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物质运输.ppt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必修2课件:植物的体内运输》
水分的运输与植物生长
水分的运输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通过根压运输和蒸腾拉力运输,水分从根部吸收运送至叶片,为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原料,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葡萄糖的运输和利用
葡萄糖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有机物质,它通过植物体内运输系统被有效地分配 到各个细胞和组织,用于能量供应和构建植物体内的结构和器官。
《高三生物必修2课件: 植物的体内运输》
欢迎来到《高三生物必修2课件:植物的体内运输》!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深 入探讨植物体内运输的意义、方式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让我们一物体内运输对植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将水分、营养物质和有 机物质有效地输送到不同部位,保障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有机物质和矿质元素的运输
除了水分和葡萄糖,植物体内还需要运输其他有机物质和矿质元素。这些物 质通过植物体内运输系统在不同部位进行分配,满足植物的生长和代谢需求。
植物对运输过程的调节
植物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对体内运输过程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环境和生长需 求。这些调节机制确保了植物体内运输的高效性和适应性。
植物体内运输的方式
植物体内运输有两种方式:根部至顶部的根压运输和叶片至顶部的蒸腾拉力 运输。这些方式通过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协同工作,确保营养物质的顺利传递。
细胞外液在运输中的作用
细胞外液在植物体内运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包裹着细胞,形成了运输通 道,并且传递营养物质和激素,促进植物各个部位的生长和发育。
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第2课时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课件
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应该是导管。
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她还应该设计另一个实验,设 2.用枝剪或刀片对其中一根进行环割处理。
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计合理的是( D ) C.
C.木质部
D.形成层
B.茎的横截面上,发现近树皮的韧皮部被染上了红色
A. 盆中装沙和无机盐 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什么呢?
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 中的 3种处 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5.再观察环割处上端的切口,哪一根枝条有比较明显
理方法处理。 2、杭州某中心的广场上移栽了许多绿化树,工人师傅给某些较大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 )
C.外树皮
D.形成层
课堂小练
4、 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 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 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 原因是( C )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C. 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而提高了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C. 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2.用枝剪或刀片对其中一根进行环割处理。
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
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小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输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D. 在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
为了证明上述假设,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材料和器具 先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获取证据。
植物生理学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
1. 源的供应能力: 指源器官(主要是功能叶片等绿色器官)同
化物形成和输出能力,称为“源强”。光和速率 是
度量源强最直观的指标之一。
同化物的分配:
2. 库的竞争能力: 指库(包括根、繁殖器官、贮存器官、光
合能力很低的绿色器官等)对同化物的吸引和 “争调”能力。
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称为 “库强”。表观库强可用库器官干物质积累速 率表示。
When phloem is injured, callose can be synthesized very rapidly (within seconds) and will accumulate in the sieve area.
外界条件对光合产物运输的分配:
❖ 光强:光强弱,呼吸大于光合; ❖ 水分:水分亏缺降低源强和库强,根系和 功能叶早衰,光合作用受到很大抑制;
阻力很大,溶质流动所需压力比筛管内实 际压力大得多;
2. 难以解释溶质双向流动;
3. 不能解释物质运输与消耗代谢能的 关系,该假说与运输系统的代谢似乎无关。
二. 细胞质泵动学说
三. 收缩蛋白学说
根据筛管腔内有许多具有收缩能力的 韧皮蛋白(P-蛋白),认为是它推动筛 管汁液运行。因此,称该学说为收缩蛋 白学说。
韧皮部装载的机理: 韧皮部装载是一个逆浓度梯度、并且具有
很高速度的主动过程,由载体完成。 主要依据是: (1)对装入的物质有选择性; (2)必须提供能量; (3)具有饱和动力学特性。
光合产物装载途径及其机理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蔗糖-质子协同运输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筛管或伴胞的质膜
上,H+-ATP酶消耗ATP将细胞质中的H+ 泵到细胞壁(质外体)中,建立了跨质膜 H+梯度,驱动质膜上H+ /蔗糖共转运体, 把蔗糖装载入筛管分子。
化物形成和输出能力,称为“源强”。光和速率 是
度量源强最直观的指标之一。
同化物的分配:
2. 库的竞争能力: 指库(包括根、繁殖器官、贮存器官、光
合能力很低的绿色器官等)对同化物的吸引和 “争调”能力。
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称为 “库强”。表观库强可用库器官干物质积累速 率表示。
When phloem is injured, callose can be synthesized very rapidly (within seconds) and will accumulate in the sieve area.
外界条件对光合产物运输的分配:
❖ 光强:光强弱,呼吸大于光合; ❖ 水分:水分亏缺降低源强和库强,根系和 功能叶早衰,光合作用受到很大抑制;
阻力很大,溶质流动所需压力比筛管内实 际压力大得多;
2. 难以解释溶质双向流动;
3. 不能解释物质运输与消耗代谢能的 关系,该假说与运输系统的代谢似乎无关。
二. 细胞质泵动学说
三. 收缩蛋白学说
根据筛管腔内有许多具有收缩能力的 韧皮蛋白(P-蛋白),认为是它推动筛 管汁液运行。因此,称该学说为收缩蛋 白学说。
韧皮部装载的机理: 韧皮部装载是一个逆浓度梯度、并且具有
很高速度的主动过程,由载体完成。 主要依据是: (1)对装入的物质有选择性; (2)必须提供能量; (3)具有饱和动力学特性。
光合产物装载途径及其机理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蔗糖-质子协同运输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筛管或伴胞的质膜
上,H+-ATP酶消耗ATP将细胞质中的H+ 泵到细胞壁(质外体)中,建立了跨质膜 H+梯度,驱动质膜上H+ /蔗糖共转运体, 把蔗糖装载入筛管分子。
实验四茎的结构与物质运输1ppt课件
依据射线的排列判断茎的三切面
切 向 切 面
管 胞
射 线
大豆幼苗根-茎初生维管组织的结构转换, a、b、c、 d、e、f示后生木质部的分叉、倒转、移位和并合的 过程
表皮 厚角组织 纤维 薄壁组织 双韧维管束
植物器官中的组织类型与分布
南瓜茎横、纵切
导管
厚薄纤 薄 角壁维 壁 组组组 组 织织织 织
(2)机械组织 A.芹菜叶柄:横切徒手切片观察棱角处表皮内方成束分布的 厚角组织。 B.杨茎、松茎(离析):装片观察导管分子、管胞、纤维 细胞及薄壁细胞。 C.蚕豆种皮(离析):装片观察种皮中的两种形态的石细胞。 D.梨果实砂粒状细胞团:压片观察石细胞群及石细胞的特征。
(3)次生保护组织:观察椴树茎的周皮结构(木栓层、木栓形成 层和栓内层)和皮孔等结构。
5.水分的运输的速率及途经 旱伞草、蓖麻等从茎基部切断
插入红墨水中
将茎对着光亮处观察
记录红墨水上升的距离及所
需时间
计算水分上升的速率
取出茎做徒手
横切片
观察红墨水分布部位,判断水分运输途经
及茎结构特点
6.根茎转换整体观察:取黄豆芽从根端向茎端做横切面观察 7.组织观察:结合以上内容观察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椴树茎(几年生)
树脂道
松茎(几年生)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组成与活动
束中形成层 束间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的两种细胞
纺锤状原始细胞
射线原始细胞
双
子
Cortex
叶
植
物
茎
的
次
生
结
构
一年生椴树茎
皮孔
椴树茎横切示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结构
周皮
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
切 向 切 面
管 胞
射 线
大豆幼苗根-茎初生维管组织的结构转换, a、b、c、 d、e、f示后生木质部的分叉、倒转、移位和并合的 过程
表皮 厚角组织 纤维 薄壁组织 双韧维管束
植物器官中的组织类型与分布
南瓜茎横、纵切
导管
厚薄纤 薄 角壁维 壁 组组组 组 织织织 织
(2)机械组织 A.芹菜叶柄:横切徒手切片观察棱角处表皮内方成束分布的 厚角组织。 B.杨茎、松茎(离析):装片观察导管分子、管胞、纤维 细胞及薄壁细胞。 C.蚕豆种皮(离析):装片观察种皮中的两种形态的石细胞。 D.梨果实砂粒状细胞团:压片观察石细胞群及石细胞的特征。
(3)次生保护组织:观察椴树茎的周皮结构(木栓层、木栓形成 层和栓内层)和皮孔等结构。
5.水分的运输的速率及途经 旱伞草、蓖麻等从茎基部切断
插入红墨水中
将茎对着光亮处观察
记录红墨水上升的距离及所
需时间
计算水分上升的速率
取出茎做徒手
横切片
观察红墨水分布部位,判断水分运输途经
及茎结构特点
6.根茎转换整体观察:取黄豆芽从根端向茎端做横切面观察 7.组织观察:结合以上内容观察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椴树茎(几年生)
树脂道
松茎(几年生)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组成与活动
束中形成层 束间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的两种细胞
纺锤状原始细胞
射线原始细胞
双
子
Cortex
叶
植
物
茎
的
次
生
结
构
一年生椴树茎
皮孔
椴树茎横切示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结构
周皮
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
5专题.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24张PPT)
23
❖ 课堂练习
4.(02年全国联赛)在大多数情况下,植物体中水向上运
输主要是依靠( )
√ A.内聚力张力 B.根压 C.蒸腾拉力 D.表面张力
❖ 根系吸水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由于大气水势总是
低于植物水势,因此蒸腾作用总在进行,所以为根系吸
水的主要动力,而根压仅在蒸腾受抑制时起作用。
5.(08年全国联赛)早春,当落叶树开始新一年的生长时
本讲主要讨论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2
❖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概述
陆生植物的地下部和地上部在营养吸 收上有明显的分工;根系从土壤溶液 中取得水分和无机养料,其中大部分 输送到地上部供茎、叶、花、果实的 需要。高大的树木中输送距离可达百 米。根、茎、花、果实等非光合器官, 都要从光合器官(主要是叶片)取得 有机物。此外,植物体各器官间还通 过激素的传递而相互影响。
,木质部中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是( )
√A.大气与木质部的水势差 C.根压
B.蒸腾拉力 D.土壤与根木质部的水势差
❖ 早春,叶片尚未展开,蒸腾很微弱,故主要为根压吸水。 24
7
【一】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率及溶质种类
二、运输方向
➢同位素示踪法证明,植物体内有机物可通过韧皮部 向上或向下运输,甚至同时进行双向运输。当纵向运 输受阻时还可侧向运输到木质部。
三、运输形式和速度
➢蚜虫吻刺法是研究有机物运输溶质种类较理想的方 法,原理是蚜虫以其吻刺插入筛管细胞吸取汁液,后 用CO2麻醉之,将其吻刺从下唇处切断而留下吻针, 由于筛管正压力存在,切口会不断流出韧皮部筛管汁 液,收集分析之。
21
❖ 课堂练习
√ 1. P-蛋白存在于筛管
D.伴胞
√2. 证明筛管内有机物运输形式的方法是( ) A.蚜虫吻刺法 B.环割法 C.嫁接法 D.伤流法
❖ 课堂练习
4.(02年全国联赛)在大多数情况下,植物体中水向上运
输主要是依靠( )
√ A.内聚力张力 B.根压 C.蒸腾拉力 D.表面张力
❖ 根系吸水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由于大气水势总是
低于植物水势,因此蒸腾作用总在进行,所以为根系吸
水的主要动力,而根压仅在蒸腾受抑制时起作用。
5.(08年全国联赛)早春,当落叶树开始新一年的生长时
本讲主要讨论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2
❖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概述
陆生植物的地下部和地上部在营养吸 收上有明显的分工;根系从土壤溶液 中取得水分和无机养料,其中大部分 输送到地上部供茎、叶、花、果实的 需要。高大的树木中输送距离可达百 米。根、茎、花、果实等非光合器官, 都要从光合器官(主要是叶片)取得 有机物。此外,植物体各器官间还通 过激素的传递而相互影响。
,木质部中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是( )
√A.大气与木质部的水势差 C.根压
B.蒸腾拉力 D.土壤与根木质部的水势差
❖ 早春,叶片尚未展开,蒸腾很微弱,故主要为根压吸水。 24
7
【一】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率及溶质种类
二、运输方向
➢同位素示踪法证明,植物体内有机物可通过韧皮部 向上或向下运输,甚至同时进行双向运输。当纵向运 输受阻时还可侧向运输到木质部。
三、运输形式和速度
➢蚜虫吻刺法是研究有机物运输溶质种类较理想的方 法,原理是蚜虫以其吻刺插入筛管细胞吸取汁液,后 用CO2麻醉之,将其吻刺从下唇处切断而留下吻针, 由于筛管正压力存在,切口会不断流出韧皮部筛管汁 液,收集分析之。
21
❖ 课堂练习
√ 1. P-蛋白存在于筛管
D.伴胞
√2. 证明筛管内有机物运输形式的方法是( ) A.蚜虫吻刺法 B.环割法 C.嫁接法 D.伤流法
第一节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课件
• 果树环剥增产的依据
果树可通过环剥,使叶部制造的有机养 料暂时不能向根部运输,而集中到正在发育 的果实上,从而加快果实的生长,从而提高 当年果实的产量。这就是果树环剥增产的依 据。
•有机养料的分配和贮藏的特点
1、有机养料不是平均分配的,以生长最 旺盛的器官分配最多,如开花结果期分配 的中心就是花和果实
• 构成? • 作用?
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由筛管运输
筛管
环剥实验证实“筛管”向下输导有机养料
当在树枝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 一段时间后树皮就渐渐膨大,时间常了就形 成节瘤了。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
因为叶制造的有机养料向下运输的通路被阻 断了,有机养料就积存在切口的上方,使切 口处的细胞分裂和增生加快了,因此,树皮 就膨大起来,形成了节瘤。又因为只有韧皮 部的筛管是上下连通的,因此证明了筛管是 输送有机养料的通路。
2、就近运输的特点:叶片总是将大部分 有机养料输送 到靠近它的果实。
疏果的原理:合理的叶面积和果数比才能 够保证果实生长,生产出优质大果。
三、植物体内的水主要由叶片散失到 大气中
实验现象
甲
乙
甲: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乙: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 表面(主要是叶)散失到体 外的现象叫做蒸腾作用。
一、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导管运输
茎的输导功能 茎的输导功能:通过导管输导水分和 无机盐,通过筛管输导有机养料。
红墨水浸茎实验证实,“导管”向上输 导水分和无机盐
把一段带叶的茎放进红墨水中,等叶片 微红时,取出叶片可见只有木质部变红 了,而茎的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在放 大镜下可见只有导管变红。
苏少版音乐(简谱)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歌曲赏析
《迎宾曲》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欢快 活泼。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 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 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 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 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手拉手,地球村 你
唱着跳着走近
请同学们完整地听一遍歌曲录音,在听录音的过程中,请 同学们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
听一听,连一连。 小提琴 钢 琴 连续不断的鼓声 中国风格的旋律
迎宾曲
五羊雕塑
广州夜景
珠江
广交会场
歌曲介绍
《迎宾曲》是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80 年摄制的影片《客从何来》创作的主题歌, 雷雨声作曲,刘文玉作词。这是一首富有 广东音乐韵味的歌曲,传递出的是对五洲 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与真诚问候,经常奏 响在隆重欢迎仪式上。2008年8月8日,中 国领导人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各国嘉宾、 政要举行欢迎国宴时,就是在《迎宾曲》 欢快、喜庆的背景音乐声中开始的。
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使酸雨发生的频率越 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已成为跨国界的公害。
我们只有 一个地球
10大环境困扰地球
a. b. c. d. e. 由空气污染引起臭氧层大面积破坏。 全球森林面积锐减。 乱垦乱伐导致土地日益荒漠化。 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空气中的有害排放物有增无减。 城市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导致江河、湖泊、海洋污秽 不堪。
中 国 花 鼓
听一听、唱一唱下面的旋律,再与音乐主题比较,你能发现其中的 变化吗?
唱一唱
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 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再听一听。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 伴奏乐器。
中 国 花 鼓
[德]克莱斯勒 曲 看波兰古典音乐动画《中国花鼓》,感受旋律的发展与画面变化之 间的联系,并做一做“听一听,连一连”。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Transport
PPT文档演模板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Transport
第四节 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
• 韧皮部卸出是指韧皮部的有机物输出到库细
胞的过程。
•一、有机物卸出的途径
•(一)共质体途径卸出
•(二)质外体途径卸出
• 韧皮部卸出的过程如(图6-8)
•二、依赖代谢进入库细胞
• 低温和代谢抑制剂处理的研究表明:同化物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 (Transport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0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Transport
第一节 有机物物质运输的途径、速度和溶质种类
•一、运输途径(Pathway of transport) 有机物运
输的途径是韧皮部,主要运输组织是筛管和伴胞。 • 伴胞有以下3种: • 1.有叶绿体的伴胞: 胞间连丝较少
PPT文档演模板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Transport
•二、不同糖分的韧皮部装载
• 1.质外体途径中的蔗糖装载:通过蔗糖--质子
共转运(sucrose-proton symport,也称共转运co-
transport )跨膜到质外体,然后在质外体中转运。
(图6-7)
• 2.共质体途径中的寡糖装载:有机物通过共质
水苏糖和毛蕊糖;氨基酸和酰胺;磷酸核苷酸和蛋白
质;激素、钾、磷 、氯等。
PPT文档演模板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Transport
第二节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
•一、韧皮部装载 •1.韧皮部装载 • 是指光合产物从叶肉细胞到筛管分子-伴胞复 合体的过程。(图6-5,P146) •2.筛管-伴胞复合体(sieve element-companion cell complex) • 筛管通过胞间连丝与伴胞联系在一起的体系。 • 胞间连丝的结构(图6-6) •3.装载过程 • ①白天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运到细胞质中,并转 变成蔗糖 • ②叶肉细胞的蔗糖运到叶脉的筛管附近 • ③蔗糖进入筛管中。
2019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第3单元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共46张PPT)
6.每根导管由许多管状的 导管细胞连接而成,导管细胞均 是 死 细胞,细胞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 中空的管道。 筛管细胞是长形的 活 细胞,两个筛管细胞之间的横壁形成 筛板 ,上面有筛孔。
7.除茎以外, 根 和 叶脉 内也有导管和筛管,它们彼此 连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 管道系,完成水分、无机盐和 有机物的运输。
12.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B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分生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D.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叶—茎”
13.实验探究 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试牛刀】
3.(2018 大石桥期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下列
哪项结构运输( B )
A.导管
B.筛管
C.叶肉细胞
D.叶表皮
重点难点突 破
重难点一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1.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1)活动: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组 操作步 别 骤1
操作步骤 2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示意 图
14.综合应用 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 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 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B ,原因是环剥切 断了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筛管 。
(2)该实验还说明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这 是因为 水分 通过茎的 导管 向上运输。
【小试牛刀】 1.(2018 泸西期末)导管运输物质的特点是( D ) A.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 B.由下向上运输有机物 C.由上向下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D.由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7.除茎以外, 根 和 叶脉 内也有导管和筛管,它们彼此 连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 管道系,完成水分、无机盐和 有机物的运输。
12.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B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分生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D.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叶—茎”
13.实验探究 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试牛刀】
3.(2018 大石桥期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下列
哪项结构运输( B )
A.导管
B.筛管
C.叶肉细胞
D.叶表皮
重点难点突 破
重难点一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1.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1)活动: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组 操作步 别 骤1
操作步骤 2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示意 图
14.综合应用 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 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 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B ,原因是环剥切 断了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筛管 。
(2)该实验还说明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这 是因为 水分 通过茎的 导管 向上运输。
【小试牛刀】 1.(2018 泸西期末)导管运输物质的特点是( D ) A.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 B.由下向上运输有机物 C.由上向下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D.由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韧皮部装载(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是指光合产 ) 物从叶肉细胞到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物从叶肉细胞到筛分子 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白天, 白天,光合形成的磷酸三碳糖从叶绿体运到细胞质 转变为蔗糖, 转变为蔗糖,晚上叶绿体的淀粉以葡萄糖形式离开 叶绿体也转变为蔗糖(其它运输糖); 叶绿体也转变为蔗糖(其它运输糖); 叶肉细胞蔗糖运到叶片细脉的筛分子附近; 叶肉细胞蔗糖运到叶片细脉的筛分子附近; 筛分子装载,即有机物运入筛分子和伴胞. 筛分子装载,即有机物运入筛分子和伴胞.
配置:源叶中新形成同化物的代谢转化. 配置:源叶中新形成同化物的代谢转化.
代谢利用; 代谢利用; 合成暂时贮藏化合物; 合成暂时贮藏化合物; 从叶输出到植株其他部分. 从叶输出到植株其他部分.
分配: 分配:新形成同化物在各种库之间 的分布. 的分布.
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 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 同化物和营养元素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同化物和营养元素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装载途径: 装载途径:
共质体途径:胞间连丝→伴胞→ 共质体途径:胞间连丝→伴胞→筛管 交替途径:叶肉细胞→质外体→伴胞→筛管 交替途径:叶肉细胞→质外体→伴胞→ 分子(共质体 质外体 共质体途径) 质外体—共质体途径 分子(共质体—质外体 共质体途径)
蔗糖在韧皮部装 载示意图
糖—H+ 协同运输模 型
筛管外 [H+]高 PH5.5
筛管内 [H+]低 PH8.5
韧皮部卸出是指同化物从SE- 复合 韧皮部卸出是指同化物从 -CC复合 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植物营养学课件-养分的运输和分配
钙在韧皮部中难以移动:一方面是由于钙 向韧皮部筛管装载时受到限制,使钙难以进入 韧皮部中;另一方面,即使有少量钙进入了韧 皮部,也很快被韧皮部汁液中高浓度的磷酸盐 所沉淀而不能移动。
硼是另一个在韧皮部难以移动的营养元素。
(四)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养分的转移
养分从韧皮部向木质部的转移为顺浓度梯度, 可以通过筛管原生质膜的渗漏作用来实现。
(二)运输机理
木质部中养分的移动是在死细胞组成的 导管中进行,移动的方式以质流为主的质外 体运输。
但木质部汁液在运输的过程中,还与导管壁 以及导管周围薄壁细胞之间存在重要的 相互作用
交换吸附、再吸收和释放
1.交换吸附
木质部导管壁上有很多带负电荷 的阴离子,它们与导管汁液中的 阳离子结合,将其吸附在管壁上, 所吸附的离子又可被其它阳离子 交换下来,继续随汁液向上移动, 这种吸附称为交换吸附。
44
67
3.4
58
175
9.4
82
910
50.0
100
2785
156.0
3.6 9.4 49.1 150.0
4.离子浓度
5.植物器官
植物各器官的蒸腾强度不同,在木质部运输的 养分数量上也有差异。养分的积累量取决于蒸腾速 率和蒸腾持续的时间。蒸腾强度越大和生长时间越 长的植物器官,经木质部运入的养分就越多。
(5)导管壁电荷密度
双子叶植物细胞壁中所含负电荷 比单子叶植物多。基于电荷密度的 不同,使离子在双子叶植物木质部 中离子的交换吸附量大于单子叶 植物而较难向上运输。
2、再吸收
溶质在木质部导管运输的过程中,部分 离子可被导管周围薄壁细胞吸收,从而减少 了溶质到达茎叶的数量,这种现象称为再吸 收。
植物生理学05植物同化物的运输PPT课件
★ 矿质元素
蔗糖作为植物体内糖类运输主要形式的优
点:
1)蔗糖有很高的水溶性,有利于在筛管中
运输;
2)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适于从源运输到库; 3)蔗糖具有很高的运输速率,可达100
cm/h。
第二节 韧皮部装载
指光合产物从叶肉细胞到筛分子—伴胞复 合体的整个过程。分三个步骤:
1)白天磷酸三糖从叶绿体运到胞质溶胶, 晚上以葡萄糖状态离开
3 代谢源与代谢库
3.1概念及其关系
代谢源:指制造并输送有机物质到其他器官的组 织、器官。如成熟的叶片(功能叶)。 代谢库:指植物接纳有机物质用于生长、消耗或 贮藏的组织、器官。如发育中的种子、果实等。 源与库的相互关系:源是制造同化物的器官,库 是接纳同化物的部位,源与库共存于同一植物体,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加入溶质 韧
木 移去溶质 库端
源端
支持依据: ①筛管接近源库两端存在压力势差。 ②蚜虫吻刺法证明筛管汁液的确存在正压力
不足:
①运输所需的压力势差要比筛管实际的压力 差大 ②很难解释双向运输 ③实际上运输是消耗代谢能量的主动过程
2、细胞质泵动学说(cytoplasmic pumping theory)
两条途径 ①质外体途径,卸出到贮藏器官或生殖器 官时(不存在胞间连丝)
②共质体途径,通过胞间连丝→接受细胞, 卸到营养库(根和嫩叶)
细胞壁(质 外体) 质膜
液泡膜 液泡
韧皮细胞 (筛管分子 和伴胞)
库细胞
图6-8 蔗糖卸出到库组织的可能途径
2.卸出机理
两种观点 ①质外体中蔗糖,同 H+ 协同运转,机制与 装载一样,是一个主动过程。
3)另外运输速率也易受外力的影 响。
❖ 共质体运输
蔗糖作为植物体内糖类运输主要形式的优
点:
1)蔗糖有很高的水溶性,有利于在筛管中
运输;
2)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适于从源运输到库; 3)蔗糖具有很高的运输速率,可达100
cm/h。
第二节 韧皮部装载
指光合产物从叶肉细胞到筛分子—伴胞复 合体的整个过程。分三个步骤:
1)白天磷酸三糖从叶绿体运到胞质溶胶, 晚上以葡萄糖状态离开
3 代谢源与代谢库
3.1概念及其关系
代谢源:指制造并输送有机物质到其他器官的组 织、器官。如成熟的叶片(功能叶)。 代谢库:指植物接纳有机物质用于生长、消耗或 贮藏的组织、器官。如发育中的种子、果实等。 源与库的相互关系:源是制造同化物的器官,库 是接纳同化物的部位,源与库共存于同一植物体,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加入溶质 韧
木 移去溶质 库端
源端
支持依据: ①筛管接近源库两端存在压力势差。 ②蚜虫吻刺法证明筛管汁液的确存在正压力
不足:
①运输所需的压力势差要比筛管实际的压力 差大 ②很难解释双向运输 ③实际上运输是消耗代谢能量的主动过程
2、细胞质泵动学说(cytoplasmic pumping theory)
两条途径 ①质外体途径,卸出到贮藏器官或生殖器 官时(不存在胞间连丝)
②共质体途径,通过胞间连丝→接受细胞, 卸到营养库(根和嫩叶)
细胞壁(质 外体) 质膜
液泡膜 液泡
韧皮细胞 (筛管分子 和伴胞)
库细胞
图6-8 蔗糖卸出到库组织的可能途径
2.卸出机理
两种观点 ①质外体中蔗糖,同 H+ 协同运转,机制与 装载一样,是一个主动过程。
3)另外运输速率也易受外力的影 响。
❖ 共质体运输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和分配
➢④ 用 14C 蔗 糖 和 14C 葡 萄 糖 进 行 的 放 射 性 自 显 影 研 究 表 明 , SE-CC复合体可以直接吸收蔗糖,但不吸收葡萄糖等非运输形 式的糖分子;
➢⑤代谢抑制剂如DNP及厌氧处理会抑制SE-CC复合体对蔗糖 的吸收,这表明质外体装载是一个主动过程;
➢⑥用质外体运输抑制剂PCMBS(对氯汞苯磺酸)处理14CO2标 记的叶片,然后进行放射性自显影,发现SE-CC复合体中几乎 无14C蔗糖存在。
2021/4/9
3
(2)胼胝质(callose)
是一种以β1,3-键结合的葡聚糖。正常条件下,只有 少量的胼胝质沉积在筛板的表面或筛孔的四周。
➢ 功能:保护功能。
2021/4/9
4
同化物的运输方向
总的方向:源
库
➢不同植物或不同生长势的植物个体,其 同化物的运输速度不一样,生长势大的 个体运输速度快。
通过短距离运输途径被运送到库中的其它细胞。
3.储存和代谢 在最后一步中,同化物在库
细胞中储存或进行代谢反应。
2021/4/9
30
卸出途径
共质体途径 SE-CC与周围 细胞间有胞间连丝
质外体途径 SE-CC与周围 细胞间缺少胞间连丝
2021/4/9
A.共质体韧皮部卸出途径 B.质外体韧皮部卸 出途径 类型1:卸出发生在筛管分子-伴胞复 合体。类型2:卸出发生在远离筛管分子-伴胞 复合体的其它部分。2A:卸出离筛管分子-伴 胞合复体合稍体远稍近C.;蔗2糖B:进卸入出接离收筛细管胞分的子可-能3伴方1 胞式复。
2021/4/9
24
支持质外体装载的实验证据:
➢①许多植物(如大豆,玉米)小叶脉SE-CC复合体与周围薄 壁细胞间无胞间连丝连接;
➢⑤代谢抑制剂如DNP及厌氧处理会抑制SE-CC复合体对蔗糖 的吸收,这表明质外体装载是一个主动过程;
➢⑥用质外体运输抑制剂PCMBS(对氯汞苯磺酸)处理14CO2标 记的叶片,然后进行放射性自显影,发现SE-CC复合体中几乎 无14C蔗糖存在。
2021/4/9
3
(2)胼胝质(callose)
是一种以β1,3-键结合的葡聚糖。正常条件下,只有 少量的胼胝质沉积在筛板的表面或筛孔的四周。
➢ 功能:保护功能。
2021/4/9
4
同化物的运输方向
总的方向:源
库
➢不同植物或不同生长势的植物个体,其 同化物的运输速度不一样,生长势大的 个体运输速度快。
通过短距离运输途径被运送到库中的其它细胞。
3.储存和代谢 在最后一步中,同化物在库
细胞中储存或进行代谢反应。
2021/4/9
30
卸出途径
共质体途径 SE-CC与周围 细胞间有胞间连丝
质外体途径 SE-CC与周围 细胞间缺少胞间连丝
2021/4/9
A.共质体韧皮部卸出途径 B.质外体韧皮部卸 出途径 类型1:卸出发生在筛管分子-伴胞复 合体。类型2:卸出发生在远离筛管分子-伴胞 复合体的其它部分。2A:卸出离筛管分子-伴 胞合复体合稍体远稍近C.;蔗2糖B:进卸入出接离收筛细管胞分的子可-能3伴方1 胞式复。
2021/4/9
24
支持质外体装载的实验证据:
➢①许多植物(如大豆,玉米)小叶脉SE-CC复合体与周围薄 壁细胞间无胞间连丝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不好。因为小树要长大,茎要逐渐长粗。日子久了铁 丝就会嵌入树皮,可能对树皮造成环切一圈的结果。如果 茎上的筛 管被全部切断根就会得不到营养而死亡,整株 树也就会随之死亡。
例2 “树怕剥皮”,为了保护树,必需保护树皮。请说 其中的道理(。或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为什么?)
小结: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外树皮 保护作用
树皮 内树皮
筛管 运输有机物
双 子 叶 植
(靠里是韧皮部) 输导组织 韧皮 增加茎的强度 纤维 机械组织
形成层 细胞能分裂增生 分生组织
物
导管 输导水和无机盐 输导组织
茎 的 结
木质部 木纤维 增加茎的强度 机械组织
构 髓 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细胞间隙,质地较软.
附着他物,可以区别攀援茎和缠绕茎。
活动: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树皮 (较软)
髓 (较软) 木质部 (较硬)
树皮是从树干的形成层区 与木质部分离的部分,由 内到外包括着韧皮部、皮 层、周皮(木栓层、木栓 形成层和栓内层)及周皮 外面的破毁的一些组织。 其中由韧皮部到木栓形成 层这一段,包含有生活组 织,质地较软、含水较多 ,叫做软树皮,从新生的 木栓到木栓外方的枯死部 分,是死细胞,质较硬而 干叫做硬树皮或干树皮。
叶制造的有机物要送到根、花、 果实等器官,根吸收的水和无机 盐要送往叶、花、果实等器官, 而茎正好连接了这些器官,因此, 茎具有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 物的功能。
那么,茎如何完成这些功能呢?
问: 它们属于根、茎、叶、
花、果实、种子中哪 一类器官? 答:茎(` 变态茎)
一.茎的类型
自然界中,植物的茎千姿百态的,能叫出下列茎
3、韧皮部 韧皮部处在内树皮靠里边,它 由 筛管 和 韧皮纤维 组成。
科学家用实验已经证 明,植物体内的有机 物就是靠筛管来运输 的。叶柄中的筛管与 茎、根中的筛管相通, 所以叶制造的有机物 能顺利地送到茎、根、 木质部
花和果实中。 (自上 而下)
外树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想一想:筛管属于 输导 组织。
2、木质部
木质部就是我们通 常所说的木材,木 质部由 导管 和
木纤维 组成。
木质部
外树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思考:导管有什么作用?属于什么组织?
实验:把带叶的新鲜植物枝条插入红墨水中, 待红墨水上升到茎中后取出,把茎横切一小片, 仔细观察。 现象: 木质部导管显红色,而周围的其他细胞则为 无色或呈浅红色。 说明: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属于输导组织。 叶脉、根中都有导管,它们和茎中的导管相通。 因此,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能在植物体内运输至 茎、叶、花、果实等器官。
科学家发现, 导管由一些直 径较大的长筒 形细胞连接而 成。不过这些 长筒形细胞已 经死亡,它们 上、下连接处 的横壁消失, 故导管上下贯 通。
横壁
横壁消失 上下贯通
木纤维属于 机械 组织,作用___增__加__茎__的__强__度__
导管 运输水和无机盐,属于输
导组织。
木
质
部
木纤维
增加茎的强度,属于机械组 织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细胞间隙,所以质地较软。
作用:可以贮藏营养物质。
注意:有些植物髓的中央部分会生长过程中逐渐消失
慢慢在茎的中央形成髓腔。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树皮 树皮由哪两部 分组成?它们 起什么作用?
外树皮 保护作用 树 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木质部
外树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都是为了什么?
答: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
进行光合作用或使根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料。 注意:(1)四类茎按是否能向上生长可以区别出_匍__匐_
茎 (2)根据向上生长是否需 _借__助__他__物__可以分直
立茎、攀援茎、缠绕茎。 (3) 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成是否利用_变__态__茎__,_ 叶
第4节植物体中物 质的运输
茎的结构
水分、无机盐的运输
有机物的运输
复习提问: 植物体向大气散发水蒸气的现象 叫蒸腾。植物蒸腾散
水的主要器官是 叶,所散失的水是通过 根 从土壤里吸收 过来的。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把 二氧化碳 和水 合成有机物 (主要是淀粉),同时放出 氧气 的过程。其实质是 合成 有 机物, 储存 能量。
的名称吗?
特点
平卧于地 四周蔓延 长不定根
(1). 匍匐茎
草莓、甘薯、
(2).缠绕茎
特点
借茎本身缠 绕他物上升
牵牛花 常春藤 菜豆
(3).攀援茎 特点
用卷须等 攀援他物 上升
葡萄黄瓜 爬山虎
(4).直立茎
特点
茎较坚硬 能直立 最常见
果树、甘蔗等
常见茎的类型: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
思考:这些各种各样的茎,无论呈现什么特点,
皮
部
机械组
韧皮 织,增
纤维 加茎的
强度
木质部
外树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试比较导管与筛管的结构特点:
存在部位
导 管、细胞之间横 壁消失 活细胞、细胞之间有 横壁,且其上有筛孔
功能
输导水和无 机盐
输导有机 物
韧皮纤维属于 机械 组织,它的作用
是 增加茎的强度
。
4、形成层 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成 层处在 木质 部和
外树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木质部
筛管细胞
科学家还发现,筛管是 由直径略大的长筒形细 胞构成。不过,这些细 胞都是活细胞,它们上 下连接处的横壁并未消 失。横壁上有许多小孔, 像个筛子,称为筛板。 物质可以通过小孔从一 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筛板
由此可见,韧皮部的结构
和功能可用下图表示:
韧
筛管
输导组织 , 输导有机物
可以贮藏营养物质。
三.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木质部:导管 结 构
韧皮部:筛管
构成维管束, 分散在薄壁细 胞中
但单子叶植物茎中一般没 有形成层 ,所以,茎长成 后,一般 不会 加粗。
思考:有些植物能变粗有些植物不能变粗为什么?
单子叶植物茎
植物体内的物质是如何 运输的呢?
例1 在两棵小树之间拴上铁丝晾衣物,这种做法好不 好?为什么?
韧皮 部之间,它是由 几层很薄的细胞组成, 这里的细胞能分裂增 生,属于 分生组织。 形成层细胞的细胞壁 很薄,在此处容易把 木质部 木质部和韧皮部剥离 开来。
外树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思考:
既然形成层的细胞很容易分裂增生,那么 该处细胞分裂后,向外形成新的 韧皮部, 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所以双子叶植物的 茎能逐年增粗。
例2 “树怕剥皮”,为了保护树,必需保护树皮。请说 其中的道理(。或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为什么?)
小结: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外树皮 保护作用
树皮 内树皮
筛管 运输有机物
双 子 叶 植
(靠里是韧皮部) 输导组织 韧皮 增加茎的强度 纤维 机械组织
形成层 细胞能分裂增生 分生组织
物
导管 输导水和无机盐 输导组织
茎 的 结
木质部 木纤维 增加茎的强度 机械组织
构 髓 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细胞间隙,质地较软.
附着他物,可以区别攀援茎和缠绕茎。
活动: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树皮 (较软)
髓 (较软) 木质部 (较硬)
树皮是从树干的形成层区 与木质部分离的部分,由 内到外包括着韧皮部、皮 层、周皮(木栓层、木栓 形成层和栓内层)及周皮 外面的破毁的一些组织。 其中由韧皮部到木栓形成 层这一段,包含有生活组 织,质地较软、含水较多 ,叫做软树皮,从新生的 木栓到木栓外方的枯死部 分,是死细胞,质较硬而 干叫做硬树皮或干树皮。
叶制造的有机物要送到根、花、 果实等器官,根吸收的水和无机 盐要送往叶、花、果实等器官, 而茎正好连接了这些器官,因此, 茎具有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 物的功能。
那么,茎如何完成这些功能呢?
问: 它们属于根、茎、叶、
花、果实、种子中哪 一类器官? 答:茎(` 变态茎)
一.茎的类型
自然界中,植物的茎千姿百态的,能叫出下列茎
3、韧皮部 韧皮部处在内树皮靠里边,它 由 筛管 和 韧皮纤维 组成。
科学家用实验已经证 明,植物体内的有机 物就是靠筛管来运输 的。叶柄中的筛管与 茎、根中的筛管相通, 所以叶制造的有机物 能顺利地送到茎、根、 木质部
花和果实中。 (自上 而下)
外树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想一想:筛管属于 输导 组织。
2、木质部
木质部就是我们通 常所说的木材,木 质部由 导管 和
木纤维 组成。
木质部
外树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思考:导管有什么作用?属于什么组织?
实验:把带叶的新鲜植物枝条插入红墨水中, 待红墨水上升到茎中后取出,把茎横切一小片, 仔细观察。 现象: 木质部导管显红色,而周围的其他细胞则为 无色或呈浅红色。 说明: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属于输导组织。 叶脉、根中都有导管,它们和茎中的导管相通。 因此,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能在植物体内运输至 茎、叶、花、果实等器官。
科学家发现, 导管由一些直 径较大的长筒 形细胞连接而 成。不过这些 长筒形细胞已 经死亡,它们 上、下连接处 的横壁消失, 故导管上下贯 通。
横壁
横壁消失 上下贯通
木纤维属于 机械 组织,作用___增__加__茎__的__强__度__
导管 运输水和无机盐,属于输
导组织。
木
质
部
木纤维
增加茎的强度,属于机械组 织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细胞间隙,所以质地较软。
作用:可以贮藏营养物质。
注意:有些植物髓的中央部分会生长过程中逐渐消失
慢慢在茎的中央形成髓腔。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树皮 树皮由哪两部 分组成?它们 起什么作用?
外树皮 保护作用 树 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木质部
外树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都是为了什么?
答: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
进行光合作用或使根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料。 注意:(1)四类茎按是否能向上生长可以区别出_匍__匐_
茎 (2)根据向上生长是否需 _借__助__他__物__可以分直
立茎、攀援茎、缠绕茎。 (3) 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成是否利用_变__态__茎__,_ 叶
第4节植物体中物 质的运输
茎的结构
水分、无机盐的运输
有机物的运输
复习提问: 植物体向大气散发水蒸气的现象 叫蒸腾。植物蒸腾散
水的主要器官是 叶,所散失的水是通过 根 从土壤里吸收 过来的。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把 二氧化碳 和水 合成有机物 (主要是淀粉),同时放出 氧气 的过程。其实质是 合成 有 机物, 储存 能量。
的名称吗?
特点
平卧于地 四周蔓延 长不定根
(1). 匍匐茎
草莓、甘薯、
(2).缠绕茎
特点
借茎本身缠 绕他物上升
牵牛花 常春藤 菜豆
(3).攀援茎 特点
用卷须等 攀援他物 上升
葡萄黄瓜 爬山虎
(4).直立茎
特点
茎较坚硬 能直立 最常见
果树、甘蔗等
常见茎的类型: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
思考:这些各种各样的茎,无论呈现什么特点,
皮
部
机械组
韧皮 织,增
纤维 加茎的
强度
木质部
外树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试比较导管与筛管的结构特点:
存在部位
导 管、细胞之间横 壁消失 活细胞、细胞之间有 横壁,且其上有筛孔
功能
输导水和无 机盐
输导有机 物
韧皮纤维属于 机械 组织,它的作用
是 增加茎的强度
。
4、形成层 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成 层处在 木质 部和
外树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木质部
筛管细胞
科学家还发现,筛管是 由直径略大的长筒形细 胞构成。不过,这些细 胞都是活细胞,它们上 下连接处的横壁并未消 失。横壁上有许多小孔, 像个筛子,称为筛板。 物质可以通过小孔从一 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筛板
由此可见,韧皮部的结构
和功能可用下图表示:
韧
筛管
输导组织 , 输导有机物
可以贮藏营养物质。
三.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木质部:导管 结 构
韧皮部:筛管
构成维管束, 分散在薄壁细 胞中
但单子叶植物茎中一般没 有形成层 ,所以,茎长成 后,一般 不会 加粗。
思考:有些植物能变粗有些植物不能变粗为什么?
单子叶植物茎
植物体内的物质是如何 运输的呢?
例1 在两棵小树之间拴上铁丝晾衣物,这种做法好不 好?为什么?
韧皮 部之间,它是由 几层很薄的细胞组成, 这里的细胞能分裂增 生,属于 分生组织。 形成层细胞的细胞壁 很薄,在此处容易把 木质部 木质部和韧皮部剥离 开来。
外树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思考:
既然形成层的细胞很容易分裂增生,那么 该处细胞分裂后,向外形成新的 韧皮部, 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所以双子叶植物的 茎能逐年增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