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导论1

合集下载

劳动关系.1

劳动关系.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劳动关系的概念、性质和表现 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 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 劳动关系产出系统
1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核心理念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 就业组织 管理方和劳动者个人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 双方利益 引起,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 合作、 合作 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
二、劳动关系的主体
政府
劳动者及劳动者团体
资方及资方团体
2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核心理念
二、劳动关系的不同表述的异同分析 劳资关系(Labor-Capital Relations):强调劳动 劳资关系
者和资本之间的关系,目前应用比较普遍 劳工关系(Labor Relations):国际劳工组织 劳工关系 劳使关系(Labor-employer Relations):日本、韩 劳使关系 国,强调雇佣关系 产业关系(industrial Relations):欧美国家 产业关系
5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
一、劳动关系的性质
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
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解除遵从平等自愿原则,取 得协商一致
劳动关系具有不平等性
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失业率的存在) 劳资双方力量上不均衡、实际权力不对等
6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
劳动关系的经济利益性质
提供劳动生产产品和服务 获得劳动报酬或者福利
8
第三节 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技术背景 (高新技术,劳动替代) 政策背景 (积极财政政策 、最低工资) 合作 劳动者 及其组织 冲突 资方 力量 权力 社会文化背景 (管理理念) )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是企业运转和社会运行过程中员重要的社会关系。

它既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又关乎社会和谐和稳定。

因此,对劳动关系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和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

我国已经进入体制转轨、结构升级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传统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因此,重视劳动关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学习要点;1.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征2.劳动关系的产生机制3.劳动关系理论的溯源第一节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包括劳动者的雇佣关系、劳动力的使用关系、劳动管理关系、劳动服务关系、劳动保障关系等。

狭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的,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是用人单位或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劳动关系作为最一般的社会关系,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

但是,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各不相同,对劳动关系的称谓也不同,有的就直接称为劳资关系、雇佣关系,有的称为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也有的称为产业关系。

劳资关系本质上是指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统一的,资本所有者同管理方没有区别,这时劳资关系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一致的,都表现为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资本所有者与管理方逐渐分离,劳资关系和劳动关系的侧重点也发生了一定偏移。

劳资关系强调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地位不平等),劳动关系则强调管理方与员工之间的分工关系(地位相对平等);劳工关系更加强调作为劳动关系其中一方的劳动者;劳使关系这一称谓来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关系是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产业关系,也称劳动一管理关系,源自美国,在欧美国家使用比较广泛。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课程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课程

三、劳动关系主体
劳动关系主体
劳动关系主体
立法的制定者 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公共部门的雇主 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政府
四 、劳动关系的特点
(一) (三) (五) (七)
(二)
(四)
(六)
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一、合作的根源 被迫:雇员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 获得满足:建立在员工对雇主信任的基上工作 有积极的一面管理方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
劳动关系定义
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报酬、福利 契约形式,清楚 心理契约 社会层面彼此的人际、情感、道义关系,传 统、习惯、默契等 工作预期和理解;工作保障;晋升机会 “公平合理的安排”理解不同 复杂性、模糊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经济社会 法律关系。 未满16周岁不能就业。 劳动关系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可以 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二、冲突的根源
(一)冲突的根本根源
(二)冲突的背景根源
三、冲突与合作——(一)劳资目标的冲突
企业的目标 生存和保持竞争力 发展和繁荣 从投资中获得有利的回报 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 员提供工作安 吸引、保持和激励员工 保护管理方制定决策和保持 灵活性的权利从工会获得 议期限内不得举行罢工承诺 工会的目标 在企业生存和保持竞争力的同 时,维持 工会的生存与安全 企业与工会都能够发展和繁荣 企业从投资中获得有利的回报, 并向雇 员支付“公平”的工资和 企业在合同规定和政策范围内 有效地使 用人力资源,并为工会成 全和雇佣机会 企业在合同规定和政策范围内 吸引、保持和 激励雇员 通过谈判签订集体协议保护工 会和雇员的权 利从管理方获得承诺,在集体 协议期限内不得闭厂
主讲:孙春吉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单元劳动关系导论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劳动关系导论教学内容
• 理解并熟悉劳动关系的概念和实质 • 理解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 描述冲突的根源和背景 • 理解合作的根源 • 掌握冲突与合作的表现形式 • 了解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述
一、概念
劳动关系的词源
“劳动关系”是由英文“labor relations”一词翻 译而来,是雇员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其在不同国家和体制下有 不同的称谓。如“劳资关系”、“雇佣关系”、 “劳使关系”、“劳工关系”、“产业关系”等。 相应地,对于劳动者的称谓也有不同。
经当地政府,大连市开发区管委会和总工 会的介入协调,最后,日方妥协同意加薪,工 人复工。东芝员工罢工加薪成功的先例,启发 了大连市开发区其他企业的员工,开始罢工。
公司与劳动者在许多问题上有不同的利益, 如何处理劳动关系问题,需要从劳动关系基本理 念入手,分析劳动关系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通 过本章学习,你需要达到以下目的:
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权力的工作者。范围 主要包括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
劳动关系中的雇员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 行为能力,由雇主雇佣并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 以获取工资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
含义:①被雇佣的人员;②在雇主管理下从 事劳动的人员;③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 员;④法定几种不属于,如公务员、军人、 农业工人、佣人、高管等。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引导案例 2005年,大连发生了日资企业罢工事件,
罢工波及了包括三菱、东芝、日新工机和旭染 织毛巾等在内的十几家日资企业,参与人数达 3万余人。
大罢工的起因是东芝大连有限公司发生的 罢工事件。2005年7月27日,东芝公司一个生 产马达的流水线停工,该车间数百名员工罢工, 提出要涨工资。闻讯赶来的日方管理人员宣称, 将解雇参与者,重新招聘人。双方形成对峙。 3小时后,全厂停工。

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词源。

(1)劳动关系:指雇员(劳动者)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动关系的本质。

冲突和合作,力量和权力的交织(1)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经济社会法律关系4.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有(1)雇员(2)雇员团体(3)雇主(4)雇主组织(5)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总工会成立于1925年。

5.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1)个别劳动关系。

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和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集体劳动关系。

集体劳动关系是在个别劳动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集体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通过行驶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进而平衡和协商劳动关系。

6.劳动关系的特点:(1)法律的平等性(2)经济的依赖性(3)管理的从属性(表现在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指示和命令,接受监督检查,制裁的义务)(4)权益的冲突性(5)实力的差异性(6)冲突的影响性(7)互动的复杂性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实质:合作与冲突1.合作的根源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合作的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1)被迫。

被迫是指迫于压力不得不合作,即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

(2)获得满足。

包括以下内容:1)主要建立在雇员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处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拖;2)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这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3)管理方也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章节练习题带标准答案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章节练习题带标准答案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分章习题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单项选择题1。

在劳动关系内涵中,劳使关系的称谓源自( )A.美国B。

日本C。

英国D。

德国2.下列不属于雇员范畴的是()A.蓝领工人B.教师C.教师D.农业劳动力3.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①雇员②雇主③雇员团体④雇主组织⑤政府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4。

雇员团体最主要的形式是()A.雇员协会B.职业协会C.工会D.职工代表大会5.下列不属于雇主范畴的是()A.低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高层管理者D.经营负责人6。

医院的清洁工、看门人与医生拥有的势力不同,清洁工和看门人谈判实力较弱,一旦离开,雇主很容易找到替代者,这体现了劳动关系的()特点.A.法律的平等性B.经济的依赖性C.权益的冲突性D.实力的差异性7.劳动关系的实质是()A.雇佣与被雇佣B.冲突与合作C.对抗与和解D.利用与被利用8。

()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员工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A.合作B 冲突C 成本D 沟通9。

下列哪些不属于劳动者“获得满足”的原因( )。

A.建立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实施。

B.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是人员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

C.管理方也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D.员工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秘籍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

10.冲突的根本根源不包括()A.异化的合法化B.广泛的社会不平等C.客观的利益差异D.雇佣关系的性质11.以下不属于冲突的背景根源的是( )【2013。

4。

1】A.广泛的社会不平等B.客观的利益差异C.劳动力市场状况 D.工作本身的属性12。

()是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工人被压抑的敌视情绪的宣泄方式。

A.权利义务的协商B.游行示威C.罢工D.诉诸法律手段13.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包括()(1)经济环境(2)政策环境(3)技术环境(4)法律和制度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A.(1)(2)(3) (4) B.(1)(2)(3)(5)C.(2)(3)(4)(5) D.(1)(2)(3)(4)(5)多项选择题1。

一劳动关系导论

一劳动关系导论
• 主体不同:确定vs不确定 • 关系不同:行政隶属关系vs经济关系 • 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保险福利待遇vs工资待
遇 • 适用法律不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vs合同法 • 合同的法定形式不同:书面vs口头
第38页
❖ (3)劳动关系是基于职业的、有偿的劳动而发 生的。
❖ (4)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必须成为另一方用 人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
第32页
劳动关系的本质
❖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 力的相互交织。
第33页
补充: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征
❖ 1、性质:
(1)具有平等性质:自愿协商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各自遵 守自己的权力与义务,发生争议时法律地位平等。
(2)具有不平等性质:双方有隶属关系,而且有失业压力 的存在,员工劳动力市场力量偏弱。
第83页三劳动关系管理的内容劳动争议处理员工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管理员工情绪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服务与咨询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员工帮助计划eap工会关系处理奖惩管理纪律管理辞退裁员晋升调动岗位轮换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第84页四劳动关系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描述劳动关系管理员工组织的活动与协调建立和推广企业文化和民主管理保障内外部沟通渠道的畅通处理员工投诉为员工提供有关福利法律心理方面的咨询及时处理各种意外事件员工奖惩离职面谈及相关手续办理员工关系培训及热点问题探讨员工关系诊断第85页劳动关系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管理的起点员工认同管理的根本利益关系管理的核心内容心理契约第86页欢迎大家就劳动关系问题进行讨论10分钟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
劳动关系的主体:
❖ 雇主组织 A. 定义 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
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区分雇主协会与纯粹的行业协会 雇主协会是由法人而不是自然人组成的协会

劳动关系笔记

劳动关系笔记

1劳动关系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实质:治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碍事。

劳动:职工〔主体〕为谋生〔目的〕而从事、履行劳动义务〔性质〕、有组织〔形式〕、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2雇员,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全然经营决策权并附属于这种决策权的工作者.3雇主:法律给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在就业组织中具有要紧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劳动请求指示命令决策4个不劳动关系特点:⑴人格上附属性-服从工作规那么,指示命令,同意监督检查,制裁⑵经济上附属性5集体劳动关系特点:⑴独立自主性⑵明确的团队利益:劳动者条件的改善,提高劳动者经济地位6劳动关系特点:个不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7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劳动关系的实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错,它们共同构成了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A合作-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和效劳,特殊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那么行为.被迫\获得满足-信任\积极。

B冲突-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瞧不可能完全一致,经常会出现分歧,1〕关于职员和工会来讲,形式有罢工、矿工、怠工、反抗等,辞职有时也被当作一种冲突形式;2〕对用人方而言,有关闭工厂、惩治或解雇不服从领导的职员〔如黑名单、排工等〕。

C力量,是碍事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互相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瞧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比照关系的力量。

1〕职员力量:〔1〕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劳动力的相对稀缺程度,是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2〕关系力量,是指劳动者进进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碍事雇主行为的程度,尤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2〕治理方的力量:〔1〕劳动力市场力量,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治理方对寻寻工作的人的需求,它反映了该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
9
二、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3、力量 员工的力量 员工的劳动力市场力量 员工的关系力量
——退出的力量、罢工的力量、岗位的力量
管理方的力量 管理方的劳动力市场力量 管理方的关系力量
——退出的力量、停工的力量、岗位的力量
10
二、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4、权力 权力指代表他人做决策的权利。 在劳动关系中权力往往集中在管理方,这使 管理方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主导优势地位:
•劳工关系 劳工关系 •劳使关系 劳使关系 •产业关系 产业关系
6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2、劳动关系的主体 、 员工
狭 义 双 方
本身不具有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权力的工作者
(员工团体)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组成的员工组织 员工团体)因共同的利益、 管理方 政府
在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来源于产权) 在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来源于产权)
劳动关系的性质
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
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经济 技术 政策 法律和制度 社会文化
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
投入——产出”模式 产出” “投入 产出 邓洛普模式
17
1、劳动关系是在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产生的 、劳动关系是在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产生的 雇佣行为 关系,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 关系,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由 双方利益引起 利益引起的 表现为合作 冲突、 合作、 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 的总和。 权力关系的总和 权力关系的总和。 不同的称谓 •劳资关系 劳资关系 有不同含义: 雇佣关系 有不同含义: •雇佣关系
劳 动 关 系
1Leabharlann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 修课。本课程全面、 修课。本课程全面、系统介绍市场经济国家劳 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学派、制度模式、理念、 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学派、制度模式、理念、 实务及最新发展动态, 实务及最新发展动态,为我国劳动关系调整制 度、立法和制定社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操 方案。 方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掌握劳 动关系的理论、 动关系的理论、制度背景和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等该领域的研究内容。 等该领域的研究内容。

劳动关系笔记.doc

劳动关系笔记.doc

1劳动关系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本质: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劳动:职工(主体)为谋生(目的)而从事、履行劳动义务(性质)、有组织(形式)、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2雇员,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的工作者.3雇主:法律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劳动请求指示命令决策4个别劳动关系特点:⑴人格上从属性-服从工作规则,指示命令,接受监督检查,制裁⑵经济上从属性5集体劳动关系特点:⑴独立自主性⑵明确的团队利益:劳动者条件的改善,提高劳动者经济地位6劳动关系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7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它们共同构成了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A合作-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和服务,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行为.被迫\获得满足-信任\积极。

B冲突-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完全一致,经常会出现分歧,1)对于员工和工会来说,形式有罢工、矿工、怠工、抵制等,辞职有时也被当作一种冲突形式;2)对用人方而言,有关闭工厂、惩处或解雇不服从领导的员工(如黑名单、排工等)。

C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互相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1)员工力量:(1)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劳动力的相对稀缺程度,是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2)关系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雇主行为的程度,尤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2)管理方的力量:(1)劳动力市场力量,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管理方对寻找工作的人的需求,它反映了该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

1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节概念t

1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节概念t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概念一,劳动关系的定义1劳动关系是在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产生的关系,以研究与雇佣行为为管理有关的问题为特殊对象。

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社会上的一些影响,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是加强和巩固伙伴关系为原则,以双赢为目标,使劳动关系良性发展。

1概念:劳动关系它是由雇员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统称,劳动关系在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下又称劳资关系,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系,雇员关系等。

1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含有对立意味,所展开的关系中包含一致性与冲突性。

2劳工关系:强调以劳动者为中心展开,以劳动者为本位进行思考,强调公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尤其是集体谈判。

3劳使关系: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之间的关系,中性温和的名词代替劳资关系这个具有对抗意味的概念。

4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狭义的产业关系指的是:主要包括劳动者,公会与雇主之间的关系。

广义的产业关系:指的是产业及社会中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关系,包含雇佣关系的所有层面,主体包括劳资双方和政府。

二,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者称为劳动主体,用人单位称为用人主体,狭义讲一方是雇员以及公会为主要形式的雇佣团体,另一方是雇主以及雇主协会。

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还包括政府2,雇员:在就业组织中,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利并从属这种权利的工作者,又称为员工,劳动者,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获取报酬的工作者。

雇员范畴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和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劳动力。

3,雇员团体:因共同利益,兴趣目标组成的组织,。

主要目标是代表其成员争取利益和价值。

4,雇主:拥有法律赋予的对组织的拥有权,拥有经营决策权,雇佣他人并支付报酬的法人和自然人。

5,雇主组织: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任务是代表工人进行集体谈判,支持在劳动争议中的组织成员,参与与劳动关系有关的政治,选举,理发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
一、单项选择。

1.我国台湾地区和海外华人、学者等多使用劳动关系的哪一称谓()
A.劳资关系
B.劳工关系
C.劳雇关系
D.劳使关系
2.员工的范围不包括()
A.社会工作者
B.警察
C.自由职业者
D.中产阶级的从业者
3.规范合作型契约针对的人力资本类型是()
A.低价值而高独特性
B.低价值和独特性较低
C.高价值而非独特性
D.高价值和高独特性
4.下列选项中,关于三方协商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三方协商机制最主要的是企业一级协商
B.产业一级的协商是指国家一级产业的协商
C.政府部门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一级协商
D.三方协商的级别主要分为4种
5.优势需要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经济发展水平
B.该国的政体
C.心理成熟度
D.文化建设状况
二、多项选择。

1.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包括()
A.合作
B.冲突
C.力量
D.妥协
E.权利
2.马斯洛将需要层次划分为()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是实现的需要
3.劳动关系的外部坏境包括()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技术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E国际环境
三、名词解释。

1.劳务关系:
2.三方协商机制:
四、简答题。

1.简述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

2.简述劳动关系的概念及主体。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和制度背

一、单项选择。

1.劳动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18世纪初
B.18世纪中期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中叶
2.主张以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整市场的供求,政府应该仅仅作为“看门人”的是 ( )
A.亚当.斯密
B.马克思
C.霍桑
D.彼得.德鲁克
3.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哈罗德.孔茨
B.亨利.明茨伯格
C.约翰.莫尔斯
D.杰伊.洛希
4.集体谈判制度建立是下列哪个时期的劳动关系的特征()
A.早期的劳动关系
B.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C.冲突的制度化
D.成熟的劳动关系
5.下列不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和基本特征的是()
A.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
B.劳动关系内容的国家计划性
C.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行政性
D.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相对独立
二.多项选择。

1.属于早期的劳动关系的特征有()
A.雇主通过强硬手段剥削工人
B.政府不干涩
C.工人的冲突和斗争分散
D.工人形成了工会组织
E.各方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2.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为()
A.不同内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一定差别
B.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和非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并存
C.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机制同时对劳动关系发生作用
D.劳动关系调整还存在着法律规范不健全的问题
E.劳动争议大幅度上升,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三.名词解释
1.霍桑试验:
2.权变理论:
四.简答题
1.管理时代劳动关系的特点。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劳动关系管理的理论演进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哪个学派的观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直奉行
的传统理念的延续()
A.新保守派
B.管理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
D.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2.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观点最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是()
A.瑞典模式
B.德国模式
C.日本模式
D.美国模式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内部激励的合作模型的理论的是()
A.阿克劳夫的交换理论
B.索洛社会习俗理论
C.拉奇尔的竞赛激励理论
D.青木昌彦的企业合作坝博弈理论
4.导致旧契约的退出与新社会契约的产生的主要力量不包括()
A.全球竞争
B.学术推动
C.技术进步
D.放松管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关系的连续形可分为()
A.冲突型劳动关系
B.对峙型劳动关系
C.协调型劳动关系
D.合作型劳动关系
E.互利型劳动关系
2.邓洛普指出,在劳动关系系统中,构成劳动关系系统的基本要素有()
A.行为主体
B.环境
C.行为客体 D,意识形态 E.规则网
三.名词解释
工作岗位分享制:
四.简答题
1.简述工作分享的方式。

2.比较自由改革主义学派与激进学派的观点之间的区别与相似之处。

五.论述题。

1.试述劳动关系合作的发展新趋势。

第四章管理方
一、选择题。

1.关于管理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广义的角度看,管理方包括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各类正式的雇主组织
不包括非雇主组织。

B.管理方具有职权。

C.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

D.职权至上而下逐级授予。

2.主要目的在于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普遍采用的高绩效范式是由科汉教授提出的()
A.决策过程理论
B.利益相关者理论
C.劳动过程理论
D.战略选择模型
3.最能体现新古典经济理论主张的成本最小化思想的管理模式是()
A.企业管理模式
B.独裁/剥削管理模式
C.集权/宽容管理模式
D.自主/合作管理模式
4.工作生活质量计划的核心是()A,工作在设计 B.工作轮换 C.工作扩大化 D.工作丰富化
5.劳资联合委员会由工会代表与管理方代表共同组成,双方人数()
A.工会代表居多
B.管理方代表居多
C.相等
D.由劳资联合委员会决定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可以把管理模式分为()
A.独裁型
B.剥削型
C.集权型
D.宽容性
E.合作型
2.集权/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有()
A.专业化
B.专断性
C.强制性
D.职位梯阶
E.忠诚感
三、名词解释。

1.管理方:
2.雇主协会:
四、解答题。

1.简述雇主协会的作用与类型。

2解述管理模式有哪几种类型。

3集权/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工会
一、选择题。

1.工会最早出现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下列那种工会是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并且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
A.总工会
B.白领工会
C.同行工会
D.半技术与非技术工会
3.全国性工会的决策机构是()
A.全国代表大会
B.执行委员会
C.主席
D.干部任命委员会
4.工会的基本职能()
A.参与职能
B.建设职能
C.教育职能
D.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
5.工会为会员争取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方式是()
A.互保互助
B.劳动立法
C.直接行为
D.集体谈判
二、多项选择。

1.根据工会运动从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可以把工会组织划分
为()
A.白领工会
B.同行工会
C.职业工会
D.行业工会
E.总工会
2.我国工会的权力主要包括()
A.代表和维护权
B.参与权
C.监督权
D.财产权
E.诉讼权
三、简答题。

1.简述工会的行为方式。

2.简述工会的结构分类。

3.简述工会的行为方式及其职能。

4.简述工会的权力。

四、论述题。

1.论述工会的义务。

第六章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