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1《二次函数》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1《二次函数》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1《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1《二次函数》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九年级数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象。

二次函数是实际问题中常见的函数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不仅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对二次函数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象。

2.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的理解与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直观展示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二次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二次函数的图象,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6.1.1二次函数》优质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6.1.1二次函数》优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6.1.1二次函数》。

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认识了函数,学习反比例函数,以及一次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载体,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是对函数学习最好的注解。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二次函数定义的过程,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学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关系式。

数学思考:通过用函数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应用意识。

问题解决: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从一般情境中归纳出特点,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式,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教学难点:概括二次函数的模型。

二:教法、学法分析类比学习:变量与变量的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共同点:变量与变量的关系,不同点:形式不同,()20=++≠y ax bx c a教法与学法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叙述。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

(我改的)学生在我的鼓励引导下,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教材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模型的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二次函数模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二次函数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教给学生选择合适模型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能够运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运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二次函数模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际问题案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新课导入:讲解二次函数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这些问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6)》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6)》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6)》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6)》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以及如何通过配方来求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和最值问题,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详细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对于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部分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和最值问题,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和最值问题。

2.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求解最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和最值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

3.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一个典型的二次函数最值问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说课研讨教学复习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说课研讨教学复习课件
项和常数项,但不能没有二次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的取值范围是 任意实数 .
探究新知
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二次项
系数
常数项
自变

一次项系

探究新知
二次函数的形式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y=ax2+bx+c (其中a、b、c是常数,a≠0)
例 一农民用40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长方形菜园,
和墙垂直的一边长为xm,菜园的面积为ym2,求y与x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并说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当x=12m时,
计算菜园的面积.
xm
解:由题意得: y=x(40-2x).
2
xm
y
m
即 y=-2x2+40x. (0<x<20)
当x=12m时,菜园的面积为
c=

• 2.已知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式为y=(a-2)x2+(b+2)x-3.
• (1)当
时,x,y之间是二次函数关系;
• (2)当
时,x,y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
例题
• 3.某商店从厂家以每件21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该商品可以自行定价.若每件商品售
价为x元,则可卖出(350-10x)件商品,那么商品所赚钱数y元与售价x元的函数关系式为
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
当b=0时, y=ax2+c.(只含有二次项和常数项)
当c=0时, y=ax2+bx.(只含有二次项和一次项)
当b=0,c=0时, y=ax2.(只含有二次项)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王杰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下面我从一、课标的相关要求二、本章的地位和作用三、本章编写特点四、知识点及考点分析五、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的相关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根据公式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及解析式的确定;经历描点法画二次函数图像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理解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综合运用方面则是考察面积问题、利润问题、拱桥问题二、本章的地位和作用“二次函数”这一章是初中阶段所学的有关函数知识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学习二次函数,这是对函数及其应用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提高,是今后学习其它初等函数的基础。

因此,这部分对学生学习函数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函数模型(函数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

三、本章编写特点(一)注重结论的探索在本章中,一般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从最简单的二次函数出发逐步深入地探讨。

教科书通过设置观察、思考、讨论等栏目,引导学生探索相关的结论。

(二)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在“一次函数”一章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

本章专设一个专题,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再次展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

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三)注重联系实际二次函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本章引言选取正方体表面积、小球运动高度、喷水等问题展示这种联系。

在介绍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也穿插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

四、知识点及考点分析本章教学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22.1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这是本章知识结构图通过对2013--2016年河南数学中考有关二次函数考点分析,可以发现二次函数在中招考试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是中学数学学习的重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3《二次函数y=ax2+k与y=a(x-h)2》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3《二次函数y=ax2+k与y=a(x-h)2》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3《二次函数y=ax2+k与y=a(x-h)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1.3节《二次函数y=ax2+k与y=a(x-h)2》,主要介绍了二次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y=ax2+k和y=a(x-h)2。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二次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的适用范围和转换关系,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二次函数形式,并能够熟练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二次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加深对二次函数两种标准形式的理解,提高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二次函数形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二次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深入理解二次函数两种标准形式的适用范围和转换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软件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二次函数两种标准形式的兴趣。

2.讲解新课:介绍二次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解释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深入理解二次函数两种标准形式的适用范围和转换关系。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新人教版)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新人教版)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新人教版)依兰二中:王力鹏一、说课内容: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

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

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

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二)引入新课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3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3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3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3课时,主要讲述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二次函数学习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本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从二次函数的图象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最值等。

这些性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这些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础知识,对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对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图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需要加强,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自己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性质;如何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这些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练习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新课导入:介绍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说课稿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说课稿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说课稿尊敬的领导和老师们,我今天要讲的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4课时)。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和反思五个方面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二次函数是初中函数的主要内容和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建立起二次函数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二次函数的认知结构。

二次函数不仅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延续和提高,也是研究高中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并且在现实生活、物理学和其他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特殊的二次函数y=ax2和y=ax2+k的图象的画法、性质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

它不仅是二次函数特殊式y=ax2(a=0,c=0)和y=ax2+k(b=0)的延续,也是研究顶点式y=a(x-h)2+k和一般式y=ax2+bx+c的关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九年级学生因为在七八年级研究时,研究态度、研究方法、研究能力的不同,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两级分化已经形成。

但是,他们普遍储备了一定感性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在一次函数的知识积累基础上,绝大部分具备了一定的模仿借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了一些观察图象的方法。

借助图象分析归纳、抽象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猜想和验证有较大的兴趣。

相当部分学生因为面临升学考试的紧迫任务,比较关注:为什么学?怎样学?有探究的欲望。

他们乐于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画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的方法,并能说出其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2、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y=a(x-h)2的性质。

3、理解抛物线y=a(x-h)2与y=ax2之间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能力,让他们能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 解、示范、讨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 法。这些方法相互补充,有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在讲解 过程中,有时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了 整体性,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整体 与局部的平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涵盖了二次函数 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等方面。但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二次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容 易混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 加强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和练习,帮助 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践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研读教育学、心理学等领 域的经典著作,掌握学生 认知规律和教学基本原则 。
观摩优秀课例
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 ,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 方法、技巧等,提升自己 的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反思
在个人教学和团队合作中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 践,总结经验教训,持续 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经 济学等领域。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 图像特征、性质以及应用。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观察、归纳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
能力。
03
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 提出问题和意见,并及时进行解答和 反馈。这种互动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因为时间紧 张等原因,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 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 生的需求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教 学设计和实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2.1.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2.1.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2.1.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是关于二次函数的学习,而22.1.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通过分析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详细的理论推导和丰富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等关键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对二次函数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 学情分析在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线性函数和一些非线性函数的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和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复习和引导,帮助他们巩固已有的知识,并建立起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等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对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学习。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二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等性质。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理解抛物线、函数、自变量、因变量等概念,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和具体函数模型,感受和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体会二次函数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二、教法与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和具体函数的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出二次函数的概念,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大家有没有坐过过山车?那么在过山车从最高点下滑的过程中,可以画出它的运动轨迹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

教师:很好,通常我们可以用二次函数来描述这个运动轨迹。

那么,我们如何来定义二次函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1. 抛物线模型教师:首先,请大家观察下面的图形,这些曲线都是抛物线吗?展示一些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是否为抛物线。

教师:抛物线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就是当自变量取一个值时,对应的因变量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

这就是抛物线的最基本性质——对应性。

2. 二次函数定义教师:在理解了抛物线的性质之后,我们就可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了。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ax²+bx+c(a≠0),它是由一个数字字母系数和两个整数常数组成的。

请大家记住这个定义。

3. 实例分析教师:现在,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理解二次函数。

请大家判断下面的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如果是,请指出它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

例1:y=3x³+5x²+2x+1;例2:y=x-1/x;例3:(x+1)²+2。

学生讨论后回答:例1是二次函数,例2和例3不是二次函数。

教师:很好,通过具体的例子,我们可以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7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7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7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包括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增减性、极值等。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实例和图象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基础知识,对于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于其抽象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图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增减性、极值等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图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增减性、极值等性质。

2.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抽象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

2.讲解:讲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增减性、极值等性质,结合实例和图象进行讲解。

3.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观察和分析图象的性质。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2.开口方向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等方面进行。

(完整)《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完整)《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付家堰中小学刘家付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二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就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用函数的观念看一元二次方程,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教材从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入手,通过类比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讨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都有所了解,特别的,八年级时学生已经了解到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因而,对于本节所要学习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应该不是难题。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就是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心理上,老师应抓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很多,在学习了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解法的探求兴趣,进而由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类比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上来,顺着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导加以激发。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在探索过程中抽象概括能力.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1《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1《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1《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1《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二次函数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通过研究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图形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象特征之后,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象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二次函数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逐步掌握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2.学会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图形面积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2.难点: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图形面积问题,以及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的解决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图形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象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图形面积问题,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

4.讲解演示: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4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4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4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4课时,主要讲述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对数学图形理解和研究的深化。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不仅涉及到函数的图形表现,还包括了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以及各种性质。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新鲜感,又有挑战性。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函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对函数的图形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图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关注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图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探索问题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实践: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巩固: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巩固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
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

(2)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二次函数是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的一个很有效的模板,因而对二次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定要从理论上和实际中加以综合讨论和认定。

(3)可以多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有二次函数关系的实例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这一关系模型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温故知新—揭示课题自我尝试—探求新知合作探究—内容深化小试身手—循序渐进课堂回眸—归纳提高课堂检测—测评反馈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由回顾所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入手,引入函数大家庭中还会认识那一种函数呢?再由例子打篮球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轨迹如何?何时达到最高点?引入二次函数。

2、自我尝试、合作探究—探求新知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运用函数知识表述变量间关系,即自我探讨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学生间互动,集群体力量,共破难关,来自主探究新知,从而通过观察,归纳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获取新知。

(课本第三页问题1、2).
3、小试身手—循序渐进
本组题目是对新学的直接应用,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辨认二次函数,准确指出a、b、c,并应用其定义求字母系数的值,能应用二次函数准确表示具体问题中的变量间关系。

本组题目的解决以学生快速解答为主,重点对第2题分析解决方法。

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处理解决,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课本P3练习第1、2)
4、课堂回眸—归纳提高
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

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

5、课堂检测—测评反馈
共有6个题目,由学生独自处理第1、2、3、4、5小题,再发表自己的看法,第6小题可由学生或独自或同组交流均可。

教师多以巡视为主,注意掌握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

6、作业布置
作业我选择“同步作业”里的题目,其中基础训练为必做题,全员均做;综合应用为选做题,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力提升用。

四、对本节课的一点看法
通过引入实例,丰富学生认识,理解新知识的意义,进而摆脱其原型,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种“数学化”的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