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为了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给患儿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根据医院《XX市儿童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制定新生儿病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具体实施细则。
1、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联络员:2、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质控方式(1)质控表单,指标统计,质控汇总,整改分析(2)科主任、质控员分级质控3、根据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制定科室明确的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组织培训,做到人人知晓。
4、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年初制定年工作计划。
5、科室质控成员每周对质控内容分别进行检查,完成规定检查例数,填写质控表单,进行评价,并向责任人反馈整改,责任人签字确认整改;6、科主任每周对质控小组成员检查内容的30%以上再进行检查,了解整改执行情况,填写质控表单,进行评价;7、每月在组长带领下集体进行全面质控活动一次,对科室质控结果进行汇总,统计科室质量指标,对质控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反馈、整改。
8、每季度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季度总结,分析,反馈,整改,及时发现缺陷,纠正错误,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9、每半年进行比较分析,体现持续改进,完善PDCA循环。
10、对于质控过程中发现的共性的问题,结合情况召开科务会进行讨论、再培训;对于质控过程中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批评教育。
11、每年进行年终活动总结,查缺补漏。
12、以上制度及实施细则制定经科室科务会讨论,并上报医务科。
附一: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职责附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分工附三:科室质控小组活动流程附四:科室质控项目及目标附一:。
儿科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儿科医疗安全管理,保障患儿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保障患儿在诊疗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2. 提高儿科医疗质量,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3. 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制度内容1. 医疗安全管理组织(1)成立儿科医疗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儿科医疗安全管理工作;(2)设立儿科医疗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医疗安全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2.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医疗安全;(2)加强医疗设备、药品、器械等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3)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等规定;(4)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制度,确保新生儿安全;(5)加强儿科病房安全管理,防止患儿意外伤害;(6)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3. 医疗安全培训(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2)加强对新入职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确保其掌握儿科医疗安全知识;(3)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4. 医疗安全监督与检查(1)设立医疗安全监督员,负责日常医疗安全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2)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四、奖惩措施1. 对在医疗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违反医疗安全规定,造成医疗事故的医护人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 本制度由儿科医疗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儿科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旨在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保障患儿健康。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安全。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为了提高新生儿病区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我们根据医院的指标体系制定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其中,新生儿病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是关键组成部分,包括组长、副组长、成员和联络员。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我们采取了质控表单、指标统计、质控汇总和整改分析等方式进行质控。
同时,科主任和质控员也进行分级质控。
我们制定了明确的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并组织培训,确保每个人都知晓。
每年初,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科室质控成员每周对质控内容进行检查,并完成规定检查例数。
他们填写质控表单,进行评价,并向责任人反馈整改。
责任人签字确认整改。
科主任每周对质控小组成员检查内容的30%以上再进行检查,了解整改执行情况,填写质控表单,进行评价。
每月在组长带领下集体进行全面质控活动一次,对科室质控结果进行汇总,统计科室质量指标,对质控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反馈、整改。
每季度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季度总结,分析,反馈,整改,及时发现缺陷,纠正错误,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每半年进行比较分析,体现持续改进,完善PDCA循环。
对于质控过程中发现的共性的问题,结合情况召开科务会进行讨论、再培训;对于质控过程中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批评教育。
每年进行年终活动总结,查缺补漏。
以上制度及实施细则制定经科室科务会讨论,并上报医务科。
附一: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职责,附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分工,附三:科室质控小组活动流程,附四:科室质控项目及目标。
新生儿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全面监控本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并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和相关制度。
3.我们要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我们每周要全面排查和梳理科室质量与安全隐患,查找质量与安全管理漏洞、薄弱环节。
我们要检查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和医院规章制度。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一、安全质量目标:1.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新生儿护理服务;2.降低新生儿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3.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4.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5.确保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医疗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减少;6.加强新生儿护理团队的协作和沟通,提高工作效率;7.推广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二、管理细则:1.优化护理环境:保持干净整洁,避免交叉感染等风险。
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保证新生儿的护理环境安全卫生。
2.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和流程,明确各项操作的要求和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加强人员培训:对新生儿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护理技术、交流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专业水平。
4.强化设备管理:确保新生儿护理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能,定期检测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修理或更换损坏的设备。
5.加强感染控制: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等,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6.建立护理质量评估机制:建立护理质量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定期对新生儿护理过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7.加强医患沟通:确保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良好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提供个性化、安全的护理服务。
8.定期开展病例讨论和培训:定期组织新生儿护理团队开展病例讨论和培训,分享经验,提高团队的协作和专业水平。
9.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对新生儿护理中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10.加强科学化护理研究:鼓励新生儿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科学化护理研究,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推动新生儿护理的发展。
通过以上管理细则的实施,可以确保新生儿护理专科的安全质量目标得以实现,提高新生儿护理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为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同时,还能够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为新生儿护理的发展和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一、总则为确保新生儿病区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区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新生儿病区设主任1名,负责病区全面工作。
2. 新生儿病区设护士长1名,负责病区护理工作。
3. 新生儿病区设专业组长若干,负责病区专业技术工作。
4. 新生儿病区设质控小组,负责病区医疗质量管理与监督。
三、医疗质量管理1. 病区医疗质量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2. 病区应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计划,包括质量目标、质量管理措施、质量改进项目等。
3. 病区应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4. 病区应加强医疗文书管理,确保医疗文书规范、完整、准确。
5. 病区应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有效、合规。
6. 病区应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7. 病区应加强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感染控制制度,降低感染发生率。
四、患者安全管理1. 病区应加强患者安全管理,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烫伤等意外事件。
2. 病区应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预防新生儿意外伤害、窒息等事件。
3. 病区应加强新生儿喂养管理,确保喂养安全、合理、规范。
4. 病区应加强新生儿保暖管理,确保新生儿体温稳定、舒适。
5. 病区应加强新生儿转运管理,确保新生儿转运安全、迅速、规范。
五、实施细则1. 病区主任负责组织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监督医疗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
2. 病区护士长负责组织护理质量管理活动,监督护理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
3. 专业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监督本组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
4. 质控小组负责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整改效果。
5. 病区应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意识与能力。
6. 病区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7. 病区应加强值班制度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8. 病区应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的安全管理是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一个紧要方面,也是家庭和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新生儿安全管理中,首要的目标是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和身体安全,尽量避开因疏忽或不当管理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对我们来说至关紧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简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而实行的一套管理制度,其重要包括新生儿入院管理、新生儿护理规范、新生儿家庭护理引导、新生儿疾病防备等方面。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是医院和家庭护理者、社会各界共同遵守的规范和流程,是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二、新生儿入院管理1、新生儿护理常规检查:对新生儿进行全身健康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测量,尿液和血液化验等检查。
2、不安全因素评估:对新生儿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评估,并实行相应措施,如低降生体重、早产、妈妈妊娠糖尿病等。
3、健康档案建立: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认真记录新生儿的各项检查结果、疾病史、家族史、生长发育情况等信息。
4、家庭跟踪:与新生儿家庭建立紧密联系,开展家庭访视和引导,适时把握和解决家庭所面临的问题。
三、新生儿护理规范1、新生儿饮食:新生儿刚降生时,需通过吮吸乳头进食,饮食要注意掌控婴儿的进食量和饮水量,防止吸入误吸食物。
2、新生儿睡眠:新生儿需要大量的睡眠来支持自身的生长发育,要保证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开过度套被和睡眠不规范。
3、新生儿沐浴:新生儿不宜使用香皂、洗发水等生产不良品,而应使用无刺激的清洗剂,严格掌控沐浴水温,避开沐浴误伤。
4、新生儿常规检查: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检查,包括体温、脐带、皮肤、眼睛、耳朵等方面,适时发觉异常情况并实行相应措施。
四、新生儿家庭护理引导1、新生儿喂养引导:介绍新生儿喂养的基本学问,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还需引导家长注意避开过度喂养和过快添加辅食等。
2、新生儿卫生保健:引导家长如何正确清洁新生儿身体各部位、达到防备疾病和健康保管的目的。
新生儿安全管理 PPT课件
病区容易发生护理差错的人员
❖ 实习生 ❖ 进修护士 ❖ 低年资护士 ❖ 工作有情绪 ❖ 有特殊情况的护士
新生儿病区质量控制的难点 (院内感染)
❖ 暖箱的消毒 ❖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 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控 ❖ 院内感染爆发的报告程序及防控
新生儿病区质量控制的难点 (静脉输液)
❖ 医护人员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NICUR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目标五: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目标六:预防静脉输注钙剂等药物外渗,最大限 度降低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及痛苦。 ❖目标七:确保管饲安全。 ❖目标八:建立和完善新生儿病房内母乳的储存和 运送。
❖目标九:加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呛奶、误吸 致窒息。
❖目标十: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 发全。
❖
新生儿/NICU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 7.各项操作集中进行,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新 生儿处于温暖的环境。
❖ 8.中心体温低于36.4℃的新生儿暂缓洗澡, 及时擦干新生儿身体,更换湿的衣物、尿片, 减少蒸发散热。
❖ 9.严防烫伤:沐浴时室温26—28℃,盆浴时 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水温40—43℃;奶液 温度:38—40℃;热水温度:<50℃。
您在工作中的任何一点对安全的疏忽 都有可能危害到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乃
至生命
细节的管理?
新生儿暖箱或抢救台温度
❖ 危害性:探测要求 温度感受器放置部位及温度设 定不准确 功能失灵 烧伤甚至死亡
❖ 措施
❖ 根据探测要求 选择正确感应接触面
❖ 每半小时
新生儿体温测定
❖ 每半小时
探头位置检查
❖ 每半小时
❖ 新生儿病房人手紧张是我国医院的现状,特 别是护士配备不足。
❖ 新生儿疾病又存在专业性强且病情变化快的 特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强(洗手、筛查 等)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本(2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加强对新生儿的安全管理,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
为此,针对新生儿的特殊需求和脆弱性,我们建立了一套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新生儿在我们的照顾下能够得到最佳的保护和关怀。
二、新生儿安全管理责任分工1. 医疗团队的职责:a. 医生:负责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医疗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制定个性化的医疗计划。
b. 护士:负责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监测和记录,并随时做好新生儿的急救准备。
c. 药师:负责合理配药,并且监督药物的使用和存储。
2. 家属的职责:a. 家属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并能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三、新生儿安全管理原则1. 安全优先: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原则,从而避免任何可能对新生儿健康造成损害的行为。
2. 预防为主:加强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工作,通过接种疫苗、定期体检等手段,尽早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健康风险。
3. 个性化护理:根据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和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
四、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培训:医务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岗位培训,了解并熟悉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熟练掌握新生儿的急救技术。
2. 环境安全:保持新生儿活动区域的温度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饮食安全:确保新生儿饮食的安全和营养均衡,避免给予不适宜的食物或饮料。
4. 安全设施:提供符合新生儿需求的床位、床上用品和温度调控设施,并保持其清洁卫生。
五、新生儿安全事件处理1. 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处理:如意外摔伤、烫伤等,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并及时汇报上级。
2. 感染事故的处理:如新生儿感染疾病,应及时隔离患儿,进行专业的治疗,并进行感染源头的调查和处理。
六、新生儿安全管理评估与监督1. 随访评估: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并报告有关部门。
2. 监督检查:定期开展新生儿安全管理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追溯原因,做好事故预防和控制工作。
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
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一、引言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是保障新生儿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新生儿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新生儿医疗质量的定义与重要性、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的目标和原则、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的评估与改进。
二、新生儿医疗质量的定义与重要性新生儿医疗质量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通过科学、规范的医疗手段,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生儿医疗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新生儿是人类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关乎国家和家庭的未来发展。
三、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a) 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b) 减少新生儿医疗事故的发生;c) 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声誉。
2. 原则:a) 安全第一:确保新生儿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包括手术安全、药物使用安全等;b) 规范操作:按照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医疗操作,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性;c) 团队合作: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与沟通,确保医疗质量的协同提升;d) 持续改进:通过持续的质量评估和改进,提高医疗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方法1. 人员培训:a) 医务人员培训:提供新生儿医疗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b) 护理人员培训:提供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c) 多学科团队培训:建立多学科团队,进行跨学科培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设备和药品管理:a) 设备管理:确保医疗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b) 药品管理:建立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定期进行药品库存和过期药品的清理。
3. 感染控制:a) 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b) 消毒灭菌:对医疗器械、床单、衣物等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处理;c) 病房清洁: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清洁环境。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2篇)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应衣帽整齐,患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严禁与新生儿接触。
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每日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并有记录。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新生儿查对制度、身份识别流程,严防差错隐患发生。
4、新生儿床旁周围严禁悬挂危险物品,确保患儿安全。
5、遵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喂养时应将患儿抱起,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后置侧卧,防止呛咳。
____年____月补充____年____月执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2)新生儿病房作为一个特殊的照护环境,需要特别注意安全管理。
以下是一些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 进入管理:必须经过严格的进入管理程序,包括医院员工身份验证、登记等。
2. 严格控制访客:限制访客数量和时间,制定访客的预约和登记制度。
访客必须遵守规定的卫生标准、佩戴口罩、消毒手部等。
3. 母婴配对系统:使用严格的母婴配对系统,确保新生儿和其母亲的配对准确。
4. 每位患者唯一识别:为每个新生儿患者分配独特的标识,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准确识别和管理。
5. 洗手和消毒:要求所有人员在进入病房前必须进行洗手和消毒,包括医护人员、探视者等。
6. 安全设施和设备:确保新生儿病房内的设施和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并且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7. 病房内的家具和物品安全:确保儿童友好的家具和物品,避免儿童受伤。
8. 病房内的电气安全:确保病房内电气设备符合标准,电缆和插座安全可靠,避免电气火灾。
9. 病房内的药物管理: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使用合适的药物容器、储存和处理药物的准确程序等。
10. 病房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病房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包括火灾、自然灾害等。
11. 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12. 安全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
新生儿管理制度
新生儿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新生儿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护理和监测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旨在提供全面的新生儿护理,包括健康评估、喂养、保暖、预防感染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导。
二、管理目标1. 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2. 提供全面的新生儿护理,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护理和监测。
3. 规范新生儿护理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管理要求1. 新生儿健康评估a. 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身高、体重、头围、心率、呼吸等指标的测量。
b.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和视力筛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c. 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包括皮肤、肢体、脐带等的观察和评估。
2. 新生儿喂养a. 鼓励母乳喂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b. 对于无法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提供适当的配方奶粉,并确保正确的配方和喂养方法。
3. 新生儿保暖a. 提供适当的保暖措施,确保新生儿在恒温环境下生活。
b. 使用合适的衣物和被褥,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
4. 新生儿预防感染a. 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确保婴儿用品和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b. 做好新生儿的个人卫生,包括定期洗澡、更换尿布等。
c. 做好新生儿接种疫苗的工作,确保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时间和程序进行。
5. 新生儿监测和记录a. 对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的记录。
b. 对新生儿的喂养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喂养方式、次数、量等。
c. 对新生儿的排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尿量、大便次数、颜色等。
d. 对新生儿的体重和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记录。
四、管理流程1. 新生儿入院a. 对新生儿进行健康评估,记录相关信息。
b. 给予新生儿适当的保暖措施,确保其体温稳定。
c. 指导家长进行新生儿喂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 新生儿护理a.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新生儿健康评估和监测。
b. 提供适当的喂养,记录喂养情况。
c. 给予新生儿适当的保暖措施,定期记录体温。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课件
一、课程背景新生儿是家庭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健康是医疗机构的神圣职责。
本课件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认识,规范新生儿护理流程,降低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风险。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新生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 掌握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3. 熟悉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和流程。
4. 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安全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三、新生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 新生儿生理功能尚未完善,抵抗力较弱,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
2. 新生儿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其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其生命安全。
3. 严格执行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四、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 一、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安排至少1名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分娩现场。
- 产科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培训,具备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
- 新生儿病房(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2. 设施设备- 分娩室应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的设备和药品。
- 新生儿病房(室)应严格按照护理级别落实巡视要求,无陪护病房实行全天巡视。
3. 护理操作- 严格执行母乳喂养有关规定。
- 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丢失,应及时补办,并认真核对,确认无误。
- 新生儿出入病房(室)时,工作人员应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4. 出入院交接- 规范新生儿出入院交接流程。
新生儿出入院应由医护人员对其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后,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并记录新生儿出入院时间。
5. 医院感染管理- 新生儿病房(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6. 消防安全- 新生儿病房(室)应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
五、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1. 新生儿护理操作前,应核对新生儿信息,确保无误。
2.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母婴保健科新生儿护理制度
母婴保健科新生儿护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母婴保健科的护理质量,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母婴保健科的新生儿护理工作。
第三条新生儿护理工作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坚持优质、安全、科学、人性化的原则。
第四条新生儿护理工作应加强科学研究,不绝提高护理水平和技术本领。
第二章新生儿护理的目标和任务第五条新生儿护理的目标是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促进健康发展,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
第六条新生儿护理的任务包含但不限于:1.新生儿基础护理:包含喂养、卫生保健、体温调整等。
2.疾病护理:包含早产儿护理、疾病的护理干涉等。
3.家庭教育:包含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普及、母婴关系的建立等。
第三章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原则第七条新生儿护理应遵从以下基本原则:1.敬重新生儿的权益和尊严,保护其隐私;2.鼓舞母婴早期接触和亲子融合,促进母乳喂养;3.严格掌控洗浴、更衣等操作,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4.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测和察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5.严格执行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和器械;6.做好新生儿护理记录,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7.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供应有效的家庭教育。
第四章新生儿护理的具体要求第八条新生儿喂养要求:1.鼓舞母乳喂养,促进早期室内喂养;2.加强乳汁营养和质量的监测,保证母乳的供应充分;3.供应合适的喂养环境和乳具,保证卫生安全;4.做好新生儿喂养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喂养问题。
第九条新生儿卫生保健要求:1.每日对新生儿进行一次全身体检,察看体温、皮肤、黄疸等情况;2.保持室内适合的温度和湿度,避开寒冷和过热;3.定期给新生儿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4.予以新生儿适当的婴儿推拿,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5.定期进行听力和视力筛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第十条新生儿体温调整要求:1.保持室温适合,避开蓦地的温度变动;2.常常察看新生儿的体温,及时调整保暖措施;3.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特别加强体温监测和保暖措施。
医院新生儿病室护理质量管理评价细则
(15分 4.科学设岗,各级各类人员
岗位职责明确,相关人员知
晓其履职要求。
现场查看
一人不
1 人员资质 达要求扣
材料
0.5分。
2
现场提 问、查看 资料
做不 到或回答 错误一项 扣0.5分。
5.有护理人员岗前及分层培 养计划,体现专科特点,相 关资料完整(有相关制度、 培养计划、实施及考核记 录)。
无资
查阅 4 资料、实
地查看、
现场考核
4.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及查 对制度,有腕带标识和身份
及提问相 关知识
识别制度,100%使用腕带识
别患儿身份;出入院与家长 4 有患儿身份交接证明;有转 科/院患儿交接制度与流程, 有转科/院交接登记表。
无资 料一种扣1 分,资料 内容不完
(五) 5. 护士熟悉抢救药品作用、
相关人员
内容不完 善一处扣 0.5分。
现场查看 一人不达
1 人员资质 要求扣0.5
材料
分。
无资
料不得
4
查阅资 料、提问 相关人员
分,未体 现专科特 点或资料 内容不完
善一处扣
0.5分。
未建
立资料一
种扣1分,
内容不完
2
查阅资料
善、未严 格执行一
处或未体
现持续改
进一处扣
0.5分。
不符合 2 现场查看 要求一处
分。
查、听力筛查、眼底筛查技
术操作规范,相关结果及时 4 通知家长并追踪检查有记 录。
8.有爱婴医院相关制度,并 严格执行,有多种母乳喂养 4 宣传手段。
9. 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
度,护士熟练掌握各种应急
预案及处理流程,对应急预 案与处理流程有演练(至少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与依据为了确保新生儿在医疗机构内得到安全和质量的护理服务,保证其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本安全管理制度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新生儿护理质量管理与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相应指导意见。
二、通用原则1.尊重人权原则:尊重新生儿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保护其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2.安全优先原则:以新生儿生命和健康安全为首要目标,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3.客户导向原则:以新生儿为中心,提供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量、安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4.制度规范原则:建立健全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岗位培训与管理(1)医护人员应经过相关的新生儿护理培训,熟悉新生儿观察和护理技能,同时了解新生儿的特殊需求和相关安全问题。
(2)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其能够提供高质量和安全的护理服务。
(3)医护人员应遵循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不得泄露新生儿相关信息。
2.新生儿入院管理(1)对入院新生儿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病史和相关家庭情况,确保医疗机构有关新生儿的信息完整和准确。
(2)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新生儿的健康情况、护理措施和医疗处理等。
(3)确保新生儿住院区的卫生环境干净整洁,符合卫生标准,定期进行卫生消毒。
3.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1)对新生儿进行临床风险评估,了解其疾病和护理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建立新生儿护理的相关流程和规范,确保护理过程中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
(3)严格控制新生儿的感染风险,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
4.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1)医疗机构应确保新生儿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信息的采集、储存和传输等流程。
(2)严禁泄露患者个人信息,医护人员应保密处理患者信息,不得在未经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向外部泄露患者信息。
专科护理十大安全目标
专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附件:1 .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2 .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安全质量目标3、老年护理安全质量目标4.新生儿/NICU护理安全质量目标5.血液净化护理安全质量目标6.糖尿病护理安全质量目标7.骨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助产专科安全质量目标9.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10.成人/综合ICU护理安全质量目标11.手术护理安全质量目标附件1: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输液病人、药物发生错误1.建立及落实输液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上报程序,护士知晓并能自觉执行这些制度和程序,及时报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2.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核对病人时至少采用两种以上辨别病人身份的方法;3.每季度持续质量改进,发生输液不良事件时及时进行分析。
目标二:提高PICC 置管安全性1.管理层面:建立与落实PICC 置管技术准入、告知、不良事件的上报以及PICC 会诊制度,制定PICC 置管及维护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2.培训方面:护理部对PICC 专科护理技术有规范培训计划,专责护士定期接受相关培训;3.创新技术:条件许可的尽量使用B超引导下PICC穿刺技术;4.开设PICC导管专科门诊,提供专项技术;5.建立PICC质控小组,每季度召开会议一次,持续质量改进;6.根据《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使用PICC专科护理单。
目标三:安全使用高危药物1.有健全的高危药物使用制度,有配制细胞毒性药物的安全防护指南,并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2.细胞毒性药物在配制中心集中配制,无配制中心时应使用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配制;3.高危性药物,如高浓度电解质、细胞毒性药物等应单独存放、标识醒目;4.病人使用强刺激性高危药物时,床边应挂“防外渗安全警示”标识,护士能安全使用这些药物,有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出现药物外渗时的应急预案,出现药物外渗时使用药物外渗专科护理记录单;5.强刺激性高危药物建议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输入。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新生儿在医院内的安全,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新生儿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职责分工1. 新生儿病房(室)护士长负责新生儿安全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 产科医护人员负责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3. 医院保卫科负责新生儿病房(室)的安全保卫工作。
4.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5. 医院质量控制科负责新生儿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
四、安全管理措施1. 新生儿病房(室)应当严格执行护理级别要求,实行全天巡视制度。
2. 新生儿病房(室)应当实行母婴同室,加强母婴同室陪护和探视管理。
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抱婴儿离开母婴同室区。
因医疗或护理工作需要,婴儿须与其母亲分离时,医护人员必须和产妇或家属做好婴儿的交接工作,严防意外。
3. 新生儿病房(室)应当严格执行母乳喂养有关规定,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4. 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丢失,应当及时补办,并认真核对,确认无误。
5. 新生儿出入病房(室)时,工作人员应当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6. 规范新生儿出入院交接流程。
新生儿出入院应当由医护人员对其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后,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并记录新生儿出入院时间。
7. 新生儿病房(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8. 新生儿病房(室)应当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
五、培训与考核1. 医院应当对产科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医护人员具备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
2. 医院应当对新生儿病房(室)护士长进行新生儿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护士长能够组织实施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
3. 医院应当对新生儿病房(室)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执行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一、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目标1、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2、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3、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4、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5、预防高危药物外渗,最大限度地降低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及痛苦;6、加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呛奶、误吸致窒息;7、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8、落实新生儿安全巡视,防止发生新生儿意外死亡;9、建立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引,减少皮肤损伤;10、落实手卫生的五个时刻,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二、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细则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与核对工作指引;2.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查看后按左手食指印确认;做好宣教工作,监护人应提高防盗意识,防止新生儿被盗;3.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如父母或监护人不在场,按“谁办入院谁办出院”来办,但必须保留该家属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监护人的委托书,并注明与新生儿的关系;4.新生儿实行佩戴双腕带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人查对后补戴,手腕带应含有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等基本信息,必须每班确认;5.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等2项核对患儿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儿实施正确的操作;6.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儿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7.新生儿出院时落实好登记制度;二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保暖制度;2.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4℃之间;3.使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出入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4.温箱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小时记录箱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5.早产儿使用“鸟巢”,出生体重<1500 克的早产儿,在出生后予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至体温恒定,建议头部戴帽子或给予覆盖物;6.与新生儿身体直接接触的物品预先放置在箱温37℃的温箱中或其他安全的加热设备中预热,以减少传导散热;7.各项操作集中进行,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新生儿处于温暖的环境;8.新生儿出生后第一次沐浴应在体温稳定2~4小时后进行,如中心体温低于36.4℃的新生儿暂缓洗澡,沐浴后及时擦干新生儿身体,更换湿的衣物、尿片,减少蒸发散热;9.严防烫伤:沐浴时室温26℃~28℃,盆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手肘或手腕内侧测水温,确保不会过热或过冷,水温约38℃~41℃;奶液温度以不烫手为宜;热水袋温度:<50℃建议慎用;使用加热保暖的设备时,需要专人看护,距离患儿不少于60cm,或根据仪器使用说明正确使用;三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1.严格掌握氧疗指征;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85%者,应给予吸氧;治疗的目标是维持PaO250~80mmHg,或TcSO290%~95%;2.最好采用有空气与氧气混合的气源;给氧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3.连续吸入氧浓度FiO260%者,不宜超过24小时,80%者,不宜超过12小时;纯氧不宜超过4~6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如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查找病因,重新调整治疗方案,给以相应治疗;4.在氧疗过程中,密切监测FiO2、PaO2或TcSO2;使用头氧、温箱给氧时,必须使用氧浓度测定仪进行监测,探头放于新生儿鼻子附近,而非氧气主流出道处;5.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6.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7.进行早产儿氧疗必须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如氧浓度测定仪、血气分析仪或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仪等;如不具备氧疗监测条件,应转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四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1.有药物安全使用护理指引;设置NICU常用药物剂量快速参考手册,对于稀释过程复杂的如氨茶碱、肝素等,建立药物配置流程,以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2.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NICU急救时采用国际常用四种急救药物肾上腺素/纳洛酮/碳酸氢钠/生理盐水1kg/2kg/3kg的使用剂量,减少急救时用药错误;3.药物标签清晰易读,对于药名相似、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的药物,分开存放并做好标示;10%氯化钾、高浓度药物,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示;4.手写医嘱时避免使用u/iu/qd/qod等英文缩写,减少误读的差错;5.双人核查医生所开药物的浓度、剂量和用法是否正确,确保正确给药;6.在配药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设有计算器;稀释过程实施双盲法核对;7.给药前双人核对新生儿身份;8.超过一条给药通道时,输液泵、输液管有清晰的标示,并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9.准确记录输入量;五预防高危药物外渗,最大限度地降低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及痛苦;1.有高危药品清单,有高危药品使用和管理制度;2.建立和完善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指引;3.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每次输注应尽量重新建立静脉通道,并有两名护士确认回血好后再用药,输注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4.选择合适的血管;首选PICC导管或脐静脉导管;尽量选择粗直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和头部;5.加强责任心,加强巡视,严格作好床头交班,做好标示;6.输注完药液后采取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在针尖即将拔离皮肤瞬间,迅速用棉签沿血管和走向纵行按压穿刺点及其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时间约为3~5分钟;7.如发生外渗时能根据药物性质及时处理;六加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呛奶、误吸致窒息;1.建立和完善新生儿喂养指引;2.按时按量喂奶,首选母乳,出生后遵医嘱先试喂糖水或温开水,无特殊后逐渐加奶,质由稀到浓,量由少到多,选择合适奶嘴;3.喂奶时及喂奶后取头高右侧卧位,抬高床头,头偏一侧,禁止面部朝上、平卧位;4.鼻饲奶前先回抽,确认无误才注奶,如胃中有积乳量大于前一次入量1/3,则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使用自然重力喂养;5.喂奶时专人看护,禁止离岗,如离开暂停喂奶,禁止物品遮挡口鼻;6.喂奶后抱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出咽下的空气,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口咽、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7.喂奶后加强巡视,至少每15~30分钟一次;8.有新生儿误吸应急预案,如发生能按应急预案进行及时处理;七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坠床的防范制度及处理程序;2.新生儿小床均设床档,禁止无人看管;3.用温箱、抢救台,及时关闭箱门、档板;4.建立约束具使用规程,对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的新生儿使用约束具;5.操作时将新生儿置于安全环境,专人看护;6.保持工作场所地面干洁,禁止徒手转运;八落实新生儿安全巡视,防止发生新生儿意外死亡;1.严格落实管床责任制;2.建立新生儿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3.建立人力调配与应急处理程序;4.严格按新生儿护理常规巡视,15-30分钟巡视一次,重点观察患儿反应、肤色、呼吸,箱温/台温,仪器设备的状态、有否正常运行,有特殊随时记录和处理;5.建立仪器和设备三级维护制度,落实仪器使用规程;正确设定仪器的报警限值及音量,提高对仪器报警的警觉性,即时处理;6.建立新生儿意外死亡应急预案;九建立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引,减少皮肤损伤;1.在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脐静脉及脐动脉、足跟采血、留置胸腔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之前使用有效的消毒液,连续擦拭消毒两次,每次至少15秒,以清除穿刺部位的病原菌,减少菌血症、败血症的发生;2.如使用含碘消毒剂,最好用无菌生理盐水去除皮肤表面残留碘,以免碘吸收引起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肿;3.预防性使用水胶体敷料、透明敷料等皮肤保护用品,防止压疮、皮肤破损;4.预防撕揭胶布引起的损伤;尽量减少胶布的使用,除去胶布时先使用温水或石蜡油湿润,然后缓慢而小心地去除胶布;5.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尿布应避免覆盖脐部,若尿液或粪便污染时,用无菌水清洁干净;6.预防尿布皮炎的发生;勤换尿片,尽量减少皮肤与尿液及粪便的接触,根据臀部皮肤情况选用合适的护理用品;十落实手卫生的五个时刻,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1.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2.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和手卫生正确率达100%;3.进入新生儿病区前,必须洗手至肘部以上,护理暖箱内患儿时,衣袖必须挽至肘部以上或穿短袖,并做好手卫生;4.严格落实手卫生的五个时刻:接触病人前;执行无菌/清洁操作前;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和物品后;5.每季度抽查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前手部培养,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1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6.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落实持续质量改进;。
新生儿管理护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新生儿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
为了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本计划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科学、高效的新生儿管理护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确保新生儿安全、健康、舒适地度过医院生活。
2. 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新生儿护理团队。
3. 加强与家庭、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新生儿健康成长。
三、工作内容1. 加强新生儿护理队伍建设(1)选拔、培训新生儿护理人才,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2)开展护理技能培训,提升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
(3)建立完善的护理人才激励机制,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 规范新生儿护理流程(1)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护理质量。
(2)加强对新生儿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降低护理风险。
(3)优化新生儿护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新生儿疾病预防与治疗(1)开展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宣传,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的认识。
(2)针对新生儿疾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3)加强新生儿疾病的监测与随访,确保病情稳定。
4. 优化新生儿护理环境(1)改善新生儿病房设施,提高病房舒适度。
(2)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管理,预防交叉感染。
(3)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新生儿及家属的需求。
5.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1)定期举办新生儿家长课堂,普及新生儿护理知识。
(2)加强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了解新生儿及家属的需求。
(3)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提高社会对新生儿护理的关注度。
四、工作措施1. 制定新生儿护理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
2. 定期组织新生儿护理技能考核,提高护士业务水平。
3.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开展护理培训与研讨。
4. 建立新生儿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护理质量。
5.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
五、总结新生儿管理护理工作计划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通过实施本计划,我们相信能够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为家庭和社会创造更多福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一、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目标、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1性。
、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2伤、烫伤。
网膜视儿治疗用氧和,、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3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4、预防高危药物外渗,最大限度地降低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5及痛苦。
、加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呛奶、误吸致窒息。
6、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
7、落实新生儿安全巡视,防止发生新生儿意外死亡。
8、建立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引,减少皮肤损伤。
9、落实手卫生的五个时刻,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10二、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细则(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与核对工作指引。
1.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查看后按左手2.食指印确认。
做好宣教工作,监护人应提高防盗意识,防止新生儿被盗。
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3.理新生儿出院,如父母或监护人不在场,按谁办入院谁办出院”“1.来办,但必须保留该家属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监护人的委托书,并注明与新生儿的关系。
新生儿实行佩戴双腕带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4.双人查对后补戴,手腕带应含有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等基本信息,必须每班确认。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5.“性别年龄等项核对患儿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儿实施正确的/2操作。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ICU6.之间流程)的患儿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新生儿出院时落实好登记制度。
7.发生低体温、(二)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烧伤、烫伤。
建立与实施新生儿保暖制度。
1..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2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之℃37.4 36.5℃间。
.使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3皮肤),温箱出入紧贴应面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肤温:感烧伤。
热发生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风.温箱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小时记录442箱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早产儿使用鸟巢,出生体重<克的早产儿,在出1500”5“生后予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至体温恒定,建议头部戴帽子或给予覆盖物。
2..与新生儿身体直接接触的物品预先放置在箱温的温℃376热。
散预热,以减少传导箱中或其他安全的加热设备中.各项操作集中进行,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新生儿处于温暖的7环境。
.新生儿出生后第一次沐浴应在体温稳定小时后进行,2~48如中心体温低于的新生儿暂缓洗澡,沐浴后及时擦干新℃36.4生儿身体,更换湿的衣物、尿片,减少蒸发散热。
.严防烫伤:沐浴时室温~,盆浴时先放冷水,后℃926℃28放热水,手肘或手腕内侧测水温,确保不会过热或过冷,水温约~;奶液温度以不烫手为宜;热水袋温度:<(建议℃5041℃38℃慎用);使用加热保暖的设备时,需要专人看护,距离患儿不少于,或根据仪器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60cm(三)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严格掌握氧疗指征。
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1气时,动脉氧分压()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mmHg<50 PaO2者,应给予吸氧。
治疗的目标是维持<85%PaO2~,或%~%。
95TcSO25080mmHg90.最好采用有空气与氧气混合的气源。
给氧浓度视病情需要2而定,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
.连续吸入氧浓度()者,不宜超过小时,80%360%FiO224者,不宜超过小时;纯氧不宜超过~小时,以免发生氧中6 412毒。
如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查找病因,重新调整治疗方案,给以相应治疗。
.在氧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或。
使用头TcSO24FiO2PaO2 3.氧、温箱给氧时,必须使用氧浓度测定仪进行监测,探头放于新生儿鼻子附近,而非氧气主流出道处。
.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5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6~周或矫正胎龄~周时进行眼科筛查,以早期ROP324346发现,早期治疗。
.进行早产儿氧疗必须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如氧浓度测定7仪、血气分析仪或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仪等。
如不具备氧疗监测条件,应转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
(四)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有药物安全使用护理指引。
设置常用药物剂量快NICU1速参考手册,对于稀释过程复杂的如氨茶碱、肝素等,建立药物配置流程,以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急救时采用国际常用四种急NICU2救药物(肾上腺素纳洛酮碳酸氢钠生理盐水)的//1kg/2kg/3kg/使用剂量,减少急救时用药错误。
.药物标签清晰易读,对于药名相似、包装相似、读音相似3的药物,分开存放并做好标示;%氯化钾、高浓度药物,必须10单独存放,有醒目标示。
.手写医嘱时避免使用等英文缩写,减少误读u/iu/qd/qod4的差错。
.双人核查医生所开药物的浓度、剂量和用法是否正确,确5保正确给药。
.在配药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设有计算器;稀释过程64.实施双盲法核对。
.给药前双人核对新生儿身份。
7.超过一条给药通道时,输液泵、输液管有清晰的标示,并8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准确记录输入量。
9来的新生儿带最大限度地降低给(五)预防高危药物外渗,危害及痛苦。
.有高危药品清单,有高危药品使用和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指引。
2.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每次输注3应尽量重新建立静脉通道,并有两名护士确认回血好后再用药,输注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选择合适的血管。
首选导管或脐静脉导管。
尽量选PICC 4择粗直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和头部。
.加强责任心,加强巡视,严格作好床头交班,做好标示。
5.输注完药液后采取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在针尖即将拔离6皮肤瞬间,迅速用棉签沿血管和走向纵行按压穿刺点及其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时间约为~分钟。
53.如发生外渗时能根据药物性质及时处理。
7呛奶、误吸致窒息。
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六)加.建立和完善新生儿喂养指引。
1.按时按量喂奶,首选母乳,出生后遵医嘱先试喂糖水或温2开水,无特殊后逐渐加奶,质由稀到浓,量由少到多,选择合适奶嘴。
.喂奶时及喂奶后取头高右侧卧位,抬高床头,头偏一侧,35.禁止面部朝上、平卧位。
.鼻饲奶前先回抽,确认无误才注奶,如胃中有积乳量大于4前一次入量,则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
使用自然重力喂养。
1/3.喂奶时专人看护,禁止离岗,如离开暂停喂奶,禁止物品5挡口鼻。
遮.喂奶后抱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出咽下的空气,及时清6理呕吐物及口咽、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喂奶后加强巡视,至少每~分钟一次。
15307.有新生儿误吸应急预案,如发生能按应急预案进行及时处8理。
(七)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
.建立与实施新生儿坠床的防范制度及处理程序。
1.新生儿小床均设床档,禁止无人看管。
2.用温箱、抢救台,及时关闭箱门、档板。
3.建立约束具使用规程,对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的新生儿使用4约束具。
.操作时将新生儿置于安全环境,专人看护。
5.保持工作场所地面干洁,禁止徒手转运。
6(八)落实新生儿安全巡视,防止发生新生儿意外死亡。
.严格落实管床责任制。
1.建立新生儿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2.建立人力调配与应急处理程序。
3.严格按新生儿护理常规巡视,分钟巡视一次,重点15-304观察患儿反应、肤色、呼吸,箱温台温,仪器设备的状态、有否/6.正常运行,有特殊随时记录和处理。
.建立仪器和设备三级维护制度,落实仪器使用规程。
正确5设定仪器的报警限值及音量,提高对仪器报警的警觉性,即时处理。
.建立新生儿意外死亡应急预案。
6损伤。
理指引,减少皮肤(九)建立新生儿皮肤护.在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脐静脉及脐动脉、足1跟采血、留置胸腔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之前使用有效的消毒液,连续擦拭消毒两次,每次至少秒,以清除穿刺部位的病原菌,15减少菌血症、败血症的发生。
.如使用含碘消毒剂,最好用无菌生理盐水去除皮肤表面残2留碘,以免碘吸收引起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肿。
.预防性使用水胶体敷料、透明敷料等皮肤保护用品,防止3压疮、皮肤破损。
.预防撕揭胶布引起的损伤。
尽量减少胶布的使用,除去胶4布时先使用温水或石蜡油湿润,然后缓慢而小心地去除胶布。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尿布应避免覆盖脐部,若尿液或粪便5污染时,用无菌水清洁干净。
.预防尿布皮炎的发生。
勤换尿片,尽量减少皮肤与尿液及6粪便的接触,根据臀部皮肤情况选用合适的护理用品。
(十)落实手卫生的五个时刻,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
1.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2知识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手卫生知和7.晓率和手卫生正确率达。
100%.进入新生儿病区前,必须洗手至肘部以上,护理暖箱内患3儿时,衣袖必须挽至肘部以上或穿短袖,并做好手卫生。
.严格落实手卫生的五个时刻:接触病人前;执行无菌清洁/4操作前;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和物品后。
.每季度抽查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前手部培养,手消毒效果5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10cfu/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2≤5cfu/2.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6的依从性,落实持续质量改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