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二十世纪美国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战争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

战争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可避免的主题。
不仅带来了生命的伤亡和财产的破坏,战争也对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战争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各个方面。
一、艺术作品的主题和风格变迁战争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泉,通过艺术作品,他们表达出对战争的思考和抗议。
例如,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战争的暴行激发了艺术家的反战情绪,许多艺术作品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荒诞来呈现出对战争的谴责。
在艺术作品的风格方面,战争也催生了新的艺术流派和技术。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毒气战和坦克的出现引发了未来主义运动,艺术家们通过使用鲜明的几何形状和运动线条来表达对现代科技战争的迷恋。
另外,战争期间的海报艺术也表现出了鲜明的风格,通过鲜艳的颜色和简洁的形象来传达强烈的宣传意图。
二、文化价值观的挑战和变革战争对文化价值观的挑战是不可忽视的。
战争使人们对人性、公平和正义产生了思考和质疑,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动摇。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行为对人类的道德观念构成了严峻考验。
这种残忍行为引发了全球对战争犯罪的审判和深刻反思,促进了人权和国际法的发展。
战争还经常导致文化交流和文化流失。
在战乱中,许多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遭到破坏或丧失,使得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威胁。
然而,战争也会促进文化的融合和传播。
战争期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互接触,艺术形式和文化元素进行交流并互相影响。
这种文化融合和传播对于人类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战争对艺术家的影响战争对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战争剥夺了艺术家们的安全和稳定,迫使他们面对战争带来的危机和困境。
然而,战争也激发了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使他们创作出具有深度和力量的作品。
在战争中,艺术家经历了战争的创伤和苦难,这使得他们的艺术作品具有了更加真实和深刻的内涵。
例如,战争画家戈雅的作品《1814年5月3日》描绘了民众对法国入侵的抵抗,表达了对战争残酷现实的深刻洞察。
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社会与文化的影响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
它对美国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战争中,南北两方的文化差异与社会结构问题凸显,最终导致了解放黑人奴隶、联邦政府权力的增强以及南方重建的过程。
首先,南北战争使黑人奴隶制度得到废除。
在该战争之前,南方是美国奴隶制度的主要地区,而北方则主张废除奴隶制。
战争的结果是北方联邦政府取得了胜利,从而使奴隶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被废除。
这一变革对于美国社会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奴隶制度的废除标志着美国正式迈入现代社会,也给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开辟了道路。
其次,南北战争对于联邦政府的权力增强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战争前,南方各州主张州权至上,而北方则主张联邦政府应该在国家事务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战争后,北方的胜利使得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巩固和增强,从而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权力平衡。
这对于统一国家、规范国家事务具有深远的影响。
此外,南北战争也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战争中南方经济的崩溃导致了农业制度的瓦解,工业化进程在整个美国加快。
工业区开始崛起,南方则逐渐陷入经济困境。
这种经济失衡进一步加剧了南北差异,塑造了后来的社会结构。
同时,南北战争也意味着南方社会和文化的重建。
南方在战争结束后经历了艰难的重建过程,这不仅涉及到经济重建,还包括对社会和文化结构的重新塑造。
南方的重建对整个美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南北战争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国家认同的重新思考。
战争前,北方和南方的人们几乎认同不同的国家和价值观念。
然而,战争后,人们开始重新理解和重新定义自己的国家认同。
这种重新思考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也渗透到社会和文化层面。
南北战争的结束为国家认同提供了新的机会,人们积极思考如何创造一个更加统一、多元并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
总之,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争。
它的影响超越了战争本身,对美国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北战争导致了奴隶制度的废除,促进了联邦政府权力的增强,重塑了整个社会结构,引发了国家认同的重新思考。
战争对艺术文化的影响战后社会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战争对艺术文化的影响战后社会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战争对艺术文化的影响及战后社会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战争是人类历史中最残酷、破坏性最大的事件之一,它对所有方面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艺术文化。
本文将就战争对艺术文化的影响以及战后社会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战争对艺术文化的影响1.1 艺术作品的破坏战争期间,许多艺术作品成为了冲突的受害者。
建筑物、雕塑、绘画等艺术品遭受到破坏或被盗窃。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焚毁了众多艺术品,包括犹太人的作品,这些破坏行为使世界失去了大量无价之宝。
1.2 艺术家的流离失所战争往往导致艺术家们的流离失所。
他们可能被迫逃离自己的家乡,失去了创作的环境和灵感。
流亡的艺术家们通常会面临贫困和孤独,这对他们的创作和精神状态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3 艺术表达的变化战争环境下,艺术的主题和表达方式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艺术家们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与痛苦,他们的作品往往会反映出这些战争场景、伤痛与反思。
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影响了艺术家的视角与创作风格,并在他们的作品中得以体现。
二、战后社会如何保护文化遗产2.1 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战后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这些法律规定了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以及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同时,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2.2 修复与重建针对在战争中遭到破坏的文化遗产,战后社会积极进行修复与重建工作。
通过专业的修复技术和方法,艺术家与专家们致力于将受损的文化遗产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并保留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2.3 教育与宣传战后社会重视通过教育与宣传来保护文化遗产。
学校和社区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加深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尊重,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对艺术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4 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战后社会开展了国际合作与交流。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各国通过签署公约共同保护世界上的文化遗产。
美国历史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及传承

美国历史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及传承美国历史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及传承作为一个拥有独特历史和文化的国家,美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在自己的领土上,而且也在世界各地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涌动,为现代社会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美国历史文化的形成美国历史文化的形成得益于移民文化的融合和独特的实践。
从殖民主义时期到独立战争后,美国的历史文化在不断变化和演变中形成。
移民们来到美国,把他们的语言、信仰和文化带到了这里,同时也受到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地理等多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
不同的文化在美国融合形成了美国的文化。
美国的文化得益于各种种族之间的交流,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爱尔兰人、中国人、日本人等不同文化的移民们都在美国留下了他们的历史和影响。
早期的美国移民历史文化,服务于殖民殖民化。
在独立以后美国走向了自由与平等的道路,民主和自由成为核心价值,人民的利益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特征。
在这样的基础上,美国在文化传统方面,形成了一种包容性极高的框架,使不同文化间的融合尽可能得到促进,并成为美国的文化核心理念。
二.美国历史文化的影响1.政治影响美国政治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代表。
作为一个具有政治文化影响力的国家,其政治制度对于现代政治制度以及世界民主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国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用统一起草的法律文件,也是最早,并且最成功的时代文献之一。
宪法为美国提供了一套完整且监督权力的制约体系,使其政治制度在民主政治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美国的政治制度还成为了其他国家的政治期望和政治改革的引领方向。
2.经济影响美国作为一个以经济发展为特色的国家,其文化对于现代的经济发展理念也产生了影响。
经济资源,技术劳动力以及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更使美国的经济繁荣。
美国的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国都惊叹不已。
其自由市场经济和投资自由具有模范意义,并成为全球经济事务的催化剂。
世界各国的历史性事件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有何不同?

世界各国的历史性事件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有何不同?历史性事件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会影响当时的人们,甚至会影响后世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各个国家的历史性事件各不相同,在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上也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1.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历时10年的剧变,它打破了旧制度,使其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迎来了全新变革。
这场革命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一方面推动了欧洲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独立自主提供了借鉴。
在文化方面,法国大革命的创新精神和自由思想影响了欧洲和世界的文化界,促进了文化交流,形成了一批新文化思潮。
小点:- 突破封建式思想束缚,催生自由、平等、博爱等新观念- 促进了世界民主和人权等社会进步的发展- 为后世国际反帝、反封建、反殖民等社会运动提供了借鉴和思路2.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在18世纪美国殖民地与英国爆发的独立战争。
这场战争结束了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统治,确立了美国的独立地位。
此次战争不仅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和社会格局,同时也对世界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文化方面,美国这个全新国家的出现使得美国文化成为当时世界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小点:- 促进了美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 启发了后世多个国家的独立运动3.中国文化大革命中国文化大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的一场政治、文化和社会大动荡。
这场革命以“文化大革命”为名,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有意义和影响的一次事件之一。
在文化方面,中国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文化遭到严重的打压和破坏,扰乱了社会的发展秩序,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伤害。
小点:- 破坏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动摇了社会的稳定性- 迫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反思和改革4.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发生在苏联国家和社会改革进程中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二战影响下的文化与艺术

二战影响下的文化与艺术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战争之一,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变革。
在这场战争中,文化与艺术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二战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影响对当代的意义。
首先,二战对文化与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战争带来的死亡和破坏给艺术家们带来了巨大的创作灵感。
许多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对战争的愤怒和悲痛,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例如,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和奥斯卡·克莱的《战争时期的死亡与生活》等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痛苦。
其次,二战也对文化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战争期间,许多艺术家和文化精英被迫流亡到其他国家,这导致了文化和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例如,许多欧洲艺术家逃往美国,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观念与美国的艺术家产生了碰撞和交流,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同时,战争也促使一些艺术家转向更具社会意义的创作,他们试图通过艺术来传递和倡导和平、人道主义和社会正义等价值观。
此外,二战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的塑造上。
战争的经历让人们对过去的记忆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重新评估。
例如,犹太人大屠杀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对犹太人的身份认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许多犹太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痛苦和对犹太人民的纪念。
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历史,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铭记过去的悲剧。
最后,二战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延续至今,对当代的意义重大。
战争的破坏力和人类的悲剧感激发了人们对和平、人权和社会正义的关注。
当代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继续传递这些价值观,并呼吁人们在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共同努力。
例如,一些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关注当代战争、难民问题和环境保护等重大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综上所述,二战对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悲剧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战争也塑造了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引发了对和平、人权和社会正义的思考;而这些影响延续至今,对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1918),经济大萧条(1929)还没有到来。
美国在一战前期大发战争财,后期参战,捡了个便宜,之后赢得了发展经济的宝贵时机。
由于一战的残酷,使得很多人对传统的价值观(比如国家、荣誉、民主、自由等西方意识形态)产生怀疑,失去信仰,放浪形骸,沉湎于享乐(跟中国现在差不多)。
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
用当时流行作家菲茨杰拉德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菲茨杰拉德称这个时代为“爵士乐时代”(一般指一战以后,经济大萧条以前的约十年的时间),这个时代表面的奢华背后隐藏着空虚和无奈。
如何看待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如何看待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经济全球化浪潮正在势不可挡地席卷整个世界,各国综合实力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传统的有经济发展、军事装备、科技进步、领土和地域扩张等所构成的硬实力竞争愈演愈烈,而文化感染力、价值感召力、道德影响力、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外交说服力等所构成的软实力竞争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激荡,使国际社会综合国力间的竞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格局。
国际文化交流既是促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各国实现本国外交策略的重要工具。
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国际文化交流的这种功能,进行文化扩张和渗透。
美国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美国式力量,向世界各国辐射,对地球上几乎所有国家进行着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单方面输出,并施加影响。
21世纪的突出标志之一就是文化的多元性,而这些多元文化中对人们生活冲击最大的就是外来文化,它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影响着各民族的本土文化和所有的人。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而且这种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快,各种文化思潮也随之而来,由此带来了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在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相互激荡的局面,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美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呢。
美国文化,现在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饮食、影视、服饰、价值观和婚姻等。
例如街头,随处可见身穿欧美、日韩嘻哈风格服饰,耳朵上戴着超大式的耳塞,边走边哼;或顶着爆炸头,戴满金属饰品的年青人;肯德基、麦当劳、尊宝批萨等食品吸引了大量的顾客;音像店里,摇滚、嘻哈等流行音乐被放在最显眼的架子上,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被遗忘在了不起眼的地方;电影院里好莱坞大片风头最劲,其惊险的镜头和特技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票房一路飙升;如今的节日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的隆重程度已经赶上了春节。
尤其是媒体(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和网络服务等)冲击着中国文化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文化冲击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更加趋于白热化),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就会潜移默化地美国化。
如何看待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一、如何看待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冷战结束以后,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地位下降,文化因素的作用凸显。
信息传播技术的革新使得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方便和密切。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大大加快,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这种变化在文化领域里同样有所反映,给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这使其在对外交往中使用文化手段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时更加有利。
冷战的胜利让美国更加确信自己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优越,把推行西方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看作是自己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
美国积极推行文化霸权对他国进渗透和入侵,企图使其他国家接受并认同美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然是其文化霸权所指的首要目标。
近年来,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有了长足的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日益加深。
但是由于中美双方在文化固有观念上具有差异,意识形态的影响因素依然存在,加之国家利益的不同诉求,文化斗争在两国关系中还会长期扮演着一定程度上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缓慢接受美国等西方文化的影响。
文化观念的变化往往跟随于经济生产的变化,这就是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的今天,文化的多元化与之并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谈论跨国公司的同时,也在谈论文化,但是关于跨文化的谈论往往是与文化的多元化联系在一起的。
当前人们之所以谈论跨文化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一方面对美国的多元文化有浓厚兴趣,另一方面担心本民族的民族性文化特性的丧失。
经济越全球化,人们越担心丧失本民族的民族性,于是越加强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国际性的文化多元化的呼声由此而日益高涨。
在当代,外国资本势力大举“入侵”中国,同时也带入了西方文化与价值观。
面对这股强大“魔力”,许多人被“蛊惑”住了,以拙劣的模仿西方生活方式为时尚,比如根本就不是基督教徒也不了解基督教文化,就跟风过“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艺术的影响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艺术的影响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之一,不仅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艺术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特别是在美国,这场战争为美国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使得美国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第一、战争促进了艺术与政治结合的发展战争背景下,艺术与政治的联系更为紧密。
作为政治宣传的一种方式,艺术被用来宣传战争,表达国家的爱国情感,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为战争胜利提供精神支持。
同时,政治也影响着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例如,美国政府为了宣传战争,鼓励电影界制作大量的战争片,使得美国影片产业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艺术与政治的结合不仅让艺术更具有使命感,同时也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第二、战争推动了美国艺术创新战争迫使美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社会、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推动了美国艺术的创新。
战争时期,一些艺术家因为服役而搁置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艺术家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转化为了作品的灵感。
比如,肯尼思·纽森(Kenneth Noland)的抽象绘画体现了他当时在战争中的难以置信的景象。
战争还将一些流亡艺术家引入美国,推动了美国艺术的国际化,增加了色彩的多样性。
同时,战争时期,一些工业和科技方面的进步对美国的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军舰的涂装和服役期间的维护往往需要使用精确计算出的颜色和图案,这也启发了许多艺术家,例如弗兰克·斯特拉、Ellsworth Kelly和艾德·赫伯特罗斯等人,开始在他们的作品中使用简单的几何图案和鲜艳的颜色,从而木形单纯化美学。
第三、战争为美国艺术市场带来了新机遇在战争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产业都蓬勃发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艺术市场的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的文化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这使得美国艺术市场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也使得美国艺术家们具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战争对艺术和文化的影响

战争对艺术和文化的影响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常见但令人深感痛苦的现象。
它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生命损失,也对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战争对艺术和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战争的破坏力首先,战争的破坏力对艺术和文化创作造成了直接的冲击。
在战争期间,许多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无论是建筑物、雕塑、绘画还是文学著作,都可能被毁于一旦。
例如,二战期间,许多欧洲城市遭受了大规模的轰炸,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也被损毁。
这些破坏不仅使得人们丧失了重要的审美与文化资源,也剥夺了艺术家和创作者的创作环境和灵感来源。
二、战争的反思和批判另一方面,战争也激发了艺术与文化中的反思和批判。
在战争期间,许多艺术家和作家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痛苦。
例如,一战期间,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以及许多其他的无名英雄通过他们的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感和对人类苦难的思考。
而在二战期间,许多电影、文学作品以及艺术展览也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黑暗面。
这些作品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生活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并促使人们深思战争的价值和意义。
三、战争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虽然战争对艺术和文化带来了痛苦和破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战争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他们的艺术和文化传统也随之流散到其他地方。
这种流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例如,二战后,许多欧洲艺术家移民到美国,他们将自己的艺术背景和风格融入美国当地艺术中,为当地文化带来了新的元素和创新。
这种跨文化的影响和交流丰富了艺术和文化的多样性。
四、战争的记忆与警示最后,战争对艺术和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战争记忆的保存和警示上。
为了不忘战争的惨痛教训,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和文化作品来记录和传承战争的记忆。
例如,许多战争纪念馆和博物馆通过展览和艺术品展示战争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
这种纪念和警示的作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珍视和平,同时也通过艺术与文化传递了对战争的警醒。
欧美战争与文化的关系小论文

欧美战争与文化的关系小论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有着宽广的文化包容姿态,造就了一群自立乐观务实的人民,尤其在外国人眼里,那里是自由民主的天堂。
历史的车轮让这样的民族发展壮大,从19世纪的创新,勤劳到之后的功利主义,纯粹工具主义,自负观念,再接着一种天赋的优越感、使命感,使得美国人眼中容不得他人,它物,只有自己。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叫做自助者天助,英语原文是:God helps those whohelp them-selves。
美国文化中,与"自我"(self,ego)相关的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无所不在的。
因而,美语中自然就出现了许多表达自我意识(theconsciousness of self)的词语。
如:selfabsorption (自我专注),selfadmirati-on(自我赞赏),egocent ric(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的),egotrip(追名逐利;自我表现)等。
美语中有大量的词项(lexical term)表达与自我价值、自身利益、个人自由、自我支配和自我约束相关的观念,这正是个人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美国电影充斥着全球电影市场。
那么,在美国电影,尤其是战争电影中,好莱坞大师们是怎么表现其独特的美国文化的呢?在人道主义,霸权主义之间,他们作何取舍?在表现其文化时,又是怎么克服个人主义,已达到表现其人道主义一面的呢?下面我就我看过的一些美国战争电影做一些剖析。
个人主义和反战思想从一开始就是美国战争电影的主题,尽管后来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美国国内一直信奉孤立主义,不愿意参与旧大陆的纷争,这使得美国在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自然选取了人道主义而非英雄主义的视角。
1929年的《西线无战事》堪称美国第一部重要的战争电影,这部电影表现出明显的反战倾向,在德国曾被禁映20年之久。
《西线无战事》的主人公是德国新兵保尔。
他和他的同学们在校长的鼓动之下报名参军被送到前线。
美国文化革命的演变与影响

美国文化革命的演变与影响美国文化革命源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期间美国人经历了极度的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
它注重个体权利、自由表达和性解放,是一场涉及美国社会各方面的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音乐、电影、文学、艺术和时尚等方面皆发生了剧烈变化。
文化革命使美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发生深刻改变。
本文将从文化革命形成的背景和影响逐步展开。
文化革命形成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美国正经历一系列剧变,如种族和社会平等运动、反战抗议等社会进程,以及大量传统社会规范的瓦解。
(Marwick,2004)另外,电视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大量新的理念、审美和文化形式。
据的数据显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大约95%的家庭都有电视。
电视是革命对于全民传播深奥理念的一个手段。
此外,当时的美国出现了“婴儿潮”现象,即数量巨大的在二战后出生的新一代人。
(Forbes, 2004)这个时期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机会和经济支持去接受教育,并且对传统观念持有怀疑的态度。
同时,这个时期也有许多社会运动如女性权利和反战抗议,这些运动挑战了社会大众的存在的问题,激发了他们对社会变革的想法和渴望变化的精神。
文化革命的影响音乐方面文化革命的象征之一是音乐,主要表现为两种音乐形式:摇滚音乐和嘻哈音乐。
在摇滚音乐出现的50年代后期,这种音乐一直是反抗主流文化和刻画反叛心态的象征。
20世纪60年代(Boszormenyi, 1990) 才是这种音乐的凯旋时刻。
像披头士和滚石这样的音乐人将叛逆的艺术创造形式化,它们的表演唤起了社会各界人群的共鸣,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并为后来的音乐提供了样本。
(Fornas, 1995)嘻哈音乐是文化革命的另一种符号,始于20世纪70年代纽约市的贫民区(Brewster & Broughton, 2000)。
这种音乐从一种毒品文化中开始,它把黑人青年的生存方式提炼成了一种声学运动,并推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
20世纪美国文学的文化背景与意义

20世纪美国文学的文化背景与意义20世纪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和多姿多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美国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方式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改变,创作出了众多经典的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兴起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
本文将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两个方面来阐述20世纪美国文学的意义。
一、社会文化历史背景20世纪初,美国开始走向现代化,各种文化和社会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由于工业的崛起,美国社会经济实力迅猛发展,城市化也随之加速。
城市化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移居城市,由此产生了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并对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移民也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社会和文化。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美国迎来了大量移民,这些移民带来了新文化、新思想和新习惯。
他们的文化背景与美国的传统文化迥然不同,这种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和竞争也直接促进了美国文学的发展。
此外,两次世界大战也对20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技术的进步,继而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反战和平主义思潮开始盛行,20世纪文学也更加强调个性、反传统。
二战过后,美国开始处于全球超级大国的地位,文学也开始逐渐回归传统,更加保守与现实主义。
二、文学特点和意义20世纪美国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文学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文学思想上的开放性。
其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文学形式。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语言和形式的自由运用,强调感觉的直接性,主张表达意境和思想。
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欧内斯特·海明威、托马斯·毛利、威廉·福克纳等。
这些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用简洁风格探讨了人类的本质、社会现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
其中,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荒原》等作品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南方文化和精神。
毛利的《战争之书》、哈米尔顿的《日本人的水族馆》等作品则运用了特殊的叙述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观察。
美国内战对南北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美国内战对南北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一场惨烈的内战,即南北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决定了美国国家的未来走向,也对南北方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南北战争对南方经济和社会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南方主要依靠奴隶制度维持农业经济,而北方主张废奴,以自由劳动为基础的工业经济逐渐崛起。
当战争爆发后,北方实行了禁奴令,并解放了南方的奴隶,迫使南方资产阶级重新调整经济结构。
这种巨大的转变不仅导致了南方农业经济衰败,也促进了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南方贵族阶级的衰落、底层农民的解放和工业的兴起,共同造成南方社会结构的变革。
在文化领域,南北方战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期间,南北方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文学传统。
南方以农田为背景,讲述了贵族生活和荣誉观念,如美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德怀特·阿尔德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而北方则以工业城市的生活为题材,批判社会不公,如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这两种文学传统不仅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也加深了南北方人们对彼此的误解和隔阂。
此外,南北方战争也对社会意识和人权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废奴运动的高涨和南北战争的爆发,推动了美国社会对人权和平等的重视。
这场战争成为废奴运动的重要催化剂,也成为后来民权运动的伏笔。
通过战争,人们开始认识到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的不正义,对自由和平等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追求。
尽管南北战争给南方社会和文化带来诸多变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南方战败后,重建时期出现了庞大的失业和贫困问题。
此外,南方非洲裔美国人面临着种族歧视和剥削,社会的种族隔离和歧视在内战后的重建时期也愈发明显。
这些问题使得南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局限和阻碍。
综上所述,美国内战对南北方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不仅改变了南方的经济结构,也影响了南北方文学传统的形成。
此外,南北方战争还为人权观念的发展和废奴运动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战争对社会文化创造的影响与重建策略

战争对社会文化创造的影响与重建策略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无论是战场上还是战后的社会重建时期,战争都对社会文化创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战争对社会文化创造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重建策略来恢复和发展受损的社会文化。
一、战争对社会文化创造的影响1. 破坏文化遗产和艺术品战争常常导致文化遗产和艺术品的破坏和丧失。
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品在战争中遭到摧毁,这对文化创造和历史记忆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2. 打击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战争带来的不稳定和破坏使得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他们可能面临贫困、流离失所以及生存困境,从而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 影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战争中的暴力和破坏给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
战争常常导致人们的道德观念混乱,甚至导致对生命和人权的漠视,这使得文化创造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战后重建策略1. 保护文化遗产和艺术品在战争结束后,重建社会文化的第一步是保护文化遗产和艺术品。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采取措施,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被损坏的艺术品,重建文化场所,以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
2. 支持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为了促进社会文化的创造力,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更多的支持。
这包括提供艺术创作的资金支持、创作空间的提供和艺术教育的推广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促进社会文化的创造。
3. 推动道德和价值观的重建战争对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带来冲击,重建社会文化的关键是推动道德和价值观的重建。
教育是重建道德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以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4. 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战争会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和分裂,为了重建社会文化,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势在必行。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文化艺术的交流活动,鼓励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理解,以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
战争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战争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悲剧性的事件之一,它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破坏,同时也对文化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战争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包括文化传统的破坏、文化融合与丰富以及文化自豪感的减弱等方面。
一、文化传统的破坏战争往往伴随着暴力和毁灭,破坏了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和传统。
古老建筑、艺术品、文化节日等都可能在战争中被摧毁或丧失。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欧洲国家的文化遗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如波兰的华沙老城和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二、文化融合与丰富战争虽然带来了许多破坏,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化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在战争中,不同文化的人们被迫聚集在一起,互相了解和交流,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新的文化元素被吸收和融合进来,创造了新的文化形式。
例如,二战期间,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规模移民潮导致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同时诞生了爵士乐、摇滚乐等新的音乐类型。
三、文化自豪感的减弱战争往往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使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减弱。
在战争的摧残下,人们可能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观产生怀疑,甚至认为其是导致战争的根源。
战争的破坏和创伤会造成文化自信心的动摇,使人们失去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
四、文化的重建与复兴尽管战争对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坏,但人们在战后通常会努力重建和复兴自己的文化。
这种努力往往是一种对文化多样性的肯定和保护,同时也是对战争破坏的抵抗。
通过重建文化遗产,恢复文化传统活动,人们展示了对自己文化的坚守和热爱,进一步丰富和巩固了文化多样性。
总结起来,战争对文化多样性既有破坏性的影响,也有促进和重塑的作用。
正确认识和处理战争对文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同时倡导和推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希望人类能够通过和平与和谐,减少战争的发生,保护每一个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世界的和谐与繁荣。
战争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战后社会如何促进文化交流

战争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战后社会如何促进文化交流战争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与战后社会如何促进文化交流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它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也对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即使在战争中,文化交流的火种仍未熄灭,战后社会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承载起促进文化交流的重任。
本文将从战争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战后社会如何促进文化交流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战争对文化交流的影响1. 文化破碎战争破坏了原有的文化体系和机制,使得文化元素的流动受到限制。
在战争期间,人们的生活重心转移到了求生存和保护自身安全上,文化交流活动大大减少。
许多文化机构和艺术家也因战争而遭受损失,文化传承面临巨大的挑战。
2. 文化隔离战争加剧了国家之间的隔离与对立,导致文化交流的分离。
各国因为敌对关系而限制了彼此的文化交流,甚至发展出仇视和排斥对方文化的倾向。
这使得文化交流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的融合受到了威胁。
3. 文化损失战争期间,许多文化遗产因为冲突和破坏而面临丧失。
重要的历史建筑、艺术品、文物等遭受到战火的破坏,这对文化交流的持续和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同时,战争还导致了战争史、战争文学、音乐和电影等独特的文化产物的出现,这些文化产品反映了人类在战争中的经历和情感。
二、战后社会如何促进文化交流1. 恢复文化机构和资源战后社会需要重建破坏的文化机构和资源,以推动文化交流的恢复和发展。
各国政府应该投入资金和资源,恢复和重建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以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供人们进行文化交流。
同时,重要的文化遗产也需要得到恢复和保护,以确保其持久传承。
2. 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战后社会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例如,举办国际文化节、艺术展览、文化论坛等,吸引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学者和观众参与其中,通过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3. 制定文化交流政策战后社会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交流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
战争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文化变革

战争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文化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冲突之一,不仅令全球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发生巨大转变,也在文化领域引发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文化变革产生的影响。
一、文学与艺术的壮观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大量的年轻男性投身战场,导致许多文学艺术家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苦难。
这一经历促使他们在文学与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在文学方面,许多作家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来展现人类的痛苦和无助。
著名的文学作品包括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告别武器》、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以及威尔弗雷德·欧文的诗集《战时》。
这些作品揭示了战争的残忍性和人性的荒诞,引发了人们对于和平的思考。
在艺术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催生了一系列反战艺术作品。
例如,奥斯卡·科夫凡特利斯的《全球战争一百年纪念节》以及乔治·格罗斯兹的《恶魔交响曲》。
这些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图像表达出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追求。
二、音乐的情绪与风格的变化在音乐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对音乐的风格和表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战争的影响,音乐家们开始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以传达他们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世界的追问。
一方面,战争的悲惨和伤痛激发了许多作曲家创作出情绪激烈的音乐作品。
例如,塞尔格·普罗科菲耶夫的《战争与和平》,通过悲壮的乐章来描绘战争的苦难和不幸。
而另一方面,一些音乐家则试图通过音乐来传达对和平的渴望和希望。
例如,拉尔夫·沃恩·威廉斯的《第三交响曲》,表达了他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美好愿景。
三、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与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人们对传统观念进行重新思考和质疑。
经历战争的人们逐渐开始质疑传统的权威与等级体系,对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的追求逐渐兴起。
这在文化领域也有所体现,例如,女性权益的兴起和对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义。
08.美国文化的影响

间谍博物馆
航空航天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美国的图书馆
129436座图书馆
其中公共图书馆16114座 学术图书馆3658座 军队图书馆341座 政府图书馆1411座
专业图书馆9993座
中小学图书馆98169座
青年文化-美国社会重要的亚文化
林肯的名言
我未必稳பைடு நூலகம்胜算,却始终以诚处世。我未必马到 成功,却不忘心中真理。我当与天下正直之士并 肩而立,知其是而拥护之,知其非而离弃之。 最重要的是,在关键的时刻能够坚持原则。 恪尽职守的精神比个人的声望更重要。 凡是不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就不应该得到 自由,而且在公正的上帝统治下,他们也是不能 够长远地保持住自由的。
Puritan(清教徒)
自16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整个欧 洲大地,德国的马丁·路德、法国的加尔文成为改 教后基督教新教的领袖。在当时的英国,由于英国 国教的专横,宗教改革姗姗来迟,但英国教徒们还 是受到了来自加尔文教义的影响。历史上,将在英 国的新教徒,那些信奉加尔文教义、不满英国国教 教义的人称为清教徒。而由于英国的宗教迫害,大 部分清教徒都逃亡到了美国,所以人们说起清教徒, 一般指的就是美国的清教徒。
我希望我将具有足够的坚定性和美德, 藉以保持所有称号中,我认为最值得羡 慕的称号:一个诚实的人。 我们最稳当的保证人是我们自己的智慧。 不要承担你完成不了的事,但你一定要 信守诺言。
托马斯· 杰佛逊的墓志铭
Here Was Buried Thomas Jefferson Author Of The Declaration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Of The Statute Of Virginia For Religious Freedom And Father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维吉尼亚大学之父以及维吉尼亚宗 教自由法 美国独立宣言作者 托马 斯· 杰弗逊 长眠于此 “一个字也不要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二十世纪美国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摘要]二十世纪的美国经历了数次战争的风风雨雨,对美国的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影响甚至渗透到了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
本文将回顾美国所经历的几大主要战争,从价值观念、文学方面分析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战争价值观念词汇文学文化
肖恩·霍利曾言:“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往何处去,先要知道他曾到过哪里。
”美国,一个仅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新生国家,却已成功地把它的文化、价值观传达到了世界各个角落,而且在很多地区与领域已是根深叶老了。
事实上,美国流行文化自身已成为一种现象,不同历史时代下涌现的不同流行文化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漫延到各个角落,并且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当代文化。
因此,研究美国的文化现象能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看得更清晰更透彻,并且了解到一些能激发我们见解和行为的微妙处,避免我们重复他们曾走过的弯路。
本文将讨论不同历史时期及其伴随文化现象。
一、一战:迷惘的一代
1914年8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灾难,却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美国成了协约国最大的债主。
和欧洲各参战国相比,美国的士兵牺牲人数最少,不仅未损失财产,还赚取了巨额利润。
美国凭藉由战争中增长起来的政治经济地位,开始建立自己的霸权。
但是战争带给美国人民的伤害,却是不可弥补的。
一战期间200多万美国士兵奔赴欧洲大陆参加战斗,但是有116,500名士兵再也未能返回家园,而活着回来的士兵们在战争中身体和心灵大多遭受到无可挽回的创伤。
所以他们变得怀疑一切,厌恶一切,鄙视高谈阔论、豪言壮语,厌恶理智,几乎否定一切传统价值,认为人生一片黑暗,到处充满不义和暴力。
总之,他们万念俱灰,认为一切都是虚空。
这些年青一代的共同特征使他们成为有别于常人的群体,这些特征体现在当时美国的青年作家身上最为明显。
女作家格特鲁·斯坦称他们都是“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
他们带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落下的精神残疾,以反抗和理想幻灭为主题,写了大量颇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表达了大战后的知识分子的情结。
他们反抗过去的观念和价值,取而代之的是悲观失望和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
他们的作品总是难以摆脱失望情绪和失败主义的阴影。
其中代表性的作家与作品有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海明威看来,以流血、混乱、黑暗、背信弃义为特点的现代战争,充斥着残酷和不义,是现代生活的空虚状态的最高体现,他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的主人公在战争中阴部受伤,不能爱其所爱,不能接人他人的爱,他形单影只,内心一片空虚、凄凉,
想活下去,必须依靠自己神智清醒和自我控制。
而在他周围的人,多处于一种病态中,性生活的失意是现代人精神绝望的标志。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则成功地捕捉住了二十年代那种忐忑不安、寻欢作乐和蔑视一切的基调。
主人公盖茨比为了消除强烈的孤独感,放浪形骸,逢场作戏,但却只是倍感空虚孤独,只能在享乐主义思想观念和悲观主义思想观念之间徘徊。
他的生活可以用一个清楚的模式来表现:梦幻一清醒一失败感和绝望感。
在这一点上,盖茨比的经历几乎代表了所有迷惘的一代的经历,菲茨杰拉德也成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之一。
二、二战:垮掉的一代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在美国的国家利益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人民的利益又一次遭受了重创。
大战期间,死伤无数,活着的人们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中。
人们还未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又遭受了“红色恐怖”。
战争与政治迫害共同作用于社会与文化,以至于产生了新的一代人——“垮掉的一代”,也促成了一个现代文学新流派的出现。
所谓“垮掉的一代”,同时可指三重意思,爵士乐的节奏,战后社会疲惫不堪的感觉以及通过吸毒、酗酒和东方神秘主义去体验各种新形式的兴趣。
诗人艾伦·金斯堡在《嚎叫》这部惠特曼式的作品中,为社会的抗议和疯狂的幻想一锤定音,而该书是这样开始的,“我目睹着同辈中最优秀的人才被疯狂所毁灭”。
但是真正让全世界人民都了解到这样一种情绪的是一位叫杰克·凯鲁亚克的作家。
他想到“极乐的”(beatific)这一词,于是杜撰出了“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这一个词语,并在其情节小说《在路上》中,歌唱了“垮掉的一代”那无忧无虑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
“垮掉的一代”被认为是改变了美国文化、文学、历史的一群人。
这些“垮掉的一代”作家们笔下的“垮掉的一代”,对美国现实不满,战争使他们迷惘颓废,想要逃避。
他们对一些事物持共同态度,即反对规章制度,反对政治,反对知识,否定公认的文化道德和价值观念,赞成无拘无束的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
他们厌恶朝九暮五的作息制度,厌恶财富积累,厌恶新兴的郊区富裕一族,他们鄙视中产阶级生活的文化怯懦与情感愚钝,他们挑战古板迂腐的资产阶级风格。
但是对于所有这一切,他们都无力改变。
又迫于50年代初美国反动政府的高压,他们便以一种“脱俗”的方式来反抗使人压抑的社会和文化,于是他们逃避现实,不断地追求各种刺激,疯狂地追求个人绝对自由。
他们吸毒、穿奇装异服、营长发、同性恋、迷恋爵士乐,他们反对世俗陈规,排斥温情,强调个性自我表达。
这些都使得主流文化者们难于接受,因此“垮掉的一代”常被误解、被忽视。
虽然“垮掉的一代”主要指的是一种文学流派,其实在艺术上,他们只是昙花一现,建树不高,但是在美国文学史上他们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他们的大量作品具有大众化的倾向。
他们向全世界人民推销了“垮掉的一代”这一文化生活形象,引起了大众的共鸣,因此长期在青年人中广为流传。
三、六十年代:嬉皮士
很多人骄傲地把五十年代称为和平十年。
美国战后呈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美国人民认为美国是全世界最好的国家。
但是到了六十年代末期,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似乎都消逝了。
是什么抹杀了这一切呢?第一,是黑人的民权运动。
黑人要求民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挣扎与斗争揭开了资本主义下伪装的温情面纱。
第二,也许最重要的便是1961年5月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了十二年的恐怖—46,000美国人的死及更多越南人的死。
而六十年代几次对著名人物,如肯尼德总统、马丁·路德·金等人的暗杀,都导致了美国人民的失望与不信任。
1965—1966年美国民权运动中放荡不羁的活动分子与一批使用毒品的崇尚乌托邦生活方式的人结合在一起,后又受到反越战和物质至上主义的推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