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及其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及其意义

作者:朱羽洁周梦迪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7期

[摘要]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产生开始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并在发展中显示了其理论的、方法论的以及现实的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发展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96-01

马克思在其发表于1988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是用“实践”的观点来批判以往一切哲学的缺陷。马克思指出:“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是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自觉自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揭示了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都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做了补充和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也对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列宁在其《哲学笔记》中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准则。在中国,毛泽东首先在其《实践论》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行”加以改造,使之与实践观相联系,接着,又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规定了实践的概念,认为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直接改造现实世界,使之发生变化。继毛泽东之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均有对实践观的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既然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地发展和升华,那么它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其理论意义、方法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认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它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也就是人的意识与人的物质活动的关系,而人的物质活动即为人的实践活动。因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就可以理解为意识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也是马克思对世界存在状态的科学理解,实践活动就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否定性的改造活动,因此,其本身就包含着辩证性,这就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辩证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还使认识论发展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旧哲学的认识论是离开实践来研究认识论的问题,而马克思指出:“人的认识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方法论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的思维方式,它改变了旧唯物主义从自然存在出发的思维方式,强调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以及说明人的意识、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也就是在对待外部世界和自己的方式上,从人的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本质出发来注入人的观点和态度。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还为哲学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它确立了主客体辩证法,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决定论以及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形成了以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决定论的方法。

再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马克思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

是实践的”,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改变世界,而也只有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

实践的意义。接下来我将从本国出发来谈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现实政治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明确地指出认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我们党根据变化着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就是来源于实践的认识。而将这些方针政策运用于具体的政治中,则又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第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推动作用。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得以存在的条件。就中国而言,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要求牢牢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文化教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能够指导人们的具体实践,从而能使人们在新的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认识,形成新的文化观念。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提出了实践育人的观念,强调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该弘扬并且能够践行实践精神,以达到育人的效果。在实践育人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而不只是专注于课堂教育以及书本教育。同时,实践育人也要求加强教材与实践的联系,倡导“务实”与“务虚”相结合。

通过以上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了解,我们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牢牢树立实践的观点,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坚定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

[2]高欣.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及现实意义.商业现代化,2010,3.

[3]舒欣欣,包桂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内涵及其理论意义.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