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 1.邓稼先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1.邓稼先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3七下·长春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答案】B【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解析】【分析】A.诲人不倦: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这个成语与此处“向老师提问”的语境不符。
C.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准确理解成语意思,切忌望文生义;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2.(2023七下·松原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屏嶂.(zháng)鸣咽.(yàn)B.咀嚼.(jiáo)骨.碌(gū)C.哺.育(pǔ)气魄.(pò)D.淳.朴(chún)污秽.(huì)【答案】D【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解析】【分析】A.有误,“屏嶂”的“嶂”应为“障”,且“障”应读作“zhàng”,“鸣咽”的“鸣”应为“呜”,“咽”应读作“yè”。
B.有误,“咀嚼”的“嚼”应读作“jué”。
C.有误,“哺育”的“哺”应读作“bǔ”。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
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
《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B. 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C. 至死不懈(xiè)殷红(yīn)无垠(yín)D. 彷徨(huáng)挚友(chì)谣言(yáo)2.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助词)B. 他抑制不住工作的热情。
(助词)C. 这是很清楚的。
(副词)D. 我在房间里读书。
(动词)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对这次考试充满了信心,”他对我说,“因为我准备得很充分。
”B. 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
淇河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C. 参加会议的有编辑、记者、作家、和教师。
D.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死而无憾。
B. 让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 邓稼先同志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 疫情来袭,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选择奔赴武汉,“最美逆行者”的称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听了邓稼先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B. 屏下广泛指纹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速度。
C. 为纪念伟人马克思,学校决定在五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活动。
D. 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原创同步练习(含答案)
十分焦急,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
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⑦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八元六角;一是他的“绝笔”——去 世前 4 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 12 条建议。 ⑧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⑨雪山含悲,江河鸣咽。 ⑩许多人站在孔繁森的遗像前泣不成声,泪如雨下。数不清的哈达敬献在他的灵前,堆得像洁白的雪山。 11 在阿里,在拉萨,在聊城……成千上万的人在呼唤着同一个名字——孔繁森。 12 “波拉,波拉(爷爷)!您不能走,我们舍不得您哪!”孔繁森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捧着他的遗像哭干了眼泪,哭 哑了喉咙。 13“孔书记,我的好书记,让我替您去死吧!”孔繁森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双膝跪地,两手深深插进墓穴的黄土,号啕 大哭,悲痛欲绝。 14 一位藏族老人匍匐在孔繁森的灵前,大声哭喊:“孔书记,您不该去呀!您对阿里恩重如山,我们不能没有您啊!” 15 阿里的一个画家虔诚地跪在孔繁森的遗像前,一边落泪,一边为他画像。画了一夜,也哭了一夜,当画稿完成后, 他将画笔折成两截…… 16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城,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17——副副低垂的挽联,诉说着人们的巨大悲痛,倾吐着人们的无限哀思和崇敬之情。 18 就像那许许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西藏高原的先辈那样,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也把他那高 大的身躯融入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1995 年 4 月 7 日 1.本节选自《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请你尽量用选文中的词语来概括孔繁森是怎样的一个人。(3 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邓稼先》同步测验一、单选题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署名(shǔ) 尽瘁(cuì) 挚友(zhì) 鲜为人知(xiǎn)B.懈怠(jiě) 癌症(ái) 元勋(xūn) 马革裹尸(guǒ)C.萦带(yín) 孕育(yùn) 难堪(kān) 截然不同(jié)D.氢弹(qīng) 无垠(yín) 黯兮(àn) 燕然勒功(yàn)2.选词填空。
(1)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________,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A.焦急B.焦虑C.焦躁(2)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________这些记忆。
()A.珍惜B.爱惜C.珍藏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②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
③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⑤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⑥稼先虽然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A.①⑤②③④⑥B.④①⑥②⑤③C.④⑥①②⑤③D.⑤②③④⑥①4.邓稼先在“文革”初期,能成功说服对立的两派继续工作,其原因是()A.邓稼先不像奥本海默那样喜欢打断别人的报告。
B.邓稼先是一个不愿引起别人注意的人物。
C.邓稼先没有私心,他们绝对相信他。
D.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提到了儿时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一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有利于表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B.作者提及父亲诞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为了再次强调中华民族曾有的悲哀历史。
C.作者说“他(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是为了赞扬像父亲、邓稼先等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1 邓稼先(含答案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一单元1 邓稼先01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鲜.为人知()两xiù()清风鞠躬..尽瘁()() 妇rú()皆知彷徨..()() 平沙无yín() 当之无愧.() 热泪盈kuàng()锋芒bì()露zhì()友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鲜.为人知(少)可.歌可泣(值得)B.至死不懈.(松懈) 家喻户晓.(了解)C.锋芒毕.露(完了) 死而后已.(停止)D.知人之明.(眼光正确) 层.出不穷(重叠;重复)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4.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 。
: ? ?B.。
, 。
, ? ?C.。
, ,。
; 。
D.。
, 。
: ? 。
5.(北海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6.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邓稼先》独占鳌头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开拓.(tuò) 挚.友(zhì) 日曛.(xūn) 鲜.为人知(xiān)B.难堪.(kān) 元勋.(xūn) 选聘.(pìn) 鞠躬尽瘁.(cuì)C.兽铤.(tǐng) 殷.红(yān) 罗布泊.(pō) 热泪盈眶.(kuàng)D.彷徨.(huáng) 无垠.(yín) 大厦.(shà) 妇孺.皆知(rú)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锋芒__________露(2)__________人注目(3)__________人之明(4)燕然__________功(5)当__________无愧(6)可______可______3.根据课文内容和提示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贯串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7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开拓.(tuò)宰.割(zǎi)燕.然(yàn)B.难堪.(kān) 筹.划(chóu) 殷.红(yīn)C.元勋.(xūn) 呼啸.(xiào) 彷徨.(huánɡ)D.萦.带(yínɡ) 挚.友(zhì) 无垠.(yén)2.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
B.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暑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C.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娇人。
D.青海、新疆,神密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近平于2013年10月18日会见加拿大总督约翰斯顿,称白求恩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B.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辽宁男曲主教练赵明俊赛后表示:“辽宁队队员的表现值得骄傲,我们是当之无愧....的冠军!”D.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提到儿时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一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有利于表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B.作者提及父亲诞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为了再次强调中华民族曾经的历史悲哀。
C.作者说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是为了赞扬像父亲、邓稼先等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
D.文章第五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是为了提示下文内容。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课文,班级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同步检测试卷新人教版
《邓稼先》同步检测试卷一、基础知识部分1.正确认读和识记汉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彷.徨()挚.友()孕.育()鲜.为人知()选聘.()说.服()难堪.()至死不懈.()(2)根据拼音写汉字。
锋芒bì()露鞠躬尽cuì()可歌可qì()家yù()户晓马革guǒ()尸妇rú()皆知任人zǎi()割 jié()然不同2.选词填定①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
(开辟开创)②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震荡动荡)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4.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
:?? B.。
,。
,??C.。
,,。
;。
D.。
,。
:?。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是一条小河,_____ ;车过去,便蓦然惊起,撒下一串哇哇的叫声,向凄迷的天野飞去。
①隔岸零落地蹲着些破陋的茅屋,②一些破陋的茅屋零落地蹲在对岸,③一片宽广的荒场就在左边,④靠左一片宽广的荒场,⑤荒草离离,一望无边。
⑥极目是离离的荒草。
⑦荒场上不时有些玄青的乌鸦,停下来觅食;⑧有些玄青的乌鸦不时停下来,在荒场上觅食;A.①③⑤⑧B.①④⑥⑦C.②④⑤⑦D.②③⑥⑧二、阅读理解(一)课外阅读实验室外的居里夫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 邓稼先(含解析)
第一单元1 邓稼先(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殷红(yīn) 谣言(yáo)开拓者(tuò)马革裹尸(ɡuǒ)B.难堪(kān) 挚友(zhì)摄氏度(shè)热泪满眶(kuānɡ)C.奠基(diàn) 选聘(pìn)戈壁滩(ɡē)燕然勒功(yān)D.昼夜(zhòu)元勋(xūn)罗布泊(bó)驰骋万里(chěnɡ)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悲惨稳健避免引人注目B.爆炸拨尖孕育截然不同C.暑名仰慕焦虑风悲日曛D.筹划昆仑呼啸锋芒必露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在成都大运会赛场上表现出色,她一下飞机就被记者簇拥,真可谓鲜为人知。
B.在这里,除了白雪皑皑的群山之外,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寥寥无几的树木点缀其间,显得很单调。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D.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良好的心态是航天员能否胜利完成任务的重要因素。
B.我们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C.七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就,这同几代科研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D.通过学习《邓稼先》一文,使我了解了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的重大贡献。
5.对下面这个句子的相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A.句子中“邓稼先”“中国”“文化”都是名词。
B.句子中“传统文化”“孕育出来”“奉献精神”都是偏正短语。
C.这个句子是陈述句。
D.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邓稼先是儿子。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九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常常工作到天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同步检测1(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铤.而走险()风悲日曛.()燕然勒.功()马革裹.尸()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鞠躬爆炸宰割苦闷B.崇高坦诚仰慕残案C.大厦蓬草萦绕长亭D.颤抖焦虑筹划彷徨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流泪鲜.为人知:少B.当之无愧.:愧色锋芒毕.露:全、都C.妇孺.皆知:小孩子死而后已.:罢了D.家喻.户晓:明白马革.裹尸:皮4.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5.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6.作者在第4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7.“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___________的思想品质。
8.全文6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9.试从课文中找出具体材料说明:本文作者具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
10.试举例说明对比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及作用。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1《邓稼先》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奠.基(diàn)背颂马革裹.尸(ɡuǒ)死而后己B.难堪.(kān)爆炸驰骋.万里(chěnɡ)截然不同C.殷.红(yīn)昆仑锋芒毕露.(lù)引人注目D.署.名(shǔ)宰割热泪满眶.(kuānɡ)鞠躬尽瘁【答案】B【解析】A.“颂”应写为“诵”,“己”应写为“已”;C.“殷”应读为“yān”;D.“眶”应读为“kuànɡ”。
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鲜.为人知(少)可.歌可泣(值得)B.至死不懈.(松懈)家喻户晓.(了解)C.锋芒毕.露(完了)死而后已.(停止)D.知人之明.(眼光正确)层.出不穷(重叠;重复)【答案】C【解析】“锋芒毕露”的“毕”是“完全”的意思。
3.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①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X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可歌可泣⑤家喻户晓B.①当之无愧②任人宰割③家喻户晓④鲜为人知⑤可歌可泣C.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户晓⑤可歌可泣D.①可歌可泣②家喻户晓③任人宰割④鲜为人知⑤当之无愧【答案】A【解析】鲜为人知,鲜:很少。
很少有人知道。
任人宰割,宰:杀。
割:切。
听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
当之无愧,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习题(含答案)
《邓稼先》同步练习◆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元勋.(xūn) 可歌可泣.(qì) 鲜.为人知(xiān)B.奠.基(dìng) 家喻.户晓(yù) 兽铤.亡群(tǐng)C.昼.夜(zhòu) 燕然勒.功(lè) 平沙无垠.(xiàn)D.彷.徨(páng) 任人宰.割(zǎi) 河水萦.带(yíng)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租借佩服背诵妇孺皆知B.孕育挚友仰慕致死不懈C.开拓殷红署名引人注目D.选聘焦虑筹划截然不同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2)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锋芒毕露:(3)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马革裹尸:◆能力题4.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
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
广泛的阅读能够,,,。
5.学习本文之后,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飞天,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
学校要出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2)【在线交流】假如让你穿梭时空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3)【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
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提升题阅读课文小节《“两弹”元勋》,回答下面的问题。
6.“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7.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他如此称呼邓稼先的理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奠.基元勋.孕.育燕.然妇孺.皆知嫣.红挚.友彷徨..鲜.为人知鞠躬尽瘁.【思路解析】考查文中生字的读音。
【答案】diàn,xūn,yùn,yān,rú,yān,zhì,pánghuāng,xiǎn,cuì2、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可歌可泣:元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马革裹尸:层出不穷:【思路解析】考查文中词语的意思的理解。
【答案】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3、“两弹”指和,“元勋”的意思是,邓稼先是我国著名学家。
【思路解析】考查课文基本知识和人物。
【答案】原子弹、氢弹、立大功的人、物理※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读第1节。
联系课文,结合教师对邓稼先的介绍,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邓稼先十分热爱祖国?【思路解析】从具体的语句中理解人物形象。
【答案】①立志: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
②行为:邓稼先在美国已获博士学位,他可以很容易在美国立足,条件好,待遇高,但他一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便欣然回国。
欣然——很愉快的意思。
这说明他自觉地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报效祖国。
2、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⑤⑥【思路解析】对课文结构的把握,要看懂三个示意图的意思。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同步练习】《邓稼先》
《邓稼先》同步练习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5、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然后全班出一期题为“星光闪耀”的墙报。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卷:第一单元 1邓稼先
1.邓稼先A组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 C.热泪盈眶.(kuāng) 说.服(shuō) D.徬徨.(huáng) 挚.友(chì) 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①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A.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可歌可泣⑤家喻户晓B.①当之无愧②任人宰割③家喻户晓④鲜为人知⑤可歌可泣C.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户晓⑤可歌可泣D.①可歌可泣②家喻户晓③任人宰割④鲜为人知⑤当之无愧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B.“鞠躬尽瘁....”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元勋:最高领导人.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彷徨:徘徊,犹豫不决.B组4.下列句子的顺序已被打乱,对其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②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③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④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5.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示例,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示例一: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示例二:此乃“‘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墓,他是一个比平凡人还平凡的人,却为中国“两弹”的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调也是一种智慧①第二届中华艺文奖颁奖典礼,于2013年12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亦榜上有名.莫言领奖时无不感慨地说:“今后要做的就是好好写作,低调做人,争取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②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圆了所有中国人几个世纪的“诺奖梦”.但让人可歌可敬的是莫言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恣意轻狂,目中无人,相反他还一直保持着他一贯的做人处世风格——低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正是这低调成就了莫言.而这样成功,让人不得不叹服,低调亦是一种智慧.③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懂得低调.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生活使人们变得张牙舞爪、张扬个性,失去了那淡泊的本心.追逐名利、标榜张扬的狂热追求,也使人们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研究,最终心态浮躁无所事事.④低调不是懦弱,而是自信的表现;张扬不是智慧的化身,而是失败的前提.战国时期,庞涓自恃有才,张扬跋扈,不把被其废掉的孙膑放在眼里,总想和其一较高下.相反的,虽然才高八斗、精通谋略的孙膑,却总是放眼未来,不欲与人争锋.最终自恃过高的庞涓落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是庞涓的才能无用武之地吗?不!是他一向自命聪颖,不知收敛,不知低调做人可为生命积聚更多正能量,反而成了反面教材,成了天下的笑柄.由此可见,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⑤生活中,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莫言深谙此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果我们都像莫言一样处世低调,低调做人,就会不断充实自己.洗涤心灵上的污垢,专心致志地达成人生目标.⑥如此看来,低调确实闪耀着智慧火花.低调可以让人用最好的姿态与心态面对生活;低调可以让人充满智慧地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低调可以让人放低自己、暗蓄力量,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学会低调做人,不仅我们平凡人的梦不会再遥远,就连我们的民族梦、中国梦、复兴梦也会计日而待.⑦让我们学会低调做人吧!在低调中创造高调人生,一如莫言.A组6.第④段中,与第②段画线词语“恣意轻狂”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__.7.下面对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莫言的获奖,告诉人们:只要低调,就能成功.B.写莫言的低调,主要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C.点出莫言圆了中国人的“诺奖梦”,国人对他由衷地表示感谢.D.借莫言低调做人处世成功一例,引出“低调亦是一种智慧”的观点.8.根据第③段内容,在该段画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构成排比句.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9.“低调亦是一种智慧”,文中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10.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最合适.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低调生活,息心宁性,丰富了阅历,最终有了《瓦尔登湖》这一脍炙人口的巨作.倘若他依然执迷于俗世,不在低调中品味生活,累积经验,净化心灵,恐怕也不会有《瓦尔登湖》的诞生.放在第______________段.理由:项籍①弃书捐剑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③.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④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的叔父.③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对他很生气.④略:大概.A组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学书不成,去.( ) (2)剑,一人敌. ( )(3)不足.学( ) (4)又不肯竟.学( )B组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项籍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什么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科学家的美丽是思辨与理论的美丽学贯中西,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认识,使杨振宁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大自然的美丽和思想的魅力,是促使他登上物理学象牙之塔的动力所在.他特别欣赏200年以前威廉·布莱克的一句话:“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杨振宁用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向清华学子们道出了自然界中更高层次的美:“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小时候看到了虹跟霓都会说‘这非常之美’.等到你年纪稍大,会做实验了,那么你可以量那个虹是多少度,霓是多少度.你如果去量了以后,你就会发现虹是42度,就是它这个角是42度,而霓是50度.而且你继续观测以后,你就知道虹是红在外、紫在内,霓是反过来的,是红在内、紫在外,你已经体验到了实验之美.如果你进步到了唯象理论以后,你就懂为什么会有虹和霓.是因为太阳光在水珠子里头可以有一个全反射,一次全反射就出来虹,两次全反射就出来霓.而且你经过全反射的计算可以算出来一个是42度,一个是50度.这个是唯象理论的美,我想任何一个学生第一次算出来这个42度和50度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觉得这真是妙不可言.可是这个还不够,为什么要有全反射,为什么要有折射,这些要到理论架构里头找.到了麦克斯韦方程出现以后,你就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要有全反射,而且可以知道为什么在水里要有折射.这个把它的根源找出来了,所以这是更高层的美.”杨振宁甚至认为,连最美的诗句也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物理学的美.他说:“在牛顿去世的时候,一个大诗人蒲柏写了这样两句‘自然与自然规律为黑暗隐蔽,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遂见光明’,这些用诗人的语言来描述物理学的美,当然是描写得很好,可是我觉得不够.当我们知道一个物理学的基本结构能够准确解释那么多的复杂现象时,还有一些美的感受,是诗人所没有写出来的,是什么感受呢?是一个庄严感,是一个神圣感,是一个第一次看见宇宙的秘密的时候的畏惧感.正如哥特式建筑的建筑师,他们在设计哥特式建筑的时候,他们所要歌颂的,是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是最终极的美.”当杨振宁试图结束这次面对2 000人的采访时,早已按捺不住激动情绪的学生们蜂拥而上,要冲上去让大师与之签名或合影.但没想到警察和保安比他们还快,不管三七二十一,扒开人群,像绑架一样,拽着大师快步离去,如同一团自旋的电子.参考答案1.邓稼先1.B 2.A 3.C 4.D 5.示例一: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 示例二:朋友,在你所站的土地下,长眠着一个忠诚纯正,有奉献精神、坚定信念的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6.张扬跋扈 7.D 8.低调如悠悠芳草静静地装点着大地 9.(1)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2)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3)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 10.⑤这段文字写的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低调生活,让自己息心宁性、丰富阅历,终于有了巨作《瓦尔登湖》,与该段论述的“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的观点一致,也与第⑥段中“低调可以让人放低自己、暗蓄力量,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这句话相呼应. 11.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12.(1)去掉,这里是放弃的意思 (2)抵挡 (3)值得 (4)完毕 13.(项籍)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14.项籍年少时,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因此,长大后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但最终因缺乏真才实学而导致惨败,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参考译文】项籍年少时,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他的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罢了.剑术,也只能与一个人对敌,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后来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地学习下去.(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籍则以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用尽了.。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20版)同步练习AB卷第1课邓稼先A卷基础篇1.阅读下列文段,给加点的字注音。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 )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 )兮惨悴,风悲日曛.( )。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 )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答案:xiònɡàn xūn tǐnɡ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极端诞生选骋死而后已B.谣言戈璧仰慕层出不穷C.癌症决胜胆识妇儒皆知D.睿智叱咤氢弹锋芒毕露【解析】选D。
A项中“骋”应为“聘”;B项中“璧”应为“壁”;C 项中“儒”应为“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B.让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就是....,.死而后已因为他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
D.为期五天的里约残奥会轮椅击剑项目比赛已圆满结束,中国轮椅击剑队以9金4银4铜的傲人成绩创造辉煌,这是一支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解析】选B。
“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矛盾。
4.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答案(示例):求索磨难长河跋涉5.阅读课文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回答问题。
(1)说说选文中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充满了作者对友人邓稼先的关怀。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后附答案)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能够被称为yuán xūn的人都是有极大功绩的人,或是一个领域的diàn ji 人。
(2)为了准备考试,我不分zhòu yè 地bèi sòng 古诗文。
(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kūn lún”出自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4)学校这次xuǎn pìn的教授曾经是我的zhì yǒu,因一些yáo yán ,我们之间出现了嫌隙。
(5)许多抑郁症患者表面看起来很正常,内心的彷páng huáng 和痛苦却鲜为人知。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B.为了保住自己年级第一的宝座,他鞠躬尽瘁,夜以继日地学习。
C.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力挽狂澜,他获得“共和国勋章”是当之无愧的。
D.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3.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电商的兴起,加快了商品销售的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B.贵阳市乌当区部分民办学校开设了“阳光课堂”C.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出一大步。
D.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C.《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适当夸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同步检测(含答案)
大显身手一、基础达标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彷.()徨鲜.()为人知筹.()划呼xiào()qiān()字zhì()友diàn()基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任人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可歌可泣.(小声哭,流泪)鲜.为人知(新鲜)B.家喻.户晓(说明)至死不懈.(松懈)死而后已.(停止)C.当之无愧.(愧疚)截.然不同(截止)锋芒毕.露(全、都)D.马革.裹尸(皮)知人之明.(眼力)永恒的骄傲..(值得自豪的)3.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正确的说法是()A.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
B.对当年在昆明时生活的怀念。
C.寄托了对邓稼先的怀念。
D.烘托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
4.在核试验研制过程中,邓稼先他们有过失败的风险,成功的快乐。
你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成功和失败,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50字左右)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忆父亲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②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正正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干什么?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
”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
他可能还有任务。
”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③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
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
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
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唯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④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过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qiàn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同步检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部分
1.正确认读和识记汉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彷.徨()挚.友()孕.育()鲜.为人知()
选聘.()说.服()难堪.()至死不懈.()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锋芒bì()露鞠躬尽cuì()可歌可qì()家yù()户晓
马革guǒ()尸妇rú()皆知任人zǎi()割 jié()然不同
2.选词填定
①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
(开辟开创)
②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震荡动荡)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
....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
....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
....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4.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
:??
B.。
,。
,??
C.。
,,。
;。
D.。
,。
:?。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是一条小河,_____ ;车过去,便蓦然惊起,撒下一串哇哇的叫声,向凄迷的天野飞去。
①隔岸零落地蹲着些破陋的茅屋,
②一些破陋的茅屋零落地蹲在对岸,
③一片宽广的荒场就在左边,
④靠左一片宽广的荒场,
⑤荒草离离,一望无边。
⑥极目是离离的荒草。
⑦荒场上不时有些玄青的乌鸦,停下来觅食;
⑧有些玄青的乌鸦不时停下来,在荒场上觅食;
A.①③⑤⑧
B.①④⑥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⑥⑧
二、阅读理解
(一)课外阅读
实验室外的居里夫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
当人们走完了人生的旅途,有些佼佼者就被世人誉为不平凡的人了。
居里夫人就是其中之一。
她那美好的心灵,崇高的思想境界,表现在许多方面。
“吝啬”的富人
从193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
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写物理、数学算式,方便极了。
她的一件毛料旅行衣,竟穿了一二十年之久。
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总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追踪这位著名学者,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他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当她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不要专利
居里夫妇发现镭后,世界各地纷纷来信索求制镭的方法。
怎样处理这件事呢?某星期日的早晨,他们进行了5分钟的谈话。
彼埃尔·居里平静地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之中选择一个。
一种是毫无保留地叙述我们的研究结果,包括提炼办法在内……”居里夫人做了一个赞成的手势说:“是,当然如此。
”彼埃尔继续说:“或者我们可以以镭的所有者和发明者自居。
若是这样,那么,在你发表你用什么方法提炼铀之前,我们须先取得这种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地选镭业上应有的权利。
”
“专利”代表着巨额的金钱、舒适的生活,代表着传给子女一大笔遗产……但是,居里夫人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这样办,这违背科学精神。
”
不求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
不相识的人问她:“你是居里夫人吗?”她总是平静地回答:“不是,你认错了。
”她出名以后,几乎每天都要收到世界各地慕名者要求签名的来信。
为了摆脱这种干扰,她专门印了一种写着概不签名的卡片,每逢接到来信,就给对方寄一张……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给人一种全不在意的印象。
有一天,她的一位女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
于是她说:“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
修改证书
1921年,居里夫人应邀访问美国时,美国妇女组织主动捐赠给她1克镭(价值百万美元以上),这正是她急需的。
她虽然是镭的发现者,但她买不起这样昂贵的金属。
在赠送仪式之前,当她看到“赠送证明书”上写着“赠给居里夫人”字样时,她不高兴了。
她声明说:“这个证书还需要加以修改。
美国人民赠给我的这1克镭应当永远属于科学,但是假如就这样规定,这1克镭就成为私人财物,成为我的女儿们的产业,这是绝对不行的。
”主办者当天晚上就请了一位律师,把证书做了修改,居里夫人才在“赠送证明书”上签了字。
6.为什么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总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从中体会到她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居里夫人是怎样理解荣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居里夫人是怎样对待名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居里夫人对美国妇女赠送的那1克镭及其证书是怎样理解的,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
项籍①弃书捐剑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②怒之③。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④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
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③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对他很生气。
④略:大概。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书不成,去.()(2)剑,一人敌.()
(3)不足.学()(4)又不肯竟.学()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项籍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什么教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1)páng zhì yùn xiǎn pìn shuō kān xiè
(2)毕瘁泣喻裹孺宰截
2.①开创②震荡
3.B
4.B
5.B
二、阅读理解
(一)课外阅读
6.因为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写物理、数学算式,方便极了。
她的一件毛料旅行衣,竟穿了一二十年之久”。
她是一个在生活上非常节俭,而把全部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科学研究上的伟人。
7.“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
8.既不求名也不求利,不要专利,不在意获奖,不独占捐赠为私人财物。
9.美国人民赠送的这1克镭应当永远属于科学,但是假如就像证书中所规定的,这1克镭就成为私人财物,这是绝对不行的。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
10.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11.(1)去掉,这里是放弃的意思(2)抵挡(3)值得(4)完毕
12.(项籍)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13.项籍年少时,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因此,长大后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但最终因缺乏真才实学而导致惨败,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参考译文】项籍年少时,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他的叔父)项梁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罢了。
剑术,也只能与一个人对敌,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后来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地学习下去。
(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籍则以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用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