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医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但是在现代,医院的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护理缺陷,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
新生儿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是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服务。
新生儿的体质较弱,所以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治疗时要采用较为温和的治疗方式,并对其进行科学护理。
接下来本文将会对新生儿科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适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对策1新生儿科的相关风险因素1.1护理人员因素1.1.1护理工作给护理人员的身心造成压力。
新生儿科护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护理人员在参与此项工作时不仅会消耗很大的脑力和体力,还会对他们的内心造成的压力。
如果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工作,护理人员无法保持最好的状态为患者提供服务,护理服务质量将会降低,患者的满意度也会受到影响。
1.1.2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量大。
在新生儿病房,护理人员不仅需要配合医生完成对患儿的治疗工作,而且还需要为患儿提供基础的护理工作,工作量较大。
对此,医院需要根据科室的日常工作量来配置护理人员,减轻他们的负担,保证服务质量;相反,如果医护人员配置不合理,不仅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巨大压力,还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风险。
1.1.3 岗位技能的竞争性强。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先进医疗设备和新式医疗技术被研发出来,并投入到了临床治疗中,大大提升了国内的医疗水平。
但是新设备的出现却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医疗设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都是有差别的,如果要对患者实行准确护理,护理人员就必须要对每种医疗仪器的特性有一个清楚地了解,并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
例如各种深静脉置管、各种呼吸机的应用、NO的使用、换血疗法等。
这一系列护理工作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对此,医护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用一个更好的状态来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儿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儿科护理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儿童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也相对较多。
本文将从儿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和防范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确保儿童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常见的儿科护理风险1.感染风险儿科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例如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医护人员和家长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容易在不经意间将病原体带入患儿周围环境,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2.跌倒风险由于儿童年龄小,活动能力强,往往在医院或家庭中容易出现跌倒伤害的情况。
特别是在接受治疗期间,因为一些不安全因素而导致患儿跌倒的风险更大。
3.药物安全风险儿科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很强,有些药物对他们的身体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而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计算,容易出现用药剂量错误的情况。
4.误吸风险由于儿童的吞咽和呼吸协调能力不够成熟,易出现误吸的情况。
特别是在口腔护理和喂养的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不小心,就会增加患儿误吸食物或液体的风险。
5.伤害风险儿童因为好奇心强,往往容易发生一些不测的伤害情况。
在医院或家庭环境中,有些患儿会触碰到一些危险的物品,如插座、针头等,增加了意外伤害的风险。
1.感染控制医护人员在护理患儿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穿手套等,杜绝感染源的传播。
在医疗器械的处理中,应做到彻底清洁消毒,确保儿童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2.跌倒预防医院和家庭中都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患儿随意活动造成的意外伤害。
在接受治疗期间,患儿需要有专人陪护,保证其安全。
在床边和走廊中设置扶手等设施,降低患儿跌倒的风险。
3.药物安全管理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用药标准,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
在用药前要认真核对患儿的个人信息,避免用错药物或者用错剂量的情况。
新生儿护理中易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
新生儿护理中易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
1、体温过高或过低
防范措施:
⑴监测体温变化,每1-2小时一次。
⑵体温过低时给予复温、保温措施,必要时置患儿于暖箱中,注意正确调节暖箱的温湿度,提升箱温时要逐步上升,切忌提升过快,暖箱水槽及时加水,保持箱内湿度。
⑶注意及时调节室内环境的温湿度。
⑷体温过高时切忌用药物降温,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如开仓散热,必要时温水擦浴。
2、新生儿感染
防范措施:
⑴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min,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
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洗手。
⑶做好基础护理,尤其是脐部护理和皮肤护理。
3、臀红
防范措施:
⑴便后及时更换尿布,大便后温水洗臀并拭干。
⑵应用透气度良好的尿布,切忌尿布包裹过严。
⑶每日为婴儿洗澡。
⑷合理喂养,防止腹泻,以免排便次数过多刺激臀部引起臀红。
⑸如已发生臀红,每次清洗后涂氧化锌软膏,并经湿化氧气吹干。
4、早产儿呼吸困难
防范措施:
⑴注意观察早产儿呼吸变化,如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等。
⑵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⑶如发现呼吸暂停时,给予拍背或拍打足底刺激患儿,必要时应用氨茶碱刺激呼吸。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随着社会发展,新生儿护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生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因此需要精心的护理和照顾。
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防范措施来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感染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病菌。
感染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发育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家长应注意以下问题:1. 洗手家长应该时刻保持手部清洁,特别是在接触新生儿之前。
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2. 医院感染在医院中,为了避免感染发生,家长应该遵守医院的规定,如戴口罩、手套和穿着单次使用的手术服等。
3. 避免人群生命脆弱的新生儿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家长要尽量避免在新生儿的周围聚集大量人群。
二、疾病新生儿对疾病的抵抗力非常弱。
如果新生儿患上疾病,这将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家长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喂养不良喂养习惯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患上不同的疾病。
因此,家长应该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和技巧。
例如在喂养时,要保证奶嘴清洁;在添加辅食时,要采用新鲜的食材。
2. 睡眠睡眠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和发展非常重要。
不合理的睡眠会影响新生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发育。
因此,家长需要保证新生儿的睡眠环境舒适、安全和稳定。
3. 访客控制新生儿对各种疾病非常敏感,因此家长应该避免让患病的人接触新生儿,特别是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手口足病等传染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
三、安全新生儿的骨架和身体很是柔嫩,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的错误,因此家长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窒息新生儿的呼吸道非常细小,甚至可能被堵塞。
因此,家长需要小心家居环境和新生儿所使用的婴儿床等,防止发生窒息事件。
2. 摔伤新生儿的骨骼和肌肉还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发生摔伤,尤其是摔到头部。
因此,家长需要小心照看新生儿,防止发生摔伤事件。
3.烫伤因为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嫩也比较敏感,不能被曝晒在阳光下,或被热汽或热水烫伤。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1.1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新生儿院内感染1.4.1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新生儿脓疱疹: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新生儿发热: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新生儿喂养困难: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乳头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新生儿是家庭中最为脆弱的一环,护理工作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新生儿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目前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因为呼吸道发育不完善,易受到窒息的影响。
为防止新生儿窒息,应做好以下措施:1.睡眠姿势:新生儿应该平躺,双手放在两侧,避免采用侧睡和脸朝下睡的姿势。
2.床垫选择:床垫应该使用透气性好的床垫,不能使用过软、不透气的床垫。
3.枕头选择:新生儿不需要枕头,如果需要枕头建议使用空心棉制品。
4.玩具选择:新生儿的玩具不可过大,不可过硬。
二、新生儿烫伤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性差,容易受到烫伤的影响。
为了防止新生儿烫伤,应做好以下措施:1.水温:新生儿洗澡的水温应低于38℃。
2.沐浴时长:新生儿洗澡时间不应过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
3.洗澡前检查:洗澡前应检查水温和沐浴产品是否适用于新生儿。
4.衣物选择:睡衣应该使用棉质透气性好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合成材料制作的衣物。
三、新生儿误吸新生儿的消化道发育不完善,误吸易造成胃肠反应。
为了避免新生儿误吸,应做好以下措施:1.喂奶选择:新生儿应该使用母乳或者婴儿奶粉喂养,不得使用其他奶制品。
2.喂奶姿势:喂奶时,应将新生儿抱起,使头部高于胸部,避免奶液流入呼吸道。
3.吐奶及时处理:如果新生儿出现吐奶情况,应及时清理。
4.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卡着气管的物品拔出,应紧急送往医院。
四、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抵抗力弱,在一些人多、空气不流通、清洗不彻底的地方容易感染,为了避免新生儿感染,应做好以下措施:1.饮食卫生:母乳和奶粉应该选择品质优良、清洁卫生的产品。
2.室内环境: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
3.外部访客:新生儿只能让父母及亲近的家人抱,要注意控制外部访客人数及时间。
4.个人清洁:护理人员要保持手部的清洁,避免对新生儿造成污染。
综上,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很多,但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基层医院新生儿室潜在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当代护士2010年11月中旬刊(学术版)107基层医院新生儿室潜在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张玉清摘要对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静脉输液引发的皮下渗漏、各种原因引发的新生儿窒息、用药剂量的错误、错放床位、皮肤完整性的受损、院内感染的发生等。
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包括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护理风险意识;健全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学习,履行护士职责。
强调慎独精神。
认为对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采取防范对策,落实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
可降低新生儿病房的护理风险。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411(2010)11一0107—02基层医院的新生儿室大多位于儿科病房内。
受到医院设施条件及人员的制约往往存在护理风险,如何保证护理安全和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是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树立正确的医疗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既有客观的一面,又有可控的一面,充分调动全体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控制风险,可以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同时,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
由于新生儿生命的脆弱,病情的变化迅速,护理工作中稍有一丝疏忽遗漏,都有可能引发各种不良后果。
现将基层医院新生儿室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介绍如下。
1新生儿室潜在的护理风险1.1静脉输液引发的皮下渗漏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管细小,血管壁较薄,容易破裂。
当留置针进入血管内与血管壁长时间接触或短时间内输注刺激性药物如钙剂、甘露醇等。
引发血管内膜受损而发生药液外渗到皮下;当针头固定不牢时,新生儿活动碰撞及抓扯到针头以至损伤到血管,或针头脱出致使药液渗漏。
1.2各种原因引发的新生儿窒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呈水平位,胃贲门括约肌松弛,新生儿容易出现溢工作单位:518055深圳广东省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儿科张玉清:女,主管护师,E—m ai l:t hanks67@126.(30111收稿日期:2010--05—14奶导致呕吐,呕吐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乱或梗阻的表现。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护理风险1.1 感染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
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
洗胃、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
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
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严重可引起脑损害。
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可无临床呕吐症状,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临床上对这种“寂静型”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
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
2 防范对策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实行保护性隔离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
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天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每周更换暖箱1次,使用后终末消毒。
(完整版)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护理风险1.1 感染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
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
洗胃、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
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
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严重可引起脑损害。
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可无临床呕吐症状,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临床上对这种“寂静型”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
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
2 防范对策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实行保护性隔离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
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天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每周更换暖箱1次,使用后终末消毒。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目的: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降低由于护理风险引起的医疗事故。
方法:对我院一年内收入院的320名新生儿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将其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结果:在所有的新生儿中采取了新生儿科安全护理的新生儿的健康恢复状况远远好于普通护理,而且新生儿护理投诉也有了很大的缩减。
结论:有效采取新生儿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护理中的风险,降低新生儿家属的投诉率,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标签: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新生儿由于刚刚出生,其年龄幼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又加上新生儿特殊的体质,用药敏感性高等原因,使得新生儿护理较比普通的儿科科室护理的风险更大些,很易产生护理纠纷。
因此,我们的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仅专业素质要过硬,还要态度和蔼、热心关怀、细致服务,更要有主动识别风险、预防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现就新生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怎样进行风险管理作详细论述,并总结我们经过实施风险管理后所取得的成效。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现以我院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入院的3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分析对象。
在这中间有170名男的,150例女的。
1.2方法搜集和归纳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新生儿患者,在我院院内或者新生儿科室内的护理投诉情况,并对其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因素,从而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并对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组别风险因素护理要求家属反应新生儿住院康复周期对照组多低服务一般相对于采取特殊护理的新生儿长一些实验组少高护理比较全面认真相对比较短,康复良好1.3统计学方法及处理采用SPSS 14.0处理各种数据,采用百分比来表示计量数据。
2结果2.1医方因素2.1.1护理人员的资历较低:年轻护士较多,临床经验不足,而且新生儿科疾病又面临着发病急,复杂,变化较快,而新生儿年龄幼小,无法描述病情,家长又缺乏相关知识,把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护理人员若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解释,因此就不能迅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会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
完整版)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完整版)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新生儿的皮肤薄嫩,易受损伤,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范意外损伤。
输液时应选择低浓度液体,避免对血管及周围组织造成刺激和外渗。
洗胃、洗澡时应控制水温,避免烫伤。
足月儿的指甲应定期修剪,避免自行抓伤。
在使用辐射床时,应规范操作,避免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吸氧时应注意适当控制吸氧浓度,避免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操作时应注意保持患儿的氧环境,避免严重低氧导致脑损害。
2.3加强护理记录和交接班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儿的病情、护理措施和效果等信息。
交接班是医护人员之间的重要沟通环节,应确保交接内容全面、重点明确,避免因交接不周导致患儿护理出现问题。
2.4防范胃食管反流针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潜在危险性,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反流症状。
对于“寂静型”反流患儿,应给予高度重视。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呕吐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反流症状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2.5加强安全管理为了避免新生儿被偷窃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调换床位、输错液体等错误操作应加强管理,避免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等过程中,应注意核对患儿的身份信息,避免调错婴儿或抱错婴儿等事件的发生。
静脉注射时要加强巡视,选择四肢作为注射部位,并尽量使用留置较长的导管,避免反复穿刺造成损伤或感染。
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一旦出现静脉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拔掉留置针,局部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
各种仪器探头应定时更换部位,避免局部受压过久。
对于置于远红外线抢救台上的新生儿,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烫伤。
护士还应特别留意耳后、皮肤皱褶处及臀部的清洁卫生,勤换尿布,并为已发生尿布性皮炎的患儿暴露出臀部,保持干燥,局部可涂红臀软膏。
在进行照蓝光前,要为婴儿戴上小手套,以防止指甲抓破皮肤,眼睛则要用黑眼罩遮挡,并妥善固定,确保眼罩不会脱落,完全遮住眼睛,又不会堵住鼻孔。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及对策
原始文件依据 , 它包括 体温单 的填写 , 医嘱 的签 名及 护理 记 执行
录等 , 如护理记 录与医生记 录不一致 , 特殊 医嘱执行 时 间未按 规 定时间执行 , 响病情 , 影 造成后果。护理记录字迹不清 , 涂改代 签 名等都使护理记录失去真 实性 , 一旦 出现纠纷 , 护士 必须 承担 法 律责任 。
个高风 险的学科 , 因为新 生儿 的生命非 常脆弱 , 病情 变化 非常
迅速 , 护理人员责任心稍一放松 , 观察不到位 即可引发不 良后果 ,
重者可致死亡 或残疾 , 者出现功 能障碍增 加痛 苦 , 长治疗 时 轻 延 间。现将新生儿室护理工作 中潜 在的风险及对 策据 告如下。
1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 中存在风险
2 防 范 对 策
1 1 静脉输液皮下渗漏 .
1 1 1 血管 因素 ..
血管 。
血 管细 小 , 薄易 破裂 , 壁 留置 针外 套 管脱 出
1 12 药物 因素 ..
刺激性强 的药物如钙 、 甘露醇 , 短时 间大 量快
速进入血管 内, 过血 管本 身缓冲 中应 激能 力或在 受损处 堆积 , 超 内膜受累而发生药渗漏 。 1 13 其他 因素 .. 12 院 内感染 , 如留置针固定不牢 , 患儿 活动 留置 针溜出。
和、 快慢适 中、 语气谦和 、 真诚可信 、 语态专注 、 尊重 热情 。患者应 将对患者的爱心 、 关心 、 同情 心及乐 于真诚相 助 的情 感融 化于语 言中 , 这是护患 间情感 的交流 , 能带给患者精神上的安慰 , 消除患 者对 护士的顾忌与不满 , 增强护 患 间的信任感 , 才有 利 于护患关
15 皮肤破损 的危 险 新生儿皮肤是机体重要 的屏 障。比较 脆 .
新生儿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实用措施.docx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护理风险1.1 感染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
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
洗胃、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
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
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严重可引起脑损害。
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 可无临床“寂静型”呕吐症状,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临床上对这种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
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
2防范对策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实行保护性隔离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
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天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每周更换暖箱 1 次,使用后终末消毒。
研究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
研究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新生儿是生命的脆弱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和护理。
本文将探讨新生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
一、危险因素:1. 窒息:新生儿的呼吸中枢不够发达,容易出现窒息的情况。
窒息的危险因素包括窒息线索、口鼻分泌物阻塞、胎儿吞咽羊水等。
2. 感染: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亲感染、不洁无菌操作、助产过程中的感染传播等。
3. 低血糖:新生儿的糖原储备有限,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包括产时分娩史、早产、低出生体重等。
4.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不够成熟,容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
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母亲血型不合等。
二、护理管理措施:1. 窒息的护理管理:(1)保持通气道的畅通:清除口鼻分泌物,避免窒息线索的出现。
(2)建立呼吸道开放性:保持头部的颈椎部位处于自然直立状态,避免颈部的压迫,确保气道的通畅。
(3)增强氧合:采用氧气面罩、氧气帽等方法提供额外氧气供应,保证新生儿的充分氧合。
2. 感染的护理管理:(1)母亲护理管理:产后及时清洁私处、更换卫生巾等,避免感染的传播。
(2)新生儿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和感染。
(3)科学的喂养护理:母乳喂养是最佳的抵抗感染的方式,应及时给予乳汁,增强婴儿的抵抗力。
3. 低血糖的护理管理:(1)即刻喂养:在新生儿出生后尽快进行喂养,提供足够的葡萄糖来提高血糖水平。
(2)静脉输液:如果新生儿血糖持续下降,可考虑进行静脉输液,提供葡萄糖的补充。
4. 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管理:(1)早期喂养: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和代谢,有助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
(2)光疗:将新生儿暴露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下,通过光疗来降低胆红素水平。
总结:新生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包括窒息、感染、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等。
为了保护和照顾新生儿的健康,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例如保持通气道的畅通、增强氧合、提供充足的营养和光疗等。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问题与预防措施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问题与预防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对儿科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使广大医务人员深刻意识到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1]。
儿科作为一个特殊性的人群,生长发育的特点、生理功能等决定着我们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一些特殊性。
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1.护理工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1.1 护患沟通无效及护士与患儿家属沟通欠缺。
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自身素质与物质要求的提高,家长对患儿的要求甚是更高。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家里的掌上明珠,如果孩子生病了,家长们都怀有立竿见影的态度。
可治疗疾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家长们有时候是不予以理解的。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及家属,难免有情绪,因此很容易与家属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对于儿童依从性、年龄、家庭坏境、入院次数有明显的差异,首次入院及年龄越小的患儿依从性越差[2]。
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语言表达能力及认知能力较差,常不能完整的表达疾病的感受和变化[3],所以护患沟通无效,让护理人员不能有明确的目标进行护理工作。
1.2 护理人员方面的问题。
在护理工作繁忙的时候,由于要完成在班的工作,难免三查十对制度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没做到位,在交接班时查对交接不严格,用药的剂量交接不准确,加床或频繁调床后的治疗卡、床头卡、一览卡等没及时更改都容易引起护理纠纷。
在技术方面有些年轻的护士静脉穿刺不能够一针见血,导致用药延误,患儿家属因此心疼患儿着急患儿的病情导致不满。
药物的剂量算不准确,使得剂量过量或不足,影响疾病的治疗。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解剖、生理功能,儿童发病快、病情变化快、治疗快。
年轻的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做不到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急救技术也不够熟练,不能够争分夺秒的去抢救患儿生命。
宣教不到位让患儿及家属擅自离开病房出现意外。
护理记录存在问题,从而失去其作为法律证据的作用,甚至起反作用。
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新手一儿在儿科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新生儿期又是生理功能进行调整适应宫外生活的时期,掌握新生儿期的特点,对医疗、护理、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要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儿科医学知识及专业护理技术,还要随时排除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住院病儿的安全。
先将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报告如下: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1.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新进医护人员频繁培训时间短。
新生儿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同情心、爱心、耐心、细心。
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家属产生不安全、不信任感。
1.2新生儿无陪护,无语言行为表达能力只能以哭闹表达不适。
由于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如配奶、喂奶、换尿布、婴儿沐浴、暖箱和光疗箱的使用都由护理人员完成,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配奶污染,发生胃食管返流而窒息、体温不升,烫伤、皮肤压疮、坠床、针刺伤、暖箱、光疗箱温的骤变、穿刺取血后压迫不到位等都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
患儿异常哭闹时未能及时评估。
1.3环境:新生儿对外界的抵抗力差,而病区不能严格区分感染、非感染病房,由于患儿多,环境消毒不及时等。
特别在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增多,病房拥挤,使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医护人员忙于诊疗和护理,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可危及生命。
1.4新生儿病房工作压力大、风险高:新生儿监护室元陪护,因此护理工作量大且繁杂、琐碎、液体滴速要求高,输液时间长,液体易外渗需重新穿刺频率高。
婴儿啼哭加上各种监护仪器噪音得不到良好的身心调节,久而久之将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反感情绪。
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1.5药物外渗:新性儿患者大多数是危重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全身各脏器发育不完善,入量不能满足机体基础需要量,经常需要静脉输注渗透压高的营养确何热卡的供给。
使用呼吸机的患儿用力月西、多巴胺、多巴酚酊胺等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由于新生儿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静脉注射过程中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养性改变,需要经常更换穿刺部位,既增加工作量,也给患儿带来伤害。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护理风险1.1 感染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
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
洗胃、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
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
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严重可引起脑损害。
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 )可无临床呕吐症状,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临床上对这种“寂静型” 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
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
2防范对策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实行保护性隔离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
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天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每周更换暖箱 1 次,使用后终末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步提高,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
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 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和孩子家庭的幸福和谐。
因此, 人们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高的要求, 为使护理服务和护理质控能够得到提高, 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本文就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讨论。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风险防范;护理风险
1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满28 d的婴儿。
新生儿在生理方面有许多特点, 为了更好地护理孩子, 必须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 一般在出生后3 ~4 d起, 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因此, 这时的肤色稍带黄色。
1 周前后为黄疸高峰起, 大约2 周后自行消失。
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 防御能力差, 容易损伤或细菌感染, 发生脓疱疮、疖子等。
新生儿呼吸较快, 可达40 ~80次/min, 有时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这是呼吸中枢发育还不够完善的缘故, 属于正常现象, 以后逐渐地稳定下来。
但若发现新生儿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 就应尽快就医。
新生儿的脉搏无规律, 以每120 ~140次/min为正常。
正常新生儿体温应在36℃~37℃之间。
但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 控制血管舒缩的植物神经功能不够健全, 体表面积大, 皮下脂肪少, 容易散热, 因此体温波动较大。
因此, 新生儿的体温易受外界影响, 室内温度调节很重要。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平均为3 000 g。
在出生后2 ~4 d内, 由于排泄大便, 以及皮肤开始排泄水分, 呼吸和大小便也丢失大量水分, 身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导致了体重下降, 约下降出生时体质量的3% ~9%, 大多在200 g左右, 这是暂时性下降, 大约1周左右可恢复。
新生儿胃容量小, 呈水平位, 胃贲门括约肌松弛, 幽门发育较好, 最初只能容不足30 ml的流食, 所以容易出现溢奶现象。
2周内可逐渐增到50 ml 左右。
一般出生后10 h内排出粪便, 呈深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 而第2天或第3天排出黑黄混杂的过渡性粪便, 第4天始应变为正常新生儿的黄色粪便, 每天排尿一般4 ~5次, 一星期后每天可达10次左右。
2新生儿的护理风险
医院环境、设备、卫生条件等都会给护理工作带来风险,直接或间接地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同时医院和医务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人身的风险。
护理人员是医院最前线、跟患者接触时间最长最频繁的工作者, 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
由于新生儿护理工作量很大, 护士劳动强度较大, 工作压力重, 护理人员思想浮动, 加上过快的人员更新,使得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下降, 被投诉的现象有所增加。
医疗护理行为具有高风险性的隐患, 如护理工作对护士的压力、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不满、服务态度与沟通不良、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善、护理业务技术水平等。
3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3.1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组织实施并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防范工作的保证。
制订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 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会诊制度、护士长夜安全护理查房制度等, 以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系数,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
3.2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技术水平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护理人员配备和科学的工作流程, 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 对新上岗护士从综合实力、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 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 并指定高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 以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 加强护患沟通。
3.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医护配合是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消除疾病, 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在护患沟通中, 护理人员是主体, 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和语言艺术能力。
同样, 患者也应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积极完成护理过程, 尽到自己的义务, 以达到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与良好的氛围, 相互理解, 相互信任, 缩短双方的距离。
3.4规范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根据医疗护理措施和患者的病情及住院期间的护理过程的具有法律效应的真实记录。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护士法制观念淡薄, 观察不严密, 资料收集不全, 记录不完整, 影响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导致医疗纠纷案件时有发生。
所以, 注意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培训,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其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护理书写的要求和规范。
是对当今医疗科学的飞速发展进程中沉着应对新形势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新生儿护理.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 1988, 4:19-20.
2文明溱, 孙光妍.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中国医院管理,2000, 20(5):402.
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0.
4余贵妍, 王玉芬.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妇幼保健, 2004, 17:47.
5方秀莲.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3):66.
6李晓惠, 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5):375-377.
7唐金红, 钟冬秀.孕产妇及家属学习新生儿护理模式研究.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06.
8廖容, 刘志霞.临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2(8):57-58.
9吴静娟, 邹成英, 宋静.浅谈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07.
10缪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1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