天,蛹在土壤中发生,成虫在土壤中羽化。

7. 成虫龙化后开始交配,重复上述繁殖过程。

二、玉米螟的防治措施针对玉米螟的危害,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1. 预防为主种植抗虫品种是预防玉米螟的关键措施之一。

选择具有玉米螟能力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2. 合理播种合理的播种密度和行距有助于减少玉米螟的发生。

过高或过密的种植会导致玉米生长不良,为玉米螟提供了更好的繁殖条件。

3. 清除玉米田间杂草玉米田中的杂草为玉米螟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虫的滋生。

4. 采用适时的化学防治当玉米螟发生较严重时,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进行控制。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注意剂量和喷洒时机,以避免对环境和玉米植株造成伤害。

5. 建立虫害监测系统建立虫害监测系统有助于及时发现玉米螟的发生情况。

利用黄板和发光板等工具,定期检查和监测害虫数量,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6. 合理运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生态友好的防治方法,可通过放飞寄生性天敌、施用生物农药等方式进行。

可以利用杆菌灵对玉米螟进行有效控制。

总结: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8篇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8篇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8篇第1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生长发育的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在玉米的叶片、茎部和果实上,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我们首先要了解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科学防治方法。

玉米螟主要发生特点:1.季节特点:玉米螟主要在春季和夏季繁殖生长,冬季则处于休眠期。

2.取食特点:玉米螟主要取食玉米的叶片和茎部,同时也会侵袭玉米果实,导致玉米生长发育不良。

3.生殖特点:玉米螟以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完成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取食对象都有所不同。

4.气候适应性强:玉米螟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强,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而且对光照和温度的变化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例如利用天敌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2.化学防治: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使用相应的杀虫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生物技术防治:通过遗传改良和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对玉米螟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从而在基因层面上解决玉米螟的危害问题。

4.农艺措施:采取合理的玉米种植密度、施肥和灌溉管理方法,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玉米螟的发生。

针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物技术防治以及农艺措施来综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在实际防治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进行科学施策,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手段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玉米螟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有效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保障玉米的稳定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第2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作物的害虫,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备受农户关注。

下面将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农友有所帮助。

一、玉米螟的发生特点1. 发生特点玉米螟是一种以幼虫为害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的茎、叶和果实。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是一种对玉米等作物危害较大的害虫,其发生规律对农作物的种植和防治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对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螟的发生规律1. 发生季节:玉米螟主要在玉米生长期内发生,其主要活动期在玉米苗期至玉米抽雄期,这段时间是玉米螟危害最严重的时期。

2. 发生地点:玉米螟主要分布在气候温暖、湿度较高的地区,且喜欢在植物茎、叶和果实内寄生和危害,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将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 发生规律:玉米螟主要以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形式存在,其中以幼虫对玉米的危害最为严重。

在玉米生长季节内,玉米螟的卵会在玉米叶片上产卵并孵化,幼虫则通过啃食叶片内部,导致玉米生长受损,从而降低玉米产量。

二、玉米螟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如蜂类)和天敌昆虫来进行生物防治,以降低玉米螟的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

还可以通过施用一定的生物制剂来控制玉米螟,例如使用昆虫病毒、细菌等,对玉米螟进行有效防治。

2. 农艺防治:采用合理的农艺措施来减少玉米螟的危害,如在玉米间套种花生或大豆等,以减少玉米螟的寄主,从而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

3. 化学防治:在玉米螟大量繁殖、危害严重时,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来对玉米螟进行有效防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应该在害虫密度较高时使用,并且需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损害。

4. 栽培抗性品种:选择抗玉米螟的玉米品种种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式,可以减少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5. 合理施肥:适当施用有机肥、化肥等,保持玉米生长健康,提高玉米的抗病性和抗虫性。

玉米螟是玉米等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的了解是农作物种植和防治的关键。

只有深入研究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希望通过对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的介绍,能够提高人们对该害虫的认知,有效预防和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对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作一详细介绍。

一、玉米螟的发生特点
1. 发生季节:玉米螟主要在夏季发生,其幼虫、蛹期持续时间一般为30-40天,而成虫寿命较短,大约只有1-2周,因此夏季是玉米螟的高发季节。

2. 发生地域:玉米螟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适应性强、分布广为其特点。

尤其在玉米种植较为集中的地区,如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省份,玉米螟发生较为严重。

3. 发生规律:玉米螟多发生在玉米生长期间,尤其以拔节期和抽雄期为害最严重。

其次是玉米苗期和孕穗期。

在这些时期,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会造成严重的玉米产量损失。

二、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农业措施是玉米螟防治的主要方法之一。

可通过人工投放天敌,如三星脲菌、细蜂等来控制玉米螟的发生。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也对玉米螟的防治起到一定作用,如深松土壤、旋作种植等。

2. 化学防治:在玉米螟的发生高峰期,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常用的药剂包括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烟酰胺类等。

3. 生物防治:利用一些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发生,比如三星脲菌、突脊烟蛾等。

这些天敌在自然界中都有一定的天敌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用于玉米螟的生物防治。

4. 老虎钳:老虎钳是一种物理防治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机械捕捉的方式将玉米螟幼虫等有害虫捕杀。

老虎钳的使用相对简便、环保,并且不会对环境及作物产生污染。

5. 科学种植:在玉米种植中,合理的密植、旋作、轮作等农业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的发生。

比如通过适当增加种植面积,避免连作和套作等,都是可以减少玉米螟发生的办法。

三、总结
玉米螟是一种对玉米产量和质量造成重要危害的害虫,其发生特点复杂多变。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发生,需要采取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老虎钳以及科学种植等,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
玉米的危害。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能给农友们带来一些帮助,让大家在生产中更好地防治玉米螟,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实现丰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