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起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一、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是国内外学者所公认的

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正像《美国大百科全书》所指出的:“中国古文献认为,在有文献记载以前,大豆便因营养价值高而被广泛地栽培。同时在公元2000年前大豆便被看作是最重要的豆科植物。”《苏联大百科全书》更明确指出:“栽培大豆原产于中国,中国在5000年前就开始栽培这个作物,并由中国向南部及东南各国传播,于16世纪进入欧洲。”苏联着名的学者瓦维洛夫在《主要栽培植物的世界起源中心》一书中指出:“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世界农业发源和10“大豆的,本(● 1712● 1740● 1790● 1873 ● 1840● 1822● 1910● 1915● 1929年美国已种植大豆400万亩。

● 1941年二战期间,美国由于缺乏食用油,开始大规模种植大豆。到1944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达

6000多万亩。1972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达4.28亿亩,产额达到1,234亿斤。

二、关于栽培大豆起源地的几种假说

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但是,栽培大豆究竟起源于中国何地何时却是众说纷纭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对主要的几种假说作以下介绍并加以评论:

1.黄河中下游起源说

有的学者根据古代文献、考古文物、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和野生大豆的分布,对栽培大豆的起源进行了分析(1985),提出栽培大豆起源数千年前,最早记载栽培大豆的地区是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还有学者从农业的起源、以及古代文献、考古资料等方面对大豆起源进行分析以外,还联系野生大豆的分布和性状演化作了分析(1989),他们在全国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中发现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河南,不仅野生大豆分布普遍,而且群落大,类型最为丰富,在野生的环境中,有多种进化程度的野生、半野生大豆存在。因此,认为栽培大豆的主要起源地应该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2.河北东北部及东北中南部起源说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北方地区不仅有考古发掘最早的大豆实物,最早的文字记载,而且也是我

3.

4.

,加

栽培大豆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假说,所引用的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但是,他们对野生大豆群落大、类型多、有多种进化程度的野生、半野生大豆存在等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以此来证明栽培大豆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假说,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栽培大豆起源于河北东北部及东北中南部的假说,早在战国时代的《逸周书·王会解》中就已有此说法。其中所说的“山戎菽”,就说的是:在周王灭商后不久,就有山戎人给周王贡献“山戎菽”之说。而山戎人就是东北夷的一支,他们居住在河北的东北部和东北的部分地区。这段战国文献的记载说明,“戎菽”是原产在山戎地区的。从近代西方和东方的学者来看,也早就有人主张栽培大豆起源于河北东北部和东北地区的。例如,西方学者Hymowitz(1970)认为:大豆于公元前11世纪左右

出现于中国华北的东部,中国东北很可能是第二个大豆的基因中心(多样性中心),而且在这个地区,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有最大的机会进行混杂和杂交,从而产生了半野生大豆。日本学者福田(1933)认为:中国东北是大豆起源中心,根据是:(1)半野生大豆在中国东北分布极广,而在其他地方则不多见;(2)中国东北地区的大豆品种很多;(3)东北的大豆品种有很多具有明显的原始性状。

栽培大豆“多中心起源”的假说,其根据之一是古代文献,吕世霖说:“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黄河流域、华南地区以及四川等地均有栽培大豆的记录。”其实,在古代文献中记载大豆最早的文献是《诗经》,要按照《大雅·生民》中后稷种豆的诗篇来看,黄河流域种豆的历史应当在4000年以上,而记载四川种豆最早的文献则是西汉王褒的《僮约》,大约距今有2100年;至于“华南地区”种豆的文

分布,,进化

,

28°以

存在的。这种差异

的标准,

成的,

在不同的光照、温度、水分条件下,都会形成不同的生态类型的大豆,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具体来说,在日照较长的高纬度地区(例如华北和东北),只能形成短日性较弱的生态类型的大豆;而在日照较短的低纬度地区(例如长江以南地区),只能形成短日性较强的生态类型的大豆。因此,短日性强弱,不能成为大豆起源的依据。

我们认为,栽培大豆的起源是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从自然选择来说,不同的自然条件,特别是不同的温度、光照、水分条件会产生不同生态类型的栽培大豆。这是由生物有机体和环境条件是一个统一体的基本原理所决定的。从人工选择来说,人们在不同的耕作栽培制度下,要选择适宜的大豆生态类型。如在黄河以北的农业区或东北地区,人们只能选择适于一年一熟的春

大豆这一生态类型,以便实行一年一熟的豆谷轮作;在黄淮流域地区,人们只能选择适于麦—豆—秋杂轮作复种二年三熟制的夏大豆生态类型;在长江流域地区,人们只能选择适于稻豆轮作复种一年二熟制的夏大豆类型;在华南地区,人们只能选择适于稻稻豆轮作复种一年三熟的秋大豆生态类型。这是为当地当时人们的耕作栽培水平所决定的。

由此可见,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一定会产生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这是由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相统一的基本原理所决定。因此,在研究栽培大豆起源于何地何时问题时,不涉及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与大豆生态类型的关系,是不能解决栽培大豆起源的地点和时间问题的。同样的,不同地区不同的耕作栽培制度,也同栽培大豆的生态类型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栽培大豆起源的地点和时

间问题,

(1)

(2);

(3)

(4)

地区无霜期(

东北95—

黄淮180—

长江210—3104500—550015—171000—15001200—22005月下旬9月下旬夏大豆

三、中国野生大豆的地理分布

野生大豆是被人类驯化为栽培大豆的物质基础,因此,在讨论栽培大豆起源问题时,我们有必要首先来研究一下野生大豆的地理分布问题。

我国从197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野生大豆资源考察,到1985年结束,前后7年的时间,共考察了1189个市县,其中821个市县有野生大豆的分布,占考察市县数的69%,共采收不同类型野生大豆种子6200余份。这次考察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参加人员之多,搜集材料之丰富均是空前的。从考察范围来看,北起黑龙江的漠河镇(北纬53°28′),南到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北纬18°),东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