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沙河市第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沁园春雪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单元《沁园春雪》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沁园春雪》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词之美,传承中华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教师可提供写作支架,如开头、结尾的模板,引导学生借鉴诗文的表达手法,激发创意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透彻,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沁园春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有没有过被深深感动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感受诗词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写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沁园春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的美学价值、文化意义,并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诗词之美。
二、核心素养目标
《沁园春雪》教学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诗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创作简单的诗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文学素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能力目标1. 了解词的一般特点,体会本词语言的准确性;2. 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目标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重点、难点:1. 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 通过分析与诵读,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李白有“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的豪迈,柳宗元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
雪在诗篇里是诗人情趣的寄托,人格的化身,今天我们也要一起去感受一篇气势恢弘的词——《沁园春•雪》(二)相关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1. 关于词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源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每首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那么,现在你能结合词的相关知识说说对“沁园春•雪”这个题目的认识吗?答:“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 如何朗诵《沁园春•雪》?你是如何朗读这首词的?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再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听完了朗读录音,同学们想不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甚至比老师还好呢?你知道怎样读一首词才能读出感情和和谐的节奏吗?①要读准字音理解文意;②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③在理解品味诗歌的基础上把握朗读的语调和语速。
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注意停顿和重读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 雪》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一﹑自主学习1、查找资料,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介绍*:3、自读课文一遍,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正音或解释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4、结合书*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二、合作、探究、展示(一)、解题并整体感知:《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
乍一看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这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抒情诗。
雪在词中,已不再是陪衬物,不再是一种逆境的象征,而是作者歌咏的对象。
置身于*描绘的冰雪世界,你不但毫无寒冷之意,而且会油然而生壮美之感。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冰雪世界是“活的”,而且有着红日的照耀,“妖娆”、“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要求看课本上的彩图或放幻灯片)*站在历史的高度,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主宰历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
(二)、学生听录音跟读,小组展示(三)、学习词的上阙,指名学生朗读,1、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沁园 雪》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重要词语。
2、感知词中形象,理解作者思路和全词的主题。
能力目标:1、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凝炼贴切的诗歌语言,领会诗歌意蕴。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诗人表达的感情。
德育目标:理解诗人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析法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王万里江山,风景秀美如画,多少文人墨客曾流连其间,乐而忘返。
也曾有多少英雄人物在其中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留下千古功名。
在现代众的诗人当中,毛泽东堪称诗国骄子。
他在1945年赴重庆谈判期间,以一首《沁园春·雪》胶东山城文化风云。
(板书课题)二、题解与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听名家朗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
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齐读一遍。
3、学生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
下阕议论、抒情。
四、品读课文,赏析意境(一)、学习上阙1、集体朗读上阙。
2、学生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明确:上阕写景共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沁园春·雪》,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词语解析:学习生字词,如“皑皑”、“蜡象”等,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诗句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沁园春·雪》的基本内容、意象、修辞手法以及诗歌主题。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沁园春·雪》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和亮点。首先,奏和情感表达上还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沁园春·雪》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豪情壮志。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歌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歌如何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描绘雪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诗歌主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沁园春·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冬天见过雪吗?雪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毛泽东笔下的雪景奥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教案新人教版
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2.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3.感受作者的伟大胸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唐代“张打油”曾写过一首打油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你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吗?没错,就是雪。
雪,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你能说出几句描写雪的诗句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雪的词——《沁园春·雪》。
(一)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qìn莽莽mǎng mǎng分fèn外妖娆ráo数shǔ风流人物折zhé腰成吉思汗hán稍逊xùn风骚sāo还看今朝zhāo(二)了解作者。
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2.本词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
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二、诵读感知雪中景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停顿与重音指导]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
(1)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体会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表达的情感,如对革命事业的豪情壮志。
突破方法:结合诗词背景,引导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加深对意境的理解。
(2)表达技巧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难以辨识和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突破方法:通过具体示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效果。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沁园春雪》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沁园春雪》,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意境、表达技巧,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沁园春雪》的内容、意境和表达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并启发他们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沁园春雪》为载体,让学生体验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 雪)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课沁园春雪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
全词融写景、议论、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本课被安排在第一单元第一课,位居单元之首,对本单元的教学有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阅读价值。
二、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理清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3、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4、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领会诗人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5、背诵并默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反复朗读,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难点: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内涵深刻的语句。
四、教学准备1、教学方法:诵读法、圈点批注法2、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3、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反复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搜集咏雪的诗句或佳作,完成《同步探究》部分内容。
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背诵。
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并明确学习目标。
师:古诗词中咏雪的诗句很多,同学们搜集到哪些?请把你的收获展示给大家。
学生交流展示咏雪的诗句,教师提示大家整理并积累。
师:我们欣赏过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高孤傲,我们也领略过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色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壮阔。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诗歌都会关注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明确:积累词语;明白诗歌的内容;理清诗人的思路以及诗歌的主旨;品味诗歌的语言;背诵。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以《同步探究》为主。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并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
3、指名朗读并评价: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如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各抒己见,词的上片和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后明确: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英雄。
《沁园春雪》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沁园春雪》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沁园春雪》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雪》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林徽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领会诗人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所作出的努力和付出。
3、感悟诗人对人生和人世的深刻思考和思想启示。
4、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性认识与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语言的运用。
2、把握领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主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自我境遇的描述。
2、理解作者对宇宙与自然的反思。
四、教学方法:1、讲授。
2、合作探究。
3、课堂互动。
五、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通过展示诗歌《沁园春雪》的诗歌音乐视频,带领学生感受沁园春雪的诗歌意境,铭记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2、导入教材通过撰文配图讲述林徽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林徽因的创作背景、创作思路,并细读诗歌原文《沁园春雪》。
3、理解作者的思想教师主讲介绍诗人林徽因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林徽因的文学追求在于对人性的体认,对人类生命的全景理解。
同时,她从亲身经历、生命体验出发,发掘自身文学灵感,并独立思考人生和人世的意义。
通过讲解,学生对诗歌作者,林徽因,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促使学生引起兴趣,进一步阅读、鉴赏和思考。
4、课堂探究通过语文课堂活动:“诗歌鉴赏赏析”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诗歌中的语言运用,如形象描写、修辞手法等。
并进行诗歌分析,得出林徽因沁园春雪的主题思想:《沁园春雪》表达了林徽因对民族、对生命、对自我的追求和关爱的情感表达,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呼唤个体的独立意识和自我实现。
5、作品呈现通过学生演讲PPT文件和小组展示课堂作业等多种形式,展现学生对《沁园春雪》的理解和感悟,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6、总结点亮在学生行进的过程中,教师总结课程,强调诗歌的语言艺术和思想内涵,需要学生在平时读书、写作、生活中多多借鉴,在抒写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中,运用好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特色,争取更多、更好的成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0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丰富的表现力。
②捕捉形象,能联系背景说出情感体验。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个性化描述,感受诗人气魄雄伟、胸怀博大的超拔形象。
②一句话品味词语,多媒体感受意境。
3.思想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襟怀,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明方法、探诗境、味诗情、品诗语。
教学难点探诗境、味诗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
他一生留下七十多首诗词,每手都如一扇窗户,展示出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
今天我们透过《沁园春雪》,走近诗人毛泽东,感受伟人的诗才诗情。
整体感知:一、畅谈预习感受。
二、交流搜集资料: 1.创作背景与发表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2.《沁园春雪》的影响A 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B 将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小学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诗篇《七律.长征》,今天我们就再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
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二、整体感知:学生看书、听读,正音。
(放录音,学生将音记在书上)出示幻灯片(一)、给加线字注音:①分(fèn)外妖娆(ráo)②逊(xùn)③成吉思汗(hán )④数( shǔ )风流人物⑤还看今朝(zhāo)(二)、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折腰——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学生自读,两人互指缺点。
(三)、分析重、难点: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很明显,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上下两阕之间有一过渡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一过渡句。
(学生作答)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作答,并将这一过渡句标出,作用记在书上)“江山如此多娇”是承接上阕来写的,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是贬?是褒义,是赞扬。
那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是什么景?雪景。
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北国风光怎样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感情,正确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雪景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
2.授课过程:(1)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2)课文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熟悉诗歌内容。
然后重点讲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
(3)深入分析:通过小组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
(4)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作文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互动环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
5.布置作业:布置适当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诵读、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听写、翻译、赏析等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 雪》教学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学教案《沁园春雪》教案篇一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动性。
1、指导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全词;2、引导学生理解、赏析上片。
(知识目标)1、读准“分外、妖娆、折腰、……”等字音;2、理解“妖娆、风骚、红装素裹……”等词语的意思;3、体会上片融情于景的写法。
(能力目标)1、大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词;2、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激发学生共鸣。
诵读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1、情景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感受诗歌情感。
制作“演示文稿”19张配合教学。
一、情景导入、简介背景(6分钟)(一)情景导入1、出示两张雪景图片,启发学生: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描述或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雪景?(如: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等)2、启发:你还联想到哪些写雪的诗句?(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下诗句,老师予以肯定和表扬)①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3、导入语: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伟人毛泽东笔下的雪景(出示“演示文稿”——写有《沁园春·雪》,背景为毛泽东的照片及毛体的书法《沁园春·雪》的图片)(二)背景介绍(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
在上面的画面上出现以下文字)写作背景: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开展抗日斗争。
在陕北青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登上海拔数千米的塬,眺望茫茫白雪,一口气写成了这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沁园春雪》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示)1、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2、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三、导学达标(一)诵读感知(16分钟)1、指导朗诵自读——指名读——听“配乐朗诵”——齐声朗诵(①指名朗读前检查学生对“分外、妖娆、莽莽、竞折腰、成吉思汗”字的读音掌握情②听读时提示学生注意“重音、停顿、语气”等;③齐声朗读时要求尽量模仿“配乐朗诵”,要读出感情。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沁园春·雪》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沁园春·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了解有关雪的文化常识,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2.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为什么?2.自主学习(10分钟)a.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课堂讲解(20分钟)a.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分析课文中的词语运用,如动词、形容词等。
c.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案例分析(15分钟)a.教师展示与雪相关的案例,如诗歌、文章等。
b.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c.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课堂小结(5分钟)b.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写一段关于雪的作文。
b.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学生学习反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困惑,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沁园春·雪》,让学生了解雪的美丽和魅力,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沁园春·雪》是一首描绘雪景的美丽诗篇,它把读者带入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让人感受到雪的神奇和美妙。
《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沁园春·雪》中的修辞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修辞手法的美,分析其在写作中的应用,并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识别:学生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和解释诗中的各种修辞手法,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策略: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等方式,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意境领悟:诗歌的意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诗人在特定背景下所表达的情感。
-策略:结合历史背景、诗人生平,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逐步领悟诗歌的深层意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沁园春·雪》的背景、修辞手法和诗歌意境。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诗歌背诵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诗歌,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如节奏朗诵、联想记忆等,以提高学生的背诵效果。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尽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对于《沁园春·雪》中的爱国主义情怀理解不够深刻。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结合诗歌背景和诗人的生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沁园春雪》教案
0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 感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
讲解法
教师对诗歌的背景、意境、修 辞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帮助 学生全面理解诗歌。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 诗歌的主题、艺术手法等,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情境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与诗 歌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学生身 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解、示范 、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 导学生朗读、模仿和创作,加深学生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
教学效果
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能够进 行初步的赏析和创作。
学生反馈
在课后,我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和效果表示满意,认为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深入研读
总结词
深入分析、理解内涵
详细描述
通过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提高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词
总结要点、巩固所学
详细描述
通过总结课文的要点和重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 记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人阅读等方式,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 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深入领会作品蕴含的崇高情感。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通过问答讨论,使学生在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情况下,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探究,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的伟大胸怀、坚定的信心,获得诗词鉴赏的审美愉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本首词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主旨,初步学会知人论世的阅读赏鉴方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教学难点:了解的伟大功绩,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创作特点源于献身国家、民族的伟大的人格与胸怀。
三、教学策略1.教学实践中不主X在一篇文本中面面俱到讲很多琐碎的知识点,无论是在学习方法、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的哪一方面,都要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课有一得,突出重点。
2.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
本课主要采用扩展思维的学法,调动历史课及日常积累的学习成果,贯通文、史、哲思维为语文课堂所用。
在朗读中不追求表面的抑扬顿挫,而是加大思考力度,赏读、评议结合,以真正的情感领悟自然地带动朗读语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今天学生对毛主席已经非常生疏的教学背景下,注重在课文解读中以知人论世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伟人、诗人,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阅读毛主席诗词的兴趣。
4. 在讨论中教师不能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1《沁园春雪》(共5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1《沁园春雪》(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1《沁园春雪》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理解诗句中的“妖娆”、“风骚”、“一代天骄”等字词的意义;⑵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⑶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
2、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法、品读法、联想想像法、合作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2、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3、学习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表意丰富的特点;4、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河山热情赞美之情,体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片。
第二课时:下片、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集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导入本词的教学。
二、研习课文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并展示其书法作品)2.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1)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2)难写字:莽、娆、竞、骚。
4.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合作探究。
(1)学习词的上片:①上片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②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出了视野的辽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
【目标定位】
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法指导】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歌。
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学】
一、预习导学
1.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毛泽东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3.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民主讨论: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自由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自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词的前三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千里”“万里”
反映了什么?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词的上阙中作者用“望”字领起了哪几句?
(2)上阙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哪句?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4)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归纳总结。
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读柳宗元的《江雪》,比较本文和课文在内容表达上的异同点。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当堂检测】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
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
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请仔细体会揣摩。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拓展延伸】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自由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自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词的前三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词的上阙中作者用“望”字领起了哪几句?
(2)上阙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
动的句子是哪句?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
作用?
(4)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可让学生介绍毛泽东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提示:北国的冬天,大雪覆盖了一切。
长城内外,到处是冰封雪飘;而后,红日当空,白雪辉映,一片壮丽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前三句开篇点题,总写北国的雪景。
“千里”“万里”描写了祖国幅员的辽阔,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开阔。
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旨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写了雪景,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不同点:本文写的是寒江雪钓图,抒发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
课文写的是壮丽的北国雪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热爱。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
语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归纳总结。
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
谈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读柳宗元的《江雪》,比较本文和课
文在内容表达上的异同点。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练习反馈】参考答案:1.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2.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3.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4.看山江天水 5.承上启下的过渡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7.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
无畏革命精神。
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
(能答出大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