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公共事业 管理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公共事业组织与企业的区别
公共事业组织:一般并不追求收益 、提供的许多服务或商品具有独占性、收费通常以成本耗费为基础
企业:追求投资收益 、提供的服务或商品不具有独占性、以供求关系来确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2.2.2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
人力资本是由投资而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的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
更大的收益收回。因此劳动者将自己拥有的脑力和体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参与价值创造,就要据此来获取相应
的劳动报酬和经济利益,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而人力资源则不同,作为一种资源,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的创造起了重要贡献作用,人力资源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
动机分类法,生理、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
主体分类法,个人需要、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不是个人需要的集合,也不是基于个人偏好的简单多数人的集团需要;
公共需要是相对独立于个人需要和群体需要的社会整体需要,是以社会共同体的利益为基本表现形式
的普遍需要;
公共需要本质上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生存发展所需的条件和利益。
1.2 公共需要的特征
客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提供的物质条件是公共需要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公共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公共需要也受到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消费偏好对特定时期公共需要的演变和表现甚至会起很大的作用。
社会性:公共需要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整体的共同需要,必然受特定社会条件制约,特定社会条件既表现在阶级性,也表现在民族性。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题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事务的特征是(A )A、公共性、政治性、劳务性、非营利性B 、公共性、劳务性、阶级性、非营利性C、公共性、劳务性、发展性、非营利性D 、公共性、阶级性、劳务性、非营利性2、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 A )A、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B、广播、教育、卫生、气象C、基础设施、医疗、体育、动植物检疫D、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广播、出版3、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有( C )A、问卷调查法、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B、问卷调查法、实践抽象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C、实践抽象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体分析法D、田野调查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体分析法4、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外部环境的是( D )。
A、政治B、经济C、地理D、政府人员编制5、生产力发展水平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不包括(D )。
A、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B、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C、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D、公共事业管理的性质6、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的是( D )。
A、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B、公共管理的价值观C、公共事务观D、政治思潮7、公共事业管理最本质的特点是( C )。
A、政治性B、阶级性C、公共性D、经济性8、下列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的最佳概括是( A )A、前者决定和制约后者,后者利用和改造前者。
B、相互制约C、前者利用和改造后者,后者决定和制约前者。
D、相互影响9、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本质是:(B )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整合方式10、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可能的组合当中,所谓公共生产,市场提供指的是:(C )A、由政府依靠公共财政支出,直接投资并组织公共产品生产,然后无偿向社会提供;B、由政府组织公共产品生产,并通过收费的方式向社会公共提供;C、由公共企业生产,按照营利原则定价,并向使用人收费的提供方式;D、即由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部门生产,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政府获得产品的所有权,并无偿地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二、多项选择题1、国际环境主要从(ABCD)方面影响公共事业管理。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导论——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与体制)【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章导论——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与体制)【第⼀章导论1.1 复习笔记⼀、公共事业的内涵和特征1.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1)公共(性)公共或公共性,是指在⼀定的社会或地区内,⼀种共同性⽽⾮私有性,⼀种共享性⽽⾮排他性,⼀种共同性⽽⾮差异性。
(2)公共需要与公共问题①公共需要公共需要,即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
公共需要与每个⼈的利益密切相关,但其中每个⼈⼜不能享受其消费独占权。
公共需要是⼀定社会中满⾜和保证公众基本⽣活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公共需要:a.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与安全秩序的公共需要,如国防、公安、外交等。
b.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共需要,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
c.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公共需要,如公众医疗保健、义务教育、公共交通、公共图书馆等。
d.建⽴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需要,如公共组织的扶贫、社会保险等。
e.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公共需要,如国有资产管理、保护环境、⾃然资源和⼈⽂资源等。
f.在⽣活⽔平进⼊发达状态后,公众对⼈权、⾃由等公民权利的公共需要。
②公共问题a.从量的⽅⾯看,公共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或影响所及,牵涉到⼀个地区⼤多数⼈的利益,影响了多数⼈或团体的活动,具有⼴泛性或者普遍性。
b.从质的⽅⾯看,公共问题与私⼈问题的区分不仅表现在关系到多数⼈还是少数⼈上,⽽是在本质上,公共性是公共问题的关键所在。
③公共问题与公共需要的区别公共需要是⼀定社会中绝⼤多数社会成员对客观事物共有的、具有共享性的需求,⽽公共问题则是共同的需要形成后,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主观的需求得不到满⾜⽽产⽣的主客观之间的⽭盾,是⼀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3)公共事务①公共事务的概念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具体⾔之,在⼀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是既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一、名词解释1.公共需要: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为了生存发展而对客观事物的需要。
2.公共事务: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
3.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国家或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建立事业单位,通过全面负责事业单位的运行,向社会公众提供一定形式的事业产品以满足公众需要的公共服务运行管理体制。
4.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5.公共产品的概念: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6.公共事业管理基本内涵: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7.公共事业管理组织职能的含义:是指为了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把所必需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把监督每一类业务活动所必需的权力授予主管这类工作的主管人员,规定公共事业管理组织活动中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
8.公共事业管理协调的基本含义:就是为了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在一定的范围如组织或群体运动中将不同的力量组合起来,是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中各个主体功能的有机结合。
9.公共政策的含义: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而做出的一个正式的决定或安排。
10.战略:是指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谋划与对策研究。
二、简答题1.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
2.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法制原则。
3.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因素及影响方式:(1)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影响: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主要提供一种外部的政治组织环境,即它通过组织体系的合理化和有效的权力分配状态与机制而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概念和术语公共性: 所谓公共或公共性,一般来说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一种共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
公共问题:所谓公共问题,通常是指具有广泛性、复合性和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是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的问题。
公共需要:公共需要是相区别于个人需要好群体需要的社会整体需要,是以社会共同体的利益为基本表现形式的普遍需要,本质上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和利益。
公共事务:所谓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具体言之,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又是既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
公共事业:所谓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活动。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理论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共产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公益性公共产品:指全国居民都受益的公共事务,如国防、外交、全国性立法、国家行政事务管理等。
互益性公共产品:后者指一定地区或社区居民受益的公共事务,如地方性行政管理、执法、道路、环卫、治安等。
事业:事业是我国特有的与全体人民整体利益有关的、以满足公众关于科、教、文、卫、体等特定公共需要为基本活动内容的社会活动,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涉及的主要是通常所说的非政治、非经济(非市场)的公共事务,即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从处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以满足公共需要的角度看,事业所涉及的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一.名词解释1.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政府对公共组织的规范和发展,及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薇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社会活动,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2.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3.草根组织:特指那些扎根城乡社区的基层民众组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层组织。
4.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他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
5.非营利组织:是与政府、企业相对应的社会组织,一般指除政府部门和企业(市场部门)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
6.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7.基础科学研究:是指自然科学中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8.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9.文化行政:是政府对文化事业的宏观管理,是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以文化法律和法规为基本依据,以整个国家的文化事业为管理对象,对有关行政系统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事务进行决策、组织和调控的行为。
10.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为了有效地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使之更好地提供事业产品即必须的公共服务,保障和发展公共利益,国家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而形成的一整套有关政府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的各种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1.体育产业:是指在体育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2.卫生事业:是我国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重点
1.公共事业组织的基本特征1.非政府性(1.组织结构的非政府性,2.资源获取的非政府性,3.公共责任承担上的非政府性)2.服务性 3.非营利性(1.不以营利为目的,2.排斥个人营利行为,3.排斥团队营利)4自主性5.志愿性2.公共事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区别1.管理目标不同,2.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3.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4.绩效评估标准不同5.管理权力的来源不同 6 管理的性质不同。
3. 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区别1.管理主体上的区别2.成员管理及上下级关系的不同3.管理手段不同4.管理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不同4.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1.无法提供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2.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3.无法消除负外部效应的存在4.市场体制难以实现经济的稳定5.国家体制的局限性1.专观努力同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存在差距2.政府行为存在低效率3.政府活动易滋生寻租行为6.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1.政府决定着公管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基本方向2.政府决定着公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3.政府是公管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7.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1.相对独立性2.非营利性3.低成本,高质量4.专业性5.沟通性6.灵活性7.互助性8.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1.志愿失灵(1.筹款不足2.志愿活动的狭隘性3.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4.志愿组织的业余性)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自身存在的缺陷(1.缺乏独立性2.组织性质混乱3.立法滞后4.产权制度不尽合理5.自律机制不健全)9.公共事业绩效评估的基本指标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效果指标4.公平指标10.绩效测评(人员)方法1.目标法2.比较法3.评价表法4.工作标准法5.重要事件记录法6..等级描述评价法★11.当前我国听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听证范围狭窄,规定不明确2.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3.程序意识不强,公开程度不高4.听证的辩论性不足5.听证笔录缺乏其应有的法律效力12.我国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1.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使公共危机管理在依法,有序的环境下运行2.建立公共危机管理部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3.及时,透明发布危机信息,保持社会公众心理平稳4.转变思想,让非政府组织充分参与危机管理13.公共责任构成要素1.承担公共责任的行为主体2.公共责任的内容3.公共责任的客体14..政府规制的领域和主要内容1.注册登记制度2.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3.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制4.对公共事业组织的投资规制5对公共事业组织的不公平竞争的规制6 对公共事业组织的透明度的规制15.中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面临的道德危机3 社会监督薄弱4.组织缺位政府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监督管理不力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结果16.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2.分级管理体制3.限制竞争原则4 年度检查制度5财务监督17.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18.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点)第一章绪论个人需要: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也是人们需要的基础。
必须通过市场等价交换,支付等价方可使用,而且只能为某个人或某个集体所享用,排除了其他社会成员享用的可能。
公共需要: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这些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代价,或只需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相称的少量的费用。
主要靠政府提供。
公共事业四大特征:公共性;规模性;非营利性;超前性。
公共需要的特点:1.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
2.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3.是发展变化的。
4.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公共物品两个特性:(1)非竞争性(名):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
(2)非排他性(名):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公共物品的七大特征:(1)生产具有不可分性。
(2)规模效益特别大。
(3)初始投资量巨大,随后所需的经营资本数额较小。
(4)具有自然垄断性。
(5)消费不具有排他性。
(6)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收费本身所支付的交易成本过高。
(7)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区别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公共事业管理的四大特征:1.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
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非营利性。
4.服务性。
行政手段(特性):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直接性。
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政策、规定、条例等,按照行政系统实施管理的方法。
优点: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的或紧迫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发挥管理的职能,使得高层领导的决策、计划作用得以落实;能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公共事业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能确保管理系统保持集中统一,在统一指挥下协同一致地行动。
局限性: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不便于分权管理,易产生滥用职权、个人专断的弊病;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横向沟通,协调发展;受行政层级繁复和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传递迟缓,失真严重。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总复习(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绪论一、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1、公共需要及其特征1.1 公共需要什么是公共学者关于“公共”的解释:理论层面:主权、合法性、福利等经验层面:公众、公有制、共同等行为层面: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内涵:一是主体性,与私人管理相区别,表明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企业或私人机构;二是目的性,明确公共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责任,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不是一般的个别需要;三是参与性,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即支持、约束和监督。
需要:主体对于客观外界事物以其主观欲望表现出来的要求。
需要是复杂多样的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行为分类法,生理(物质)与心理(精神);价值分类法,正当需要、不正当需要、潜在需要、显在需要;动机分类法,生理、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主体分类法,个人需要、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不是个人需要的集合,也不是基于个人偏好的简单多数人的集团需要;公共需要是相对独立于个人需要和群体需要的社会整体需要,是以社会共同体的利益为基本表现形式的普遍需要;公共需要本质上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生存发展所需的条件和利益。
1.2 公共需要的特征客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提供的物质条件是公共需要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公共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公共需要也受到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消费偏好对特定时期公共需要的演变和表现甚至会起很大的作用。
社会性:公共需要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整体的共同需要,必然受特定社会条件制约,特定社会条件既表现在阶级性,也表现在民族性。
阶级性,公共需要受阶级利益、阶级需要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从而成为统治阶级的共同需要;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也要协调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被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从而达成包括不同阶级需要的社会公共需要。
民族性,不同民族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心理性格,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已然形成了体现本民族特质的民族文化和精神。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改).doc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公共事业组织:是指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2、公共事业项目:是指政府、社会事业团体或社会福利机构等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直接或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公共生活质量,提供科学文化水平和人民素质而进行的组织和配置社会资源的一次性活动。
3、信息不对称:是指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由于某些市场参与者拥有另一些市场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的不对称信息下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
4、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5、因素分析法:是建立在比较分析法的基础上,又称连环替代法,就是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中,以数值来测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6、负债:是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中属于债权人的那部分权益或利益,它代表的是事业单位对其债权人所应当承担的全部经济责任。
7、资产负债率:是放映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衡量其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放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的指标。
8、绩效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组织及其子系统(部门、流程、工作团队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和成果能够与组织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
9、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内在的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10、合同出租:是指政府将原先垄断的公共产品的生产供给权向私营公司、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进行转让。
二、简答题1、政府体制的职能优势答:(1)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
(2)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垄断问题。
(3)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
(4)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5)应对紧急事件。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重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重点第一章1、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国家或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建立事业单位,通过全面负责事业单位的运行,向社会提供一定形式的事业产品一满足公众需要的公共服务运行管理体制。
2、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最主要和本质的特征(活动本身和过程、活动涉及的对象广泛)(2)非营利性:基本目标是满足公众基于基本生活的物质精神需要(3)规模性:产品涉及范围广;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提供相应服务3、公共产品:美经济家保罗.A.萨缪尔森《公共支出的纯理论》。
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4、准公共产品:(是由美国学者詹姆斯.M.布坎南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中提出)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5、公共组织: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7、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公众为本的原则:以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为本①必须以维护和提高公共利益为管理的出发点,也作为管理的归宿②必须以公共的特点和需要水平为依据进行管理③以维护和提高公共的利益为基本要求,激励管理者的积极性(2)服务原则: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①在宏观层面,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本质上是服务而非管制,服务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核和基础②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着管制的形式,但在根本上管制是服从于服务时,即管制是为了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根本利益③中低层的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基本的职能,管理是服务具有最明显的体现,也就是最基本的要求(3)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效率与公平①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的基础上,重视结果管理②在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外部管理③在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评价中,将社会效益作为绩效评估标准的最重要的内容(4)法制原则:公共事业管理是依法进行的管理第三章1、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考试复习题
一、多项选择题1、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理论,下列属于公共权利的特征的是:①社会性②政治性③综合性④约束性2、公共组织的特征有:①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②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③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④活动具有政治性⑤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组织行为结果评判较困难⑥具有一定的独占性3、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②强制性③非营利性④服务性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有:①公共需求②主体意识③政府能力④社会发育程度5、下列产品中,适合混合提供的产品有(BDE )A邮政B教育C气象D医疗E体育6、承担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机构有:①政府专门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基层部门,如我国的民政部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专业管理部门②业务涉及微观公共事业管理内容的政府部门,如物价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等③从事监督、评估和协调等管理工作的非营利组织,如当代西方教育领域中的专门的非政府性质的联合会、评估机构等④直接从事公共事业产品提供的部门,如我国目前的各种非政府组织,事业单位和一些特殊的或承担公共产品生产的企业单位7、政府职能的特征:①整体性②适应性③差异性④统一性8、事业单位的特征:①服务性②公益性③实体性④公有性9、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运行特点有:①事业单位活动的非经济性和政治性②事业的活动由国家直接负责③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财政供给④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10、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方法包括:①行政方法②经济方法③法律方法11、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柔性方法有:①行政指导②公共事业管理合同③行政授权④行政委托⑤情感方法和心理方法12、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规划的SWOT分析包括:①S优势②W弱点③O机会或机遇④T 威胁13、公共事业管理问题形成的因素有: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的较显著的变化③技术的发展④国际间交往和关系的变化发展14、公共事业中公共财产和资源的类别包括:①公共设施、公共产品②公共信息资源③公共人力资源15、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提出者包括:①政治领袖或政治领导人②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③大众传媒16、公共支出的原则包括:①公平原则②效益原则③稳定原则17、以公众对政府的期待为标准,公共事业管理责任可以分为:①回应②弹性③胜任能力④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⑤廉洁18、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控制机制包括:①行政控制机制②立法控制机制③司法控制机制④公民参与控制机制19、公民参与的基本方式有:①公开听证②民意调查③咨询委员会④利益群体20、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制度建设的内容有:①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②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履行机制③行为守则④公民参与21、确认公共产品的两个标准:①非排他性②非竞争性22、非政府组织的特点:①组织性或正规性②民间性或非政府性③非营利性④自治性⑤自愿性⑥非政治性⑦非宗教性23、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有:①道德建设驱动自律②制度建设推动自律24、公共部门绩效的基本指标包括:①经济②效率③效果④公平二、概念题4’×5:1、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提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提要(一)一、选择的知识点1.从本质上说,公共性是公共问题的关键所在。
2.非营利性可以说是公共事业公共性一个更为具体的表现。
3.公共产品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根本原因是其收益的外溢性。
4.在理论上,最早对公共产品做出严格定义的经济学家是萨缪尔森。
5.国防、行政管理和立法等属于纯公共产品,而大学教育则属于准公共物品。
6.准公共产品的外部收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生产的正外部性,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消费的正外部性。
7.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最主要的组织是政府组织。
8.公共组织实施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是公共权力。
9.间接控制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如果出现偏差,就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追究管理者或执行者的责任,并督促其在实践中改正的过程。
10.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项,一是阶级统治,二是社会管理。
11.事业单位的主要特性服务性、公益性、公有性等。
12.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公共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综合。
13.情感方法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柔性方法的是14.战略规划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计划的核心。
16.公共项目是公共事业管理中最直接可见的对象。
17.公共项目运作方案选择的合理性标准是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提出来的。
18.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贯彻进入中期出现的失效是偶然失效。
19.煤气、水、电、电讯、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方式可以是公共生产、市场提供。
20.法院判决属于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的正式构建途径。
21.社会公共事务的基本特征有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等。
22.下列属于公共组织的是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
23.公共权力的特征有社会性、政治性、综合性、约束性。
24.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法治原则25.公共事业绩效评估的基本指标是经济、效率、效果、公平。
26.公共事业最主要和本质的特征是公共性。
27.公共产品除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外,还具有非竞争性。
公共管理概论重点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10×1分=10分)⏹二、多项选择题(8×2分=16分)⏹三、填空题(10×1分=10分)⏹四、名词解释(5×3分=15分)非盈利组织:定义:具有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基金会:定义:是一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有其自己的基金,由其受托人或董事管理,以维持或协助教育、社会、慈善、宗教等公共服务目的,而且提供补助金的公益性组织。
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组织。
公共事业组织:定义: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组织。
公共事业决策:决策定义:决策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并准备实施的活动,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公共事业激励:含义: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的过程。
公共事业协调: 定义:公共事业协调是指公共事业组织机关及工作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调整系统内部个组织之间、人员之间、管理活动个阶段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以便和谐合作的达成管理目标。
公共事业战略决策: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了能在社会中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针对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所制定的长远发展规划。
它是公共事业组织的最高层根据公共事业的发展目标、资源状况和外部环境而制定的,指明了整个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方向。
公共事业监督:公共事业监督是指管理系统内外监督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运用适当的监督手段对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组织作业程序和工作制度全面、准确、有效地执行,以使系统各环节的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合理,从而推进组织目标的达成。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重点
第三章第一节事业单位1.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2.特征:1)事业单位的性质是社会公益组织。
2)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是国家机关和其他国有机构。
3)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是国有资产。
4)事业单位的组织目的是从事社会根本服务。
5)事业单位的活动领域主要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
3.中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征:非经济性、国有化、行政化~的弊端:非经济性事业单位脱离社会经济发展轨道;国家“包办”事业加重了财政负担,降低了事业投入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的行政化使事业单位成为政府的附属物。
4.事业单位改革:第一阶段:1979-1992,恢复整顿并开始探索改革的阶段。
第二阶段:1992-2003,全面改革并快速发展的阶段。
第三阶段:2003-2006,改革深化和各事业领域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第二节社会团体1.社会团体: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公民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2.特征:非政府性、自愿性、共同性、非营利性、自我约束性。
3.社会团体与事业单位的区别:1)组织的目的不同。
(事业单位:社会公益为目的;社会团体: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
)2)经费来源。
(事业单位:政府财政拨款/国有资产;社会团体:会费,社会捐助、政府资助。
)3)组织经营性质。
(事业单位:既可以是盈利的,也可以是非盈利的;社会团体:非营利的。
)4)登记管理机关。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管理局,政府批准成立;社会团体:双重管理和登记。
)4.社会团体发展的作用1)沟通和协调政府和团队成员的关系。
2)沟通和协调企业与团队成员的关系。
3)沟通和协调社团成员的关系。
4)管理关系。
5)监督关系。
5.社会团体的类别1)学术性社会团体(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2)行业性社会团体(从事某行业管理、协调或服务)3)专业性社会团体(由专业人员或以专业技术、专门资金从事某项事业而成立的)4)联合性社会团体(人群的联合体或学术性、行业性、专业性团体的联合)6.社会团体管理体制统一管理(表面上)由民政部门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J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重点要点:1.P3-9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概念与联系,以及特征名词解释2.P16-24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案例分析※3.P26-30公共组织的概念、类型以及特征4.P42-45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的关系名词解释※5.P60-6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特征和分类宏观把握6.P94-95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概念,决定因素简答※7.P108-113宏观公共事业管理与微观公共事业管理基本方式与内容与11结合考简答※8.P122-124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简答※9.P134-135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与特征10.P143-149事业单位的概念与基本分类及主要特征仔细看一下,重点哈11.P162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详细了解就看书第五章第一节与7结合考简答※12.P175-176公共政策的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层次13.P177-179公共政策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名词解释14.P184-195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与柔性方法的定义、特点15.P195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关系名词解释※16.P202-203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关系名词解释17.P226-228调查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案例分析可能性略大※18.P228-229公共项目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与目标的确立公共需要&公共问题P4公共需要:指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公共问题:具有广泛性、复合型和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绝大多数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是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的问题;联系:公共问题与公共需要都具有公共性,都是和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反映了一定范围内公众基本利益的基本内涵;同时,公共问题,是公共需要在主观形成后,发生在客观上的问题;区别:公共需要是一定社会中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客观事物共有的、具有共享性的需求,而公共问题则是共同的需要形成后,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主观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2.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P44-45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过程;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活动; 联系:1.管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维持和增进公共利益;2.管理范围上有联系,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即一般所说的狭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而从行政管理来看,作为管理唯一主体的政府,其存在的基本前提和基本的职能就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3.管理主体上有联系,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组织即行政组织,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行政组织即政府在公共组织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行政管理的主体与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并不完全一致,但密切联系;区别:1.管理对象和范围上,行政管理的对象时广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而公共事业管理体现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所以,行政管理的范围要大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2.管理主体上的区别,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而共公告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整个社会公共组织;3.管理方法和手段上的区别,行政管理主要依靠直接的行政管理手段,而公共事业管理不仅具有行政管理手段,还有法律手段、经技手段;行政管理手段单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丰富;3.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P177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而作出的一个正式的决定或安排;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过程;区别:1.概念的基本界定不同:前者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后者是一种行为;2.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前者广,后者窄;公共事业管理涉及的基本只是与公众基本生活和公共利益有关的、以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为基础的公共事务;3.所具有的功能不同:前者制定秩序和规则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规定和引导,后者通过对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直接作用于社会公共事务;联系:1.前者指出了后者的基本方向,是后者的必要前提;+2.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职能;+3.后者是实现前者的一个基本渠道;+4.在一定层面政府层面上,两者是合而为一的;+综上,公共政策与公共事业管理既有明确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4.战略管理&战略规划P202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战略管理是一个以战略计划的制定为起点,包括了计划的执行、追踪与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的管理过程;而从决策的角度看,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组织未来发展产生冲击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的活动,将整体组织与对其发生冲击的议题进行分析的活动,关注组织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战略规划是从战略的高度对完成组织目标或任务进行的计划,但并不涉及计划的执行和评估问题;主要由两种表现形式有企业战略规划和公司战略规划;关系:在管理领域内,战略管理代替了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成为了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执行、评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管理过程;5.行政授权&行政委托P195行政授权:行政机关依法将某项或某一方面公共事业的管理权明确授予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的法律行为;行政委托: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将某项或某一方面公共事业的管理权委托给其他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形式的法律行为;联系:形式上都是行政权力的转让行为;区别:1.权力来源上,委托组织的权力来源于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的委托,而授权组织的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明确授予;2.权力性质上,委托组织获得的权力不能独立行使,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的名义行使,而授权组织获得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3.行为后果方面,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承担,而授权组织的行为后果由授权组织独立承担;简答题3个,共36分;要根据书上内容作答,不能只答要点,要对要点略加阐述哈1.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P9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决定因素:a)公共需求,一个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随着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公众公共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公共需求是决定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b)主体意识,这里的主体意识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公共性事务的产生除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外,至为关键的一点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并首先体现为政府是否能够对这一公共需求有意识,以及在准确把握一定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形成可行的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并对可以采取的管理方式有必要的认识;c)政府能力,在一定的公共需求产生和管理主体对此有必要的认识基础上,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取决于涉足其中的政府的能力,作为社会中最具有权威和强制性的组织,政府能力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地位;d)社会发育程度,这里主要指作为社会组织载体的非营利组织等的发育程度;作为政府与社会关系一极中社会主要代表着的非营利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中一个可能的管理主体,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整个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P122(一)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政府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职能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表现在:1.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需求扩大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阐述公共事务根本上必须由社会公共组织来进行协调和管理,而政府正式社会中基于管理公共事务而产生的最基本的公共机构;+2.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趋势,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二)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政府的属性和历史发展决定了政府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核心;表现在:1.政府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3.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4.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PS:若考察“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则详细作答一的内容;3.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P108基本方式:间接管理;充分表现在宏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职能的发挥上;从计划职能上看,公共事业管理部门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调控,二是规范公共事业领域内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行为;从组织职能看,表现在设立新的组织或维护原有的必需的组织以处理公共事业管理事务;从协调职能看,承担宏观管理任务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外部环境和构建本部门内部的协调机制;从控制职能看,在外部控制上,体现在高层管理机构需要掌握本机构或部门权力的控制和行使,同时对本机构工作可能有影响的部门保持联系;在内部控制上,体现为通过必要的控制程序,保证整个部门按计划完成公共事业管理任务;可见在宏观公共事业管理中,以计划职能为起点,通过形成不同层次的公共政策,而相应地展开组织、协调和控制职能;这些职能的发挥以组织或部门为界,可以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个方面;但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管理,显然都没有直接涉及具体的向公众提供公共事业产品,公共产品: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公共产品P16-17解析考察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及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作答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特点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主要在于消费方式的不同;2.调查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基本方法P225直接调查法——观察法3种方式访谈法问卷法问卷形式,使用问卷程序,问卷的设计间接调查法——调查法。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题与答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一、填空题1.公共产品的两大特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分类: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3.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保护模式、干预模式和市场模式。
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公共需求、主体意识、政府能力、社会发育程 度。
5.“3E 〞指:效率〔efficiency 〕、效果〔effectiveness 〕、经济〔economic 〕。
6.沃尔夫认为非营利组织的五个特征:〔1〕有效劳群众的宗旨;〔2〕不以营利 为目的的组织构造;〔3〕有一个不致使任何个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4〕本身 具有合法免税地位;〔5〕具有可以提供捐助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7.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的特征:(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 自治性;(5)志愿性。
8.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方案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成立的4个条件:客观存在、被决策者所认知、具有公共性、 紧迫性。
9.公众对政府的期待,5个方面:法治〔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胜 任能力、弹性、回应和廉洁。
10.企业资金进入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主要方式〔3种〕:BO T方式,即建立--经营--转让方式,即建立--拥有--经营二、名词解释:1.纯公共产品 指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2.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理论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X 畴,而所谓准公共产品,指具备非排 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 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一、填空题1.公共产品的两大特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分类: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3.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保护模式、干预模式和市场模式。
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公共需求、主体意识、政府能力、社会发育程 度。
5.“3E 〞指:效率〔efficiency 〕、效果〔effectiveness 〕、经济〔economic 〕。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1、公共需要的特征(P2):(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2)公共需要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3)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4)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2、社会公共事务(P6):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事务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个人、家庭、企业无力或不愿意承担,但又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提供的服务或办理的事项。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事务是指国家立法部门授权国家行政部门管理的所有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有关的事务和活动,如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等。
狭义的公共事务是指体现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活动,如国防、外交、内政、司法、治安等事务,通常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3、公共事业的含义(P7):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它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
4、为什么政府要管理公共事业?(P9)(1)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2)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3)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4)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优点和长处5、政府失灵(P33)全球发展证明,政府体制确实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市场体制的缺陷,限制市场体制的消极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期促进作用。
但是,也同样证明,政府的干预会出现失灵,这说明政府本身也存在缺陷,政府体制存在局限性:(1)政府的主观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距离(2)政府行为存在低效率(3)政府活动易滋生寻租行为,出现不公正现象(4)政府在垄断、外部性问题上可能造成新的垄断、外部性问题(5)政府调节功能是有限的6、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P35):(1)为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行政管理的框架(2)通过指导与协调为公共事业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3)直接或间接提供部分公共事业产品(4)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监督机制(5)与公共事业组织建立制度化的合作关系关系7、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P37):公共事业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可以定义为: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公共事业管理复习重点要点:1. P3-9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概念与联系,以及特征【名词解释】2. P16-24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案例分析】※3. P26-30公共组织的概念、类型以及特征4. P42-45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的关系【名词解释】※5. P60-6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特征和分类(宏观把握)6. P94-95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概念,决定因素【简答】※7. P108-113宏观公共事业管理与微观公共事业管理基本方式与内容【与11结合考简答】8. P122-124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简答】※9. P134-135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与特征10. P143-149事业单位的概念与基本分类及主要特征(仔细看一下,重点哈)11. P162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详细了解就看书第五章第一节)【与7结合考简答】※12. P175-176公共政策的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层次13. P177-179公共政策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名词解释】14. P184-195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与柔性方法的定义、特点15. P195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关系【名词解释】※16. P202-203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关系【名词解释】17. P226-228调查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案例分析可能性略大】※18. P228-229公共项目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与目标的确立PS红色标记的仅代表个人推测的考点及考查形式,不代表考题。
如有命中,纯属侥幸。
加※的考点据考证命中率较高,望引起足够重视。
题型:名词解释(3组,6个词,2个一组,共24分。
主要答概念、区别与联系)1. 公共需要&公共问题P4公共需要:指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
公共问题:具有广泛性、复合型和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绝大多数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是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的问题。
联系:公共问题与公共需要都具有公共性,都是和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
反映了一定范围内公众基本利益的基本内涵。
同时,公共问题,是公共需要在主观形成后,发生在客观上的问题。
区别:公共需要是一定社会中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客观事物共有的、具有共享性的需求,而公共问题则是共同的需要形成后,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主观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2. 公共事业管理&亍政管理P44-45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过程。
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活动。
联系:1. 管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维持和增进公共利益;2. 管理范围上有联系,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即一般所说的狭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而从行政管理来看,作为管理唯一主体的政府,其存在的基本前提和基本的职能就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3. 管理主体上有联系,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组织即行政组织,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行政组织即政府在公共组织中居于核心地位。
所以行政管理的主体与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并不完全一致,但密切联系。
区别:1. 管理对象和范围上,行政管理的对象时广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而公共事业管理体现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所以,行政管理的范围要大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2. 管理主体上的区别,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而共公告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整个社会公共组织;3. 管理方法和手段上的区别,行政管理主要依靠直接的行政管理手段,而公共事业管理不仅具有行政管理手段,还有法律手段、经技手段。
行政管理手段单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丰富。
3. 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P177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而作出的一个正式的决定或安排。
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过程。
区别:1. 概念的基本界定不同:前者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后者是一种行为。
2. 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前者广,后者窄。
公共事业管理涉及的基本只是与公众基本生活和公共利益有关的、以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为基础的公共事务。
3. 所具有的功能不同:前者制定秩序和规则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规定和引导, 后者通过对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直接作用于社会公共事务。
联系:1. 前者指出了后者的基本方向,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2. 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职能。
+3. 后者是实现前者的一个基本渠道。
+4. 在一定层面(政府层面)上,两者是合而为一的。
+综上,公共政策与公共事业管理既有明确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4. 战略管理&战略规划P202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战略管理是一个以战略计划的制定为起点,包括了计划的执行、追踪与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的管理过程。
而从决策的角度看,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组织未来发展产生冲击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的活动,将整体组织与对其发生冲击的议题进行分析的活动,关注组织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
战略规划是从战略的高度对完成组织目标或任务进行的计划,但并不涉及计划的执行和评估问题。
主要由两种表现形式有企业战略规划和公司战略规划。
关系:在管理领域内,战略管理代替了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成为了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执行、评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管理过程。
5. 行政授权&行政委托P195行政授权:行政机关依法将某项或某一方面公共事业的管理权明确授予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的法律行为。
行政委托: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将某项或某一方面公共事业的管理权委托给其他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形式的法律行为。
联系:形式上都是行政权力的转让行为;区别:1. 权力来源上,委托组织的权力来源于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的委托,而授权组织的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明确授予;2. 权力性质上,委托组织获得的权力不能独立行使,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的名义行使,而授权组织获得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3. 行为后果方面,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承担,而授权组织的行为后果由授权组织独立承担。
简答题(3个,共36分。
要根据书上内容作答,不能只答要点,要对要点略加阐述哈)1.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P9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
决定因素:a)公共需求,一个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随着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公众公共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公共需求是决定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b)主体意识,这里的主体意识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
公共性事务的产生除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外,至为关键的一点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并首先体现为政府是否能够对这一公共需求有意识,以及在准确把握一定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形成可行的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并对可以采取的管理方式有必要的认识;c)政府能力,在一定的公共需求产生和管理主体对此有必要的认识基础上,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取决于涉足其中的政府的能力,作为社会中最具有权威和强制性的组织,政府能力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地位;d)社会发育程度,这里主要指作为社会组织载体的非营利组织等的发育程度。
作为政府与社会关系一极中社会主要代表着的非营利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中一个可能的管理主体,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整个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P122(一)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政府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职能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______表现在:1.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需求扩大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
+ (阐述)公共事务根本上必须由社会公共组织来进行协调和管理,而政府正式社会中基于管理公共事务而产生的最基本的公共机构。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趋势,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
+(二)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政府的属性和历史发展决定了政府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核心—表现在:1. 政府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 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
+3. 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
+4.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PS:若考察“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则详细作答(一)的内容。
3. 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P108基本方式:间接管理。
充分表现在宏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职能的发扌车上。
从计划职能上看,公共事业管理部门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调控,二是规范公共事业领域内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行为;从组织职能看,表现在设立新的组织或维护原有的必需的组织以处理公共事业管理事务;从协调职能看,承担宏观管理任务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外部环境和构建本部门内部的协调机制;从控制职能看,在外部控制上,体现在高层管理机构需要掌握本机构或部门权力的控制和行使,同时对本机构工作可能有影响的部门保持联系。
在内部控制上,体现为通过必要的控制程序,保证整个部门按计划完成公共事业管理任务。
可见在宏观公共事业管理中,以计划职能为起点,通过形成不同层次的公共政策,而相应地展开组织、协调和控制职能。
这些职能的发挥以组织或部门为界,可以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个方面。
但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管理,显然都没有直接涉及具体的向公众提供公共事业产品,表现为对具体的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间接管理。
_ 案例分析(40分。
作答结合课本1. 公共产品: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公共产品P16-17【解析】考察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及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作答】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