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临床应用
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术后供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治疗临床观察。
方法对10例病例,供区缺损面积约5cm ×6cm 、4cm ×3cm 及5cm ×8cm 等不同面积修复,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
结果10例病例皮瓣完全成活,本组术后均获随访6~12个月,外形满意。
结论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减少供区瘢痕增生的有效治疗方案。
关键词: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皮瓣;显微外科技术中图分类号:R6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2238(2019)7-753-02DOI :10.3969/j.issn.1006-2238.2019.7.012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的应用蔡波,邓名山,丁红龙,王波,付姜峰(江西省南昌曙光手足外科医院,南昌330006)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在临床使用非常广泛[1-3],且是易于掌握且易实施的供区修复方案,但供区修复在传统治疗中多采用植皮修复供区,这无形中再次制造一个新的创面,且植皮成活后创面瘢痕增生明显,外形极不美观。
利用皮瓣再次修复创面在临床中也非常多见[4,5],自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我们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后供区10例[6,8],皮瓣均完全成活,瘢痕未见增生,外形饱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23—56岁,平均31岁。
10例均为皮瓣切取术后皮肤缺损。
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皮瓣修复供区10例,切取皮瓣面积等同供区缺损范围。
1.2手术方法1.2.1标记穿支点术前用动脉血管照影结合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腘窝下2cm 腓肠肌内侧穿支处进行动脉穿支点的标记。
1.2.2皮瓣设计⑴轴线:以腘动脉中点分别向内踝后缘顶点连线为皮瓣轴线;⑵关键点术前标记的动脉穿支点;⑶皮瓣面积:以闭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供区存留创面为主要切取面积。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报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对29例小腿近段及足踝部位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
结果皮瓣全部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4年,平均13个月,感觉恢复,色泽正常,无溃疡,功能良好。
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手术操作及设计简便,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可理想修复胫前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关键词】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软组织缺损在骨科临床中经常遇到,因其组织解剖和功能特点,当其缺损后常伴有骨骼、肌腱外露及感染,修复相当困难。
以往常选择胫后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这种方式损伤较大。
我们于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9例,均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予逆行或顺行修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9例,男18例,女11例。
年龄13~62岁,平均36岁。
软组织缺损部位:小腿近段4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14例,内踝及足背内侧区5例,足跟及跟腱区6例。
缺损原因:外伤22例,慢性溃疡6例,肿瘤切除1例。
1.2 治疗方法该皮瓣设计以跟腱与外踝中点至腘窝中点连线为轴线。
根据受区面积及蒂部所需长度沿皮神经行程任意设计皮瓣,皮瓣蒂长度等于皮瓣旋转点至软组织缺损近端的距离。
逆行旋转时旋转点不低于外踝上5~7 cm。
手术从腓肠神经蒂部开始,切开皮肤及皮下游离,确定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位置,小隐静脉也应包含在皮瓣内,根据神经所在位置,适当调整已设计好的皮瓣,并用同法,于对侧找到神经后即予以切断,再切开皮瓣周缘皮肤,于深筋膜下起皮瓣。
皮瓣蒂即旋转点处作切开后小心分离,使保留2 cm宽之筋膜蒂,并经皮下隧道转移至受区。
供区较小时可直接缝合,较大时须游离植皮覆盖。
2 结果本组29例筋膜皮瓣全部成活。
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游离植皮愈合3例。
随访6个月~4年,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临床体会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临床体会2002~2008年10月,我科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性19例,女性3例。
年龄25~55岁。
其中外伤导致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胫腓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3例,足背慢性溃疡肌腱外露2例,足跟部瘢痕疼痛1例,病程1.5月~ 2年。
1.2应用解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走行恒定,变异较少,腓肠内、外侧皮神经在小腿中段合成腓肠圣经,其伴行营养血管也汇合与腘窝中间皮动脉共用形成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在小腿下1/3该动脉发出许多细小分支供应相应区域的皮肤,大多数伴行动脉下行至踝部,在外踝后上方4cm处腓动脉穿支与神经伴行动脉或动脉网广泛吻合,皮瓣的旋转点即是血管的穿支所在部位。
1.3手术方法手术在大腿上气压止血带下操作,以腘窝中点至外踝后缘内侧连线为皮瓣中轴,根据受区所需皮瓣大小及蒂旋转的长度在该中轴这设计皮瓣,皮瓣面积设计遵循整形技术“逆转设计法”皮瓣面积大于缺损面积约10%,采用“S”型切口。
切开皮瓣蒂部皮肤,锐性分离皮下后,将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包括在蒂部内,注意在神经及伴行血管两侧保留1.5-3cm宽的筋膜组织,切取皮瓣越大,蒂保留越宽,再切开皮瓣远端将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切断结扎,皮瓣在深筋膜下掀起时,将皮肤与深筋膜缝合,保证其血管网的完整性,并要顺着神经血管束向蒂部锐性分离,勿使神经血管束脱离皮瓣,这样形成了以该神经血管束为中心的皮瓣旋转 90-180°,经切开的皮肤转移至受区。
皮瓣切取范围4cm×6- 12cm×10cm,供皮直接缝合或皮片移植覆盖。
2 结果本组18例完全成活,一例皮瓣术后远端血运差,部分坏死,经多次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经4个月至15个月随访,外形良好。
3 讨论3.1皮瓣的优缺点3.1.1本皮瓣解剖位置恒定,皮瓣设计灵活多变。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王快胜 柴益民 邱勋永 马心赤 林崇正 陈彦 【摘 要】 目的 探讨应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1月~2004年11月,在腓动脉肌间隔支与腓肠神经血供的解剖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
其中男14例,女8例。
年龄5~54岁。
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动脉小腿下段穿支为血管蒂及转轴点,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应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13例,腓动脉第2穿支蒂皮瓣8例,第3穿支蒂皮瓣1例。
切取皮瓣范围13cm×12cm~30cm×20cm,穿支血管蒂长1.7~3.0cm,穿支血管蒂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4.5~8.0cm,血管外径1.0~1.2mm。
结果 术后2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
其中4例腓肠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术后1年感觉恢复好,两点辨别觉为10~13m m。
结论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适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 腓动脉 腓肠神经 血管穿支 皮瓣 修复中图分类号:R622.1 R658.3 文献标识码:A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URAL NERVE NUTRITIONAL VESSEL AXIAL FLAP PEDIC LED WITH THE PERFORATING BRANCH OF THE PERONEAL ARTERY/W A N G K uaisheng,CH A I Y imin,QI U X uny ong,et al.D ep ar tment of M icrosur ger y,H ainan Pr ovincial H osp ital,H aikou H ainan,570311,P.R.ChinaCorr esp onding author:W A N G K uaisheng,E-mail:wk sh123@【Abstract】 Objective T o ex plor e the applicatio n o f the impro ved o per ative technique and clinical r esults of sur al ner ve nutritio na l vessel ax ial flap repair ing t he soft t issue defects of the lo w er leg,the ankle and t he fo ot.Methods Fr om Januar y1999to No venber2004,the modified flaps w ere applied in22cases of soft tissue defect o n the ba sis of anatom y o f t he inter musclar septum per for ating br anches of pero neal art ery a nd the sural nerv e nutr itio nal v essel.T her e w ere14males and8fem ales.T heir ages r ang ed fro m5to54yea rs.A ccor ding to the posit ion and size of the soft tissue defects,the sur al nerv e nutr itional vessel flap pedicled w ith the perfo rat ing branch o f the per oneal ar ter y in t he low er leg w ere desingned and o bt ained to r epair the so ft tissue defect s o f the lo w er leg,t he ankle and the foo t.T he flap size r anged fro m13cm×12cm to30cm×20cm.T he v essel pedicle o f per for ating br anches ra ng ed fr om 1.7cm to3cm.T he distribution o f the vessel pedicle of per for ating br anches r anged fr om 4.5cm to8cm on the later al malleo lus.T he diameter s of vessel r ang ed fr om1mm to1.2mm.Results T he fla p pedicle w ith the termina l branch o f the per o neal ar tery w as used in13cases,t he ot her br anches wer e used in9cases.A mo ng o f22cases,t he sural ner ve wer e anastomo sed w ith t he acceptor senso r y nerv e in4ca ses.T he skin sense w er e sat isfactor y a fter1year o f oper atio n and 2-po int discrimination w as10-13mm.A ll flaps sur viv ed complet ely in22cases.T he o ut line and functio n wer e satisfacto ry dur ing6-18months fo llo w-up.Conclusion T he blo od supply of this flap is r eliable.F lap elevation is easy. T he size of flap is la rg e eno ugh to repair skin defects of t he lo wer leg,the ankle and the fo ot.【Key words】 A r teria per o nea Sur al ner ve P erfo rat ing br anch F lap RepairFoundation item:N atural Science F oundatio n o f Hainan Pr ov ince(30217) 1999年1月~2004年11月,我们在对腓动脉肌间隔支与腓肠神经血供的相关解剖及临床观测基础上,设计以腓动脉小腿远端穿支为血管蒂及转轴点,沿腓肠神经切取皮瓣移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效果满意。
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临床应用
性胫骨中上段 软组 织缺损 伴有 骨或 肌腱外 露创 面 1 患 6例 者 。其 中男 1 , 6 ; 0例 女 例 年龄 2 4 , 0~ 8岁 平均 3 岁 。左侧 2 9 , 例 右侧 7例 ;0例伴有胫腓 骨骨折 。损伤原 因: 1 交通 事故
侧 头或比 目鱼 肌肌瓣 局部转 移 的术式 。但 对 急症患者 , 若
优于行皮瓣转移手术者。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考虑 。 关于手术体位 的选 择应按 患者 和术 者 的要 求来 确定 。 取平卧位 , 与髋 关 节稍 屈 曲并外 展 外旋 是标 准 的体 位 。 膝 但有 的患者膝关节僵直 , 屈曲受限时 , 上述体位 切取肌瓣 常 有困难 。作者认 为应用NI, 和俯 卧位多可顺 利完成皮 瓣  ̄位 t 或肌瓣 的切取 。特 别是 血管蒂 要求较 长者 , 择俯 卧位对 选 皮瓣 或肌瓣 的切取更为有利 不足之 处是皮瓣 或肌瓣切好 后要按供 区的需要重新调整 体位 操 作 时应注意 : 1术前 () 供区应无 明显损伤或局部瘢 痕。( ) 区清创应彻底 , 2受 细心 去除创面失活 组织与 炎性 肉芽组织 。( ) 留少 许 肌纤维 3保 在血管蒂上L , 7 有利 于保护 和防止血 管蒂损伤 。( ) j 4 用双极
取平卧位 , 膝与髋关节稍屈曲并外旋 ; 也可
俯卧位 。选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 醉 , 充气止血 带下手术 , 在 但不驱血 , 有利 于术 中辩 认腓 内侧血 管 。应 先行 受区清 创 术, 去除创 面失 活组织 与炎性 肉芽组 织无皮肤缺损 , 供 不需行植皮术 , 外形
维普资讯
浙江临床医学 20 08年 4 月第 1 卷第 4期 0
・
48 ・ 3
腓肠 内侧动脉带蒂肌 瓣临床应用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临床应用26例报告解读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临床应用26例报告[ 11-02-16 13:01:00 ] 作者:刘丙寅殷晓东编辑:studa090420小腿远1/3胫前,足踝、跟部皮下软组织菲薄,移动性差,创伤后易发生皮肤缺损,骨质、肌腱外露、坏死,甚至形成骨髓炎,最终导致足踝部功能障碍。
临床上常应用的带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虽可修复创面,但该皮瓣为筋膜皮瓣,抗感染能力差,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我院2004年5月-2007年5月应用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肌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26例,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本组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6-55岁,平均34岁;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5天-2月;小腿1/3胫前软组织缺损7例,跟腱外露9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并骨髓炎10例。
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6cmx10cm,最小5cmx6cm,供区直接缝合8例,余采用中厚皮片移植。
应用解剖经显微外科血管解剖10条小腿灌注标本发现:皮神经的血供是多源性节段状分布。
在小腿后面,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发出较多的肌皮穿支和肌间隔支,这些穿支除成为腓肠神经的节段动脉和营养动脉的主要来源外,还发出分支与临近皮肤血管网,肌肉、深筋膜血管网,浅静脉营养血管系统相互交通吻合。
腓动脉远端的肌间隔穿支位于外踝上5cm-7cm,该交通支是以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肌皮瓣的血供来源;在皮瓣近端深筋膜血管网与两侧腓肠肌皮支有1-3个交通吻合支[1],这就为切取带肌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皮瓣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治疗方法皮瓣设计:以外踝上5厘米为皮瓣的旋转轴点,轴点至创面最远端距离+2cm即为皮瓣的长度,皮瓣切取面积可至小腿内外侧中线。
解剖层面远端在深筋膜与三头肌腱膜之间,近端在比目鱼肌腱与腓肠肌之间。
皮瓣的切取:按“点,线,面,弧”的设计原理切取皮瓣;切开皮瓣的近端,找到并游离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以确定皮瓣的轴线,暂不切断神经血管轴;由皮瓣后侧向前切开,解剖层面在深筋膜与腓肠肌之间。
带血管神经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带血管神经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李魁章;刘小化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2000(20)2
【摘要】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带血管蒂肌皮瓣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我院自1990年10月到1999年10月,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和胫腓骨骨折并皮肤缺损共1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13~50岁,平均年龄32.4岁。
胫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8例,胫腓骨骨折并皮肤缺损4例。
病史时间:胫骨慢性骨髓炎时间8个月~10年,平均时间4年半,胫腓骨骨折并皮肤缺损伤后时间14~30天,平均22天。
损伤部位:胫腓骨上1/3处2例,中1/2处8例,下1/3处2例。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李魁章;刘小化
【作者单位】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22.1
【相关文献】
1.延长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游离移植修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J], 刘双明;赵如清;张文辉;杨峰;张慧华
2.25例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J], 刘承全;岳宗阁
3.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临床应用 [J], 陈庆雄;瞿辉
4.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临床应用体会(附13例报告) [J], 凌济中
5.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 [J], 赵德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
【关键词】腓肠内侧动脉2003年1月~2007年5月,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18例,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编辑。
本组男12例,女6例。
年龄3~48岁, 平均31岁。
蛇咬伤1例,交通伤17例。
胫骨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3 cm~7 cm×6 cm,交通伤患者均有骨外露。
1例5岁胫骨感染形成慢性骨髓炎,其余病例未见明显的骨坏死。
所有病例均为择期手术。
1.2 手术方法取俯卧位,先用超声多普勒在距腘皱褶10~17 cm,距后正中线2~5 cm处探测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多数为1~4支。
选择较粗的1~2支为皮瓣中心点,设计皮瓣面积较大于创面。
麻醉成功后屈曲膝关节,创面清创。
皮瓣切取:首先切开皮瓣四周至肌膜下,缝合固定皮肤及皮下,提起皮瓣创缘,找到经腓肠肌内侧头垂直进入深筋膜至皮肤的穿支血管。
确定穿支至皮瓣的位置,以确保皮瓣与血管蒂相连。
为确保皮瓣血运,最好保留2支穿支。
纵行分开肌肉,游离腓肠内侧动脉。
也可采用会师法,上下同时分离解剖。
当游离出的血管蒂达到受区要求后,观察皮瓣血运良好后经皮下隧道转移到受区。
切取肌皮瓣时应先探查腓肠内侧动脉,游离血管至皮瓣缘时切取皮瓣及其下的腓肠肌。
1.3 结果18块皮瓣完全成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
皮瓣大小为7 cm×3 cm~9 cm×7 cm, 15例随访1个月~2年, 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
供瓣区凹陷较传统肌皮瓣移植明显减轻,移植皮片均ⅰ期成活。
患肢跟腱力量与对侧比较无明显差异。
2 典型病例例1 女,18岁,因右小腿蛇咬伤后小腿、各趾畸形伴功能障碍11年入院。
检查:右小腿胫骨前面贴骨瘢痕17 cm×5 cm(图1a),踝前有一10 cm×7 cm大小增生性瘢痕,需设计两个皮瓣转移修复,上段创面转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8.5 cm×6 cm,下段创面转移腓肠神经营养皮瓣9 cm×5 cm(图1b、c)。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用
缺点
• 切取面积有限,只适合修复中面积创面,切取宽度超过 5~8cm 时供区需植皮,影响美观;
• 腓肠内侧动脉伴行静脉粗大且管壁较薄,往往与受区静脉 口径相差较大,需要术者具备高质量的血管吻合技术;
• 腓肠内侧动脉及其穿支长段走行于腓肠肌内且有较多肌支, 解剖分离相对繁琐;
• 穿支穿出部位不恒定,穿支细小,对吻合技术要求高。
• 如找不到匹配的静脉吻合,要光静脉吻合口处理使其匹配 后吻合。
• 尽可能重建 2 条回流移时以腘窝皱褶中点为旋 转点,游离移时以术前探测标记的穿 支穿出点为皮瓣的关键点。 线:腘窝横纹中点至内踝的连线上, 或术前探测的腓肠内侧动脉主穿支与 副穿支血管连线为轴线。 面:切取层面为浅筋膜层,内而不超 胫前,后侧不超后正中线。
局部转移
游离移植
• 另外,由胫神经发出的腓肠内侧神经在腓肠内侧动脉深面 伴行,术中要注意保护,以防术后肌肉瘫痪。
注意事项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以中小面积切取为主,皮瓣切取 后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是其应争取把握的原则。
• 腓肠内侧动脉伴行静脉外径粗大,与供区血管口径多不匹 配,为解决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静脉回流问题,提高 其成功率,选择受区较粗大的浅静脉或静脉分叉口吻保留 皮瓣较粗的浅静脉以备吻合。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优点
• 皮瓣切取后保留了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运动神经及深筋 膜,使术后供区保留了原有的运动功能;
• 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及其穿支血管为蒂,不牺牲小腿主要 动脉,且术后不影响腓肠肌内侧头血供;
• 皮瓣薄,修复受区外形不臃肿;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恒定,皮瓣血供可靠; • 腓肠内侧动脉能够提供足够长的血管蒂。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足 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髌前软组织缺损手术配合
钟,若皮瓣颜色加深、发紫、毛细血管反应加快、皮肤肿胀明显,说明静脉回流受阻。检查静脉有无扭曲,卡压等调整一下位置如上述症状均缓解后关闭供区皮肤,如缺损大可植皮。供区皮瓣顺行旋转180°至髌前软组织缺损处。 3.4 缝合,传递持针器,缝针,1 号丝线缝合创口,再次观察皮瓣血循良好后,包扎伤口。4 体会一旦穿支确定,就可采用逆行或顺行方法细心分离血管蒂。在血管解剖和分离过程中,器械护士要经常给予 0.9 %生理盐水冲洗血管的眼科剪分离血管蒂边缘组织,用双极电凝止血,碰到稍大血管用 0 线结扎。皮瓣用湿纱布保护,用尺子测量血管蒂的长度,适宜后松止血带。 3.3 皮瓣的血循观察[4]血液循环是直接反应移位皮瓣成活情况的重要客观指标。观察内容包括色泽,温度,毛细血管反应和肿胀度,正常时皮瓣色淡红色,温度正常,毛细血管反应好,轻度肿胀。若皮瓣颜色变淡、苍白、毛细血管反应减弱,皮肤张力下降,说明动脉痉挛或栓塞,给予罂粟碱 60mg动脉外膜喷射,30~32℃温盐水湿敷,观察 3~5 分
取面积最大 6.5cm×8cm,最小 4.0cm×5.0cm。1.2 手术方法取平卧位,膝与髋关节稍屈曲并外旋。先用 Doppler 在距腘皱折 10cm~17cm,距后正中线2.0cm~5.0cm 范围内探测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1],多数为 1~4 支,选择较大的一支为皮瓣中心点,比受区创面稍大设计皮瓣。在充气止血带下手术,但不驱血,有利于术中辨认肌皮血管穿支,先切开皮瓣内侧缘至腓肠肌内侧头肌膜下,提起皮瓣创缘,很容易发现穿支血管经腓肠肌内侧头垂直进入深筋膜至皮肤,确定至皮瓣的穿支后,再次确定
盐水 1000ml 交替冲洗 3 次。清创用过的血管钳,镊子,清创剪刀另外放置,不能重新使用。清洗创口后用无菌纱布和绷带临时包扎受区创面。3.2.3术中无菌操作因供区是Ⅰ类切口,受区Ⅱ类切口,同时严格无菌操作,严禁供受区器械,物品混用。供区在切取皮瓣之前必须要用 5%碘伏再次消毒,应先行受区清创,依受区创面大小,再从供区切取皮瓣。 3.2.4 取供区皮瓣上充气止血带,递切皮刀沿着先前已做好标记的边缘切取皮肤,再用蚊式钳分离皮下组织与较大的一支为穿支动脉处,用圆
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
方式对26例足跟、足底、踝部、足背部、胫前区及髌下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纳转位修复。
结果 26例中,24例全数成活,2例部份坏死。
结论操作简便、易行,不需要吻合血管,不捐躯要紧血管,为基层医院在修复足跟、足底、踝部、胫前区及髌下软组织缺损,提供一个理想供区。
[关键词]腓肠神经血管皮瓣;转位足踝部和小腿是常见的损伤部位,损伤后常有骨和肌腱组织袒露,而局部软组织少,使得修复困难。
过去常需要用比较复杂和捐躯要紧血管的游离皮瓣或患者极端不舒畅的交腿皮瓣修复,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柏澍令和李吉报导了小腿后侧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国内王和驹等[1]报导了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我院2002年7月~2005年10月采纳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成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本组26例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48岁,平均岁。
外伤致髌下软组织缺损伴髌韧带外露3例,胫前区软组织缺损伴胫骨外露12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伴跟腱及跟骨外露4例,足背部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或跖骨外露4例,足底部软组织缺损3例。
手术方式以窝中点至外踝内侧缘连线为皮瓣中轴,依照受区所需蒂长度在该中轴线上于小腿下1/3段任意设计皮瓣,该皮瓣的上界在股骨内外髁的连线上,内侧界为股骨内上髁与内踝的连线,下界位于内外踝连线上5cm,面积可达30cm×15cm[2]。
皮瓣切除方式:(1)顺行皮瓣的切取:于窝处做一纵形切口,长约6cm,在浅筋膜深层解剖出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在深层解剖出动脉,并游离动脉发出的皮动脉分支,依照受区的大小,切开皮瓣远端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切断结扎皮瓣远端的小隐静脉、腓肠外侧、内侧皮神经及皮动脉,在腓肠肌肌膜上由远向近掀起皮瓣,使之成为近端为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此皮瓣可修复髌下、胫骨区上段软组织缺损。
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四肢缺损创面的体会
168中国处方药 第17卷 第7期·临床研究·:右小腿后方见一椭圆状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约6.0cm ×8.0cm ,跟腱可见外露并部分坏死。
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缺损,皮瓣面积7.0cm ×10.0cm ,保留了患肢功能。
术后8个月,皮瓣外形美观,皮瓣及供区无溃疡发生,患肢行走步态正常。
:右小腿后方见一椭圆状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约6.0cm ×8.0跟腱可见外露并部分坏死。
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软缺损,皮瓣面积7.0cm ×10.0cm ,保留了患肢功能。
术后8个月,皮瓣外观,皮瓣及供区无溃疡发生,患肢行走步态正常。
:右小腿后方见一椭圆状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约6.0cm ×8.0cm ,跟腱可见外露并部分坏死。
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缺损,皮瓣面积7.0cm ×10.0cm ,保留了患肢功能。
术后8个月,皮瓣外形美观,皮瓣及供区无溃疡发生,患肢行走步态正常。
:右小腿后方见一椭圆状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约6.0cm ×8.0cm ,跟腱可见外露并部分坏死。
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缺损,皮瓣面积7.0cm ×10.0cm ,保留了患肢功能。
术后8个月,皮瓣外形美观,皮瓣及供区无溃疡发生,患肢行走步态正常。
:右小腿后方见一椭圆状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约6.0cm ×8.0跟腱可见外露并部分坏死。
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软缺损,皮瓣面积7.0cm ×10.0cm ,保留了患肢功能。
术后8个月,皮瓣外观,皮瓣及供区无溃疡发生,患肢行走步态正常。
图4:皮瓣移植术后 图5:术后1个月皮瓣外形图2:小腿部创面清创后 图3:术中切取皮瓣图1:小腿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外科中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较常见,目前手术修复方法较多,主要包括VSD 、植皮和皮瓣[1-2],其中部分病例创面肢体远端常出现有肌腱、骨关节外露,采用带蒂皮瓣临床治疗仍有困难,而传统游离皮瓣对供区影响较大[3],随着临床显微解剖技术的发展,游离穿支皮瓣应用在临床兴起并推广应用,在修复创面上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4-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临床应用(附32例报告)论文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附32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达到功能重建、器官再造、外形改善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通过在局部范围内的移位或转移,进行神经、血管间的吻合,覆盖下肢软组织的缺损部分,以达到对其进行修复的目的。
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皮瓣淤血、出现水疱、表皮坏死等现象。
本组32例患者均于术后2周拆线,其中28例创面ⅰ期愈合,4例创面皮瓣下感染,经积极换药及对症处理后达ⅱ期愈合。
经过6~20个月随访,所有皮瓣外观、色泽、质地和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恢复丢失的部分皮肤及皮瓣的感觉功能,对功能无特殊的不良影响,足跟软组织厚度恢复,行走负重功能良好,疗效满意。
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软组织缺损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30-02由于小腿胫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少且移动性小,血运差,外伤或感染等原因导致胫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感染、肌腱及骨外露和疤痕形成等很常见,治疗很棘手。
传统的修复方法是应用各种肌皮瓣、随意皮瓣、交腿皮瓣覆盖创面,修复范围有限。
游离皮瓣虽然可以修复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但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支持,手术风险大,难以普及。
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胫前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3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2例,女10例,年龄11~64岁,平均37.8岁。
车轮碾压伤17例,重物砸伤10例,跟骨手术后感染3例,烧伤感染1例,石膏压迫性溃疡1例。
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伴慢性骨髓炎15例,跟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13例,跟骨骨髓炎伴窦道2例,足后跟足底软组织缺损伴跟骨表层组织缺损2例。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分析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上2/3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自2003年5月~2008年1月,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修复22 例膝和小腿上2/3软组织缺损,年龄20~53 岁,平均35 岁。
其中,膝关节周围8 例,小腿上2/3 14 例。
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
结果 2 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更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全部成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
结论该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皮瓣较薄的优点,带蒂岛状移植适宜修复膝和小腿上2/3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穿支皮瓣;带蒂移植;缺损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pedicled island flap for the coverage of soft tissue defects around the knee joint or upper two third of lower leg.Methods From May 2003 to January 2008,22 patients(16 men,6 women)with soft tissue defects around the knee joint or upper two third of lower leg underwent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pedicled island flap.Of them,8 case recipient site were located on around the knee joint region,14 cases upper two third of lower leg.They ranged in age from 20 to 53 years(mean,35y).The donor leg was ipsilateral in all cases.Results Two cases sustained superficial infection postoperation and the gradual wound healed by daily wound dressings.All the flaps had survived completely without major complication and obtained satisfactory clinical results,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onor site morbidity.Conclusion The 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is nourished by the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er of the medial sural artery.The flaps seem to has highly vascularize,a constant vascular anatomy and a long vascular pedicle.The flap is thin and suitable for the coverage of soft tissue defects around the knee joint or upper two third of lower leg.Key words:perforator flap;pedicled transfer;defect随着显微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和穿支皮瓣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的供区在逐渐增加。
腓肠内侧动脉为蒂双叶肌皮瓣移植术
行 一期 中厚 网孔状 游离 植皮 修 复 。结果 8 患 者经 腓 肠 内侧 动 脉 为 蒂 的 双 叶肌 皮 瓣 游 离 移植 修 复 的总 体 例 疗效 较 满意 。供 区游离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 双叶 肌皮 瓣全 部 成活 。1 术后 发 生受 区小 的 皮缘 表 浅 感染 , 伤 口换 药 逐 渐 例 经
作者单 位 : 300 705 ,
740 , 300
瓣和穿支皮瓣( 双叶肌皮瓣 ) 。检查 双叶肌皮瓣 血运 良好 后, 经皮下隧道 将双 叶肌皮 瓣 以腓肠肌 内侧 血管为 蒂转 移至受 区。供区创面行 两端 直接缝 合 , 中间缝 合有 张力 则行一期 中厚网孔状 游离植 皮。保 护好双 叶肌皮瓣 和肢 体, 在消毒铺 巾不 受污染 的情 况下 , 患者 转为平 卧 位。 将 用肌瓣充填创面死 腔并 覆盖外 露 的骨质 , 再将 穿支 皮瓣 与受区创缘缝 合 , 修复皮肤缺损创面 。
区修复后 的外形 , 提高 治疗 效果 , 们 自 20 我 08年 5月至 21年 1 00 月应用腓肠 内侧 动脉为 蒂的双 叶肌皮 瓣进行移 植 修复 , 取得 了满意 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8 , 5 , 3 ; 例 男 例 女 例 年龄 2  ̄4 岁 , 8 6 平均 3 岁 ; 8 均为外伤性小腿近侧 2 3 / 胫前 区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 露创面 , 例伴有胫 骨平 台骨折, 2 3例伴有胫 骨上端骨折 , 1 例伴有胫骨 中段骨折 。损伤原 因: 交通事故伤 4 , 例 机械性 损伤 1 , 例 重物砸伤 3例。缺损部位 : 5例位于小腿上 13 /, 3 例位于小腿 中 13 左侧 5例 , /; 右侧 3例 。手术 时机 : 例 6 为急性创伤所致 , 中 4 其 例接受急症手术修复 , 2例因局部 污染较重 , 分别于清创术后 5d和 7d 待创面相对干净后 , 接受择期手术 ; 2 另 例为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创面 , 也 接受择期手术修复 。软组织 缺损面积 :. r ×45CI 3 0c1 . I ̄ i T 50c 0c . mx6 m。均切取稍大于创面 的同侧腓肠 内侧动脉 . 为蒂的双 叶肌皮瓣进行移植修复 。 手术采用腰麻 或硬脊 膜外麻 醉 , 术侧 股部 应用充 气 止血带 。患者取俯卧位 , 将术 侧膝关节屈 曲 9 。 由一 助 0并 手扶住 , 先常规行受区创面清创并伸直 膝关节 , 遂行 双叶 肌皮瓣切 取 。根据 文献 介 绍 的切取 腓肠 内侧 动脉 穿 支皮瓣 的方法 , 以腓 肠肌 内侧 头 内外 侧联线 中点 纵行 切 开皮肤 与皮 下组 织 , 口长 度 达 到整 个 肌 腹 长 度 近 侧 切 2 3 然后 向深 部纵 向分离 腓肠 肌 内侧 头 肌腹 , 剖 出腓 /, 解 肠肌 内侧动 、 静脉血管 束 。应用 双极 电凝 处 理沿途 至 肌 肉的细小分支 。以腓肠 内侧 动脉 穿支 为 中心 , 取 比创 切 面稍大 的穿支皮瓣 。同时 , 保护 好纵 行 向腓肠 肌 内侧 头 远端走行 的腓肠肌内侧 动、 脉血管束 , 静 以其 为轴切取 充 填受 区死腔所需 大小 的腓 肠肌 内侧 头远端 肌瓣 ( 见下 页 图 12 , 、)形成 以腓肠肌 内侧 血管 为蒂 的腓肠 肌 内侧 头 肌
吻合血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临床应用
内侧动 脉 的肌 皮 穿支为 血供 , 具有血 供丰 富 , 管解剖 恒定 , 血 血管 蒂长 , 以及皮 瓣较 薄 的优 点 , 宜修 复手和足 背 部 适
软组织 缺损 。
I 词l 关键 穿支皮 瓣 ; 植 ; 微外 科 移 显 I 中图分类 号l R 8 6 l 献标识 码1 文 B
Yn h fi Z a J n. Tn ] n on epe H s i l Tn f n i u n6 6 0 , h a agS ue h o u 2 ogi gC u 纱P o l op t , og agSc a 7 0 i 1 a s a i h 3 C n [ s a H Obet eT u ai l ia a pi t n o e r a o s ed fc o te hn d fo wi Ab t c j i o smm r e c ncl p l a o f h e i s f t s eet fh a d a o t t r cv z i ci t p r t iu n h
Cl c la i a ppnc fo o e i l ur l a t r e f r t rfa y mi r va c a na t ni a n ft m d a s a r e y p r o a o p b c o s ulra som o e i he l ss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膝和小腿上13软组织缺损
患者男.48岁,工人。因机械性损伤致右髌前软组织缺 损2 h入院。检查:右髌前软组织缺损6 cm×6 cm,髌骨横行 骨折.前侧皮质缺损2 cm×2 cm。伴有部分骨和腱性组织外露 (图4)。急诊先行受区清创术,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骨折,然后 按上述方法切取同侧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6.5 cln x 6.5 cIn (图5),血管蒂长12 cm(图6),经皮下隧道将皮瓣转移至受 区.修复受区创面。供区创面行部分游离植皮修复。术后经过 顺利,伤口一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随访2.5年,供区未见明 显的功能障碍,皮瓣厚薄,颜色及质地均较好,髌骨骨折愈合牢 固,膝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图7),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317500浙江省温岭市台州骨伤医院(张功林,章鸣. 郭翱,张灵芝);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荆浩);江苏省大丰市同 仁骨科医院(王干生,张金福.凌爱军)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3—52岁, 平均36岁。均为外伤性膝关节周嗣和小腿上1/3软 组织缺损伴骨和肌腱外露创面.2例伴有髌骨骨折,8 例伴有胫骨平台骨折,伴有胫骨上端骨折和跖骨骨折 各l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机械性损伤4 例,重物砸伤2例。缺损部位:髌前3例,前下和前内
【关键词】 穿支皮瓣;腓肠内侧动脉; 膝;小腿;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pedicled flap for the coverage of soft tissue defects around the
NG胁增,GUO knee and upper ODe third of lower leg ZHA NG Gong-lin,ZHA
万方数据
(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
六、病例应用
case1.胫前骨外露(蒂部暗道)
胫前骨外露(蒂部明道)
case2.足跟肿瘤(皮肤鳞癌)
足跟肿瘤(恶黑)
跟腱瘢痕
足跟创伤
足跟创伤
足跟创伤
足跟创伤
case3.外踝部
外踝瘢痕溃疡
case4.内踝部
case5.足背部
七、讨 论
• 优点:(1)解剖恒定,位置表浅,成活可靠;
•
(2)供区隐蔽,功能无主要影响;
•
(3)皮瓣色泽满意,外形好,耐磨损;
•
(4)可带皮神经、能恢复一定的感觉;
(5)蒂长、皮瓣设计转位灵活;
(6)手术简单、省时、易于掌握便于推广;
• 缺点:(1)供区瘢痕、臃肿(整形)、感觉保护差;
•
(2)足背外侧小范围感觉减退;
•
(3)营养血管细小,不宜做游离皮瓣;
皮神经在较深位置的情况下,以免造成皮瓣血运不良; 5. 旋转点处切勿损伤腓动脉穿支,否则造成手术失败; 6. 皮瓣的蒂部不应太宽,应尽量带小隐静脉或带1~2cm的皮桥; 7. 手术必须在深筋膜下进行,缝合皮肤和深筋膜防止分离; 8. 皮瓣蒂部避免过度牵拉,建议在蒂部结扎小隐静脉; 9. 隧道开放后向两侧充分游离; 10.创面彻底止血,温盐水冲洗; 11.皮瓣下常规放置引流条; 12.蒂部包扎避免过紧,避免术后压迫。
• 穿支发筋膜皮支,神经及静脉营养支, 形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血管链及浅、 深筋膜血管网
→
应用解剖
•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的静脉回流? • 伴行静脉迷路式回流
三、适应证
• 顺行转移修复膝关节,及胫骨上端皮肤缺 损深组织外露的创面。
• 逆行转移皮覆盖前足、足背、两踝部及足 跟部、足底皮肤缺损致深部组织外露的创 面。
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张朝阳;赵德伟
【期刊名称】《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年(卷),期】2007(030)005
【摘要】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方法应用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胫前区中、下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35例,修复面积最大为20cm×10cm。
结果 3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皮瓣无水肿、淤血、水疱等静脉危象的表现,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感觉恢复,皮瓣两点分辨感觉1—2cm。
结论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有利于皮瓣成活,皮瓣感觉和足背外侧感觉都有比较满意的恢复,效果良好。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张朝阳;赵德伟
【作者单位】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民生医院外科,11600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22.1
【相关文献】
1.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J], 程世茂;岑文广;谢军
2.以腓肠神经滋养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附22例报告) [J], 谭海涛;林源;
蒙诗景;陆俭军;江建中
3.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在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J], 李庆源;曾浩;钟强文;古丽华
4.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J], 丘靖;刘展亮;张惠城;李晓彬;曾运泉
5.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J], 张朝阳;赵德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临床应用作者:胡玉祥张灵芝蔡国荣郭翱伍辉国
【关键词】腓肠
近年来,以穿支为基础的皮瓣在临床应用与解剖学研究发展较快,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可行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1~3],作者在临床应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基础上[4],改进了术式,采用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行带蒂移植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伴骨与肌腱外露创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作者收治外伤性胫骨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伴有骨或肌腱外露创面16例患者。
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0~48岁,平均32岁。
左侧9例,右侧7例;10例伴有胫腓骨骨折。
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机械性损伤5例,重物砸伤3例。
缺损部位:胫骨上1/3为9例,胫骨中1/3为7例。
手术时机:12例为急性创伤所致,10例急症手术修复,2例因局部污染较重,于清创术后5~8d手术,另4例为陈旧性创面也行择期手术修复。
软组织缺损面积:3.0cm×4.5cm~5.5cm×6.5cm。
均取同侧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切取面积最大 6.5cm×8.0cm,最小 4.0cm×5.0cm。
1.2 手术方法取平卧位,膝与髋关节稍屈曲并外旋;也可俯卧位。
选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充气止血带下手术,但不驱血,有利于术中辩认腓内侧血管。
应先行受区清创术,去除创面失活组织
与炎性肉芽组织。
再以小腿后正中至胫骨内侧缘联线中点为纵轴线,从股骨内髁下5cm纵行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至腓肠肌内侧头肌膜下。
将皮缘向两侧稍行分离,充分显露出腓肠肌内侧头肌腹。
然后纵行切开腓肠肌内侧头近侧段肌腹,从肌腹中可发现纵行由近向远侧走行的腓肠肌内侧血管,用双极电凝处理沿途至肌肉的细小分支,为防止在解剖中误伤血管蒂,可连带少许肌肉在血管蒂上,在游离出的血管蒂达到受区要求后,切取比受区创面稍大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瓣。
为增加血管蒂的有效长度,应将肌瓣稍向远侧设计。
切开肌瓣四周,放松止血带,观察肌瓣血运良好后可经皮下隧道转移到受区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
取中厚皮片游离移植在肌瓣上,供区直接缝合。
2 结果
本组肌瓣移植术后过程顺利,无发生血管危象。
肌瓣与其上植皮全部成活,14例伤口I期愈合,2例发生小的皮缘表浅感染,经更换敷料逐渐愈合。
随访5个月~2.5年。
供区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的功能障碍、小腿外周形象及胫骨骨折均在14~18周塑形和愈合,受区肌瓣质地、厚薄及颜色均较好,局部外形与功能恢复较满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应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为血供的皮瓣[1~4],可行带蒂移植修复髌前与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当软组织缺损为陈旧性且有感染与创面肉芽组织较多时需组织充填消灭死腔时,选用肌瓣则优于皮瓣,因为,肌瓣既可覆盖软组织缺损创面充填死腔,而且,肌肉血
运丰富,移植后在局部的抗感染作用也优于皮瓣[5]。
因而,作者改进了术式,采用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伴骨与肌腱外露创面取得满意效果。
是充分利用了肌瓣易于修剪,适宜充填死腔和抗感染效果好的优点,此外由于肌瓣具有血运丰富,血管穿支较恒定,血管蒂长,以及修复后的外形较好。
创伤小,修复后的外形明显优于传统的腓肠肌内侧头或比目鱼肌肌瓣局部转移的术式。
但对急症患者,若创面死腔小,且较新鲜,局部尚未形成感染,作者还是主张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手术修复,手术创伤小,修复后的外形优于肌瓣。
因而对急性创伤患者,若无手术禁忌证,应争取急症修复,以缩短疗程,尽早恢复伤肢功能。
腓肠内侧动脉为血供的穿支皮瓣,供区不太隐蔽,切取后供区有明显的线性切口痕迹,特别是行植皮修复供区创面者,因而对年青女性外观要求高者不适宜。
小儿与肥胖者,皮瓣外形仍有臃肿的缺点,不应作为游离皮瓣的首选供区,最佳的适应证是膝关节周围和小腿上3/4的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作为肌瓣切取时,供区无皮肤缺损,不需行植皮术,外形优于行皮瓣转移手术者。
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考虑。
关于手术体位的选择应按患者和术者的要求来确定。
取平卧位,膝与髋关节稍屈曲并外展外旋是标准的体位。
但有的患者膝关节僵直,屈曲受限时,上述体位切取肌瓣常有困难。
作者认为应用侧卧位和俯卧位多可顺利完成皮瓣或肌瓣的切取。
特别是血管蒂要求较长者,选择俯卧位对皮瓣或肌瓣的切取更为有利。
不足之处是皮瓣或肌
瓣切好后要按供区的需要重新调整体位。
操作时应注意:(1)术前供区应无明显损伤或局部瘢痕。
(2)受区清创应彻底,细心去除创面失活组织与炎性肉芽组织。
(3)保留少许肌纤维在血管蒂上[7],有利于保护和防止血管蒂损伤。
(4)用双极电凝处理腓肠内侧血管沿途细小分支;防止供给肌瓣的穿支血管受损。
(5)术后肌瓣下的引流要充分,防止血肿形成,以免诱发感染。
(6)血管蒂所经过的隧道要够宽,勿受压与锐性成角对肌瓣的成活也是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Cavadas PC, Scanz-Gimenez-rico JR, Gutierrez-de la Camara A, et al. The 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ree flap. Plast Reconstr Surg,2001,108:1609~1615.
2 Chen SL, Chen TM, Lee CH, et al. Free 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or resurfacing distal limb defect. Trauma,2005,58:323~327.
3 Okamoto H , Sekiya I, Mizutani J, et al. Anatomical basis of the medic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in Asians . Scand J Plast Reconstr Surg Hand Surg,2007,41:125~129.
4 张功林,章鸣,张金福,等.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髌前软组织缺损. 中华骨科杂志,2007,27(3):144.
5 Erdinger K, Windhefer C, Papp C. Osteomuscular latissimu dorsi scapula flap to repair chronic, Posttrauamatic osteomyelitis of the lower leg. Plast Reconstr
Surg,2001,107:1430~1435.
6 Kawamura K, Yajima H, Kobata Y,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free soleus and peroneal perforator flaps. Plast Recontr Surg,2005,115:114~119.
7 Kim HH, Jeong JH, Seul JH, et al. New desig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medic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an anatomical stud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Plast Reconstre Surg,2006,117:1609~1618.。