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服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逐遗失的美好---裕固族民族服饰传承现状及策略探究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李倩
摘要:裕固族有着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但由于人口较少,其民族文化发展本身具有脆弱性。

近年来,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相互问融合渗透加剧,裕固族文化特别是裕固族非物质文化又出现濒危性。

文章以裕固族民族服饰为切入点,探析如何去重新找回这些美好的回忆。

关键词:裕固族服饰现状传承
裕固族是甘肃独有也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甘肃省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草原上,以游牧和半游牧为生。

在长期的繁衍发展和历史变迁中,裕固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习俗和文化传统,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针对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出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裕固族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一个颇具分量的命题。

一、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1.裕固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也包括定期举行的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

裕固族尽管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但裕固族文化却很有特色,影响较大.裕固族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的历史都要依靠各个历史时期的民间歌手来传承,因此它的民间文学如口头传唱、民间故事等十分发达,特别是其中的民歌,保留了古代丁零、突厥、回鹘等民族民歌的特点。

裕固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裕固族舞蹈有集体舞、双人舞、男女独舞、马上舞等多种形式,主要表现欢庆丰收、喜庆节日、婚礼、狩猎、宗教活动等。

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在建国后得到很大的发展。

裕固族音乐朴素优美、自然流畅,有民歌音乐、宗教音乐等.裕固族的民族乐器种类也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寺院乐器,如法锣、手铃、巴郎鼓、大镲、喇叭等,也有少数民族传统乐器,如天鹅琴和牛角鼓等,但现已失传。

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包含有明显的蒙古和藏文化的许多成分,这主要体现在裕固族传统服饰和传统饮食文化中,尤其是裕固族服饰具有较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裕固族具有民族特色的礼仪主要有幼儿的剃发和年轻人的婚礼仪式,要选时日隆重举行:有代表
性的民间文化活动主要是民间传统体育中的捧跤、赛马、射箭、拔棍等。

裕固族传统文化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成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是不脱离本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由于它主要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因而具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有悠久的历史和相对稳定的文化传统;二是在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脆弱性;三是在传承和发展中易受其他文化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2.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裕固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族地区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使得少数民族群众同外界的接触与联系越来越多,尤其是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技术的普及,使得民族地区与现代的、多元的和外来的文化的交流日益便捷和频繁,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裕固族后代正在逐步地走出草原和大山,更多地接受现代的文化熏陶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原有的生产、生活习俗正在悄然蜕变,民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正日益衰落,本民族文化的特殊性逐渐消失。

裕固族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

据调查,会讲裕固语言的裕固人不到50%,有个别乡的裕固人已经没有人会讲裕固语,居住在城镇的裕固族少年
儿童基本不会讲本民族语言;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了解本民族传统习俗活动的不足30%,而参与活动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仅有的人数不多的本民族历史、民歌、故事等民间文学的传承人由于年逾古稀,正在渐渐故去。

优秀的裕固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受到空前的威胁。

显然,当人们的意识因受外界的影响而日益走向开放,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削弱了群体意识,增强了个体意识时,那种集体性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生命力将会因其所依附的传统民俗活动的逐渐减少乃至消失而逐渐减弱甚至终结。

一个民族一旦没有了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如何对裕固族文化,特别是裕固族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二、裕固族民族服饰传承现状
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历史之悠久,源远流长;其积淀之深厚,蔚为大观。

民族服饰是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中产生的,是文化生态环境的产物。

郭沫若说“由服饰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兄弟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

裕固族服饰也不例外,正是该民族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状况的生动写照,不仅反映了裕固族的历史文化,又反映了裕固族的传统习俗。

裕固族服饰是甘肃省2004年确定的首批十个民族民间文化保
护工程试点项目之一,更在2008年出现在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具有珍贵、独特、濒危等特点。

裕固族服饰中体现的民族工艺和审美情趣隐喻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客观上符合生存环境,主观上满足了裕固族人追求美的心理需求,这种综合的审美观在裕固族服饰制作的工艺水平上得以充分的表现,是裕固族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裕固族服饰就其色彩、式样、装饰而言千差万别、千姿百态,既符合风俗习惯、审美心态,也是生活情趣的再现,又便于日常生产生活,是裕固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裕固族服饰有许多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英雄崇拜等相关的禁忌和规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规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1、裕固族民族服饰特点
裕固族历史上是个“逐水草而居”的民族,他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生息在我国西北地区,与那里的各民族互相往来。

在这一过程中,裕固族服饰既与游牧文化息息相关,也受到相邻各民族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外,裕固族的族源和民族形成的历史,也造成了裕固族服饰文化的多元成分。

裕固族的服装样式与藏、蒙服装有类似之处,都属于袍服,但由于裕固族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审美观,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格。

裕固族穿自纺自织的褐子衫或毡片长袄,冬季有钱人穿挂面的皮袄皮袍,穷人穿光板皮袄。

妇女佩戴长形头面等饰物,她们擅长刺绣,
在衣领、衣袖、布靴上常绣有各种花草和各类动物图案,特别是各种牲畜的图形,形象活泼生动,独具特色。

裕固族服饰绚丽多彩,内涵丰富。

裕固人虽然有两种语言并存,并且处在高山、沙漠、草原的生态环境中,经营畜牧业,与其他藏、蒙古、汉等民族长期和睦相处在一起,又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但还是保存着浓郁的古代北方草原马背民族的服饰文化特色。

裕固族男、女均穿戴镶边白毡帽,身穿高领偏襟长袍,束腰带,衣袍袖口、下摆口、两侧衩口镶有多色图案花边,足穿高腰子翘头皮靴或花边布鞋,按季节、地区分为坎肩、夹、绵、毡、布、皮衣,视经济条件由绸、缎、布、褐、皮作料。

“衣领高、帽有缨”,是裕固族服饰的一大特点,生活和文化传统形成了服饰上的审美标准,服饰的样式、花色、刺绣图案、花纹都按其民族习惯形成并代代相传。

民间流传着“水的头是泉源,衣服的头是领子”,“帽无缨子不好看,衣无领子不能穿”的民歌。

裕固族的服饰喜欢用红、蓝、黑、白等对比强烈的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头面的编织图案,虽然极为简单,仅以方、圆几何形状的组成,但因以红色为底,以蓝、白、黄、黑构图,故十分显目,而不使人觉得单调;尤其是银牌缀在红色的头面上,更见效果,立体感极强。

又如白毡帽上镶以红、黑色的边沿饰纹,也因色彩的对比分明,而使边沿饰纹非常清晰,令人产生玲珑、轻快的美感。

这种以对比色彩强烈来造成图案醒目、生动的手法,在绿色的大草原中,显得很得体,与裕固族粗犷、豪放的性格相协调。

2、裕固族民族服饰传承困境分析
资料显示,目前裕固族中平时着民族服装的不到10%。

而且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在一些少数民族村落中原本的民族服饰已完全汉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裕固族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难看到。

如今,传统民族服装已经成为裕固族群众欢度重大节庆活动时的礼服。

随着社会的发展,制作服饰等手工艺无人传承,大部分已濒临失传,一些服装的配饰刺绣品从传统工艺到原始图案都无法完整保存和传承,有些已失传多年。

有些流传在民间的原始物品大部分被不法商贩收购或倒卖,使部分可保留的原始的实物流失。

服饰文化随着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冲击,正趋简便化,失去了传统民族服饰的风格。

民族服饰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而裕固族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与开展仍然非常缓慢,民众对裕固服饰保护的意识也未从某种程度上提升。

第一,残缺不全的服饰文化保护体系。

目前对裕固族服饰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只是一些比较零散的工作,没有形成系统。

由于地域的分散性以及历史的迁移,再加上政府重视程度的薄弱以及资金的缺乏,使裕固族服饰文化没有形成完整的保护体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欲望日益旺盛,在精神方面却日益贫瘠。

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对于本民族服饰的关注度却日益降低,加上新潮方便服饰的冲击,使裕固族服饰的传承面临危机。

现今对于裕固族服饰的保护最重要的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的保护体系,对于服饰的保护要有完善的资料记载整个服饰的历史、变迁、流程以及各个年代的发展状况。

第二,裕固族传统服装制作人的严重缺失。

目前,裕固族服饰制作艺人知名度最高的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柯璀玲(又名斯尔吉)。

她已从事民族文化工作三十多年,后来因病退休,自2006年起,从事民族民间文化及民族工艺品研究、开发、加工工作,已开发生产出民族布艺堆绣、民族手工挂毯、民族皮艺挂件、刺绣、民族小饰品、民族服装服饰、民族手工织褐及产品,正在研发的产品有裕固族牛皮画、树脂工艺、民俗人物景观工艺、石艺产品等,为肃南县裕固族民族产业文化填补了空白。

裕固族服饰传承艺人较少,民族服饰大多为家中年长者制作,或由服饰店直接购买,专门从事裕固族服饰制作的艺人少之又少。

如今大多数裕固族人已习惯购买服饰,自家制作传统服饰的比例;大多裕固族老人也忘记了传统服饰的制作方法,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习这种“繁琐而不实用”的制作技艺。

第三,逐渐消逝的民族文化生存环境。

稀疏的草地,裸露的土壤,寥寥低矮的灌木,牧区近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前些年开荒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场严重沙化,已不适合放牧,其次,生
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直接导致一些风俗被淡忘甚至消逝,例如固定居所代替帐篷、水泥构建代替木结构,很多婚礼已不按照传统方式举行,传统的游牧与手工生产也逐渐被机械生产代替等。

在这种生活习俗已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下,裕固族服饰自然而然就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被遗弃。

三、裕固族民族服饰传承策略
民族文化的生存应包含着“保存”与“发展”两方面的内容:既要抢在那些已丧失生存环境的古老文化消亡之前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记录、保存工作,以保证我们民族文化基因库的相对完整性;同时又要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时寻找到一条能与现实相适应的发展之路,以避免其传承出现断裂,这就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据裕固族民俗学者钟敬文介绍,裕固族服饰目前出现了两种新现象,一是出现了裕固族服装模特队。

在喜庆节日,中老年妇女穿上裕固族古老的“凯门拜什”(头饰)走上了舞台,姑娘们身着经过改进的裕固族服装翩翩起舞;二是将裕固族妇女的红缨帽子按比例缩小,制成旅游纪念品出售,这种旅游纪念品颇受大家欢迎。

由此也推动了当地民族服装加工业的发展,许多家庭制衣坊也逐渐成为县城的民族服装店。

随着全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裕固族聚居地肃南县政府在保护裕固族服饰过程中主要开展了几个工作:①收集包括书籍、
图画、服饰样式、服饰图片等实物或者复件资料;②在肃南马蹄寺旅游节、赛马会及相关的艺术节活动中鼓励穿着裕固族服饰,设计相关环节展示和宣传裕固族服饰。

针对裕固族服饰当前的留存和政府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提出以下方向性建议:①加大裕固族服饰在政府性质的各种推介、节庆活动中的使用程度,加强裕固族服饰在裕固族民族文化中的认同意识;②重视裕固族服饰传承人在裕固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中的重要性,邀请配合记录、整理各种服饰制作技艺流程和方法,展示重点民间制作艺人的作品等;③鼓励民间传统服饰制作作坊在裕固族服饰制作和传承工作的推进,政府给予必要经费补贴或订单支持,使裕固族服饰制作艺人维持原有的生存状态;④通过有效渠道增加裕固族服饰常识宣传,引导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裕固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民族意义等。

四、结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裕固族服饰是裕固人千百年来在生活和劳作中形成的不可替代的优秀文化遗产。

它既是裕固族在寒冷酷热交替的地理环境中的独特选择,又是在充满艰难的狩猎、迁徙、游牧生活中的审美体现。

裕固族服饰是生活的必需,又是艺术精美的体现。

它深深融进了裕固族对世事的洞明,对人际的重视,对经济实力的权衡,对生活的热爱,对地理环境氛围的理解,对人生道路的企盼……裕固族服饰是研究挖掘裕固族历史渊源与生产生存
状况的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

裕固族这样一个人口不足一万四千、居住(分布)区域较小的民族而言,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深入,裕固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民族内部交流的减弱、传统群居方式的改变、民众传统文化传习的意识等等这些无疑将减少裕固语和传统习俗的使用。

现代生活方式需要频繁的外部交流,猛烈的文化冲击、强大的利益驱使,这些因素都在逐渐地将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内聚力不断减弱,对裕固族民族传统文化各种形式的保护行动更加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杨进智.裕固族研究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
2.裕固族简史编写组.裕固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08.
3.张志纯.甘肃裕固族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
4.王海飞.文化传播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变迁----裕固族30年来文化变迁的民族志阐释.民族出版社.2010.
5.李天雪.裕固族民族过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
6.肖青.民族村寨文化的现代建构----一个彝族村寨的个案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7.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8.普丽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2010 .
9.甘肃省编辑组.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甘肃民族出版社,1987.
10.闫丽娟.西北小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思考.科学·经济·社会.2001,4.
11.赵利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重构. 固原师专学报.2004,1.
12.贺卫光.论边缘文化与复合型文化---以裕固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为例.西北民族研究.19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