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与学生环保意识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在地理教学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论文

在地理教学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论文

在地理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理教师,要以地理课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做保护大自然的宣传者和管理员。

关键词:地理教学;科学的人口观;科学的资源观;科学的环境观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55-0221世纪以来,中国成了万人瞩目的焦点,我国抓住了大好发展机遇,全国人民立下“雄心壮志”,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样的地位,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方面投资8万亿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鼓舞人心,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并从自己做起,为形成文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尽责出力。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地理环境,地理课的不少章节都渗透着环境教育的内容,因此要多渠道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一、加强人口教育,树立“数量不等于质量”的科学人口观人口膨胀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据有关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突破300亿,而地球人口容量为100亿,我们也不得不再次去正视中国的人口状况:拥有13亿的底基,每年净增人口近500万,试问在包容近四分之一世界人口的鸡形领土上,还能再装下多少个500万,人口老龄化、文化素质低、资源贫乏、环境污染等现状,切断了社会生活这个摩天轮的正常运转,有专家预言:2030年中国人口将攀升到16亿高峰,你想一下,960万平方千米,16亿?我们能在摩肩接踵的现实中做些什么?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过:“只要有人类活动,就必定有污染”,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不相适应,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就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人均资源减少,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人口过多,必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

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学中论文

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学中论文

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学中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地理学科主要讲述的是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每个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在地理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通过地理教学,首先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让学生树立起在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还要有保护环境的新观点。

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授课时直接呼吁学生保护环境,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在教学中,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时,应适时的进行环保理念教育。

比如讲“土地资源遭毁灭性破坏”时,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美国“黑风暴”事件:1934年5月9-11日,黑风暴从美国西海岸刮起,一直吹到东海岸,形成东西长2400千米、高达3千米的灰黄色尘土带。

风暴以超过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东推进,风暴过处昏天暗日,纽约市区白天不得不打开电灯。

风停后,尘粒落下,使半个美国铺上了一层沙粒。

这样的语言创设了一种环境,使学生陶醉,并从中了解了风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保护土地资源,制止掠夺性开发的重要意义。

如提到白色垃圾时,除了讲解它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外,还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盒饭盒、塑料袋都归为此类,并抓住时机适时地呼吁:同学们平时有污染环境的行为吗?社会是由许多个体成员组成,如果每个成员都向环境中扔一个塑料袋,自然界中将多了多少白色垃圾?你们计算过吗?长而久之,人类就悲惨地生活在白色垃圾之中了吗?而我们自己——人类本身就是这个罪魁祸首。

这时,学生就会认识到平时不注意的“小事”,它带来的后果将是人类社会环境的大事。

所以教育学生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人类生活的环境。

2、教师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悟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

课堂讨论、辩论,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事实和依据,有理有据的语言表明观点,说服他人,从而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大气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这一论题。

地理教育中对学生环保意识培养论文

地理教育中对学生环保意识培养论文

浅谈地理教育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摘要:环境保护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共同话题,不仅思品课提过,地理教学中也科学的解说过环保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在实际生活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处理与环境相关的事宜。

更好的保护环境。

关键词:环境保护地理教学方式环保意识教育涉及地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其中,与地理学科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始终。

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使学生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在实际生活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处理与环境相关的事宜。

更好的保护环境呢?一、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地理教育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因此,地理教育应帮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各种丰富多样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帮助环境教育成为“为了环境的教育”,向学生阐释人地关系,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并投身于环保事业二、充分挖掘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高中地理课本中,有许多章节都涉及到“关于环境”的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有关。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挖掘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如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

然后,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资料向学生阐释人地关系,使学生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与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与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与地理课堂教学[摘要] 笔者认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应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形成。

所以把所要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学习的相关知识隐藏在“geography”这一组字母中。

学校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大舞台。

地理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从小认识宇宙、认识地球、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我们的生存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让学生将环境保护贯彻到每天的行动中去。

[关键词] 环境保护课堂教育 geography 环保知识课堂渗透目前,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关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要想进一步达到有效地课堂教学,我们必须寻求思想上的转变,并大胆创新,采取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培养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充分引导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达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学校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大舞台。

同学们在学校期间也是培养一个人是否形成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时期。

因而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利用好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让学生自学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一堂课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上好新学期第一次课,可以为接下来的教与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内容安排和实施步骤上,第一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堂课上得是否成功,会给接下来的整个学期甚至将来更长时间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第一堂课的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的40分钟课。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新学期第一课”就以追求“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为前提、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为途径、实现“深刻准确把握课堂内容”为目标,构建出别开生面的地理课堂教学形式。

一、如何从第一节课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笔者认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应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形成。

所以把所要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学习的相关知识隐藏在“geography”这一组字母中。

geography就好比一组密码一样,它的每一个字母都蕴藏着许多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

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摘要】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地理教育作为培养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地理教育,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环境问题的根源,还能够学习环保知识及相关实践技能。

地理教育的内容中融入环保教育,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在地理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学校应当将环保主题融入课程设置中,促进学生对环保的关注。

最终,地理教育应当不断完善环保内容,让学生时刻保持对环保的关注,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地理教育、环保意识、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地理知识、环境保护、教师、学校课程、融合、培养、重要性、作用、关注、途径、完善、内容。

1. 引言1.1 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地理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地理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地理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特点、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地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地理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地理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地理思维,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能被忽视。

学校应该注重地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只有通过地理教育的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更多热爱自然、尊重环境的新一代。

1.2 环保意识在教育中的地位环保意识在教育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保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们需要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他们个人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有助于保护地球,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造力和责任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理教学论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研究

地理教学论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研究

地理教学论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研究一、前言1.研究背景: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时常目睹着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环保意识薄弱的种种表现,如:洗手之后不随手关水龙头:晚自修结束后班上电灯不关;随意破坏校园中的花草树木,乱扔果皮纸屑、矿泉水瓶、甘蔗渣的现象屡禁不止;随地吐痰现象随处随时都在发生;崭新教学楼走廊和班级的墙壁上赫然留着清晰可见的鞋底印迹和乱涂乱画的字迹;塑料袋、包装袋等白色污染随处可见……整个校园环境没有清洁可言。

为此,笔者深刻认识到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研究目的:通过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研究,得到一些怎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方法,从而使在校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并且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并使他们将来走入社会以后依然能把环保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3.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研究,探索出实现中学生接受地理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的学习后能养成良好环保意识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并且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同时,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加深理论基础,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素养。

4.研究创新点:学生环保意识呈现明显的改观,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环保,实践能力提高;使参与实验研究班级的学生在校园环保、清洁卫生方面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把从实践中得到的有效环保意识教育模式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中。

5.研究成果综述: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对象、方法、内容与步骤1.关键概念界定环保意识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

2.研究对象选取初一(1)、(2)班作为实施环保意识教育的对象,其他班级的学生作为比照对象。

3.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对比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4.研究内容①地理教学中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基本模式:课前三分钟环保知识教育——课中根据教材内容强调环保重要性——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环保作业——定期反馈、交流、汇报——教师总结评价;②环保作业的呈现方式:环保知识黑板报、环保知识手抄报、环保小论文、环保志愿者活动、环保知识竞赛、环境调查报告等;③地理教师环保知识专题讲座:④教师在环保教育中的作用,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实际发生哪些变化?⑤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区或不当之处,总结经验并提出整改意见。

地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

地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

地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培养下一代的环境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而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与环境紧密相关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学科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它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地理教学,学生能够深入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例如,在讲解自然地理部分时,教师可以展示精美的地理图片、生动的地理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能看到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冰川融化等环境问题。

这些视觉冲击能够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更加珍惜大自然的恩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其次,案例教学也是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环境问题案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我国的雾霾问题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解决的措施。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探讨,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开展实地考察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自然保护区、河流、工厂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的变化,观察生态系统的构成,了解工厂的污染处理方式等。

这种亲身体验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地理实验也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有效途径。

例如,通过模拟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酸雨对植物的危害,从而深刻理解酸雨这一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酸雨的产生,培养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思维能力。

关于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关于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关于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被提上了日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因此,本文将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1.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地理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与地理环境有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地球是一个整体,不能只看到一点而忽视其他地方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自然现象和资源分布。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源的量是有限的,地球只有一个,要避免浪费和滥用资源。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世界上环境问题的现状,如冰川融化、气候变化等情况。

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来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2. 实践活动中体现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更应该贯穿在日常生活中。

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细节入手,以实际行动宣传环保理念。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清理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促进环保公司和社区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身体力行可以带来实际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环保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原理和方法。

3. 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我们要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保持地球上生态平衡。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到一些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和政策,例如建设清洁的能源、全球环境立法、环保税收等,引导学生倡导可持续发展,支持各种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和项目。

4. 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环保意识,教师本身也应该成为环保的实践者。

例如,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使用固体废弃物分类、用环保袋替代塑料袋、养成关灯节能、不浪费水等环保习惯。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摘要: 近年来,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在开发自然资源同时,环境问题的恶化持续加重,人们开始呼唤绿色生活,对环保的呼声越来越强。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经被列为威胁人类长久生存的三大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

全面加强环境保护需从源头抓起,着力培养全民环保意识,从孩子开始,从基础教育布局,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持续不懈推动绿色环境,建立和谐美丽生活家园。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纵观当今世界,聚焦环境问题的讨论早已成为每期全球治理问题的热点焦点,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随着环境恶化的苦果向普通人群生活延伸,环境问题前所未有地走进人们的视线。

可以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持续恶化趋势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切实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环境问题整理,改善我们的环境,早已刻不容缓。

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中学生正处在三观培塑期、形成期,社会经验少,可塑性较强,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

积极发挥地理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打牢学生思想认识根基,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了解环境问题类型及其相关表现人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周围环境,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同时,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同程度加剧,这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毁灭性危险。

改善环境,人人有责。

加强对中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是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问题是在区域环境或全球环境中,因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数质量变化,以及此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发展所带来的相关影响。

主要有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通常将由自然力引起的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比如:洪涝、地震、滑坡、干旱以及火山喷发等。

将因人类生产和生活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作用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称为次生环境问题。

现实当中,比较突出的是次生环境问题,基本包括两类:(1)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2)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使环境受到破坏,如毁林开荒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任意排放有害物质污染了江河湖泊、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过度开采各种矿藏使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初中地理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环保意识的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初中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地理学科涉及环境、资源、人口、气候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环境的演变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同时,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1.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中涉及许多与环保相关的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讲授“水资源”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珍贵性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义;在讲授“土地资源”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减少土地退化和污染问题的发生。

2.组织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树节、环保宣传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场所,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方法。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环保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环保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

例如,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白色污染”、“如何节约能源”等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保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保问题,如空气质量、噪声污染等,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危害,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课堂教学中环保意识渗透的实施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课堂教学中环保意识渗透的实施

地理课堂教学中环保意识渗透的实施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是高中地理的教学重点,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的开展环保教育。

一、强化资源国情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同时,人类无节制盲目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破坏严重,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合理利用与开发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家底,如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世界第六,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森林面积世界第五,草场面积世界第二,但不容乐观的是各种资源人均拥有量极其有限。

由此,使学生产生危机感,而后深入讨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

例:《水资源》的教学,首先请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数量特点、时空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引出我国乃至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水资源紧缺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针对不同成因应采取的解决措施等,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可以用各国采取的具体措施加以说明,教师亦可及时补充,最后把缓解水资源紧缺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节约水资源应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学生自觉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去。

二、加强人口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人口膨胀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一个问题。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突破300亿,而地球人口容量为100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不相适应,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人均资源减少、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失业率高、环境恶化等。

这些问题又反馈于人类社会本身,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繁荣,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压力过大,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状况,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等,充分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坚决贯彻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逐渐成为我国人口政策的自觉执行者和宣传者。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

本文从地理学科与环保意识的关系入手,分析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学生;环保意识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

本文从地理学科与环保意识的关系入手,分析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地理学科与环保意识的关系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其基本内容之一就是环境保护。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和教师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地理是一门副科,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种观念导致学生缺乏对地理学科的重视,进而影响环保意识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一些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讲解和板书,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不高,不利于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培养初中生环保意识的对策1.增强教师自身的环保意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2.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挑战。

环境保护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与环保意识培养1.教学内容与环保的结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内容与环保的结合。

例如,在讲解气候变化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在讲解水资源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以及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环保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实践活动与环保的结合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活动、植树造林活动、清理河流垃圾等公益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保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从而更加重视环保问题。

三、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方法1.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环保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例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纸张等。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习惯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习惯。

3.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意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学生应该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以及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环境问题,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公民进行合作和交流。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对亚 马逊 热带雨林 环境效益 和经济 效益 动 资 源 进行 环 保 教 育 课 堂教学 固然是进 行环保教 育的 重
富 多彩 , 所 以还 应 在课 外 活 动 中进 行 环 保
紧、 环境污染严 重、 生 态 系 统 退 化 的 严 峻 析 ,使 学 生 认 识 到 对 热 带 雨 林 减 少 将 影 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 丰
民是 初 中地 理 教 学 的 目标 之 一 。

发展 和提高学 生素质 的需要 出发 ,把环 学 生 懂 得 保 护 环 境 的 重 要 性 , 深化 环境 保 意识和行 为的教育 目的。
二 、 抓 住 学 校 创 建 绿 色 学 校 的 契机 , 四、 学 生 良 好 的 环保 行 为 习惯 是 环 保 意 识 教 育 的成 果
生们这种主 动参 与环保 的积极行为 , 可见 对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 已有 了初步成效 。 勤俭节 约、 节水节 电、 不随地吐痰 、 不乱扔 垃圾、 保护环境的好 习惯 , 而且 , 经 强环 保 深 入 课 堂 , 以 达 到 教 育 培 养 学 生 环 保 护意识和责任感 。
保教 育 地 理 学 是 研 究 人 类 与 地 理 环 境 关 系 步 揭 示 自 然 环 境 各 要 素 之 间 , 自然 环 境
的一 门综 合学科 。义务教育 地理课 程初 渗 透 环 保教 育意 识 学校 首先是一 个传播 文化 的特 定学 习场所 , 是学 生获得知识 、 价值 观 , 行为 习 与人类活 动之 间的复杂关 系 ,从不 同角
生观 看 “ 环保专 题片 ” 使每位 学生都 充 分认 识到 了人类赖 以生存 的环境 已向
人 们 发 出 了危 险 的 信 号 , 保护 自然 , 刻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包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课外活动、结合时事热点等。

最后,文章总结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意义和价值。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保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者,初中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这是他们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环保意识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环境意识、资源意识、生态意识等。

这些素质不仅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

通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和环境观,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培养初中生环保意识的措施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课堂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主渠道。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环保教育。

例如,在讲授“环境保护”一章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前的环境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和改善。

2.加强课外活动,强化环保意识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环保实践活动,如环保宣传、环保调查、环保志愿服务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标题: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环保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理论阐述1.环保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性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是一种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生态价值观。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提高他们的环保行为能力。

2.地理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优势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环保知识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实践策略1.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与环保相关的知识,如气候变化、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等。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讲解气候变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组织实践活动,强化环保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地理知识,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环保观念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培养他们的环保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环境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案例分析以某初中地理课堂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论文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论文

浅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内容摘要: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触目惊心的事实,时刻提醒我们:进行环保教育势在必行。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环保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55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也许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我国在1992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环境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环境教育逐步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渗透到各个学科里。

地理作为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与环境关系最为密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课中选进了大量的环境教育内容,增设了“环境保护”的选修模块,作为培养学生环境观和资源观的重要依托,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一、培养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的重要性早期人类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人与环境简单和谐。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口号的驱使下,疯狂地掠夺大自然。

而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人类不但掠夺式地开发着自然资源,还不断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净化能力,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污染人类时刻在向大气排放着各式各样的有害气体,使地球大气的质量在急剧下降。

有害物质的超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改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全球性问题已刻不容缓。

全球已有20多亿人缺乏清洁用水,每年有2.5亿人因水污染问题而染病或死亡。

我国被联合国列为全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每天排放污水在1亿吨以上,全国85﹪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国约有7亿以上的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有近2亿的人饮用受到有机物污染的水。

(二)生态破坏全球耕地每年的表土流失量约有240亿吨,我国就流失约50亿吨。

高中地理环保意识培养策略【论文新】

高中地理环保意识培养策略【论文新】

高中地理环保意识培养策略一、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出发,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

人是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只有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使公民具有环保意识,才能将环保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进而更好地进行社会文明建设。

二、为何通过高中地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一)地理学科可提供大量环境知识。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及其之间关系的学科,可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因此,地理中包含很多环境知识。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超过一半标题与地理知识相关,例如:人口、资源、环境等,它们都直接或间接涉入地理知识当中。

所以在高中地理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培养学生的人口观、资源观与环境观,并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地理教育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

通过地理课堂的教育内容,学生可以很快了解到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环境问题,并且可以认识到整个地球及全人类现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例如,通过对黄土高原的学习,学生可以很快了解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让他们逐渐认识到毁林开荒对环境带来的危害;通过大气层及南北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全球变暖对地球的影响,并使他们认识到化石燃料的燃烧对地球的巨大影响。

(三)正确的高中地理教育可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向学生阐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通过各种案例使学生深切认识到人类离不开自然环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形成环保意识,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积极投入环保行动之中。

例如,教师可通过雾霾现象告诫学生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

三、挖掘地理教材,培养环保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地理教材为依据,综合各种实际问题,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知识,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地理的环保论文

地理的环保论文

地理的环保论文地理的环保论文篇1一、用熟识的“乡土地理”素材,激发同学爱好一个成熟且阅历丰富的高中地理老师,总是会将每一堂地理课上得生动而好玩,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

地理教材本身就布满着深厚的“乡土气息”,与同学的生活实际有着亲密联系,怎样将这些同学熟识的“乡土地理”素材恰当而好玩地引入,从而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让他们的思维始终保持在一种兴奋而乐观的状态,需要老师教会同学运用教材中的一些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存在于现实中的乡土地理问题,从而让他们将所学的地理学问与挖掘本土地理资源、参加家乡建设结合起来,既巩固和加深了对学问的理解,也培育了同学“大地理观”的学习理念。

如讲到水资源利用时,可以让同学结合镇江本地水资源现状,去讨论和探究如何加快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可持续进展的对策。

镇江市有过境水和当地水资源可以利用,受当地气候影响,虽然镇江年降雨量丰富,但蒸发量较大,因此产水率偏低;过境水利用主要是长江,伴随近年来工业企业的进展,废水排放成为水污染的主要因素,这使目前镇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着诸多难题:如水资源短缺、地表水污染严峻、水利工程渐渐老化、水铺张现象严峻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能不能提出合理化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可以说这些问题与同学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而探究的方向也与同学将来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对这样的课题非常感爱好,通过对自己家乡的了解,结合地理学问提出了许多关于推行农业、工业节水措施、开拓新水源、加强水环境爱护等多种可行性建议,乐观地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二、将地理事物和概念“乡土化”,促进同学汲取传统地理课堂存在的教学诟病,是老师习惯运用凭空讲解或者纯粹叙述,将学问枯燥化,尤其是地理学问中一些简单而抽象的观点、概念和规律,许多同学会“沦陷”在这些学问的枯燥叙述中,觉得地理晦涩难懂,其实地理学问是与现实联系最为亲密的学问,只要适当借助同学娴熟的生活阅历,将这些地理事物和地理概念“乡土化”,就能够关心他们进行更为深刻的把握与理解,促进学问的汲取与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与学生环保意识培养
摘要:地理教学与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如何通过地理课程教学来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课题。

文章围绕着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目标和任务、高中地理教材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培养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

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

因而,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

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了以下尝试。

一、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一)地理教育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有关。

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二)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

地理学科第二课堂丰富多样,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亲
身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

(三)地理教育能够帮助环境教育成为“为了环境的教育”。

向学生阐释人地关系,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二、充分挖掘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以课本为主要依据
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一)智能教育内容。

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二)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环境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三)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
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三、尝试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环保(一)通过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

科学技术是面双刃剑,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如在教学高中《地理》下册“新能源”一节时,设计“要不要发展核电”这一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讨论。

核电站是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焦点之一,有些学生认为核能是一种清洁、廉价、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应积极发展核电站;另外一些学生则认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灾难性的核事故及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固然罕见,但人们不能忽视来自具有很高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威胁,应削减或停止核电发展计划。

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对核电不同的看法。

通过激烈的争论,其意义远不止是让学生知道应该不应该发展核电站。

(二)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放性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课本,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

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

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下册“城市形成和发展”一节时,结合成立不久的龙岗新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立龙岗新区?”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通过资料综合、数量统计,得出龙岗新区的成立是我们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人类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表现。

(三)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

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

如在学
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到县工业区考察,参观新建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的介绍。

同学们对工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3.结合春游,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如我们喜欢去爬马鞍岭,爱去同乐园休憩,我就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讨论:马鞍岭小道的修建及为何要扩建同乐园。

建造市区绿地的实际意义,为什么政府要花这样多的资金造这个休闲场所的原因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