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导论

合集下载

劳动关系导论

劳动关系导论

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失业 保险;人力资源规划 公共事业
社会保险的征收范围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 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 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 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 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 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2、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
(二)客观的利益差异
工 会 化 过 程
宏观条件
产业结构与职业结构 宏观经济条件 劳动法 政府政策 管理方的理念 工会的总体政策 社会文化价值观
初始倾向 工资与工作条件 工作性质 雇员人数与企业规模 管理方的政策与实践 技能水平 资本密集度 产品市场状况 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经济背景 受教育程度 雇员的不满会 化
工会的组织过程 工会的组织策略 雇员的集体内聚力 管理方反工会化的措施
编号 1
角色名称 保护者
政府的角色——5P
主要业务活动 劳动合同;劳动标准;劳工 保险;劳工福利;劳动教育; 积极、主动 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监察 工会组织;集体谈判;雇员 参与;分红入股
政府应采取的态度
2
促进者
中立、不干预 政府为开展集体谈判创造宏观环 境,不宜进行过多干预 中立、不干预 政府作为中立的调停者,为劳动 关系营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环境, 促使劳资双方能够通过平等协商 或谈判来解决内在冲突,使产业 冲突减少到最小程度。 积极、主动 合法化、企业化、民主化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是企业运转和社会运行过程中员重要的社会关系。

它既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又关乎社会和谐和稳定。

因此,对劳动关系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和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

我国已经进入体制转轨、结构升级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传统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因此,重视劳动关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学习要点;1.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征2.劳动关系的产生机制3.劳动关系理论的溯源第一节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包括劳动者的雇佣关系、劳动力的使用关系、劳动管理关系、劳动服务关系、劳动保障关系等。

狭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的,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是用人单位或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劳动关系作为最一般的社会关系,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

但是,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各不相同,对劳动关系的称谓也不同,有的就直接称为劳资关系、雇佣关系,有的称为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也有的称为产业关系。

劳资关系本质上是指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统一的,资本所有者同管理方没有区别,这时劳资关系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一致的,都表现为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资本所有者与管理方逐渐分离,劳资关系和劳动关系的侧重点也发生了一定偏移。

劳资关系强调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地位不平等),劳动关系则强调管理方与员工之间的分工关系(地位相对平等);劳工关系更加强调作为劳动关系其中一方的劳动者;劳使关系这一称谓来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关系是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产业关系,也称劳动一管理关系,源自美国,在欧美国家使用比较广泛。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劳动关系概述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2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3 劳动关系的主体——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4 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特点:第一,人格上的从属性。

主要表现为:①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②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③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④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第二,经济上的从属性。

劳动者的劳动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从属他人,为实现他人目的而劳动。

集体劳动关系——现代劳动法研究的重点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其特点是:独立自主性。

明确的团体意识5 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1 合作的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2 冲突的根源: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背景根源: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公平;工作本身的属性3 冲突的表现形式(1) 明显的冲突:罢工(2) 不太明显的冲突:各种“不服从”行为;怠工;辞职;权利义务的协商。

4 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文化因素非文化因素:“客观”的工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五大理论学派及其观点与典型模式:新保守派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课程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课程

三、劳动关系主体
劳动关系主体
劳动关系主体
立法的制定者 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公共部门的雇主 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政府
四 、劳动关系的特点
(一) (三) (五) (七)
(二)
(四)
(六)
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一、合作的根源 被迫:雇员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 获得满足:建立在员工对雇主信任的基上工作 有积极的一面管理方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
劳动关系定义
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报酬、福利 契约形式,清楚 心理契约 社会层面彼此的人际、情感、道义关系,传 统、习惯、默契等 工作预期和理解;工作保障;晋升机会 “公平合理的安排”理解不同 复杂性、模糊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经济社会 法律关系。 未满16周岁不能就业。 劳动关系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可以 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二、冲突的根源
(一)冲突的根本根源
(二)冲突的背景根源
三、冲突与合作——(一)劳资目标的冲突
企业的目标 生存和保持竞争力 发展和繁荣 从投资中获得有利的回报 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 员提供工作安 吸引、保持和激励员工 保护管理方制定决策和保持 灵活性的权利从工会获得 议期限内不得举行罢工承诺 工会的目标 在企业生存和保持竞争力的同 时,维持 工会的生存与安全 企业与工会都能够发展和繁荣 企业从投资中获得有利的回报, 并向雇 员支付“公平”的工资和 企业在合同规定和政策范围内 有效地使 用人力资源,并为工会成 全和雇佣机会 企业在合同规定和政策范围内 吸引、保持和 激励雇员 通过谈判签订集体协议保护工 会和雇员的权 利从管理方获得承诺,在集体 协议期限内不得闭厂
主讲:孙春吉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劳动关系导图

劳动关系导图
员工完全控制
工作层面的参与
根据员工参与决策的内容划分管理层面的参与
企业层面的参与
沟通
如何有效实施员工参与管理授权
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
反馈和激励
共同经营
管理人性化
工业民主: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建立员工申诉制度
员工参与管理实施员工教育和培训
塑造企业文化
员工参与的功能与限制
员工持股计划
质量圈
共同协商
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建议方案
《劳动关系》
第三版
程延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
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
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第四章管理方
第五章工会
第六章政府
第七章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第八章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之建立、维持与结束
第九章工业民主:员工参与管理
第十章惩处与申诉
第十一章集体谈判和罢工
第十二章集体合同
第十三章三方协商机制
知识经济的挑战
各个时期劳动关系特征比较
管理方的概念
谁是管理方雇主的含义
雇主协会的定义
雇主与雇主协会
雇主协会的类型
雇主协会的作用
主要内容
新古典经济理论评价
主要内容
权变管理理论评价
主要内容
劳动过程理论评价
管理方的角色理论
主要内容
利益相关者理论评价
主要内容
决策过程理论
评价
管理方主要内容
战略选择理论
评价
管理模式的类别—职权结构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劳动法律类型及主要法案
法律调整机制
企业内部调整机制
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三方协商机制

劳动关系导论(PPT87页)

劳动关系导论(PPT87页)
第10页
目录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二章 管理方、工会与政府 第三章 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第四章 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之建立、维持与结束 第五章 惩处与申诉 第六章 劳动争议处理 第七章 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管理 第八章 实验——用人单位的用工风险规避
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第11页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核心专业课程:劳动关系
郭学静 xuejing_hrd@
第1页
抢红包被罚500元
2016年1月4日,一则集团办公室的处罚通报在 成都的一家公司传开了,据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公 司有人因为在微信群里抢红包,被公司处罚了500 元。“红包是老板自己发的。”
据了解,当天有3人在工作时间就抢了红包,其余 员工在中午12点左右才下手。到了下午,在工作时间抢 红包的3人收到了罚款通知。“手气最好的,也就抢了 10多元。”有员工表示,这样太不值得了。这位员工还 说,公司之前在QQ群里发过一个通知,其中一条就是 “从2016年1月1日开始,上班期间严禁玩手机、聊微信 、发朋友圈。公司总部办公室随时接收匿名举报(以截 图为证)。”有员工表示,平时三四千的工资,如果一 下被罚掉了500元,还是有些痛心,不过“私人企业, 老板说了算”。
接下来,他的不好意思就转化成了庆幸: 当天下午,公司下发一纸处罚通知,抢红包的 “前三甲”,每人罚款500元。理由是上班时 间玩手机。
讨论:
❖ 你认同该老板的做法吗?为什么?
深入探讨:
❖ 管理方与劳动者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P1-2惠普中国区董事长入主子公司引发近 3000人罢工
第8页
严峻的考验
第19页
劳动关系导论(PPT87页)
❖劳动关系(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

劳动关系笔记

劳动关系笔记

1劳动关系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实质:治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碍事。

劳动:职工〔主体〕为谋生〔目的〕而从事、履行劳动义务〔性质〕、有组织〔形式〕、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2雇员,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全然经营决策权并附属于这种决策权的工作者.3雇主:法律给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在就业组织中具有要紧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劳动请求指示命令决策4个不劳动关系特点:⑴人格上附属性-服从工作规那么,指示命令,同意监督检查,制裁⑵经济上附属性5集体劳动关系特点:⑴独立自主性⑵明确的团队利益:劳动者条件的改善,提高劳动者经济地位6劳动关系特点:个不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7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劳动关系的实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错,它们共同构成了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A合作-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和效劳,特殊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那么行为.被迫\获得满足-信任\积极。

B冲突-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瞧不可能完全一致,经常会出现分歧,1〕关于职员和工会来讲,形式有罢工、矿工、怠工、反抗等,辞职有时也被当作一种冲突形式;2〕对用人方而言,有关闭工厂、惩治或解雇不服从领导的职员〔如黑名单、排工等〕。

C力量,是碍事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互相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瞧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比照关系的力量。

1〕职员力量:〔1〕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劳动力的相对稀缺程度,是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2〕关系力量,是指劳动者进进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碍事雇主行为的程度,尤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2〕治理方的力量:〔1〕劳动力市场力量,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治理方对寻寻工作的人的需求,它反映了该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

劳动关系笔记.doc

劳动关系笔记.doc

1劳动关系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本质: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劳动:职工(主体)为谋生(目的)而从事、履行劳动义务(性质)、有组织(形式)、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2雇员,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的工作者.3雇主:法律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劳动请求指示命令决策4个别劳动关系特点:⑴人格上从属性-服从工作规则,指示命令,接受监督检查,制裁⑵经济上从属性5集体劳动关系特点:⑴独立自主性⑵明确的团队利益:劳动者条件的改善,提高劳动者经济地位6劳动关系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7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它们共同构成了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A合作-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和服务,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行为.被迫\获得满足-信任\积极。

B冲突-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完全一致,经常会出现分歧,1)对于员工和工会来说,形式有罢工、矿工、怠工、抵制等,辞职有时也被当作一种冲突形式;2)对用人方而言,有关闭工厂、惩处或解雇不服从领导的员工(如黑名单、排工等)。

C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互相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1)员工力量:(1)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劳动力的相对稀缺程度,是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2)关系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雇主行为的程度,尤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2)管理方的力量:(1)劳动力市场力量,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管理方对寻找工作的人的需求,它反映了该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

劳动关系学课文整理

劳动关系学课文整理

劳动关系学课⽂整理第⼀章劳动关系导论1、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合作、冲突、⼒量和权⼒的相互交织。

、雇员: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的⼯作者。

5、雇员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标⽽组成的雇员组织。

6、雇主:也称“管理⽅”或资⽅,是指雇⽤他⼈为其⼯作,并须⽀付⼯资或报酬的法⼈或⾃然⼈。

(我国雇主含义:雇主是经营者;雇主所属单位是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7、雇主组织是指由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会之间关系的团体组织。

8、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法者,维护者,公共部门雇主和提供有效服务)①是劳动关系⽴法的制定者,通过⽴法介⼊和影响劳动关系;②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通过监督、⼲预等⼿段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③是公共部门的雇主,以雇主⾝份直接参与和影响劳动关系;④是提供有效的服务,重点是加强对劳资双⽅的培训。

第⼆章劳动关系理论1、⽐较有代表性的五⼤理论学派,把他们按照从政治趋向上的“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由改⾰主义学派、激进派。

2、这些学派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承认劳动关系双⽅之间存在⽬标和利益差异。

3、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化,主要研究、分析市场⼒量的作⽤,认为市场⼒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化,⽽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双⽅具有不同的⽬标和利益。

资⽅获得⾼利润,雇员获得⾼⼯资、福利和⼯作保障,形成“双赢”格局。

4、在奉⾏新保守派思想的国家中,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

5、管理主义学派更关注就业关系中员⼯的动机,以及员⼯对企业的⾼度认同、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

6、⽇本劳动关系模式成为该学派主张的典范。

近年来英国劳动关系的改⾰也在向该学派⽅向发展。

1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节概念t

1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节概念t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概念一,劳动关系的定义1劳动关系是在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产生的关系,以研究与雇佣行为为管理有关的问题为特殊对象。

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社会上的一些影响,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是加强和巩固伙伴关系为原则,以双赢为目标,使劳动关系良性发展。

1概念:劳动关系它是由雇员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统称,劳动关系在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下又称劳资关系,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系,雇员关系等。

1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含有对立意味,所展开的关系中包含一致性与冲突性。

2劳工关系:强调以劳动者为中心展开,以劳动者为本位进行思考,强调公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尤其是集体谈判。

3劳使关系: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之间的关系,中性温和的名词代替劳资关系这个具有对抗意味的概念。

4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狭义的产业关系指的是:主要包括劳动者,公会与雇主之间的关系。

广义的产业关系:指的是产业及社会中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关系,包含雇佣关系的所有层面,主体包括劳资双方和政府。

二,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者称为劳动主体,用人单位称为用人主体,狭义讲一方是雇员以及公会为主要形式的雇佣团体,另一方是雇主以及雇主协会。

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还包括政府2,雇员:在就业组织中,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利并从属这种权利的工作者,又称为员工,劳动者,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获取报酬的工作者。

雇员范畴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和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劳动力。

3,雇员团体:因共同利益,兴趣目标组成的组织,。

主要目标是代表其成员争取利益和价值。

4,雇主:拥有法律赋予的对组织的拥有权,拥有经营决策权,雇佣他人并支付报酬的法人和自然人。

5,雇主组织: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任务是代表工人进行集体谈判,支持在劳动争议中的组织成员,参与与劳动关系有关的政治,选举,理发改革。

劳动关系chap1解析

劳动关系chap1解析

三、劳动关系主体
狭义:一方是雇员以及工会为主要形式的雇员团体,另一 方是雇主以及雇主协会。
广义:除了以上两方,还包括政府,政府通过立法介入和 影响劳动关系,其调整、监督和干预作用不断增强。
(一)雇员
包括蓝领工人、医务人员、办公室人员、教师、警察、社 会工作者,其他在西方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从业者和低层 管理者。
二、冲突的根源
(一)冲突的根本根源
1. 异化的合法化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化,前者 拥有并控制生产工具,而后者则一无所有,只能考出卖劳 动力市场谋生,这种阶级地位的差别决定了现代资本主要 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数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都在为他 人工作。
2. 客观的利益差异
小李是自营车主,公司临时请小李拉一批货,公司只对 小李是否按要求完成货物运输进行管理,至于公司内部 的车辆、货运方面的规定,对小李并没有约束力。给小 李交待工作的是公司的业务人员,此人与小李之间没有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小李工作的报酬按双方约定的方 式结算。
(二)雇员团体
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 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五)实力的差异性
实力的差异性收到工作性质、雇佣时间和雇佣关系有效期 的影响,也是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讨价还价能力的体现。 权力是劳资关系中的基本要素,对劳资关系的管理及其结 果都有重大影响。
(六)冲突的影响性
劳资冲突的影响并非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常常会波及劳动 者家属、顾客、社会大众权益,加之劳动者占有较高的人 口比例,劳资冲突常衍生成社会重大问题。
6. 支付报酬
劳动关系中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具有行使工资、奖金等 方面的分配权利。分配关系通常包括表现为劳动报酬范 畴的工资和奖金,以及由此派生的社会保险关系等。用 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应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 的原则,必须遵守当地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而在 劳务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支付的报酬由完全由 双方协商确定,当事人得到的是根据权利义务平等、公 平等原则事先约定的报酬,没有最低标准的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的相关概念
劳资关系:传统的称谓。指私有制企业中的劳动关系, 体现阶级性质与对立。
劳工关系:以劳工为重点与核心的关系,强调工会与雇 主的互动,尤其是集体协商。
劳使关系:日本人常用。用温和的中和的名词替代劳资 对抗,更多指集体或团体的劳动关系。
雇佣关系:劳雇关系。强调受雇者与雇主的关系,主要 指以就业关系为主的个别的劳动关系。
产业关系:工业关系。狭义为劳资关系。广义指劳动力 市场上所有的关系第,一还章包劳括动关政系府导论一方。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的含义
这种关系是一种雇佣关系 是为履行劳动合同义务而发生的,是一种合同关系 是为职业的和有偿的劳动而发生的关系 是一种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
劳动是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平等只表现在是 否接受雇佣这一瞬间,一旦接受后则不再平等而是从 属,但这一从属却第掩一盖章在劳平动关等系的导论表象下。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形式:用人单 位内部有组织
的集体劳动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农民、解 放军?
劳动关系主体
雇员
在就业组织中,本身 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 权力并从属于这种权
力的工作者。
雇员团体
因为共同利益、兴趣 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 组织,包括工会和类 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 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
会。
政府
主要承担以下四 种角色,立法的制定 者、公共利益的维护 者、公共部门的雇主 、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经济上 的从属性
独立 自主性
明确的 团体利益
服从单位工作规则 服从单位指示和命令 接受监督、检查 接受制裁
生产组织属于雇主所有 工具或设备属于雇主 原料由雇主 责任和风险由雇主承担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的特点
个别性
集体性Biblioteka 平等性经济性 法律性
隶属性 社会性
获得人所拥有 的体面、尊严 、归属感、成 就和满足。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关系具体是指劳动者
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的
社会经济关系。目的:作为
谋生手段
性质:履行劳 动法律义务
主体:以职工 (雇员)身份 从事的劳动
劳动关系中的劳 动具有的特征
现役军人、罪犯、战俘、 义工、家务、个体劳动及 其合人的劳动?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雇主
也称为“管理方”或 资方,是指雇用他人 为其工作,并支付工 资或报酬的法人或自
然人。
雇主组织
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 以行业或贸易组织为 纽带,一般不直接介 入雇员与雇主的劳动
关系事务中。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的 构成形态
个别劳 动关系
集体劳 动关系
特点
人格上 的从属性
2
劳动关系导论
2 集体谈判
2
劳动关系理论
2 产业行动
2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2
集体协议
2
管理方 、工会 、政府
2
三方协议
2
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2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1)
2 劳动争议处理
2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2)
2 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和问题
2
工业民主:员工参与管理
2 总结与答疑
2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案例表明中国劳动关系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本章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劳动关系的概念和实质是什么? 什么是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冲突的根源和背景是什么? 理解合作的根源是什么? 冲突与合作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 些?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本章内容提要
主要参考书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主要参考书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主要参考书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案例1-1
深圳台资富士康连续发生“12连跳”员工自杀事 件之后,中国各地罢工接连不断——从台资的深圳宝 安美律电子厂和江苏昆山书元机械厂,再到日资天津 三美电机、本田和丰田汽车厂、韩资广东亚成电子厂 等等,先后从南到北、从沿海向内地爆发一系列罢工 活动。中国出现了“罢工潮”,随着富士康宣布加薪 ,以及中国23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中国罢工 潮并未形成燎原之势。
企业在合同规定和政策范围内有效地使 用人力资源,并为工会成员提供工作安全 和雇佣机会
吸引、保持和激励员工 保护管理方制定决策和保持灵活性的权利
企业在合同规定和政策范围内吸引、保持 和 激励雇员
通过谈判签订集体协议保护工会和雇员的 权
从工会获得承诺,在集体协议期限内不得 举行罢工
利从管理方获得承诺,在集体协议期限内 不得闭厂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案例1-2
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工人消极怠工为加薪
2006年6月6日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公司工会领袖马林( )宣布工 人已经开始消极怠工以抗议资方5日提出的合同加薪幅度,并 预测将最多造成10%产量损失。不过必和必拓智利外部事务经 理伍德表示产量没有受到影响,必和必拓是埃斯康迪达铜矿公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第三节 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的词源
劳动关系是由英文“ ”一词翻译而来,是雇员与 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劳动关系的本质 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
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 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 社会文化背景的影第响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1 为什么 合作?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根本根源
背景根源
2 为什么 冲突?

异化的合法化 广泛的社会不平等


客观的利益差异 劳动力市场状况


雇佣关系的性质 工作场所的不平等
工作本身的属性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劳动关系学课程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电 话:(663641) 邮 件:88@163
学习安排
一 授课时间: 每周2次课,理论课讲授 共计32个学时,每周两次

二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 70% 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问答和论文作业组成。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
授课内容
学时 惩处与申诉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3 劳资双方
企业与工会的目标冲突
各自目标是 什么?
企业的目标
工会的目标
生存和保持竞争力
企业生存和保持竞争力的同时,维持工会 的生存与安全
发展和繁荣
企业与工会都能够发展和繁荣
从投资中获得有利的回报 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
企业从投资中获得有利的回报,并向雇员 支付“公平”的工资和福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