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优质课件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了主人 公怎样的心情?
天地之间 一声幽叹
不思量 自难忘
离居终老之苦,黯然之情令人销魂!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手法
艺术特点
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对于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种方法:
1.通过诵读,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3.寻找文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还长 顾路 望漫 旧浩 乡浩 ,。
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 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 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 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 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 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 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 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 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 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 效果。
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 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 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 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 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 “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 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 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第一单元
涉
《江
古 诗
采
十芙
九 首
蓉
》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选》“杂诗”类 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 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 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必修二《诗三首》精品课件
我的心,我的灵魂逃到感情世界外,这是否隐约显示着
大自然千古不易之规?是否还显示了天理人道,一种叫 “永恒”的东西?
一个无风无月的深夜,我拥被独坐,不经意间,我自
以为已逃避的情感又如幽灵一般闯入我的心间。亲情、友 情、爱情,一切向我敲打,她们撕开我的胸膛,将痛苦的 灵魂毫无掩饰地暴露出来。我原以为时间会使她们消逝, 然而,此刻她们又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咀嚼被洗劫、被远 逐、被遗弃的滋味。我如同到了世界的边缘,那里荒寒死 寂,此时,我才明白,我的灵魂一直在游荡,没有归宿。
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5. [对应考点二]请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主人公情感的
几个词语。
提示:所思、旧乡、长路(远道)、忧伤
二、诵读诗歌《短歌行》 ,完成以下各题: [环节一 突破词句]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人生几何 .. 几何:古今异义词,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2)何以 解忧 何以: 是“以何”,用什么 .. (3)但 为君故 但: 只 .
2.五言诗
中国古代的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 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 其五言形式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 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
样的表达作用?
提示:“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 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 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 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 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 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
归我耶?你行于“蒿里”,但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 鸡鸣”,于是从心里悲恸,“念断人肠”;你东临碣石 观沧海时,沉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敞开胸怀想把天地包容,你江心横槊,旋即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ppt课件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 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 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 环境,只会觉得痛苦。 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 ”、“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 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 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讨论:回答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不正 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 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 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 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 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 法,“ 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 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 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
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关键字?
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 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了什么?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 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它 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 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 果。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 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 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 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 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 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 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 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 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 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 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ppt课件
2、为何而归?
提示:从作者自身和官场两个角度分析
(1)本性爱山川田园生活。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 , 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3、归向何处? 讨论:回答
明确:园田。
1、《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了农村生活的诗句是哪些?
描写了什么景象? 2、为什么这些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象在作者笔下却显得美? 诗人厌恶官场,对田园生活 更增添了感情,从描写中可 以感觉诗人的内心闲适、自 在、喜悦,在这样的心情下 写入平常的农村景物,融情 入景,便和他的感情交融, 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自在 闲适的诗的意境。
了解几个问题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陶渊明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 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 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 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 们对自由的向往 。
小结
全诗着眼点
忧(功业、人才)
志(一统天下)
全诗落脚点Leabharlann 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 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由低沉到 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这也 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
陶 渊 明
归 园 田 居
作者
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 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陶渊 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 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 不定。 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 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 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 裂,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 材,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对后世有 很大的影响 。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三、相关常识
建安文学
概念:文学史上的建安,指建安到黄初(黄初是魏文帝曹丕的年号,
公元220年至226年)这段时间。建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
出的是诗歌方面。
代表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成就: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五、区别古今
古今 异义词
例
句
同心 同.心.而 离居
沉吟 沉.吟.至 今
依依 依.依.墟 里烟
古义
今义
感情深厚
齐心
沉思,深思,这里 指对贤才的思念 和倾慕
轻柔而缓慢地飘 升
①低声吟咏(文辞、诗句 等);②(遇到复杂或疑难的 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②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慷慨歌此《短歌行》。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其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他时 官时隐,举棋不定。至义熙元年(405)八月,他出任彭泽令。当时东 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 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于是在任八十 余天就辞官归田,从此与官场决裂,终老田园。《归园田居》这组 诗就写于他辞官归田之后,是其田园诗的代表作。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4.《短歌行》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使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
参考答案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借酒浇愁。②“青青子衿,悠 悠我心”,是对贤才的思念、渴望和倾慕。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 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明自己也有周公 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课件 (共75张)
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生活在充满战乱的
时期,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 苍生的政治抱负,从29岁入仕 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 到41岁归隐。13年的仕途生活, 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 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 没有指望,为其与黑暗的势力 同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 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 格和气节。
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中体现情感变化的相应 内容。
答案 ①欢乐洋溢 ②黯然痛苦
准确翻译重点诗句
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译文:__采__摘__荷__花__想__要__送__给__谁__呢__?__所__思__念__的__人__在__远__方__的__道__路__上__。_____ 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感__情__深__厚__却__两__地__分__居__,__在__忧__伤__中__慢__慢__变__老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诗眼,抓主旨;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 主旨。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 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 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
2.找诗眼,抓主旨;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 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 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课件:第二单元 第7课诗三首 (共74张PPT)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不会生气的人是愚者,不生气的人乃真正的智者。
人生终有许多选择。每一步都要慎重。但是一次选择不能决定一切。不要犹豫,作出选择就不要后悔。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 在前方。 我们不能选择命运,但是我们能改变命运。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要想成为强乾,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没有热忱,世间便无进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在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在自己的岁月里化茧成蝶。 现在不努力,将来拿什么向曾经抛弃你的人证明它有多瞎。 实现梦想比睡在床上的梦想更灿烂。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孤独并不可怕,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可怕的是害怕孤独。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相信自己,你能作茧自缚,就能破茧成蝶。 成功是一种观念,成功是一种思想,成功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了金钱,朋友变成敌人多半还是为了金钱。 千万人的失败,都有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只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如果可恨的挫折使你尝到苦果,朋友,奋起必将让你尝到人生的欢乐。 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 人。
1、诗人写“无人可赠芙蓉”,这是 离别后的生活,那么离别前的生活 又是怎样的?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随手摘下花一朵 我与娘子戴发间
敝帚自珍
青山环抱着绿水, 蓝天低吻着云霞。 踏上青云摘一朵, 给尕妹绣出个簪花。
5、“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了 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明确: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痛苦至极的心情。 此时主人公的孤独达到了极致,思念达到了 极致,忧伤达到了极致,可以说,诗人的情 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才会有“忧 伤以终老”的感慨。
6、本诗的结构:
叙事线:遗所思→ ↓
情感线:初起 →
(2)“长路漫浩浩”则表现了诗人有家难回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惆怅、痛苦与失落。这种 情感正是诗人“环顾”的结果,因为诗人回望旧乡, 看到的只是长路漫漫,一望无际,不见故乡的 丝毫影子,所以,情感才会更加深沉,自己的 孤独和对妻子的思念也才越深。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 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 以致终老。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 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 际。
4、“环顾”和“长路漫浩浩”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明确:(1)“环顾”表现了诗人对妻子浓重的思念, 既承接了上文,同时又传达出诗人的感情。诗 人之所以回望旧乡,是因为对妻子的浓重的思 念,所以,诗人在回忆当初的恩爱生活之后不 自觉有了这个动作。
——《姣姣女》
2、诗人遥想离别前的生 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写出了诗人对妻子 的浓重思念,以及离别后 的孤独、落寞、惆怅、痛 苦。
3、前四句用了什么样 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 用?
温故知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清人王夫评论《诗经·小雅·采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 倍增其哀乐。”
常错成语集锦:
• 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 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 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 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
• 解析: 正确的一项是B 。B 项中“鸿篇巨制” 的意思是“大部头的作品”,用在这句中是正 确的。A 项中“振聋发聩”比喻“惊人的言论 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在此形容“雷声”是不 当的。
悬想:张玉谷《古诗赏析》“从对 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 途”,即诗人在抒发情感时不直接 写自己如何,而设想对方此时此刻 的情形。
悬想举例: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 行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 杜甫《月夜》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 、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 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
• 解析:正确的一项是A。A 项中“光怪陆离”的 意思是“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现象奇特, 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用来修饰“现代观念” 是可以的。B句中“雨后春笋(般地)”的意思 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 物大量出现”,主要用于褒义。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 无尽头。 8.同心:指夫妻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二)诗歌详解: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 花,兰草生长的沼泽 地长满芳草。
常错成语集锦:
•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 ,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 足, 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 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 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 解析: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所以正确;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梁元帝《采莲赋》: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
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 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 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 倾船而敛裾。
总结:
(1)表现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2)作用:a.用昔日的欢乐恩爱反衬此时的寂寞, 表达了对妻子深重的思念;
b.用采莲的热闹反衬自己的孤独。 c.用”兰泽多芳草“所描述的景致的 美好来反衬自己的落寞。
二、文常管窥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 选》,为东汉末年文人作品,它们并非一人一 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 妇离别,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 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 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末年政治混乱、败坏、没 落的时代面貌。
高一语文訾文熙
课堂纠错。
• 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 ,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 解析: “不三不四”有两个基本意思,一是指 不伦不类,不像样子的。二是指行为不端,不正 派。这里取第二个意思是正确的。
常错成语集锦:
•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 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
忆昔时→ 望旧乡→ 伤离别
↓
↓
↓
渐浓 → 愈炽 → 无以复加
总结:随着主人公视野与角度的变化,诗人的 情感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而且呈递进的方式, 渗透在字里行间。所以,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诗
。 歌的意象来把握诗人的情感
7、合作探究:关于本诗的主人公,有人 认为是游子思妇,也有人认为是女子思夫, 你怎么看?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 《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 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 特的艺术风格。
梁代钟嵘《诗品》:“文温 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 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 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 言之冠冕也。”
《涉江采芙蓉》诗意图
(一)诗歌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