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创新体验 享受成功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尝试创新体验享受成功快乐

发表时间:2012-03-05T13:50:32.680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韦雪华

[导读] 学生实验是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并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中起着重要作用。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韦雪华

科学是研究形形色色宇宙万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开发各种物质的应用功能,开发制造各种性能更优更有实际价值的新物质。因此,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大多数学生是以好奇心走进这门课程的。通过对“空气”、“氧气”这些内容的学习,许多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其是对自己做实验,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上好科学实验课,对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实践教学中,笔者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方面探索:

1. 演示实验,设疑激思

演示实验教学,要在演示之前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内容、目的及观察的现象,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认真铺设一些必要的阶梯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讲授“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内容时,教师设下疑问:是否所有金属都符合这一规律?学生犹豫,不能立刻回答,这时教师便补充“金属钠与 CuSO4 溶液的反应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按一般规律设想,并说出实验现象;很快,有的学生就说出“钠表面覆盖一层铜”的结论,因为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金属钠排在铜的前面,并写出了化学方程式。接着,教师开始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钠的变化,以及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钠漂在CuSO4溶液表面,迅速旋转产生火球并消失,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精彩的现象,瞬间的变化,学生疑神观察,猜测被推翻,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你从中发现了金属钠具有哪些性质?这一个个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经讨论和教师点拨,学生对金属钠有了初步了解,再通过教师解释,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便明白了上述实验现象,并理解了:盐与金属的反应规律中应除去“K、Ca、Na”三种活泼金属。这样以生动的实验探索,不断设置疑问,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逐渐增强。

2. 学生实验,探索创新

学生实验是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并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前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搞清通过实验要得到什么物质,获得哪些性质,培养何种技能,受到哪些教育,你对这个实验还有哪些改进等。

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除总的目的外,我们还要求学生把握以下五点:①块状固体药品取用;②液体药品倾倒;③导管连接;

④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检验、验满方法;⑤你对该实验装置满意吗?如何改进?这样,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操作起来自然顺利。由于实验前教师给学生提出了对该实验改进的问题,学生在操作时就注意了观察与思考,发现教材中的装置图不是很合理,不能随意控制反应进行,操作不方便。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的改进方法,并画出装置图。这样,学生就得到了尝试创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3. 做好实验的改进工作,提高课堂效益

现行初中科学教材中所规定的有些实验装置复杂,操作繁琐,实验时间长,现象不明显,学生观察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因而不能获得应有的实验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对其中一些实验进行改进。

一方面,对实验仪器及使用进行改进,使实验操作更简便,更明显,实验更安全。

例如,初中科学教材中关于“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若按教材上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复杂,时间长。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进行了改进: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两瓶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验证可燃性时,直接在集气瓶口点燃,瓶口立即冒出蓝色火焰,燃烧完毕,再注入澄清石灰水以检验产物。验证还原性时,将铜丝绕成圆盘状(直径约1 cm),另一端插入合适的软木塞,实验前,将圆盘状铜丝置于火焰上烧至发红,然后插入盛一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瞬间就观察到黑色的圆盘变为光亮的红色,再用注射器向瓶内注入澄清石灰水,以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后,在瓶口点燃,处理多余的一氧化碳。这种改进,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简化了操作过程,增强了实验效果。

另一方面,可增设部分实验。许多科学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往往抽象难懂,若有针对性地增补一些小实验,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例如,对于用肉眼看不到“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我在教学中增加了“碘酒与水混合的实验”,即实验所需仪器是一支试管、一个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实验时先在试管中装约2/3体积的水,再向试管中注入碘酒至管口1 cm处,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继续用滴管从导管口加碘酒直至导管口,接着一手拿试管,另一手食指堵住导管口,充分混合后,减少的体积在导管中明显显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了“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的观点。

总之,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科学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好科学实验,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