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合集下载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漂呤多肽链从头合成指的是在肝脏和结肠黏膜等人体器官中,以硫酸铵核糖和甘氨酸等物质为原材料开展生成的全过程。

漂呤多肽链的关键作用是参加植物体内的微生物化学变化,而且对身体的功能一切正常运行具有尤为重要的功效,另外漂呤多肽链对人体生物学具备一定的缓冲作用。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漂呤多肽链从头合成的特性是:漂呤多肽链是在硫酸铵核糖分子结构基本上逐渐生成的,并不是最先独立生成漂呤碱随后再与硫酸铵核糖融合的。

漂呤多肽链的从头合成指,在肝脏、结肠黏膜和胸腺等人体器官中,以硫酸铵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为原材料生成漂呤多肽链的全过程。

关键反映流程分成两个阶段:最先生成次黄嘌呤多肽链(IMP),随后IMP再转化成腺嘌呤多肽链(AMP)与鸟嘌呤多肽链(GMP)。

漂呤环各原素来源于以下:N1由天冬氨酸出示,C2由N10-甲酰FH4出示、C8由N5,N10-甲炔FH4出示,N3、N9由谷氨酰胺出示,C4、C5、N7由甘氨酸出示,C6由CO2出示。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4102单独合1653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指,在肝脏、小肠粘膜和胸腺等器官中,以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

嘌呤环各元素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供,C2由N10-甲酰FH4提供、C8由N5,N10-甲炔FH4提供,N3、N9由谷氨酰胺提供,C4、C5、N7由甘氨酸提供,C6由CO2提供。

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酸是一种嘌呤碱的核苷酸,五碳糖与有机碱合成核苷,核苷与磷酸合成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名词解释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名词解释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名词解释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1。

分解代谢:分解产生的能量提供生命活动的需要,不能利用的部分变为其他含氮化合物,如氨、尿素等。

2。

合成代谢:将分解代谢产生的有机化合物(氨基酸)进行合成(磷酸戊糖途径),或将二氧化碳、水转化为有机物(糖酵解途径)。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人们开始从事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研究。

这一途径的关键酶是--嘌呤核苷酸合成酶,可以使三种生物活性很低的底物( 3'-5'-二磷酸腺苷, 4'-磷酸鸟苷和2'-磷酸胞苷)合成活性很高的目标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或次黄嘌呤核苷酸),并且用放射性标记的方法测定合成的中间物。

3。

从头合成过程:根据--嘌呤核苷酸合成酶催化三磷酸腺苷、四磷酸鸟苷和2'-磷酸胞苷的顺序和所形成中间物的核苷酸的序列,将由--嘌呤核苷酸合成酶催化合成的反应按照重复顺序编排。

60年代初,斯莫利等报道了--嘌呤核苷酸合成酶的3种异构体。

这些3种类型在催化能力上无显著差别。

他们还发现,第三种--嘌呤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只是两种酶活性之和的一半,而第一种活性又只有前两种的50%。

经过继续研究,证实了--嘌呤核苷酸合成酶是一个酶复合物,并且指出,它包括三种活性不同的亚基。

人们从不同类型--嘌呤核苷酸合成酶的分子结构和结构与酶活性的关系以及对--嘌呤核苷酸合成酶亚基的结构的研究推断,在活性中心的不同部位有相应的结构域存在。

这些结构域具有识别和修饰的功能。

因此,不同结构域的特点可影响--嘌呤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

最早发现了类似于嘌呤核苷酸合成酶的氨基酸类似物质,并把这种蛋白质称为“鸟嘌呤核苷酸转移酶”。

直到1963年,人们才找到了从鸟嘌呤核苷酸转移酶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上。

随后的研究证明,这种基因不仅存在于大肠杆菌中,而且能在人和动物细胞中表达。

它是一种含有243个氨基酸残基的单一肽链的蛋白质。

这种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25万,由一个N端的止动基因和一个C端的起动基因组成。

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重点和难点]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原料、合成部位、主要合成过程、参与合成的重要酶。

嘌呤核苷酸重要抗代谢物及其作用机制,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关键酶、终产物及痛风治疗机理。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原料、主要过程、参与酶及辅助因子,嘧啶核苷酸主要抗代谢物及其作用机制,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终产物。

脱氧核苷酸的合成过程、参与酶、辅酶,脱氧胸苷酸合成。

本章难点:核苷酸代谢的从头合成途径和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测试题]一、A型选择题1、下列关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过程正确的是:A.嘌呤环的氮原子均来自氨基酸的α-氨基 B.合成中不会产生自由的嘌呤碱C.氨基甲酰磷酸为嘌呤环的形成提供氨甲酰基D.在由IMP合成AMP和GMP时均需ATP供能E.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IMP转变为GMP2、下列哪一个反应不需要PRPP:A.5-磷酸核糖胺的生成 B.由次黄嘌呤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酸C.嘧啶生物合成中乳清酸的生成 D.由腺嘌呤转变为腺嘌呤核苷酸E.由鸟嘌呤转变为鸟嘌呤核苷酸3、氨甲喋呤和氨喋呤抑制核苷酸合成中的哪一个反应A.谷氨酰氨中酰胺氮的转移 B.向新生成的环状结构中加入CO2C.ATP中磷酸键能量的传递 D.天冬氨酸上氮的提供E.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4、下列哪一组是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底物:A.腺嘌呤+ATP B.腺嘌呤+PRPP C.腺苷+ATPD.腺苷+GTP E.腺苷+PRPP5、合成嘌呤和嘧啶环的共同原料是:A.一碳单位 B.甘氨酸 C.谷氨酸 D.天冬氨酸 E.蛋氨酸6、过量的AMP抑制何种酶的活性使下列物质不能生成:A.乳清酸脱氢酶,使IMP不能生成 B.次黄嘌呤脱氢酶,使IMP不能生成B.次黄嘌呤脱氢酶,使GMP不能生成D.腺苷酸代琥珀酸酶,使GMP不能生成E.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MP不能生成7、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主要器官是:A.脑 B.肝脏 C.小肠 D.肾脏 E.胸腺8、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A.尿素 B.尿酸 C.肌苷 D.尿苷酸 E.肌酸9、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碳单位来自叶酸衍生物 B.先合成嘧啶环再与PRPP中的磷酸核苷酸相连C.在磷酸核糖分子上合成嘧啶核苷酸 D.谷氨酸完整的参入嘧啶环中E.需要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1参加10、癌症病人尿中β-氨基异丁酸排出增多是由于:A.尿嘧啶分解增加 B.胞嘧啶分解增加 C.γ-氨基分解增加D.谷氨酸分解增加 E.胸腺嘧啶分解增加11、嘧啶环中的两个氮原子来自:A.谷氨酰胺和氨 B.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 C.谷氨酰胺和谷氨酸D.谷氨酸和氨基甲酰磷酸 E.天冬氨酸和氨基甲酰磷酸12、dTMP合成的直接前体是:A.dUMP B.TMP C.TDP D.dUDP E.dCMP13、dTMP嘧啶环中C5上的甲基来自:A.SAM B.N5–CH3-FH4 C.N5,N10=CH-FH4 D.N5,N10-CH2-FH4 E.Gln 14、嘌呤类似物6-巯基嘌呤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结构类似次黄嘌呤 B.抑制AMP合成酶 C.其结构类似黄嘌呤D.抑制UMP生成 E.竞争性抑制GMP合成酶15、哺乳动物中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合成限速酶是:A.合成酶类 B.乳清酸酶 C.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D.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E.磷酸核糖转移酶16、对脱氧核苷酸生成描述错误的是:A.以氢取代核糖分子中C2上的羟基 B.还原是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进行的C.dUMP主要来自dCMP的脱氨基 D.dUMP经甲基化生成dTMPE.dUMP主要来自dTDP水解17、细菌中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反馈抑制是由于抑制下列哪一酶的活性:A.二氢乳清酸酶 B.乳清酸焦磷酸化酶 C.二氢乳清酸合成酶D.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E.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218、5-F U的抗癌作用主要为:A.合成错误的DNA,抑制癌细胞生长B.抑制尿嘧啶的合成,从而减少RNA的生物合成C.抑制胞嘧啶的合成,从而减少RNA的生物合成D.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从而减少DNA的生物合成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从而减少TMP的生物合成19、关于嘧啶分解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产生尿酸 B.可引起痛风 C.产生尿囊酸D.需要黄嘌呤氧化酶 E.产生氨和二氧化碳20、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过程中首先合成的是:A.GMP B.AMP C.IMP D.XMP E.以上均不是21、氮杂丝氨酸能以竞争性抑制干扰和阻断核苷酸合成,因为它在结构上与:A.丝氨酸类似 B.甘氨酸类似 C.天冬氨酸类似D.谷氨酰氨类似 E.天冬酰胺类似22、6-巯基嘌呤核苷酸不抑制:A.IMP生成AMP B.IMP生成GMP C.酰胺转移酶D.嘌呤核苷酸核糖转移酶 E.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23、哺乳动物体内直接催化尿酸合成的酶是:A.尿酸氧化酶 B.黄嘌呤氧化酶 C.腺苷脱氨酶D.鸟嘌呤脱氨酶 E.以上均不是24、脱氧胸苷酸的生成是:A.直接由相应核糖核苷酸还原生成 B.由脱氧尿苷酸甲基化生成C.在脱氧胞嘧啶核苷酸基础上生成 D.在脱氧腺嘌呤核苷酸基础上生成E.以上都不是25、下列哪一种代谢途径是嘧啶所特有的:A.碱基是连在5-磷酸核糖上 B.一碳单位有叶酸衍生物提供C.氨基甲酰磷酸提供氨甲酰基 D.甘氨酸完整的参入分子中E.谷氨酰氨是氮原子的供体26、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过高可导致痛风症,此酶催化:A.从5-磷酸核糖生成PRPP B.从甘氨酸合成嘧啶环C.从PRPP合成5-磷酸核糖胺 D.从IMP合成AMPE.从IMP合成GMP27、下列哪一项不参与核糖核苷酸还原成脱氧核苷酸的反应过程:A.四种核苷酸均需相同的还原酶系 B.反应在二磷酸核苷水平进行C.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 D.NADPH为供氢体 E.ATP和GTP提供能量28、治疗痛风有效的别嘌呤醇:A.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B.可抑制腺苷脱氨酶 C.可抑制尿酸氧化酶D.可抑制鸟嘌呤脱氨酶 E.对以上酶均无抑制作用29、在嘧啶核苷酸合成中,合成氨基甲酰磷酸的部位:A.线粒体 B.微粒体 C.胞质 D.溶酶体 E.胞核30、阿糖胞苷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是通过抑制下列哪种酶而干扰核苷酸代谢:A.二氢叶酸还原酶 B.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C.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D.二氢乳清酸脱氢酶 E.氨基甲酰转移酶31、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方式主要:A.直接由核糖还原 B.由二磷酸核苷还原 C.由核苷还原D.由一磷酸核苷还原 E.由三磷酸核苷还原32、催化dUMP转变成dTMP的酶是:A.核苷酸还原酶 B.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 C.核苷酸激酶D.甲基转移酶 E.脱氧胸苷激酶33、5-磷酸核糖-1-焦磷酸A.IMP B.PRPP C.PRA D.APRT E.XMP34、一碳单位A.参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 B.参与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C.参与尿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 D.参与嘌呤核苷酸分解E.参与嘧啶核苷酸分解35、嘌呤核苷酸分解加强A.痛风症 B.苯酮酸尿症 C.乳清酸尿症 D.尼汉综合症 E.白化病36、dTMP的C5位上的-CH3中的C来自A.天冬氨酸 B.谷氨酰胺 C.甘氨酸 D.N5,N10-CH2-FH4 E.FH2=CH-FH4二、X型选择题1、核酸的水解产物是:A.磷酸 B.戊糖 C.嘌呤碱 D.嘧啶碱 E.氨基酸2、嘌呤环中碳原子来自:A.CO2 B.一碳单位 C.甘氨酸 D.谷氨酰胺 E.天冬氨酸3、嘧啶环中氮原子来自:A.谷氨酸 B.谷氨酰胺 C.甘氨酸 D.天冬氨酸 E.天冬酰胺4、嘧啶环中碳原子来自:A.一碳单位 B.二氧化碳 C.谷氨酰氨 D.天冬氨酸 E.天冬酰胺5、β-氨基异丁酸是哪些物质分解的产物:A.AMP B.GMP C.CMP D.UMP E.TMP6、哪些物质的合成需要谷氨酰胺分子上的酰胺氮:A.胞嘧啶的氨基 B.鸟嘌呤的氨基 C.嘌呤环的N3和N9 D.嘧啶环的两个氮原子 E.腺嘌呤的氨基7、脱氧核苷酸由何种核苷酸转变而来:A.一磷酸核苷 B.二磷酸核苷 C.三磷酸核苷D.多磷酸核苷 E.四磷酸核苷8、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哪些物质:A.磷酸核糖 B.一碳单位 C.二氧化碳 D.谷氨酰胺 E.天冬氨酸9、嘌呤环中的氮原子来自:A.甘氨酸 B.谷氨酰胺 C.天冬氨酸 D.谷氨酸 E.丙氨酸10、下列哪些物质对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能产生反馈抑制作用:A.IMP B.AMP C.GMP D.UMP E.尿酸11、6-巯基嘌呤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是由于:A.抑制IMP生成AMP B.抑制IMP生成GMPC.结构与次黄嘌呤类似,对次黄嘌呤的某些代谢有抑制作用D.抑制补救合成途径 E.抑制从头合成途径12、尿酸是下列哪些化合物分解的终产物:A.AMP B.IMP C.GMP D.UMP E.TMP13、下列有关核糖核苷酸还原生成脱氧核苷酸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四种核苷酸都涉及到相同的还原体系 B.多发生在二磷酸核苷水平C.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系包括硫氧化还原蛋白和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D.NADPH为供氢体 E.多发生在三磷酸核苷水平14、胞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原料包括哪些物质:A.谷氨酰胺 B.天冬氨酸 C.一碳单位 D.磷酸核糖 E.二氧化碳15、在细胞中自UMP合成dTMP的有关反应涉及:A.四氢叶酸衍生物传递一碳单位 B.四氢叶酸氧化成二氢叶酸C.中间产物为dUDP D.受5-Fu抑制 E.以上均正确16、胞嘧啶分解代谢产物有:A.氨 B.尿酸 C.二氧化碳 D.β-丙氨酸 E.β-氨基异丁酸17、下列个反应中,有ATP参与的是:A.cAMP的生成 B.cGMP的生成 C.IMP生成GMPD.IMP生成AMP E.NDP生成dNDP18、胸腺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原料包括哪些物质:A.谷氨酰胺 B.天冬氨酸 C.一碳单位 D.磷酸核糖 E.二氧化碳19、胸腺嘧啶分解代谢产物有:A.氨 B.尿酸 C.二氧化碳 D.β-丙氨酸 E.β-氨基异丁酸三、填空题1、核苷酸的生物学功用有、、、、。

嘌呤的代谢过程

嘌呤的代谢过程

嘌呤的代谢过程
嘌呤的代谢过程: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1.合成代谢。

合成代谢是利用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磷等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称为从头合成途径。

以及利用体内游离碱基或核苷重新合成相应核苷酸的过程,称补救合成途径两个途径。

2.分解代谢。

细胞中的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核苷,核苷经核苷磷酸化酶作用,磷酸解成自由的碱基及核糖-1-磷酸。

嘌呤碱基可以参加核苷酸的补救合成,也可以进一步水解。

人体内,嘌呤碱基最终分解生成尿酸,随尿排出体外。

在嘌呤的分解代谢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从而引起痛风。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提问】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部位在胞液,合成的原料包括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02等。

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直接原料不包括A.CO2B.甘氨酸C.谷氨酸D.一碳单位E.天冬氨酸是甘氨酸,请老师讲逐步合成的顺序【回答】学员jinghuashuiyue123,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

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合成的原料包括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N7由甘氨酸提供,C6由C02提供。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等。

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

嘌呤环各元素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供,C2由N10-甲酰FH4提供、C8由N5,N10-甲炔FH4提供,N3、N9由谷氨酰胺提供,C4、C5、N7由甘氨酸提供,C6由C02提供。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

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包括PRPP酰胺转移酶、PRPP合成酶。

PRPP酰胺转移酶是一类变构酶,其单体形式有活性,二聚体形式无活性。

IMP、AMP及GMP使活性形式转变成无活性形式,而PRPP则相反。

从头合成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位:嘌呤核苷酸合成起始阶段的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可被合成产物IMP、AMP及GMP等抑制;在形成AMP和GMP过程中,过量的AMP控制AMP 的生成,不影响GMP的合成,过量的GMP控制GMP的生成,不影响AMP的合成;IMP转变成AMP时需要GTP,而IMP转变成GMP时需要ATP。

生化八九

生化八九
A.丝氨酸 B.甘氨酸 C.天冬氨酸 D.谷氨酰胺 E.天冬酰胺
20.催化dUMP转变为dTMP的酶是 B
A.核苷酸还原酶 B.胸苷酸合成酶 C.核苷酸激酶
D.甲基转移酶 E.脱氧胸苷激酶
21.能在体内分解产生b-氨基异丁酸的核苷酸是 C
3.对嘌呤核苷酸合成产生反馈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有 ABC
A.IMP B.AMP C.GMP D.尿酸
4.尿酸是下列哪些化合物分解的终产物 AC
A.AMP B.UMP C.IMP D.TMP
5.下列关于由核糖核苷酸还原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BCD
6.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反馈抑制是由于控制了下列哪种酶的活性 D
A.二氢乳清酸酶 B.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 C.二氢乳清酸脱氢酶
D.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 E.胸苷酸合成酶
7.不需要PRPP参加的反应是 C
A.尿嘧啶转变为尿嘧啶核苷酸 B.次黄嘌呤转变成次黄瞟呤核苷酸
A.CTP B.AMP C.TMP D.UMP E.IMP
二、B型题(每小题1分)
A.PRPP B.IMP C.XMP D.cGMP E.AMP
1.黄嘌呤核苷酸的缩写符号 C
2.次黄嘌呤核苷酸的缩写符号 B
3.1′ 焦磷酸5′ 磷酸核糖的缩写符号 A
C.氨基甲酰天冬氨酸转变成乳清酸 D.腺嘌呤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
E.鸟嘌呤转变成鸟嘌呤核苷酸
8.哺乳类动物体内直接催化尿酸生成的酶是 B
A.尿酸氧化酶 B.黄嘌呤氧化酶 C.腺苷脱氨酸
D.鸟嘌呤脱氨酶 E.核苷酸酶
9.最直接联系核苷酸合成与糖代谢的物质是 E
13.下列物质中作为合成IMP和UMP的共同原料是 D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要点:
合成部位:肝细胞胞质
关键酶: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酰胺转移酶、PRPP合成酶
嘌呤碱基原料: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谷氨酰胺、甲酰基(来自四氢叶酸)、CO2。

核糖-5'-磷酸来自磷酸戊糖途径,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嘌呤环。

步骤:IMP的合成(IMP是重要的中间产物)、AMP和GMP的生成。

能量变化:IMP的合成需5个ATP,6个高能磷酸键。

AMP或GMP 的合成又需1个ATP。


合成过程
1.部位: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和胸腺,而脑、骨髓则无法进行此合成途径。

2.步骤:在磷酸戊糖的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

首先合成IMP,IMP是重要的中间产物。


合成的调节
别构酶:PRPP酰胺转移酶是一类变构酶,其单体形式有活性,二聚体形式无活性。

IMP、AMP及GMP使活性形式转变成无活性形式,而PRPP则相反。

反馈调节:嘌呤核苷酸合成起始阶段的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可被合成产物IMP、AMP及GMP等抑制。

在形成AMP和GMP过程中,过量的AMP控制AMP的生成,不影响GMP的合成;过量的GMP控制GMP的生成,不影响AMP 的合成;IMP转变成AMP时需要GTP,而IMP转变成GMP时需要ATP。

这样可使腺嘌呤和鸟嘌呤核苷酸的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以满足核酸合成的需要。

08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核苷酸代谢

08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一、选择题(一) A 型题1 .下列关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叙述正确的就是A .嘌呤环的氮原子均来自于氨基酸的α - 氨基B .氨基甲酰磷酸为嘌呤环提供甲酰基C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 IMP 转变成 GMPD .由 IMP 合成 AMP 与 GMP 均有 ATP 供能E .合成过程中不会产生自由嘌呤碱2 、体内进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就是A .胸腺B .骨髓C .肝D .脾E .小肠粘膜3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首先生成的就是A . AMPB . GMPC . IMPD . ATPE . GTP4 .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就是A .尿素B .尿酸C .肌酸D .肌酸酐E .β - 丙氨酸5 .胸腺嘧啶的甲基来自A . N 10 -CHO-FH 4B . N 5 , N 10 =CH-FH 4C . N 5 , N 10 -CH 2 -FH 4D . N 5 -CH 3 -FH 4E . N 5 -CH=NH-FH 46 .哺乳动物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主要调节酶就是A .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B .二氢乳清酸酶C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 .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E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II7 .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时 CO 2 中 C 原子进入嘧啶哪个部位?A . C 6B .C 4 C . C 5D . C 2E .没有进入8 .痛风症患者血中含量升高的物质就是A .尿酸B .肌酸C .尿素D .胆红素E . NH 49 .不属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直接原料的就是A . CO 2B .谷氨酸C .甘氨酸D .一碳单位E .天冬氨酸10 . dTMP 合成的直接前体就是A . dCMPB . dUDPC . dUMPD . UMPE . UDP11 .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合成的共同原料就是A .丙氨酸B .谷氨酸C .甘氨酸D .天冬酰胺E .天冬氨酸12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共同中间产物就是A . IMPB . XMPC .黄嘌呤D .次黄嘌呤E .尿酸13 .下面分别表示嘌呤环结构中各原子的编号,谷氨酰胺提供哪些原子A . C 2 、 C 8B .C 4 、 C 5 、 N 7 C . N 1D . N 3 、 N 9E . C 414 .哺乳类动物体内直接催化尿酸生成的酶就是A .核苷酸酶B .黄嘌呤氧化酶C .鸟嘌呤脱氨酶D .腺苷脱氨酶E .尿酸氧化酶15 .最直接联系核苷酸合成与糖代谢的物质就是A . 5- 磷酸核糖B . 1- 磷酸葡萄糖C . 6- 磷酸葡萄糖D . 1 , 6- 二磷酸葡萄糖E .葡萄糖16 . HGRPT (次黄嘌呤 - 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参与下列哪种反应A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B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C .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D .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E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17 .下列哪种物质不就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A .甘氨酸B .谷氨酸C .天冬氨酸D . CO 2E .一碳单位18 .体内直接还原生成脱氧核苷酸就是A .核糖B .核糖核苷C .一磷酸核苷D .二磷酸核苷E .三磷酸核苷19 .嘧啶核苷酸合成中,生成氨基甲酰磷酸的部位就是A .胞浆B .微粒体C .溶酶体D .线粒体E .细胞核20 .下列对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不产生直接反馈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就是A . IMPB . AMPC . ADPD . GMPE . TMP21 .氮杂丝氨酸干扰核苷酸合成,因为它就是下列哪种化合物的类似物A .天冬氨酸B .谷氨酰胺C .天冬酰胺D .丝氨酸E .甘氨酸22 .催化 dUMP 转变为 dTMP 的酶就是A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B .胸苷酸合酶C .核苷酸激酶D .甲基转移酶E .脱氧胸苷激酶23 .下列化合物中作为合成 IMP 与 UMP 的共同原料就是A .天冬酰胺B .磷酸核糖C .甘氨酸D .甲硫氨酸E .一碳单位24 . dTMP 合成的直接前体就是A . TMPB . TDPC . dUMPD . dUDPE . dCMP25 .能在体内分解产生β - 氨基异丁酸的核苷酸就是A . CMPB . AMPC . IMPD . UMPE . TMP26 .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就是因为能抑制A .尿酸氧化酶B .核苷酸氧化酶C .鸟嘌呤氧化酶D .腺苷脱氢酶E .黄嘌呤氧化酶27 . 5- 氟尿嘧啶抗癌作用的机理就是A .抑制胞嘧啶的合成B .抑制胸苷酸的合成C .抑制尿嘧啶的合成D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 .合成错误的 DNA28 . dNTP 直接由何种物质转变而来A . ATPB . TMPC . UMPD . NDPE . NMP29 . IMP 转变成 GMP 时,发生了A .还原反应B .硫化反应C .氧化反应D .生物氧化E .脱水反应30 .干扰 dUMP 转变成 dTMP 的就是A .别嘌呤醇B .阿糖胞苷C . 6- 巯基嘌呤D .氮杂丝氨酸E .甲氨蝶呤31 .动物体内嘧啶代谢的终产物不包括A . CO 2B . NH 3C .β - 丙氨酸D .尿酸E .β - 氨基异丁酸32 .需要谷氨酰胺提供酰胺基的就是A . TMP 上的 2 个氮原子B . UMP 上的 2 个氮原子C .嘧啶环上的 2 个氮原子D .嘌呤环上的 2 个氮原子E .腺嘌呤 C-6 上的氨基33 .嘧啶环中的两个氮原子来自A .谷氨酸、氨基甲酰磷酸B .谷氨酰胺、天冬酰胺C .谷氨酰胺D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E .甘氨酸、丝氨酸34 .参与嘌呤合成的氨基酸就是A .组氨酸B .甘氨酸C .腺苷酸D .胸苷酸E .胞苷酸35 .氨基蝶呤与甲氨蝶呤抑制嘌呤合成,因为它们抑制A . ATP 磷酸键能的转移B .天冬氨酸的氮转移C .谷氨酰胺的酰胺氮的转移D . CO 2 加到新生环中E .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36 . dNDP 直接由何种物质转变而来A . dNMPB . dNTPC . ATPD . NDPE . UMP37 .与核苷酸从头合成直接有关的维生素包括A .叶酸B .硫胺素C .泛酸D .维生素 AE .磷酸吡哆醛38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就是A .先合成嘌呤碱,再与磷酸核糖结合B .先合成嘌呤碱,再与氨基甲酰磷酸结合C .在磷酸核糖焦磷酸的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D .在氨基甲酰磷酸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E .不耗能39 . DNA 合成的底物分子 dNTP 在细胞内的合成方式为A . NMP → dNMP → dNDP → dNTPB . NDP → dNDP → dNTPC . NTP → dNTPD . NMP → dNMP → dNTPE . UTP → dTTP(二) B 型题A .参与 DNA 合成的原料B .参与 RNA 合成的原料C .参与 NAD + 组成 D .参与供给能量E .参与细胞信息传递1 . cGMP2 . dGTP3 . AMPA .参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B .参与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C .参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D .参与嘌呤核苷酸分解E .参与嘧啶核苷酸分解4 .一碳单位5 . HGPRT6 .黄嘌呤氧化酶A .抑制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B .抑制NDP → dNDPC .抑制UMP → UDPD .抑制尿酸生成E .抑制嘧啶核苷酸分解7 .氮杂丝氨酸8 . 6MP9 . MTX10 .别嘌呤醇A .抑制 PRPP 酰胺转移酶B .抑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C .抑制核苷酸还原酶D .促进 PRPP 合成酶E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11 . UMP12 . IMP13 . 5- 磷酸核糖A . AMP 类似物B .嘧啶类似物C .叶酸类似物D .谷氨酰胺类似物E .次黄嘌呤类似物14 . 5-FU15 . MTX16 .别嘌呤醇A .肝素B .尿酸C .尿素D .β - 丙氨酸E .β - 氨基异丁酸17 . AMP 分解的终产物就是18 . GMP 分解的终产物就是19 . CMP 分解的终产物就是20 . TMP 分解的终产物就是A . C 6B . N 7 、 N 5 、 N 4C . N 1D . N 3 、 N 9E . C 2 、 C 821 .甘氨酸提供嘌呤环的22 .谷氨酰胺提供嘌呤环的23 .一碳单位提供嘌呤环的24 . CO 2 提供嘌呤环的A . UMPB . UTPC . ATPD . IMPE . GTP25 .能生成 CTP26 .生成 AMP 与 GMP 的前体27 .生成 CTP 与 TMP 的前体(三) X 型题1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A . 5- 磷酸核糖B . CO 2C .一碳单位D .谷氨酰胺E .天冬氨酸2 . PRPP 参与的代谢途径A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B .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C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D .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E . NMP → NDP → NTP3 .对嘌呤核苷酸合成产生反馈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有A . IMPB . AMPC . GMPD .尿酸E .尿素4 .尿酸就是下列哪些化合物分解的终产物A . AMPB . UMPC . IMPD . TMPE . GMP5 .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产物有A . NH 3B .尿酸C . CO 2D .β - 氨基酸E . GTP6 .嘌呤核苷酸合成的限速步骤就是合成A . 5- 磷酸核糖胺B .次黄嘌呤核苷酸C . PRPPD . AMPE . GMP7 .别嘌呤醇的作用A .就是次黄嘌呤的类似物B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C .可降低痛风患者体内尿酸水平D .增加尿酸水平E .使痛风患者尿中次黄嘌呤与黄嘌呤的排泄量减少8 .嘧啶合成的反馈抑制作用就是由于控制了下列哪些酶的活性A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IIB .二氢乳清酸酶C .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D .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E .酰胺转移酶9 .参与嘌呤核苷酸合成的氨基酸有A .甘氨酸B .谷氨酰胺C .丙氨酸D .天冬氨酸E .谷氨酸10 .合成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的共同物质有A .甘氨酸B .谷氨酰胺C . 5- 磷酸核糖D .天冬氨酸E .脯氨酸11 .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与痛风症的产生有关A .嘧啶核苷酸合成增强B .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C .嘧啶核苷酸分解增强D .嘌呤核苷酸代谢酶缺陷E .尿酸排泄障碍12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受抑制的反应有A . 5- 氟尿嘧啶B .氮杂丝氨酸C .甲氨蝶呤D . 6- 巯基嘌呤E .阿糖胞苷二、就是非题1 .在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中, C2 、 C 8 原子来源于一碳单位。

9.核苷酸代谢

9.核苷酸代谢

重点、考点分析
核苷酸代谢
2008.04 2008.07 2009.04 2009.07 2010.04 2010.07 2011.04 2012.04 2013.04 2014.04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嘌呤核 苷酸从 头合成 的原料 有哪些? 该途径 的调控 机制是 什么?
1 道单选题或1道多选题
在核苷二磷酸水平上进行
(N代表A、G、U、C等碱基)
dNDP + ATP 激酶 dNTP + ADP
2010.04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反应中的供氢体是: B A.NADH B.NADPH C.FMNH2 D.FADH2
(五)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是一些嘌呤、 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
程某些酶活性
些酶活性
抗代谢物 6MP,6-巯基鸟嘌呤,氮 5-FU,氮杂丝氨酸,MTX 杂丝氨酸、MTX等
代谢产物
尿酸
β-丙氨酸,β-氨基异丁酸
2009.04 同时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物质是: D A. 丙氨酸 B. 甘氨酸 C. 谷氨酸 D. 谷氨酰胺
2008.04 简答题 简述抗代谢药物调控核苷酸合成的具体部位
2。 FdUMP与dUMP的结构相似,是胸苷酸合成酶的抑制剂,使 TMP合成受到阻断
3。可以FUMP的形式参入RNA分子,从而破坏RNA的结构与功能
5-Fu
FdUMP
dUMP 胸苷酸合成酶
dTMP
FUTP 掺入RNA 功能障碍
2008.成 C.胞苷酸合成 D.胸苷酸合成
•过程 1. IMP的合成 2. AMP和GMP的生成
2、AMP和GMP的生成
次黄嘌呤核苷酸 黄嘌呤核苷酸

8-1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8-1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8-1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体内核苷酸的合成有两个途径:1.从头合成途径,即利用一些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多步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

2.补救合成(又称重新利用)途径,即利用已有碱基或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核苷酸。

从量来看,从头合成是主要的途径,但补救合成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

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是: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由磷酸戊糖代谢而来,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O2和一碳单位(由四氢叶酸携带)。

如图所示。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

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包括PRPP酰胺转移酶和PRPP合成酶。

合成过程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再转变成腺苷酸(AMP)和鸟苷酸(GMP)。

从5-磷酸核糖(Ribose-5-phosphate,R-5-P)开始,经过12步反应生成IMP,如图所示。

在此过程中,碱基的成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缩合成IMP。

1.IMP的生成IMP图IMP的从头合成过程5-磷酸核糖经过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化生成5-磷酸核糖焦磷酸,由谷氨酰胺提供酰胺基形成5-磷酸核糖胺,然后5-磷酸核糖胺与甘氨酸缩合并接受N10-甲酰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酰基转变成甲酰甘氨酰胺核苷酸,再次接受谷氨酰胺的酰胺氮并脱水环化形成5-氨基咪唑核苷酸,至此合成了嘌呤环中的咪唑部分。

5-氨基咪唑核苷酸被CO2羧化后与天冬氨酸缩合,然后进一步由N10-甲酰基四氢叶酸提供甲酰基生成5-甲酰胺咪唑-4-氨甲酰核苷酸,再脱水环化生成第一个阶段产物IMP。

2.AMP和GMP的生成IMP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重要中间产物,是AMP和GMP的前体。

IMP由天冬氨酸提供氨基取代IMP上的酮基后进一步转变成AMP;如果IMP氧化成黄嘌呤核苷酸(XMP,简称黄苷酸),再由谷氨酰胺提供氨基,使嘌呤环C-2氨基化,则生成GMP,如图所示。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是______
A.天冬氨酸
B.丝氨酸
C.甲硫氨酸
D.酪氨酸
E.精氨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氨基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
C02、一碳单位和磷酸核糖。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是指在诸如肝脏,肠粘膜和胸腺等器官中由核糖磷酸酯,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个碳单位和二氧化碳合成嘌呤核苷酸。

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将imp转化为腺嘌呤核苷酸(AMP)和鸟嘌呤核苷酸(GMP)。

嘌呤环元素的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供,C2由N10甲酰基fh4提供,C8由N5提供,N10亚甲基fh4,N3和N9由谷氨酰胺提供,C4,C5,N7由甘氨酸提供,C6由CO2提供。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征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基分子的基础上逐步合成的,而不是先合成嘌呤碱基,然后与磷酸核糖基结
合。

关键酶包括PRPP酰胺基转移酶和PRPP合成酶。

PRPP酰胺基转移酶(PRPP)是一种变构酶,它以单体形式有活性,而以二聚体形式没有活性。

Imp,AMP和GMP将活动形式更改为非活动形式,而PRPP则相反。

从头合成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分:嘌呤核苷酸合成初期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基转移酶的活性可以被合成产物imp,AMP和GMP抑制。

在形成放大器和GMP的过程中,过量的AMP控制着AMP的产生,不影响GMP的合成。

过量的GMP会控制GMP的产生,并且不会影响放大器的合成;将p 转换为安培时需要im GTP,而将imp转换为GMP则需要ATP。

核苷酸代谢——精选推荐

核苷酸代谢——精选推荐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一、A型选择题1.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首先合成出来的是A.PRPP B.GMP C.XMP D.AMP E.IMP 2.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A.甘氨酸B.天冬氨酸C.谷氨酸D.CO2 E.一碳单位3.嘧啶环中的两个氮原子来自A.谷氨酰胺和氨B.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C.谷氨酰胺和谷氨酸D.谷氨酰胺和氨甲酰磷酸E.天冬氨酸和氨甲酰磷酸4.下列关于氨基甲酰磷酸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主要用来合成谷氨酰胺B.用于尿酸的合成C.合成胆固醇D.为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中间产物E.为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中间产物5.提供嘌呤环N-3和N-9的化合物是A.天冬氨酸B.丝氨酸C.丙氨酸D.甘氨酸E.谷氨酰胺6.嘧啶合成所需的氨基甲酰磷酸的氨源来自A.NH3B.天冬氨酸C.天冬酰胺D.谷氨酸E.谷氨酰胺7.临床上常用哪种药物治疗痛风症A.消胆胺B.5-氟尿嘧啶C.6-巯基嘌呤D.氨甲蝶呤E.别嘌呤醇8.5-FU的抗癌作用机制为A.合成错误的DNA,抑制癌细胞生长B.抑制尿嘧啶的合成,从而减少RNA的生物合成C.抑制胞嘧啶的合成,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D.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TMP的合成9.下列关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嘌呤环的氮原子均来自氨基酸的α-氨基B.合成过程中不会产生自由嘌呤碱C.氨基甲酰磷酸为嘌呤环提供氨甲酰基D.由IMP合成AMP和GMP均由A TP供能E.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IMP转变成GMP10.体内进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最主要的组织是A.胸腺B.小肠粘膜C.肝D.脾E.骨髓11.能在体内分解产生β-氨基异丁酸的核苷酸是A.CMP B.AMP C.TMP D.UMP E.IMP 12.关于天冬氨酸氨基甲酰基转移酶的下列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GTP是其反馈抑制剂B.是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酶C.是由多个亚基组成D.是变构酶E.服从米-曼氏方程13.嘧啶核苷酸合成中,生成氨基甲酰磷酸的部位是A.线粒体B.微粒体C.胞浆D.溶酶体E.细胞核14.下列哪种化合物对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不产生直接反馈抑制作用A.TMP B.IMP C.AMP D.GMP E.ADP 15.氮杂丝氨酸干扰核苷酸合成,因为它是下列哪种化合物的类似物A.丝氨酸B.甘氨酸C.天冬氨酸D.谷氨酰胺E.天冬酰胺16.催化dUMP转变为dTMP的酶是A.核苷酸还原酶B.胸苷酸合成酶C.核苷酸激酶D.甲基转移酶E.脱氧胸苷激酶17.下列哪种代谢异常,可引起血中尿酸含量增高(199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科目试题)A.蛋白质分细代激增加B.胆红素代谢增加C.胆汁酸代谢增加D.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增加E.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增加18.人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199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科目试题)A.尿素B.胺C.肌酸D.β-丙氨酸E.尿酸19.dTMP是由下列哪种核苷酸直接转变而来(1999、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科目试题)A.TMP B.TDP C.dUDP D.dUMP E.dCMP 20.下列不属于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是A.6-巯基嘌呤B.8-氮杂鸟嘌呤C.氮杂丝氨酸D.甲氨蝶呤E.5-氟尿嘧啶二、X型选择题1.核苷酸在体内的生物学功用有A.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B.作为合成核酸的原料C.组成辅酶D.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 E. 携带遗传信息2.从头合成核苷酸时,嘌呤环的元素来源是A.谷氨酰胺B.甘氨酸C.天冬氨酸D.二氧化碳E.一碳单位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A.磷酸核糖B.CO2 C.一碳单位D.Gln E.Asp 4.PRPP参与的代谢途径有A.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B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C.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D.NMP→NDP→NTPE.糖酵解途径5.对嘌呤核苷酸合成产生反馈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有A.IMP B.AMP C.GMP D.尿酸E.CMP 6.尿酸是下列哪些化合物分解的终产物A.AMP B.UMP C.IMP D.TMP E.尿素7.下列关于由核糖核苷酸还原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4种核苷酸都涉及到相同的还原酶体系B.多发生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C.还原酶系包括氧化还原蛋白和硫氧化蛋白还原酶D.有NADPH+H+参与E.多发生在一磷酸核苷水平上8.嘧啶核苷酸合成反馈抑制的酶是A.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B.二氢乳清酸酶C.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D.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E.磷酸核糖转移酶9.叶酸类似物抑制的反应有A.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B.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C.胸腺嘧啶核苷酸的生成D.IMP生成GMP的过程E.腺嘌呤与PRPP生成AMP的过程10.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产物有A.NH3B.尿酸C.CO2D.β-氨基异丁酸E.β-甘氨酸11.尿酸是下列哪些化合物分解代谢的终产物(200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科目试题)A.AMP B.CMP C.GMP D.IMPE.TMP三、填空题1.嘧啶碱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是__A__
A.天冬氨酸
B.丝氨酸
C.甲硫氨酸
D.酪氨酸
E.精氨酸
【解析】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氨基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C02、一碳单位和磷酸核糖。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指,在肝脏、小肠粘膜和胸腺等器官中,以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

嘌呤环各元素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供,C2由N10-甲酰FH4提供、C8由N5,N10-甲炔FH4提供,N3、N9由谷氨酰胺提供,C4、C5、N7由甘氨酸提供,C6由CO2提供。

生物化学核苷酸代谢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核苷酸代谢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核苷酸代谢试题及答案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2.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3.Lesch-Nyhan综合征4.de novo synthesis of purine nucleotide5.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6.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7.feed-back regulation of nucleotide synthesis二、填空题8.嘧啶碱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 _______ 。

9.体内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各自相应的核糖核苷酸在水平上还原而成的, -酶催化此反应。

10.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是及等简单物质。

11.体内嘌呤核苷酸首先生成,然后再转变成和。

12.痛风症是生成过多而引起的。

13.核苷酸抗代谢物中,常用嘌呤类似物是__ __;常用嘧啶类似物是__ ___。

1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酶是___ ___和___ ___。

15.在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中HGPRT催化合成的核苷酸是__ __和__ __。

16.核苷酸抗代谢物中,叶酸类似物竞争性抑制___ ___酶,从而抑制了___ ___的生成。

17.别嘌呤醇是___ ___的类似物,通过抑制___ __酶,减少尿酸的生成。

18.由dUMP生成TMP时,其甲基来源于___ __,催化脱氧胸苷转变成dTMP的酶是___ __,此酶在肿瘤组织中活性增强。

19.体内常见的两种环核苷酸是___ ___和__ __。

20.核苷酸合成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是__ __,其生理意义是__ __。

21.体内脱氧核苷酸是由___ __直接还原而生成,催化此反应的酶是___ ___酶。

22.氨基蝶呤(MTX)干扰核苷酸合成是因为其结构与__ ___相似,并抑制___ __酶,进而影响一碳单位代谢。

三、选择题A型题23.下列关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嘌呤环的氮原子均来自氨基酸的α氨基B.合成过程中不会产生自由嘌呤碱C.氨基甲酰磷酸为嘌呤环提供氨甲酰基D.由IMP合成AMP和GMP均由ATP供能E.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IMP转变成GMP24.体内进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最主要的组织是A.胸腺B.小肠粘膜C.肝D.脾E.骨髓25.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首先生成的是26.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 A.尿素 B.肌酸 C.肌酸酐 D.尿酸 E.β丙氨酸27.胸腺嘧啶的甲基来自FH4,N10=CH-FH4,N10-CH2-FH4FH4 =NH FH428.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反馈抑制是由于控制了下列哪种酶的活性 A.二氢乳清酸酶 B.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 C.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E.胸苷酸合成酶29.5-氟尿嘧啶的抗癌作用机理是A.合成错误的DNAB.抑制尿嘧啶的合成C.抑制胞嘧啶的合成D.抑制胸苷酸的合成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30.哺乳类动物体内直接催化尿酸生成的酶是A.尿酸氧化酶B.黄嘌呤氧化酶C.腺苷脱氨酸D.鸟嘌呤脱氨酶E.核苷酸酶31.最直接联系核苷酸合成与糖代谢的物质是A.葡萄糖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6-二磷酸葡萄糖磷酸核糖32.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参与下列哪种反应A.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B.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C.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D.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E.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33.6-巯基嘌呤核苷酸不抑制→AMP →GMP 酰胺转移酶 D.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E.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34.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A.甘氨酸B.天冬氨酸C.谷氨酸 E.一碳单位35.体内脱氧核苷酸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直接还原而成的A.核糖B.核糖核苷C.一磷酸核苷D.二磷酸核苷E.三磷酸核苷36.嘧啶核苷酸合成中,生成氨基甲酰磷酸的部位是A.线粒体B.微粒体C.胞浆D.溶酶体E.细胞核37.下列哪种化合物对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不产生直接反馈抑制作用38.氮杂丝氨酸干扰核苷酸合成,因为它是下列哪种化合物的类似物A.丝氨酸B.甘氨酸C.天冬氨酸D.谷氨酰胺E.天冬酰胺39.催化dUMP转变为dTMP的酶是A.核苷酸还原酶B.胸苷酸合成酶C.核苷酸激酶D.甲基转移酶E.脱氨胸苷激酶40.下列化合物中作为合成IMP和UMP的共同原料是A.天冬酰胺B.磷酸核糖C.甘氨酸D.甲硫氨酸E.一碳单位41.dTMP合成的直接前体是42.能在体内分解产生β氨基异丁酸的核苷酸是43.阿糖胞苷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机理是通过抑制下列哪种酶而干扰核苷酸代谢 A.二氢叶酸还原酶 B.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C.二氢乳清酸脱氢酶胸苷酸合成酶 D.胸苷酸合成酶 E.氨基甲酰基转移酶44.关于天冬氨酸氨基甲酰基转移酶的下列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是其反馈抑制剂 B.是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酶C.是由多个亚基组成D.是变构酶E.服从米-曼氏方程45.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过高可以导致痛风症,此酶催化A.从R-5-P生成PRPPB.从甘氨酸合成嘧啶环C.从PRPP生成磷酸核糖胺D.从IMP合成AMPE.从IMP生成GMP46.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提供一碳单位 C.先合成氨基甲酰磷酸 A.在5-磷酸核糖上合成碱基 B.由FH4D.甘氨酸完整地参入E.谷氨酸提供氮原子47.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需要谷氨酰胺分子上的酰胺基上的两个氮原子 B.嘌呤环上的两个氮原子上的两个氮原子D.嘧啶环上的两个氮原子E.胸嘌呤上的氨基B型题(48~50)48.黄嘌呤核苷酸的缩写符号49.次黄嘌呤核苷酸的缩写符号50.1’焦磷酸5ˊ磷酸核糖的缩写符号(51~53)A.参与DNA合成的原料B.参与RNA合成原料C.参与辅酶NAD+的组成D.参与供给能量E.参与细胞信息传递51.cGMP52.dGTP53.CAMP(54~56)A.参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B.参与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C.参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D.参与嘌呤核苷酸分解E.参与嘧啶核苷酸分解54.一碳单位55.HGPRT56.黄嘌呤氧化酶(57~60)A.抑制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B.抑制NDP→dNDPC.抑制UMP→UDPD.抑制尿酸生成E.抑制嘧啶核苷酸分解57.氮杂丝氨酸58.6-MP59.MTX60.别嘌呤醇(61~63)A.抑制PRPP酰胺转移酶B.抑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C.抑制核苷酸还原酶D.促进PRPP合成酶E.抑制黄嘌呤氧化酶61.UMP62.IMP63.5-磷酸核糖(64~66)A.痛风症B.苯酮酸尿症C.乳清酸尿症综合征E.白化病64.嘌呤核苷酸分解加强65.HGPRT缺陷66.嘧啶核苷酸合成障碍(67~69)类似物 B.嘧啶类似物 C.叶酸类似物 D.谷氨酰胺类似物E.次黄嘌呤类似物67.5-Fu68.MTX69.别嘌呤醇X型题70.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A.磷酸核糖 C.一碳单位 D.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71.PRPP参与的代谢途径有A.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B.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C.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NDP→NTP72.对嘌呤核苷酸合成产生反馈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有B|AMP D.尿酸73.尿酸是下列哪些化合物分解的终产物74.下列关于由核糖核苷酸还原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种核苷酸都涉及到相同的还原酶体系 B.多发生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C.还原酶系包括氧化还原蛋白和硫氧化蛋白还原酶D.与NADPH+H+75.嘧啶核苷酸合成反馈抑制的酶是A.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B.二氢乳清酸酶C.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D.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76.叶酸类似物抑制的反应有A.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B.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C.胸腺嘧啶核苷酸的生成D.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77.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产物有B.尿酸 D.β氨基酸四、问答题78.讨论核苷酸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核苷酸代谢[详实参考]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核苷酸代谢[详实参考]

核苷酸代谢一、选择题(一) A 型题1 .下列关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嘌呤环的氮原子均来自于氨基酸的α - 氨基B .氨基甲酰磷酸为嘌呤环提供甲酰基C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 IMP 转变成 GMPD .由 IMP 合成 AMP 和 GMP 均有 ATP 供能E .合成过程中不会产生自由嘌呤碱2 . 体内进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是A .胸腺B .骨髓C .肝D .脾E .小肠粘膜3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首先生成的是A . AMPB . GMPC . IMPD . ATPE . GTP4 .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A .尿素B .尿酸C .肌酸D .肌酸酐E .β - 丙氨酸5 .胸腺嘧啶的甲基来自A . N 10 -CHO-FH 4B . N 5 , N 10 =CH-FH 4C . N 5 , N 10 -CH 2 -FH4D . N 5 -CH 3 -FH 4E . N 5 -CH=NH-FH 46 .哺乳动物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主要调节酶是A .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B .二氢乳清酸酶C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 .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E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II7 .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时 CO 2 中 C 原子进入嘧啶哪个部位?A . C 6B .C 4 C . C 5D . C 2E .没有进入8 .痛风症患者血中含量升高的物质是A .尿酸B .肌酸C .尿素D .胆红素E . NH 49 .不属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直接原料的是A . CO 2B .谷氨酸C .甘氨酸D .一碳单位E .天冬氨酸10 . dTMP 合成的直接前体是A . dCMPB . dUDPC . dUMPD . UMPE . UDP11 .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合成的共同原料是A .丙氨酸B .谷氨酸C .甘氨酸D .天冬酰胺E .天冬氨酸12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共同中间产物是A . IMPB . XMPC .黄嘌呤D .次黄嘌呤E .尿酸13 .下面分别表示嘌呤环结构中各原子的编号,谷氨酰胺提供哪些原子A . C 2 、 C 8B .C 4 、 C 5 、 N 7 C . N 1D . N 3 、 N 9E . C414 .哺乳类动物体内直接催化尿酸生成的酶是A .核苷酸酶B .黄嘌呤氧化酶C .鸟嘌呤脱氨酶D .腺苷脱氨酶E .尿酸氧化酶15 .最直接联系核苷酸合成与糖代谢的物质是A . 5- 磷酸核糖B . 1- 磷酸葡萄糖C . 6- 磷酸葡萄糖D . 1 , 6- 二磷酸葡萄糖E .葡萄糖16 . HGRPT (次黄嘌呤 - 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参与下列哪种反应A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B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C .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D .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E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17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A .甘氨酸B .谷氨酸C .天冬氨酸D . CO 2E .一碳单位18 .体内直接还原生成脱氧核苷酸是A .核糖B .核糖核苷C .一磷酸核苷D .二磷酸核苷E .三磷酸核苷19 .嘧啶核苷酸合成中,生成氨基甲酰磷酸的部位是A .胞浆B .微粒体C .溶酶体D .线粒体E .细胞核20 .下列对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不产生直接反馈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是A . IMPB . AMPC . ADPD . GMPE . TMP21 .氮杂丝氨酸干扰核苷酸合成,因为它是下列哪种化合物的类似物A .天冬氨酸B .谷氨酰胺C .天冬酰胺D .丝氨酸E .甘氨酸22 .催化 dUMP 转变为 dTMP 的酶是A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B .胸苷酸合酶C .核苷酸激酶D .甲基转移酶E .脱氧胸苷激酶23 .下列化合物中作为合成 IMP 和 UMP 的共同原料是A .天冬酰胺B .磷酸核糖C .甘氨酸D .甲硫氨酸E .一碳单位24 . dTMP 合成的直接前体是A . TMPB . TDPC . dUMPD . dUDPE . dCMP25 .能在体内分解产生β - 氨基异丁酸的核苷酸是A . CMPB . AMPC . IMPD . UMPE . TMP26 .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是因为能抑制A .尿酸氧化酶B .核苷酸氧化酶C .鸟嘌呤氧化酶D .腺苷脱氢酶E .黄嘌呤氧化酶27 . 5- 氟尿嘧啶抗癌作用的机理是A .抑制胞嘧啶的合成B .抑制胸苷酸的合成C .抑制尿嘧啶的合成D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 .合成错误的 DNA28 . dNTP 直接由何种物质转变而来A . ATPB . TMPC . UMPD . NDPE . NMP29 . IMP 转变成 GMP 时,发生了A .还原反应B .硫化反应C .氧化反应D .生物氧化E .脱水反应30 .干扰 dUMP 转变成 dTMP 的是A .别嘌呤醇B .阿糖胞苷C . 6- 巯基嘌呤D .氮杂丝氨酸E .甲氨蝶呤31 .动物体内嘧啶代谢的终产物不包括A . CO 2B . NH 3C .β - 丙氨酸D .尿酸E .β - 氨基异丁酸32 .需要谷氨酰胺提供酰胺基的是A . TMP 上的 2 个氮原子B . UMP 上的 2 个氮原子C .嘧啶环上的 2 个氮原子D .嘌呤环上的 2 个氮原子E .腺嘌呤 C-6 上的氨基33 .嘧啶环中的两个氮原子来自A .谷氨酸、氨基甲酰磷酸B .谷氨酰胺、天冬酰胺C .谷氨酰胺D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E .甘氨酸、丝氨酸34 .参与嘌呤合成的氨基酸是A .组氨酸B .甘氨酸C .腺苷酸D .胸苷酸E .胞苷酸35 .氨基蝶呤和甲氨蝶呤抑制嘌呤合成,因为它们抑制A . ATP 磷酸键能的转移B .天冬氨酸的氮转移C .谷氨酰胺的酰胺氮的转移D . CO 2 加到新生环中E .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36 . dNDP 直接由何种物质转变而来A . dNMPB . dNTPC . ATPD . NDPE . UMP37 .与核苷酸从头合成直接有关的维生素包括A .叶酸B .硫胺素C .泛酸D .维生素 AE .磷酸吡哆醛38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A .先合成嘌呤碱,再与磷酸核糖结合B .先合成嘌呤碱,再与氨基甲酰磷酸结合C .在磷酸核糖焦磷酸的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D .在氨基甲酰磷酸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E .不耗能39 . DNA 合成的底物分子 dNTP 在细胞内的合成方式为A .NMP → dNMP → dNDP → dNTPB .NDP → dNDP → dNTPC .NTP → dN TPD .NMP → dNMP → dNTPE .UTP → dTTP (二) B 型题A .参与 DNA 合成的原料B .参与 RNA 合成的原料C .参与 NAD + 组成 D .参与供给能量E .参与细胞信息传递1 . cGMP2 . dGTP3 . AMPA .参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B .参与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C .参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D .参与嘌呤核苷酸分解E .参与嘧啶核苷酸分解4 .一碳单位5 . HGPRT6 .黄嘌呤氧化酶A .抑制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B .抑制NDP → dNDPC .抑制UMP → UDPD .抑制尿酸生成E .抑制嘧啶核苷酸分解7 .氮杂丝氨酸8 . 6MP9 . MTX10 .别嘌呤醇A .抑制 PRPP 酰胺转移酶B .抑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C .抑制核苷酸还原酶D .促进 PRPP 合成酶E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11 . UMP12 . IMP13 . 5- 磷酸核糖A . AMP 类似物B .嘧啶类似物C .叶酸类似物D .谷氨酰胺类似物E .次黄嘌呤类似物14 . 5-FU15 . MTX16 .别嘌呤醇A .肝素B .尿酸C .尿素D .β - 丙氨酸E .β - 氨基异丁酸17 . AMP 分解的终产物是18 . GMP 分解的终产物是19 . CMP 分解的终产物是20 . TMP 分解的终产物是A . C 6B . N 7 、 N 5 、 N 4C . N 1D . N 3 、 N 9E . C 2 、 C821 .甘氨酸提供嘌呤环的22 .谷氨酰胺提供嘌呤环的23 .一碳单位提供嘌呤环的24 . CO 2 提供嘌呤环的A . UMPB . UTPC . ATPD . IMPE . GTP25 .能生成 CTP26 .生成 AMP 和 GMP 的前体27 .生成 CTP 和 TMP 的前体(三) X 型题1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A . 5- 磷酸核糖B . CO 2C .一碳单位D .谷氨酰胺E .天冬氨酸2 . PRPP 参与的代谢途径A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B .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C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D .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E .NMP → NDP → NTP3 .对嘌呤核苷酸合成产生反馈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有A . IMPB . AMPC . GMPD .尿酸E .尿素4 .尿酸是下列哪些化合物分解的终产物A . AMPB . UMPC . IMPD . TMPE . GMP5 .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产物有A . NH 3B .尿酸C . CO 2D .β - 氨基酸E . GTP6 .嘌呤核苷酸合成的限速步骤是合成A . 5- 磷酸核糖胺B .次黄嘌呤核苷酸C . PRPPD . AMPE . GMP7 .别嘌呤醇的作用A .是次黄嘌呤的类似物B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C .可降低痛风患者体内尿酸水平D .增加尿酸水平E .使痛风患者尿中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排泄量减少8 .嘧啶合成的反馈抑制作用是由于控制了下列哪些酶的活性A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IIB .二氢乳清酸酶C .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D .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E .酰胺转移酶9 .参与嘌呤核苷酸合成的氨基酸有A .甘氨酸B .谷氨酰胺C .丙氨酸D .天冬氨酸E .谷氨酸10 .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共同物质有A .甘氨酸B .谷氨酰胺C . 5- 磷酸核糖D .天冬氨酸E .脯氨酸11 .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与痛风症的产生有关A .嘧啶核苷酸合成增强B .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C .嘧啶核苷酸分解增强D .嘌呤核苷酸代谢酶缺陷E .尿酸排泄障碍12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受抑制的反应有A . 5- 氟尿嘧啶B .氮杂丝氨酸C .甲氨蝶呤D . 6- 巯基嘌呤E .阿糖胞苷二、是非题1 .在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中, C2 、 C 8 原子来源于一碳单位。

11 第十二章 核苷酸代谢作业及参考答案

11 第十二章  核苷酸代谢作业及参考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第十二章核苷酸代谢作业及参考答案一.解释1.核苷酸的从头合成,2.核苷酸的补救合成,3.核苷酸的抗代谢物,4.核苷酸合成的反馈调节二.填空题1.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有磷酸核糖、________、CO2、Gln、Asp和Gly。

2.PRPP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和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中间代谢物。

3.对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产生反馈抑制作用的有GMP、______和IMP。

4.HGPRT除受GMP反馈抑制外,还受______核苷酸的反馈抑制。

5.氨甲蝶呤可用于治疗白血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NDP→dNDP的反应过程中,需要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该酶的辐酶是______。

7.嘧啶从头合成途径首先合成的核苷酸为__________。

8.作为嘧啶合成过程的第一个多功能酶,•它除了具有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和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9.当IMP→AMP时,Asp的碳链可直接转变为___________。

10.当IMP→GMP时,嘌呤环上的C2所连接的侧链NH2来源于__________。

11.嘌呤核苷酸合成和嘧啶核苷酸合成共同需要的物质是___________。

12.嘌呤环中第4位和第5位碳原子来自__________。

13.5-FU的抗癌作用机理为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的合成,因而抑制了DNA的生物合成。

14.核苷酸抗代谢物中,常用嘌呤类似物是__________;常用嘧啶类似物是__________。

15.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6.在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中HGPRT催化合成的核苷酸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核苷酸抗代谢物中,叶酸类似物竞争性抑制__________酶,从而抑制了__________的生成。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核苷酸代谢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一、选择题(一) A 型题1 .下列关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嘌呤环的氮原子均来自于氨基酸的α - 氨基B .氨基甲酰磷酸为嘌呤环提供甲酰基C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 IMP 转变成 GMPD .由 IMP 合成 AMP 和 GMP 均有 ATP 供能E .合成过程中不会产生自由嘌呤碱2 . 体内进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是A .胸腺B .骨髓C .肝D .脾E .小肠粘膜3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首先生成的是A . AMPB . GMPC . IMPD . ATPE . GTP4 .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A .尿素B .尿酸C .肌酸D .肌酸酐E .β - 丙氨酸5 .胸腺嘧啶的甲基来自A . N 10 -CHO-FH 4B . N 5 , N 10 =CH-FH 4C . N 5 , N 10 -CH 2 -FH 4D . N 5 -CH 3 -FH 4E . N 5 -CH=NH-FH 46 .哺乳动物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主要调节酶是A .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B .二氢乳清酸酶C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 .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E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II7 .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时 CO 2 中 C 原子进入嘧啶哪个部位?A . C 6B .C 4 C . C 5D . C 2E .没有进入8 .痛风症患者血中含量升高的物质是A .尿酸B .肌酸C .尿素D .胆红素E . NH 49 .不属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直接原料的是A . CO 2B .谷氨酸C .甘氨酸D .一碳单位E .天冬氨酸10 . dTMP 合成的直接前体是A . dCMPB . dUDPC . dUMPD . UMPE . UDP11 .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合成的共同原料是A .丙氨酸B .谷氨酸C .甘氨酸D .天冬酰胺E .天冬氨酸12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共同中间产物是A . IMPB . XMPC .黄嘌呤D .次黄嘌呤E .尿酸13 .下面分别表示嘌呤环结构中各原子的编号,谷氨酰胺提供哪些原子A . C 2 、 C 8B .C 4 、 C 5 、 N 7 C . N 1D . N 3 、 N 9E . C 414 .哺乳类动物体内直接催化尿酸生成的酶是A .核苷酸酶B .黄嘌呤氧化酶C .鸟嘌呤脱氨酶D .腺苷脱氨酶E .尿酸氧化酶15 .最直接联系核苷酸合成与糖代谢的物质是A . 5- 磷酸核糖B . 1- 磷酸葡萄糖C . 6- 磷酸葡萄糖D . 1 , 6- 二磷酸葡萄糖E .葡萄糖16 . HGRPT (次黄嘌呤 - 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参与下列哪种反应A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B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C .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D .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E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17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A .甘氨酸B .谷氨酸C .天冬氨酸D . CO 2E .一碳单位18 .体内直接还原生成脱氧核苷酸是A .核糖B .核糖核苷C .一磷酸核苷D .二磷酸核苷E .三磷酸核苷19 .嘧啶核苷酸合成中,生成氨基甲酰磷酸的部位是A .胞浆B .微粒体C .溶酶体D .线粒体E .细胞核20 .下列对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不产生直接反馈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是A . IMPB . AMPC . ADPD . GMPE . TMP21 .氮杂丝氨酸干扰核苷酸合成,因为它是下列哪种化合物的类似物A .天冬氨酸B .谷氨酰胺C .天冬酰胺D .丝氨酸E .甘氨酸22 .催化 dUMP 转变为 dTMP 的酶是A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B .胸苷酸合酶C .核苷酸激酶D .甲基转移酶E .脱氧胸苷激酶23 .下列化合物中作为合成 IMP 和 UMP 的共同原料是A .天冬酰胺B .磷酸核糖C .甘氨酸D .甲硫氨酸E .一碳单位24 . dTMP 合成的直接前体是A . TMPB . TDPC . dUMPD . dUDPE . dCMP25 .能在体内分解产生β - 氨基异丁酸的核苷酸是A . CMPB . AMPC . IMPD . UMPE . TMP26 .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是因为能抑制A .尿酸氧化酶B .核苷酸氧化酶C .鸟嘌呤氧化酶D .腺苷脱氢酶E .黄嘌呤氧化酶27 . 5- 氟尿嘧啶抗癌作用的机理是A .抑制胞嘧啶的合成B .抑制胸苷酸的合成C .抑制尿嘧啶的合成D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 .合成错误的 DNA28 . dNTP 直接由何种物质转变而来A . ATPB . TMPC . UMPD . NDPE . NMP29 . IMP 转变成 GMP 时,发生了A .还原反应B .硫化反应C .氧化反应D .生物氧化E .脱水反应30 .干扰 dUMP 转变成 dTMP 的是A .别嘌呤醇B .阿糖胞苷C . 6- 巯基嘌呤D .氮杂丝氨酸E .甲氨蝶呤31 .动物体内嘧啶代谢的终产物不包括A . CO 2B . NH 3C .β - 丙氨酸D .尿酸E .β - 氨基异丁酸32 .需要谷氨酰胺提供酰胺基的是A . TMP 上的 2 个氮原子B . UMP 上的 2 个氮原子C .嘧啶环上的 2 个氮原子D .嘌呤环上的 2 个氮原子E .腺嘌呤 C-6 上的氨基33 .嘧啶环中的两个氮原子来自A .谷氨酸、氨基甲酰磷酸B .谷氨酰胺、天冬酰胺C .谷氨酰胺D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E .甘氨酸、丝氨酸34 .参与嘌呤合成的氨基酸是A .组氨酸B .甘氨酸C .腺苷酸D .胸苷酸E .胞苷酸35 .氨基蝶呤和甲氨蝶呤抑制嘌呤合成,因为它们抑制A . ATP 磷酸键能的转移B .天冬氨酸的氮转移C .谷氨酰胺的酰胺氮的转移D . CO 2 加到新生环中E .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36 . dNDP 直接由何种物质转变而来A . dNMPB . dNTPC . ATPD . NDPE . UMP37 .与核苷酸从头合成直接有关的维生素包括A .叶酸B .硫胺素C .泛酸D .维生素 AE .磷酸吡哆醛38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A .先合成嘌呤碱,再与磷酸核糖结合B .先合成嘌呤碱,再与氨基甲酰磷酸结合C .在磷酸核糖焦磷酸的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D .在氨基甲酰磷酸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E .不耗能39 . DNA 合成的底物分子 dNTP 在细胞内的合成方式为A .NMP → dNMP → dNDP → dNTPB .NDP → dNDP → dNTPC .NTP → dN TPD .NMP → dNMP → dNTPE .UTP → dTTP (二) B 型题A .参与 DNA 合成的原料B .参与 RNA 合成的原料C .参与 NAD + 组成 D .参与供给能量E .参与细胞信息传递1 . cGMP2 . dGTP3 . AMPA .参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B .参与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C .参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D .参与嘌呤核苷酸分解E .参与嘧啶核苷酸分解4 .一碳单位5 . HGPRT6 .黄嘌呤氧化酶A .抑制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B .抑制NDP → dNDPC .抑制UMP → UDPD .抑制尿酸生成E .抑制嘧啶核苷酸分解7 .氮杂丝氨酸8 . 6MP9 . MTX10 .别嘌呤醇A .抑制 PRPP 酰胺转移酶B .抑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C .抑制核苷酸还原酶D .促进 PRPP 合成酶E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11 . UMP12 . IMP13 . 5- 磷酸核糖A . AMP 类似物B .嘧啶类似物C .叶酸类似物D .谷氨酰胺类似物E .次黄嘌呤类似物14 . 5-FU15 . MTX16 .别嘌呤醇A .肝素B .尿酸C .尿素D .β - 丙氨酸E .β - 氨基异丁酸17 . AMP 分解的终产物是18 . GMP 分解的终产物是19 . CMP 分解的终产物是20 . TMP 分解的终产物是A . C 6B . N 7 、 N 5 、 N 4C . N 1D . N 3 、 N 9E . C 2 、 C 821 .甘氨酸提供嘌呤环的22 .谷氨酰胺提供嘌呤环的23 .一碳单位提供嘌呤环的24 . CO 2 提供嘌呤环的A . UMPB . UTPC . ATPD . IMPE . GTP25 .能生成 CTP26 .生成 AMP 和 GMP 的前体27 .生成 CTP 和 TMP 的前体(三) X 型题1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A . 5- 磷酸核糖B . CO 2C .一碳单位D .谷氨酰胺E .天冬氨酸2 . PRPP 参与的代谢途径A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B .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C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D .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E .NMP → NDP → NTP3 .对嘌呤核苷酸合成产生反馈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有A . IMPB . AMPC . GMPD .尿酸E .尿素4 .尿酸是下列哪些化合物分解的终产物A . AMPB . UMPC . IMPD . TMPE . GMP5 .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产物有A . NH 3B .尿酸C . CO 2D .β - 氨基酸E . GTP6 .嘌呤核苷酸合成的限速步骤是合成A . 5- 磷酸核糖胺B .次黄嘌呤核苷酸C . PRPPD . AMPE . GMP7 .别嘌呤醇的作用A .是次黄嘌呤的类似物B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C .可降低痛风患者体内尿酸水平D .增加尿酸水平E .使痛风患者尿中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排泄量减少8 .嘧啶合成的反馈抑制作用是由于控制了下列哪些酶的活性A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IIB .二氢乳清酸酶C .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D .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E .酰胺转移酶9 .参与嘌呤核苷酸合成的氨基酸有A .甘氨酸B .谷氨酰胺C .丙氨酸D .天冬氨酸E .谷氨酸10 .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共同物质有A .甘氨酸B .谷氨酰胺C . 5- 磷酸核糖D .天冬氨酸E .脯氨酸11 .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与痛风症的产生有关A .嘧啶核苷酸合成增强B .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C .嘧啶核苷酸分解增强D .嘌呤核苷酸代谢酶缺陷E .尿酸排泄障碍12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受抑制的反应有A . 5- 氟尿嘧啶B .氮杂丝氨酸C .甲氨蝶呤D . 6- 巯基嘌呤E .阿糖胞苷二、是非题1 .在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中, C2 、 C 8 原子来源于一碳单位。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生物体内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

包括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和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体内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①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合成核苷酸的过程,称为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synthesis),是体内的主要合成途径。

②利用体内游离碱基或核苷,经简单反应过程生成核苷酸的过程,称重新利用(或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

在部分组织如脑、骨髓中只能通过此途径合成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主要补救合成途径是嘌呤碱与5'-PRPP(5'-磷酸核糖焦磷酸)在磷酸核糖转移酶作用下形成嘌呤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早在1948年,Buchanan等采用同位素标记不同化合物喂养鸽子,并测定排出的尿酸中标记原子的位置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合成嘌呤的前身物为:氨基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CO2和一碳单位(N10甲酰FH4,N、N10-甲炔FH4)。

随后,由Buchanan和Greenberg等进一步搞清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

出人意料的是,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并非先合成嘌呤碱基,然后再与核糖及磷酸结合,而是在磷酸核糖的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主要在胞液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 IMP);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分别生成AMP和GMP。

下面分步介绍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

1.IMP的合成:IMP的合成包括11步反应:(1)5-磷酸核糖的活化: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起始物为α-D-核糖-5-磷酸,是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产物。

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第一步是由磷酸戊糖焦磷酸激酶(ribose phosphate pyrophosphohinase)催化,与ATP反应生成5-磷酸核糖-α-焦磷酸(5-phosphorlbosyl?α-pyrophosphate PRPP)。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调节机制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调节机制

嘌呤核苷酸是细胞内重要的组成成分,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受到多种调节机制的精密调控,保证了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在适当的时间和数量上进行。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de novo合成和嘌呤核苷酸的再利用。

在de novo合成途径中,核苷酸酶通过ATP和GTP合成嘌呤核苷酸,而在再利用途径中,细胞内已有的嘌呤核苷酸被分解后再合成新的嘌呤核苷酸。

二、调节机制1.受限性酶的调节先验性限制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

在这个机制中,酶的活性受到细胞内氨基酸数量的调节,细胞内氨基酸过多会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从而保证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不会过量。

2.控制酶的调节在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中,控制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控制酶的活性受到细胞内各种代谢产物的调控,如ATP、GTP等。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控制酶的活性,从而控制细胞中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速率。

3.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还受到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

在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缺乏的情况下,相关基因的表达会得到增强,从而增加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速率,保证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能够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4.代谢产物的调节在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还受到多种代谢产物的调节。

细胞内的一些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调节关键酶的活性,影响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速率。

IMP合成酶通过ATP和GTP的反馈抑制,调控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速率。

5.细胞内环境的调节细胞内环境的调节对于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pH的变化、温度的变化等都会对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速率产生影响。

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还受到多种内在调节机制的控制,如酶的修饰、各种激素的调节等。

三、总结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受到多种调节机制的控制,保证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在适当的时间和数量上进行。

这些调节机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协调,保证了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能够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嘌呤核苷酸循环:
嘌呤核苷酸循环指骨骼肌和心肌中存在的一种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方式,即转氨耦联AMP循环脱氨作用。

嘌呤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是一种嘌呤碱的核苷酸,五碳糖与有机碱合成核苷,核苷与磷酸合成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早在1948年,Buchanan等采用同位素标记不同化合物喂养鸽子,并测定排出的尿酸中标记原子的位置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合成嘌呤的前身物为:氨基酸、CO2和一碳单位。

随后,由Buchanan和Greenberg等进一步搞清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

出人意料的是,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并非先合成嘌呤碱基,然后再与核糖及磷酸结合,而是在磷酸核糖的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主要在胞液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分别生成AMP 和GMP。

下面分步介绍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

1.IMP的合成:IMP的合成包括11步反应:
(1)5-磷酸核糖的活化: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起始物为α-D-核糖-5-磷酸,是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产物。

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第一步是由磷酸戊糖焦磷酸激酶催化,与ATP反应生成5-磷酸核糖-α-焦磷酸。

此反应中ATP的焦磷酸根直接转移到5-磷酸核糖C1位上。

PRPP同时也是嘧啶核苷酸及组氨酸、色氨酸合成的前体。

因此,
磷酸戊糖焦磷酸激酶是多种生物合成过程的重要酶,此酶为一变构酶,受多种代谢产物的变构调节。

如PPi和2,3-DPG为其变构激活剂。

ADP和GDP为变构抑制剂。

(2)获得嘌呤的N9原子:由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amidophosphoribosyl transterase)催化,谷氨酰胺提供酰胺基取代PRPP的焦磷酸基团,形成β-5-磷酸核糖胺(β-5-phosphoribasylamine PRA)。

此步反应由焦磷酸的水解供能,是嘌呤合成的限速步骤。

酰胺转移酶为限速酶,受嘌呤核苷酸的反馈抑制。

(3)获得嘌呤C4、C5和N7原子:由甘氨酰胺核苷酸合成酶(glycinamide ribotide synthetase)催化甘氨酸与PRA缩合,生成甘氨酰胺核苷酸(glycinamide ribotide,GAR)。

由ATP水解供能。

此步反应为可逆反应,是合成过程中唯一可同时获得多个原子的反应。

(4)获得嘌呤C8原子:GAR的自由α-氨基甲酰化生成甲酰甘氨酰胺核苷酸(formylgly?cinamide ribotide FGAR)。

由N10-甲酰-FH4提供甲酰基。

催化此反应的酶为GAR甲酰转移酶(GAR transtormylase)。

(5)获得嘌呤的N3原子:第二个谷氨酰胺的酰胺基转移到正在生成的嘌呤环上,生成甲酰甘氨脒核苷酸(formylglycinamidine ribotide,FGAM)。

此反应为耗能反应,由ATP水解生成ADP+Pi,供能。

(6)嘌呤咪唑环的形成:FGAM经过耗能的分子内重排,环化生
成5-氨基咪唑核苷酸(5-aminoimidazole ribotide,AIR)。

(7)获得嘌呤C6原子:C6原子由CO2提供,由AIR羧化酶(AIR carboxylase)催化生成羧基氨基咪唑核苷酸(carboxyamino imidazole ribotide,CAIR)。

(8)获得N1原子:由天门冬氨酸与AIR缩合反应,生成5-氨基咪唑-4-(N-琥珀酰胺)核苷酸(5-aminoimidazole-4-(N-succinylocarboxamide) ribotide,SACAIR)。

此反应与(3)步相似,由ATP水解供能。

(9)去除延胡索酸:SACAIR在SACAIR甲酰转移酶催化下脱去延胡索酸生成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ribotide,AICAR)。

(8)、(9)两步反应与尿素循环中精氨酸生成鸟氨酸的反应相似。

(10)获得C2:嘌呤环的最后一个C原子由N10-甲酰-FH4提供,由AICAR甲酰转移酶催化AICAR甲酰化生成5-甲酰胺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5-formaminoimidazole-4carboxyamideribotide,FAICAR)。

(11)环化生成IMP:FAICAR脱水环化生成IMP。

与反应(6)相反,此环化反应无需ATP供能。

2.由IMP生成AMP和GMP
上述反应生成的IMP并不堆积在细胞内,而是迅速转变为AMP 和GMP。

AMP与IMP的差别仅是6位酮基被氨基取代。

此反应由两步反应完成。

(1)天门冬氨酸的氨基与IMP相连生成腺苷酸代琥珀
酸(adenylosuccinate),由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催化,GTP水解供能。

(2)在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作用下脱去延胡索酸生成AMP。

GMP的生成也由二步反应完成。

(1)IMP由IMP脱氢酶催化,以NAD+为受氢体,氧化生成黄嘌呤核苷酸(xanthosine monophosphate,XMP)。

(2)谷氨酰胺提供酰胺基取代XMP中C2上的氧生成GMP,此反应由GMP合成酶催化,由ATP水解供能。

3.一磷酸核苷磷酸化生成二磷酸核苷和三磷核苷。

要参与核酸的合成。

一磷酸核苷必须先转变为二磷酸核苷再进一步转变为三磷酸核苷。

二磷酸核苷由碱基特异的核苷一磷酸激酶(nucleoside monophosphate kinase)催化,由相应一磷酸核苷生成。

例如腺苷激酶催化AMP磷酸化生成ADP
二磷酸核苷激酶对底物的碱基及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均无特异性。

此酶催化反应系通过“乒乓反应”,即底物NTP使酶分子的组氨酶残基磷酸化,进而催化底物NDP的磷酸化。

反应△G≈0,为可逆反应。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
从头合成是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途径。

但此过程要消耗氨基酸及ATP。

机体对合成速度有着精细的调节。

在大多数细胞中,分别调节IMP,ATP和GTP的合成,不仅调节嘌呤核苷酸的总量,而且使ATP和GTP的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IMP途径的调节主要在合成的前二步反应,即催化PRPP和PRA 的生成。

核糖磷酸焦磷酸激酶受ADP和GDP的反馈抑制。

磷酸核
糖酰胺转移酶受到ATP、ADP、AMP及GTP、GDP、GMP的反馈抑制。

ATP、ADP和AMP结合酶的一个抑制位点,而GTP、GDP 和GMP结合另一抑制位点。

因此,IMP的生成速率受腺嘌呤和鸟嘌呤核苷酸的独立和协同调节。

此外,PRPP可变构激活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

第二水平的调节作用于IMP向AMP和GMP转变过程。

GMP 反馈抑制IMP向XMP转变,AMP则反馈抑制IMP转变为腺苷酸代琥珀酸,从而防正生成过多AMP和GMP。

此外,腺嘌呤和鸟嘌呤的合成是平衡。

GTP加速IMP向AMP转变,而ATP则可促进GMP 的生成,这样使腺嘌呤和鸟嘌呤核苷酸的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以满足核酸合成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