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1.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痰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者,证属A.表热里寒B.表里俱热C.表寒里热D.表实里虚2.发执恶寒,咽喉肿痛,大便溏软,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浮数者,证属A.表热里寒B.表里俱热C.表寒里热D.表实里虚3.四肢厥冷不可见于A.真热假寒B.阳虚C.阴虚D.亡阳1、 [答案解析] C“恶寒发热,无汗,头痛”,此为外感风寒束表所致,属表实寒证;“咳嗽痰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均提示机体有内热(肺热),属里实热证,此即表实寒证与里实热证共见,故属于表寒里热(C对)。
表热里寒多由素体阳气不足之人,复感风热之邪所致,故多为表实热证与里虚寒证共见(A错)。
表里俱热多由素有内热之人,又感风热之邪,或外感风热未罢,又传及入里所致,故多为表实热证与里热证共见(B错)。
表实里虚多由素体气血虚弱之人,复感风寒之邪所致,故多为表实寒证与里虚证共见(D错)。
2、 [答案解析] D“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舌淡苔薄,脉浮数”,均是风热袭表所致,为表实热证;“大便溏软,神疲乏力”,则由脾气虚所致,属里虚证,表实热证与里虚证在同一患者身上共见,故此属于表实里虚(D 对)。
表热里寒是指素体阳气不足之人,复感风热之邪,而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表热证及里虚寒证的表现(A错)。
表里俱热是指素有内热之人,又感风热之邪,或外感风热未罢,又传及入里(B错)。
表寒里热是指先有表寒未罢,又入里化热,或先有里热之人,复感风寒之邪,而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表寒证及里热证的表现(C错)。
3、 [答案解析] C四肢厥冷,是由四肢失于阳气温煦所致,故常见于阳虚(B对)、甚则亡阳证(D对),也可见于邪热盛极于内,致使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即真热假寒证(A对)。
阴虚证是指人体阴液亏少,其滋润、濡养等功能减退,且无以制阳,阳气偏亢,以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C错,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第九单元病因辨析细目一六淫辨证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淫证的临床表现。
中医诊断学之病因辨证
病因辨证一、风淫证候的临床表现1、风邪侵表证:发热恶寒,汗出,苔薄白,脉浮缓2、风邪犯肺证:咳嗽、咽喉痒痛、鼻塞、流清涕或喷嚏3、风客肌肤证:突发皮肤瘙痒,或起丘疹,或起风团,此起彼伏,游走不定4、风邪中络证:突发肌肤麻木,口眼歪斜5、风胜行痹证:肢体关节游走疼痛6、风水相搏证:新起面睑肢体浮肿7、风淫证的辨证依据可表现为新起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或突起风团、痰痒,麻木、肢体关节游走疼痛、面睑浮肿等症。
二、寒淫证候的临床表现1、伤寒证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舌苔白,脉浮紧2、中寒证(1)寒邪客肺证:咳嗽、气喘、咯稀白痰、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
以咳喘突然发作,伴见寒象为特点(2)寒滞胃肠证: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3)寒滞经脉: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4)伴随症状: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苔白,脉弦紧或脉浮3、寒淫证的辨证依据新病突起,病势较剧,有感寒原因可查,以寒冷症状为主要表现。
三、暑淫证候的临床表现1、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2、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或昏迷、惊厥、抽搐,舌绛干燥,脉濡数3、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等。
4、暑淫证的辨证依据:夏月有感受暑热之邪的病史,发热、口渴、汗出、疲乏、尿黄等为常见症状。
四、暑淫证候的证候分析1、暑与火热的性质同类,但暑邪致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其病机与证候也与一般火热证有一定的差别。
暑证是指夏月炎暑之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的病理变化。
2、暑为阳邪,具有炎热升散,耗气伤津,易夹湿邪等致病特点。
3、分析(1)由于暑性炎热升散,故见发热恶热,汗出多(2)暑邪耗气伤津,而见口渴喜饮,气短神疲,尿短黄等症(3)暑夹湿邪,阻碍气机,故见肢体困倦,苔白或黄(4)暑闭心神,引动肝风,则见神昏,甚至卒然昏倒、昏迷、惊厥、抽搐(5)暑热炽甚,营阴受灼,舌绛干燥,脉濡数(6)暑闭气机,心胸气滞而见胸闷(7)脾胃运化失司、气机升降失调,则表现为腹痛、呕恶(8)肺气闭阻,玄府不通,则为无汗、气喘五、湿淫证候的临床表现1、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浑浊。
中医诊断学如何辨识疾病根源
中医诊断学如何辨识疾病根源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独特的方法和手段来辨识疾病的根源。
这门学科不仅仅是简单的症状观察,更是对人体整体状态的深入洞察和分析。
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深厚,它建立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之上。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人体出现疾病时,往往不是某个局部的问题,而是整体失衡的表现。
中医诊断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就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来获取疾病的信息。
比如,一个人的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舌苔厚腻可能意味着体内有痰湿。
闻诊则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判断病情。
比如,咳嗽声重浊可能是外感风寒;口气酸臭可能是消化不良。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
比如,询问患者的饮食偏好可以了解其脾胃功能;询问睡眠情况可以判断其心神是否安宁。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中医通过触摸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等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不同的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理变化,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
除了四诊,中医诊断学还注重对病因的分析。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等原因。
外感六淫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容易感受寒邪,出现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内伤七情则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过度变化。
长期的精神压力、情绪不稳定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出现胸闷、胁痛等症状。
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也会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出现腹胀、腹泻等问题。
痰饮瘀血则是在疾病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它们又会进一步阻滞气血运行,加重病情。
在诊断疾病时,中医还会考虑到人体的体质差异。
不同的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和耐受性不同。
比如,阳虚体质的人容易感受寒邪,阴虚体质的人容易出现燥热症状。
因此,了解患者的体质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诊断:病因及辩证
(2)内燥:吐泻汗下过甚,或热病久而伤津或久病致精血耗伤均可形成内燥。表现口渴咽燥,干咳,皮肤干燥,粗糙, 毛发干枯不荣,大便秘结,舌苔薄而无津,脉细涩,治宜润燥。
(六)火及火证
火与热互称,火证热象,且较热更为明显,并多有炎上的表现。凡旺于夏季,但不像暑邪那样有明显的季节性。火可因直 接感受湿热三邪热极化火引起,也可由风,寒、暑、湿、燥五邪在一定条件下入里化火。内火由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壅寒不 通,郁而化火所致,加肝火,胆火,心火,胃火等。
3.情志变化可使脏腑功能紊乱,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也可影响情志变化,如肝气郁结,烦燥则怒,肝火旺则暴怒;心火亢 盛则狂燥,癫狂等。
三、疫疠
疫疠是外来致病因素之一。由疫邪或疫气引起的伤人毒烈,互相传染,临床表现大致相同的疾病也称为疫疠,即急性传染 病,如“素问”所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它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如隋《诸病源候论》记载“人感乖戾之 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传易乃至来门”。它的传播与气候的严重反常(如久旱、洪水、酷热、湿雾瘴气)以及环境污*、卫生条 件差等有关。疫疠多为湿热之邪毒,系由口鼻而入,循卫、气、营、血传入脏腑,故最易化火伤阴,耗血动血,如热传心包, 则出现神昏谵语,抽搐惊厥和迫血妄行等证。
病因辨证
病案6
丁某,男,45岁,干部,1999年4月20日初诊。 主诉:低热、头昏重、食少10天。 病史:本月8日下乡检查工作淋雨,次日发热不退(39℃),住 院治疗,各项检查无异常,诊断为“病毒性感冒”。西药治疗后 热势已减,但傍晚低热,入夜更甚(38℃左右),转中医治疗。 诊时:低热不退,微恶寒,头昏头重,胸闷不展,周身困重,四 肢怠倦,不思饮食,稍食则恶心欲吐,大便溏薄,小便混浊。 检查: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数。 思考讨论题: (1)患者感受了哪种病邪?该病邪人侵的诱因有哪些? (2)请试用六淫致病特点来分析本病例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病案4
陈某,女,25岁,下放知青。1977年3月8日初诊。 主诉:五更泄泻6年。 病史:从上海下放贵州山区农村劳动,水土不服,大便泄泻6 年,西医久治不愈。目前,大便水样,甚时完谷不化,1天3- 6次,每天清晨五更必泻。泻前脐周隐痛,泻后则舒。泄泻与 情志、饮食无关,但遇寒则甚。平素畏寒,肢冷,神疲乏力, 纳谷不馨。 检查: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濡缓。 思考讨论题: (1)本病的病位在哪个脏腑?主要病邪是什么?病邪是如何 生的? (2)用中医病邪学说分析临床症状的发生机制。
【辨证要点】
外风证的辨证要点为恶风、汗出、喉痒、脉浮, 或瘙痒瘾疹,或肢体异常运动,以及症状出没无 常、变化迅速等临床特点。
(二)寒淫证候
【基本概念】 外感寒邪引起的证候统称为寒 淫证候,亦称为外寒证。 【临床表现】 恶寒重而发热轻,头身疼痛或肢 体拘急,无汗,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而润,脉浮 紧等;或恶寒肢冷,胸、腹、腰、背冷痛而喜温, 神静蜷卧,咳喘痰白量多而易咯出,呕吐清涎, 泄泻清稀或完谷不化,小便清长,面色苍白或青 灰,舌淡紫苔白滑,脉弦紧或沉迟。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总分:12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中医诊断学》病因辩证
《中医诊断学》病因辩证1.第一节病因辩证病因辨证是以中医病因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识别疾病属于何种因素所致的一种辨证方法。
病因辨证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四个方面,其中六淫、疫疠属外感性病因,为人体感受自然界的致病因素而患病。
七情为内伤性病因,常使气机失调而致病。
饮食劳逸则是通过影响脏腑功能,使人生病。
外伤属于人体受到外力损害出现的病变。
一、六淫、疫疠证候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来的致病邪气。
六淫的致病特点:一是与季节和居住环境有关,如夏季炎热,患暑病的人多;久居潮湿之地,易感受湿邪;二是六淫属外邪,多经口鼻、皮毛侵入人体,病初常见表证;三是六淫常相合致病,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又常常相互影响或转化。
疫疠为自然界一种特殊的病邪,其致病具有传染性强,并迅速蔓延流行的特点。
(一)风淫证候风证,是指因感受风邪而引起的一类病证。
因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开泄,善行数变,故具有发病急、消退快、游走不定的特点。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咳嗽,鼻塞流涕。
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颜面麻木不仁,口眼歪斜,或颈项强直,四肢抽搐,或皮肤瘙痒。
【证候分析】风邪袭表,伤人卫气,使腠理开合失常,故见发热恶风、头痛、汗出。
风邪犯肺,肝气失宣,故见咳嗽、鼻塞流涕。
脉浮缓、苔薄白,为风邪犯卫之证候。
风邪侵袭经络,经气阻滞不通则见麻木,口眼歪斜,强直,抽搐。
风邪搏于皮肤,故见皮肤瘙痒。
(二)寒淫证候寒证,是指因感受寒邪引起的一类病证。
因寒为阴邪,其性清冷,凝滞收引,故易伤人阳气,阻碍气血运行。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喘咳,鼻塞,苔白薄,脉浮紧。
或手足拘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等。
【证候分析】寒邪束表,清冷收引,腠理闭塞,卫阳之气被遏而不得宣发,故见发热恶寒,无汗;寒邪郁于经脉,则头痛,身痛;肺合皮毛,皮毛受邪,内舍于肺,肺气先宣降,故喘咳,鼻塞;脉浮紧,苔白簿,乃寒袭于表的征象。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病因与气血津液
㈡血瘀证 脏腑功能失调,致使血行受阻,或血溢 于脉外,留滞体内,而为瘀血。产生的原因 有感受寒邪,气滞,气虚及外伤等。临床表 现为疼痛位置固定,刺痛拒按,夜间尤甚, 面色黧黑,口唇爪甲青紫,肌肤甲错,皮下 瘀斑,舌色暗紫有瘀斑,脉涩。
瘀血部位不同,症状亦随之而异。 如瘀于肝则胸胁刺痛,胁下痞块;瘀于 心则胸闷且痛,唇青,心悸;瘀于肠胃 则呕血,便血。瘀于肺则胸痛咯血;瘀 于胞宫则痛经,崩漏,经色紫暗有块, 闭经,少腹作痛,腹现包块;瘀于肌表 则见肿块,色青紫,刺痛。
四、津液亏虚证
津液亏虚证是指由于津液生成不足或亏 耗过度,使周身或局部失其滋润濡养而引起 的证候。临床表现为,燥于外则皮肤干枯; 燥于内则烦渴;燥于上则双目干涩,口腔鼻 咽干燥,唇干裂;燥于下则小便短赤,大便 秘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小结〗
病因古有外因,内因,不内外因说, 内因、不内外因致病均概括在脏腑辨证 之中。此章仅以外因为重点。外因致病 特点有三:一为多有季节性;二为六淫 可单独致病,也可杂合而为病。三为初 起常见表证。掌握风、寒、暑、湿、燥、 火六淫致病的临床表现,对指导治疗有 重要意义。
五、外伤
㈡虫兽所伤:局部红肿疼痛,麻木,甚则肢麻, 头晕,胸闷,昏迷。狂犬病则见 畏水、畏光、畏声、痉挛抽搐。
五、外伤
㈢跌仆所伤:局部疼痛红肿,出血,伤筋,骨折 ,甚则头晕,昏厥。
•
第二节 气血辨证
气血辨证就是分析判断疾病 中有无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
一、气病辨证
㈠气虚证 气虚证是脏腑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劳倦太甚,病后或久病体虚,衰老等均可 引起此证。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 言,头晕目眩,自汗,动则尤甚,舌淡胖 嫩有齿痕,脉虚。
㈡气陷证 气陷证是清阳不升,升举无力,反致 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可因气虚证发展而来, 或劳累、骤然用力过度后损伤脏气而引起。 临床表现为眩晕,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久泻不止,腹部坠胀,或有脱肛,女子为 子宫脱垂,舌淡,苔白,脉弱。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3(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患者关节疼痛,沉重不移者,属于A.行痹B.着痹√C.痛痹D.热痹行痹属于风邪致病,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肢体关节疼痛具有游走不定的特点;着痹属于湿邪致病,湿为阴邪,重浊黏腻,故关节疼痛具有沉重不移的特点;痛痹属于寒邪致病,寒淫证具有凝滞,收引的特性,故关节表现为拘急冷痛;热痹属于火热之邪致病,为阳热之邪,关节疼痛并有发热感。
2.凉燥与温燥的共同点是A.有汗B.无汗C.脉浮数D.干咳少痰√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考题具有一定难度,选项具有一定迷惑性。
凉燥与温燥均属于燥邪致病,燥邪的临床变现为皮肤干燥甚或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除以上表现外,凉燥常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缓或浮紧等表寒症状;温燥常有发热有汗,咽喉疼痛,心烦,舌红,脉浮数等表热症状。
3.湿淫患者头重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属于A.内湿B.外湿√C.湿伤关节D.湿渍肌肤湿淫证可表现为外湿和内湿,外湿以肢体困重,酸痛为主,或见皮肤湿疹,瘙痒,或有恶寒微热,病位在体表,是湿郁于肌表,阻滞经气所致;内湿以脘腹痞胀,纳呆,恶心,便稀等为主,病位在内脏,是湿邪阻滞气机,脾胃运化失调所致。
湿淫患者头重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病位在体表,故属于外湿。
4.下列各项中与火热致病最不相关的是A.吐血衄血B.大便干结C.局部肿疡D.脉细而弱√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火热之邪,具有炎上,耗气伤津,生风动血,易致肿疡等特性,故临床常见吐血衄血;局部肿疡;阳热之邪耗伤津液,则见大便干结,小便短黄;火热证以阳热之邪有余为主,发热较甚,脉洪滑数有力。
5.风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常不具有A.半身不遂√B.口眼歪斜C.皮肤瘙痒D.关节游走疼痛风邪侵袭肤腠,邪气与卫气相搏于肌表,则见皮肤瘙痒,风邪侵袭经络、肌肤,经气阻滞,则口眼歪斜,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与寒湿相合,侵袭筋骨关节,痹阻经络,则见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病因病机辩证(一病因辩证)
(一)风淫证候 为百病之长,
善行数变, 其性开泄。 概念:外感风邪引起的证候。又称外风证
风淫特点:
临床表现:
1、风邪侵表:发热恶寒、汗出、鼻塞或喷嚏,咳 嗽,咽喉痒或痛,苔薄白,脉浮缓 2、风客肌肤:皮肤瘙痒,或起丘疹,或起风团, 此起彼伏,游走不定
《诸病源候论》:“此由游风在于皮 肤,逢寒则身体疼痛,遇热则瘙痒” “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 则生痒疹,状如麻豆,甚者渐大,搔 之成疮。”
第四章 辨 证
第一节病因辨证源自概念及重点:病因辨证,是运用病因学的基本理论, 综合分析各种病因侵入人体所致疾病各种证 候的辨证方法 本节内容:重点阐述外因致病的临床特征 六淫证候 疫毒 要点:外感六淫的致病特点及常见临床表现
第一节
外感病因辨证
外感病是指感受六淫、疠气等外邪引起的疾
病 一、六淫辨证 风、寒、暑、湿、燥、火 注意:要与“内生六淫”的相区别
概念:
火淫特点: 临床表现:
火为阳邪,易耗伤 阴液; 易迫血妄行;
火灼气分-壮热口渴,面红目赤 热入营血,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发疹 热扰神明-发狂 热灼肌肤-皮肤生痈疖 热伤津液-便秘,尿黄 舌-红绛 脉-数而有力
热与暑的异同
相同点:同为夏令主气。《素问 五运行大 论》:“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 暑。”“南方生热,热生火”“七月流火” 不同点: 暑-以汗出过多,气阴两伤为损害的一组症状, 治以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 火-以火毒内侵,或灼伤肌肤为损害的一组症 状,治以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二、 七情证候
概念:过度、过久的情志剌激,导致脏腑气血 失调而引起的疾病 致病特点: 1、与患者的情绪波动密切相关 2、以精神症状主
中医诊断学:病因、气血津液辨证
六、火淫证
• 指外感火(热)阳邪,使机体阳热之气过盛所致之 证候
• 致病特点: 1.为阳邪,其性炎上 2.易扰心神 3.易伤津耗气 4.易生风动血 5.易致肿疡
六、火淫证
• 临床特点: 1.热——发热恶热 2.红(黄)——面红目赤,舌质红,苔黄,痰黄 3.稠——咯痰黄稠,女子带下黄稠 4.干——口干口渴,舌苔干燥,大便干 5.动——烦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 6.数——脉数
一、气病辨证
[临床表现] 气虚症+下陷症
气虚症+ 脘腹坠胀,脱肛,阴挺,久泻久痢
内脏下垂
脾不升清
[要点] 神疲乏力,脘腹坠胀,脏器下垂或久泻久痢
一、气病辨证
3.气不固证 • 概念:气虚失其固摄之能,以自汗,或大便、小便
、经血、精液、胎元等不固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 成因: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成
一、气病辨证
分型
1.劳力过度:“劳则气耗”,损伤形体
临床特点:气虚症状+腰背、四肢关节等部位的疼痛
2.劳神过度:劳神伤血(心脾)
临床特点: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食少消瘦
劳伤辨证
分型
3.房劳过度:房劳伤精(肾) 临床特点:腰膝酸软,遗精早泄,月经不调 4.过逸少动:气血津液不畅,全身虚弱(脾不健运) 临床特点:头晕心悸,身倦乏力;或形体臃肿,肢 体活动不便
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 成因:(1)情志不舒,思虑过度
(2)病理产物阻塞 (3)脏气虚弱,运行无力
一、气病辨证
[临床表现] 闷胀疼痛,有四个特点: (1)部位不固定 (2)时轻时重 (3)太息、嗳气或矢气后暂时减轻 (4)不良情绪加重 气滞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如: 肺、肝、胃、肠道 多见于疾病早期,故有“初病在气”之说
中医学 病因辨证诊疗
呕吐; 3、消痞散结:治疗瘿瘤、痰核、痈肿等。
[用量]5-10g。反乌头、附子。
炙甘草
[药物来源与加工]植物甘草的根。春秋采挖 ,晒干,切片,蜜炙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 1、补中益气:治疗脾胃气虚证 ;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1、疏风解表:用于风邪引起的表 证;
2、透疹止痒:用于风邪引起的风疹、湿疹伴 皮肤瘙痒;
3、散瘀止血(炒用):治疗血液流速减慢或 停滞引起的瘀血证。
[用量]3-10g。
防风
[药物来源与加工]植物防风的根。春秋采挖 ,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 。
[功效主治]
1、补中益气:配伍其他药治疗脾胃虚弱,纳 差腹泻等证;
2、养血安神:配伍其他补血药治疗血虚失眠 等证;
3、缓和药性:配伍药性猛烈药物使其缓缓发 挥效果。
[用量]5-20g。
②外感风寒表实证 【病因】风寒之邪刚刚侵袭人体,停留体表
,患者身体壮实,卫气抗邪剧烈。 【主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主证释义】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1、解肌发表:用于风寒引起的表证;
2、温经通阳:温通寒邪阻滞的经脉,使阳 气通畅;
3、祛风除湿:治疗风邪、湿邪引起的关节 肿痛等疾病。
[用量]3-10g。
[附]肉桂:植物肉桂的干皮,又称官桂。辛、甘, 大热。归 肾、脾、心、肝经。主要功效为补火助阳 ,温经通脉,引火归元。用于肾阳虚腰膝冷痛,寒 邪腹痛泄泻,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等证。
3、消肿排脓:治疗皮肤化脓性 感染肿痛化脓;
中医诊断学 第四章 病因病机辩证(二 气血津液辩证)
(三)气滞证
概念: 概念:气机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胀闷、疼痛、 胀闷、疼痛、脉弦 景岳全书》 痛证当辨有形无形, 《景岳全书》:“痛证当辨有形无形,无 形者,痛在气分。凡气病而为胀为痛者, 形者,痛在气分。凡气病而为胀为痛者, 必或胀或止,而痛无定处, 必或胀或止,而痛无定处,气聚则痛而 无形,气散则平而无迹,此无形之痛也, 无形,气散则平而无迹,此无形之痛也, 但宜顺气,气顺则痛愈矣” 但宜顺气,气顺则痛愈矣”
气病辨证小结
重点: 重点: 虚证-- --气虚证 虚证--气虚证 实证-- --气滞证 实证--气滞证 气陷证 气逆证
二 血病辨证
(一)血虚证
概念: 概念:血不足肌体失去濡养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 成因: 1、失血过多(急慢性失血) 、失血过多(急慢性失血) 2、生血不足(脾虚生化足) 、生血不足(脾虚生化足) 3、瘀血阻络,新血不生 、瘀血阻络,
(四) 气逆证
概念: 概念:气机逆而向上或升发太过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不得平卧 胃气上逆-呕吐,呃逆, 胃气上逆-呕吐,呃逆,嗳气 肝气上逆-头痛目胀,眩晕耳鸣,面红目赤, 肝气上逆-头痛目胀,眩晕耳鸣,面红目赤, 吐血衄血, 吐血衄血,甚至晕厥
(2)饮证 )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的病因辨证-3页精选文档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的病因辨证一、六淫疫疠辨证。
(一)风淫证候的临床表现特点:发病迅速,消退也快,游走不定临床表现:1、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咳嗽,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缓。
2、或肢体麻木,强直,痉挛,四肢抽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角弓反张;3、或皮肤瘙痒。
(二)寒淫证候的临床表现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血运行。
临床表现:1、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咳嗽,苔薄白,脉浮紧。
2、或手足拘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3、或腹痛肠鸣,泄泻,呕吐。
(三)暑淫证候的临床表现特点:暑性炎热升散,最易伤津耗气,且暑多挟湿。
临床表现:1、伤暑可见发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2、中暑则见高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甚或昏迷痉厥,舌绛干燥,脉濡数。
(四)湿淫证候的临床表现特点:湿性重着,粘滞,其病变常缠绵留着,不易速去临床表现:1、伤湿可见头胀痛,胸闷,口不渴,身重痛,体倦发热,小便多,舌苔白滑,脉濡或缓。
2、冒湿则头重如裹,遍体不适,四肢懈怠,脉濡。
或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五)燥淫证候的临床表现特点:燥性干燥,易伤津液。
临床表现:1、凉燥可见头痛,恶寒,无汗,咳嗽,喉痹鼻塞苔白而干,脉浮。
2、温燥则见身热有汗,口渴咽干,咳逆胸痛,或痰中带血,舌干苔黄,脉浮数。
(六)火淫证候的临床表现特点:火与热同类,易伤津耗液,动风、动血。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面红目赤,烦躁,谵妄,衄血,吐血,斑疹,或狂越,痈脓,舌红苔黄,脉洪数或细数。
二、七情证候喜伤、怒伤、思伤、恐伤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表现:过喜则伤心,可致心气缓散,症见心神不安,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过怒则伤肝,可致肝气逆而血乱,甚者血菀于上,症见神昏暴厥。
思虚过度则伤脾,心脾受伤则健忘,心悸怔忡,睡眠不佳,形体消瘦。
过恐则伤肾,肾伤则肾气亏虚,表现为怵惕不安,恐如人将捕之状。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
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第二节 内伤七情辨证
1、含义:通过辨证以确定患者情志内伤的具体病因和病机。
2、致病特点:
(1)以气机紊乱为特征。 (2)不同情志过激所引起的气血失调的倾向不同。 (3)引起精神症状及身心失调性疾病。 (4)病证的发作、轻重与患者的情绪波动密切相关。
3、临床表现:不同情志的过激所引起的病机和证候不同。
伤暑 病机:暑热内盛,耗气伤津。 冒暑 病机:暑热湿邪侵袭肺卫。 中暑 病机:暑热内闭心神,引动
肝风。 4、辨证要点: 夏暑当令,气候火热热盛气阴 两伤并重。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四)湿淫证候
1、含义:
湿邪包括外界湿邪,或体内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一种呈弥漫状态的病理性 物质,由湿邪所致的证候,即为湿证,其中感受外界湿邪者为外湿证或称湿淫证, 而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者为内湿证。
外燥证: 多发于秋季,以皮肤、孔窍干燥或干咳为辨证要点。 内燥证:多见于温热病后期,以全身津液亏损为主。
精选ppt课件最新
7
(六)火<热>淫证候
1、含义:凡外感火(热)邪所引起的证候称火(热)淫证候。 2、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1)热邪内盛充斥于外→壮热喜冷。 (2)火热上炎——面红目赤。 (3)热扰心神——烦躁,神昏瞻语。 (4)热盛伤津——口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精积与虫积辨证
—、食积辨证:
1、含义:通过辨证以确定食积的病因与病机。 2、致病特点:
①导致胃的通降失和 ②食积不化产生异常气味 ③饮食久停,可进而损伤脾等
3、临床表现: 食滞胃脘证和食滞肠道证的症状表现。
4、辨证要点: 以脘腹胀满或痛、嗳腐吞酸、纳呆厌食,排便臭
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
病因辨证
寒淫证候
概念 外感寒邪引起的证候
寒客肌表─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
临
床
痛、脉浮紧
表 寒客脉经络气血─冷痛,得温痛减
现 寒客脏腑─腹痛、呕吐或腹痛泻泄,腹
胀,纳呆
病因辨证
寒淫证候
辨证要点 恶寒肢冷,局部冷痛而喜暖,苔白滑
治则 疏散寒邪 鉴别
“伤寒”与“中寒”的区别
病因辨证
暑淫证候
概念 外感暑邪引起的证候
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有何关系?
• 疲劳是身体发给你的求救 信号,“过劳死” 是在疲 劳综合征的基础上发展、 恶化的结果。
• “过劳死”主要“青睐” 三种人:有事业心的人— —特别是“工作狂”;有 钱人——特别是只知消费 不知保养的人;有遗传早 亡血统又自以为健康的 人——特别是男性。
病因辨证
《内经》 病生于阳,生于阴
夫邪之生,或生于阴,生于阳,其 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 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素问•宝命全形论》)
宋. 陈无择 三因学说
六淫侵袭为外因
情志所伤为内因
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为不内 外因
病因辨证
根据来源和发病部位
外感 内伤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
刺痛或发痒、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肿大及触痛、头 部重压感等; • 3)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丧失、说话困难、注意 力不集中、理解力差及睡眠障碍等。 • 前提是排除其他疾病,具备这样3条基本特征。
那么这就是——
• “最好的运筹学家偏 偏没筹划好自己的 人生”
• 浙大36岁博导因过 度疲劳病逝
哪些人易患疲劳综合征?
身热、烦渴、舌红、脉浮数。
辨证要点 秋多,干燥,津枯液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
(总分:3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13,此题分值为13.00)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热证表现的是
(此题分值为1.00)
【A】.壮热恶热
【B】.两颧潮红(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C】.便秘尿黄
【D】.舌红苔黄
本题思路:
2.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风淫证候
(此题分值为1.00)
【A】.发热恶风
【B】.皮肤瘙痒
【C】.半身不遂(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四肢抽搐
【E】.咳嗽
本题思路:
3.恶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黄,脉虚数,属于
(此题分值为1.00)
【A】.伤风
【B】.湿燥
【C】.火淫
【D】.伤暑(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E】.中暑
本题思路:
4.下列哪项不是湿邪为病的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