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的存在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的。内驱力与需要密切联系,是引起个体动机的内部刺激,可分为生理内驱力和社会内驱力两种。诱因是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内驱力和诱因这两个因素决定动机具有活动性和选择性两个特征。(1)活动性:动机推动有机体进入活动并通过行为的强度与持续时间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水平。(2)选择性:动机推动有机体选择一定的活动,而相应地忽视其它活动。这一特征也被称为动机的指向性,它指导行为朝向特定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动机常常是由内驱力和诱因相互作用来决定的。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1. 马斯洛认为人有许多需要,但共同具有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

2. 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有三个方面的内驱力:一是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它常以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操作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往往以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三是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父母、教师)和同伴们的赞许的认可而努力搞好学习、搞好工作的需要。它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是固定的,通常随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变化。

3. 韦纳提出的归因模型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主要来自四种因素:自身的能力;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任务的难度和运气的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

4.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中心思想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班杜拉认为,行为出现的原因是人在认知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相倚关系之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自我效能感与成就行为是相互促进的。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引起的,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增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就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而学习活动又可以激发、增强和巩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而学习活动又可以激发、增强和巩固学习动机。学生个人因素中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定向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有重要影响。在学校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专业修养和专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鼓励动机成就的课堂气氛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本章习题

1.动机的分类

2.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3.影响动机的因素

4.运用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资源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张爱卿:《学与教的历史轨迹——20世纪的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5.冯忠良:《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6.刘华山:《大学教育心理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8.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10. 张庆林主编:《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