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情教观

合集下载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李双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Ξ摘 要:冯梦龙以其情教论在晚明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冯梦龙建立了“情”的本体论,但他在以情反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

尊情思想没有发展成维护个人权益的理论。

“情”本体论的建立也不是要根本否定旧道德,而是要为现存道德建立更牢固的基础,以此去拯救世道人心。

情教说和晚明情学思潮都未能超越儒家伦理观念。

关键词:冯梦龙;情教论;本体论;人性论;儒家伦理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3)0120074204On the Thought of Emotional Education of Feng Meng -longLI Shuang 2hua(School o f Litera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 sity ,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 :The thoe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by Feng Meng 2long took an im portant position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late M ing Dynasty.Feng Meng -long established the ontology of ”em otion ”,but in the process of a struggle against reas on with em otion ,he did not surpass the tradi 2tional thinking m ode.His thought of em otion did not develop into a theory of defending one ’s own rights.The ontology of em otion was not es 2tablished to entirely deny the old m orals but to lay a stronger base for the present m orality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people in the w orld.H owev 2er ,neither the theo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nor the in fluential learning thoughts in the late M ing Dynasty surpassed the ethical ideology of C on fucianism.K ey w ords :Feng Meng 2long ;theo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ontology ;theory of humanity ;ethics of C on fucian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家,是晚明尊情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从“三言 二拍”看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变革

从“三言 二拍”看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变革

从三言二拍中看资本主义萌芽期爱情观和妇女观的变革摘要:歌颂真挚爱情,肯定自然情欲,争取妇女人权,赞美妇女才智,在“三言二拍”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种崭新的、进步的爱情观和妇女观。

关键词: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爱情观;妇女观;变革l7世纪中叶,在东方的中国,在思潮迭起的晚明时代,也出现了几部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短篇小说集,这就是由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由凌漾初编著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后人把它们合称为“三言二拍”。

据粗略统计,“三言二拍”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属于爱情题材的。

,爱情题材的作品在作品中都占据相当的比例。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总是能够通过一定的人物、环境和情节,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那么,以描写爱情故事而著称的文学作品,也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爱情观念、以及与爱情观念密切相关的妇女观念。

一三言二拍”中也有着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等。

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投河自尽,以青春和生命维护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想;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卖油郎秦重一片真情,终于使花魁娘子莘瑶琴认识到在爱情婚姻上,可贵的绝不是金钱、门第、等级,而是彼此知心知意、相互尊重;在<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中,刘宜春对爱情坚贞不渝,终于凭借一顶破毡笠和丈夫宋金团圆。

在这些故事里,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有情之人、谴责那些无情之人,由衷地表达了对于真挚爱情的赞美之情。

不仅如此,“三言二拍”中还同样有着一些描写自然情欲的篇章。

比如在“三言”中的<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孙玉郎代姐姐到刘家行婚礼“冲喜”,晚上与刘家的女儿慧娘同眠,两人本各有婚约,却私下结情。

刘家告孙玉郎诱骗其女儿,乔太守却判二人结为合法婚姻。

论冯梦龙的_情教_说

论冯梦龙的_情教_说

·中国文言小说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08)04-0153-08论冯梦龙的“情教”说沈天水(华东政法大学文学与法研究所,上海200042)摘要: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倡立的“情教”说把明中叶以来重情尚真的思潮推向了顶峰,他欲以“情教”来取代“礼教”,开创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与明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因而“情教”说具有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情教”说实质上代表着冯梦龙一种全新的哲学观与世界观,他用毕生精力加工整理和创作的大量通俗文学作品正是对这一哲学观与世界观的诠释。

关键词:情教;男女之情;情真;伦理纲常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明中叶文坛上,自李卓吾、汤显祖起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重情尚真的思潮,其影响所及,从诗文到戏曲、小说创作无不以标榜重情尚真为风气之先,就如李开先在《市井艳词序》中所称:“语意则直出肺肝,不加雕刻,俱男女相与之情,虽君臣友朋,亦多有托此者,以其情尤足感人也。

”[1]在这一重情尚真的时代浪潮中,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的是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他以他独创的“情教”说把重情尚真思潮推向了时代的顶峰。

他通过对大量通俗文学作品的搜集与整理、加工与创作,把他独创的“情教”收稿日期:2008-07-23作者简介:沈天水(1950-),男,浙江慈溪人,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文学与法研究所副教授。

153系统化、形象化,欲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影响并推动整个社会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

冯梦龙倡立“情教”说的根本目的是想以“情教”取代“礼教”的地位,创立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

他把“情”放到了与“理”相对立的位置上,把“情”看作是先于理、高于理的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自来忠孝节烈之事,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的天性。

他明确指出:从道理上作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

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

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2]这在统治阶级倡导以理学治天下,“存天理,去人欲”的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明代,冯梦龙所倡导的“情教”说作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无疑具有号召张扬人性,反对程朱理学,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冯梦龙“情教”思想及其俗文学观——以《情史》《挂枝儿》《山歌》为例

冯梦龙“情教”思想及其俗文学观——以《情史》《挂枝儿》《山歌》为例
称 《 情 ( 情史 》 , 氏所 辑 《 )冯 童 痴一 弄 ・ 枝 儿 》 《 挂 和 童痴 二 弄 ・ 山歌 》 体 现 了受 则
“ 情教 ” 想影 响 的俗文 学观 。 思
识 形 态 的程 朱理 学 分 道 扬 镳 。如夜 空 中的 明 星启
蒙于学人士林 ;明代商品经济 的发展及资本主义 的萌 芽 更 是 促 进 了平 民哲 学 及 市 民思 潮 的勃 兴 。
谓 “ 教 ”即 以“ ” 情 , 情 来教 化 于人 。冯 梦龙不仅 自称
“ 痴 ” 标 榜 “ 死 后 不 能 忘 情 世 人 , 当作 佛 度 情 , 我 必 世 ” 还 为 自己取 了佛 号 “ 情 欢 喜 如 来 ” 更 从 乡 , 多 , 国天下 、 风浇 俗 的 角度 强 调 了 “ 移 情教 ” 的重 要 性 。
f 者简 介】 倩 月 , 北 民族 学 院文 学 与传媒 学院教授 , 士 生 导 师 , 北 恩施 4 5 0 ; 作 柳 湖 硕 湖 4 0 0 武汉 大 学文 学院 2 1 级 博 士研 究生 。 00 湖北 武汉 4 0 7 302
【 中图分类号】26 I . 02
【 文献标识码 】 A
由嘉 靖 、 庆 、 历 三 朝 至 崇 祯 , 明一 百二 隆 万 晚
十三 年 ,涌 动着 一 股 声 势浩 大 的反 叛 封 建 伦 理纲 常 的潮 流 , 以王 守 仁 、 艮 、 贽 的哲 学 为 代 表 的 王 李 心 学 思想 , 重本 心 、 主 体 、 扬 尚童 心 , 与代 表 官 方 意
21 0 2年第 8期 ( 总第 2 9期 ) 5
学 术 论 坛 AAE C OU C D MI F R M
NO. 2 1 8, 0 2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婚恋观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婚恋观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婚恋观作者:黄春枝来源:《北极光》2016年第02期摘要:“三言”即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冯梦龙编纂的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冯梦龙在进行编纂的同时,将内容与架构进行了修订,我们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出冯梦龙对于婚恋的观点。

本文以“三言”为着入点,从文章中分析了冯梦龙的婚恋观。

关键词:三言;冯梦龙;情史;婚恋观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在当时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以冯梦龙所创“三言”为首,更是当时的优秀文学代表作。

冯梦龙成长于经济发展迅速的苏州,便在年轻时经常活跃于酒馆等娱乐之地,对于市民生活较熟悉。

与此同时,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当时人们的经济水平也比较高,因为当时酒楼、妓院等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更加促使了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及婚姻的思想。

由于冯梦龙自小受儒家文化影响,所以在他的小说中多为倡导将通俗小说的理念融人人们的思想中,因此在他所编纂的“三言”中,很好的将儒家思想与市民观念进行了结合,因此在文章中,笔者立足于“三言”对冯梦龙的婚恋观进行了分析。

一、当时环境下冯梦龙形成婚恋观的基础与特征人作为感性的动物,情欲是形成爱情的基本条件。

在人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情欲的存在不只是一种本能的生理现象,更是在爱情发生时促使人追求爱情的核心情感,对于文人来说也并不例外Ⅲ。

冯梦龙本身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由于当时经济发展迅速,冯梦龙经常流连于妓院等场所,由此便奠定了冯梦龙开放的恋爱观。

在“三言”中,冯梦龙编纂了众多动人的爱情、婚恋故事,在抒发对爱情感叹的同时也批判了虚伪的礼教,正如其在《山歌》中所搜集的情歌,可以体会内容中作者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批判。

其实冯梦龙认为情欲存在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在当时明代这种受礼教约束的封建社会中,女人存在的价值也不过是为男人生育的工具而已,因此,多数婚外情变成为当时人们满足性欲的主要形式。

对此冯梦龙在“三言”中也持赞许的态度,甚至是对于乱伦的行为了给予一定的包容。

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情理观

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情理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理为情之范 情为理之维--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情理观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1206摘要晚明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受到新兴观念的冲击,生活风尚的巨大变化和思想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丰富特征。

作为晚明社会的知识分子,冯梦龙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变化,并通过其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全景。

情理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对重要的关系范畴,情理关系的缘起与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情与理的关系在冯梦龙之前主要有以理节情、.主理抑情、崇情黜理三派。

时至冯梦龙,情与理的关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出现了情与理相互融合的趋势,冯梦龙一方面肯定情,肯定人情、人性,重视“情”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又维护封建伦理,企图通过教化达到“导愚’’“适俗”的目的。

在冯梦龙的“三言”中,不管是婚恋题材、忠孝题材,还是商贾题材、释道题材,无不渗透着冯梦龙的情理融合观。

婚恋题材中,既主情,重互爱之情、崇两性之悦,又主理,宣扬封建礼教的守节及夫权思想,情理融合、浑然一体的婚恋展厅较为明显地呈现了出来;忠孝题材中,一方面呼吁发自内心的忠诚守义、平等互信,另一方面又难脱忠孝理念的窠臼;商贾题材中,在塑造了一系列与当时社会有着血肉联系的崭新的商人形象的同时,却也不能磨灭他对商人“末流”、商贾“贱业"的传统认识;释道题材中,一方面主情,描绘人性的复苏和人欲存在的合理性,反对释道的禁欲主义,追求人类自然的情感欲求,另一方面主理,重视儒家传统道德及宗教的教化性,宣扬宿命、果报的劝诫思想,以期净化风俗民意。

自身的人生经历、明代的哲学思潮、晚明的市民社会,都对冯梦龙这样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青年时期的青楼生涯、李贽等人的新思想以及市民阶层的觉醒,使得冯梦龙产生重情思想。

但冯梦龙在传统文化熏陶和严酷社会现实面前,又以文人“文以载道"的社会责任感,担负起劝善惩恶的礼教大旗。

冯梦龙“情教”思想构建的理论基础

冯梦龙“情教”思想构建的理论基础

维普资讯
情, 不能 环 相 生 。生 生 而 不 灭 , 由情 不 灭 故 。 四大 皆幻 设 , 情 不 虚 假 。… …无 情 与有 情 , 去 不可 惟 相


只不过 因为能讲话 、 能穿衣带 帽 , 能作揖 行礼 ,
所 以才 为万 物灵 长 , 实 觉性 与万 物 没 有差 别 。在 其 自然 界 中 , 跪乳 是 因 为孝 , 断 肠 是 因 为慈 , 之 羊 鹿 蜂 问有 君 臣关 系 , 之 间 有朋友 之 喻 , 马知 道 报 主 , 雁 犬 鸡 能 知时 , 能 知风 , 能 知 水 , 木 鸟能 符 篆 , 鹊 蚁 啄 如
序然 后 经 正 , 秩 而 后 礼 行 ” ¨ 而 在 朱 熹 知 。 j 】
“ ” 元 论 观 点看 来 , 界 上 的 万 事 万 物 都 是 由 理 一 世
“ ” 理 构成 的 , 太 极 只 是 天 地 万 物 之 理 。在 天 地 “
言 , 天地 中有太 极 ; 万 物 言 , 万 物 中有 太 极 。 则 在 则 未有 天地之 先 , 毕竟 是先 有此 理 , 而 生 阳 , 只是 动 亦 理 ; 而 生 阴 , 只 是 理 ” ¨ 落 实 到 人 性 问题 静 亦 。
量。……万物 如散 钱 , 一情 为线索 。散钱就索穿 , 天涯成眷属。若有贼害等, 自伤其情 。如睹春花 则 发, 齐生欢喜意。盗贼 必不作 , 奸宄必不起。佛亦 何慈 悲 , 亦 何 仁 义。倒 却 情 种 子 , 地 亦 混 圣 天 沌” ljl 冯 梦龙 看 来 , 界 上 万 事 万物 之 所 以 。4e 在 (’ 世
上, 以三纲五常为基本 内容 的儒家人伦 , 无疑便 是 “ 天理” 是人 人必 须遵 守的绝 对命令 : 命 , , “ 犹令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赏析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赏析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爱情婚姻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一文出自冯梦龙的《醒世恒言》。

初读这一传奇时,我的心情似乎也是跟着这剧情跌宕起伏,从开始的两人相爱,到后面的周胜仙的“假死”,几番周折为寻爱郎,却被自己所爱之人当作女鬼给打杀。

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她叹息,同时又为这一段有情人各归天命的历程而惋惜。

但细细思量来,又觉得这传奇的过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故事情节,还表现着一种爱情观念,不同于以往朝代的“男子的三妻四妾的情爱观念”,似乎和如今的爱情观也有所不同。

在此就《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这一传奇的爱情观念做一个自己的解读、简要的分析,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传奇中以范二郎和周胜仙为男女主人公,在这儿我也将从这两位主人翁分别分析他们所持有的爱情观。

首先,以周胜仙来看。

和以往的传奇小说相似,周胜仙也是一位妙龄的女子,身材姣好,花容月貌。

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所说:“色色易迷难拆。

隐深闺,藏柳陌。

足步金莲,腰肢一捻,嫩脸映桃红,香肌晕玉白。

娇姿恨惹狂童,情态愁牵艳客。

芙蓉帐里作鸾凰,云雨此时何处觅?”不同的是周胜仙敢于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追求爱情的智慧。

古之小说大都给人以女孩儿为大家闺秀,必须循规蹈矩,听从父母之命的感觉。

但在这儿,周胜仙却用自己的智慧来赢得自己想要的爱情,文中写到她在茶馆里看上了范二郎,为了让范二郎知道自己的心意同时又不显得唐突,便用买糖水,故意“挑起事端”——盏中有草,借与买糖水的小贩的争执来告知自己的一些情况,表面上是说给小贩听,其实是深黯与范二郎所言。

这不仅是表现周胜仙对于爱情的勇敢追求,不惧于世俗的眼光,也可以看出来她是很有智慧、有思量的一个人。

接着故事的发展,周胜仙回到家中生了相思病,请来王婆诊病后,终是随了她的心愿,同范二郎说了亲。

但故事不会简单的完美,周大郎不允妹妹嫁与范二郎而气死了周胜仙,在这一段中所描写的主要是丧葬,对于爱情的描写着墨不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侧面看出周胜仙这位小娘子一旦认定一个自己喜爱的人,便是坚贞不渝的。

浅论冯梦龙“情教”观

浅论冯梦龙“情教”观

浅论冯梦龙“情教”观作者:陈若仪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15期摘 ; ;要:在作品中,冯梦龙的“情教”观作为方法论,其实现的必要手段是引起读者的共情。

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他以因果报应观的认知为主导达到表层共情,以人物行为的情感缘由达到深层共情,最终起到教化作用。

通过对文中王三巧、蒋兴哥行为与命运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冯梦龙的“情教”内容是围绕情不断波动、具有弹性的道德,是情化之理。

关键词:冯梦龙; ;“情教”观 ;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冯梦龙在《情史·序》中說:“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1]这是他“情教”观的宣言。

“情教”即是冯梦龙的“教化”论,他认为“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1],将“情”看作本体,体现在文学上,“情教”成为其文学创作的核心思想,是对通俗文学创作目的的界定,也是一种方法论。

在《警世通言·序》中有这样一段话: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

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触性性痛,导情情出[2]。

显然,这是对“情教”的形象说明。

心理学家麦独孤的动原主义认为“行为的原动力是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理智”[3],听众的行为来源于与《三国志》故事的共情,而后将故事中的“情”投射到自己身上,随之发出相应的行为,因而读者要与故事达到共情,才能起到“教”的作用。

因此,作品能否引起人们的共情是“情教”能否真正实施的关键,冯梦龙结合话本小说的特点,充分发挥共情的作用。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作为整部“三言”的首篇,是“情教”的典型代表。

一、表层共情:因果报应“共情是一种人格特质或者一般性的能力,是一种了解他人的内部感受、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和倾向”[4],对于话本小说,读者面对的有两类人:一是宏观上带有一定价值取向的叙述者,二是具体至小说中的人物。

表层共情是读者直观地从叙述者的宏观角度,抽象化、符号化故事情节,达到了解感受叙述者主导的价值观的过程。

冯梦龙尚真适俗的民歌观--以《挂枝儿》《山歌》为例

冯梦龙尚真适俗的民歌观--以《挂枝儿》《山歌》为例
泥人儿,好一似咱两个,捻一个你,塑一个我,看两下里如何?将他来揉和了重新做。重捻一个 你,重塑一个我。我身上有你也,你身上有了我。[3]57
又如《山歌·私情四句·等》:
栀子花开六瓣头,情哥郎约我黄昏后。日子遥遥难得过,双手扳窗看日头。[3]335
还有《挂枝儿·别部·送别》《挂枝儿·私部·真心》《挂枝儿·欢部·感恩》,用人世间最 朴素生动的语言,道出世上最本性、最世俗的爱。这种人的至性与情寡词工的文人诗作截然不同, 犹如“稚子”之美,感人肺腑,民歌“最浅、最俚、亦最真”[3]112是“性情之响”,极具艺术感染 力和社会价值。他推崇《诗经》中的《国风》,也是民间词曲,并非文人所作。在《山歌·序》 中,他说:“今虽季世,而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则以山歌不与诗文争名,故不屑假。苟其不屑 假,而吾藉以存真,亦不可乎?”[3]317直指假诗文、真民歌区别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二者作者动机 不同,文人作诗可能在争名,带有功利性,自然容易做伪;而民歌则是民众发自内心的真情传唱, 无欲无求寄托民众的喜怒哀乐,没有任何功利性,也就没有内容上的顾忌和形式上的束缚,也就没
这种“死在黄泉也不得分离”的爱,强烈冲击着读者的心灵。而收录在《挂枝儿·私部·错 认》的民歌则更是大胆直露地表现男女之性爱:
冷清清,独自在房儿中睡觉,猛听得是谁人把我门敲,想是我负心的冤家来到。慌忙披衣起,罗裙 拴着腰。急急的开门也,呸!又是妹妹的孤老。[3]37
可见冯梦龙的用意,即“借男女之真情,发明教之伪药”[3]317。 三、以情真为艺术核心,崇尚自然、抑止雕琢 中晚明时期,文坛中存在着拟古、雕琢之风。受王阳明、李贽的影响,冯梦龙对“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的现象极为不满,他对缺乏真情实感的文坛提出严厉批评,他说:“近代之最滥者,诗 文是已......性不必近,学未有窥,犬吠驴鸣,贻笑寒山之石;病谵梦呓,争投苦海之箱。”[10] 冯梦龙在收录编辑民歌中,强调情真的艺术核心。他以“真”为美,以“真”为文学创作、文 学评论、文学价值判断的核心理念,他认为:“四大皆幻色,唯情不虚假”[4]3 ,“字犹诸曲,决 无文采,然有一字过人,曰真”[11]488。他收录的民歌大都是普通民众现实生活中有感而发的真情流 露,不假雕琢,自然浑成,尤其注重作品的原汁原味。然而他又认为“真”源于“情”,“情”是 他世界观的最高范畴,他以真论情,以情论真,“情真”是他追求和青睐的主要价值,是他反名教 伪药之利器。在《太霞曲语》中指出:“文之善达性情者,无如诗三百首篇之可以兴人者,问其发 于中情自然而然故也。自唐人用以取士,而诗入于套,六朝用以见才,而入艰,宋人用以讲学,而 诗入于腐。而从来性情之都,不得不变而之词曲……今日之曲,又将为昔日之诗,词肤调乱,而不 足以达人之性情,势必再而之《粉红莲》《打枣竿》矣!”[11]5强调了文学之“情真”,认为只有表 达内心真情的文学作品,才具有审美作用、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冯梦龙这样说也这样做。如《挂 枝儿·私部·真心》:

论冯梦龙的“情教”说

论冯梦龙的“情教”说

论冯梦龙的“情教”说作者:沈天水来源:《浦松龄研究》2008年第04期摘要: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倡立的“情教”说把明中叶以来重情尚真的思潮推向了顶峰,他欲以“情教”来取代“礼教”,开创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与明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因而“情教”说具有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情教”说实质上代表着冯梦龙一种全新的哲学观与世界观,他用毕生精力加工整理和创作的大量通俗文学作品正是对这一哲学观与世界观的诠释。

关键词:情教;男女之情;情真;伦理纲常中图分类号:I2D7.419 文献标识码:A明中叶文坛上,自李卓吾、汤显祖起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重情尚真的思潮,其影响所及,从诗文到戏曲、小说创作无不以标榜重情尚真为风气之先,就如李开先在《市井艳词序》中所称:“语意则直出肺肝,不加雕刻,俱男女相与之情,虽君臣友朋,亦多有托此者,以其情尤足感人也。

”在这一重情尚真的时代浪潮中,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的是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他以他独创的“情教”说把重情尚真思潮推向了时代的顶峰。

他通过对大量通俗文学作品的搜集与整理、加工与创作,把他独创的“情教”系统化、形象化,欲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影响并推动整个社会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

冯梦龙倡立“情教”说的根本目的是想以“情教”取代“礼教”的地位,创立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

他把“情”放到了与“理”相对立的位置上,把“情”看作是先于理、高于理的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的天性。

他明确指出:“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作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

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

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这在统治阶级倡导以理学治天下,“存天理,去人欲”的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明代,冯梦龙所倡导的“情教”说作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无疑具有号召张扬人性,反对程朱理学,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冯梦龙之男风观念解读

冯梦龙之男风观念解读

现代性 , 且非常前卫 , 在 中 国古 代心 理学科 建设 十分欠 缺 的 情况下 , 他对男风 的观念却 已经 接近性 意识 觉醒 的边缘 , 他
对男男之欲的肯定从现代的角度来看 , 可 以说是 对同性性倾 向的肯定。但这种肯定又不是泛化 的, 能够得到 肯定的男男 之欲必须含有真情 , 不是因色而起 。
冯梦龙说“ 情岂独在 内哉 ” …姗 , 并 引俞 大夫之例 。俞 大
夫是一个典 型 的好男 色 者 , 他提 出 : “ 女 以生子 , 男 以取乐 。 天下之色 , 皆男胜女 。 ” “ 男若生育 , 女 自可废 。 ” H J 5 酾 儒家传统 文 化对 伦理 责任的重视 远大于情 , 女性在很 大程度上被 视了
不朽 , 可以做教化典 范。古往今 来冯梦龙 的男风观念可谓标新立异 。
[ 关键词] 冯梦龙; 男 风; 情; 尊重 【 中图分类号] I 2 0 6 .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4 ) 0 2 — 0 0 4 0 — 0 2
其容貌 。这则故事只侧面提到 邑中少年 “ 夸郑生美” , 显然没 有将郑生的美貌 作为重 点。万、 郑二人 初遇 时 , 作 者凸 显的
是郑生的憨厚可爱 , “ 始遇郑 生于 观优 处 , 垂 髫也 , 未 同而言
应, 进 以雪梨 , 不却 。 ” ” 二人 合宅而居后 , 作 者凸显的是郑
在“ 情外类 ” 的序言 中, 冯梦龙肯定 了男风存在的合理性 及其 真情的存 在。他从人 的本性层面 出发 , “ 情 史氏日 : 饮食
男女 , 人之大 欲 。 ” 【 l 这也 是 明末社 会 思 潮 的一个 重要 论
题。从王 阳明到李贽 , 学 者表现 出对人原 始欲 望的肯 定 , 对

关于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逻辑分析

关于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逻辑分析

关于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逻辑分析论文关键词:冯梦龙情教思想逻辑分析论文冯梦龙的情教思想以情本为逻辑起点,视情为万物生成之本;在此框架内,冯梦龙仔细分析了情本的内核,即情感、情欲、人本思想等,这是情本论的逻辑发展;最后以情教为旨归,与宋明理学殊途同归,构筑一个完整、系统的情教体系。

在晚明乃至整个明代,还没有一个像冯梦龙这样既有叛道者的锐气、狂气,又有传统卫道士的腐气和酸气;他既提倡爱情至上,提出“情生万物”的哲学思想,又极力表旌忠孝节义,为封建礼教的普及摇旗呐喊;既张扬人性,热心传播自由、平等、博爱的种子,却又在“导愚适俗”,进行“天理”的说教,压抑人的天性。

这种不和谐的音符集于一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冯梦龙成为一个内涵复杂而丰厚的文化符号,代表着晚明这个特殊整个士子的特有的文化人格和心态。

在此背景下,其情教思想的逻辑发展轨迹清晰可见,即以情本为逻辑起点,视情为万物生成之本;在此框架内,冯梦龙仔细分析了情本的内核,即情感、情欲、人本思想等,这是情本论的逻辑发展;最后以情教为旨归,与宋明理学殊途同归,构筑一个完整、系统的情教体系。

一情与情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明初,徐祯卿曾说:“情者,心之精也。

”(徐祯卿:《谈艺录》)冯梦龙对“情”的理解更为宽泛,他不只是把它作为联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条必不可少的纽带,而且提升到本体的高度,试图建立一套与儒教、道教、佛教并列、类似宗教的教化理论体系。

冯梦龙曾在《情史序》中说:余少负情痴,遇朋侪必倾赤相与,吉凶同患。

闻人有奇穷奇枉,虽不相识,求为之地,或力所不及,则嗟叹累日,中夜展转不寐。

见一有情人,辄欲下拜;或无情者,志言相忤,必委屈以情导之,万万不从乃已。

尝戏言:“我死后不能忘情世人,必当作佛度世,其佛号当云‘多情欢喜如来’。

”有人称赞名号,信心奉持,即有无数喜神前后拥护,虽遇仇敌冤家,悉变欢喜,无有嗔恶妒嫉种种恶念。

冯梦龙以情为出发点,把情看作决定一切的根源。

他在《情史序》中说:“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

冯梦龙《三言》系列小说的社会伦理价值探析

冯梦龙《三言》系列小说的社会伦理价值探析

冯梦龙《三言》系列小说的社会伦理价值探析
冯梦龙是明代文学家,他的《警世通言》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集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引发了广泛的文学研究。

在《警世通言》中,冯梦龙通过讲述一系列关于人性善恶、道德伦理、权谋欺
诈等主题的小故事,表达了对社会伦理价值观的探讨和反思。

这些小说往往以“善
有善报,恶有恶报”、“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等为主题,通过人物的行为和遭遇展现
出善恶得报的道理。

其中,一些小说通过描绘人物间的爱恨情仇、利益冲突等情节,表达了“道义
天然,不可欺”、“忠孝义理,永为人贵”等价值观念,弘扬了社会正气。

另一些小
说则通过讲述人物的丑恶行径和被惩罚的结局,警示人们遵循道义、远离邪恶,体现出了“行善积德,行恶必报”的道德观念。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不仅展现出对社会伦理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同时通过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深刻矛盾和人性黑暗,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总的来说,冯梦龙的《三言》系列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和社会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警世通言》中的小说内容和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伦理观念,以及冯梦龙对于人性善恶、权谋欺诈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冯梦龙的《三言》系列小说中找到许多值得借鉴
和反思的社会伦理价值观念,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智慧,引导我们更好地面对人生中所遇到的困境和选择,努力成为一个更有道德和责任感的人。

冯梦龙情教观

冯梦龙情教观

下编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创作者的劳动,从题材选择到思想内涵,都与创作者息息相关。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又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时代,时代风气、思潮、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都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影响,甚至直接塑造其思想情感。

同时文学作品的产生还不可能离开文学传统,越是优秀的作品,与时代与作者与文学传统的关系越是密不可分,“三言”也不例外。

美国的韦勒克和沃伦所著的《文学理论》,在批评了由文学“外在的"研究去诠释和评价作品的缺陷后指出,“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

无论怎么说,毕竟只有作品能够判断我们对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所产生的兴趣是否正确。

”[7]反言之,文学作品里高于现实的构造,也一定反映了类似“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等等的客观实际,只有把它们和作品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避免偏颇。

我们在“三言”中可见的这些状态,都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章冯梦龙“情教观”的影响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共收集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120篇。

厚重的文学作品集结成册,流传后世,凝聚了作者的辛劳和智慧,更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冯梦龙在“三言"序言中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写作目的:“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

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也就是说,“三言”是做为六经国史之辅来喻世、警世、醒世的,以适俗的方式使人们明晓事理,从而达到长久地教育世人、一心向善的目的。

那么,冯梦龙又是用什么思想以一贯之作为劝戒的工具和手段呢?他在编纂的另一部小说《情史类略》中阐述道只有“情”,即以情来劝导世人,教诲众生,从而使世人皆有情,使整个社会都充满情。

“情教观”也就成为冯梦龙编写“三言”的主导思想.“情教观"是冯梦龙在编纂,创作文学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种思想观念,他不仅肯定“情"的本源性——“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强调至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而且把它作为贯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线——“万物如散线,一情为线索",归结为一点就是“肯定情欲的合理性"。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1. 引言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小说家,以其《喻世明言》等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还对情感、婚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对冯梦龙的情学观念进行论析,探讨其对人际关系、婚姻观念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

2. 情学观念的形成冯梦龙生活在明代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冯梦龙开始思考人际关系、婚姻以及情感等问题,并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他的作品中。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其中包含着欺骗、背叛、利用等因素。

他试图通过小说来揭示这些问题,并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反思和警醒。

3. 人际关系与情感冯梦龙的作品中常常描绘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情感的纠葛。

他通过对各种角色的刻画,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利益、权力等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

例如,在《喻世明言》中,他揭示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朋友之间的背叛等现象。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更让人们深思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

4. 婚姻观念与道德伦理冯梦龙在他的作品中也对婚姻观念和道德伦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婚姻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其中既包含着爱情和感情因素,也存在着家族、社会等各种利益考量。

他通过对男女主角以及其他配角的塑造,展示了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一些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他还强调了道德伦理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认为诚信、忠诚等美德是维系婚姻关系的基石。

5. 冯梦龙情学观念的现实意义冯梦龙的情学观念不仅对于当时社会具有现实意义,也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

他通过揭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提醒人们警惕欺骗、背叛等问题。

他通过探讨婚姻观念和道德伦理,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处理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在当代社会中维系良好人际关系、构建幸福婚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6. 结论冯梦龙是一位深思熟虑、富有洞察力的作家,他以其特有的方式揭示了人际关系、婚姻观念以及道德伦理等问题,并将这些观点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情之极至乃入无情_冯梦龙_至情_思想价值内涵与文化渊源分析

情之极至乃入无情_冯梦龙_至情_思想价值内涵与文化渊源分析

2007年12月 第24卷第4期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Journa l of Furthe r Educa tion o f Shaanx iN or m a lU n i versityD ec.,2007V o.l24 N o.4情之极至 乃入无情冯梦龙 至情 思想价值内涵与文化渊源分析何悦玲(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讲师、博士研究生 西安710062)摘 要:作为 情教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冯梦龙 至情 思想是针对理学思潮 理为情之范 的 情 、 理 观和 知 先于 行 的人伦秩序实现途径提出的。

在对理学思潮以上观点驳难过程中,冯梦龙赋予其 至情 思想至少三方面的价值内涵:一是强调 情 之 真 ;二是强调 情 之发生缘于道德主体 不忍人之心 ;三是强调 情 之义无返顾精神。

这些价值内涵的赋予,既体现了对李贽 童心说 思想的接受,也是其在确立与强化道德主体的伦理责任感成为社会改革当务之急的大背景下,对孟子提倡的绝对主义伦理精神的重新高扬,使其至情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复古特征。

关键词:冯梦龙;至情;童心说;不忍人之心;大人精神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826(2007)04-0065-03收稿日期:2007-04-27追求 至情 是晚明主 情 论文学家的共同倾向,也是冯梦龙 情教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看似 一样 的话语中,由于哲学观点不同,创作动机相异,每位文学家关于 至情 的内涵表达也并不相同,并由此构成了晚明的 至情 话语演绎系统。

冯梦龙的至情思想作为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价值内涵及文化渊源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晚明文化思潮变迁规律,更有助于提高对冯梦龙文学作品的深层解读。

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已发表的有关冯梦龙思想和创作的研究论文中,却很少看到这样的成果。

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冯梦龙 至情 思想价值内涵及其文化渊源进行尝试性分析。

一、冯梦龙 至情 思想的现实针对性冯梦龙 至情 思想的现实针对性直接体现于他辑评的 情史 情贞类 卷末评语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编也,始乎“贞”,令人慕义;继平 “缘”,令人知命;“私”“爱”以畅其悦; “仇”“憾”以伸其气;“豪”“侠”以大其 胸;“灵”“感”以神其事;“痴”“幻”以 开其悟;“秽”“累”以窒其淫;“通”“化” 以达其类;“芽”非以诬圣贤,而“疑”亦不 敢以诬鬼神。辟诸《诗》云兴、观、群、怨、 多识。种种俱足,或亦有情者之朗鉴,而无情 者之磁石乎!耳目不广,识见未超,姑就睹记凭 臆成书,甚愧雅裁,仅当谐史。后有作者,吾 为裨谌,因题曰《类略》,以俟博雅者择焉。
江南詹詹外史述 六经皆以情教也。《易》尊夫妇, 《诗》有《关雎》,《书》序嫔虞之文, 《礼》谨聘、奔之别,《春秋》于姬、姜 之际详然言之。岂以情始于男女,凡民之 所必开者,圣人亦因而导之,俾勿作于凉, 于是流注于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 而汪然有余乎!异端之学,欲人鳏旷以求清 净,其究不至无君父不止。情之功效亦可 知已。
自來忠孝節烈之事,從道理上做者必勉強, 從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婦其最近者也。無 情之夫,必不能為義夫,無情之婦,必不能 為節婦。世儒但知理為情之範,孰知情為理 之維乎!男子頂天立地,所擔者具咫尺之義, 非其所急。吾是以詳於婦節,而略於夫義也。 婦人自《柏舟》而下,彤管充棟,不可勝書。 書其萬萬之一,猶雲舉例雲爾。古者聘為妻, 奔為妾。 ——《情史》
《情史》中故事,上起周室,下至明季, 汇集了两千年封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男女 之情,其中有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生活, 有封建道德束缚下牺牲者的悲惨遭遇;有 很大一部分是写正式婚姻之外的非正常的 男女关系,它是封建婚姻制度下男女之情 畸形发展的实录;也有不少一部分是写青 年男女的忠贞爱情;还有一些写的是神鬼 妖物与人的关系,看去虽不免荒诞不经, 但大都符合不同时代的世情。
情教觀的本質意涵: 一:理生於情 萬事萬物因情而產生,因情而發展。 二:以情系理 情是維繫天地萬物的紐帶,是溝通人與人, 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天地萬物的橋樑。 三:“至情”的理想 至情是情的理想境地,用至情的觀念來代 替倫理的強制教化。用至情感化人們,使得人 們能夠歸於教化的目的。
具體體現: 1. 情的地位至高無上。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杜十娘儼然已經 是情的化身。為追求真情,拼盡自己所有, 最後以生命來詮釋情。 2.情的力量不可束縛。 三言中很多女子爲了追求真情,衝破了封建 社會的倫理的傳統束縛。 3.“禮教”的觀念因情而權變。 對於再嫁的認同,體現了作者的反傳統貞節 的觀念。
夫奔者,以情奔也。奔為情,則貞為 非情也。又況道旁桃柳,乃望以歲寒之骨 乎!春秋之法,使夏變夷,不使突變夏。圭 而抱婦之志焉,婦之可也。娟而行安之事 焉,安之可也。彼以情許人,吾因以情許 之。彼以真情殉人,吾不得複以雜情疑之。 此君子樂與人為善之意。不然,輿台庶孽, 將不得達忠孝之性乎哉!” ——《情史》
作品: 三言 《喻世明言》(舊題《古今小說》) 《警世通言》 《醒世恆言》 民歌集 《掛枝兒》 《山歌》
筆記故事 《太平廣記鈔》 《古今譚概》 《智囊》 《情史》 小說 《新列國志》 詩歌 《七樂齋詩稿》 《中興偉略》
戲曲 《精忠旗》 《酒家佣》 《太霞新奏》 《雙雄記》 《萬事足》 《墨憨齋詞譜》 兄弟: 哥哥:馮夢桂(畫家) 弟弟:馮夢熊(詩人)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 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 幻设,性情不虚假。有情疏者亲,无情亲者疏, 无情与有情,相去不可量。我欲立情教,教诲 诸众生: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于君,推之种种 相,俱作如是观。万物如散钱,一情为线索, 散钱就索穿,天涯成眷属。若有赋害等,则自 伤其情。如睹春花发,齐生欢喜意。盗贼必不 作,奸宄必不起。佛亦何慈悲,圣亦何仁义。 倒却情种子,天地亦混沌。无奈我情多,无奈 人情少。愿得有情人,一齐来演法。” ——馮夢龍序
情教的目的: 一:重塑儒家的倫理道德。 二:“教化”百姓是最終極的目標。 三:情教是實現作者人生理想的途徑。
禁溺女告示 馮夢龍 壽寧縣正堂馮為嚴禁淹女以懲薄俗事。 訪得壽民生女多不肯留養,即時淹死,或 拋棄路途。不知是何緣故,是何心腸。一 般十月懷胎,吃盡辛苦,不論男女,總是 骨血,何忍淹棄。
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從何 而來?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從 何而活?況且生男未必孝順,生女未必忤 逆。若是有家的收養此女,何損家財,若 是無家的收養此女,到八九歲過繼人家, 也值銀數兩,不曾負你懷抱之恩。如令好 善的百姓,畜生還怕殺害,況且活活一條 性命,置之死地,你心何安?
情教——馮夢龍提出 就是以情作為最高的信仰,這裡的情不僅僅 是指狹義的男女之情,進一步闡發為人類的一 切情感,然後廣而到產生萬物涵蓋一切的 “情”。情不僅僅是出發點,也是回歸點。 具體講,馮夢龍的情教觀的內涵即是男女之 間以真情相待,男女成婚以兩情相悅,平等自 主選擇為準,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愛情幸福的 權利。而擴大之後,則是,一切理都是由情產 生的,情作為一種規範。 據此,馮夢龍提出“至情”,是一種理想的 境界也是情最終的歸宿。
馮夢龍提出情教的社會背景: 1. 在商品經濟的刺激之下,人們爲了追求現實 的金錢,而使得人心日下,世風不古,馮夢龍 渴望能夠找尋到救世的良方。 2.佛道“欲人鰥曠以求清淨”不符合人心人性, 不能夠解決現實的問題。 3.理學已經不能夠符合當時的時代潮流,不能 夠引領當時的風氣,僅僅憑藉空口的仁義,修 養對抗不了商品經濟下的金錢至上的觀念。
4.在王陽明先生心學的影響下,肯定人的主 體性,肯定人的價值的影響下,從人的本 心本性出發,提出情教觀。以情設教,以 情度情。 5.馮夢龍在找尋救世良方的時候,認為“六 經以情設教”。將“情教”的觀點以傳統 的儒家倫理作為依託,又將情教最終回歸 到傳統倫理道德中。
《情史》是馮夢龍為實踐宣傳“情教觀” 而整理的一部作品。 《情史》,全称《情史类略》,又名《情 天宝鉴》。全书二十四卷共八百八十二 条。如果把一条二目的二十则算上,则 超过了九百条。
情教觀
杜群智
馮夢龍:(1574年-1646年),明代 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公魚、子 猶、耳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吳下 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顧曲散人、 綠天館主人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 江蘇省蘇州市)人,同其兄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馮夢桂、 其弟詩人馮夢熊並稱「吳下三馮」。代表 作品《古今小說》(喻世明言)、《警世 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是 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
今後各鄉各堡,但有生女不肯留養欲 行淹殺或拋棄者,許兩鄰舉首本縣,拿男 子重責三十,枷號一月,首人賞銀五線。 如容隱不報,他人舉發,兩鄰同罪。或有 他故必不能留,該圖呈明,許托別家有奶 者抱養。其抱養之家,本縣量給賞三錢, 以旌其善;仍給照。養大之後,不許本生 父母來認。每月朔望,鄉頭結狀中併入 「本鄉無淹女」等語,事關風俗,毋視泛 常;須至示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