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学设计(附2套试卷)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4《鱼》教案1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4《鱼》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4节《鱼》。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鱼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以及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有:鱼的概述、鱼的形态结构、鱼的生理特点、鱼的生活习性和繁殖、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鱼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难点:鱼类的适应性和生态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鱼模型、解剖刀、显微镜、投影仪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缸和活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鱼。
2. 新课导入:讲解鱼的概述,引导学生认识鱼的种类和分布。
3. 新课讲解:(1)鱼的形态结构:介绍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引导学生观察鱼模型。
(2)鱼的生理特点:讲解鱼的呼吸、循环、消化等生理特点,进行实验观察。
(3)鱼的生活习性:介绍鱼的生活环境、食性、繁殖等,引导学生思考鱼类适应性的原因。
4. 例题讲解:讲解与鱼类相关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鱼类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鱼的概述2. 鱼的形态结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3. 鱼的生理特点呼吸循环消化4. 鱼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性繁殖5. 鱼类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鱼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明鱼类的适应性。
(3)谈谈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1)鱼的形态结构特点包括流线型体形、鳞片、鳃、鳍等。
(2)鱼类的适应性表现为呼吸器官为鳃、用鳍游泳、体温随外界环境变化等。
(3)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作为生物链的重要环节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 5_1_4 鱼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二、教学重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
板书设计
第四节鱼
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有无脊柱
二、多种多样的鱼
三、鱼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鱼类,通过模拟鱼类的生活习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鱼类的特征。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鱼类观察实验,如观察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探究鱼类特征。
(3)游戏:设计“鱼类知识大比拼”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鱼的主要特征”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鱼的主要特征”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鱼类的主要特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勇于质疑,养成严谨治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生物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动物的分类、细胞结构、生态系统等基础知识,对生物学有一定的认识。此外,他们可能还了解一些关于鱼类的基本信息,如鱼类的生活在水中、有鳍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有趣、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内容较为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习惯于通过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2.例题2:请说明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4 鱼 精品教案
鱼一、知识点拨与学法指导1.学习目标(1)能说出本节的知识要点:(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及鱼的呼吸方式并学会设计探究方案。
(3)能说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2.实例引路例1鱼在游泳时,主要靠( )部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A.鳍B.躯干部C.躯干部和尾部D.头分析观察是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没有观察,大家很容易认为鱼游泳的器官是鳍,因为我们平时对鳍的摆动印象很深。
完成本题一定要事先注意观察鱼在水中的游动情况(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与各种鳍的相互作用)。
通过观察可以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答案 C。
例2用吸管吸取一些红墨水,把红墨水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动的方向是( )。
A.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B.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再由口流出。
C.水由鳃盖的后缘流入鳃,然后由口流出。
D.水由鳃盖的后缘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分析每一次观察之前都要对自己观察的结果进行预测,有预测的观察能使你观察得更加准确。
本题是实验题,要求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
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的原因。
答案 A。
例3请把下列动物与它们的类别分别用线连起来。
海象软体动物海蜇哺乳动物乌贼腔肠动物虾甲壳动物分析对所学的内容是否已经分辨清楚,往往可以通过连线对比的方式。
本题是连线题,你必须对什么是鱼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只看到水生动物就以为是鱼类,当然对一些常见的非鱼类的水生动物也要能够清楚辨析。
答案海象(哺乳动物)、海蜇(腔肠动物)、乌贼(软体动物)、虾(甲壳动物)。
二、自我评估达标自查1.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种。
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请在图5-1-1中标出脊柱的位置。
图 5-1-1 脊柱的位置2.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4 鱼 教案 (1)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节《鱼》教学设计《鱼》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教学中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既能观察到外部形态,还可以观察到各种结构对鱼生活的功能,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知识过一遍,让学生去死记知识点,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也容易忘记。
故本节通过“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的实验,让学生总结归纳鱼类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对水生生活的适应,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提炼鱼类主要特征,隐含生物进化观点。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教学中比较容易得到实物,便于学生观察。
本节我采用活鱼做研究对象,用教学PPT图片展示鱼体内部结构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分小组实体观察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用类比模拟实验、直观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虽然鱼类和学生生活较密切,但还有很多专业性的知识学生不了解,再根据学生现在已有的生物认知水平,及具有好奇心强,想象丰富等特点,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了如下的三维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在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的过程中,培养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初步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的生活环境。
2.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3.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学生平时对鱼只是片面直观的了解,不能真正认知鱼为何能生活在水中的原因,要想究其原因,我们必须通过探究的方式掌握它的生命特征,所以制定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点1.鱼的主要特征。
2023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5.1.4鱼
表达和交流
说说你了解的淡水鱼、海水鱼、观赏鱼
讲解:四大家鱼--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
五、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深深融入人类文化
“年年有余”“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竭泽而渔
2、因为过度捕捞和水质污染,鱼类生存面临严重危险
从鱼的骨骼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鱼具有脊柱,再通过学生举例及其他动物的骨骼图片展示,强化有一类动物体内有脊柱,构建脊椎动物概念。最后将概念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能区分常见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通过实验,从现象上直观说明鱼的呼吸吸收了水中的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
对鱼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回顾本节重点知识。
通过交流了解各种鱼类特别是四大家鱼以及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通过发言和交流,了解鱼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3min
17min
5min
3min
3min
4min
三、巩固训练,检测反馈
能力培养选择题
教具资料
教材,ppt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方法
时间分配
一、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名字中有“鱼”的生物图片
导入:鱼是一类常见的生物,老师准备了很多名字中有鱼字的生物,请同学们判断它们是不是鱼
有“鱼”不一定是鱼,生物具有怎样的特征才能被称为鱼?引入今天新课
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生物才能称之为鱼
提出问题:水从口流入,由鳃流出,进行了什么生命活动?请设计实验
②学生在鱼的口前方滴加对鱼无害的青菜汁,观察青菜汁从哪里流出?
③展示“鱼呼吸实验”视频
指导学生观察口和鳃盖的张合及黑墨水的流动。
④展示鳃盖下的鳃图片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4 鱼 学案设计(含答案)
鱼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_池塘里、小河中、浩瀚的大海里都能看到游来游去的各种各样的鱼,这些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鱼类与人类有哪些关系呢?1.根据体内有无_____________,可分为脊椎动物(有脊柱)和________________(无脊柱)。
2.鱼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__________,有利于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3.鱼用__________呼吸,其主要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内有_____________。
4.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__________,体表常有__________覆盖,用__________呼吸;通过__________的摆动以及___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
(分组展示)学习任务一标注出左图的脊柱,以及右图鱼的每一部分的结构名称,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大类的生物是有脊柱的,以及你还知道哪些鱼的名称?学习任务二仔细观察小组中的红箭鱼,想一想,鱼儿之所以能在水中游泳,有哪些重要的结构与之相适应呢?学习任务三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想一想鱼鳃的哪些结构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请大胆写出你的疑问,我们共同探讨吧!)基础自测(A)1.鲫鱼身体呈梭形,这有利于()A.游泳B.漂浮C.捕食D.升降2.与鱼的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A.体表有鳞片B.用鳃呼吸C.有各种鳍D.以上三项都是3.水由鱼口进入,经鱼鳃,鳃盖后缘流出时,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A.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B.氧含量增高,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氧、二氧化碳含量都增高D.氧、二氧化碳含量都减少4.活鲫鱼的鳃丝颜色鲜红的原因是鳃丝的()A.毛细血管丰富B.静脉血管丰富C.大的血管丰富D.动脉血管丰富5.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A.海马B.鱿鱼C.章鱼D.鲸鱼6.鲫鱼游泳时的动力来自()A.胸鳍和尾鳍的摆动B.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C.尾鳍的摆动D.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7.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水从口进入再从鳃孔排出,完成的生理过程是()A.呼吸B.排泄体内代谢废物C.呼吸和取食D.游泳时产生动力8.养鱼的鱼缸如果不经常换水,鱼会出现"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A.水中缺少食物B.水中微生物过多C.水中缺氧D.水质容易变坏拓展延伸(B)如图为鲫鱼外形图,请据图回答:(1)“鱼儿离不开水”,这是因为鱼用_____________呼吸。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4《鱼》名师教案
第四节鱼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认识身边熟悉的动物——鱼,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研究方法,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重要性。
2、学习目标〔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的开展现状,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通过观察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说明鱼类的主要特征。
②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特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说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对鱼比拟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拟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以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
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鱼?预习任务和?鱼?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应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展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1课时2、教学准备①教师准备(1)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实验视频(①水流入鱼口后,从鳃盖后缘流出;②用BTB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变化)。
(2)学生分组的实验材料:大、中、小烧杯各1个,滴管一支,毛笔一支,活小鱼,菠菜汁,清水②学生准备(1)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我国鱼类资源现状的资料。
5.1.4鱼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鱼》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主要内容是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和呼吸等生命现象。
在鱼的主要特征部分,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对鱼进行观察,辨认鱼的主要结构,并观察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
让学生从鱼适应水生环境的角度,理解并掌握鱼的主要特征。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掌握核心概念与知识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体悟到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从而进一步提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以及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课标分析本节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大概念是:2.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概念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繁殖方式等,可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群;对应的次位概念是: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言下之意,首先学生要学会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次,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最后,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与鱼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学情分析1.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一些常见的鱼比较熟悉,部分同学可能会有养鱼经验。
学生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对所涉及到的无脊椎动物已经了然于胸,对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这个知识点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平常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张开闭合,但是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
5.1.4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请简述鱼类的特征。
答案:鱼类的特征包括身体流线型、鳞片覆盖、侧线系统、鳍的协调等,这些特征使它们适应了水生环境。
2.请解释鱼类是如何通过鳃呼吸吸收氧气的。
答案:鱼类通过鳃呼吸吸收水中的氧气,鳃丝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丝时,氧气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请说明鱼类游泳时的主要动力来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充满好奇,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方式获取信息,喜欢互动和小组讨论。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鱼类特征时,可能会对一些细微的结构和功能难以理解,如鱼类的呼吸方式、游泳姿势等。此外,学生可能对鱼类的生态作用和保护意识认识不足,难以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鳞片覆盖:保护身体
-侧线系统: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鳍的协调:游泳姿势和方向控制
2.鱼类的呼吸方式:
-鳃呼吸:吸收水中的氧气
-氧气交换过程:鳃丝、毛细血管、气体的交换
3.鱼类的游泳姿势:
-尾鳍摆动:产生前进动力
-胸鳍和腹鳍的协调:保持平衡和调整方向
4.鱼类的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水的浮力:利用浮力进行游泳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鱼类和捕食者,模拟鱼类的生存环境和捕食过程,增强对鱼类特征的理解。
(2)实验:学生动手进行鱼类观察实验,如观察鱼类的呼吸方式、游泳姿势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游戏:设计“鱼类找不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鱼类的主要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新版(1)
《鱼》授课方案◆模式介绍体验式授课: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授课目标,从授课需要出发,引入、创立或创立与授课内容相适应的详细场景或气氛,以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帮助学生快速而正确地理解授课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友好发展的一种授课方法。
经过感情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当的欢乐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加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收效。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1 章第 4 节《鱼》,教材在学生学习了几大类无无脊椎动物的基础上,给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见解,连续让学生认识脊椎动物,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构造较为简单的一类,《鱼》主要以察看鱼类的外面形态特点、研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鳃的介绍为主,重点带出鱼类的基本特点。
同时,经过其他鱼类等动物的标本的察看,使学生认识鱼类的多样性和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
经过对常有淡水鱼类、大海鱼类的认识,说明水质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及保护鱼类资源的方法。
◆授课目标【知识与技术】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差异。
2.概括鱼的主要特点。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鱼的形态特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经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水产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断的,成立保护合理利用水产资源的意识。
2.形成优秀的环境保护意识。
【授课重点】1.经过察看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说明鱼类的主要特点。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授课难点】研究实验的达成过程,由于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研究活动,因此教师应赏赐很多的帮助,以保证明验设计和操作的顺利达成。
◆授课过程【教师】吃鱼常常会不小心被鱼刺(鱼骨)卡住,请同学们回想我们学过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体内有没有骨?【学生】没有。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4 鱼 教案
课名
鱼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初中生物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册次章节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课时
1
年级
八年级
学习者分析
根据八年级的学生思维特征和性格特点,他们的理解往往需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具体形象的图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和图片帮助学生记忆理解,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叙述两种动物的主要区别,并思考前面三节所学的动物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自学教材并分组实验,利用实物,增加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
新课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展示图片: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2.良好寓意,融入人类文化;
3.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相关规定:约束人类不可持续发展的捕捞现象。
通过学习渔业资源的现状,向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新课
二、多种多样的鱼
视频展示:
1.鱼的种群数量;
2.鱼的生活环境、食性……
3.四大家鱼: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了解各种各样的鱼
观看视频,体会鱼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新课
三、鱼的主要特征
认真自学教材22~23页内容,并分小组完成教材22页的观察与思考。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观察与思考。
师生共同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观看图片,了解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抽象思维转为形象思维。)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请几位同学总结整节课内容,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回忆巩固。
使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展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晰整节课知识框架。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鱼在水中的生活教案(附2套试卷)
《鱼在水中的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探究鱼在水中生活与自身的那些特点有关。
2.观察鱼的运动和呼吸。
3. 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
难点:探索鱼类形态结构及各种运动器官的协调作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相关视频。
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四、教学过程:鱼,引起学生特点二:鱼的)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及其鳃丝的图片,光滑有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回答流入的水和流的表面积,且空气2019-2020学年八上生物期末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的、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是()A.白鳍豚 B.中华鲟 C.扬子鳄 D.章鱼2.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警察抓获了一个非法盗猎团伙,收缴了一些动物头骨,其中能确定是东北虎头骨的是()A.①,具有门齿B.②,具有犬齿C.①,没有犬齿D.②,具有臼齿3.雨后,许多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A.洞穴中有水,无法呼吸B.到地面取食枯叶C.需要运动D.呼吸新鲜空气4.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试问下列对引起灰指甲的真菌说法正确的是()A.其细胞结构中没有细胞壁 B.依靠孢子繁殖后代和传播扩散C.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D.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5.制作酸奶利用的菌种是()A.醋酸菌 B.青霉菌 C.酵母菌 D.乳酸菌6.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生殖行为的是()A.孔雀开屏 B.蜜蜂采蜜 C.大雁南飞 D.小马过河7.蚯蚓只能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是因为蚯蚓()A.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B.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C.通过体壁进行呼吸D.由神经节发出的神经遍布全身8.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是()A.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B.体表有外骨骼C.足和触角分节D.具有翅,能在空中飞行9.有些动物的毛上会挂着表面长有钩刺的苍耳果实,人们发现正是这些动物帮助苍耳()A.传粉B.生长C.传播种子D.A、B、C都不对10.下列动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珍稀爬行动物的是()。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鱼类在自然环境中的视频,引出鱼类的生活习性。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鱼类的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如鱼鳍的作用、呼吸方式等。
-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鱼类的生活习性与环境适应性,并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鱼类生活。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在角色扮演中体验鱼类的生活习性。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4.鱼类的生活习性:游泳,利用摆动鱼鳍和身体在水中移动;觅食,利用触须和嗅觉寻找食物;繁殖,通过产卵或胞胎的方式繁殖后代;适应环境,根据水温、水质等因素调整生活习性。
5.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物来源,提供蛋白质和营养;药用价值,某些鱼类具有药用价值,如黄鱼、鱼肝油等;观赏价值,鱼类具有观赏价值,用于装饰水族箱和公园;生态作用,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维持水生生态平衡。
(6)鼓励学生进行鱼类主题的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典型例题讲解
本节课的典型例题讲解将围绕鱼类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知识点展开。以下是对每个知识点的例题讲解:
1.鱼类的特征
例题1:说出至少三种鱼类的特征。
答案:三种鱼类的特征如下:
-鲤鱼:有两条鱼鳍,一对触须,身体呈纺锤形,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设计:5.1.4鱼
《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鱼类。
2.观察金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归纳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掌握鱼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鱼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教学方法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
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导学案这个教与学的桥梁,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相结合,以学为主,以学定导,先学后导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等重要概念。
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法与多媒体直观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人新课展示:鲫鱼的骨骼标本,指导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
列举几种有脊柱的动物和无脊柱的动物,并进行比较。
让学生尝试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推测脊柱的功能。
观察鲫鱼骨骼标本中的脊柱和脊椎骨。
说出几种有脊柱和无脊柱的动物名称。
思考并回答。
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直观教具进行比较,明确脊椎动物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展示:插放淡水鱼和海洋鱼的视频。
观看图片和视频。
了解常见的鱼类。
利用优质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初步展示鱼的多样性,引出本节课题。
鱼类的主要特征提问: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如果我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有哪些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强调鱼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活动一: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1.指导学生分小组观察鲫鱼,提示观察方法(由表及里)。
出示观察提纲:①金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分析、讨论。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4鱼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5.1.1鱼教案2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150种。
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脊椎动物(vertebrate),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明确水中生活动物的两大特点: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从而较好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水中生活的动物既熟悉又陌生。
因为它们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运动和呼吸等知识还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说出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搜集资料,举例说出水中生活的其他生物以及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阐述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学过程:附达标检测:1、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带鱼 B中华鲟 C河蚌 D鲢鱼2、下列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海蜇 B扇贝 C虾 D银鲳3、最常见的一类水生动物是()。
A海葵 B珊瑚 C鱼 D乌贼4、下列不属于海洋鱼类的是()。
A鲨 B鲳鱼 C带鱼 D草鱼5、下列不属于淡水鱼类的是()。
A青鱼 B鳙鱼 C鲨鱼 D鲫鱼6、鱼的运动器官是()。
A鳃丝 B鳍 C鳞片 D鳃盖7、鱼的呼吸器官是()。
A鳃 B胸鳍 C鳞片 D腹鳍8、众所周知,鱼儿生活离不开水。
但是为什么人不携带氧气瓶,就无法像鱼一样在水中自如呼吸。
请你与同学交流回答下列问题:(1)人为什么不能在水中呼吸?(2)鱼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在水中生活?(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有一天人会像鱼一样在水中自由生活?9、请同学四人小组合作,买几条小鱼放入鱼缸进行饲养。
通过仔细观察、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可以克服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2)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尾鳍各起什么作用?(3)为了验证胸鳍、腹鳍和尾鳍各有什么作用,我们只有把每个鳍剪分别掉来进行探究这唯一的方法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4)观察完实验后,应把小鱼怎样处理?10、父母从市场买回鱼准备下锅前,请你先做一个小探究。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教案(附2套试卷)
《鱼》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概述鱼的特征;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概述鱼的特征,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难点:判断动物是不是鱼。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鱼骨骼标本、。
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四、教学过程:教师展示图片生活在水中各种各样的)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部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总结: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马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都属区别:展示图片,引入鱼业受到的威胁学生总结五、板书设计:第四节鱼一、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二、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概念:1.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脊椎动物2.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无脊椎动物三、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鱼类养殖业和捕捞业是重要产业、2. 为人类提供食物、3.丰富人类文化2019-2020学年八上生物期末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微生物中,生殖方式属于分裂生殖的是()A.酵母菌 B.葡萄球菌 C.霉菌 D.灵芝2.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大山雀偷饮牛奶 B.蚯蚓走迷宫C.猕猴做花样表演 D.蜻蜓点水3.蚯蚓.蝗虫.鲫鱼.家鸽四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进行呼吸的器官分别是( )A.气管.体壁.鳃.气囊 B.体壁.气管.鳃.肺C.体壁.体壁.鳃.肺 D.体壁.气管.鳃.气囊4.下列各项动物中全属于昆虫是()A.蜘蛛虾 B.蜻蜓蟑螂 C.蟑螂虾 D.蜈蚣蝗虫5.在贫瘠的土地上,小麦生长不好而大豆却生长较好,这是由于()A.大豆能进行光合作用 B.大豆根部共生有根瘤菌C.大豆的细胞核里有DNA D.大豆的呼吸不消耗有机物6.下列是关于细菌、真菌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促进物质循环B.有的可与动物或植物体共生C.有的能净化污水,改善环境D.都能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供生物利用7.下列关于蜘蛛结网行为的叙述中,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 B.由遗传获得的行为C.属于先天性行为 D.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8.在评定高温灭菌的效果时,通常以能否杀死下列哪项为标准A.葡萄球菌 B.荚膜菌 C.芽孢 D.螺旋菌9.“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生物人教八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5-1-4 鱼 教案
5.1.4 鱼课型:新授课展示各种无脊椎的动物类群,对比其特征,让学生进行完善。
1.从无脊椎动物过度到脊椎动物(PPT展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它们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身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展示多种多样的鱼(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带鱼三文鱼比目鱼青鱼鳙鱼草鱼石斑鱼鲨鱼学生们畅所欲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件出示鱼的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答: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答:水流入鱼口后,从鳃盖后缘流出。
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3.鱼鳃有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会死亡,原因是什么?答:鱼鳃是鲜红的,里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
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
鱼鳃的这两个特点对鱼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粘连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为不能从空气中得到充足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5.金鱼在游动的时候,能够依靠身体某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该部位是(D)A.尾鳍B.头部 C.躯干部 D.躯干部和尾部6.下列关于鱼的呼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鱼不断地由口吞入水,这是鱼在呼吸B.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C.血液流过鳃时,与水发生气体交换D.图中②处的水与①处相比,氧气增多了反思学习,目标达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
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动物的分类;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鱼的呼吸与运动。
【教学难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一、导入新课教师:什么是无脊椎动物?什么是脊椎动物?我们平常吃的鱼属于哪一种?(课件第2页)二、合作探究观看课件第3页,教师介绍: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提问: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打开课件第4页)?(一)游泳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二)呼吸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2、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4、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三)总结鱼类主要特征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课件第6页的鲫鱼图片,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
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
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
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
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
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
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
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
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
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
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四)鱼的呼吸教师问:如果把水槽中的鱼取出,时间长它会怎样?学生答:鱼会慢慢地死去,因为鱼无法呼吸了。
请学生设法验证鱼在水中的呼吸。
四人一组仔细观察(课件第8页):口和鳃盖的运动特点。
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鱼在水中生活,其口和鳃盖做交替运动。
教师问:这种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答:水从口入,从鳃孔流出。
请学生验证这一设想。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把鱼的躯干部和尾部用筷子、线绑住,指导学生向鱼的口前滴一滴红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经仔细观察,墨水随水流入口腔,当口闭合时,又从鳃孔流出。
教师及时问:水从口流入,从鳃孔流出有什么意义?学生答: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即吸入水中的氧气,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
教师继续问:鲫鱼通过什么器官完成水中的气体交换?它有哪些特点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经观察,共同得出鳃的特点及作用。
教师简单介绍水流过鳃丝时气体交换的过程。
这时,教师可渗透情感教育:水是鱼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环境?让学生各抒己见。
(五)鱼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播放课件第11页,请学生回答:1.鱼的种类。
2.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体现在哪些方面?3.我国常见的海洋捕捞鱼类以及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4.淡水养鱼中的“四大家鱼”及淡水养鱼业的前景。
5.针对鱼类资源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渗透保护环境和动物资源的思想情感教育)。
(七)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三、板书设计(一)鱼的形态特征体形:流线型,减小水的阻力体色: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体表:鳞片和粘液,有保护、减小阻力作用侧线:测定方向、感知水流鳃;呼吸器官鳍:运动器官(二)鱼的呼吸水口鳃(气体交换) 鳃孔水(三)鱼的运动尾鳍:稳定身体、推动前进、控制方向骨胳:保护和支持身体鳔: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四)鱼与人类的关系1.鱼的种类(2.4万种)及作用(食物、滋补品等)。
2.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3.四大家鱼: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2019-2020学年八上生物期末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马和兔中虽然差别比较大,但它们在分类上却同属于一个()A.科 B.属 C.纲 D.目2.群体生活的动物个体间需要交流信息,以下不能起到此作用的是A.公鸡报晓 B.蜜蜂跳“8”字形舞蹈C.黑长尾猴的叫声 D.昆虫分泌性外激3.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蚯蚓的穴居生活C.有利于蚯蚓的呼吸 D.有利于蚯蚓的消化4.下列哪项是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共有的作用()A.都能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B.都会限制动物运动C.都分节,能使动物运动更灵活D.都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5.如图是经典的鹅颈瓶实验,与之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煮沸肉汤是为了杀死细菌B.这个实验证明了细菌是自然产生的C.最终使肉汤变质的细菌来自于空气D.巴斯德还提出了保存牛奶的巴氏消毒法6.下列各项具有社会行为的有()A.个体户养殖的群鸡 B.在一片森林筑巢的鸟类C.分工各不相同的狒狒 D.一块棉田里所有的棉铃虫7.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接,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如图是关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使关节灵活B.3和5共同围成2C.4使关节牢固D.2内的滑液使关节灵活8.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私自饲养猕猴的人绳之以法。
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A.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C.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D.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9.下列对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B.软体动物生活在水里,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C.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10.“天上飞蝙蝠,地中藏鼹鼠,海中游鲸鱼,山中有猛虎。
”将这些动物划为同一类的依据主要是( ) A.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B.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C.心脏有四腔D.用肺呼吸11.下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是()A.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B.随意引进外来物种C.建立自然保护区 D.植树造林12.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调节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A.间接价值 B.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观赏价值13.如图所示的生物分类图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哪组生物不能用该图分类?()A.①家鸽、②水杉、③玉米、④根瘤菌B.①酵母菌、②油松、③肾蕨、④水绵C.①珊瑚虫、②侧柏、③墙藓、④衣藻D.①蘑菇、②银杏、③葫芦藓、④水绵14.(题文)下列动植物中,哪些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①朱鹮②金丝猴③珙桐④大熊猫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5.加强两岸交流,常互赠珍稀动植物,下列被誉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和“活化石”的是A.大熊猫 B.珙桐 C.糜鹿 D.杂交水稻16.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A.建立动植物园B.建立自然保护区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D.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17.袁隆平利用普通栽培水稻和野生水稻进行杂交,培育出优良新品种——超级水稻,这利用了A.基因的多样性 B.种类的多样性C.生物的变异性 D.生物的选择性18.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其中,决定“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A.细胞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蛋白质的多样性19.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贵重。
1986年在藏羚羊栖息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有3至5头,而到20世纪90年代初,平均每平方公里仅存0.2头。
藏羚羊数量锐减的原因是()A.偷猎者的疯狂盗猎B.环境污染造成了藏羚羊大批死亡C.草原被牛、羊占据,藏羚羊因食物严重缺乏而死亡D.细菌和病毒感染造成大批藏羚羊的死亡20.我国野生动植濒危和灭绝的原因,下列哪些不是()A.生物的退化 B.生态系统的破坏C.外来生物入侵 D.环境污染二、填空题21.______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生育______的后代。
22.为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我们需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__三个层次上,制订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当前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__保护.23.观察图示,回答问题(1)甲图是骨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多为一凸一凹合称为________.(2)关节囊主要由________组织膜构成(3)运动是以关节为________,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4)请写出你身体上任一关节的名称________.(5)乙图中由屈肘到伸肘运动时,必须在________系统的支配下才能完成.24.__________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