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集中发展区一区一主业布局优化方案
莆田市工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情况
莆⽥市⼯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情况莆⽥市⼯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情况---台北莆仙同乡会回乡考察推介材料莆⽥市经济贸易委员会(2010年4⽉2⽇)尊敬的各位同乡:⾮常荣幸向各位简要介绍家乡—莆⽥市⼯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情况,希望能勾起⼤家对家乡的关注和投资。
莆⽥市1983年建市,当时全市⼯业总产值仅3.72亿元,位处福建省第九位,经过市委、市政府多年的持续投⼊和政策刺激,截⽌⾄2009年,全市1166家规模以上⼯业完成产值959.3亿元,⽐增20.7%;规模以上⼯业产值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3位;共实现⼯业增加值320.3亿元,增长18.7%。
全市鞋服、林产加⼯、⾷品、电⼦信息、化⼯、能源、机械制造、⼯艺美术等⼋个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先后荣获“中国鞋业出⼝基地”、“中国⽊雕之城”、“中国古典⼯艺家具之都”、“中国珠宝⽟⽯⾸饰特⾊”、“中国银饰之乡”、“中国政务商务礼品产业基地”等称号。
⼀、莆⽥市现有⼯业布局情况1、从⼯业经济开发区看,全市现有⼯业园区(开发区)13个,按照构造“区中园”或“园中园”,以聚集特⾊产业促进和带动开发区、⼯业集中区的发展,使特⾊⼯业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以及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做⼤做强优势产业,形成特⾊鲜明的产业集群的要求,莆⽥市13个各类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布局现状见表1。
2、从临港⼯业集中区看,在临港⼯业带上,连接港⼝、依托城市,重点建设东吴、⽯门澳、东峤、莆头、枫亭和秀屿等临港⼯业园区和⼯业集中区,使之成为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分⼯协作的临港⼯业集聚区。
主要包括:(1)东吴临港⼯业集聚区。
依托忠门组团、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以东吴围垦为载体,形成东吴临港⼯业集聚区。
重点布局⽯化、煤电、船舶修造等产业。
划分为⽯化⽚区、能源⼯业⽚区、船舶修造及配件⼯业⽚区等产业功能区。
(2)⽯门澳临港⼯业集聚区。
湄洲湾北岸是莆⽥市构建新兴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临港重化⼯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3.22•【字号】成办发[2010]16号•【施行日期】2010.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成办发〔2010〕16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提高工业集中集约化水平,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杜绝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镇工业点(以下简称工业园区)外擅自新建工业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含我市与周边市州合办工业园区)调迁,现就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严格限制工业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成府发〔2009〕25号)精神,严禁工业园区外擅自新建工业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快工业园区外落后产能淘汰步伐,促进我市工业企业提档升级;引导工业园区外现有工业企业按规划有序调迁进工业园区集中集约发展,制定5年调迁规划和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我市工业集中集约发展水平。
二、工作内容(一)锁定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基数,严禁在工业园区外违规新建工业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
1.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成府发〔2009〕25号文规定和我市工业产业发展布局规划,锁定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户数,严格把好注册登记、项目核准、排污许可、规划审批、安全生产许可及供地、供能关,严格禁止在工业园区外违规新建工业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含个体工商户)。
2.对成府发〔2009〕25号文允许在工业园区外新建的资源型、农副产品初加工、手工业、无污染的轻工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由各区(市)县工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审核认定,在办理完各项手续后方可动工。
成都市经济委员会、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项目供地监督管理的通知
成都市经济委员会、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项目供地监督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经济委员会,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公布日期】2009.07.10•【字号】成经[2009]282号•【施行日期】2009.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法商法总类正文成都市经济委员会、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项目供地监督管理的通知(成经[2009]282号)各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国土资源局(分局):为了贯彻落实《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通知》(成府发[2008]52号)和《成都市工业用地管理办法(试行)》(成经[2008]283号)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工业供地监督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供地条件以按挂牌方式实施供地的工业项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落户在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范围内(经批准区外独立选址的工业项目除外),并已按规定向市投促委履行了项目备案手续;(二)符合“一区一主业”产业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符合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我市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相关控制指标要求。
二、供地程序(一)园区管委会负责审查项目的用地规模、投资强度、产业性质、开竣工时间等土地利用条件,并以《项目准入意见书》形式报市经委审核,市经委于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
(二)国土部门根据市经委审核同意的《项目准入意见书》中相关条件,会同发改、规划、工业、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编制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方案。
(三)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完成后,各区(市)县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投资协议》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等,报市经委备案。
三、供地管理(一)各区(市)县在洽谈引进需单独供地的工业项目时,要按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投资促进工作的要求,及时向市投促委进行项目备案。
(二)各区(市)县要统筹用地规划,合理安排用地时序,组织用地报征,及时领取批文,严格供地程序,保障新增工业项目用地需求。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03•【字号】榆政发[2014]15号•【施行日期】2014.0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榆政发〔2014〕1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加快我市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现就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市产业园区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初步形成以28个(22个重点工业园区和3个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3个城市新区)副县级以上产业园区为主导,功能定位明晰、主导产业突出的发展格局。
2013年,28个副县级以上产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67.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6.6%。
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市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同时,我市产业园区也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规划交叉、产业雷同、环境不优、基础配套滞后等问题,亟需理顺管理体制,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规划引导,全面强化产业园区自身发展能力和水平。
当前,我市正处在新一轮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新27条和国家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的具体举措。
充分发挥产业园区企业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功能集成的特点,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在更高起点上统筹推进全市城镇化、工业化,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对于加快实施“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战略,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省委省政府新27条和国家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实施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战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现产业园区有序发展为目标,以科学规划为引导,以提升产业园区自身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核心,以重大项目策划、招引和推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为支撑,着力打造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功能布局优化,竞争优势突出,示范带动明显的现代产业协作发展新载体,推动榆林资源型经济主动转型、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名词解释
新农村建设名词解释新农村建设名词解释一主、三化、三加强:九届四次全会确立的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实现路径,即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城两带三基地:“一城”:即城市片区,包括郫筒、犀浦、红光、德源、安靖“198”“五大组团”。
“两带”:即沙西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示范带和IT大道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带,主要内涵和建设目标是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城乡统筹示范带。
“三基地”:即文化休闲基地、新型工业基地、川菜产业化基地。
“九化”导则:指成都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提出的规划建设理念:产业高端化、布局组团化、城镇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配套标准化、交通网络化。
“四性”原则:指成都在灾后重建中总结形成的新农村建设基本原则,即产业支撑的发展性,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的多样性,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融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性。
安靖“198”:指成都“198”区域中的郫县部分,以安靖为主,东临新都大丰“198”区域,北以绕城路外侧500m生态绿带为界、西到沙西线、南靠金牛区“198”区域。
城西新区:指“成都力宝村”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范围位于郫县郫筒镇、友爱镇,规划区范围东至红杨路、西至太清路、南临郫花路,北到国道317 线。
新农村综合体:是提出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其基本内涵是指在主导产业连片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支撑的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其他个体、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者为成员,以一定的聚合空间为基础,将村落民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建设等生产生活要素集约配置在一起的地域空间形态,是一种大规模、多功能、现代化、高效率、开放性的农村新型社区。
具有设施的配套性、要素的系统性、功能的'复合性、产业的规模性、人口的聚居性、城乡的融合性、发展的现代性等七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原创]青白江区七大产业园
青白江区七大产业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北)成都市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是国家“一五”时期在西南建立的老工业基地。
地处“成德绵经济走廊”和“成渝经济圈”,是成都冶金建材制造产业的重点区域。
力争创建为省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工业集中发展建成区11平方公里,在建区8平方公里,青新工业连片发展区8平方公里,南连新都工业东区;中远期规划将跨毗河、上丘陵10平方公里,形成40余平方公里的成都北部的工业新城。
2006年3月,区委区政府确立“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物流兴区、商贸活区,建设成都北部新城,构建和谐青白江”战略,全面启动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依法有程序、突破有规范、借鉴有创新”的思路,采用政府投资、社会融资、银行信贷、业主投入等多种模式,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7亿元进行工业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路灯、绿化、光纤、通讯、视频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工业区8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建成道路34.5公里;110KV主干电路3.6公里、35KV主干电路16公里、10KV主干电路22公里,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3座;自来水干管40公里、燃气主干管30公里、光纤线路42公里、通讯线路45公里;市级“工业区森林公园”和道路等绿化123万平方米,工业排水渠3条7.3公里,已完全具备承载企业的能力。
按成都“一区一主业”产业发展规划,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定位为冶金建材制造业,现已聚集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等六大产业集群。
建成区有攀成钢、川化集团、台湾玻璃、王牌汽车、玉龙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130余家。
新建区有巨石玻纤、天马轴承、艾切斯钢管、三洲特精核管、天保重装、米高集团、和乐门业、中讯集团、中远特钢等新入驻项目106个,总投资215亿元。
上亿元的项目40个,其中: 1-5亿元32个,5-10亿元5个,10-60亿元3个,已投产项目52个,正在建项目32个。
目前,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是省和谐劳动工业园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8年-2017年)(送审稿)为推进成都高新区“一区一主业”产业发展,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展的试行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分析(一)“一区一主业”产业现状1、国内及成都市产业现状从电子信息产业看,我国在积极承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本土企业竞争力日益提高,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
成都作为中国传统的电子工业基地和新时期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性、功能性部署区,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主导产业之一,是成都“十一五”规划重点和优先发展的产业,目前已形成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从生物医药产业看,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肿瘤新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注射液等20多种重大创新药物已实现产业化。
北京、上海、石家庄、长春、广州、深圳、长沙等地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
生物医药产业是成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成都现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5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是国内重要的医药生产和流通基地,在国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2、高新区产业现状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坚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主导产业定位,形成了软件及服务外包、集成电路、通信、光电显示、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
2008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7.3亿元,同比增长41.6%,主导产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8.6%。
主导产业集群的规模迅速壮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逐渐显现,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方面,已获得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等国家级基地授牌,天府软件园等一批产业发展载体相继投入使用,成功培育了卫士通、迈普、国腾、任我行、颠峰等一批本土软件企业,引进了IBM、SAP、赛门铁克、微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总数达520家,初步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游戏动漫、信息安全、行业应用及嵌入式等几大特色领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信息安全产品生产基地和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运营中心。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发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发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21•【字号】铜政办发〔2021〕44号•【施行日期】2021.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发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铜川市开发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21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成效第二节面临形势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战略定位第四节推进开发区优化整合第五节发展目标第三章发展布局和功能定位第一节开发区总体布局第二节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节耀州窑文化产业示范区第四节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第五节县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章改革创新和功能提升第一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第二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第三节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第四节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第五节持续提升承载能力第五章规划实施第一节组织领导第二节评价管理“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五年。
为了在更高起点上促进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推动开发区工作开创新局面,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21〕8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函〔2020〕44号)和《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开发区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大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规划
大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规划引言四川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是四川省现代制造业示范区,也是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区,更是四川省着力打造的成都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
参照成都市委、市政府“全域成都”的宏伟构想,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开发区发展规划(2008-2020年)》和《四川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大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大邑县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等文件精神,按照“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分期实施、科学发展”的思路,积极整合产业园区,优化空间布局。
为了更好地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充分利用成渝经济区的辐射优势,积极承接灾后产业转移,推动大邑县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拟将四川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更名为“四川大邑经济开发区”,申列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总控制面积为28.8平方公里。
受四川省大邑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托,特编制本发展规划。
第一章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第一节发展现状一、大邑县现状概述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7公里,地跨北纬30°25′至49′,东经102°54′至103°45′。
东北与崇州交界,东南与新津县毗邻,西南与芦山县、邛崃市相连,西北与定兴县、汶川县接壤,幅员面积1327平方公里。
全县辖20个乡镇,总人口514879人。
大邑县属于成都市区域经济的第三圈层,县域经济结构已由传统的农业型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工农型经济结构。
2007年全县完成GDP64.85亿元,增长13.5%。
全口径财政收入7.15亿元,增长8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1亿元,增长127.3%。
工业增加值19.03亿元,增长19.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8.86亿元,增长30.2%。
固定资产投资42.03亿元,增长48.7%。
引进市外资金24亿元,增长111%。
工业集中发展区一区一主业布局优化方案
濛阳镇
服装
4
邛崃市
羊安镇
盐气化工和精细化工
5
金堂县淮口镇服装Fra bibliotek鞋业6
郫县
安德镇
调味品
7
大邑县
沙渠镇
新型建材
8
蒲江县
寿安镇
印务
注:1、各工业点主导产业,主要用于指导新引进项目的布点布局。
2、支持点内已存在的行业优势企业在原有用地或指定区域内技改扩张,或引进为原有企业直接配套的关联企业。
3、工业点在主业基础上,可围绕主业发展上下游关联产品及配套产品制造。
现代中药、健康食品制造业
1、中药材加工
2、健康食品制造
3、旅游产品制造
4、精密机床制造
14
彭州工业集中发展区
塑料制造业
塑胶制造、服装加工业
1、塑料及塑胶制品制造
2、轮胎制造
3、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
4、成衣加工及原辅料制造
15
邛崃工业集中发展区
天然气化工产业
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业
1、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
1、皮革制品和服饰的研发、培训、展示、贸易
2、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研发
6
成华工业集中发展区
以机电研发为主的企业总部
机电制造生产性服务业
1、重型机械、石油设备研发设计
2、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
7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汽车整车(含工程机械)及配套零部件为主的现代制造业
汽车和工程机械制造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
2
锦江工业集中发展区
以创意设计及电子信息服务为主的企业总部
文化创意、工业设计服务业
1、出版物创意设计
2、工业产品创意设计
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
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1.30•【字号】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3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3号《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1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1月30日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2023年11月30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运行机制第四章规划建设第五章科技创新第六章产业发展第七章保障促进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加快现代化河南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规划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保障促进等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适用于由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
第三条开发区建设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多规合一、创新驱动、集聚集约、绿色低碳的原则,将开发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引领区。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全省统筹、部门对口、权责清晰、协调联动、规范高效的开发区管理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开发区工作的领导,制定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将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建立综合协调机制,解决开发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是开发区工作的统筹管理部门,负责全省开发区统筹布局,组织开展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等工作。
(完整word)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基本原则
(完整word)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基本原则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基本原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努力在产业园区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
总体思路:落实“两个加快”战略部署,突出“两化”联动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实施“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布局调整,着力推进“五向发展",深入推进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集中度和产业特色,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催生特色产业带,着力推动运行方式集聚化、布局方式集群化、发展方式集约化,使产业园区成为我省壮大提升“7+3”产业和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为全省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我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必须坚持“五向发展”基本原则。
一、关联发展原则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展开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布局,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进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实施产品、技术扩散,支持园区内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配"型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成链发展原则坚持把培育完善优势产业链作为新的产业竞争格局下大力发展“7+3"产业的重要路径,构建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机制,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发挥作为优势产业链“链核"的龙头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工艺流程再造,提高制造能力、加工深度和产业附加值,切实增强企业对产业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控制能力和综合成本消化能力.三、集聚发展原则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市场环境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成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关联的企业合理流动、入园发展,推动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集聚发展态势,增强对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外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使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成为本区域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块,努力扩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知名区域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
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方案
产业I:高质量发展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推进全省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发展规划:一■把握发展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加快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更加激励干事创业的干部人事制度、更加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持体系,努力实现园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率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率先、在振兴实体经济上率先,奋力走在全省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前列。
二■优化机构职能。
允许园区按照机构编制管理相关规定,调整内设机构、职能、人员等,推进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优化协同高效。
根据园区发展需要,按规定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
三■鼓励市场化运营。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加快推进园区平台公司转型,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推进有条件的园区建设运营主体进行资产重组、股权结构调整优化,引入社会资本,开发运营特色产业园等园区,并在准入、投融资、服务便利化等方面给予支持。
支持园区按市场化原则开展招商、企业入驻服务等,园区应将招商成果、服务成效等纳入考核激励范围。
业为上,突出政治标准、专业素养、担当作为,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 选拔,健全完善科学精准的园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除由地方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及上级或组织部门任命的外,鼓励对园区其余人员实行档案封存、 岗位聘任、末位淘汰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
对紧缺的专业性特别强的岗 位人选,可以通过竞争性方式选配或向社会公开招聘。
创新园区选人用人机制,经批准可实行聘任制、绩效考核制等,允许实行兼职兼薪、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 方式。
事业单位实行以岗定薪、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工资收入分配方法。
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由园区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分配办法。
园区工资总额核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产业发展、税收增长等绩效挂钩。
成都市汽车产业集群
成都市汽车产业投资指南二〇〇八年八月目录一、产业现状 (3)(一)产业基础 (3)1. 经济总量情况 (3)2. 行业增长情况 (4)(二)产业链情况 (4)1. 整车 (4)2. 零部件 (5)3.代表企业介绍 (5)(三)市场概况 (8)二、投资环境 (8)(一)人力资源 (8)1. 人力资源供给 (8)2. 人力资源成本 (10)3.人力资源服务 (11)(二)基础设施 (12)1. 自来水 (12)2. 电力 (12)3. 天然气 (13)4. 排污 (13)5. 通讯及互联网 (14)(三)物流 (14)1. 航空运输 (14)2. 铁路运输 (14)3. 公路运输 (16)4. 水路运输 (18)(四)环保要求 (19)1. 环境质量标准 (19)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9)三、产业发展 (20)(一)产业政策 (20)(二)产业规划 (21)1.发展重点 (21)2.发展目标 (21)(三)一区一主业 (21)1.一区一主业概况 (21)2. 载体介绍 (23)(1)核心发展区 (24)(2)载货车生产点 (24)(3)客车生产点 (24)四、“5.12”汶川地震对成都市产业发展的影响 (25)(一)汶川地震对成都市的影响 (25)(二)汶川地震对成都市汽车产业的影响 (26)一、产业现状(一)产业基础1. 经济总量情况汽车产业是成都工业支柱产业之一,经过近十几年的稳步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
全市现有汽车工业企业155户,其中整车及改装车生产企业16户,零部件企业139户,从业人员3.9万余人。
2007年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7亿元,同比增长15.68%;工业增加值63.74亿元,同比增长19.56%,占整个机械行业增加值的36%以上;利税31.64亿元,同比增长64.11%;实现利润18.26亿元,整车产量7万辆。
汽车工业在成都工业所占比重示意图(2007工业增加值)2. 行业增长情况(见下图)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单位(辆)2000-2007年成都汽车产量情况(二)产业链情况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整车(轿车、越野车、客车、载货车)及零部件开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汽车工业体系。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开发区优化整合工作的通知-皖政办秘〔2017〕311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开发区优化整合工作的通知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开发区优化整合工作的通知皖政办秘〔2017〕31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积极有序推进开发区优化整合工作,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2017〕98号)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明确开发区整合目标。
全省开发区优化整合范围为:国家级、省级(含筹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不含进口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A型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以及省政府明确纳入开发区管理的特别政策区。
开发区整合以县(市、区)为基本区域,原则上实行“一县(市、区)一区”,整合工作2018年6月底前完成。
二、加大开发区整合力度。
以国家级和发展水平高的省级开发区为主体,整合区位相邻相近、产业关联同质的开发区。
对小而散的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整合、撤销,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支持国家级开发区跨县(市、区)整合、托管开发区,被整合开发区应突出主业、形成特色园区,被整合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经济统计数据,可按属地原则进行分成。
三、认真履行报批程序。
设区的市负责本辖区内开发区整合工作。
各市要在充分论证开发区发展定位、产业布局、体制机制和要素保障等基础上制定整合方案,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此次整合不涉及相关园区四至范围变更、不突破国家和省批准的园区面积,涉及开发区规划调整的,按程序报批。
四、规范开发区名称。
整合后的开发区,名称统一调整为:安徽+所在县(市)名+开发区种类名或安徽+所在市+区名+开发区种类名(如安徽庐江经济开发区或安徽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
201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在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葛红林(2011年3月30日)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步之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扎实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全面落实“扩大开放年”各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4255.4亿元,扣除灾后重建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6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分别增长11.7%、15.1%。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受到国家充分肯定。
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分别列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三名和第一名。
一、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三次产业加快发展。
工业快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0.1亿元,增长23.6%,新增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3户,完成工业投资130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84亿元。
一汽丰田、神钢挖掘机等182个项目竣工投产;彭州石化、一汽大众二期等143个项目加快建设;富士康、重汽王牌等95个项目开工建设。
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00亿元。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成都经开区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民营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25.2%。
服务业持续提升。
【最新精选】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国际城为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楼主5haolou2009 发表于搜房网- 成都业主论坛- 首创·国际城31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今年第四次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出炉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南部最优。
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包括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及双流县成昆铁路以东、货运铁路外绕线以北、成自泸高速公路以西区域,涉及双流县华阳、西航港、中和、万安、正兴、兴隆及公兴部分区域,面积约237平方公里。
金融总部商务区:重点发展以金融业为主的金融总部商务区。
规划范围北起繁雄大道及石胜路,南至孵化园北干道及外环路500米绿带边线,西连益州大道(站华路),东临成仁快速路,涉及高新区站南组团部分区域及锦江区柳江片区部分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渝高速五桂桥段及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老成渝路三环路内段及成龙路南侧规划建设用地,涉及成华区沙河堡片区、锦江区三圣片区及龙泉驿洪河、十陵部分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
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国际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北至香城大道、西至成彭路及斑竹园镇区西侧,南至三环路,东至川陕路凤凰山段及宝成铁路,涉及成华区凤凰山片区、新都区大丰、斑竹园部分区域以及金牛区天回部分区域,以“198”地区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总面积约64平方公里。
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功能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西至杨柳河,南至规划建设用地及老成温路,东至三环路,北至成温高速路及南熏大道,涉及青羊区光华新区、文家片区及温江新城区,以“198”地区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国际城为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楼主5haolou2009 发表于搜房网 - 成都业主论坛 - 首创?国际城31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今年第四次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出炉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南部最优。
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包括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及双流县成昆铁路以东、货运铁路外绕线以北、成自泸高速公路以西区域,涉及双流县华阳、西航港、中和、万安、正兴、兴隆及公兴部分区域,面积约237平方公里。
金融总部商务区:重点发展以金融业为主的金融总部商务区。
规划范围北起繁雄大道及石胜路,南至孵化园北干道及外环路500米绿带边线,西连益州大道(站华路),东临成仁快速路,涉及高新区站南组团部分区域及锦江区柳江片区部分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渝高速五桂桥段及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老成渝路三环路内段及成龙路南侧规划建设用地,涉及成华区沙河堡片区、锦江区三圣片区及龙泉驿洪河、十陵部分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
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国际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北至香城大道、西至成彭路及斑竹园镇区西侧,南至三环路,东至川陕路凤凰山段及宝成铁路,涉及成华区凤凰山片区、新都区大丰、斑竹园部分区域以及金牛区天回部分区域,以“198”地区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总面积约64平方公里。
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功能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西至杨柳河,南至规划建设用地及老成温路,东至三环路,北至成温高速路及南熏大道,涉及青羊区光华新区、文家片区及温江新城区,以“198”地区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
西安市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
西安市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市字〔2020〕1号),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提升园区承载力,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聚焦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为引领,以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为主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抓手,推动园区智慧、集群、集约、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2年,形成以开发区为主的支柱产业聚集区,以县域工业集中区为辅的配套产业承载区,打造1个“千亿级”和5个“百亿级”县域工业集中区,创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33个以上,成为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重点任务(一)优化产业布局规划依据全市产业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优势,按照“布局集中、主业突出、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加快各类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集聚,统筹协调和优化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着力推动各园区产业差异化发展,开发区重点发展3个主导产业、县域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1个主导产业(见附表),围绕主导产业育链、延链、补链、强链布局项目,引导企业按照产业定位“入园进区”,形成定位明确、产业集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资源规划局;实施单位:各区县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各工业集中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等)(二)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气、讯、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集中区直供电试点和推广,探索燃气向集中区直供大用户模式。
坚持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功能完善同步推进,打造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综合体。
推进工业园区产业耦合,实现近零排放。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手段,以园区为单元,探索建立智慧园区运营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优化协调配置,提升园区管理和企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列支园区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综合服务平台等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工业集中发展区“一区一主业”布局优化方案
(征求意见稿)
注:1、各工业集中发展区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主要用于指导新引进项目的布点布局。
2、支持集中区内已存在的行业优势企业在原有用地或指定区域内技改扩张,或引进为原有企业直接配套的关联企业。
3、工业集中发展区在主业基础上,可围绕主业发展上下游关联产品及配套产品制造。
附件2
重点镇工业点主导产业布局优化方案
(征求意见稿)
注:1、各工业点主导产业,主要用于指导新引进项目的布点布局。
2、支持点内已存在的行业优势企业在原有用地或指定区域内技改扩张,或引进为原有企业直接配套的关联企业。
3、工业点在主业基础上,可围绕主业发展上下游关联产品及配套产品制造。
……………………………………………………………精品资料推荐…………………………………………………
附件3
工业集中发展区(点)主导产业聚集情况表
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盖章)填表人:联系电话: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纳入集中度统计的企业数
2、在建项目含已建成但暂未纳入集中度统计项目
3、如提出新的主导产业方案,按征求意见稿中主导产业和新主导产业方案分别填报
4、统计数据为截止2009年6月数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