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渔民生活中的海洋印记(文化概论)
海洋渔业的文化与传统
海洋渔业的文化与传统海洋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与海洋文化和传统息息相关。
通过对海洋渔业的历史、技艺、信仰和仪式等方面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海洋渔业的文化与传统。
一、历史与传承海洋渔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沿海地区的居民就依靠海洋捕捞以维持生活。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海洋渔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渔民在海洋中拼搏、劳作。
他们面对汹涌的海浪,冒着风雨,勇敢地出海捕鱼。
这种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融入了海洋渔业的文化中,成为海洋文化的象征之一。
海洋渔业文化的传承依赖于前辈的经验和知识的传递。
渔民通过世代口耳相传的方式,将他们的渔业技艺传承给后代。
这种传统方式的传承,使得海洋渔业的技术和技艺得以保存和发展。
二、技艺与工艺海洋渔业的文化与传统还体现在其技艺和工艺方面。
渔民在长期的捕鱼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这些成为他们行业的宝贵财富。
渔民的技艺包括鱼网编织、船只驾驶、渔具制作等方面。
其中,鱼网编织是独特的技艺,需要经验和耐心。
渔网制作的工艺精湛,发挥了不同的网眼大小和网线密度,以适应不同种类鱼类的捕捞。
船只驾驶也是一种重要的技艺。
渔船的驾驶员需要熟悉海洋的气候、潮汐、暗礁等情况,掌握准确的航线和航速,确保安全又高效的捕鱼。
此外,渔业工艺中还包括鱼类加工和干制等环节。
通过将鲜活的鱼类进行加工,制作成鱼干、鱼鳔等产品,延长了鱼类的保鲜期,并丰富了渔产品的种类。
三、信仰与仪式在海洋渔业文化中,信仰和仪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渔民常常在出海之前举行祭海仪式,祈求海神的庇佑和平安。
这一传统仪式既是对海洋的尊重,也是对渔民自身安全的祈盼。
另外,渔民还会选择特定的日子进行出海捕鱼,认为这些日子具有吉利的象征。
在农历的一些特殊节日或者传统节日,渔民们也会举行祭祀仪式,感谢上天和海洋的恩赐。
这些信仰和仪式的传承,为海洋渔业注入了一种神圣的氛围,也使得海洋渔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总结:海洋渔业的文化与传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记录了人类对海洋的敬畏之情。
家乡的渔港景观:渔舟、港口与海鲜文化的醉人魅力
家乡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拥有着独特的渔港景观。
这里有着壮观的渔舟和港口,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海鲜文化。
每当夕阳西下时,海上的景色变得格外美丽,让人沉醉于这片属于渔民的海洋之中。
首先,家乡的渔船是这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这些渔船是渔民的家园,他们在这里度过了大部分的人生。
每个清晨,渔民们都会出海捕鱼,为家乡带回一份收成。
这些渔船有着不同的造型和颜色,其中以红色的渔船最为常见。
渔船的前端装饰着各种各样的图案,例如葫芦、龙虾等,这些图案既可以增加渔船的美观程度,也能起到辟邪驱灾的作用。
在海上,渔船穿梭来往,它们在海面上划出一道美丽的痕迹,让人不由地陶醉其中。
其次,家乡的港口也是这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港口里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只,包括渔船、游艇和商船等。
港口的码头上还有许多海鲜市场和小吃摊位,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新鲜的海鲜和地道的美食。
港口旁边还有一些渔具店和海鲜餐厅,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服务。
晚上,港口周围会点亮五颜六色的灯光,营造出一个浪漫而温馨的氛围。
夜晚的港口非常繁华,人们在这里留连忘返,尽情享受海滨城市的夜生活。
最后,家乡的海鲜文化也是这里的一道重要特色。
这里盛产各种海鲜,包括虾、蟹、鱼、贝类等。
不仅如此,家乡的海鲜还有着特有的烹饪方法和食用方式。
例如,家乡的龙虾是以烧烤的方式食用的,它的肉质鲜美、酥脆可口,是不可错过的美味。
还有一道家乡特色菜——蚝烙,是用新鲜的生蚝加上豆腐和葱姜等佐料制成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
这些海鲜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也展现了家乡特有的饮食文化和地方特色。
在未来,应当继续加强对渔港景观的保护和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海洋文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渔民的保护和关爱,让他们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此外,还可以将海鲜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发出更多的文化旅游项目,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家乡的渔港景观是这里最为醉人的一道风景线,它展现出了家乡的独特魅力和海洋文化底蕴。
海洋文化的传承渔民的生活
海洋文化的传承渔民的生活海洋文化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渔民的生活则紧密地与海洋文化相连。
他们作为直接与海洋接触的人群,既是海洋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其守护者。
渔民的生活方式、信仰、技艺等方面都承载着海洋文化的独特精髓。
本文将深入探讨海洋文化传承与渔民的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第一节:海洋文化的传承海洋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融合了人们与海洋之间的情感与活动。
自古以来,人们通过航海、捕渔等活动逐渐感知到海洋的危险与恩惠,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系统。
这种文化传承下来,成为海洋地区特有的文化符号与精神支柱。
首先,海洋文化的传承体现在渔民自身的生活方式中。
作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渔民通过日复一日的渔业活动,将对海洋的感悟和认识传承给后代。
渔民的生活中充满了对海洋的敬畏,他们尊重海洋的神秘力量,同时也学会了与海洋和谐相处。
这种传承与学习过程使得渔民成为了传播海洋文化的重要角色。
其次,海洋文化的传承还体现在海洋民俗和传统技艺之中。
渔民在日常生活中世代相传的海洋民俗活动,如渔民节、海神庙祭祀等,保留了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
同时,渔民们还通过特有的传统技艺,如渔具制作、渔船修复等,将他们对海洋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实际操作中,使得传统技艺也成为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渔民的生活渔民作为海洋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一般人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的生活中融入了丰富的海洋元素,同时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困境。
首先,渔民的生活与航海捕渔息息相关。
他们通过船只出海捕渔,将海洋作为他们的生活舞台。
在航海过程中,渔民需要应对各种海洋气象、潮汐等自然因素,这要求他们具备丰富的海洋经验和技巧。
渔民的航海生活也影响了他们的居住方式,很多渔民家庭都在沿海地区定居,与海洋紧密相连。
其次,渔民的生活与海洋资源的变化息息相关。
渔民的生活依赖于海洋资源的丰富度和稳定性。
他们需要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合理调整自己的捕渔活动,以保证个人和整个社群的生计。
描写苍南的作文
描写苍南的作文
海风拂动脸庞,能够得到咸湿的味道。
记忆里,一望无际的海平线,永远全是是苍南丢给我的印记。
夕阳西下,染湿天边,粼粼波光的海面像一面那浩大无比的镜子,印照着火红的云霞。
沙滩上,海风风拂动着贝壳,能能发出清脆的响声。
孩子们在沙滩上急速飞奔追逐嬉戏,下了十分欢快的笑声。
我斜坐在礁石上,任那很清爽的海风着我的头发,看向远处的渔船,恍如再再注意到了祖先们生活沙地的人们,他们在与大海搏击,在海浪中完成梦想。
苍南的山,像是巨龙一般,迂回曲折,绵延不断。
山间小路,曲折蜿蜒,两旁是茂密的树林,遮天蔽日。
时不时会见到了几户人家,炊烟裊裊,升出在山间。
我走在山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察觉到着大自然的宁谧,宛若又又又返回到了心灵的港湾。
苍南的夜,宁谧而美好和幸福。
我们相约漫步荡舟在小镇的街道上,感觉上能得到着冷然地的月光,以及空气中涌动而起而去的鱼腥味和泥土的气息。
偶而才有可能传来几声犬吠,完全击退了夜的宁谧。
我回头望仰望星空,点点繁星,好似伸出右手手就能触上。
苍南,我的家乡,你能够认同自己和能爱是包容着我大部分的的喜怒哀乐,你能亲身见证了我的成长,你陪在身边我有过了了未必能能遗忘掉的时光。
你是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会永远留迹在我的记忆中。
渔寮游记小学作文
渔寮游记小学作文
一早,我们来到了苍南渔寮大沙滩。
一路上一直都是绕着山上的公路前行。
山上的风光十分秀丽,各种各样绿色应有尽有。
有的是一片深绿色,绿的浓厚,像一位端庄的老人,有的是一片淡绿色,绿的生机,像一位童真的孩子。
转眼间,我们就看到了大海,海上有许多船只,有快艇,有渔船,海面上十分热闹。
沙滩上,十几把太阳伞下面坐着来游玩的人,海中也有人在游泳,但是受到天气热的影响,人并不是很多。
我们马上就来到旅馆,放下行李,吃过饭,我们立即租下一艘快艇。
驾驶快艇的是一位爷爷,他等大家坐好以后,疾速地开在海面上,快艇的左右两边激起宏大的水花,碧蓝色的海溅起白色的水珠,快艇尾部,人字形的波浪快速地分散开来。
驶船的爷爷开到一座岛面前停下来,介绍说,这座岛一看很像乌龟,分成三局部,**、龟身和龟尾,其中龟身的上面还有一层植被,一看还真像龟壳。
介绍完后,爷爷又带我们转了一圈,我们就回来了。
回来依旧是高速行驶,强大的风吹得我们只能眯着眼睛,远处波光粼粼的大海金光闪闪,离自己最近的金光较大,离岸边最近的金光很小,很密。
这种风光使大海又增加了几分美丽。
晚上,我们吃了一顿海鲜大餐后,买了一些孔明灯准备放飞那些孔明灯有红色、黄色和白色。
当孔明灯因为火焰燃烧的气体胀大时,孔明灯就可以起飞了。
一个又一个耀眼的火光升入天空,在天空中闪烁着燃烧的精彩。
夜空中,星星点点的孔明灯被放飞,带着人们美好的心愿,最后和天上的星星融为一体,这一天的旅游完毕了。
温州与海有关的故事
温州与海有关的故事【实用版2篇】篇1 目录一、温州与海有关的故事的背景介绍1.温州地理位置及海洋资源2.温州历史上的海洋文化发展3.当前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二、温州与海有关的故事的具体内容1.温州海洋文化的代表人物及事迹2.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及成功案例3.温州海洋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未来展望三、温州与海有关的故事的意义和影响1.对温州当地的影响和贡献2.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启示和借鉴3.对世界海洋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篇1正文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一个充满海洋气息的城市。
自古以来,温州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创造了许多与海有关的故事。
如今,温州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海洋经济发展中心,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
温州与海有关的故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早在唐宋时期,温州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吸引着各地商人和游客。
在明清时期,温州的海洋经济发展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代表人物和杰出商人,如林则徐、孙中山等。
这些人物的英勇事迹和商业成就,不仅推动了温州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近代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如今,温州已经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方面,温州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温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海岛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温州也是全国重要的海产品养殖和加工基地之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
此外,温州还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建设了多个港口和机场,为国内外贸易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除了在海洋经济方面的成就,温州与海有关的故事还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州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海洋意识,这种意识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商业活动中,也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温州的渔民文化、海岛民俗等都是当地独特的文化符号。
此外,温州的海洋文化还为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篇2 目录一、温州与海有关的故事的概述1.温州位于中国东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历史背景。
描写苍南的作文
描写苍南的作文
海风跟着走一起咸湿的气息,迎面袭来而至,吹乱了我的头发,也被风吹走了城市里的喧嚣。
苍南,一座依海而生过去城市,有着古怪的味道,有如那海风般,带了几分清苦,几分温柔如水。
记忆中,苍南的早晨带了兴奋浓的化不开的的雾气,彷佛将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纱。
阳光透过窗户窗户云层,洒在田野上,泛着金色的光。
空气中空气中弥漫爆裂开来泥土的气息,游离着稻米和青草的清香。
远处,海鸥在天空翻飞飞旋,咝咝嘶清脆很响亮的鸣叫,像是为这安谧的画面平添了一丝灵动。
夕阳西下,海面又染一层金红。
海边的礁石被海水发颤得能才口中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独奏着一首历史久远的的歌谣。
渔船归港,将一网网鲜嫩极度鲜嫩可口鲜嫩肥美的海鲜带回去。
码头上,人们又忙站了出声着,脸上开心的笑容着青春着收获的喜悦。
苍南的夜晚,安谧而颇为美好的感觉的感觉。
月光洒在海面上,腾起粼粼波光。
海风猛力拂动着,带了一丝凉意,像是温柔更为极为的轻轻抚摸。
远处,渔火光芒闪烁不定只怕,像是天上的繁星飞入水中,为这静谧的夜色倍添了一丝温暖。
苍南,一个宁静而蕴满了生机的地方,彻底唤醒着我的童年记忆,也收走了许多美好回忆。
它竟像一个温柔如水的母亲,用她宽阔的胸怀,能爱是爱是包容着我们,守护圣圣圣着我们,让我们在她的怀抱中,那种感觉换取着生命的力量,追逐着梦想,也能真正体会到着爱的真谛。
我爱苍南,它的美丽,它的温柔,它的宁静安详,都长吸印在我的脑海。
我会永远都是都是我我记得一点这样的地方,记的一点那片橙色的的海洋,那片金色的沙滩,那片温暖的笑容,那份难忘的记忆。
海洋民俗的传承与发展
海洋民俗的传承与发展一、引言海洋民俗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包括海洋信仰、渔民生活方式、海上航行习俗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海洋民俗不断地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遗产。
二、海洋民俗的传承1. 传统渔民家庭的角色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许多地区的渔民家庭都是以男性为主导。
男性负责出海捕鱼和其他工作,而女性则负责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
这种分工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传统渔民家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2. 海洋信仰许多沿海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海神信仰。
例如,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人们崇拜妈祖(天后),相信她可以保佑渔民安全出海和丰收。
在北欧国家,人们则崇拜雷神索尔,并认为他可以保护船只免受风暴袭击。
3. 渔业节日许多沿海地区都有自己的渔业节日,例如中国南方的妈祖文化节和北方的渔民节,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例如舞龙、舞狮、放烟火等。
三、海洋民俗的发展1. 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海洋民俗。
一些沿海城市已经开始将海洋民俗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例如厦门的妈祖文化和福建沿海地区的渔村旅游。
2. 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许多国家之间开始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海洋民俗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3.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也对海洋民俗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过去,渔民们只能依靠天气预测和经验来判断出海时间和路线。
而现在,GPS技术等新技术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判断出航路线。
四、结论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海洋民俗不断地传承和发展。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文化交流和科技进步等方式,海洋民俗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成为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为其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苍南168黄金海岸线赶海300个字
题目:探寻苍南168黄金海岸线的赶海文化1. 引言苍南168黄金海岸线是一个美丽而独特的海岸景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赶海文化。
赶海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承载着人们对海洋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苍南168黄金海岸线的赶海文化,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美丽地区的独特魅力。
2. 赶海的意义赶海在苍南168黄金海岸线是一种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赶海来获取海产品,满足生活所需,并且这一传统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赶海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 赶海的技艺苍南168黄金海岸线的赶海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艺,人们需要根据潮汐、季节和海洋环境来选择赶海的时间和地点。
还需要掌握捕捞、挖掘等技巧,才能顺利获得丰富的海产品。
4. 赶海的传统与现代随着现代科技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赶海文化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人们开始尝试用新的方式和工具来进行赶海,以提高效率和减少劳动强度。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环境和文化的挑战,需要我们更加重视保护和传承赶海文化。
5. 我对苍南168黄金海岸线赶海文化的观点作为一个热爱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人,我深深被苍南168黄金海岸线的赶海文化所吸引。
赶海不仅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我期待着这一美丽地区的赶海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这一独特的海岸线风情。
6. 总结苍南168黄金海岸线的赶海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传统,它承载着人们对海洋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赶海的意义、技艺、传统与现代以及个人观点都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的探讨。
我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了解苍南168黄金海岸线的赶海文化,从而更好地感受这一美丽地区的独特魅力。
在以上探讨中,我相信您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苍南168黄金海岸线的赶海文化,并对其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也希望本文能够为您对苍南168黄金海岸线赶海文化的认知提供一些帮助。
渔文化资料
渔文化
渔文化是指与渔业相关的信仰、习俗、传统和价值观,是在渔民和沿海社区中代代相传的重要文化遗产。
渔文化承载着人们对海洋的敬畏和对捕鱼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在许多地区,渔文化被视为民族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象征,是连接人类与海洋之间情感和精神纽带的重要桥梁。
渔文化在不同地区和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在一些海岛国家,渔文化被视为国家的精神支柱,渔民被尊重为社区的重要成员。
他们的捕鱼技艺和海洋知识被认为是宝贵的传统,需要得到传承和保护。
渔民在海上的生活也成为了当地文学、音乐和绘画的灵感源泉,许多经典作品中都反映了海洋和捕鱼生活的题材。
在渔文化中,捕鱼不仅仅是一种生计手段,更是一种信仰和仪式。
许多渔民都会在出海前祭祀神灵,祈求平安和丰收。
他们相信海洋有自己的规律和神秘力量,只有尊重和顺应自然,才能获得丰盛的捕获。
在一些渔村,人们还会举行盛大的渔民节庆典,表达对海洋和捕鱼生活的祝福和感恩之情。
渔文化还包含着丰富的渔民风俗和文化遗产。
渔民们在海上的生活充满了精彩和传奇,他们通常都有着独特的捕鱼技艺和生存技能。
许多渔民还会传承祖辈的船只和工具,以保持传统捕鱼方式的纯正。
在一些古老的渔村,人们还保留着民间传说和传统歌谣,讲述着关于海洋的神话和故事。
总的来说,渔文化是一个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它承载着人类与海洋和自然界的深厚情感和联系,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传承和弘扬渔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然,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愿渔文化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继续闪耀光芒,传承下去,永不磨灭。
厦门游记探索海沧渔村的渔民文化
厦门游记探索海沧渔村的渔民文化厦门游记:探索海沧渔村的渔民文化厦门,这个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美丽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而其中,海沧渔村则以其浓郁的渔民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这里,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海洋的气息,每一个人都似乎与渔民的故事紧密相连。
我有幸前往海沧渔村,探索这里深埋在岁月中的文化宝藏。
一、渔民的日常生活海沧渔村,是厦门历史最悠久的渔民聚居区之一。
在这里,渔民们以捕鱼为生,早出晚归,体验着一种与大海和天空紧密相连的生活。
我沿着海堤漫步,看到渔民们划着小木船缓缓归港,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他们将自己的所得装在蓝色的渔网里,一袋袋鲜活的海鲜,等待着明日的市场。
这一幕幕让我感受到了渔民们不畏艰辛和对渔业的热爱。
二、古老的渔港和渔船走进海沧渔村,我来到了这里最为活跃的港口,渔船停靠在岸边,整齐地排列着。
令我惊叹的是,这些渔船大多数都是传统的木质渔船,依然保持着古老的风貌。
走近一看,渔船上的木质结构纹理清晰可见,经过岁月的洗礼,渐渐褪去了旧时的色彩,变得更加沧桑,仿佛见证了整个渔村的发展历程。
三、海洋文化的代表:海龙博物馆在探索渔民文化的过程中,我不得不提到海龙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建在海沧渔村的渔船上,以海洋为主题,展示了大量与渔业相关的文物和藏品。
进入博物馆,我仿佛穿越到了渔民们的世界。
陈列馆内,可以看到各种捕渔工具、船上生活用品以及渔民们的捕鱼技巧和经验等。
这座博物馆不仅展示了渔村的历史和渔民的生活方式,还向世人传递了保护海洋、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四、品味地道的海鲜美食来到海沧渔村,怎能错过品尝地道的海鲜美食呢?我找到了一家当地特色的小吃店,点了几道招牌菜。
新鲜的海螺、扇贝、鲍鱼等新鲜的海鲜,独特的烹饪方法和调味,让我的味蕾犹如在大海中翻腾。
每一道菜都散发着浓郁的海鲜香味,让我仿佛能够嗅到海洋的味道。
这种享受让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海沧渔村渔民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渔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渔民们的交流中,我得知他们正努力传承和发展渔民文化。
苍南县海洋捕捞实现跳跃发展
苍南县海洋捕捞实现跳跃发展
吴树敬
【期刊名称】《海洋信息》
【年(卷),期】1995(000)004
【摘要】浙江省苍南县针对近海主要经济鱼类日益衰竭的严竣现实,抓机遇促改革,把依靠科技作为发展渔业的基本方针,广泛发动干部群众投身科技兴渔活动中,尤其是在海洋捕捞上大力推广外海网板单拖新技术,使渔业生产发生可喜变化,1992年全县水产品猛增到5.45万吨,比1991年增长49.28%。
1993年在渔需物资价格飞涨,近海渔业资源不景气,对虾病严重情况下,全县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吴树敬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4
【相关文献】
1.舟山市海洋捕捞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建议分析 [J], 贾定洁;唐霞;黄明前
2.论葫芦岛市海洋捕捞业存在的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J], 武洪波
3.加强渔船管理控制捕捞强度努力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J],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渔船渔具管理处
4.海洋捕捞业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持续有效发展——基于海洋生物经济学模型的分析 [J], 张益丰
5.发挥后起优势,实现“跳跃”发展——兼论郑州市“跳跃”发展战略 [J], 宁怀芳;孙新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文化的作文
海洋文化的作文你有没有想过,那片浩瀚无垠的蓝色海洋,可不仅仅是个装满水的大盆子,它简直就是一个装满了无尽故事、独特风俗和超级酷炫文化的大宝库呢!这就是海洋文化,像一个神秘的魔法盒,一旦打开,就会让你惊叹不已。
先说说那些海边的居民吧。
他们可都是海洋文化的活招牌。
就拿渔民来说,他们的生活那叫一个有趣又特别。
每天迎着朝阳,哼着小曲儿就出海了。
那艘小小的渔船,在他们眼里就像是一辆通向宝藏的小汽车。
他们熟悉大海就像熟悉自己家的后院一样。
知道什么时候哪里的鱼最多,什么季节哪种海鲜最肥美。
他们撒下渔网的时候,就像是在大海这个大舞台上拉开了一场精彩表演的帷幕。
而且啊,渔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
比如说有些地方,渔船出海前要举行祭海仪式,摆上水果、糕点,点上香烛,祈求海神保佑他们平安归来,满载而归。
这可不仅仅是一种迷信,更多的是他们对大海的敬畏之心,毕竟大海有时候像个温柔的母亲,有时候又会变成脾气暴躁的巨兽呢。
再看看那些海边的建筑,那也是海洋文化的重要体现。
比如说那些海边的小渔村,房子的颜色都特别鲜艳,蓝的、白的、黄的,远远望去,就像海边盛开的一朵朵大花。
这些房子的设计也很有讲究,屋顶的坡度比较大,这样在海风呼啸、大雨倾盆的时候,房子就能稳稳地站在那儿,就像一个个坚强的小卫士。
而且很多房子的墙上还会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元素,像贝壳啊、小鱼啊、帆船啊,走在村子里,就像走进了一个海洋的童话世界。
海洋文化里的美食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海鲜那可是海洋给人类最直接的馈赠了。
什么清蒸螃蟹、油焖大虾、辣炒蛤蜊,光是听到这些名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每一种海鲜都有它独特的吃法,这也是海洋文化的一部分。
就像吃生蚝,有的地方喜欢生吃,蘸上一点柠檬汁,那种鲜嫩爽滑的口感,就像大海直接在舌尖上跳舞;而有的地方则喜欢烤着吃,加上蒜蓉和辣椒,烤得滋滋冒油,香气能飘出好几条街。
还有海洋里的传说和神话,那可都是超级精彩的。
像美人鱼的故事,美丽的人鱼公主在海底的宫殿里生活,她的长发像海藻一样飘动,她的歌声能让船只迷失方向。
苍南渔寮游记作文【小学六年级700字】
苍南渔寮游记今天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去苍南渔寮玩,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可以去沙滩上玩了。
在车上我不停的问妈妈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到妈妈回答:‘‘快了快了”。
我想还有多长的路还有几公里……想着想着我突然看见了一个小沙滩,我高兴的拍手,妈妈说:“这是小沙滩还有一个大沙滩,我非常失望。
然后我觉得很想睡觉就睡着了。
睡醒之后已经到景区门口了。
妈妈下车买了门票,我们就进去了。
一进去我们就看见了一望无际的大海还有大大小小的鱼船浮在海水上,妈妈说这个沙滩长2000多米。
我们先去找了一个农家乐,把行李放好,然后就去沙滩上玩气体船,那时正好是涨潮,一个一个浪花打过来都弄到身上所以我们都成了落汤鸡。
那海水打到嘴里我尝了一下味道很咸,我还在沙滩上捉了两只和我小拇指差不多大的迷你螃蟹,弟弟很好玩他被浪花打倒摔到在水里好几次,又马上站起来继续玩,妈妈给他带的衣服全湿透了,回到了农家乐我先洗了个澡,晚上吃了饭我们再去沙滩上走,出来发现海水比下午那时候高多了,我问妈妈为什么会涨潮,妈妈回答说是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形成的,到了晚上我看见海水覆盖了整个沙滩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第二天第二天我们起地很早你知道我们要去哪吗告诉你吧,我们要去捕鱼。
船老大发动了鱼船我们出发了,海上起了很大的波浪,波浪打在坚硬的石头上发出了澎湃的声音,我们的渔船在海面上起伏。
摇摇摆摆,浪花打过来我觉得象坐山车一样,心里觉得很害怕,弟弟害怕的哭着说要回家。
我们终于到了捕鱼的地方,渔老大和爸爸把鱼网拉上来。
拉第一网时我想网里会有什么东西呢,有鱼吗拉上来时我看到了很多的螺和几只螃蟹,所有的网拉上来后,我们收获了3只章鱼很多螃蟹和海螺还有1条小鱼,今天的收获可真大!我很高兴,因为沙滩上实在是太好玩了!我们带着战利品高兴的回家去了。
家乡的渔业与海洋文化
家乡的渔业与海洋文化家乡位于中国的东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独特的海洋文化。
渔业一直是家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孕育和传承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
本文将从渔业资源、渔民生活和海洋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家乡的渔业与海洋文化。
一、渔业资源家乡地处东海之滨,拥有广阔的海洋面积和丰富的渔业资源。
家乡的渔业资源以海产品为主,其中包括各类鱼类、虾蟹、贝类等。
每年春季至秋季是渔业的丰收季节,渔民们驾着渔船出海捕捞,带回满载的渔获。
这些海产品不仅满足了家乡人民的口粮需求,还通过陆路和水运输送到全国各地,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渔民生活港口边上有一个小渔村,这里是家乡渔民的聚集地。
在这个渔村里,有简朴而温馨的渔民家庭。
渔民们过着勤劳朴实的生活,每天一大早就起来,准备渔具出海捕鱼。
他们在大海上艰苦奋斗,忍受风浪的侵袭,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事业。
渔民们除了捕捞海产品外,还兼顾家庭种植农作物,以增加家庭收入。
在渔村里,渔民们还有自己的宗族组织,定期举行庆祝活动,加强彼此的联系和友谊。
三、海洋文化家乡的海洋文化源远流长,渔民们世代相传,并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给后代。
渔民创作的民歌、故事和艺术品,反映了家乡海洋文化的特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渔家灯塔。
渔家灯塔是家乡沿海地区独特的建筑,是渔民们在海上航行中的重要导航信号。
渔家灯塔不仅在功能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成为了家乡的一道景观线。
每当夜幕降临,灯塔的光芒照亮着渔村,给人们带来了安全感和希望。
此外,家乡还有丰富的海洋风俗和节日活动,如捕鱼节、海鲜美食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渔民们庆祝丰收的机会,也是展示家乡海洋文化的舞台。
人们在节日里载歌载舞,品尝美食,共同庆祝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结家乡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独特的海洋文化,这两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家乡独特的渔业与海洋文化景观。
渔业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体现了渔民们对海洋的深情厚意。
海洋文化则以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示,成为家乡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沿海城市的海洋文化1000字
一个沿海城市的海洋文化1000字海洋文化,顾名思义,一是海洋、二是文化、三是海洋与文化相融合。
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长期的历史演进和社会实践使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关系交融和谐,密不可分;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我国沿海省市人口密度大,资源丰富,环境开放度最高,是经济、文化和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地位十分重要。
而其中,浙江作为海洋大省,涉海活动历来是浙江人民重要的生产、生活内容,也是浙江经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浙江海洋文化的特点浙江是海洋大省,涉海活动历来是浙江人民重要的生产、生活内容,也是浙江经济、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浙江海洋文化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不同于中国其他区域海洋文化的特色内涵。
从文化构成学的角度看,浙江海洋文化特色内容主要由以下四个层面构成:其一是历史悠久、精致创造的物质性海洋文化;其二是具有协作团队性特色的海洋行为文化;其三是体现了海洋文化一定实质性内涵的海洋商贸精神;其四是粗与柔和相济的海洋审美文化。
这四个层面的特点相互联系、互为影响,并统一呈现出浙江海洋文化灵动进取的代表性特点。
2、浙江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从秦汉时期至隋唐为浙江海洋文化发展的初盛期。
在此时期,浙江造船、航海等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得到加强,对外贸易、海洋捕捞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随着明州、温州大量建造海船,浙江成为全国造船业发达地区之一。
浙江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浅海滩涂渔业。
到了宋元两代,浙江海洋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此时浙江的造船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并成为了全国的造船中心;海洋贸易也进一步扩展,浙江同东南亚各国乃至印度和阿拉伯国家都有丝绸等物品的交换贸易。
与此同时,浙江民间的海洋贸易也十分活跃;出现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更加重视商贸,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体系性的海洋商贸文化思想,浙江的海洋文化思想在当时,处于全国的最高水平。
而至明清两代,浙江海洋文化发展渐趋式微,它在中国海洋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下降。
家乡的渔民文化,捕海寻梦
海的敬畏和对自然的依赖。
在这个以渔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方,渔民们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捕海寻梦,创造了一个充满传奇和故事的世界。
我的家乡位于一个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周围环绕着广阔的海洋。
这里的渔民们代代相传,以捕鱼为生。
他们早出晚归,冒着风浪和危险,驾驶着小船追逐海上的富饶。
他们拥有丰富的渔业经验和独特的技巧,能够准确地判断天气变化和鱼群的迁徙,把握最佳的捕鱼时机。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上时,渔民们已经开始忙碌的一天。
他们背负着渔网、渔具和食物,登上小船,驶向大海的深处。
在大海的怀抱里,他们与自然紧密相连,依靠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捕捉各种海产品。
在漫长的捕鱼过程中,渔民们常常面临风暴、海浪和其他各种危险。
然而,他们从未退缩,始终坚守在海上的岗位。
他们勇敢地面对自然的挑战,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困难,为家人带来丰盛的收获。
渔民的工作并不仅限于捕捞,他们还需要修理船只、维护渔网以及处理和加工海产品。
这些工作同样需要他们的技巧和耐心。
他们将捕获的鱼虾贝类进行分类、清洗和加工,以保持其新鲜和美味。
同时,他们还会将一部分海产品出售给市场和餐馆,为家庭增加额外的收入。
除了辛勤的劳动,渔民们还有许多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家乡传统的渔民节日。
这一天,渔民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表演舞龙舞狮、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节目。
同时,他们还会祭拜海神,祈求海洋的安宁和丰收。
渔民们还有自己的信仰和风俗习惯。
他们相信海神保佑和庇护着他们,所以每次出海前,都会进行祭祀仪式,祈求海洋的平安和丰收。
在家中,渔民们会摆放一尊海神像,每天烧香祭拜,以表达对海神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渔民文化不仅体现在工作和节日上,也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们的歌谣和民谣传承至今,记录了渔民们的艰辛和喜悦。
渔民们还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如海鲜大餐、海蛎煎等,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展示了渔民的智慧和烹饪技巧。
渔民文化是我们家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代表着坚韧、勇敢和智慧。
温州海洋文化
温州处于东海之滨的西岸中段,是一个海洋大市。
温州市陆地面积为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陆地内河交错,形成了一个渔业生产的良好环境。
温州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5万公顷,养殖虾、蟹、蛤等。
南麂列岛有贝、藻类490余种,为国家级海洋型自然保护区。
沿海主要渔场有洞头、北麂、南麂、乐清湾等,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
数千年前,温州先民就开始了他们的原始渔猎活动,形成了渔业生产习俗。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当地已经可以建造扁舟、轻舟、双身独木舟等船舶;宋代以后,设官营造船场。
在1953年浙江省水产调查时,当时温州海域渔船有61种,其中有24种船型是温州独有的。
温州除有在远海捕捞习俗外,还有在近海养殖和内河捕捞等渔业生产习俗。
附一:洞头县地处浙南沿海,瓯江口外,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由103个岛屿组成,故有“百岛县”之美称。
洞头港是国家一级渔港,东沙港是国务院批准的活海鲜锚地,鹿西港是东南海上最大的水产品市场。
全县建有五个海洋捕捞基地,六个海水养殖基地,拥有机动捕捞渔船1200多艘,其中渔轮170多对,海水养殖面积3.0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羊栖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和浙江省紫菜养殖基地。
附二:苍南渔港位于苍南县东北部,鳌江口外南岸的舥艚镇,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海洋渔业捕捞历史,于1990年12月被列为国家二级群众渔港。
附三:龙湾区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约60公里,滩涂可开发面积20多万亩,海水养殖是龙湾区的优势产业。
目前,龙湾区有海水养殖面积3.5万亩。
主要养殖品种有蝤蠓、对虾等。
海水围塘养殖总产值占全区渔业总产值比例的80%,是温州市最大的海水围塘养殖县(市、区)。
龙湾区的海水围塘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已全面推行以贝、蟹类产品为主的贝蟹虾鱼同塘开发的池塘综合利用技术。
附四:乐清,位于浙江东南沿海,东临乐清湾,与东海相接,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跨桥相连,乐清素有“鱼米之乡”誉称。
“文化名片”,让渔民充实而富有
“文化名片”,让渔民充实而富有田横岛不仅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称名于世,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宜人的气候特征、旖旎的海岛风貌、丰富的海产资源也使之不负盛名。
岛上空气清新,苍松滴翠,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造就了冬暖夏凉的人间胜境;岛上南北两坡风格迥异,南坡岬湾相间,礁奇水秀,是垂钓的绝好去处,北岸湾深、港静,是游泳、帆船、摩托艇等海上运动项目的极佳场地;田横岛周围的海域是富饶的海上牧场,盛产鲍鱼、扇贝、海带等海产品,为岛内千余口渔民的渔牧生涯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标签:田横岛;渔民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趋旺盛,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休闲旅游逐渐代替单纯的观光旅游、定点跟团旅游,成为人们旅游的首选。
而海岛旅游作为休闲度假旅游的承载地之一,越发的热闹起来。
《2017年中国休闲度假指数报告》中海岛旅游关注度排在第一位。
而《2017国际海岛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海岛旅游趋火,日益成为国内游客最受欢迎的旅游选择。
我国海岛旅游资源丰富,近年国内的海岛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像舟山普陀山、海南岛等海岛游较为火爆,但海岛旅游发展水平与国外的著名海岛比较起来还有较大差距。
而对于本文所要研究的即墨田横岛来说,发展海岛旅游正逢其时。
借助上合峰会的契机,青岛市的旅游市场获得质的提升,即墨东部蓝谷快速发展。
作为青岛市第二大有居民海岛,无论是内部市场和还是外部环境都为田横岛旅游的再次开发提供了契机。
同时,当地老百姓及企业投资方、当地政府等各方对田横岛旅游的再开发呼声甚高。
田横岛诸岛屿位于山东即墨县城东50公里的盐水湾(又名拱门湾)内,包括田横岛本岛、牛岛、驴岛、马龙岛、猪岛、车岛、涨岛、窄岛、菠萝岛及水岛等,构成星罗棋布的岛群。
田横岛本岛居民以渔业为主,农业为辅,可供养殖滩涂100余亩。
周围海域盛产鱼、虾、贝类、藻类、海参、石花菜等海珍品;岛上名石“田横石”可做砚,精莹润泽、缜密似栗,为砚中之首。
人的获得感,其实与幸福感紧密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南渔民生活中的海洋印记目录一、总述历史依据二、渔民的日常生活1.服装2.饮酒(访谈)3.吃鱼习俗(访谈)4.渔家禁忌5.渔民的信仰(访谈)6.语言7.思维方式。
三、开渔节1.开渔节是与禁渔期2.渔农兼作四、渔民的海上生活1.船员2.出海3.船上饮食4.海难巴曹(“拜鬼儿经”的活动)访谈五、现在渔民对于渔业方面的了解(访谈)六、启示七、参考书目一、总述海滨自古以来海洋被冠以各种名称:“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五洲的通道”、“风雨的故乡”、“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
如今,我们透过一群人的身上看到它的历程。
他们不是历史学家,却熟悉每条鱼的繁衍历程;他们不是地理学家,却徜徉在瀚海波涛之中;他们不是冒险专家,却直挂云帆济沧海。
于是,我只能从他们的生活方式中看到源远流长的大海上激起的朵朵浪花。
早在18000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海洋打交道,过着拾贝抓鱼的渔猎生活。
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风帆、舵、桨,开始驾舟出海。
殷纣王曾率大军过江、涉海征伐人方(地在今山东)。
春秋战国时代,利用海洋致富已被有识之士所意识,韩非子有“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名言。
但是受封建统治的影响,渔产业在古时候并不兴盛。
中原农业文化影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下了“海禁政策”;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官方没有海禁,对民间航海业限制;清朝时实施“迁海政策”目的是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隔绝郑成功与沿海百姓的交往,而下令沿海百姓向内地迁移。
不过古人留下了众多描写海洋的诗词作品,如“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等,足见海洋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渊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渔民的日常生活鱼市范仲淹有诗曰: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自古以来,渔民的船家生活总是缥缈不定的,“一条船、一家人、一辈子”是传统渔民一生的写照。
但巴曹这儿的生活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离船上岸的渔民们,不仅结束了风雨漂泊、四海为家的苦日子,而且通过他们勤劳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过上了幸福和安定的生活。
只有在开渔时离家个把月。
而那些他们出海的战利品都是渔民生活历史的“活化石”。
鱼到码头在码头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渔帆点点、桅杆林立,捕捉到丰收的信息;菜市场处处杂陈着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的鲜鱼,时时听到鱼贩大声吆喝;会在路上不经意间嗅到鱼的气息。
曝晒的鳗鱼补网的妇女渔民们在海上捕鱼,而他们的家人则在家里补网,帮忙处理带回来的海鲜。
仔细看,渔民的家庭就像小型的企业一样,也有“后勤部”得支援。
补渔网也是渔民多年的生活习惯,要想捕到海鲜就要“善假于物也”,这一点渔民比我们都早知道。
1.服装渔民的服装渔民的衣着很简单,主要的特点是耐穿,宽大,透风,防水等。
一般出海时都会带旧衣服,船上鱼腥味浓重怕把新衣服也染上腥味。
防水的裤子像背带裤,又有点像雨衣,只是相对而言厚些。
穿着这样的衣服固然会显得笨拙,但适合捕鱼时作业。
一些渔民在休渔期,农忙时也会穿着这样的衣服去田间插秧,打农药。
2.饮酒渔民们除了在衣着方面有考虑外,作为保护生命的本能,饮食方面也防范甚紧。
从事海事生活的人们,素以豪饮著称,一般上船考察的人员都不敢跟渔民师傅们喝,随便一个人出来,都能轻易把考察的人撂倒。
喝酒可以除寂寞,壮胆,驱寒,但喝酒只限于下船之后,上船之前,在船上,则滴酒不沾。
哪怕船在海上十天半月,也绝不会有人偷着喝酒。
是为“登船不酒”,这是一种禁忌。
因为酒意使脚步不稳,海上行船颠簸摇晃,极易发生事故,再者一遇紧急情况,也难以冷静理智地应对处理。
不过现在渔民们对“登船不酒”并没有恪守不渝,在船上喝酒的现象也是有的,只是不能喝醉,且是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进行的。
XXX:(男,约47岁,渔民,文化程度:小学)平常很喜欢喝酒但是在船上不敢多喝。
我们船上捕鱼的会带点酒,量不多。
每次出海大都要一个月,有时在船上也会闷得慌,喝几口小酒,聊聊解闷。
只是一般只能带度数比较低的啤酒,不能多喝。
2.吃鱼习俗整条鱼上桌爱鱼,吃鱼是渔民的一大爱好。
吃鱼要先吃鱼头,意示“一头顺风”。
吃鱼不能翻鱼身。
渔民食鱼,除了带鱼、鳗鱼等鱼体较长的鱼,其他的鱼一般都只去除内脏等不能吃的部分而保留全身。
在鱼身上划几刀以便入味,烹饪熟了之后,端上桌来也是全鱼。
XXX:(男,14岁,学生,文化程度:初中)我有一次去同学家做客,他的叔叔是捕鱼的。
在吃鱼时,他们家在吃完一面鱼体之后不给鱼翻身,要将鱼骨用筷子剔除或从鱼骨的空隙中将鱼肉拨拉出。
同时也不能说“翻”这个字要说“顺着吃”。
而且吃鱼时不能说“吃光”、“吃完”或“吃尽”。
可能是因为捕鱼的人都希望“年年有余”吧!只是平常也不知道这些,在他们家吃的时候总觉得怪怪的,怕一个不小心就做错什么。
4.渔家禁忌造船要选良辰吉日;开工时要祭拜天地神灵;渔船下水又要择日候时而行。
日常禁忌颇多,在船上,不能双脚悬于船舷外,以免“水鬼拖脚”;忌船只靠岸时喊“到了”、“来了”之类的话,以免“把野鬼引上船”。
而“到了”中的“到”和“倒”谐音,不吉利。
船上忌说“碰岩石”、“做乱梦”等话,因为“梦”和“网”谐音,乱网捕不到鱼,做梦说成“聊天”。
忌妇女上渔船,认为女人上船要冲犯船神。
旧时渔船不搭妇女,尤其是刚好七男一女时,更不允许搭乘,怕七男一女,八仙过海,有去无回。
本来忌讳在船上吹口哨,那会引浪招风;忌拍手,因为拍手意味着“两手空空”,但是这个观念现在已经淡薄了,大都不在意了。
在吃完饭后渔民家人及客人不能将筷子横在碗上,会被认为是人去、船空、桨在。
羹匙也不能背朝上搁置。
这是因为渔民及其家人最忌讳“翻”船之类现象。
他们相信如果真这么做,捕鱼的人很有可能会翻船。
羹匙形状像船,渔家人从心理上不愿意看到羹匙倒置的情景,反映了渔家人祈求海上平安的心愿。
渔船上或渔民家里打水的吊桶不能叫“打水桶”。
特别是在渔船上渔民的生活用水要从淡水舱里取水,或从大海里打水,要用小木桶。
但渔民很忌讳叫“打水桶”,在我们那的方言里“水”和“输”谐音,渔民们为了谋生计才出海打渔,当然希望年年有余,忌讳输。
5,渔民的信仰出海捕鱼是一种高风险的生产,传统的捕鱼作业更是“一只脚踏在棺材里,一只脚踏在棺材外”。
在生死难料的生活状态下必须有点精神寄托,有个依赖的信念,因此渔民们都是有民间信仰的。
在渔民们出海前要拜海神,祈祷他们的保佑,祈祷出行大获丰收。
巴曹这地方的渔民大都是信仰妈祖的,也有信佛或者信菩萨的,但是在他们的观念中认为妈祖就是菩萨。
XXX:(女,约45岁,某渔民的妻子,文化程度:小学)我们那出海前要拜拜的。
拜什么?拜菩萨啊!菩萨就是妈祖,只有外国人才叫妈祖的,我们这儿都是叫菩萨的,菩萨就是妈祖!这儿的渔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但并不是说他们的这种信仰行为是由于他们学历低导致的。
海人普遍信仰海神妈祖娘娘,说她能够在海上救危救难,常常在月黑风高的夜晚给遭遇风浪的行船人、打鱼人送来一盏红灯,引导着被风浪打迷了方向、眼看就被打翻在海里喂进鱼腹的海人们逢凶化吉,转危为安,顺利返航归来。
6.语言渔民的日常生活中也洋溢着浓浓的鱼腥气。
除渔业专门用语外还有许多日常成语、谚语和歇后语等。
如“死蟹一只”比喻毫无办法;“乌贼肚肠河豚肝——又黑又毒”;“黄鱼剖鳖眼勿闭”;“海蜇虾当眼——依赖”。
不过几乎是用当地的方言讲的,有些语言现在已经不用了。
在渔民方言中,一般是以粗俗的语句和口气讲的,但传达的却是对生活的常乐心态的不屈的追求。
7.思维方式在挑鱼的渔民海洋捕捞具有风险性、捕捞环境的开放性及捕鱼劳作的艰苦性,使长期受渔文化影响的巴曹人的思维特点具有一定的趋渔性特征。
他们熟悉鱼的品种,有丰富的挑选鱼贸的知识和品评其优劣的技能,在长期的渔业捕捞中,认识潮汐规律,掌握风潮变化这是因他们的职业所练就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跟水打交道的渔民们也呈现出水的特点,思维较为灵活,充满着活力和创造精神,能根据现实生活的变化而进行创新,缺少恪守成规的保守性。
常常与海相伴,奠定了巴曹人大多具有大海般宽阔胸怀和豪爽的性格基调。
在大海上只有船员相伴,长年累月的相处中同舟共济他们形成了乐于助人的美德,有珍贵的团队互助性。
如果遇见求救信号,救助者必会义不容辞纷纷前往。
因为对海洋危险的无所畏惧令他们在交流,拓展上能够兼容并包,比较开放,无所拘束。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渔民胆子都挺大的,似乎什么事情对于他们都是“小意思”。
那种满怀信心的笑容,让人很安心。
他们船上保持平衡的功夫很好。
如老渔民说,海上捕鱼,“脚趾头也要生活灵”,意思是说,人在船上,半条命在鬼门关,不仅脑子要绷紧弦,从头到脚都要提高警惕。
渔船在海上会晃荡,要想做好工作平衡感不能缺。
三、开渔节巴曹第八届开渔节开渔节是与禁渔期相对应的。
禁渔期的设置是为了保护某些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在鱼类产卵、繁殖和生长发育的特定时期,规定禁止捕捞或限制捕捞活动的时间。
巴曹镇不是单一的渔业经济区,而是渔农兼作。
农忙务农,农闲鱼讯到来的季节,便以舟楫为家,“张罗竿首,昼钓泥中,鳖蟹蜃蛤之入,日给有余。
”这里的人们都有“饭稻羹鱼”的生活习惯。
夏秋渔汛之期,渔民便集聚网捕。
在出海前除了拜祭仪式外开渔节也是一大活动热点。
开渔节有提前庆祝丰收的意思。
每逢开渔节,当地渔民全家动员,即使不是渔家人也会去凑凑热闹,粘粘喜气。
也有通知那些还在农忙的渔民快来参加的意思。
中国海洋文化有着鲜明的农业性,这在巴曹这地方也可以得到体现,其基本内涵是“以海为田,以渔为利,以舟楫网罟为生”。
“濒海之民、射赢渔息,转贸四方,估人高帆健艫,出没风波之中。
”这种“人田海一体”,利义并取的生活方式是由当地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捕鱼的风险性和收获的不确定性导致必须要有另一个稳定的副业作为辅助,但同时渔业巨大的盈利性又驱使他们前往海洋。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四、渔民的海上生活海上生活“起居三米舱,捕鱼换口粮”、“看天吃饭,开着渔船,哪里有虾兵蟹将,就到哪里去” “晴天,满船鱼腥味;雨天,四面漏风雨!”这是以前渔民在海上的生活。
但船上生活始终不踏实,没有“根”的感觉,捕鱼是个日夜颠倒的活儿,有时睡到半夜三更还会爬起来看看情况如何。
至于海上的风景,那些壮美的日出日落,他们多半已经麻木。
寂寞,长久的寂寞,以及望着海的寥落背影……不是因为看惯了遍海映红的场景,也不是因为他们文化不高不懂欣赏,这样的情景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早起要刷牙一样正常。
不过渔民都有很好的睡功。
鱼腥味、柴油味、多大的声响都阻止不了他们的瞌睡虫。
通常,渔民躺下绝对不超过10秒,就能听到他们洪亮的呼噜声。
海上有两件大事:捕鱼排第一,睡觉当属第二。
除了解乏,睡觉的最大用途是“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