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第9课《清末新政》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五册

合集下载

清末新政ppt1 华东师大版

清末新政ppt1 华东师大版

毕业学生数 教师数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769 4476 7 23862 37888 47995 59117 42696 52500
6912 31428 69475 258873 545338 1024988 1300739 1639641 1284965 1600000(约)
比较:君权的界定
中国:《钦定宪法大纲》
1.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 世一系,永永尊戴。 2.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3.钦定颁布法律及发交议案之 权…… 4.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 院之权;…… 5.……用人之权,操之君 上…… 6.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 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 7.总揽司法权;……
2167 2303 8064 19508 14846 23361
63556 73703 90095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北洋官立造纸厂试办章程
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谕, 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 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 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程。
“真改革” 从背景、动机看,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打击下,清政府无法维持旧统治, 出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主动推行新政,有其真的因素。 从内容看,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官制、修刑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涉 及范围很广,很多戊戌变法的措施得到实现。 从结果看,新政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影响超过了洋务运动 和戊戌变法,尤其在政治民主化方面进行了实践;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英国:《权利法案》

第9课清末新政第10课辛亥革命

第9课清末新政第10课辛亥革命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军将领合影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合影
四、评价
• 1、进步性: 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 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钦定宪法大纲》:
《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在革 命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于1908年制定和颁布的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君主立宪制, 但带有浓厚的的封建性。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 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由宪政编查馆参照1889年《日本 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日本宪法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 充分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旨意。 《钦定宪法大 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23条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 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 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背景: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起义或独立 (2)经过: • 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12) • 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成立临时参议院 •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令
兴中会宣言
中国积弱,至今极矣!上则因循苟且,粉 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堂堂华国, 不齿于列邦;……有志之士能不痛心!……方 今强邻环列。虎视鹰邻,久垂涎我中华五金之 富,物产之多,蚕食鲸吞,已见效于踵 接;……。呜呼危哉!有心者不禁大声疾呼,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庶我子子 孙孙,或免奴隶于他族。

清末新政PPT课件1 华东师大版

清末新政PPT课件1 华东师大版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 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 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黄逸峰等《旧中国的民族 资产阶级》
编练新军
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 裁汰绿营和防勇,仿照西方 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 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袁世凯
法制改革
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 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 法》、《破产法》等重要的 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 《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庚子之后,清政府自身求改革的强烈愿望,也减少了 改革中遇到的阻力。
1901年初,光緒皇帝發佈了一道上諭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 之吏多,豪杰之士少。……公事以文牍往来,而毫无 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 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光绪皇帝命令各 级官员,「参酌中西政要」,就吏治、民生、教育、 选举、军政和财政等提出意见,各按情形,或改革 或省并。
第9课 清末新政
(1901-1911)
1901年1月29日,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 绪的名义发布“预约变法”谕旨:
“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至 近之人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 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原也。……中国不此之务, 徒学其一言一行、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自 私身家之积习;舍其本原而不学,学其皮毛而不精, 天下安能富强?……总之,法令必更,锢习必破, 欲议振作,当议更张。”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

清末新政 PPT课件 1 华东师大版

清末新政 PPT课件 1 华东师大版
第9课 清末新政
(1901-1911)
1901年1月29日,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 绪的名义发布“预约变法”谕旨: “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至
近之人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
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原也。……中国不此之务,
徒学其一言一行、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自
私身家之积习;舍其本原而不学,学其皮毛而不精, 天下安能富强?……总之,法令必更,锢习必破, 欲议振作,当议更张。”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
江楚会奏三疏
(1901年7月)
《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 二条折》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 一条折》

张之洞
新政措施(1901-1905年)
官制方面: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 下级官员。 经济方面:颁《商律》,设商会,创办大清银行。 军事方面:扩编新军,采用新式装备,建立军事 学堂。 文教方面:废除科举,推行新学制,办新学堂, 派留学生。 1905年,科举制最终被废除。 法律方面:废除酷刑,修改《大清律例》。 习俗方面: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出身 皇族成員 滿族,姓葉赫那拉氏,隸鑲黃旗 漢族。出身官宦人家,祖父做過河南中河 通判,父親為候選縣主簿
內閣總理大臣 協理大臣 協理大臣
梁敦彥 善耆 載澤 唐景崇 廕昌 載洵 紹昌 溥倫 盛宣懷 壽耆 慶親王奕劻
外務大臣 民政大臣 度支大臣 學務大臣 陸軍大臣 海軍大臣 司法大臣 工商大臣 郵傳大臣 理藩大臣 外務大臣
漢族,清派往美國留學的學生 皇族成員 皇族成員 漢族,進士出身 滿族,正白旗,同文館學生出身 皇族成員 皇族成員 皇族成員 漢族,祖上世代為官 皇族成員 皇族成員

华师大版第5册第9课《清末新政》教案

华师大版第5册第9课《清末新政》教案

华师大版第5册第9课《清末新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预约变法”上谕,清政府新政措施,五大臣出洋考察,清廷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了解:清末新政与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比较两者之异同。

2.过程与方法:从清末新政的举措与过程,剖析其实质与必然结果。

比较清政府先后推行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背景与目的。

比较清末《钦定宪法大纲》与英国《权利法案》对君权的界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形势,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又一次自救运动。

新政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有利于近代化的进程。

“预备立宪”的有名无实和“皇族内阁”的政治骗局,暴露了清政府假宪政真集权的真面目,从而使它大失民心,不可避免走向穷途末路。

二.教学要点:重点: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难点:清末新政预备立宪阶段的假立宪、真集权。

三.教学过程:学习导论:1.国旗简介:黄龙旗-十八星旗-五色旗-中华帝国旗-青天白日旗满地红旗-锤子镰刀旗-四色旗-五星红旗学习导论:2.光绪帝的3次改革:同光新政—百日新政—光宣新政强调:清末新政名称:维新新政-辛丑新政-光宣新政清末新政时间:①1901年-1905年;②1901年-1911年。

学习导论:两大主题:①“清末新政”;②立宪骗局第9课清末新政一.重点探究:1.清末新政开始的标志西太后颁布“预约变法”上谕(1901年)——开始标志(观图)资料:“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治。

……总之,法令必更,锢习必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

著(内外臣工)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

”——西太后“预约变法”上谕一.重点探究:2.清末新政的原因①经历义和团的震荡和八国联军的打击,请政府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观图)资料:“连日奔走,又不得饮食,既冷且饿。

途中口渴,命太监取水,有井矣而无汲器,或井内浮有人头,不得已,采秫枇(shupi,甜高粱)秆与皇帝共嚼,略得浆汁,既以解渴。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1 华东师大版第五册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1 华东师大版第五册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 之关于皇权14条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 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 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 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 。…… 十、总揽司法权。…… 十二、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 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 协议。 ……
“日俄之胜负 ,立宪专制之胜负也 。”
致袁世凯的信
----1905年张謇
袁世凯
张之洞
张謇
预备立宪大事年表
1905年 1906年9月 1908年8月 1908年11月 1909年 1910年10月 1911年5月
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正式宣布“预备仿行立宪”
“……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 者三端:一曰皇位永固。立宪之国,君主神圣 不可侵犯,故于行政不负责任,由大臣代负之 ,即偶有行政失宜,或议会与之反对,或经议 院弹劾,不过政府各大臣辞职,另立一新政府 而已。故相位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大利 一。一曰外患渐轻。……一曰内乱可弥。…… 今日宣布立宪,不过明确宗旨为立宪之预备。 至于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
——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 》
预备立宪大事年表
1905年 1906年9月 1908年8月 1908年11月 1909年 1910年10月 1911年5月
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正式宣布“预备仿行立宪”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溥仪继位

华东师大版高三历史上册第9课 清末新政

华东师大版高三历史上册第9课 清末新政
——张华鹏
清末新政的启示
清末新政企图用现代化(工具化) 来维护王朝体制,殊不知现代化与 王朝体制背道而驰,因而不仅不可 能实现王朝自救的意图,反而加速 了清王朝的覆灭。清王朝以自身覆 灭为代价,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 程。
清末新政——清王朝的自我拯救(1901—1911)
“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后来又改为五年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11月,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 1909年,各省谘议局成立。 1910年,资政院在北京成立。 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 1911年5月,皇族内阁出笼 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统治结束
1898年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结束 1899年,义和团“灭洋”运动致使社会秩序失控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再遭浩劫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两半社会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 目 侵华后清政府威信骤降 的

革命势力



清末新政

1901—1911年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 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 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 弦…“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 当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
——张謇
此战诚为创举,不知日立宪国也,俄专制国
也,专制国与立宪国战,立宪国无不胜,专
制国无不败。 立宪之误读
——《大公报》
赴欧考察的五大臣及随员在罗马合影
以今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 者三端: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 可弭。
立宪工具—化—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摺》
第二阶段宪政改革
1906年,预备仿行宪政开始 1907年,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清政府被迫缩短ຫໍສະໝຸດ 1901—1905年的新政

第9课清末新政教案

第9课清末新政教案

第9课清末新政教案第一篇:第9课清末新政教案一、教学目标1、史实:“预约变法”上谕新政措施五大臣出洋考察清廷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2、史能:(1)比较辨异:清末新政与百日维新的措施之异同。

清末《钦定宪法大纲》与美国1689年《权利法案》对君权界定的差异。

(2)归纳整理:清政府先后推行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背景与目的。

(3)分析理解:从清末新政的举措与过程剖析其实质与必然结果。

3、史识:(1)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形势,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又一次自救运动。

新政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预备立宪”的有名无实和“皇族内阁”的政治骗局,暴露了清政府假宪政真集权的真面目,从而使它大失民心,不可避免走向穷途末路。

二、教学要点1、重点: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如何合理评价新政措施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庚子国变”指何历史事件?“庚子赔款”又是怎么回事?“庚子国变”: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庚子赔款:发生时间: 1901年—1925年所属年代: 清代发生地点: 上海北京中国清政府偿付八国联军侵华的赔款。

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与德﹑法﹑俄﹑英﹑美﹑日等11国驻华公使,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其中第六款规定,赔偿各国关平银4.5亿两,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关也归海关管理。

这项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各国的分配率以俄国最多,计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余都不足1%。

还本付息定在上海办理,先由汇丰﹑德华﹑道胜﹑汇理﹑正金五银行经收。

次年美国花旗银行在上海设行,参加组成银行委员会,所收本息摊交各国所定银行。

清政府以关税收入仅能抵偿旧借外债,为筹还赔款计,将年额2121万余两摊派各省﹑关,从而引起田赋﹑丁漕﹑粮捐﹑契税﹑当税﹑盐斤加价﹑关税﹑厘金﹑统税和各种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清末新政》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清末新政》教案、教学设计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历史比较法的运用,将清末新政与其他历史时期的事件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认识到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改革与创新。
2.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4.提高学生对历史文献的阅读、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清末新政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出改进建议。
4.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清末新政的短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清末新政的短文,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需包括清末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以及个人观点。
3.清末新政影响:教师讲解清末新政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对中国民族复兴的推动作用。
4.人物与事件:教师介绍清末新政中的关键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分析他们的贡源自和影响。(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清末新政改革措施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2.选择一个清末新政中的关键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制作一份PPT,展示其生平或事件始末,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地位及影响。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清末新政》ppt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清末新政》ppt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清廷下谕表示: “斡旋危局,我君臣责无旁贷”,要求臣工 “卧薪尝胆,勿托空言,于一切用人,行政,筹 饷,练兵,在在出以精心,视国事如家事”。
慈禧再次下谕,借光绪之口要求诸臣“自今 以往,凡有奏事之责者,于朕躬之过误,政事之 阙失,民生之休戚,务当随时献替,直陈无隐”, 希望做到“明目达聪,祛弊扶衰”。
上谕道:“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 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 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 琴瑟之改弦。”
新政内容
(一)改革官制
(1)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 (2)新设商部,练兵处,1905年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 (3)裁撤河东道总督及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府及詹事府(并入翰林 院)、通政司等“冗衙”。 (4)宣布裁汰胥吏差役、停止捐纳实官、废除勒索性“陋规、供应”等。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清廷上谕预备立宪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的成立
(2)影响:“皇族内阁”暴露了清政府假 立
宪真集权的骗局,使其大失民心。Biblioteka 第9课 清末新政序言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9课《清末新政》讲义3 华东师大版第五册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9课《清末新政》讲义3 华东师大版第五册
——1905年《东方杂志》
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
——1905年张謇致袁世凯的信
1905.12 五大臣出国考察
• 载泽 • 端方 • 戴鸿慈 • 尚其亨 • 李盛铎
五大臣及其随员合影
立宪前奏
……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
一曰皇位永固。立宪之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故于行
政不负责任,由大臣代负之,即偶有行政失宜,或议会与 之反对,或经议院弹劾,不过政府各大臣辞职,另立一新
君权不失 皇族内阁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如何评价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但对于新政的认识,有人认为是“假维新”, 但也有人认为是“真改革”,说说你的看法。
清末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革为敌的人 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这一时期新政 的意义,不仅在于指出假维新,更重要的是在于假 维新中剥绎出真改革。
第9课
回首过往,感慨不已 “我总是当家负责的人,
现在闹到如此,总是我的错
头,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
起人民,满腔心思,更向何

处诉说呢?”



慈 禧 太 后


戊戌变法


前因积弊过深,不得不
因时制宜,立加整顿。而宵
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
动之谋…至一切政治有关国

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需

次第推行。
从明开始,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明确规定为《四
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同时特别规定,答卷
必须以程朱理学对上述儒家经义的解释为准,主要
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
对清朝统治起怎样的作用? 维护正统思想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统编版】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统编版】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统编版】一、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危机;2.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3. 辛亥革命的成果: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4. 辛亥革命的影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影响,掌握基本史实;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辛亥革命的影响、评价历史人物;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成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相关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2. 讲解: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影响;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时期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4. 例题讲解:分析辛亥革命中的关键事件,评价历史人物;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选择题、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的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危机;2.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3. 辛亥革命的成果: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4. 辛亥革命的影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2)列举辛亥革命的过程;(3)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答案:(1)辛亥革命的背景:政治腐败、经济困境、思想文化束缚;(2)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促进民族觉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4 华东师大版第五册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4 华东师大版第五册














编 查
攻坚之年 局

推进之年
关键之年
转向之年
广东省 谘议局旧址
(今广州中山三路 烈士陵园内)
谘议局代表多由地方士绅组
成,必须年满25周岁男性, 并包括如下条件之一:
有举贡生员以上出身者; 本国或外国中学以上毕业; 本省拥有5000元不动产者;
——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清末新政
采秫粃秆与皇帝共嚼,略 得浆汁,即以解渴。昨夜 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 贴背共坐。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在路上(在逃跑)
己各如如如如参各 见举何何何何酌就 详所武度因因中现 悉知备支人势西在 条各始始才治政情 陈抒修裕出兴要形
慈禧画像
论育才兴学 以教育改革为主 论致富致强 以变通成法为主
转向之年
1908年
颁 布 宪 法
攻坚之年
1908年8月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
叶宣赫那统拉帝·杏溥贞仪(1835-1908)
爱新皇觉父罗摄·政载王湉(载18沣71-1908)
1901年
1905年 1906年
1908年 1909年


开 新政改革
新 政
成效显著
定 实 行
帷 问题不小 预



重启之年
论采用西法 以政务革新为主
湖 广 总 督
张之洞
两 江 总 督
刘坤一
保定陆军军官学堂(1906)
滦州煤矿(1906)
唐山细棉土厂(1902 )
劝业铁工厂(1906)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清末民初的社会与经济》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清末民初的社会与经济》优质课教学设计_0
设计意图:学生透过老照片,寻找历史细节,感知社会变化。通过永安百货的发展历史,知道中国从民国时期的发展动态,初步感悟“叙史见人”的史学思想。
课后练习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查询民国初年下令实行的剪辫子、废缠足、改称谓这些社会变革是所有百姓都支持的吗,有没有人反对?如果有,请找出相关史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自己所找到的资料,谈一谈对清末民初社会风俗变迁的看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度析文字史料,知道“黄金时代”消逝的内因和外因。结合历史照片,培养学生读图学史的水平。通过观察永安百货的广告图片,知道永安百货通过出售国货的方式促动百姓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富强。
课堂小结
首尾呼应,用一组永安百货的发展照片实行总结,学生明白“富强”、“平等”、“自由”、“民主”的思想是几代人共同的追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百货公司,让学生感受到其实历史离他们并不是那么遥远;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黄金时代”的出现
出示《郭氏家族》照片,结合书本P51内容,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知道郭氏家族为追求祖国的富强,决定在上海建立永安百货。
设计意图:通过永安百货创始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水平。
而本课,就正好处在经历了这三次政治运动之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封建王朝的终结、政治上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移风易俗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这就是所谓的“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本科选择了当时社会上的比较典型的变化,如男子的发式,女性的足形,服饰、称谓、礼节等方面作为切入口,来体现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而这样一个社会风貌的变迁所体现的新思想也带来了民族经济发展所谓的“黄金时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清末新政【教学立意】经历义和团的震荡和八国联军的打击,清政府为了挽救危局,实现王朝自救,开始了晚清最后十年的“新政”时期,一个曾经扑杀过变法维新志士的人物在短短3年后,倡言“变法”,像是一种历史的讽刺,而清政府在政治领域改革下的“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就恰恰揭露了其假立宪,真集权,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实质,但是历史的真实就往往存在于矛盾之中,在这种“假维新”之下,又存在着“真改革”。

军事,教育,法律,经济等方面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并且当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时候,它保留和完善了这一部分的改革成果。

因此,清末新政就是一把双刃剑,清政府渴望通过新政来实现王朝的自救,但是在晚清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大众心理面前,新政的许多措施事实上都走向了其目的的反面,非旦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在一定意义上加速了它的灭亡。

这是中国民族在觉醒和抗争道路上,清政府一次沉痛的谢幕,但是它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分析】从单元的宏观视角来看,本课属于华师大版第五分册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这一专题的内容。

在近代列强的欺侮之下,中国人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救国之路。

1901-1911年的清末新政是晚清历史上的第三次改革运动,也是清政府的最后一次自救运动,它是中国人觉醒的产物,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就本课的知识结构而言,本课分为三幕内容“变法上谕的颁布”“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

主要介绍了清末新政的三个阶段,另外从清末新政实施的举措来看,改革分为非政治领域和政治领域。

清末新政不仅是清朝末期最后十年,行将就木的的改革运动,也是清朝穷途末路之时的自救运动,同时在政治领域内的改革也是一场舍本逐末的自亡之路。

清末新政时期在军事,教育,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改革培养了新式的人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学情分析】高三学生的知识储备,历史意识和问题思考能力都较高一高二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通过对历史上的多次改革的学习,对改革运动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同学们易于理解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但是无法深入体会这些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易于简单地把这场运动纯粹地理解为清王朝的最后一次自救运动,过度拔高“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的政治骗局性。

因此老师应该侧重于呈现有关新政措施的实际成效,包括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增强史料的多元性,加深同学对新政主观目的和客观成效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客观的评价清末新政的历史影响,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预约变法”上谕、新政措施、五大臣出洋考察、清廷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

2、了解清末新政与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比较两者的异同;分析清末《钦定宪法大纲》与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对君权界定的差异。

3、理解清末新政的措施和主要过程,剖析其实质和必然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新政实施的措施分析新政的社会作用,进而把新政与戊戌变法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思辩力。

2、通过解读漫画,书报等资料,从而培养学生从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的实质,理解清政府的政治骗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形势,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又一次自救运动。

新政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预备立宪”的有名无实和“皇族内阁”的政治骗局,暴露了清政府假宪政真集权的真面目,从而使它大失民心,不可避免走向穷途末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教学难点:清末新政的评价【教学设计】导入今天我们来讲晚清最后十年的历史,从1901年到1911年。

但是关于这段历史的开场,我们就得从一对母子的逃亡开始说起。

他们的这段经历为后来这十年的发展都奠定了基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节选自吴永先生的《庚子西狩丛谈》据说,这对母子原先身份显赫,家境殷实,但是由于外来要侵略者的的烧杀抢掠,摧毁了自己的家园,最后,这对母子不得以开始逃亡之路。

他们连日奔走,都顾不得吃饭,一路上又渴又饿啊,突然看到一口井,就命令身边的人去接点水喝,结果没有舀水的工具,而井里面甚至还漂浮着死尸,逼不得已,这对母子只能嚼那干瘪的高粱杆,这才喝的一点浆汁。

晚上,两人来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相互背靠着背,共坐一个板凳,大眼瞪小眼,相望到天亮啊!逃亡途中各种凄惨和狼狈,这仅仅是一个缩影啊!【师】那么大家能够猜出,这对母子是谁吗?【生】慈禧和光绪皇帝【师】他们又为何要狼狈出逃呢?【生】八国联军侵华,京津陷落,统治无法继续。

【师】确实如此啊!除此之外,1898年,义和团从山东兴起,清政府时剿时抚,后来又与八国联军联手镇压义和团,但是此时资产阶级革命又从东南兴起来,震荡了清朝的统治。

面对如此危局,慈禧太后倡言“变法”,试图通过再一次的自救改革,掌握主动权,来稳定自己的统治,因此,自1901到1911年,清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历史上称为“清末新政”。

那么,我们从她凄惨的逃亡中,就可以看出这此改革完全是一种穷途末路下无奈之举。

而非主动之下应对危机的改革。

这是火烧眉毛不得已而为之啊!一、穷途末路的真改革1)变革的纲领—《江楚会奏三疏》1901年1月,,逃亡途中的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预约变法”上谕。

其中指出“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各举所知,各抒己见……”承认治理国家的方法,没有一成不变的,要求内外大臣,对照中西方的治国之道,积极建言,讨论军民要政问题。

并且为了显示朝廷诚意,推动变法,在4月份,清政府就成立了督办政务处,具体负责变法的相关事宜。

这样一个专门负责变法的机构成立后,人们都感觉到了清王朝的重视和表率作用,于是各省的督抚都逐渐改变原来的观望态度,陆续上奏,提出变法主张。

其中,最著名而又产生过实际影响就是由刘坤一和张之洞提出的《江楚会奏三疏》。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3页的小字内容。

《《江楚会奏三疏》是由《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三道奏折组成,主要涉及育才兴学,整顿中法,采用西法三个方面的内容,它几乎包括了此前洋务派和改良派的大部分主张。

“江楚会奏三疏”在慈禧的批准下,就成为清廷变法的指导性纲领文件。

除刘,张奏折之外,还有驻俄大使杨儒条的《变法致强六策》和状元实干家张謇的《变法平议》,这些奏议的程度不同,都反映了在危局之下,整个的社会心态就是变法图强。

2)改革措施【师】那么,如果你是清政府决策方的一员,你觉得应该从那些方面去进行改革呢?为什么呢?【生1,2,3】教育,培养新式人才,军队,政治体制的改革【师】对的,大家都积极的为这个危局之世寻找良方。

那么当时的统治者与大家的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

那就是得从经济,军事,教育,政治等多个方面着手。

接下来,我们大家着重了解这些相关措施和这些措施带来的实际成效。

经济方面,奖励实业。

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颁发了一系列奖励实业的章程。

这是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倡导实业,相较之前,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变化。

这个图片是北洋官立造纸厂试办章程。

当时大多数的企业也都采取官私合办的方式,民间享有资金入股的权利。

而且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允许民间资本设厂,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民族产业迅速发展,厂矿数量逐渐增加因此,可以说,这种经济改革的措施有利的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从而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清朝,军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个是前期的八旗和绿营,而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团练而形成的湘军,淮军,三就是清末新政”时期的新军。

新军编练始于1895年,当时比较著名的是袁世凯在小站练兵。

到了1901年,清政府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军制改革,停止武举考试,裁汰绿营十分之二三,在原有各营中挑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一律练习新式枪炮,并推广北洋、湖北编练新军的经验,这是当时湖北新军练兵的场景。

而且新军后来发展过程中的南军,都成为坚实的革命分子。

同时,发展军事,最根本的也是要依靠人才的,所以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培养军事人才。

此外还会派遣大量的留学生赴英,德,日学习军事,尤以日本的居多。

不仅军事的改革需要人才作为动力,整个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废科举、办学堂、遣留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其中1906年清政府颁布上谕,废科举。

结束了科举制在中国社会1000多年的历史。

设立学部,管理全国教育。

此外,还大量的兴办新式学堂。

同学们可以先看这张表格,这表明新政期间,办学成绩非常好,学堂数迅速增加。

另外这个图片是松江府中学堂。

1904年创办,其前身为云间书院,校址在现在的松江二中内。

在此同时还派遣留学生奔赴各地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文化。

据统计,到1905年年底,留日学生数大约在8000人至10000人。

在这些留学中,后来产生了一大批民主革命的志士。

教育改革为社会提供了新生力量,培养了新式人才。

除此之外,官制改革方面,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吏员。

习俗方面,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法制改革,修订《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当时担任刑部左侍郎的沈家本受清政府委派兼取中西,修订法律。

二、舍本逐末的假维新这些新政中的改革措施都是清政府真心实意的变革方式,并非披着外套的挂羊头卖狗肉,而且也切实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成为真正的改革。

但是这场改革在政治方面所做的仅有改革官制,只是轻轻点水,还远远没有达到社会的需要。

因此民众要求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

请求“立宪”的呼声很高。

1)预备立宪而1904年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国内外的震撼,就此成为改革的拐点。

那就是日俄战争的爆发,这是日俄战争的局势图。

日俄两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在中国领土上进行战争。

最终,1905年,日本战胜了俄国。

同为经历改革的国家,而日本却战胜了强大的俄国。

《东方杂志》评论说“甲辰日俄战起,识者咸为之说曰:此非日俄之战,而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也。

”面对社会众多“立宪”的呼声,出于压力,清政府不得不顺从民意,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回国后五大臣中的一员,向慈禧递交了考察报告,之后,慈禧就同意实行预备仿形宪政。

那报告中到底说了什么呢?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一曰,皇位永固。

立宪之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即偶有行政失宜,或议会与之反对,或经议院弹劾,不过政府各大臣辞职,别立一新政府而已。

故相位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大利一。

一曰,外患渐轻···大利二。

一曰,内乱可弭···大利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