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一个理论解释

合集下载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五章(杨丹)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五章(杨丹)

②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是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债券发行的目的一般是为了筹集长期资金。 金融债券的信用风险要低于公司债券,其利率水平也相应低于公 司债券。但金融债券的流动性低于银行存款,因此,一般来说, 金融债券的利率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③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又被称为企业债券,是由公司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 债券。按有关规定,公司企业要发行债券必须先参加信用评级, 级别达到一定标准才可发行。 公司债券的风险相对较大,其利率水平也高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 券。
①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是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它以政府的信誉作保证, 因而通常无需抵押品,其风险在各种债券中是最低的,利率水平也低于金融债 券和企业债券。
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统称国债,因国债以国家财政收入为保证,所以,一般不 存在违约风险,故又有“金边债券”之称。
在多数国家,地方政府都可以发行债券,被称为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发行地方 公债的目的主要是为地方建设筹集资金,因此期限一般较长。地方公债由地方 政府财政收入担保,其信用风险仅次于国债,同时也具有税收优惠特征。
(二)金融工具
1金融工具的特征 (1)期限性:通常都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即从举借债务到全部归 还本金与利息所跨越的时间。
金融工具的偿还期限有两种极端情况,
一种是类似于活期存款的零期限,随时可以存取;
另一种是类似于股票和永久性债券的无偿还期限,永远没有到期 日。
(2)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即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货 币的能力。
通常来说,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越强,其流动性就越强,反之, 流动性越弱。偿还期限(反向变动)、发行人的资信程度(正向 变动)、收益率水平(正向变动)等是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强弱 的主要因素。

国债理论

国债理论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98
1.98 2.25 2.25 2.52 4.14 2.25 2.25
2.22
2.32 3.37 3.24 3.39 5.74 5.53 3.73
-0.8
1.2 3.9 1.8 1.5 4.8 6.4 4.3
18.85
第三节
一、国债种类
(一)按发行地域分类
国债管理
可以划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国内公债是指在国内发行的公债。国内公债的债权人通常
是本国的企业、组织(团体)和居民个人。
◆国外公债是指本国政府向国外发行的公债。国外公债的债
债权人一般是外国政府、外国银行、企业、团体和居民个人。 与国内公债不同,国外公债的发行和偿本付息通常会影响到本

假设:某期国债竞争性招标量为250亿,采用混合式招标方 式进行招标。在实际招标过程中,全部承销商最低竞投标位 是3%,最高竞投标位是4%。

按照混合式招标的规则,财政部将从3%开始的标位竞投数 量进行累计,假设到3.6%时,竞投数量累计为250亿元。 由此,这3%到3.6%的利率区间就是计算混合式招标时全 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的计算区间,具体计算方法是:将3% 到3.6%之间所有标位按照竞投数量进行加权平均,即可得 出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假设这个利率是3.4%,而我们 将3.6%命名为最优中标标位。
国际警戒线:25%左右。
2、制约因素
(1)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债务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 (2)生产关系类型 不同生产关系,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其举借公 债的规模有很大的不同. (3)政治背景 在同样经济发展水平和同样生产关系情况下,不同的 政治背景决定着不同的公债发行量限量。

公债的发行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

公债的发行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

《公债的发行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摘要:发行地方公债是平衡地方财政收支,加强地方财政职能的现实要求,允许地方政府有条件地发行公债,是加强地方政府财政职能、平衡预算的现实要求,由于我国目前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国债,国债是由中央政府发行、使用和偿还的,所以国债的直接债务主体是中央政府一、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和现实依据1、发行地方公债是分税制体制的理论要求。

建国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无论是高度集中的体制还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体制,都无法规范各级政府在财政分配关系上的随意性,不能较好地解决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问题。

为此,我国于1994年实行适度的分税制,将全部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设置两套税务机构,即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实行分税、分权、分征和分管。

分税制其目的是使各级政府真正建立起独立的一级预算,并通过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从世界各国来看,实行复式预算和分税制,地方政府大都赋予了相应的财权和事权。

其中,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力,是财权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以说,发行地方公债是分税制的理论要求。

2、发行地方公债是平衡地方财政收支,加强地方财政职能的现实要求。

分税制后,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所需的经费等,地方财政主要承担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支出和地方政府运作所需经费等。

但是,由于历史的和体制的原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存在着职能上的“缺位”和“越位”,即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应该由财政管的没有管好,投入严重不足,如基础教育等;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却管了起来,如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等。

由于地方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执法权也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财力有限,财政支出缺口加大,欠债较多,严重地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

允许地方政府有条件地发行公债,是加强地方政府财政职能、平衡预算的现实要求。

3、发行地方公债是规范地方政府多元化融资,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客观要求。

公债

公债

三、公债的种类、发行及还本付息
(一)种类 • • • • 按照发行区域:国内公债、国外公债 按照偿还期限:短期公债、中期公债、长期公债 按照举债主体:国家公债、地方公债 按照流通与否:可转让公债、不可转让公债(基 本分类) • 按照举债方法:强制公债、爱国公债、自由公债
(二)发行
发行方式
公债发行
• 2、偿还方式 、 • • • • • 分期逐步偿还法 抽签轮次偿还法 到期一次偿还法 市场购销偿还法 以新替旧偿还法
四、公债管理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 同一性
• 公债管理与财政政策: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基本 方式的公债,是财政政策得以实施的基础条件。 • 公债管理与货币政策:公债管理是中央银行运用 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传导器”。 • 同一性决定了它们之间可以协调配合。
一、什么是公债?
公债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中央政府 的债务称为中央债,又称国债;地方政府 的债务称为地方债。我国地方政府无权以 自身名义发行债务,故人们常将公债与国 债等同起来。
二、公债理论观点的演进
否定公债 肯定公债 公债必要论
公债有害论
大衰退以前的正统公债理论:负债有害论 大衰退以后的现代公债理论:公债新哲学论
• 遵循的原则
• 在总体目标上,公债管理应当同财政政策、货币 政策的基本要求保持一致。 • 在直接目标上,公债管理应当区别不同情况而分 清主次。 • 在朝着经济稳定增长的总体目标努力的前提下, 公债管理可以在自己的作用领域内,以其独特的 方式和途径,充分展示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才 能。
发行条件
应债来源
• 1、发行方式
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公募拍卖方式、连续经销方 式、直接推销方式、组合方式
• 2、发行价格

关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及其管理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及其管理的几个问题




2. 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中存在的十个问题
• • • 缺乏全面系统的债务管理机制:举债规模无限制,举债行为无程序,举债权限无法授, 举债决策无审批,担保举债弃法纪; 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不佳:资金沉淀不用、资金使用低效或无效; 举债缺乏明确渠道:法不责众导致《预算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形成各地政府违 法举债;事权与财权不对称倒逼地方政府绕开管制大量举债;只堵不疏促使地方政府 被迫举债;片面追求政绩诱导地方政府忽视“代际公平”原则大肆举债; 违规融资行为比较普遍:纷纷借道企业融资、为企业借道融资、非法集资;
• • •


债的产生:我国债的产生通常因四种行为而产生:行政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违法行为; 事实行为(如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
债的消灭:债的消灭指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使债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归于消灭。根据我国 的法律规定和经济生活实践,引起债的消灭的民事法律事实主要有:债的履行 、债的抵消、 行政命令、双方协议、客观上已不可能履行等。
按照第八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遵守法律”的“法律”中包括《预算法》,
对《预算法》有关地方政府举债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执行; 按照第三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严格审查“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 还款方式”,因此,商业银行在审查地方政府举债的借款用途等申请内容时,要考虑 贷款的合法性原则。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8条

3. 1. 2 《预算法》相关修改说明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同日签发第 12号主席令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预算法》经过四次审议才被通过。第四次审议通过的《预算法》共有8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预警体系的建立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预警体系的建立
地方政府债 务风险分析及文章摘 要】
本 文 总结 了地 方 政府 债 务的 主要 理

北京 交通 大学经济 管理 学院 1 0 4 04 0
宏 观调控都具有重大意义 。
1 、地方政府债 务的含义 地方政府债务 , 是指地方政府或其职 地方 的债 务现状 ,提 出 了地方债务风险 能部门直接借人 、提 供担保 、欠账等形成 二 、我 国地方 政府 债务 现 状分析 预 擎体 系的建立。结合 前人 的研究 ,建 我国省一级财政在分税制后,基本j - 立 了更完善的债 务风险预警体 系的新方 的最终必须 由政府偿还的债务或虽非政府 是 以赤字运行的。省级政府的财政缺 口占 案 ,包括单省份债务风险预 管体系和 全 举债、但须由政府承担的债务责任。其形 G DP比重总体上是趋于上升的 , 同时东部 () 国各省份 的横 向债务风 险预 警体 系 并 成 包括 以下方面 : 1随着经济发展 ,地方 地 区负债率相对 较低 ,中西部 的负债率则 经济发展与财力不匹配,地方政 府通 过举 对新 的预警, 系方案进行 了综合评价 。 c 债 的方式筹集建设基金而形成的地方政府 相对较高。有 关调查表明 ,我 国地方债的 D O 5 政府债务的 债 务; 2社 会保 障体系建立后,因历 史原 规模 已占G P的 1%到 1%, () 【 关键词】 0。 。 特有属性 ,决定了究竟有多少或有债务将 因形 成 的 缺 口和 管 理 不 善 造成 的 由地 方政 债 务理论 ;债务风险 ;预警体 系 府承担的债务 ; 3为防止当地企 、事业单 由地 方政 府财政 来承 担是不 确定 的。 因 () 从分税制改革 以来 ,我 国中央政府的 位破产 影响社会安定 ,政府施援形 成的政 此 ,当 前 我 国 地 方 政 府 债 务 状 况 相 当 严 财权得到 了有效巩 固与加强 ,充分调动了 府债务 ;4为救助 自然灾害损失而形成的 峻 ,为对债务风险进行有效 的控制 ,地方 () 债务风险预警体系不 可或缺。 中央、地方的积极性 ,增强 了宏观调控能 政府债务。 力。但随着分税制改革的其他体制 ,存在 2 地 方政 府债 务理 论 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致使地 方政 府的财权 对于地 方政府债务 的认识 ,有多种不 三 构建 地方政 府债务风 险预警体 系 事权 出现了严 背离 ,为追求高增长 、提 同的观点 ,体现为对地方债务支持与危害 1 地方债务风险来源 因受到不确 定性 闲素的影响,地方政 高绩效 ,地方政府不惜大规模举 债进行投 的强调及其他认识。凯恩斯认为 政府债务 府及其职能部门直接借入 、提 供担保等形 资发展 。玛一方面 ,预 算法 规定地方政府 的正面效应要远大于其风险,有利于 克服 没有发行 债券的权 利 ,闳此 出现赤字 后 , 有效需求不足。勒纳和庇古强调政府 债务 成 的必须偿还的债务 ,或者处于政府责任 借债就成了地 方政府 的必然 选择 。 效 应的分 析 ,将研 究视 角放在 经济增 长 而须承担的债务面临着逐年增大的偿付风 " 1 马海涛 (04 2 0 )从 经济体制 、财政体 上 ,从经济层 次上证 明了其观点。斯密则 险 。按 照 世 界 银 行 经 济 学 家 H a i a P lc o a 的风 险矩阵 , o kv a 政府债务可分为 制和债务管理 方面分析 了地方债务形成 认为政府举债 后为还债而加重 人民税收负 机理 。唐云峰 (0 5 2 0 )指 出地方债形成的 担 ,而税 收制度是要优于国债制度的。休 四类 :显性直接债务 、隐性直接债务 、显 原因是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财权和事权分配 谟对 “ 政府债务财务一部分 的观 点”表示 性或有债务和 隐性或有债务 ,栩应的地方 现状 的 “ 漠视 ” 地 方政府追求预 算和效用 强烈反对,他认为政府债务利息的支付仅 政府债务风险也有 四种 :显性直 接债 务风 、 最大化 、 方政府官 员的寻租。 地 姜文彬、 尚 是从纳税人手 中转移到债权 人手中,同时 险 、隐性直接债务风险 显性或有债务风 王启友 ,0 8 。 20 ) 长风 (06 从委托代理关 系的角度指 出, 政府债务 的使用效率会低于 私人 资本 ,均 险和隐 陆或有债务风险 ( 20 ) 具体 的主要 内容可归纳并列于表 1 。 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 因是委托人激励和 无益于增 加供 给和促进 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债务风 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监督机 制不完善 。上述研 究均是从 制度和 近 期对 地 方 债 的其 他 认 识 主要 从 就 其 2 理’ 八角度阐述了我国地 方债务 的形成机制 表 1 鳆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示意圈 : 以及债 务产生的外部性 影响,为地方债务 低 一风险 一 高 直接负债 或有负债 高 风险的研究奠定 基础 。另外,裴育 、欧 债务 隐性 1 社会保障纂垒缺 口 ( . 养老基金捩 口、失业救济缺 1 下级政府的财力缺口和债务 . 阳华生 (0 6 2 0 )在讨论地方债务风险预警 口、医傈基金缺 口) 2 地方嗣企专攒及债务清馔 . f 程序与指标体系构建中,对于风险预警机 2 .地方公共外债 3 农村信用社亏掼及不蛊资产 . 风鲶程度 制的具体 流程 进行 了细化,结合风险的认 3 田债投资项 目 . 瓷金 4 金融机构不良资产 . l 4 公共投资项目的来来日常维护戒本…… . 分类 、特点 、结构等要素进行风险预 显{ ( 生 由法 1 欠缴工瓷 . 1 政府部f . j 贷款担保 低 警机 制的完善 。 律和合约 2 来弥幸政策性亏损 ( , } 粮食亏损,供销社亏损等) 2 隔债转贷瓷金 . 但国内目前对地方 债务的研究重点大 确认的政 3 乡镇负债 . 3 ,投赍配套赘金 多是对形成机理的研究 ,对债务风险预警 府 负债 ) 4 树 级负债 . 4 金融机 构 借款 . s 田企职 工 安置 . 体系的研 究研究虽有涉及但不深入 ,风险 6 .最低社保金缺口 预警 体 系建设 的方法 的 定量研 究成 果较 7 突发 事件救 助 。 少。因此 ,如何构建 有效地地方债务风 险 8 政 府 担保外 债 . 预警体 系对地方 政府 的发展 和中央政府 的

浅析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原理

浅析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原理

浅析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原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政府性债务在我国长期存在且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当前热点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断加大,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探索解决之道,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开始着手研究PPP模式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可行性和原理。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指政府部门与私营机构合作,在政府对私营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管的一种模式。

PPP模式将政府和私营部门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参与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实现共赢。

通过引入私营部门参与,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实现资源和风险的有效分担。

在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大的情况下,研究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PPP模式和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分析,探讨PPP模式如何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原理,并深入研究风险分担机制、风险评估和监控等关键内容,以期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地方政府性债务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随着PPP模式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如何通过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原理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为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意义包括:1. 对于学术界而言,通过对PPP模式在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上的应用研究,可以完善财政学和风险管理理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2.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了解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原理,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引导和规范PPP项目的实施,促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3.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了解风险分担机制、风险评估和监控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提高其参与PPP项目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减少投资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十章 公债论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十章 公债论

第十章公债论第一节国债的功能与负担一、国债概念二、公债的产生条件三、公债理论的发展四、国债的功能五、国债的负担与限度公债的概念公债即政府的债务,是一国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依据借贷原则,从社会上吸收资金来满足政府支出需要的一种形式。

也就是说,公债是由政府作为债务人,按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向其他经济主体承担的一定行为的义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取得满足其履行职能所需要的财政收入。

这些财政收入分为有偿和无偿两种:政府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凭借政治权利取得财政收入和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凭借财产所有权取得的财政收入,是无偿的,如税收、规费、国有企业利润上交;政府以债务人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是有偿形式,如发行公债。

一、国债的概念公债有国债和地方债之别。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在一国之内,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有可能用发行公债作为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凡是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成为国家公债,简称国债,所以国债只是公债中的一部分,它是作为中央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形式而发行的。

其收入列入中央政府预算,作为中央政府调度使用的财政资金。

凡是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成为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是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其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支配使用。

二、公债的产生条件公债的产生首先是出于财政支出的需要。

从公债的发展过程看,其发展需要具备如下经济和社会条件:(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公债发展的前提条件。

经济发达,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率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社会财富日益增加。

只有经济生活中存在较大量的流动资金,特别是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才有可能使政府利用公债来筹集资金。

(2)从金融体制的角度讲,公债发行需要有较为稳定的货币机制,才能有助于防止通货膨胀,避免公债的高消费倾向。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1.政府干预:也称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它是国家在中,为了促进、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

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

一般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等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3. 财政支出效益: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4.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5.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6.、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 增长速度。

7.财政投融资:它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8.社会保障制度: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9.税收支出:所谓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它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10.税收中性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11.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12.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1)商品和服务的种类与价格决定人们的客观需求结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与需求成反比,财政补贴通过改变相对价格结构从而改变需求结构。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武亚琳 河南大学摘要: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地方政府的收入呈下降趋势,却承担了大量的事权,地方政府纷纷成立融资平台公司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显现。

沉重的债务偿还压力,给中国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行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而从目前经济状况来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解决关键在于后续一系列问题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债务监督中图分类号:D625;F3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01-02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一)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分布不均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增长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地方官员不得不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大量举债,直接造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逐年增大。

由于偿债压力过高,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借新债的方法来偿还旧债,长此以往,债务增长速度会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有些地方的政府债务已经是超负荷运转,债务负担非常沉重,容易引发经济和社会问题。

(吴聚稳,2009)(二)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管理混乱当前政府债务的种类较多,发行方式也各不相同,难以统计,地方政府管理分散,但却是多个部门融资。

各部门间缺少一个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造成了举债主体模糊且分散,管理十分混乱。

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管理和举债的盲目性,很大一部分资金被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极其低下;债务资金的投向不科学,规定也不够统一,大部分是根据政府的偏好和官员的需要来投入的。

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系统,信息交流平台不够统一,各部门之间合作不够协调,最终导致信息传递不流畅,无法准确全面的了解债务资金的使用情况,更无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控制。

债务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最终造成了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产生了大量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机理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机理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机理分析作者:李淑娟来源:《理论导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现有关于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的研究结论并不具有普适性。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不同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地方债务: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多为主动负债且债务关系复杂,兼具有财政和金融双重风险的特征。

这只是我国地方债务的外在表现。

通过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理,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只是为地方政府借债提供了借口,地方政府的双重代理人身份和金融资源的垄断才是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和膨胀的激励及根源。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财政缺口;双重代理;金融资源垄断;主动负债;形成机理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11-0066-04一、引言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各级政府运用发行债券或借贷等信用形式,从上级政府、公众以及其他组织和机构取得资金,并承诺在将来某一时间予以偿还的债务。

当支出超过该年度正常的财政收入规模时,举债就成为地方政府筹措资金、缓解地方资金供需矛盾的一种有效方式。

John L.Mikesell(2002)在其经典著作《Fiscal Administratio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 Public Section》里将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归纳为三种:弥补财政赤字,为资本性建设项目融资,弥补某一财政年度的短期资金不足。

Henmanta K.Pradhanzai( 2003),Vander Ploeg ,Casey( 2004)等都支持上述观点。

但Thomas P.DiNapoli(2008)的研究发现,美国地方政府的短期债务从1998年至2007年间增加了17%,主要原因是联邦对地方政府学校资金和其他支出的延迟发放。

Henmanta K.Pradhanzai( 2003)从地方政府分权角度对印度地方政府筹资和债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是和地方政府事权相对应的。

国内地方政府债务文献梳理

国内地方政府债务文献梳理

国内地方政府债务文献梳理摘要:地方政府债务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出来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有其特殊之处。

文章将通过文献梳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产生原因和风险规避进行总结,有利于推进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或有债务;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是一国公债的一部分,是政府弥补赤字、调节经济的财政金融手段。

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生出来的,国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并且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逐渐升温。

2010~2013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管控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各地逐渐公布债务情况,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日渐深入。

本文将对国内地方债务相关的研究进行一个梳理。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和产生原因(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欧美国家和日本地方财政和政府债券模式的探讨,因为当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范化程度低,并且负债问题尚未暴露。

1994年我国开始推行“分税制”,在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事权和财权不匹配、国有企业改革受阻的背景下,我国地方国企的债务危机逐渐凸显,而地方政府面临的担保问题日益严峻。

此时,不少学者开始重视地方债务问题,特别是对地方隐性债务非常重视。

张强和陈纪瑜(1995)将“地方政府债务”这个概念进行了分解。

地方政府包含省、市、县、乡四个级别;地方政府债务既包含发行的公债,也包含与政府有关的借款活动形成的债务。

我国《预算法》虽然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公债,但是我国地方政府却有隐性负债――为地方国有企业做的担保。

自1999年起到2009年金融危机开始前,财政部、财科所、社科院、各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所纷纷成立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的课题小组,对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规范化的研究。

这个阶段的研究主要从地方的或有债务入手,探讨我国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市场的模式和必要性,并且逐渐将研究重心延展到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性考任务3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性考任务3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经济学性考任务3》摘要: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说明:1.课程代码:02047,),[题目]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说明:1.课程代码:02047;2.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本科;3.考试平台网址:第三次形成性考核试题及答案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 )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分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

[答案]政府债务风险识别 [题目]( )是用一系列定量指标去衡量风险的高低,以便确定风险是否需要防范和规避。

[答案]政府债务风险评价[题目]( )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其收益性情况的分析、检查、修正与评估。

[答案]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题目]( )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答案]政府性基金 [题目]( )是指公债券的发行价格高于债券票面值。

[答案]溢价发行 [题目]( )是指国家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各地可以在此幅度内自行确定一个比例税率。

[答案]幅度比例税率 [题目](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答案]寡头垄断 [题目]( )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

[答案]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题目]( )是指政府在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公债练习题

公债练习题

第一章判断题:1.从公债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公债的规模大小主要受到财政赤字状况和社会闲置资金两大经济条件制约和影响。

(T)2.按可流通或转让性的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和中长期公债(F)3.从纳税人角度来看,公债是一种誉为“金边债券”或“银边债券”的重要投资工具。

(F)4.公债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信用,但不完全等同于公共信用。

(T)单选题: 1.按(C),公债可分为中央政府公债和地方政府公债A.借债地域B.借债期限C.借债主体D.举借形式 2.按(C)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

A.利率确定方式 B.利息偿付方式 C.借债期限 D.债务本位3.(B)是指低于债券的面额的价格发行的公债,将来债务人按面额偿还的公债。

A.附息公债 B.贴现公债 C折实公债 D.特种公债4.从(D)来看,公债资金也是一种公共资金,并会产生类似于税收的负担。

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5.从(C)来看,公债时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与稳定的重要“杠杆”。

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6.从(A)来看,公债是政府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7.“公债即公共债务,是政府向团体、公司、个人或别的政府所借的债务,它也反映着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

”是哪一位经济学家对公债概念的阐述。

(D) A.陈共 B.邓子基 C.谢作诗 D.蒋洪多选题:1.按债权债务关系是否自愿为标准,公债可分为(BCD)。

A. 一般性公债B.自由公债C. 强制公债D.准强制性公债 2.按借债主体的不同,公债可分为(BD)。

A.国内公债B.中央政府公债C.国外公债D.地方政府公债 3.公债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D)。

A.学以致用,一以贯之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关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注重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合。

C.认识从量变到质变的事物发展规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互为补充。

财政学 第十章 国债

财政学 第十章 国债
由于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也有一定 的隐性外债。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正面临债务风 险的挑战。
2022/3/15
22
第二节 国债的功能
一、国债的功能:概念 国债的功能主要指国债的
经济功能或国债的经济作 用。
国债
国债的发行、流通、资金 使用、偿还等各个环节都 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自愿性: 国债的发 行或认购 建立在认 购者自愿 承购的基
础上。
灵活性:国债发 行与否及发行多 少,一般完全由 政府根据有关因 素灵活确定,不 能通过法律形式
预先规定。
2022/3/15
6
二、国债的种类与结构
1、按举借形式,可分为政府借款和发行债券。
政府借款:通过借款 协议形式筹集资金的 国债形式
2022/3/15
40
二、国债的偿还
到期一次偿还法。政府对发 行的国债,在债券到期后一 次性还本付息的方法 。
分期比例偿还法。政府在国 债的偿还期内,对所有的国 债债券号码进行抽签确定的、 每年按一定比例分次偿还的 方法。
2022/3/15
政府
41
市场买销偿还法。府按照证券市场上的国债 市价来收购国债以消除偿债义务的方法。
2022/3/15
12
发达国家的国债持有结构
在国债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国债的持有者 通常以专业机构、政府部门为主,个人持有 的国债比例较低。
2022/3/15
13
我国国债持有结构的发展趋势
个人直接投资国债将越来越受到客观条件的 制约。
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国债投资基金等机构 投资者则大有用武之地。
2022/3/15
23
二、国债的三大功能

债务化解讲座(3篇)

债务化解讲座(3篇)

第1篇一、讲座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近年来,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和市民了解债务化解的相关知识,提高债务风险防范意识,特举办本次讲座。

二、讲座目标1. 提高大家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认识,了解债务风险及化解方法。

2. 帮助大家掌握债务化解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提高债务风险防范能力。

3. 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市场、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实现债务风险的平稳化解。

三、讲座内容一、地方政府债务概述1. 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及分类2.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及结构3.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及影响二、债务化解的基本原则1. 依法合规原则2. 市场化原则3. 结构优化原则4. 动态调整原则三、债务化解的策略与方法1.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1)调整债务期限,优化债务期限结构(2)调整债务利率,降低债务成本(3)调整债务资金使用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 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债务压力(1)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增加税收收入(2)拓宽财政收入来源,发展新兴产业(3)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 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债务融资行为(2)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3)加强债务风险预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4. 推动债务重组,降低债务负担(1)推动债务重组,优化债务结构(2)鼓励市场化债务重组,降低债务成本(3)加强债务重组监管,防止道德风险四、债务化解的实践案例1. 某省债务化解案例2. 某市债务化解案例3. 某企业债务重组案例五、债务化解的政策支持1.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2. 地方政府政策支持3. 金融机构政策支持六、债务化解的展望1. 债务化解的长期性2. 债务化解的复杂性3. 债务化解的协同性四、讲座总结本次讲座旨在帮助大家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掌握债务化解的基本原则、策略与方法,提高债务风险防范意识。

金融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

金融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

实物货币: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铸币: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

区域货币一体化: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电子货币:这种货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存款货币: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能力,我们将其称作存款货币。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无限法偿: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货币的能力,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

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信用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弥补了金属货币数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增长而相应增长的弊端,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货币主要的存在形式。

计价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就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

支付手段: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基本特征。

财富贮藏: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只能。

安全高,收益低。

交易媒介: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发挥的交易媒介的职能。

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道德范畴信用: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最大区别是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即直接融资。

简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实现货币资金互通有无即间接融资。

信用风险: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政府作为公共主体的或有负债与企业或 有负债根本不同:
已经不是会计学意义上的,即不再是 “事后”认定的,也不全是作为客观事 实记录下来的,而是政府在“未来”需 要面对的,也是社会公众判定“应该” 由政府承担的。就此而言,政府或有负 债不是一个会计结果,而是一个分析结 果。
8
按照政府负债的不确定性程度大小,可 区分为两个层次:
21
负面效应 是财政突发支出、非常损失的主要来源, 是财政突发支出、非常损失的主要来源,具有 潜伏性,还会诱发道德风险。 潜伏性,还会诱发道德风险。 Ⅰ.扩大政府财政运行的不确定性。 政府往往对债务规模产生错觉,在预算安排上 忽视或有债务,在或有负债转化为确定负债时, 财政往往措手不及,严重时会引发财政危机。
政府或有负债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 段相联系 。 转轨时期的特征。
14
政府或有负债是政府干预公共风险的一种手段 政府或有负债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产生的 。 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与协作。 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主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市场原则 。作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最后一 道防线,种种“财政兜底”政策所引发的政府 或有负债,是政府与市场分工、协作的内在要 求。
19
预期政府可能参与
政府参与程度
未来某特定 事项发生
承担非法定 支出责任
财政资源 流出
图3
推定(隐性)或有负债:一种最后支付人机制
20
三、政府或有负债的效应分析
正面效应 将有效改善市场主体的预期,促进经济 快速发展。从这一点来看,是政府维护、 促进市场的一种手段。 或有负债可以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 有效方式(手段),它本身是中性的, 无所谓“好”与“坏”,关键是看如何 运用。
15
二是发展原则 。不发达是一个国家(或 地区)最大的公共风险。发展是硬道理 即源于此。
但理论上有一个“度”的问题。若政府 或有负债超过了一定临界点,那么,就 意味着引发新的风险——拖累经济增长。
16
政府或有负债实质上是政府充当最后支付人所 提供的保证 政府或有负债实质上是政府(或公共部门)对 企业、居民、下级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提供 的显性和隐性的担保和保证。 从法定或有负债角度考察,政府接受依未来事 项而定的或有责任等同于隐性补助,政府财政 资金在未来的流出是这种隐性补助的结果 。
17
财务担保率
风险担保率
未来某特定 事项发生
承担法定 支出责任
财政资源 流出
图 2 法定的或有负债:一种隐性补助机制
18
从推定的(隐性)或有负债角度考察, 它并不由政府作为法定责任予以明确承 诺。只有当政府面临公共风险时,或者 认为不这样做,风险成本更高时,才会 接受这些负债 。 尽管事先预测比较困难,但最终支付人 是确定的,而且是惟一的,即政府财政。 其过程见图3。
11
二、政府或有负债的形成机理
政府或有负债源于公共风险 财政的本质是公共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
政府或有负债与财政承担最终公共风险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
12
政府一般预算收支
财政制度
政府确定(直接)负债
公共风险
制度体系
市场制度
政府或有负债
其他制度
图1:政府或有负债是一种制度安排
准财政行为
13
政府或有负债的规模与财政制度乃至整 个社会的制度结构密切相关 。 “风险大锅饭”的制度性存在。
3
政府作为经济主体,其“或有负债”与 企业的或有负债在性质是类似的,但与 政府“确定负债”有本质的区别。
Ⅰ.政府或有负债是不确定的潜在义务。 Ⅱ.政府或有负债可能导致财政资源的 流出,是不确定性事件。
4
Ⅲ.可控性不同。
政府或有负债是对传统政府负债概念的 突破。要求仅仅注重确定性的政府负债, 到“确定性负债”和“不确定性负债” 并重,这意味着政府债务管理理念的一 个飞跃 。
22
Ⅱ.影响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连续数年的预算平衡,以及低水平的公 共债务,并不一定表明过去或现在财政 政策的合理性和谨慎性,也不能代表未 来乐观的财政前景 。 政府或有负债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主 要是通过政府债务与资源的中长期变化 趋势来体现的。
23
Ⅲ.加大中央政府财政的脆弱性。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实际上承担着无限 责任,由政府或有负债形成的财政压力, 会由基层政府向上层层传递,压力最终 势必汇聚到中央政府 ,由中央财政来兜 底。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一种理论解析 财政部科研所 刘尚希
梗概
一、政府或有负债的内涵
二、政府或有负债的形成机理
三、政府或Leabharlann 负债的效应分析2一、政府或或有负债的内涵
从会计学的角度来分析 或有负债,指产生于过去事项的一项可能责任, 这项可能责任的履行预期将导致经济资源的流 出,因而构成一定经济主体的潜在债务。 Ⅰ.以过去或现存的实事为基础,基于法令、 契约、承诺或惯例等,隐含着发生负债的客观 可能性,而不是人为的任意猜测; Ⅱ.是否发生并不确定,所以并非已经成为事 实上的负债。
5
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 政府与企业不同,它同时还是一个公共 主体。作为公共主体的职责是化解公共 风险,维护公共利益。 在既定的法律框架之内,当私人风险有 可能转化为公共风险时,政府的责任和 义务就突破了法定的边界,还需要承担 起“推定”的责任和义务。
6
政府的一些责任和义务是隐含的,并不 都由法律来做出明确的规定。 作为公共主体,政府面临两种类型的或 有负债: 一是法定的或有负债(或称之为显性或 有负债)。 二是推定的或有负债(或称之为隐性或 有负债)。
24
四、或有负债的管理
1.扩大管理视野 2.建立管理框架和流程 3.提高或有负债的透明度
25
谢谢大家!
欢迎指正。联系方式: mofliu@
26
第一个层次是确定负债(或叫“直接负 债”)和或有负债。 第二个层次是法定负债(或显性负债) 和推定负债(或隐性负债)。
9
10
政府或有负债的基本特征 Ⅰ.与政府的主观评价相关。 无论是显性或有负债,还是隐性或有负 债,都是政府依据一定时期的政策目标、 公众要求、社会主流价值规范等因素决 定的对政府或有负债的确认,不一定是 基于“过去事项或者现存事实”,而是 基于对未来状况的分析。 Ⅱ.不确定性。事项本身、债务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