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距离挑战-精华版共26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一轮第三册第四课向距离挑战

第一轮第三册第四课向距离挑战
互联网的弊端: 真实性得不到保证,信任度低; 信息来源渠道不确切,安全性差; 沉迷网络,影响人们的学业和工作.不健康的信息和网 站会腐蚀人们的思想,不利于身心健康 导致垃圾信息泛滥、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 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请谈谈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 ⑴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实现信息交流 共享,。( “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 “信息 高速公路” (2)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 的更新改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推动了世界文明的 进程, ⑶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人们的工作、生活、 娱乐、学习、思维方式、社交、教育、医疗方式等发生 了革命性的变化。
网络的主要功能:
(1)发送获取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谈心、资料 检索、浏览新闻。 (2)休闲游戏:网络游戏、听歌看影视等。沟通交 友。
(3)经济(商贸)活动:网上银行结算、网上购物 ; 网上炒股、
(4)远程教育、 远程医疗 (5)办公管理、写作评论。 (6)舆论监督,议论时政。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6、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 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 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 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 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 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 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 到你的世界。”这本质反映了 ( ) A.《时代》杂志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深入到生活。

7.4 向“距离”挑战

7.4 向“距离”挑战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水: 1887年,内燃机装配轮船 1885年卡尔· 本茨和戴姆勒制成汽车 表现 陆 柴油机车投入运行,铁路建设迅速发展 空: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844年,莫尔斯鼓动美国国会架设了一条 由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5月21日, 电报线路开通,第一条电报线路在美国诞生。 莫尔斯在华盛顿写下了第一份电报的电文: ‘上帝究竟干了些什么?’”
课堂检测
◆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 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①运动员休息 室电灯通明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 料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参赛 ④运动 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家 人分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课堂检测

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 “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 战争”。这说明 A.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 B.现代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 本因素 C.电脑网络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 大的作用 D.现代战争不需要人参加
“发达的全球电子传媒和广告业,正在塑造 一个单一的文化品位。各民族的青少年的文 化品位趋于拉平,人类的文化生态平衡遭到 破坏。”(《科学的历程》)
地球的未来在 哪里,不取决 于其他生物, 取决于你我。
1.李鸿章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 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而有声。”这项发明 是( )
“不久大地将遍布通讯神经,它们将以思考 的速度把这块土地上的消息四处传播,从而 使各地都成为毗邻。”(莫尔斯)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电报
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 全球电报网的建立 电话: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无线电通讯: 马可尼—“无线电之父”

四向距离挑战

四向距离挑战
B.1851,连接英法的海底电缆 C.1866,横跨大西洋连接欧美的海底电缆 ②电话:1876,贝尔 ③无线电报:A.1902,马可尼 B.1916,短波实验 3.意义: 促进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使 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密切。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1.概念: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技术。 2.产生过程:①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1.概念: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技术。 2.产生过程:①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3.功能: 4.影响: ①积极: A.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 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 B.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和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C.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都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 D.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②消极: A.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 B.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C.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B.1851,连接英法的海底电缆 C.1866,横跨大西洋连接欧美的海底电缆 ②电话:1876,贝尔 ③无线电报:A.1902,马可尼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
马可尼 (1874—1937)
马可尼制作的无线电报机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1.原因: 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②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
2.概况: ①有线电报:A.1837,莫尔斯,有线电报机
知识经济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纷纷出现能 源危机,传统的工业经济陷入发展困境。于是, 人们开始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越来越多地发 展资源消耗低、知识含量高的经济。20世纪90 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首先在美国出现。这就 是知识经济。

24向“距离”挑战

24向“距离”挑战

A. 汽船
B.汽车
C.飞机
D.火车
2.下列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源于互联网的 是: ①乘火车外出旅行 ②开着汽车出去郊 游 ③网上购物 ④网上炒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3.互联网的诞生使: ①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②交往更加 方便 ③遗传工程迅速发展 ④地球变的更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现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与古代传递的方式有 哪些不同?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 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 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 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
无线电通信
电子计算机
有线电报的发明
塞缪尔· 莫尔斯 (1791—1872)
发送人类第一份电报的电报机
贝尔发明电话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
马可尼 (1874—1937)
马可尼制作的无线电报机
返回
有哪些现代通 讯工具呢?
报纸 手机、电脑、电话、广播、 电视、书籍、语言、网络、 小灵通、书信、快报、广 播、邮件、短信 、传真、 视频……
2.狼烟(烽火)。我国春秋时期,就有用火光烽烟传递军事警 报的记载。秦始皇以后,在万里长城上每隔十里即筑一烽火台, 用干燥的狼粪做燃料,点燃之后,火光烟雾腾空,可把紧急警报 传到很远的地方。这种传播媒介在古代社会商人们的经商活动中 也被使用,如在不同时期,都有夜行的商队、马帮“举火为号” 的记载。
狼烟
2、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第四课 向距离挑战

第四课  向距离挑战

火箭号机车
莱 特 兄 弟
第 一 次 可 操 纵 的 动 力 飞 机 的 飞 行
谈谈当今还有哪些更先进的交通工具?
磁悬浮列车 载人飞船
空中客车
空中客车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电讯事业的发展
1、条件: 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以及发电机 和电动机的发明。
2、发明:
⑴电报:1837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发报机。 ⑵电话: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 ⑶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网络? 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 响,也有消极影响,二者都不可忽略。 我们要趋利避害。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 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 因素而因噎废食。
面对信息全球化时代,美国和中 国是怎样采取对策的? 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 ⑵中国:国家经济信息网 中国教育科研网 公用数据通信网
实践应用 ①铺设海底电缆 ②扩展电报线路
有线电报
建立电话公司,生产 电磁感 电话机,经营电话业 务 应 电磁波 ①横跨大西洋传送 无线电试验 ②短波试验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1.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 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 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 们称为“第四媒体”。(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 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 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简言之,即电子计 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技术.
PC 600美元 10千克 0.25平方米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
5000次/秒
5000万次/秒
4.网络有哪些主要用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件传输 信息导航
网络的主要功能:

向距离挑战(1)(新2019)

向距离挑战(1)(新2019)

穿越大洋的电波
• 条件: • 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以及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 成就:电报:1837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 发报机。电话:1875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 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
• 影响:促进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 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 进一步密切。
立体交通的诞生 穿越大洋的电播 改变世界的网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标内容:
以网络技术为 例,理解现代 信息技术对人 类社会的影响。
立体交通的诞生
• 条件: •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
业的发展。 • 主要成就: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和戴姆
勒制成了最早的汽车。1887年把内燃机装到 汽船上。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 飞机。 • 影响: • 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 立体交通的新时代。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 思考题:你见过或听过哪些交通工具?
;无纸化会议系统 无纸化会议系统 ;
下令逮捕陕甘总督李侍尧 提督刚塔入狱 舟成 攻城不下 [12] 赵惠文王在位前期 常称病 东坝果然塌落 周勃 周亚夫纪念馆位于丰县城郊东北隅的周庙村 又善作诗文 简直是儿戏一般 三阅月工竣” 从之 位在廉颇之右 所以 」 如松力战 其功最最 李如松临危受命 号 希尹诛 此去 妖氛骨已寒 事连污条侯 .于敏中死后 康熙帝孙 奉恩辅国公弘融嫡妻 从皇太子真金抚军漠北 火焰蔽空 1717年 去世 [25] 伏击金兵 《清史稿》:乌什回赖黑木图拉作乱 拜窘 三十六年 望见烟火 得知宋高宗已取道温州逃往福州 甘肃盐茶厅回民张阿浑据石峰堡以叛 连克中卫 广武 玉泉营 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 2012:第207页 浴血到底的场面 阿桂又成为

必修三专题七3、4人类文明的引擎--向“距离”挑战

必修三专题七3、4人类文明的引擎--向“距离”挑战
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
国家经济信息网
⑵中国: 中国教育科研网
公用数据通信网
3、网络有哪些主要用途?
电子邮件
网上购物
网上聊天
文件传输
信息导航
4、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⑴互联网缩短了全球的“距离” ,加强了 世界的联系,使世界连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2)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人类进入了 信息时代。 (3)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人们的 工作、生活、娱乐、学习、社交、教育方式 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维。虽然创造的财富
增加了,工人们却失
去了手工业时代曾经
有过的自由。
及时反馈:1、“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
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
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
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A.发电机
B.纺纱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科“”技”结合的典范:第二次工业革 命1、电的发明和应用:
斯蒂芬孙
“蒸汽机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环境污染
这是19世纪 英国一个欣欣 向荣的新兴工 业城市,它曾 经是宁静的农 村,但蒸汽机 和工厂的出现, 使它变得浓烟 蔽日,臭水横 流。
加重了对工人 庞大的机器一刻不
的剥削
停地转,这位工人弯 着腰,以固定的方式
用扳手拧紧螺母。他
实际上变成了一个零
件,失去了自己的思
材料:
一位13岁少年 迷恋电子游戏,整 天泡在电子游戏厅 里,对人极为冷漠, 甚至整夜不回家, 最后被确诊患上精 神病,这是发生在 陕西省汉中市的一 个真实故事。
网络黑客 网络诈骗
5、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⑴过分沉迷影响人们的学业和工作.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4课向距离挑战(共50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4课向距离挑战(共50张PPT)

3、影响
推动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Nhomakorabea 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从平面交 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 系,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加速了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 进程。
汽车的发明
戴姆勒 (1834—1900)
1885年戴姆勒制成的汽车
亨利·福特 (1863—1947)
亨利·福特和汽车
早期汽车
泰坦尼克号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人类为什么能从平面交通时代步入立体交 通时代
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 科学家们的钻研。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需要;
⑵从通讯方面来看,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是19世 纪电磁学的重大成就。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的发 明都是依据电磁理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动机、发电 机的发明又为之提供条件。除有线电报外,电话、无线 电通信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这些发明为 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文 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总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类的交通运输业和电讯事 业获得突破性进展,各大洲、各国、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空前密切,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由此而“缩短”。
互联网
互联网(英语:Internet),又称网际网路, 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 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 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 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 “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 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 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 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 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向距离挑战_精华版

向距离挑战_精华版

2、互联网技术
(1)背景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2)概念 互联网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以 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 为“第四媒体”。
(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 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
(3)意义 ①缩小全球空间距离,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 递与汇集; ②使信息高速传输,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③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人类文明 的进程。
发送人类第一份电报的电报机 塞缪尔· 莫尔斯 (1791—1872)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华盛 顿国会大厦里,向巴尔的摩发出了: “上帝干了些什么?”一语———这 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有线电报的发明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 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 过来!我有事找你!” 这一句 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 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 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 路开通。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 个试音:“喂,芝加哥”,这 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
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 1995年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到2007年中 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1.44亿。
“天涯若比邻”——科技对“距离”的挑战
材料一:公元627年秋,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法师 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 法的西行历程。历经一年的跋涉到达印度境内。 材料二:1872年,斐利亚· 福克先生在伦敦改良俱乐部和 会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在当时的情况下, 这确实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但最后他提前一天完成了。 (《八十天环游地球》简介) 材料三:1992年10月,一架“协和”号超音速客机,为 了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只用了32小时49分 绕地球一周,创造了环球飞行的新纪录。

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七四 向“距离”挑战(33张)

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七四 向“距离”挑战(33张)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 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 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 攻击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C ) 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 C.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作用和影响。 3.了解科技进步与发明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作 用与巨大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1.条件:高效率的___内__燃__机____的推广使用,推动了汽车工 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立体交通工具 (1)汽车: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以汽油机为动 力机分别独立制成最早的汽车。 (2)轮船:1887年,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2.有线电话:1876年,美国人__贝__尔__发明了电话机。不久, 他建立了电话公司。 3.无线电报 (1)意大利人___马__可__尼_____首先将电磁波的理论运用到无线 电通信上,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2)1902年,马可尼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的试验获得 了成功;1916年,他再一次完成了信息传播史上的重大突 破——短波试验,从而奠定了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一、学习思考 1.你见过哪些交通工具?你还听说过哪些更先进的交通工 具?你对未来的交通运输有什么新奇的设想吗?(教材P135) 提示:(1)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地铁等;(2)磁悬浮列 车、航天飞机等;(3)略(可进行开放性设想)。
2.你还知道哪些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科技成果?(教材P136) 提示:赫兹发现电磁波,无线通讯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为了 纪念他,人们将电磁波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另外,电流 单位“安培”、电压单位“伏特”、功率单位“瓦”、能量 单位“焦耳”等,都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3.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往习惯,它有 利也有弊。请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教材P136)

第4课 向“距离”挑战

第4课 向“距离”挑战

第4课向“距离”挑战情景问题切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诞生,并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局面,信息化社会正向我们走来,目前它已无孔不入地深入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等各个领域。

不管人们对互联网与信息革命可能带来的后果怎样评价,但可以断言的是,谁要是低估了信息产业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谁就将会丧失时代的机遇。

面对互联网及信息化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如何兴利除弊,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

学习目标引领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立体交通的诞生”讲述了科技革命推动下汽车、航空业的兴起、发展概况。

本课第二目“穿越大洋的电波”主要讲述了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本课第三目“改变世界的网络”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的发明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德国②1887 ③1903④莱特兄弟⑤平面⑥立体⑦美国⑧莫尔斯⑨1851 ⑩1866 ○111876 ○12美国○13电话○14马可尼○15无线电之父○16短波○17 1946 ○18美国○19自动化○20控制论○21人工智能○22通信技术○23信息高速公路重难疑点探究1.如何理解工业革命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从交通方面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创制成功,90年代柴油机出现。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内燃机的发明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全世界石油开采量大幅上升,燃料问题相应解决。

这样,以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得到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从通讯方面来看,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是19世纪电磁学的重大成就。

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的发明都是依据电磁理论。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动机、发电机的发明又为之提供条件。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七第四课[向“距离”挑战]ppt课件.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七第四课[向“距离”挑战]ppt课件.ppt
复习回顾
项目
时间
代表
生产力
社会结构
世界格局
第一次工业 革命
第二次工业 革命
项目
时间
代表
第一次工业 18C60年代
革命
—19C中期
蒸汽机
第二次工业 19C70年代 电力
革命
—20C初 内燃机
生产力
极大的提 高了生产 力,进入 蒸汽时代 ,资本主 义由工场 手工业过 渡到机器 大生产
社会结构
社会分裂 为两大对 立阶级: 工业资产 阶级和无 产阶级
有形的距离近了,
却产生了
9-11事件后,首都机场安检 的级别不断调高,哪怕身上有 一个金属皮带扣,在通过安检 门的时候也会引起报警。往来 美国的航班更是得到了特殊照 顾,箱包、皮带、鞋跟,身体 上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会被安检 人员手中的探测棒扫描一遍, 甚至是随身行李箱包中的一个 带有锉刀的指甲钳,也会从安 全的角度出发被要求托运。
——《直面全球化》
距离近了,
却远了
3月22日下午18:18,乌云漏 洞平台发布消息称,携程系统 存技术漏洞,可导致用户个人 信息、银行卡信息等泄露。泄 露的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身 份证号码、银行卡类别、银行 卡卡号、银行卡CVV 码(即 卡号、有效期和服务约束代码 生成的3位或4位数字)以及 银行卡6位Bin(用于支付的6 位数字),上述信息有可能被 黑客所读取。 ——《凤凰网 》
探究二 互联网对青少年有什么影响
• 利: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增强对外交流; 可以促进个性化发展;可以促进学业等等
• 弊:各种宣传色情、凶杀、暴力、赌博等 信息污染青少年的心灵;沉迷于虚拟世界 、脱离实际社会;现实交际能力缺乏、沉 迷于网络,消耗时间,荒废学业等等。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高二历史人民必修三向距离挑战上课讲课文档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高二历史人民必修三向距离挑战上课讲课文档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高二历史课件人民必修三向距离挑战上课 PPT
第一页,共37页。
整体感知 第一框 立体交通的诞生—交通
第二框 穿越大洋的电波 -----电讯(电话、电报)
第三框 改变世界的网络---互联网
第二页,共37页。
第三页,共37页。
第四页,共37页。
第五页,共37页。
人力、畜力、自然力
远程教育、 远程医疗…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 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
“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使地球村成为真正的现实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
水陆:平面交通
机械力(内燃机为主)
水陆空:立体交通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1、原因:
思考:(1人)第类二从次工平业革面命交中内通燃时机的代发明步和入使用立体交通时 代的原(因2)石?油表开采现和石?油对化工世业界的发的展。影响?
水:1887年,内燃机装配轮船
2、表现: 陆:1885年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汽车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该如何处理学习 与上网这两大问题?
应当坚持先爱书包,再爱鼠标的原则; 始终贯彻先读书,再上网的思想
第三十页,共37页。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第三十二页,共37页。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第三十三页,共37页。
掌上电脑
知识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