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重点归纳

合集下载

劳动法重点整理

劳动法重点整理

劳动法重点整理劳动法一、劳动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劳动者为获取劳动报酬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社会劳动。

2特点:(1)主体为劳动法中的主体;(2)目的为获取劳动报酬;(3)性质为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行为;(4)形式为社会劳动。

二、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征(重点)1概念: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的若干称谓:雇佣关系;劳资关系;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系2特征:(1)主体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2)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从属性(3)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4)兼有平等和不平等性质,但不平等性是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5)内容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人身属性和财产属性相结合;(6)兼有对抗性与非对抗性。

3类型:(1)所有制类型的劳动关系(2)劳动者身份类型的劳动关系(3)产业类型的劳动关系(4)工作时间类型的劳动关系(5)劳动合同方式的劳动关系三、劳动法的概念、地位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重点)1、劳动法的概念(广义和狭义之分):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特征(1)公法与私法的结合;(2)保护法与管理法的结合;(3)协调法与标准法的结合;(4)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结合。

3、性质劳动法是兼有公法与私法双重性质的法律,属社会法范畴。

社会法(广义和狭义)4、劳动法的体系(重点)(1)劳动法总则(2)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3)劳动基准法:工时法、工资法、劳动保护法、劳动安全卫生法(4)劳动保障法: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监督法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重点)(1)倾斜保护劳动者原则保护弱者;倾斜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重点

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重点

1,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体现。

3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劳动关系的性质:1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质,2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质,3劳动关系具有经济利益与财产关系性质。

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性质。

★劳动关系的主体1雇员2雇员团体3雇主4雇主组织5政府★什么是雇主:除了最高层管理者之外,其他管理者都会同时处于服从上级和指挥下级这两种关系之中。

低层管理者只负责监督和分配,而无权命令或奖惩下属,因而他们属于雇员的范畴,而不属于雇主方。

★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的差异是什么:劳动关系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集体劳动关系,则是劳动者集体级工会与雇主或其组织之间形成的,团体对团体的社会经济关系,个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个人劳动关系:1人格上的从属性,2经济上的从属性。

集体劳动关系:1明确的团体利益。

2独立自主性。

★合作的根源:合作的根源主要有两方面,即“被迫“和”获得满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劳动关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第一,劳资关系焦点,仍然集中在社会劳动问题上,但与此同时,争取广泛的民主参与权也成为劳资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二,劳资关系紧张与缓和同时存在,总的趋势是向缓和,合作方向发展。

第三,国家用以调整劳资关系的手段趋于完备,立法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水平的提高,三方格发展成一种有序的组织行为,解决劳资矛盾,劳资争端的途径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形成时期及特点是什么:第一,在劳动关系形成过程中充斥着暴力与强制。

第二,老冬瓜关系的主体是一种直接剥夺方式形成的。

第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劳动关系发展并不同步。

★新保守派的主要观点:新保守派认为,劳动关系是具有经济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

★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该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第一章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表明劳动力使用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

我国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的参加者。

狭义: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两方。

一方是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是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

3、管理方的概念:狭义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从广义上看,管理方除了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非正式雇主协会。

4、管理方的特点:1)管理方具有职权,职权是能向隶属人员进行指挥、发出命令并要求下级强制服从并执行的权力以及给予奖惩的权力。

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权是经由一定正式程序而赋予某个职位的一种权力。

它源于企业产权,是合法的。

3)职权是由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5、雇主协会的类型:1)行业协会,同某一行业企业组成的单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

2)地区协会,由某一地区的多种企业组成的地区性协会代表该地区雇主的共同利益。

3)雇主组织,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雇主组织可分为全国性雇主联合会、单一行业或产业的全国性协会、地区协会。

6、工会的定义:工会是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性组织。

工会的性质: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工会的地位:工会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员工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工会的特征: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一般不允许雇主及其代理人加入。

2)工会属于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经济性组织,即工会不得有政治和经济目的。

3)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

4)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

5)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

工会的权利:4)条,以及工会及其会员在采取产业行动中,享有豁免权。

劳动关系管理 考试重点

劳动关系管理 考试重点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1、劳动关系: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

(雇主与雇员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2、雇员与雇主的区别雇员,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权力的工作者。

雇主,一般是指由于拥有法律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3、简述合作根源的2个方面合作的根源有“被迫”,和“获得满足”“被迫”,是指雇员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即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

“获得满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雇员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

(2)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这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

(3)管理方也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

4、冲突的根源包括什么?能区分并理解相关含义根本根源:是指由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背景根源。

是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造成的冲突。

(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平等、工作的本身属性)5、劳动关系的主体是什么?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

从狭义来讲,包括两方,一方是雇员以及工会为主要形势的雇员团体,一方是雇主以及雇主协会。

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还包括政府。

6、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7、举例说明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2、技术环境3、政策环境4、法律和制度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8、劳动关系的4个法律特征1、是现实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直接的联系2、是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的单位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要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以及有关制度。

2024年劳动法总结重点

2024年劳动法总结重点

2024年劳动法总结重点1. 劳动关系的稳定化:劳动法在____年的一个重要重点是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化。

新劳动法规定了更加明确的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规定,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保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持续性。

2. 工资保障与福利改善:____年劳动法继续加强对工资支付的监管和保障,严禁拖欠工资、恶意减薪等违法行为。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更加明确的福利待遇,包括年假、婚假、产假等,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3. 劳动保护:____年劳动法对劳动保护方面也进行了进一步加强。

劳动法规定了更加严格的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对危险岗位的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护措施,确保其安全和健康。

4. 劳动争议解决:劳动法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解决途径。

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争议仲裁等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维护自己的权益。

5. 促进就业:____年劳动法继续加强了对就业的促进政策。

劳动法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用工政策,鼓励创业和发展小微企业,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更加明确的劳动者培训和再就业政策,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

6. 劳动合同管理:____年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劳动法明确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程序,加强了对劳动合同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劳动法还强调了劳动合同的平等自愿原则,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7. 劳动者权益保护:____年劳动法着重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法明确禁止用人单位进行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平等权益。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更加明确的劳动力市场管理政策,防止非法招聘和雇佣行为。

8. 强化劳动监管:____年劳动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劳动监管的力度。

劳动法明确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责任,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保障机构的监管职责。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检查和违法行为处理的程序,提高了劳动监管的效果。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1、劳动关系管理的定义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使劳动关系双方企业与员工的行为得到规范,权益得到保障,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使企业经营稳定运行.企业劳动关系主要指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普通员工和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责权利关系:所有者与全体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工人组织的关系;工人组织与职工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1、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劳动者、劳动者组织和用人单位.2、劳动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员工招收、录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协调等项事务.在劳动关系管理中表现为: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劳动法律行为.具体的说就是保障与实现主体双方各自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我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劳动权,民主管理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等. 劳动者承担的义务有: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保守国家和企业的机密.同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主要权利有:依法录用、调动和辞退员工,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任免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制定工资、报酬和福利方案,依法奖惩员工等. 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有:依法录用、分配、安排员工工作,保障工会和职代会行使其职权,按照员工的劳动质量、数量支付劳动报酬,加强员工思想、文化和业务的教育、培训,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3、劳动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劳动权力和劳动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例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安全卫生、福利保险、教育培训、劳动环境等.3、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1.兼顾各方利益原则;2.协商解决争议原则;3.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4.劳动争议以预防为主的原则.4、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合法性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统一性全体员工执行的统一,在同一时期内的统一,制度化—明确性明确职责、权限、标准、协调性随企业的发展进行阶段性调整.5、正确处理与不断改善劳动关系的意义就在于:1.保障企业与员工的互择权,通过适当的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2.保障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正当权益,开发资源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3.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尊重、信任、合作,创造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6、改善劳动关系的途径:1.依法制定相应的劳动关系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明确全体员工各自的责、权、利;2.培训经营管理人员.提高其业务知识与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管理作风,增强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关系管理意识,掌握相关的原则与技巧;3.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使其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重合,这是改善劳动关系的根本途径.4.员工参与民主管理.企业的重大决策,尤其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决定,在员工的参与下,可以更好地兼顾员工的利益.5.发挥工会或职代会及企业党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些组织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避免矛盾激化.7、劳动者派遣的特点与派遣机构的管理劳动者派遣的特点:一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劳动者派遣机构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是以劳动力派遣形式用工的用人单位,其职责是派遣劳动者的招聘、甄选、考核和录用,将劳动者派遣到接受单位,支付工资、提供福利待遇、为受派遣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督促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受派遣者享有和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力和义务.以及劳动者派遣协议约定的应由本人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二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是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是获得劳动者实际劳动给付的用工单位.三劳动争议处理1、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虽然也会涉及派遣者的利益,但不属于劳动争议,而是属于民事纠纷.2、在形式劳动关系与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中发生的劳动争议,应当依照一般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与程序进行处理;3、在形式用人主体和实际用人主体合谋共同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时,形式用人单位和实际用人单位都应当作为被诉人.4、在组合劳动关系的任一用人单位单独承担法律责任的争议中,如果争议处理结果与另一用人单位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前者作为被诉人,后者作为第三人.5、处理异地劳动争议: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的劳动争议,由派遣机构所在地管辖;派遣劳动者与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考|试/大由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可由劳动合同或劳动者派遣协议约定,由当事人选择派遣机构所在地或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劳动者派遣机构的管理一资格条件:劳动者派遣机构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设立的条件,依法设立法人治理机关,并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从业人员,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达到法定标准的注册资本50万,足以抵御可遇见的系统风险的风险保证金.二设立程序:劳动者派遣机构的设立应当实行许可制度:营业服务范围在一地的,由当地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特许;从事异地劳动者派遣业务的,应当由派遣机构所在地和接受单位所在地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双重特许.取得劳动者派遣许可证后,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方可营业服务.。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劳动关系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

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劳动者技能越高,市场力量越强。

)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劳动关系的特点:①法律的平等性②经济的依赖性(一般实务上,劳动者对企业的依存度较高。

)③管理的从属性(a.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指示和命令b.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c.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④权益的冲突性(企业常常是劳资冲突中占据优势的一方)⑤实力的差异性(企业的经济实力是其在劳资冲突中最重要的筹码。

在许多冲突中,拥有较多经济资源的企业实力仍强于集体劳动者的力量。

)⑥冲突的影响性⑦互动的复杂性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社会文化环境。

(相互影响,技术环境会影响经济环境甚至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政策环境。

)劳动关系的三大主体:管理方、劳动者(工会)、政府。

工会的作用(职能):1.经济职能(1)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产生伴随失业效应的原因有两个:①高工资意味着高人力成本,裁员维持企业经营;②劳动力价格上涨后,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管理方将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使用更多的机器设备替代劳动。

】(2)确保就业公平。

2.民主职能(1)(正统多元主义)①当管理方违反集体协议确立的就业条件或滥用职权时,工会可以为会员提供准法律代表。

②工会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③工会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双务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3、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雇主与雇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4、物质利益原则的内容:激励机制、平衡机制、调节机制、约束机制。

5、体现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①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仍然占重要地位,在肯定利益差别的前提下,坚持利益一致的价值取向②劳动关系的转型具有过度性,体制转换,利益主体的分化和独立需要一个过程,工会职能的转变③集体注意的观念、和谐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文化传统有巨大的差别。

6、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务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7、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8、集体协商比个别协商重要的原因:①由于企业内的分工、协作和资本使用的统一性和社会性,使得企业中很多事务属于“公共事务”②工作于企业组织内的雇员个人,由于其劳动力的本质特征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不可能与雇主保持力量上的均衡。

9、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调解的基本特点:①群众性②自治性③非强制性10、集体合同的特征: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特定程序。

11、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①内容合法②相互尊重,平等协商③诚实守信,公平合作④兼顾双方合法权益⑤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12、集体合同的形式分为:主件(综合性集体合同)和附件(专项集体合同)。

期限为1—3年。

13、集体合同的内容包括:①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劳动合同内容的基础)②一般性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则)③过度性规定(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④其他规定(此条款通常为劳动条件标准部的补充条款。

劳动法重点整理

劳动法重点整理

劳动法重点整理劳动法一、劳动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劳动者为获取劳动报酬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社会劳动。

2特点:(1)主体为劳动法中的主体;(2)目的为获取劳动报酬;(3)性质为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行为;(4)形式为社会劳动。

二、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征(重点)1概念: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的若干称谓:雇佣关系;劳资关系;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系2特征:(1)主体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2)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从属性(3)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4)兼有平等和不平等性质,但不平等性是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5)内容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人身属性和财产属性相结合;(6)兼有对抗性与非对抗性。

3类型:(1)所有制类型的劳动关系(2)劳动者身份类型的劳动干系(3)产业类型的劳动干系(4)工作时间类型的劳动干系(5)劳动合同方式的劳动干系三、劳动法的概念、地位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重点)1、劳动法的概念(广义和狭义之分):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特征(1)公法与私法的结合;(2)保护法与管理法的结合;(3)协调法与标准法的结合;(4)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结合。

3、性质劳动法是兼有公法与私法两重性质的法律,属社会法范畴。

社会法(广义和狭义)4、劳动法的体系(重点)(1)劳动法总则(2)劳动干系协调法:劳动合同法、个人合同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3)劳动基准法:工时法、人为法、劳动保护法、劳动安全卫生法(4)劳动保障法: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监督法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重点)(1)倾斜保护劳动者原则保护弱者;倾斜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劳动关系重点

劳动关系重点

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背景的影响。

劳动关系的主体: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前四个为狭义主体、全部为广义主体)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等。

其特点有:1.人格上的从属性2.经济上的从属性。

集体劳动关系是在个别劳动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集体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其特点是:1.独立自主性2.明确的团体利益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点:(一)个别性与集体性(二)平等性与隶属性(三)对等性与非对等性(四)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如何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1.劳动关系除了当事人之间的债的要素之外,还有身份、社会的要素;而劳务关系则是一种单纯的债的关系 2.劳动关系较为稳定,劳务关系具有临时性、短期性、一次性的特点 3.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的社会关系;而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4.劳动关系主体是确定的;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5.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劳务关系双方之间是纯粹的财产关系 6.劳动关系用劳动合同来确定,其法定形式是书面的;而劳务关系用劳务合同来确定,其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和其他形式。

如何区分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所谓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利用雇佣人提供的条件,在雇佣人的指示下、监督下,以自己的技能为雇佣人提供劳务并获得报酬的劳动关系。

雇佣关系不以劳动结果作为支付劳动报酬为条件,而是以劳动给付为要件。

雇佣的特点是一方付出劳动,接受劳动的一方给付劳动报酬形成的一种交换关系。

劳动关系复习重点归纳

劳动关系复习重点归纳

引申复习问题:1、劳动关系的特征2、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1 )、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 2 )、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 3 )、劳动报酬的性质、支付方式不同(4)、使用法律不同,劳动关系由劳动部门调整,劳务关系由民法调整3、劳动关系的内容4、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基本权利或权利核心内容)5、和谐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中表明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 P-31、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的参加者 P-6侠义:一方为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

另一方为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

广义:劳动者及其联合体、“雇主”及其联合体、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为代表的第三方等。

2、管理方:指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起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P-6特点:具有职权、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且权责对等。

P-7有关概念:企业主:指企业的拥有着或资产所有者,强调企业的所有权企业家:企业家更侧重于企业的经营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管理方:从“企业主经营管理制”到“经理经营管理制”的演变管理模式:职权结构维度划分:独裁型、集权型、自主型管理理念维度划分: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3、雇主协会:由雇主组成的团体组织,代表并维护雇主利益,通过谈判和协商与工会协调劳动关系。

类型:行业协会、地区协会、雇主组织作用:参与谈判、解决纠纷、对会员提供帮助和建议、代表和维护会员的利益我国的雇主协会特征:中国企联是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代表、中国企联是社团法人。

4、雇员:也称劳动者,包括具有劳动能力的我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现代知识工作者的就业表现特征:自我雇佣的趋势、工作成为个人的发展平台、工作成为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知识工作者仍然处于卖方市场引申复习问题: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工会的权利1、工会的定义: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特点: ( 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 2 )、工会是一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经济性组织( 3 )、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 4 )、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 5 )、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结构分类:职业工会、行业工会、总工会工会承认的方式:自愿承认、法定承认工会化的原因: ( 1 )、初始倾向,直接决定雇员是否建立和加入工会( 2 )、工会组织过程,侧重于选举前的准备工作( 3 )、宏观条件雇员加入工会的原因:借助工会对抗雇主、参加工会活动、扮演心理角色、社交压力雇员不加入工会的原因:反对工会的态度、社交压力、工作满意、加入工会的成本、工会间的敌对或工会的冷漠工会的职能:整合职能、经济职能、民主功能、服务功能工会的行为方式: (韦布五分法)互保互助、集体谈判、劳动立法、直接行动、政治行为引申复习:劳动关系本质:冲突、合作 (即是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1、冲突的根源:异法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劳动合同的性质、心理契约的不履行、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因素2、冲突的表现形式:显性冲突(罢工、地址、辞职、关闭工厂、辞退等) 、隐形冲突(怠工、旷工、偷懒、排挤员工等)3、产业行动概念:集体行动,指劳资关系双方在劳动关系中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依法采用罢工或关闭工厂等阻碍企业正常运营手段等进行对抗的行为产业行动的形式:( 1 )、雇员:罢工(最明显的方式)、怠工(基本手段)、联合抵制、纠察、“恶名单”“好名单”( 2 )、雇主:关闭工厂、雇佣替代劳动者、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复工运动、和名单、排工罢工分类:( 1 )、按照目的:经济罢工、反对不当行为的罢工、同情罢工、( 2 )、有无工会:正式罢工、野猫式罢工( 3 )、其他形式:象征性罢工、集体辞职、巡回罢工、间断罢工、总罢工罢工的法律约束(即罢工的原则) :( 1 )对公共事业的罢工限制。

劳动关系学重点笔记(自考)

劳动关系学重点笔记(自考)

劳动关系学重点笔记(自考)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一、劳动关系的概述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动关系不同的称谓是从不同角度对于特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的把握和表述: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其主体明确、关系清晰,含有对立的意味劳工关系在英文与劳动关系是同一个名词。

在中文中,劳工关系则更强调以劳动为中心所展开,着重于劳动力,以劳动者为本位进行思考,强调劳工组成的团体,比较强调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尤其是集体谈判的过程。

劳雇关系又称为雇佣关系,它以雇佣法律关系为基础,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权利义务结构.劳使关系的称谓源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其技术性意义,力图排除其价值判断,替代劳资关系这个具有对抗意味的概念.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美国。

狭义指劳资关系,主要包括劳动者、工会与雇主之间的关系。

广义则指产业及社会中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了雇佣关系的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产业关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劳资双方,还包括了政府一方.3、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劳动过程的实现,必须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个要素结合为前提。

4、劳动关系中的“劳动”的内涵: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它具有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

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专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

主要包括:⑴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

⑵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即为获取报酬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而相对固定在一定劳动岗位上所从事的劳动。

⑶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也就是说,它是为了向用人单位(雇主)履行以法定形式确定的义务的劳动。

劳动关系重点知识培训

劳动关系重点知识培训

劳动关系法律法规重点知识讲解大纲:一、规章制度的公示方法与规章制度公示制度二、试用期可以随意解除合同吗?(附案例)三、员工不辞而别后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四、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辞职的法律责任五、关于严重违纪员工的辞退(附案例)六、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及经济补偿金适用范围七、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八、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及处理方式九、哺乳期与哺乳假法律问题(附案例)十、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赔偿金(附案例)十一、用人单位“劳动赔偿金”风险的13情形十二、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人员转聘条件一、规章制度的公示方法与规章制度公示制度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单位规章制度制定的程序和生效条件。

经过法定程序制定并向劳动者公示后规章制度才生效。

规章制度的公示方法,劳动规章制度应当以正确的形式向全体职工公示,规章制度的公示方式一般有如下8种:1、将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在劳动合同中专款约定“劳动者已经详细阅读并愿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在劳动合同上签字确认。

2、将规章制度以手册形式交由员工阅读,阅读后签字确认。

单位保留发放证据。

3、将规章制度放在公司网站上由员工浏览,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记录员工浏览规章制度的情况。

4、将规章制度在公共区域将规章内容全文公告,并且将规章制度的公示现场以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备案。

5、将规章制度发到员工个人邮箱里,保留发信记录。

6、将规章制度作为考核项目,定期或者不定期考核员工对规章制度的了解情况,记录规章制度考核结果并让员工签字确认。

7、对规章制度进行集中学习、培训,让员工在规章制度学习培训报到表上签名。

8、可以进行相应规章制度的考试,并保留规章制度的试卷。

提醒:在规章制度在公示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存公示的证据。

在劳动仲裁中如果用人单位无法证明规章制度已经向劳动者公示,该规章制度是不能作为劳动仲裁有效的依据的。

二、试用期可以随意解除合同吗?(附案例)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在试用期中,劳动者除有下列8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双重劳动关系)5、用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第7、8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自考03325劳动关系学新版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03325劳动关系学新版重点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学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一,名词解释1. 雇佣关系:劳雇关系又称为雇佣关系,它以雇佣法律关系为基础,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权利义务结构。

2.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

3.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策,法律制度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4.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劳动力的雇主。

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5. 雇员: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6. 雇员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7. 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的和规则的行为。

8. 冲突:是指劳资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总保持一致,相反经常会出分岐,甚至背道而驰。

9. 雇主:也称“管理方”或资方,是指雇佣他人为其工作,并须支付工资或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10. 我国雇主(P88): 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冲突和合作,以及产生冲突与合作的根源?(P15-25)★★答:(1)冲突与合作的含义:①冲突是指劳资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总保持一致,相反经常会出分岐,甚至背道而驰。

②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制度和规则行为。

(2)产生冲突与合作的根源:①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

前者是指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是指由那些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突。

劳动关系重点归纳

劳动关系重点归纳

劳动关系重点归纳Chapter 1 ___n 1 Concept of Labor ns - (n)1.n___。

It is a specific field of ___ and its management.___:Subjects: participants ___。

including employees。

employee ns (ns。

___)。

and employers.Objects: ___ subjects are directed towards。

such as working hours。

wages。

safety and health。

labor discipline。

welfare insurance。

n and training。

and labor environment.Content: ___.2.Terminology (nal and Systemic)Labor-capital ns: ___。

___.___: centered on employees。

emphasizing the n een the group of workers (ns) and employers.___: based on the legal ___。

___.Labor-management ns: originated in Japan。

indicating the ___。

a ___.Industrial ns: ___。

___-capital ns。

mainly including employees。

ns。

and employers。

___。

including all aspects of employment nships。

as well as related ___.In China。

the concept of labor ns is usually used。

but the concept of labor-capital ns is also used when ___.3.The Nature of Labor nsThe sum of n。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填空选择1、“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在(欧美国家)使用最早、最为广泛。

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3、双方对你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其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4、劳动关系的主体有(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5、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6、冲突的根本根源有(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7、罢工是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以你为罢工是双方都要付出成本,所以单纯从经济学角度讲,罢工是(非理性)的行为。

8、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

9、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直接。

10、(法律)和(制度)是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1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效率最大化),对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影响评价是(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加拿大和爱尔兰12、(新保守派)认为,理想的劳动法应该是工人难以组织工会,或者即使有工会,其权利也很小。

13、(管理主义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

主要集中在日本14、(正统多元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公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主要集中在德国15、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

16(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

17、(激进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

劳动关系考试重点

劳动关系考试重点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动者派遣管理知识要求一、劳动关系含义与特征新增(一)劳动关系的含义: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一一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

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二)劳动关系的特征新增多选1、劳动关系的内容、实质、基础是劳动2、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3、劳动具有平等性(法律上)和隶属性(服从企业规则制度)的特点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一)劳动法律关系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是基于劳动合同而建立的,而合同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法律制度。

劳动法律关系体现国家的意志。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多选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以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规范为前提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三)事实劳动关系1、事实劳动关系的含义事实劳动关系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遵守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获得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等基本要素。

劳动关系产生的基本事实是用工而不是订立劳动合同。

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相比较只是缺少了一个形式要件一一书面劳动合同。

2、事实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1)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一种是自始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另一种是原劳动合同期满。

(2)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3)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如:职工下岗或停薪留职到另一单位工作,或同时从事兼职工作等。

(4)以其他合同形式替代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在其他合同中零散地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条款,比如在承包、租赁、兼并合同中一般性地规定了劳动者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从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等。

3、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新增多选①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②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③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 “报名表”;④考勤记录:⑤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念——(选择)(一)定义●我们给的定义::在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是组织管理的一个特定领域,它以研究与雇佣行为管理有关的问题为核心内容。

●劳动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劳动者、劳动者的组织(工会、职代会)和用人单位客体:主体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安全卫生、劳动纪律、福利保险、教育培训、劳动环境等内容: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二)称谓(国家、体制)⏹劳资关系:体现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含有对立的含义⏹劳工关系:以劳动者为中心,强调劳动着组成的团体(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劳雇关系(雇佣关系):以雇佣法律关系为基础,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强调权利义务结构⏹劳使关系:源于日本,说明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中性概念⏹产业关系(工业关系):源于美国,狭义的产业关系指劳资关系,主要包括劳动者、工会与雇主;广义的产业关系则指产业及社会中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雇佣关系的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

⏹在我国,通常采用劳动关系这个概念,但在研究国外劳动关系制度时,也会用到劳资关系等概念(三)劳动关系的本质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

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四)我国的劳动关系(看看)●劳动合同生效不同于劳动关系建立。

建立劳动关系的唯一标准是实际提供劳动●从产业部门看,雇员的范围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业、服务业),第一产业的农业劳动力,尤其是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业,一般不属于雇员的范畴。

●有些国家的劳动法规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工人、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家庭保姆与其雇主间的纠纷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也不属于法院或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仲裁机构裁决不予受理于某的申诉正确。

但它属于民事案件之劳务纠纷,法院可以受理的。

●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劳动关系的类型:均衡型劳动关系倾斜型劳动关系政府主导型劳动关系(计划经济国家、新加坡)案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资双方是否适用《劳动法》?案情如下:1998年3月,李某在报纸上看到三达公司招聘销售员的广告后,到三达公司应聘。

三达公司审查了李某的应聘条件后,与李某达成口头协议:李某为三达公司推销洗涤剂,月基本工资600 元,奖金按照销售业绩确定计发。

20XX年7月,因三达公司效益不佳,决定裁员,李某在裁员之列。

李某同意离开公司,但要求三达公司像对待其他员工那样,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三达公司说,其他员工与公司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所以公司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为其缴纳了社会保险。

因李某未与三达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所以李某和公司间仅存在雇佣合同关系。

雇佣合同关系不由劳动法调整,而由民法调整,因此,按照民法通则规定,公司没有义务为李某缴纳社会保险。

李某提起仲裁,仲裁裁决三达公司为李某缴纳社会保险。

三达公司不服,起诉。

法院经审理驳回了三达公司的诉讼请求。

●答案:我国劳动法若干问题意见规定: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合同法》。

另外,最高法院还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双方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属于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范围。

按照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交纳有关社会保险。

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一)合作的根源:1、被迫2、获得满足(二)冲突的根源:●根本根源: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

1、异化劳动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4、劳动合同的性质劳动合同的条款包括: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背景根源:由那些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及国家等因素的属性造成的冲突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的状况3、工作场所的不平等4、工作本身的属性(三)明显与潜在冲突的表现形式罢工(是冲突最为明显的表现方式)、各种不服从行为(工作松懈、低效率工作、怠工、主观缺勤等)权利义务的协商(付出-获得)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小题)一、新保守派●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上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市场化是解决效率(企业效率与利润)与公平(雇员公平合理待遇)两大问题的最佳途径。

●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劳动生产率高的员工会获得相应的较高的工资报酬。

●劳动力市场机制保证了双方的利益(双赢)。

●冲突的作用非常小;●工会的作用是负面的,因为工会形成的垄断的制度;伤害雇主的竞争力,从而削弱雇员的保障。

●研究双方的力量是没有意义的。

二、管理主义学派●管理主义学派多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

●有助于实现员工对就业组织的认同感和忠诚度的管理模式是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最佳途径。

●员工的利益同管理方的利益是基本上一致的,冲突的原因在于员工认识到自身处于管理权力的从属地位,即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是员工不满的根源。

●管理主义学派●冲突是可以避免,并且可以保持和谐的关系。

(高绩效管理政策实施---生产效率提高、员工辞职率减低、缺勤率降低、冲突减少)●这种高绩效的管理模式(“进步”、“高认同”感)的内容包括:高工资和高福利、保证员工得到公平和公正的待遇、各种岗位轮换制度和工作设计等。

●该学派对工会的态度是模糊的。

(应尽量避免建立工会,因为威胁资方管理方的权利,使得劳动关系结果不确定性提高;但如果已建立工会,管理方应与工会建立合作关系)●对集体谈判制度的态度也是灵活的。

三、正统多元论学派●由传统上采用制度主义方法的经济学家和劳动关系学家组成,该学派的观点是二战以来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直奉行的传统理念的延续。

●对员工的公平和公正的待遇的关心同管理方对生产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互相矛盾的●政府和社会应该负责实现两个目标之间的均衡,劳动法律制度、工会制度、集体谈判等制度是实现这一均衡的最有效的手段。

●成为劳动法律体系存在的理论基础,该学派成为劳动关系领域的主流学派。

●冲突并非主要问题。

●冲突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组织中的效率和公平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

而这些由相互冲突的利益所引起的问题仅限于“收入、工作保障”等具体问题,可以由双方的主要的共同利益来成功地解决。

●解决的方法是将冲突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可以控制的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

●员工大都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工作机会稀缺)●工会和集体谈判有助于员工平等地面对的雇主,并形成“产业民主”。

这不仅可以保证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平,而且对于鼓舞员工士气,降低流动率和提高生产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成员更加具有批判精神,积极主张变革。

●他们十分关注员工受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

包括对歧视、不公平、大量裁员和闭厂、拖欠员工工资和福利等问题的分析。

●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政府在工会和法律制度之外更多地干预劳动力市场。

●管理方凭借特殊的权力而处于主导地位。

●现存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并不能为工人提供足够的权力和保护,因为公平和平等地对待工人往往不是管理方的利益所在和能力范围。

●“结构不公平”理论●——将经济部门分成“核心”和“周边”两部门。

前者包括规模较大、资本密集且在产品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厂商;后者包括规模较小、劳动密集且处于竞争性更强的市场上的厂商。

●——核心部门更能吸收和转移附加成本,员工具有更多的关系力量,能够为员工提供比较优厚的条件并采用更加进步的管理方式。

将核心和周边部门的分析扩展到单个雇主或产业上。

●工会的存在和集体谈判的开展是有必要的。

但是在当前体系下周边部门的员工最需要帮助,而恰恰在周边部门,工会是无效的;核心部门的工会作用也有限。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管理方在对工资和福利以及绩效水平不满时,会采取闭厂和向人工成本低的地区迁移的办法,从而严重损害了员工的利益,并削弱了工会和集体谈判的力量。

五、激进派●激进派主要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组成。

●关注公平问题,冲突以及对冲突过程的控制的作用。

问题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所固有的。

●利益是完全相互对立的。

工人由于机会有限而处于一种内在的劣势,冲突不仅仅表现为双方在工资收入、工作保障等问题上的分歧,而且扩展到劳动和资本之间在宏观经济中的冲突上来。

●该学派指出其他学派提出的和谐的劳动关系只是一种假相,实质上是更圆滑的策略。

管理方策略是为管理方服务,而非“双赢”,冲突非组织内部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发生变化,工会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必须提高工人对自身劳动权和报酬索取权的认识,以及对对立的劳动关系的本质的了解,并进而开展广泛的与资本“斗争”的运动,向资本的主导权挑战,即“运动工会主义”。

第三章劳动关系历史和制度背景第二节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时代背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财富逐步聚集到少数资本家“精英”手中,垄断组织在各个部门陆续建立。

●科学管理理论:以弗雷德里克•泰勒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以科学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提出通过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在雇主改变管理方式、加强剥削的同时,工人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各国政府改变了早期工业化时期对工人运动和工会或放任或压制的政策,采取了所谓的“建设性”干预政策,开始对改善工人状况进行国家干预,力图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

●管理时代劳动关系的特点:工人力量开始不断增强;资方或雇主在不断加强的工人运动的情况下,开始出现让步;劳资矛盾激烈程度有所弱化,表现形式出现多元化方向,集体谈判制度得到了确认。

政府加强对劳动关系的干预,使劳动关系向更加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五节、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和组织发展的背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在销售、生产、设计和生产重组等方面,要求更具柔性的专业特征,从而使工作组织和工作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力平衡;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第六节新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1、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劳动关系呈现出浓厚的计划经济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单一公有制经济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内容的国家计划性;(无双向选择权,行政依附关系)●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行政性;(泛政治化特征:固定工终生制度;平均工资注意;社保福利企业化)●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一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