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疼痛诊疗学重点(整理版)
疼痛诊疗学重点
疼痛诊疗学2010.6.20疼痛:是主观的,包括感觉和情感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神经末梢痛觉感觉器受到伤害和病理刺激后,通过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的大脑皮层而产生的。
疼痛由能使机体组织受损伤的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性适应方式。
其形成机制包括周围神经机制和中枢神经机制两个方面。
视觉模拟量表(V AS):是最常用的疼痛强度评估方法。
椎间孔挤压试验:病人坐位,头微向患侧弯曲,检查者立于病人的后方,用手按住病人头顶部向下压,若患侧上肢疼痛、麻木即为阳性,多见于颈神经根炎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让病人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放于头部患侧,另一只手握住同侧患肢腕部,呈反方向牵拉,若病人感觉患肢出现疼痛、麻木则为阳性。
若在牵拉的同时迫使患肢做内旋动作,成为Easten加强试验,阳性可见于颈椎病。
压顶试验:病人端坐,检查者立于其后方,在病人头中立、后仰位时分别按压其头顶,若患侧上肢有放射痛或麻木即为阳性,可见于颈椎病。
杜加征(搭肩试验):让病人将手搭于对侧肩上,如果肘部不能接触胸前壁,则为阳性,见于肩周炎和肩关节脱位直腿抬高试验:病人两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扶病人膝部是腿伸直,另一手握踝部徐徐上举,若上举达不到正常的高度(70°~90°),并出现腰部和同侧下肢放射痛,为阳性。
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梨状肌紧张试验(内旋髋试验):患肢伸直,主动内收内旋,若出现臀部疼痛并沿坐骨神经放射,即为阳性。
说明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损。
4字试验(盘腿试验):病人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膝90°,髋外展,患侧足放在健侧大腿上。
检查者一手按压对侧髂骨,另一手压膝部,若下压受限,髋关节痛则为阳性,见于髋关节病变。
若骶髂不疼痛,则可能为骶髂关节病变,若耻骨联合部痛,可能为耻骨炎。
托马斯征Thomas(髋关节屈曲挛缩症):病人仰卧,尽量屈曲健侧下肢,大腿贴近腹壁,使腰部紧贴于床面,克服腰前凸增加代偿作用。
完整word版疼痛诊疗学重点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1、疼痛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各种疼痛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及诊断与处理的一门学科。
2、疼痛: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
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的改变。
3、疼痛诊疗的任务与范围:①慢性疼痛性疾病②头痛③创伤后疼痛④内脏痛⑤术后痛⑥分娩痛⑦癌性疼痛⑧非疼痛性疾病。
第二章疼痛的基础知识1、疼痛的周围神经机制:①伤害性感受器;②伤害性感受的传入;③外周交感纤维活动与疼痛;④外周敏感化:表现为静息时疼痛或自发性疼痛、原发性痛觉过敏、触诱发痛。
2、何为伤害性感受器?分几类?①是产生痛觉信号的外周换能装置,主要分布于皮肤、黏膜、胃肠道黏膜和浆膜下层、肌肉间的结缔组织、肌腱表面和内部、深筋膜、骨膜和血管外膜等处。
②体表痛觉感受器、躯体深部痛觉感受器和内脏痛觉感受器。
3、疼痛的中枢神经机制:①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背角的终止:脊髓是疼痛信号处理的初级中枢。
②伤害性刺激由伤害性传入纤维传入脊髓背角。
③痛觉中枢包括皮层下中枢和大脑皮层:参与疼痛整合、调制和感知作用的皮层下中枢主要是指丘脑,下丘脑以及脑内的部分核团和神经元;大脑皮质是疼痛的感觉分辨和反应冲动整合的高级中枢。
④中枢敏感化:表现为对正常刺激的反应增强,接受区域扩大,新近传入冲动激活阈值降低。
⑤疼痛的中枢调整机制:节段性抑制机制,脑干下行性抑制机制。
4、疼痛的感觉传导纤维及功能:①Aδ纤维和C纤维。
②有髓Aδ纤维传导速度快,称快痛;无髓C纤维传导速度慢,称慢痛;又可分为躯体疼痛传导和内脏痛觉传导的周围神经5、脊髓背角Rexed 分层及功能:①Rexed根据神经的形状、大小、走向和密度把脊髓背角分为6层。
②感受伤害性刺激的细胞集中在RexedⅠ层和Ⅴ层:Ⅰ层中对伤害性刺激起反应的细胞占多数,Ⅴ层细胞对触压觉、温度觉和伤害性刺激等均产生反应。
疼痛诊疗学重点
疼痛诊疗学重点绪论疼痛是一门新的学科,是现代医学的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他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各种疼痛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及诊断与处理的一门学科。
疼痛的定义为:疼痛是组织损伤与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
2011年who又将疼痛列为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临床疼痛诊疗类型有:1慢性疼痛性疾病2头痛3创伤后疼痛4内脏痛5术后同6分娩同7癌性痛1936年美国麻醉学家ROVENSTINE教授创建了疼痛门诊。
1961年BONICA和WHITE 在华盛顿大学建立了疼痛诊所。
1974年成立了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
1975年出版《PAIN》杂志。
1984年荷兰鹿特丹召开第一届国际疼痛治疗会议并出版了《pain clinic》杂志。
1999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九届世界疼痛大会首次提出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
1989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东西方疼痛会议,并成立了中华疼痛研究会(CASP),即国际疼痛研究会中国分会,1992年正是改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
1995年正是出版了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疼痛的基础知识疼痛的周围神经机制是指分布于身体不同部位的各种感受器把疼痛的刺激转换为相应的信息,并由相应的感觉神经纤维想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过程。
伤害性感受器是产生痛觉信号的外周换能装置。
根据伤害性感受器位置及对不同刺激条件的敏感性,将其分为体表伤害性感受器,肌肉关节伤害性感受器和内脏伤害性感受器三种类型。
伤害性感受传递有关的神经纤维包括A 纤维和c纤维。
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往往伴有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烧灼痛,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
如果外周伤害性感受器发生敏感化作用,可表现为:1静息时疼痛或自发性疼痛2原发性痛觉过敏3触诱发痛。
疼痛治疗知识点整理
疼痛治疗知识点整理●概述●疼痛的临床分类●按疼痛程度分类●按起病缓急分类●按疼痛部位分类●浅表痛●位于体表与黏膜,以角膜和牙髓最敏感●锐痛,比较局限,定位明确●主要由Aδ有髓神经纤维传导●深部痛●钝痛,不局限,定位不明确●主要由C类无髓神经纤维传导●疼痛程度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临床上最常用的量化疼痛程度的方法●数字评价量表●疼痛对生理的影响●精神情绪变化●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疼痛引起的肌张力增加,导致胸廓顺应性下降;病人呼吸浅快,肺活量、潮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均降低,肺泡通气/血流比值下降,易产生低氧血症●继发肺泡和支气管内分泌物排除障碍,诱发肺炎和肺不张,多见于老年人●消化系统●凝血机制●其他疼痛对机体的“益处”●慢性疼痛治疗●慢性疼痛的诊治范围●颈肩痛和腰腿痛●四肢慢性损伤性疾病●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周围血管疾病●癌症疼痛●艾滋病疼痛●心因性疼痛:心理因素●治疗疼痛的常用方法●药物治疗●解热镇痛消炎药●麻醉性镇痛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GCs●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麻痹●椎管内药物治疗●蛛网膜下腔注药●硬脊膜外间隙注药●GCs●阿片类药物●局麻药●痛点注射●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物理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心理疗法●暗示疗法、认知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支持疗法、催眠疗法、松静疗法●癌痛治疗●癌痛的三阶梯疗法●基本原则●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口服给药●按时服药●个体化用药●第一阶段,轻度疼痛,选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第二阶段,中度疼痛,单用非阿片类镇痛药无效应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第三阶段,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加用一些辅助药以减少主药的用量和副作用●椎管内注药●硬膜外间隙注入吗啡●蛛网膜下隙内注入神经毁损性药物●苯酚●无水乙醇●放疗、化疗和激素疗法●术后镇痛●镇痛药物●硬膜外镇痛时局麻药常选用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镇痛方法●传统的有:口服,皮下,肌肉,静脉,直肠给药●硬膜外镇痛●病人自控镇痛(PCA)●分类●常用术语●注意事项。
疼痛诊疗学
疼痛诊疗学第一章绪论1.疼痛:疼痛是组织毁伤或与潜在的毁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
常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轮回功能和心理学改变。
2.术后痛:是指因手术创伤所造成的刀口及创伤表面疼痛。
归属急性疼痛。
第二章疼痛根蒂根基知识1.疼痛的机制:包孕周围神经机制和中枢神经机制两个方面。
2.一般以为初级传入伤害sexy受器是Aδ纤维和C纤维的终末分支;与伤害sexy受通报有关的神经纤维包孕Aδ纤维和C纤维。
初级传入伤害sexy受器首要终止于脊髓背角的第Ⅰ、Ⅱ和Ⅴ层。
其中C纤维终止于第Ⅰ、Ⅱ和Ⅲ层;Aδ纤维终止于第Ⅰ、Ⅱ、Ⅲ层外,还终止于Ⅴ层。
3.Aδ纤维介导第1类疼痛(细觉疼痛),具备良好的定位,常被描写为锐痛或刺痛。
C纤维传导速度慢,介导第2类疼痛(特发性疼痛),于细觉疼痛后短暂发生,定位模糊或难以定位,被描写为烧灼痛或钝痛。
4.创伤性疼痛:主如果肉皮儿,肌肉,韧带,筋膜,骨的毁伤导致的疼痛,如骨折,急性或慢性腰扭伤,肱骨外上髁炎,烧伤等。
5.炎性疼痛:由于生物源性炎症,化学源性炎性所致的疼痛。
如风湿性,类风湿性枢纽关头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6.疼痛性质:刺痛:其痛刺激冲动是外周神经中的Aδ纤维传入中枢的。
灼痛:其痛刺激冲动是外周神经中的C纤维传入中枢的。
酸痛:其痛刺激冲动是外周神经中的Aδ纤维和C纤维传入。
7.疼痛疗治要领为:包孕消除疼痛病因疗治和其它对症疗治等方面。
疗治原理为:①消除病因;②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③提高痛域,改善疼痛反应。
具体要领有:手术疗治,物理疗法,镇痛药,(局麻药)神经阻滞,神经损毁,经皮神经电刺激,射频热凝疗法,神经切断手术,针刺疗法和心理疗法等。
8.疼痛评估:①视觉模拟量表(VAS)是最常用的疼痛强度评估要领。
②语言评价量表(VRS)。
③数字评价量表(NRS)。
第三章疼痛的诊断学根蒂根基一.颈项部检查:1.椎间孔挤压测试:病人座位,头微向患侧弯曲,检查者立于病人的后方,用手按住病人头顶部向下压,若患侧上身肢体疼痛、麻木即为阳性,多见于颈神经根炎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第十章 疼痛诊疗学
第十章疼痛诊疗学Ⅰ名词解释1.视觉模拟评分(V AS):通常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条长10cm的粗线,两端分别写上无痛(0)和剧烈疼痛(10)字样。
被测者根据感受程度,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记号,从无痛端至记号之间的距离即为疼痛评分分数,表示疼痛的量。
P6552.椎间孔挤压试验:病人坐位,头微向患侧弯曲,检查者立于病人的后方,用手按压住病人头部向下压,若患侧上肢疼痛、麻木即为阳性,多见于颈神经根炎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P659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让病人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放于头部患侧,另一手握住同侧患肢腕部反方向牵拉,若病人感觉患肢出现疼痛、麻木则为阳性。
P659 4.压顶试验:病人端坐。
检查者立于其后方,在病人头中立、后仰位时分别按压其头顶,若患者上肢有放射痛或麻木即为阳性,可见于颈椎病。
P659 5.引颈试验:病人端坐,检查者用双手分别拖住其下颌及枕部,用力向上作颌部牵引,使椎间孔增大。
若病人自感颈部及上肢疼痛、麻木减轻,或耳鸣、眩晕等症状减轻则为阳性,多见于颈椎病。
P6596.密勒征:腕伸肌紧张试验。
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肘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腕部,让病人屈腕屈肘,前臂旋转,被动缓慢伸直肘关节,若骨外上方剧痛,即为阳性,见于网球肘或伸肌腱扭伤。
P6597.梨状肌紧张试验:一手按住腰骶部,另一手按住踝部向外推小腿,若出现臀及下肢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梨状肌综合症。
P6598.直腿抬高试验:病人两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扶病人膝部使腿伸直,另一手握踝部徐徐上举,若上举达不到正常的高度(70~90度),并出现腰部和侧下肢放射痛,为阳性。
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P6609.“4”字试验:也叫盘腿试验。
病人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膝90℃,髋外展,患者足放在健侧大腿上。
检查者一手按压对侧髋骨,另一手按压膝部,若下压受限,髋关节痛则为阳性,见于髋关节病变,若骶髂部疼痛,则可能为骶髂关节病变;若耻骨联合部痛,可能为耻骨炎。
P66010.病人自控镇痛术(PCA):是一种新的镇痛给药方法,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注射泵,允许病人自行给药的一种急性疼痛治疗方式。
疼痛诊疗学第一至三章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
疼痛诊疗学第一至三章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包头医学院教案(理论)第一节疼痛的概念及疼痛诊疗的意义一、疼痛的概念二、疼痛诊疗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第一节疼痛的概念及疼痛诊疗的意义讲授法10分钟一、疼痛的概念二、疼痛诊疗的意义第二节疼痛诊疗发展史讲授法10分钟一、疼痛学简史二、我国现代疼痛学的发展成就第三节疼痛诊疗的范畴讲授法10分钟一、慢性疼痛性疾病一一非癌性疼痛(一)肌肉及软组织损伤为主的慢性疼痛(腱鞘炎)(二)骨关节炎的疼痛(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三)头痛(四)神经病理性疼痛(带状疱疹)(五)创伤后慢性疼痛二、急性疼痛(一)急性创伤性疼痛:骨折、烧伤、软组织损伤等(二)术后疼痛:(三)分娩痛:(四)内脏痛:特点一一急性发作、治疗过程不可影响诊断和病情的观察。
心绞痛、胆绞痛、胰腺炎等(五)其他:如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等三、癌性疼痛:肿瘤浸润压迫神经第四节疼痛的分类讲授法10分钟一、疼痛发生部位分类:(一)据疼痛部位的组织器官、系统分类:如躯体痛、内脏痛、中枢痛等。
(二)据疼痛所在躯体部位分类:如头面部、上下肢等。
二、据疼痛的性质分类:三、据疼痛的原因分类:(一)伤害性疼痛:(二)炎性痛:(三)神经病理性痛:(四)癌痛:(五)精神(心理)性疼痛:四、按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一)急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二)慢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
五、疼痛的五轴分类法:IASP 1994版据疼痛的部位、病变的系统、疼痛发生的类型、疼痛的强度、疼痛发生的原因五个方面进行疼痛划分。
第五节疼痛治疗的伦理观讲授法5分钟一、疼痛治疗的道德规范二、疼痛治疗的伦理观三、完善告知义务,和谐医患关系小结:复习思考题:疼痛的概念下次课预习要点:疼痛的外周与中枢机制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组长)签字: 授课实施分析及改进:包头医学院教案(理论)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提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疼痛的外周机制一、初级传入纤维和伤害性感受器二、外周敏化三、其他外周机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第一节概述讲授法5分钟一、疼痛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理及心理活动,包括:1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致的痛感觉2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表现为躯体运动性反应、情感反应、自主神经反应以及痛行为二、临床重要的疼痛类型:1伤害性感受性痛2炎性疼痛3神经病理性痛4特发性疼痛5心因性疼痛6功能性疼痛三、目前确认的疼痛机制:外周机制:2 中枢机制:第二节疼痛的外周机制讲授法20分钟一、初级传入纤维和伤害性感受器1初级传入纤维的分类2伤害性感受器的分类与分布二、外周敏化1激活和敏化小直径初级传入纤维的化学物质氨基酸类激肽类脂酸类物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肽类物质氢/钾离子蛋白激酶类物质喋吟类2初级传入纤维的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3其他外周机制神经损伤后长芽DRG和神经瘤中神经元间异常的通讯模式与交感神经有关的疼痛神经免疫与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第三节疼痛的中枢机制讲授法20分钟一、中枢敏化1神经元敏化和中枢易化2背角中枢敏化的机制神经递质前列腺素一氧化氮蛋白激酶和磷酸化细胞内钙离子二、脱抑制和扩大的易化1抑制性神经元活动减弱2下行通路的调制作用5-羟色胺能神经元下行多巴胺投射系统疼痛诊疗学第一至三章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下行肾上腺素能通路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疼痛诊疗学第一至三章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三、结构重组小结:复习思考题:疼痛的中枢和外周敏化下次课预习要点:疼痛患者的体格检查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组长)签字: 授课实施分析及改进:疼痛诊疗学第一至三章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包头医学院教案(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提纲):第一节疼痛病史的采集一、一般资料二、发病的原因与诱因三、疼痛的特征四、病程五、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第一节疼痛病史的采集讲授法5分钟一、一般资料二、发病的原因与诱因三、疼痛的特征四、病程五、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第二节疼痛患者的体格检查讲授法25分钟一、头面部检查二、颈部检查2、活动范围3、特殊检查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引颈试验三、肩及上肢检查1、一般检查2、肩关节运动范围3、特殊试验杜力口征:Dugas sign雅格逊征;Yergason sign密勒征:Mill sign屈肌紧张试验拇指屈收试验四、胸、背、腹部检查五、腰、舐、臀部检查1、站位检查2、俯卧位检查六微与下肢检查1、一般检查2、特殊试验大腿滚动试验“4”字试验欧伯试验浮版试验膝关节分离试验麦克马瑞试验第三节疼痛的影像学诊断讲授法5分钟一、X线检查二、CT检查三、MRI检查四、ECT检查五、超声检查六、医用红外线热像图七、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第四节疼痛的实验室检查讲授法5分钟二、红细胞沉降率检查三、抗链球菌素。
疼痛诊疗学
体征 l 颈、肩部肌肉、肌腱广泛的压痛、肌紧张 l 压痛不沿周围神经干的径路传导 l 患区的皮肤有界限模糊的痛觉过敏带,肢端皮
肤温度降低 l 可伴有其它类型颈椎病的体征
x线检查: 颈椎或上位胸椎退行性变征象
适应症 l 互补短长,结合病情及术者经验配合及交
替应用各种治疗方法
(八)手术治疗
l 各型颈椎病绝大多数可采用非手术 疗法治疗
l 诊断明确,经长期系统非手术疗法 治疗无效,症状较重,影响日常生 活与工作者,可谨慎选用
l 手术治疗原则: 一般为解除压迫,消除刺激、增 强稳定、制动以防止进行性损害等
分型
治疗
1. 查找病因,对症治疗 2. 药物治疗 3. 体疗、理疗、针刺、牵引疗法 4. 局部注射疗法 5. 神经阻滞疗法
肱骨外上髁炎
网球肘或桡侧腕伸肌肌腱损伤
是因急、慢性劳损造成肱骨外上髁处附着的前臂腕伸肌总 腱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
病因:损伤学说、微血管神经卡压学说 临床表现 : 1.症状 肘关节外上方活动时疼痛,可向上臂或向前臂外
l 定义:
由致病因子侵犯颈、肩、背部的纤维组织使之产生损伤及无菌性 炎症,由此引起颈、肩、背部广泛的肌肉疼痛及痉挛等症状
l 病因 :
l 创伤性无菌性炎症 l 内部因素、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诱发或加重无菌性炎症
肌痉挛
肌挛缩
营养障碍
临床表现
症状 1. 颈、肩、背部广泛的疼痛、酸胀、沉重、麻木感 2. 持续性,晨起加重,活动后减轻 3. 感染、疲劳、受凉、潮湿等因素而加重,遇热可减轻 体征 1. 颈肩背部肌紧张 2. 压疼点:颈及上位胸椎棘突、椎旁、斜方肌、菱形肌 3. 压痛局限,不沿神经走形放射 x线检查 多为阴性结果 实验室检查 多在正常范围
疼痛诊疗学1-3章
大脑皮质有三部位与辨别疼痛有关
中央前回: 中央前回:疼痛空间上的认识 中央后回: 中央后回:疼痛差异 中央后回外侧: 中央后回外侧:疼痛强度
(一)疼痛传导途径 一 疼痛传导途径 1.疼痛冲动 疼痛冲动 质 2.疼痛冲动 脊髓网状系统 疼痛冲动 网状体丘脑下部及大脑边缘系 统 情绪反应 、 植物神经系统 脑干 大脑 脊髓丘脑束 大脑 皮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语言评价量表(VRS) 语言评价量表( 是用无痛、轻微痛、中度痛、重度痛和极重度痛5 是用无痛、轻微痛、中度痛、重度痛和极重度痛 级表示。 级表示。 数字评价量表( (三)数字评价量表(NRS)
(四)疼痛问卷表(pain questionnaiaes) 疼痛问卷表
问卷表( ⒈马克盖尔(McGill)问卷表(MPQ) 马克盖尔( 问卷表 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 是1987 疼痛问卷表( ⒉简化的 疼痛问卷表 制定的, 个描述词, 年Melzack制定的,有15个描述词,其中 个属感 制定的 个描述词 其中11个属感 四个属情感,还包含有PPI和VAS。所有描述 觉,四个属情感,还包含有 和 。 词均用0-3表示无痛 轻度痛、中度痛和重度痛。 表示无痛、 词均用 表示无痛、轻度痛、中度痛和重度痛。 由此分类求出PRI。PPI用6分法评定。 分法评定。 由此分类求出 。 用 分法评定
疼痛诊疗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疼痛诊疗学的概念与范畴
概念: 概念: 研究和阐述疼痛及疼痛性疾病的诊断 及综合治疗的学科。 及综合治疗的学科。 范畴:疼痛性疾病、非疼痛性疾病、 范畴:疼痛性疾病、非疼痛性疾病、癌性镇痛 和术后镇痛。 和术后镇痛。
疼痛诊疗学 知识点
徐州医学院疼痛诊疗学第3版麻醉学院2009级3班王芷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疼痛和疼痛治疗学的概念。
熟悉疼痛诊疗学的范畴。
熟悉疼痛的分类。
了解疼痛诊疗学的发展史。
1.疼痛的定义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等多系统的改变。
2.疼痛诊疗学的概念疼痛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麻醉学的分支学科。
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各种疼痛性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和处理的一门新学科。
3.现代医学的五大生命体征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疼痛。
4.疼痛诊疗的范畴⑴非癌性慢性疼痛①肌肉及软组织慢性疼痛②骨关节疼痛③头痛④神经病理性疼痛⑤创伤后慢性疼痛⑵急性疼痛①急性创伤性疼痛②术后疼痛③分泌痛④内脏痛⑶癌性疼痛5.疼痛的分类⑴根据疼痛发生部位分类①按器官、系统:驱体痛、内脏痛、中枢痛②按躯体部位:头痛、胸痛、下肢痛等⑵根据疼痛的性质分类刺痛、灼痛、酸痛⑶根据疼痛的病因分类①伤害性疼痛②炎性疼痛③神经病理性疼痛④癌痛⑴精神(心理性)疼痛⑷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急性痛、慢性痛第二章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目的要求】熟悉疼痛的周围神经机制。
熟悉疼痛的中枢机制。
1.疼痛的两个成分⑴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致的痛感觉⑵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2.疼痛的外周机制⑴初级传入纤维⑵伤害性感受器伤害性感受是引起伤害性疼痛的唯一机制。
⑶外周敏化产生炎性疼痛和一些神经病理性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机制。
3.初级传入纤维/感觉传入神经元⑴结构:外周端,胞体,中枢端①躯体初级传入纤维的胞体位于背根神经节(DGR)。
②内脏初级传入纤维胞的体位于DGR,也有部分位于交感神经节或源器官。
⑵分类①Aβ纤维:有髓,传导速度最快,为低阈值机械感受器。
②Aδ纤维:有髓,传导速度快,为低、高阈值机械或温度感受器。
③C纤维:无髓,传导速度慢,为高阈值机械、温度和化学感受器。
4.伤害性感受器的分类与分布⑴伤害性刺激:对正常组织有损害的刺激。
疼痛诊疗学整理
第一章1.疼痛:疼痛是组织损伤或与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同时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及心理学改变2.五大生命体征: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疼痛3.疼痛诊疗的范畴:慢性疼痛性病症,头痛,创伤后疼痛,内脏痛,术后痛,分娩痛,癌性疼痛第二章1.疼痛的机制:疼痛由能使机体组织受损伤的伤害性刺激所引起,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性适应方式。
其机制包括周围神经机制和中枢神经机制2.痛觉感受器:是产生痛觉信号的外周换能装置,主要分布在皮肤,粘膜,胃肠道黏膜和浆膜下层,肌肉间的结缔组织,肌腱表面和内部,深筋膜,骨膜和血管外膜等不同组织3.疼痛的感受器的类型:体表痛觉感受器,躯体深部痛觉感受器,内脏痛觉感受器4.疼痛的感觉传导纤维为A&纤维和C纤维,痛觉信号的处理初级中枢是脊髓.5.外周敏感化: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神经源性反应释放炎症介质激活伤害性感受器或使其阈值降低从而使正常时不能引起疼痛的低强度刺激也能导致疼痛,这种现象称之为外周敏感化。
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原发性疼痛过敏,触诱发痛。
6.中枢敏感化:指组织损伤后,伤害性体积经C纤维传入,导致脊髓背角浅层释放伤害性神经递质或调质,这些递质或调质作用于相应的受体,致使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呈活性依赖性升高,即中枢敏感化。
主要表现为:对正常刺激反应增强,接受区域扩大,新近传入冲动激活阈值降低。
7.引起疼痛的原因:创伤,炎症,神经病变等8.根据疼痛部位的组织器官,系统分类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和中枢痛。
9.疼痛的性质分类:①刺痛②灼痛③酸痛10.疼痛诊疗的内容和程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证实发现阳性体征,排除其他疾病,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诊断性神经阻滞11.疼痛的治疗原理:消除病因,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提高痛阈改善痛觉反应12.疼痛测量与评估的意义①更准确地判定疼痛特性,便于选用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②在治疗过程中,随时监测疼痛程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而不是在终止治疗后才由病人作出回顾性比较,避免治疗的偏差③用定量的方法判断治疗效果④有时治疗后疼痛缓解不完全,通过疼痛定量可以说明治疗后疼痛缓解减轻的程度和变化特征13.视觉模拟量表:该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
疼痛诊疗学知识点
疼痛诊疗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疼痛诊疗学》①基本定义:疼痛诊疗学呢,就是专门研究疼痛的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简单说就是搞清楚人为什么疼,怎么能让疼的感觉减轻或者消失。
比如说你头疼啊、肚子疼啊,疼痛诊疗学就来查清楚到底是为啥疼,然后想办法让你不疼。
②重要程度:在医学学科里相当重要。
想想看,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疼痛的经历吧,如果不知道怎么诊断和治疗疼痛,那病人得多难受啊。
它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也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
③前置知识: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解剖学知识,像身体各个器官的位置、神经怎么走的,还有生理学知识,比如说身体正常的机能是怎么样的,因为疼痛往往和身体结构的异常或者功能失调有关。
比如说你要是不懂神经在哪里,怎么能知道是哪条神经出问题导致的疼痛呢?④应用价值:在实际当中应用可广了。
受伤的时候,像骨折了,会很疼,疼痛诊疗学就可以帮忙减轻疼痛让患者舒服点;还有一些慢性疾病,像关节炎导致的长期疼痛也能治;甚至是癌症患者的疼痛控制都离不开它。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疼痛诊疗学在医学学科里像是一个交叉路口。
它联系着内科、外科、神经科等很多学科。
拿胸痛来说,如果是心脏病引起的,就和内科有关;要是外伤肋骨骨折引起的,就和外科有关,但都离不开疼痛诊疗学来处理疼痛的问题。
②关联知识:它和药理学关系紧密,毕竟很多药都是用来止痛的;还有心理学,因为疼痛会带来心理压力,心理状态反过来也会影响对疼痛的感受吧。
比如好多人越是在乎越是觉得疼,心理学就会在理解和处理这种情况上发挥作用。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大,因为疼痛的原因太复杂了。
同一个疼痛症状可能有好多原因导致的。
比如说肚子疼,可能是吃坏东西了,可能是有炎症,还可能是长了啥东西,要准确判断真不容易。
- 关键点:全面的病史采集和详细的体格检查至关重要。
病史得问清楚,什么时候开始疼的、怎么个疼法、疼的时候还有啥别的不舒服。
体格检查要全面仔细,不能遗漏任何可能的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疼痛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各种疼痛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及诊断与处理的一门学科。
2、疼痛: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
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的改变。
3、疼痛诊疗的任务与范围:①慢性疼痛性疾病②头痛③创伤后疼痛④内脏痛⑤术后痛⑥分娩痛⑦癌性疼痛⑧非疼痛性疾病。
第二章疼痛的基础知识1、疼痛的周围神经机制:①伤害性感受器;②伤害性感受的传入;③外周交感纤维活动与疼痛;④外周敏感化:表现为静息时疼痛或自发性疼痛、原发性痛觉过敏、触诱发痛。
2、何为伤害性感受器?分几类?①是产生痛觉信号的外周换能装置,主要分布于皮肤、黏膜、胃肠道黏膜和浆膜下层、肌肉间的结缔组织、肌腱表面和内部、深筋膜、骨膜和血管外膜等处。
②体表痛觉感受器、躯体深部痛觉感受器和内脏痛觉感受器。
3、疼痛的中枢神经机制:①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背角的终止:脊髓是疼痛信号处理的初级中枢。
②伤害性刺激由伤害性传入纤维传入脊髓背角。
③痛觉中枢包括皮层下中枢和大脑皮层:参与疼痛整合、调制和感知作用的皮层下中枢主要是指丘脑,下丘脑以及脑内的部分核团和神经元;大脑皮质是疼痛的感觉分辨和反应冲动整合的高级中枢。
④中枢敏感化:表现为对正常刺激的反应增强,接受区域扩大,新近传入冲动激活阈值降低。
⑤疼痛的中枢调整机制:节段性抑制机制,脑干下行性抑制机制。
4、疼痛的感觉传导纤维及功能:①Aδ纤维和C纤维。
②有髓Aδ纤维传导速度快,称快痛;无髓C纤维传导速度慢,称慢痛;又可分为躯体疼痛传导和内脏痛觉传导的周围神经5、脊髓背角Rexed 分层及功能:①Rexed根据神经的形状、大小、走向和密度把脊髓背角分为6层。
②感受伤害性刺激的细胞集中在RexedⅠ层和Ⅴ层:Ⅰ层中对伤害性刺激起反应的细胞占多数,Ⅴ层细胞对触压觉、温度觉和伤害性刺激等均产生反应。
后角胶状质(Ⅱ、Ⅲ层)是调控伤害性信息的重要部位。
6、主要的疼痛传导束:脊髓丘脑束(STT)、脊髓网状束(SRT)、脊髓中脑束(SMT)、脊髓颈核束(SCT)、背柱突触后纤维束(PSDC)、脊髓旁臂杏仁束(SPAT)、脊髓旁臂下丘脑束(SPHT)和脊髓下丘脑束(SHT)。
传导快痛的传导束有SRT、SCT和PSDC,既传导快痛也传导慢痛的传导束有STT、SMT、SPAT、SPHT和SHT。
7、痛觉过敏:是指伤害性感受器阈值降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增强。
触诱发痛:是指在慢性疼痛的情况下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感觉。
8、疼痛的分类:①按发生部位:a躯体部位:头痛、颌面部痛、颈部痛、肩及上肢痛、胸痛、腹痛、腰及骶部痛、下肢痛、盆部痛、肛门及会阴痛等。
b疼痛部位的组织器官、系统:躯体痛、内脏痛、中枢痛。
②性质:刺痛、灼痛、酸痛。
③原因:创伤性,炎性,神经病理性,癌痛,精神(心理)性疼痛。
④持续时间:急性痛,<6个月;慢性痛,>6个月。
⑤五轴分类法:根据疼痛产生的部位、病变的系统、疼痛发生的类型及特征、疼痛强度及疼痛发生原因进行划分。
9、疼痛测量与评估的意义:疼痛的测量:是指在疼痛治疗前及过程中利用一切的方法测定人的疼痛强度及性质,为临床评估病人的疼痛强度、病情作出判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意义:①更准确地判定疼痛特征,便于选用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②在治疗过程中,随时监测疼痛程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而不是在终止治疗后才由病人作出回顾性比较,避免治疗的偏差;③用定量的方法判断治疗效果;④有时治疗后疼痛缓解不完全,通过疼痛定量可以说明治疗后疼痛缓解减轻的程度和变化特点。
10、疼痛的测量方法:①视觉模拟量表VAS:划一长线(一般长为10cm),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由评估者根据患者划X的位置测算其疼痛程度,如将划线垂直即可像体温、脉搏一样放在病人体温表上显示动态的半定量的疼痛程度;②语言评价量表VRS:0级-无疼痛。
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II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有干扰。
III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③数字评价量表NRS:0-无痛。
123-轻度疼痛。
456-中度(影响睡眠)。
789-重度(无法入睡)。
10-最痛。
④疼痛问卷表:麦吉尔疼痛问卷表MPQ。
⑤面部量表:适用于三岁及以上的患者。
第四章疼痛的药物治疗1、常用疼痛治疗药物:麻醉性镇痛药、非麻醉性镇痛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及神经安定药、糖皮质激素类药、局麻药以及一些其他药物。
2、麻醉性镇痛药:又称阿片类镇痛药,是指能解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的情绪反应,剂量增大时可产生镇静和嗜睡,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的药物。
3、麻醉性镇痛药常见的不良反应::①恶心、呕吐;②呼吸抑制;③嗜睡、眩晕;④便秘、排尿困难;⑤胆绞痛;⑥成瘾性和耐受性。
4、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酶(COX) 而抑制PG的合成。
5、NSAIDs常见的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②凝血障碍;③水杨酸反应;④过敏反应;⑤瑞夷综合征;⑥对肾脏的影响。
COX1的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凝血副作用;肾毒性;过敏反应。
COX2的副作用:周围水肿;水钠潴留;肾毒性;心肌缺血。
6、曲马多、可乐定、氯胺酮的作用机制:①曲马多:具有双重镇痛作用机制。
弱阿片机制;抑制神经元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增加神经元外5-羟色胺浓度。
②可乐定:为α2肾上腺受体激动药。
抑制脊髓SP释放;激活脊髓中突触α2-肾上腺受体;与胆碱能、嘌呤能及5-羟色胺能疼痛系统相互作用,抑制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传递;明显降低伤害性神经元的兴奋性。
③氯胺酮:拮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作用;与阿片受体的相互作用;与单胺受体作用;局部麻醉作用等几方面有关。
7、疼痛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是抗炎。
8、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肥胖、高血压、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出血和穿孔) 、骨质疏松、水钠潴留以及精神异常等。
9、局部麻醉药的使用原则是最低有效浓度。
在疼痛治疗中主要用于神经阻滞疗法。
第五章神经阻滞疗法1、神经阻滞疗法:在脑脊髓神经节、神经根、神经干(丛)、神经末梢和交感经神经节等神经周围注射药物或以物理方法刺激神经而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称为神经阻滞。
利用神经阻滞治疗疼痛者称为神经阻滞疗法。
2、神经阻滞疗法的机制:①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②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③改善血液循环;④抗炎症作用。
3、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⑴适应证:急性痛、慢性非癌性痛、癌痛和某些非疼痛性疾病。
⑵禁忌证:①不合作者,包括精神失常患者;②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或全身严重感染患者;③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④对局麻药或治疗药物过敏者;⑤低血容量、恶病质、病情危重者不宜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及腹腔神经丛阻滞。
4、上、下颌神经阻滞的并发症:①上颌神经阻滞术:出血、血肿、视力障碍、复视、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全支阻滞、乙醇神经炎等。
②下颌神经阻滞术:出血、咽损伤、面神经麻痹、咬肌麻痹、味觉障碍、乙醇三叉神经炎、三叉神经全支阻滞等。
5、星状神经节阻滞的适应证及并发症:⑴适应证:①头及颌面部疾病: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及颞动脉炎)、脑血管痉挛、脑血栓、脑梗塞、末梢性面神经麻痹、面部痛(非典型面部痛、咬肌综合征、颞下颌关节病)、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耳聋、耳鸣、头面部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②上肢及胸壁疾病:外伤性颈部综合征、肩周炎、颈椎病、颈性眩晕、乳房切除后水肿、臂神经痛、多汗症、冻伤等。
③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④心肺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窦性心动过速、支气管哮喘等。
⑤其它:不定陈诉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痛经等。
⑵并发症:喉返神经麻痹、误注入血管内的中毒反应、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气胸等。
6、星状神经节阻滞成功的标志:Horner综合征,面、颈及手掌皮肤温度升高,出汗终止等体征。
7、肩胛上神经阻滞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
8、肋间神经阻滞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气胸、血气胸、局麻药中毒、乙醇神经炎等。
9、硬膜外阻滞疗法及其适应证及并发症:⑴硬膜外阻滞是指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透过脊神经根处硬膜暂时性的阻断脊神经根的传导。
将硬膜外阻滞用于疼痛治疗目的者称为硬膜外阻滞疗法。
⑵适应证:①术后镇痛;②晚期癌痛;③部位性疼痛。
⑶并发症:硬脊膜、蛛网膜穿破,全脊髓麻醉,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低血压,硬膜外间隙血肿和硬膜外隙感染等。
长期留置硬膜外导管可出现局部炎症反应。
10、蛛网膜下腔阻滞疗法及其适应证及并发症:①蛛网膜下腔阻滞疗法: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断神经根传导,达到止痛和治疗目。
②适应证:适用于胸、上腹部癌性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③并发症:可引起血压下降,神经根、脊髓损伤,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上下肢运动障碍,脊髓动脉损伤等。
11、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要点:①监测、开放静脉;②适当镇静;③定位—1.0mA、频率1~2Hz,0.3mA达最大幅度的颤搐。
12、神经刺激器的并发症:①意外的硬膜外阻滞;②局麻药误入血管;③穿破动脉;④神经损伤。
13、全脊髓阻滞疗法及其适应证及并发症:①是向蛛网膜下腔注入较大剂量局麻药,广泛的阻滞脊髓及脑神经,仅用于治疗顽固性疼痛。
②适应证:如颈肩臂综合征,慢性疼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用多种阻滞疗法无效者。
③并发症:神经根、脊髓损伤,低血压,头痛。
第六章病人自控镇痛技术1、病人自控镇痛术PCA:是一种新的镇痛给药方法,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注射泵,允许病人自行给药的一种急性治疗方式。
2、PCA常用技术参数:⑴负荷量:①指PCA开始时首次用药剂量。
②最小有效镇痛浓度(MEAC),使病人迅速达到无痛状态负荷剂量。
⑵追加量:①PCA开始后,病人疼痛未能完全消除或疼痛复发时所追加的药物剂量。
②病人自己通过按压给药。
③目的在于维持一定的血浆物浓度。
⑶锁定时间:指该时间内PCA装置对病人再次给药的指令不作反应。
即2次给药时间间隔。
⑷背景剂量:连续给药量,在此基础上PCA。
⑸单位时间最大剂量:最大给药量是PCA装置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防止反复用药造成过量中毒。
2、临床常用的PCA类型不同类型的PCA单次给药量(ml)锁定时间(min)常用药物静脉PCA(PCIA)0.55-8阿片类药,非甾体抗炎药硬膜外PCA(PCEA)4.015局麻药如(或)阿片类镇痛药皮下PCA(PCSA)0.520吗啡等外周神经PCA(PCNA)5-830长效局麻药,可乐定等3、PCA的临床应用范围和适应证:①手术后疼痛的治疗;②分娩疼痛的治疗;③烧伤和创伤疼痛的治疗;④神经性疼痛的治疗;⑤心绞痛的治疗;⑥癌痛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