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三“心”二“意”融合前行——德育教育视角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实践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论文
三“心”二“意”融合前行
——德育教育视角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实践策略
摘要: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小学生完善的个性、塑造小学生积极的思想,使得小学生能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原则的人。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年龄段有着特殊的心理特征。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三心二意”工作法,试图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出发,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课程;教学策略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地位。从德育教育的本质上看,德育教育是完善小学生自身规定性的教育,也是最能体现教育魅力的一项事业。许多学校一直以来都有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只重视小学生考试分数、轻视小学生成人的思想,没有把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年龄段有着特殊的心理特征。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小学生的德育课程的价值和具体措施进行探讨,旨在弥补传统教育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忽视。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三“心”是指学校之心、家庭之心、社会之心;二“意”是指正确处理意料之内的事和意料之外的事。只有各方合力,共同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为小学生营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他们的情感丰富但又缺乏稳定性,心理活动常常复杂多变,冲突强烈。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许多小学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方面,许多小学生自卑情绪较强,再加上家庭、社会、舆论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不少小学生产生了焦虑、厌学心理;在人际交往方面,一些小学生存在沟通障碍,因过分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往往沉迷于虚拟空间,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同他人沟通、交流,他们常常为此而感到苦闷、烦躁;在与同伴交往方面,缺乏合理应对的方式和经验,常常出现沮丧、迷茫的情绪。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与伴沟通存在障碍
部分小学生因年纪较轻,经验尚浅,没有掌握好沟通的技巧,缺少经验的他们,在与同学交往中难免会发生矛盾,从而导致关系紧张。这也使得这些小学生更加内向,对于题目身心健康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同教师有疏离感
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比较大,学生面对老师,会有一种紧张感,难以对老师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且学生会对老师有一种畏惧的心理,面对老师,学生只会一味的点头,并不会去反驳老师的观点,为师生有效的沟通带来困难。(三)对家长不服从
一方面,小学生现在正处于懵懂阶段,内心尚未成熟。另一方面,小学生处于叛逆期,个性需要张扬,做事我行我素,依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些事情并不会去考虑后果,并不会服从家庭的管理。
三、三“心”二“意”,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实践策略
(一)学校之心,育人匠心
1、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育人本领
一方面,教师的职责是育人。教师应从根本上建立起以小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不管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在沟通交流过程中,都应抱着理解小学生,尊重小学生的态度。日常教师本身应加强师德和修养, 以身示范, 管教管导, 以此提高日常课程的吸引力和小学生兴趣, 提高日常德育教育的实效。日常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坚持练好基本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日常教师应当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使得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日常教师应当注重实践和实际,努力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开拓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2、强化课堂功能,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日常的课堂时间对于教师来说非常宝贵。课堂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首要来源,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需要在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传授。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的课堂中都能同德育工作相融合。教师在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也应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可以在课堂中多多采用包
括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情境演绎在内的教学方式,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多元的方式来鼓励小学生多思考,多交流。日常教师应学会随机应变,对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严肃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认真传达相关管理要求和规范,让小学生明白自己行为的准则和边界。在轻松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暂时转变为朋友的角色,对小学生悉心引导,将表达的内容娓娓道来,使小学生对于相关的要求和规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加强班主任沟通技巧
师生之间的沟通需要技巧,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够使两者的关系更加紧密,消极的沟通方式则会使得师生关系更加疏离。对于小学生来说,分数是学生的法宝,但是真的考试前把学生拉出来单独谈话,学生会很敏感,尤其是后进生会觉得老师对他没有信心。所以,我一般会在走廊里偶遇学生或是班级里课间走到学生旁边聊聊该生学习近况。有一次,在前往班级教室的路上,我巧遇一名班级里成绩排名靠后的王某,我抓住时机,趁此表扬了王某最近学习很努力,并鼓励他如果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找我帮忙。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对王某有了很大的触动。王某很认真地告诉我,他最近学习确实很认真,要我相信他期末考试一定会有进步的。看着这名信心满满的学生,我微笑地说相信他并鼓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果然,在期末考试中,这名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如果每个老师能用平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选择恰当的时机,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要求分享给孩子们,你终会聆听到春暖花开、生命拔节的声响。
(二)家庭之心,紧密联系
1、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沟通
从家庭方面来说,父母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情感交流和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父母要尽可能增加与子女的联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体会子女内心、情感的变化。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早解决。此外,父母还要想方设法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庭、学校的品行状况,配合学校教育,保证孩子的身心安全。
2、紧密家校联系
学生的问题往往可以追溯至其萌芽状态,目前的绝大多数学生均为独生子女。由于长期生活在长辈的庇护下,他们的心理往往比较脆弱,敏感。而对于负
面情况,许多学生并不愿意轻易表露。教师和家长需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但是往往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场所和机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交流需要搭建在一个顺畅交流的平台上。除了用好现在很多学校都采用微信群、QQ群等虚拟平台,还可以建立类似于家校加油站这样的具体平台。通过在学校里建立家校加油站的形式,营造一个轻松、可靠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能畅所欲言,袒露心声。这既是一项预防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补救性的服务。通过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主动地接近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心理测试,可以进行有针对性辅导和咨询,及时消除隐藏在学生心中的各类心理障碍问题。通过专业的处理方法大大可以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率。
我班的周某是一个胆小、内向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方式。因此,我把他的母亲请来,详细地分析了周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她交流,反馈情祝,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胆小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孩子适当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在的能力。对于课后作业上有难题,让家长尝试自己给我发信息和我联系,从起初的紧张不敢到最后可以和我进行视频对话,孩子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对孩子的进步我和他的妈妈也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三)社会之心,融合助力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社会教育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学校和家庭作为资源链接者,在实施社会教育时应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已有物质资源、大力开发社会潜在资源和积极引进更多外部资源。小学生的社会教育将社会作为主要的活动场所,而且对社会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用所能获得的一切力量去解决社会自身的问题。
其实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缺点,他们就像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但只要我们将学校之心、家庭之心、社会之心,三心合一,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爱心与耐心,精雕细刻,他们一定会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